游记散文700字
倚栏轩精选6篇游记散文700字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游记散文700字(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再到石家庄
文/张倚尘
已经有五六年没有到过石家庄了吧,我与这座城市渊源不浅,从学画到带学生参加省联考,记不得曾经有过多少的往返。
承德离石家庄千余里,每每坐在车上我总会想:如在古代大概应该算是一次远行,实在不知徒步或一人一骥要走多少时日,风餐露宿一路行去,或舟船车马野店孤村,以及形形色色的芸芸众生,该是怎样的一路风景,现代人遥想古人总是怀了浪漫的情怀,那一路的艰辛被虚掩掉了,只遥想着风中飘飘的衣袂,油纸的雨伞,以及被风浮起的长发纶巾,翩翩兮洒洒兮。
这次去石家庄是去看望在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住院的父亲,父亲这两年经常发烧,在县市的医院里检查了几次没有结果,最近发作的间隔越来越短,家里人都很担心,弟弟和弟妹都在石家庄,图了这个方便父亲在母亲的陪伴下,这才到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我乘坐的4454次列车是全国仅存的几列没有提速的列车之一,那慢悠悠的速度和大小车站的停靠有一种古老的韵味,你会有足够的时间在车上思考或回忆。列车晚上九点四十才从承德出发,仰躺在卧铺上,听着咯喱咯喱车轮碾过钢轨的声音,看着车窗外的星空和偶尔闪过的灯火,惬意又浪漫,我喜欢这种坐在车里浏览风景的感觉,但今天不同,对父亲的牵挂横搁在心里,便没有了更多的思绪,就连手里握着的《容斋随笔》也无心品赏,只在心里一遍遍地祈祷着父亲的安康,盼着列车快些抵达,能够快些见到父亲。
企盼会放慢时间的脚步,不知是什么时候祈祷着昏沉地睡去,一觉醒来列车已过了定州,天也朦朦地亮起来。朦胧中车窗外的树林竟还挂着萧疏的叶子,有的杨柳还一树的绿,承德现在已经到了冰天雪地的时节,今年是暖冬,但树木也早已落光了叶子。绿色总能带给人希望吧,特别是映入眼帘的那一片片绿油油的冬麦,竟还鲜嫩嫩地绿着一片生机,让眼里和心里悠然地亮起来,看见希望似地预感到父亲的病当无大碍,就又冲了这一片欣然的绿祈祷起来。
早晨八点列车正点到达石家庄车站,出了站台,一个人站在出站口,若干年前第一次来石家庄的情景便又浮上心头,那时我还在读高中,从没出过远门的我和几位同学来石家庄学画,记得那时年刚过,天空飘着雨夹雪,我们顶着画板背着行李沿着裕华路寻找住所,那灰蒙蒙的天色和冰冷的雨雪一点也影响不了我们年轻的心,我们边走边唱"十七岁那年的雨季,我们有共同的期许……"最后我们寻到槐底,那些老太太见我们便关了门,我们互相看着满身的泥浆都哈哈大笑起来,她们把我们当成一伙小乞丐了。
车站外林立的高楼没有太多的变化,只是天空似乎明朗了许多,远远的竟能见到些朦胧的山的影子。我们学画时石家庄的环境还不太好,基本每月见不到几次蓝天,我们在槐底租的民房,说起来寒酸,那房子仅能搭起一个能容三四个人的床铺,石头砌成没有勾缝,屋里点灯能透过墙缝照进隔壁的厕所,道是解决了晚上方便厕所没灯的麻烦,只是风一吹满屋的骚臭令人作呕。我们隔一天就到火车站画一晚速写,困了就睡在车站的椅子上,记得有一晚突然发现车站外好亮,跑出去一看,天上居然挂着好大一个月亮,在石家庄学画三个月了那是头一次,于是我们高兴起来,徒步从车站走到槐底,就只为看月亮,头仰得第二天还酸疼呢。看来这些年石家庄的环境是有所改善了。
出了车站打了辆出租直奔医院,远远地就望见站在医院门口等我的父亲,父亲总是一身正装,很有气质和风度,但这些年似乎有些见老了,便越来越见不得父亲一个人独自站在风里的样子,那一刻我的眼底竟有些酸,勾起从前的陈年往事:
那年正读高三,我没有住校,而是和同学租了间临街的小屋,爸爸的单位在街里,我们的小屋在街外,中间有近一里的路程,每次都是爸爸来小屋看我,而我总嫌了路远,除了需要钱很少去单位看他。那时夏天多雨,进了六月雨就不停地下,街上的水象一条奔涌的河,一直没过腿肚,街边的下水道不是往下流水,而是哗哗地往上涌水,象喷泉样的,所有的建筑小岛一样地立在水里,整个一个水世界。
听房东说滦河水已经漫进街来了,赶上这样一个星期天,也就只能呆在小屋里,听听录音机,翻翻复习资料,我和同学便商量晚上街上水小了去街里看场电影,算对这个周末的弥补。我俩正计划着,爸爸就来了,披着一件大雨衣,手里拿着对讲机,一脸的疲惫。他说昨晚组织防汛一夜没睡,早晨雨小了就来看我,他嘱咐我俩不要乱走,更不要去滦河边看水,会有洪峰不安全,说话时他一脸的心忧和关切。我觉得自己都这么大了,他完全没有必要跑一里多路来嘱咐我,何况街上那么深的水。
临走时爸爸发现我没有水鞋,就把自己的水鞋脱下来递给我,说街上水大,商店不能开门,让我先穿着,小心别着凉。我问他怎么办,他说昨晚跑了一夜已觉不出凉了,说着他挽起裤脚出了门,我赶紧登上水鞋去送他,刚走几步,他又回过头来对我说"晚上水小了去我们单位吃饭吧,你弟弟也去,我们等你。""不去了。"我想起晚上要去看电影就搪塞说:"街上有水怪不方便的。""你弟弟也去,你俩有伴。"爸爸脸上满是期许,"不了,水退了再说吧!"我很坚决。爸爸慢慢转过身,哗哗的浑水在爸爸苍白的小腿上卷起细碎的浪花,走了几步,他又回头望着我欲言又止,但他终于没有说什么,赤脚趟着水走了。
第二天,读高一的弟弟看见我说:"昨晚你怎么没去?爸爸做好饭一直让等着你,直到九点多,昨天是爸爸的生日,我们都以为你会来。"那晚九点我在电影院。十多年过去了,我也成为了人父,对父爱的理解变得深而切,于是想起往事总忍不住内疚和自责。
爸爸看见我,脸上浮起欣慰的笑容,他说检查结果出来了,是胆管里有个小结石,引发的炎症,手术要下午才能做,不用在体外开刀,我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住院的人很多,爸爸被临时安排在医院的走廊里,妈妈见我来,问寒问暖,又给我准备吃的,象对孩子一样,让我温暖得有些心酸。
我们正聊着,弟妹也来了,弟妹在航空公司工作,标准的空姐摸样,性格直爽开朗,见到我弟妹高兴地寒暄,又对爸妈说:"看你们多幸福,走到哪都有儿女陪着。"爸妈脸上的幸福溢于言表,"我离得远都辛苦弟弟和你了。"我和弟妹客气,"一家人还这样客气!"弟妹笑着说"旺开会不在家,午后爸做手术,你才是主心骨呢。"一家人聊得开心,心情也都好了起来。
手术很成功,第二天弟弟开会赶回来,爸爸已经感觉不到疼痛了,但几天后才能取石头,"在医院也没啥事,让你弟弟带你转转,你好久没来过了,石家庄变化很大。"爸爸对我说"有***在这就行了。""就去空中花园看看吧。"弟弟建议"新建的亚洲最大的空中花园。"
弟弟开着车,我们从二环路绕行过去,沿路到处高楼林立,几乎让我失去了方向感,记得以前槐底都是稻田,我和一位同学想家了,想看看山,沿稻田走了半天,稻田外还是稻田,可现在槐底高楼林立,没有了一点从前的影子。那些带门楼的平房大院,那些开着很大花朵的树木都不见了,只剩心里隐约的记忆,道让我有了些许的感伤。在槐底学画的时候,离我们租的小屋不远有个小卖部,卖货的女孩象极了家乡我暗恋的女孩,于是每每路过我就忍不住向里望,小卖部门前有棵高大的树,到现在我也叫不出名字,那树开满了很大的花,喇叭样的,粉嫩可爱,每每遇到那女孩的目光,我就装作看那满树的花。那女孩也早该嫁人了吧,却让我在人生的旅途留下了那几日相见却不相识的缘。
空中花园在一处新开发的楼群的六楼,停好车,买了票坐电梯直接上去,便到了另一个世界一样的,让人眼前一亮,这是一个浓缩了南方地貌特色的花园,精致的湖泊,潺潺的流水小桥,茂密的南方植物,可以穿梭往来的洞穴,一群群的红色鲤鱼欢快地在湖中嬉戏,有成双成对的鸳鸯或游弋于水面或依偎于岸边,假山上倒挂的飞瀑掩映在高大的榕树后面,曲径回廊间热恋的男女或卿卿私语或幸福相拥,更有形形色色花花绿绿男女老少的游人,穿梭往复,在一处游泳池的岸边有两个很大的鱼缸,养着各色的海鱼,那形状之古怪精巧,那颜色之艳丽迷人,不禁让我慨叹天工造物之神奇,让人流连忘返,泳池中游泳的男女,就像游弋于空中,那水的清透却也达到了极致。这真是人工的妙处,如不是人多嘈杂,当更别有一番情致,我不喜人多热闹,游玩了一圈,我便和弟弟商量离开了,出得花园,有种梦境醒来的感觉,思量起来真是不虚此行。
回到医院已经是下午五点多钟了,妈妈正在为我准备明天回承德路上的食物,我说不用的,坐在车上没有食欲,但妈妈还是坚持给我买了面包、榨菜、火腿、花生、瓜子,还有几罐啤酒,这就是母亲,在她眼里孩子永远也长不大,永远需要关怀,于是我又被温暖得险些落泪。
在石家庄陪爸妈呆了两天我该回承德了,单位抓得紧,我只请了两天假,知道爸爸的病无大碍心就踏实了,尽管石家庄变化很大,却依然热着我那么多的回忆,再见石家庄,愿我的亲人在这里安康,愿我在石家庄的朋友,路过的人们安康。
风情依旧下塘街
文/何伟康
下塘街位于泗泾古镇的南部。
初识下塘街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挖淀浦河装运货物时途经此地。这里因水而兴,百舸争流,码头林立,是通往上海的重要水路。岁月蹉跎,中间曾来过几次,直至这次再游下塘街后,文思泉涌,才有撰文的冲动。
江南水乡古镇风景大致相同,水陆并行,河街相邻,下塘街也不例外。据史料记载,北宋时泗泾地区出现古村落,名为"会波村",亦叫"七间村";元代中叶逐发展成市镇,称"泗泾里";明代正德年间呈现"民居聚、商贾集";清代"百业辐辏、户口繁盛、街巷纵横、桥梁相望",不仅街道两侧店铺栉比,民居对峙,更有"柔橹一声舟自远,家家载得醉人归"之韵致。
下塘街规模不大,东临江川路,南依沪松公路,沿泗泾塘两侧区域,基本保存了传统的江南古镇的河街格局。那天我信步跨入高耸的"古镇泗泾"石牌楼,给我的印象是没有其他古镇游人如织的拥挤。不远处赫然屹立的也许是新建的安方塔,气势恢宏是古镇的地标。循迹而去不知不觉地走进福田净寺,游客甚少,显得十分幽静。踱步到雄伟俊逸形似弯弓状的中市桥时,豁然开朗。这里定是下塘街的精髓地段,蓝天白云,杨柳婆娑,白墙黛瓦,尤其是依河而建的廊棚,逶迤绵长,四面通风,景色独特。走着走着,我突然收住脚步。这里似曾相识。原来40年前我曾在此等潮歇脚:那天正值傍晚,船靠廊棚边,上岸做饭,红膛的灶火,喷香的饭菜;吴侬软语,市井人家,"三里长街店铺多,廊棚户户对清波。歇凉避雨行方便,如画风光佐小酌",至今想起仍像放电影一样历历在目。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泗泾塘犹如一部摄影机,千百年的影像资料都储存在镜头里,让后来者知根知底。其实老街除了明清的民居外,还蕴藏着许多名人故居宅第,史量才故居、马相伯故居,还有马家厅、宝伦堂等。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为避战火从黄岩携家眷移居泗泾南村,躬耕潜著《南村辍耕录》,这部文学笔记,因记载着丰富的元代史料而流芳百世;在中国近代史上不能被遗忘的爱国教育家马相伯,他亲手创办了复旦大学,为中国现代意义的私立高等学府垒起第一块基石;报业巨子史量才,戊戌变法后接受维新思想影响,始办学堂后与报业结缘,曾被推选为世界报业大会副会长,由于主张抗战遭国民党特务枪击遇害。古镇的文化还表现在传统的民风民俗中,《什锦钿锣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塘街继2013年荣获首批全国传统村落之后,2015年又入选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漫步下塘街,禁不住感叹,岁月因为有了锈色而更有沧桑韵味。历史风貌遗存的保护,不应是"肚肠"掏空后的标本。文化遗产是活体,绝不能将居民置换出去,让钢筋水泥"修复"老屋,造出假古董后卖门票,老街变成了"旅游标本".令我欣慰的是,我看到了未施粉黛,原汁原味的下塘街。
置身大瀑布之下
文/阚则思
当我第一眼看到尼亚加拉大瀑布时,竟被那一股股墨绿色激流呼啸着从天而降的气势唬住了!脑子里蓦然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被水流激得一片空白的大脑,再也想不出哪位诗人能像李白那样将瀑布狂野奔腾的气势描述得如此形象。
尼亚加拉大瀑布位于加拿大和美国交界的尼亚加拉河中段,号称世界七大奇景之一。滚滚而来的尼亚加拉河水流到此地,湍急的水流在不足2公里长的河段里以每小时35.4公里的速度突然垂直跌落几十米,巨大的水流以银河倾倒之势冲下断崖,演绎出世界上最狂野的漩涡急流,响声波及数里之外,撼人心魄。瀑布的水在尼亚加拉河下游形成了一个长湖,由西向东一路奔腾到浩瀚的安大略湖,主航道是加拿大和美国领水分界线。
尼亚加拉大瀑布流面宽达1160米,在加拿大境内的瀑布被称为"大瀑布",在美国境内的瀑布则被称为"小瀑布"."大瀑布"的水量大,水冲到河里呈墨绿色,而"小瀑布"的水则呈蓝色。在加拿大这边观看,瀑布壮观无比,但在美国那边只能看到瀑布的侧影。美国人只有在自己的领土上修了一个高高的、伸出长长脖子的观景台,才能看到瀑布的全景。
然而,仅仅"遥看瀑布挂前川"远远不够味儿!到大瀑布底下亲身感受那湍急的水流和飞溅的气浪,才是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非凡体验。
瀑布码头上有近千人排着长队等待乘坐游船近距离去感受大瀑布。尼亚加拉河陡峭的河两岸,左边是加拿大的码头,游人穿红色雨披;河对岸是美国的码头,游人穿蓝色的雨披。两国游船在分界河上向大瀑布进发。到达大瀑布下方的时候,整个游船被水雾包围。随着距离的接近,水雾也变为瓢泼大雨,如挟天风海雨迎面扑来。瀑布砸向水面的巨响,以及水流俯冲而下产生的震动,使我们的游船颠簸异常,游客的尖叫声被瀑布巨大的咆哮声所掩盖,耳朵好像失聪一般,眼前都是慌乱的人群在晃动。
游船离大瀑布近了,又近了,船在漩涡里打转儿,我抓紧栏杆,迎着从天而降的"暴雨"向上望去,哇,一股股巨浪排山倒海从天而降,像要把小船狠狠砸进地心里一样惊心动魄。虽然是夏季,虽然我穿了羊毛衫、夹克,可还是觉得冷。那水流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的气势,再生动的语言都无法形容!
惊魂未定的我随着游船缓缓离开大瀑布,脑子从混沌中慢慢清醒过来,又想起李白的诗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同样是面对奔腾而下的河水,我们中国人除了对大自然壮阔奇景进行描摹,还要慨当以慷忧思一番。这,也是我们的文化特色吧。
"走马"昆仑
文/看将一叶
昆仑,在我童年记忆中住着西王母一干神仙,"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也都与其有关。那是一个令人神往却遥不可及的地方。儿时的我从未想过有一天,也能"走马"昆仑。
听说要上昆仑山,一夜神驰,一夜无眠。第二天我们匆匆吃了个早饭就出发,一路上我却在颠簸中进入梦乡,错过了沿途风光。被人叫醒时,已到了检查站。下车环顾四周,除了荒山还是荒山。当年的神仙就住在此地?说好的云雾缭绕呢?
汽车在大山怀抱中紧盘慢旋,一路前行。行至昆仑山口,只见公路两侧矗立着两个高大的石碑,各书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一侧是"巍巍昆仑",另一侧是"万山之祖".极目远眺,心中陡然蹦出几许字来:远、荒、凉、肃、威、重……却不能表达我心中崇拜的感觉。
远处雪山穿云逐日与天比高。四周是山连山,山中山,山上山,山外山,皆山也。来昆仑的人似乎被困在群山怀抱中,仿佛无路可走,无处可逃。然而,我们沿着公路一往无前时,山不断地向两侧退去,被誉为"天路"的青藏公路如同游龙潜海,回首不见来自何处,远望去处不知何方,一切都在天地间。
再看那一座座山似马奔腾,似虎卧岗,似龙蟠江,似凤栖木……你若也来过昆仑,一定会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昆仑不同的群山之间的河流,水色也不一样。越往昆仑深处,水色越厚重,河水仿佛静止在河道上,被深深浅浅的河床分割成大大小小的水池,散发着蓝绿如玉石般的色泽,恰如凝脂一般饱满、温润。阳光照耀在河床上,折射出玄幻的缤纷色彩。
昆仑之威、之大、之重、之绵延,有着超尘之圣洁。立于此,我仿佛是一粒极渺小的尘埃,与世隔绝,一股无绪的空寂黯然滋生。
"天路"鲜有小车驶过,来来往往的多是用于工程运输的加长加大的笨重大卡车。一路驶过,一路咣咣,一路风尘。
终于看到人了,那是一个徒步志愿者,看上去约摸五十岁,脸如古铜色,两颊黑里透红,那是高原人特有的高原红。汉子随行的是一辆人力三轮架子车,车上装满了矿泉水等生活必需品,还带了几只活鸭子陪伴。只见汉子正拿着手机自拍杆在自拍。在这莽莽昆仑天路上遇到高原汉子,别提有多开心啦。我们急忙下了车,开心地与汉子攀谈起来。一问一答,汉子说从青海来,要去拉萨……汉子的笑容是憨实的,言谈是木讷的。我们提出要与他拍照,汉子爽快地答应了。拍照之后,我们与汉子挥手作别,夕阳余晖把巍巍昆仑染成了金色,汉子的身影在我们车子后面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在金色昆仑群山中,然而汉子的形象却在心中渐渐高大起来。一个平凡的高原汉子,一个来往于昆仑之间的男人,我想,他和其他去拉萨的人一样,心中充满了信念,再大的风沙也不能使他们心灵蒙尘。什么空寂?什么惆怅?对高原人来说,只有空灵,宽广。想到此,我情不自禁地合起双手默想起来。
紧赶慢赶,天已擦黑时在一个叫无极龙凤宫的地方歇了下来。这是一个在建工程,依山是一个飞檐走壁的两层楼阁,一排弧形柱廊,每根圆形柱子上刻着道家铭文,例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我走马观花,似懂非懂。地面是一个刻有阴阳太极图案的大圆形广场。黄铜香炉里还有香烬。悬壁式起重机已静静地立在山脚下。月亮爬上了山顶,给昆仑披上了梦幻般的银纱,巍巍昆仑若隐若现于夜色下。尽管风霜雨雪,昆仑只是兀自立着,不喜不悲。纵然斗转星移,昆仑默默无语,不移不变。
到吃饭的时间了。吃啥?自热饭,一种新型的便于携带的快餐。同行中仍有人不知道啥叫自热饭。按照说明,进行一番简单易学的操作,自热饭算是煮上了,不一会儿热气从排气孔"刺刺"往外冒。望着袅袅热气,思绪又穿越了。被开垦的昆仑不仅如画,还如梦如仙。神仙们会不会从瑶池飘来,带着三千年一成熟的仙桃与我们共进晚餐?
仰望星空,月如柠檬挂天空,身前身后是万仞昆仑隐于月夜中。
层林尽染在栖霞
文/王晓
人和风景是讲机缘的。江对面的栖霞山,早就听说,与我生活的地方只相距三四十公里的路程,位于南京市栖霞区中北部,这么近,却一直没有游览的机会。
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吧。秋天是个喜欢张扬的"演员",退场戏也演得高大上,以壮阔的气势轰轰烈烈远行。相对而言,冬天来得悄无声息,这个时节最适合去栖霞,看秋冬交替,看层林尽染,看时光流转,寻觅自然之美、生活之趣。
人生不必太刻意,歪打正着的事真有。适逢第二十届"秋栖霞"红枫艺术节,车多,人多,不敢相信栖霞山有如此的吸引力。
来栖霞,首要的当然是赏红枫。红枫之美,美在纯粹、鲜艳、热烈。从栖霞禅寺山门进去,有蜿蜒的林中小道,也有宽阔的水泥路。水泥路上有景区电瓶车运行,便捷地将游客送达目的地。我们是来爬山的,当然不坐车,拣小道步行。从霜红苑、桃花湖、天开岩、红叶谷一路走,可近距离观赏各种枫叶。虽然枫叶最红的时候尚未到来,但也已渐入佳境,同一棵树上,红、黄、橙、绿、褐等各种颜色并存,五彩斑斓,令人悦目赏心。摄入相机,层次更分明,画面更明丽,让人惊叹大自然的杰作,怎么拍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来栖霞,赏的不仅是红枫,秋色无边。高大的枫香树,叶子似三角形,树高叶多,迎着天光,片片金黄透亮,人在树下走,有到金色王国的神秘之感。听说枫香树叶落霜后会变红,到那时候,该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情景了。山核桃、鸡爪槭、黄连木都处在变色过程中,黄黄绿绿,绚丽得很。无数的叶子落在地上,景区的原则是不扫落叶,形成自然的地毯,人踩在上面,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秋远冬近。季节的更替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从来都是渐进的,不突兀、不激进,走则慢慢走,来则悄悄来,颇似这地方人的性格,不刻意、不勉强。栖霞山上层林尽染,说的也是这样的规律。
行走在山林里,盆口粗的大树随处可见,高耸入云,低矮的灌木也比比皆是,针叶林、阔叶林都有,缠树的藤蔓也较着劲,植物品种极多。这里就是色彩的天下,以绿为底,黄、红、橙、棕……色彩纷呈,好似燃烧的山火,胜了春光几分。林子里,还有各种塘、溪、湖,树映水中,如梦如幻。
山深林茂,泉清石峻,空气清新。爬山出汗,凉风一沁,有提神作用,令人忘记了疲劳和困乏。栖霞山的自然景观饶有情趣,靠近天开岩的地方,有岩石呈淡青色,如波浪翻滚,让人情不自禁在此处留影。也许是随意而行,体力透支较大,感觉眼前的天开岩似乎太陡,待下次再看。好风景是要留想头的。就当此次是探路,先了解清楚概貌。
往更高处攀登,制高点是始皇临江处,登高望远,纵目长江,气势宏大,到了这里,才知道什么叫心旷神怡。
栖霞山历史悠久,除了秦始皇登临过的地方,还有至少三处值得一看,包括山脚的栖霞古寺、寺前的舍利古塔和古塔南面的千佛岩。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年间,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四大名刹之一。栖霞寺前是一片开阔的绿色草坪,亦有波平如镜的明镜湖和形如弯月的白莲池,四周是葱郁的树木花草,远处是蜿蜒起伏的山峰。寺前的舍利古塔为隋文帝时所建,通高18米,全用白色石灰岩石砌造。舍利塔浮雕生动,装饰精美。千佛岩位于栖霞山纱帽峰到紫盆峰西的岩壁上。据传,栖霞寺创建人僧绍曾梦见西岩壁上有如来佛光,于是立志在此凿造佛像。僧绍病故后,其子在西壁上凿佛龛,镌刻了三尊佛像,其后齐、梁两朝贵族竞相捐资凿石造佛。据史书记载,栖霞山的岩壁上共有佛龛294个、佛像515尊。
对佛教和建筑,我了解较少,不敢妄言,倒是专程去洛阳看过龙门石窟。栖霞山的千佛岩时间上早于龙门石窟,气象也不小,只是毁坏要严重得多。我也在丹阳陵口镇看过散落在野地里的天禄、麒麟等巨型石刻,丹阳是南朝齐、梁两代帝王的故里,齐、梁帝王去世后大多归葬丹阳,墓前石兽大而多。栖霞山千佛岩石刻应该是与丹阳石刻同时代同宗同源的遗存,历史的渊源深着呢。
匆匆一瞥,浮光掠影,凌云栈道、一线天、百草园等景点没有细看。还有机会,再来栖霞。
绍兴游沈园
文/赵庭鑫
能够到绍兴,我尤为高兴。能够走进沈园,我更为高兴。
在两个学生的陪同下,我终于有幸游览了一回沈园。
因为陆游和唐婉,因为两阙名垂千古的《钗头凤》,绍兴沈园便于少时深深扎根于我的印象中,成为我梦中缠绵悱恻的江南情节之一。能够到沈园一游,便是我多年的梦想。今日美梦成真,兴奋之情自是不必言说。
踏入沈园,我便被左边一排悬挂于墙上的匾额所吸引。走近一看,全是一些文人雅士游览沈园时留下的诗词。细细读来,尽是抒发对陆游和唐婉这段凄美爱情故事的喟叹惋惜之作,虽是立意不同,但句句读来皆让人惆怅不已。
说实话,沈园在绍兴历代众多的古典园林中,它不过是一个普通平凡的园子。之前的沈园,是宋代一姓沈富商修建的私人花园,本身并无奇特动人之处。然而,因为一则千年不老的故事和两阙催人泪下的《钗头凤》,让这个私人花园在历经了八百年的风雨沧桑后,依旧屹立不衰、流芳百世,并伴着宋词的寸寸柔肠和牵牵绊绊走进了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让多少文人墨客和痴男怨女为之魂牵梦绕、心往神驰。
沿着园中弯弯曲曲的石径,穿过荷花池,池中几朵盛开着的荷花甚是好看,可惜却引不起我赏花的兴趣。因为,江南荷花美景并不在此处,赏花之人也不在此处。毕竟,沈园给予了红尘中人太多的想象和太深的情怀,但凡来沈园的人,相信是不会流连于此的。来到孤鹤轩,单是这名字,就让人莫名产生一丝伤感,加上门柱那副"宫墙柳,一片柔,付与东风飞白絮;六曲阑,几多绮思,频抛细雨送黄昏"的对联,顿时让我愁从中来,却又心生几多惋惜与羡慕。古往今来,凡是英雄豪杰,皆是重情重义的奇男子。爱国和爱情是陆游一生两大难以释怀的情结,他悲愤激越的爱国悲歌让人热血沸腾,他洒泪泣血的爱情挽歌却又让人愁肠百结。
走过那落泪的亭,跨过那伤心的桥,终于来到那悲痛欲绝的墙前。斑驳的矮墙,模糊的字迹,痛心的故事,让我不忍看却偏要看,让我不忍想却偏要想。"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爱情,总会让人一生轻松不起来,任你英雄豪杰抑或奸佞小人,终究抵挡不住一个"爱"字,就像十五的月亮挡不住一个"圆"字,千年古渡渡不过一个"情"字。墙上的字迹虽是模糊,可那两阙《钗头凤》在我心头却是越发清晰: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驻足墙下,久久不忍离去。多么希望,在南宋某一个春光明媚的春天,在这柳绿荷香的沈园,陆游能牵着那双"红酥手"漫步于亭前桥上,在他们身后,是鸟语花香,是桃红柳绿。
细细想来,唐婉一生何其不幸,又何其有幸。人世间的一些情爱,任凭当初有多少醉人的甜言蜜语,有多少羡人的花前月下,有多少深情的山盟海誓,最终都抵不住现实而任性的薄情寡义,换来半截劳燕分飞的婚姻,让人唏嘘不已,不明情为何物。沈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皆是陆游一生不变的情,对唐婉的爱化成了沈园一辈子痛苦的回忆。对于唐琬的怀念,对于沈园的眷恋,却愈久弥笃,愈老弥深,至死不忘。一个人,能得到另一个人一辈子不变的情,又是何其有幸,何其有福。陆游68岁时重游沈园,写下:"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首禅龛一炷香。"75岁时又来到沈园,题下《沈园》二首:"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亦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老柳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81岁深夜游了沈园:"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82岁时又作《城南》:"城南亭榭锁闲坊,孤鸿归来只自伤。尘渍苔侵数行墨,尔来为谁指颓墙?" 84岁高龄,行将离世的陆游,还满怀深情地来到沈园凭吊,写下他一生中最后一首沈园诗《春游》:"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不论沧海桑田,还是世事变迁,那人,那景,那情,终身不忘、至死不渝。山川载不动太多悲哀,岁月禁不起太长的等待。陆游终究没有握住那双"红酥手"而魂牵一生,唐婉却在"病魂常似秋千索"的痛苦里"咽泪装欢"而红颜薄命。留在沈园的,只不过是一声薄命的叹息和痛苦的抽噎。人世间,最痛苦和最幸福的事,应该莫过于此。若是唐婉泉下有知,该当作何感想呢?
陆游一生,坦坦荡荡,铁骨铮铮,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民族,但对于唐婉,我想应该还是愧疚的。如果当初勇敢一些,大胆一些,敢于向那拆散他和表妹唐婉的老母抗争,或许结局就不是这样了,唐婉也就不会那么早就香消玉损了。但或许终是或许,人世间原本就没有那么多或许,尤其是缘分这两个字,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失去了就是失去了,是很难回头和再续前缘的。更何况在那封建礼教根深蒂固的南宋,是那忠孝两全的陆游。因此,沈园必然成了陆游一生的痛和一生的念。多情胜似无情好,最是相思解人恼。只可惜,无论怎样的相思,都唤不回两人当初最美的相逢。如果有来生,但愿不是今生的重复?
离开钗头凤碑,我便不想再游沈园别处,于亭中静坐,胡乱掐句几首,聊表感慨:
到绍兴沈园
一
千里迢迢到沈园,旧时题字好凄然。
痴男怨女空牵挂,惟愿来生再续缘。
二
沈园柳色有新愁,墙下伤心泪自流。
堪叹人间多少恨,几人相爱到白头。
三
小径亭台荷韵香,残痕旧迹泪沾裳。
满园游客来凭吊,一树鸣蝉也感伤。
四
沈园墙上写痴心,感叹当时恨意深。
纵是今生空许愿,黄藤美酒识知音。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相信,无论过了多少年,沈园还是沈园,《钗头凤》还是《钗头凤》,陆游和唐婉凄美的故事仍然会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离开沈园时,我仍然不能释怀,或许哪一天我还会再来。问世间,情为何物?若说有缘,为何对面手难牵?若说无缘,或许多少年后又会再相逢。只可惜,有多少爱能重来,毕竟,那时早已换了人间,最终只落得个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意境罢了。因此,惟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都能在茫茫红尘中彼此牵手慢慢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