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乡情文章

2022/12/08经典文章

乡情文章(精选20篇)

浓浓乡情

文/和而不同

转眼又到新春佳节,朋友问我有什么出行打算,我坚定地说:“回家”!

看到朋友圈里大家定的完美出行计划,去造访心中梦寐以求的旅行胜地,我却只有一个念头——回家。为什么我从没有想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想起一年前在天府之国——成都脱产培训的三个月,在别人看来是重返校园的美差,我却过得度日如年,满脑子想的都是三岁的孩子,看什么美景都索然无味。今年流行的一句网络语:“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引发了无数人走向远方的遐想,但是有多少人在遥远的地方获得了心灵的满足?心之所向,身之所往。只有清楚的知道灵魂安放在何处的人,才能在日渐浮躁的社会里找到真正的安宁。而我的栖息地就是——家。

终于在城市里买了房子,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个家,平日里,公婆、儿子和我住在这个家里,周末老公也会从另一个城市赶回来和我们相聚。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我们也算安定下来了。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就是简简单单的幸福。但是,我们都是这个城市的外来客,我们还有另外一个家——故乡。每当过节的时候,都觉得城市里很冷清。每逢长假,我们都会选择回乡下老家,和亲人们团聚。我和老公一个县,每次回家,两边的亲戚都要探望,假期几乎在路上度过,虽然如此,我们却乐此不疲。

回老家,于我,是因为老家有我的父母和姐姐、弟弟。我和哥哥都在外地工作,只有长假的时候,一大家人才能聚在一起,而兄弟姐妹都已成家,各忙各的,能聚齐的日子一年仅有的几天,颇为难得。中午在微信上看了一篇文章——《有一件温暖的小事,叫回家吃饭》,文中说道:“能陪伴在家人身边,能常常跟他们踏踏实实吃顿饭,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回到老家,吃着父母准备的佳肴,听着熟悉的乡音,说着生活的琐事,和最亲的人在一起,身心完全放松下来,是多美的一件事!

回老家,对我的公婆来说,是寻找那份熟悉的感觉。这两年公婆和我在外乡一起生活,离开了他们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很不习惯。没有熟悉的乡亲们聊家常,方言有时还听不懂,沟通起来都不方便。要不是为了帮我看孩子,他们或许一辈子都不会离开。老家有他们大半辈子的回忆,有他们曾经赖以生存的土地,还有他们牵挂的两个女儿。

中国人的乡情是刻在骨子里的,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人,对家乡的感情更深。在那一方世代居住的厚重而深沉的土地上,住着血脉相连的亲人。我想起小时候,住在北京的堂伯,每逢过年都要回家,和几兄弟会轮流在各家吃饭、聊家常,沟通感情,好不热闹。他总会给我们带回好吃的糖果,给我们压岁钱,还给我们照相。我小时候为数不多的几张珍贵照片就是拜他所赐。堂伯给我儿时留下很多美好的记忆。

有一首老歌叫《回家的人》,里面唱到“人生是一粒种,落地就会生根,风吹年华的梦,落叶总要归根。”当我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漂泊的游子都想回家,因为家中有扯不断的亲情和乡情。

永远的乡情……

文/也夫

离开乡村许多年了,但乡村那乡人乡事乡情已成为我忧伤的挂念,到如今我都无法抹去记忆中那份纯真朴实的乡情。

那时,我刚刚从学校毕业来到了一所乡村学校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只知道那时的心情很茫然,从学校到社会,从学生到教师,一下子来了个大转弯。过去在学生时代的种种向往、理想、抱负都被现实打得粉粹。但是我依旧上好我的每一节课。每天学生放学后,我就看书、听音乐、家访。也是那时,我开始习文学、拉二胡、练书法。

这乡村校园的前面是一个大操场,后面则是一大片金灿灿的开着黄花的油菜地。刚到三四月份的时候,正是这油菜花开的时节,身处在这油菜地里真是让人心旷神怡。每天黄昏的时候,我就拿起我那心爱的二胡独自一人来到油菜地里,学着拉起那忧伤的曲子《二泉映月》和《江河水》。直到有一个礼拜天的黄昏,我正坐在油菜地边低头拉着曲子的时候,猛然一抬头,在油菜地的那头,有一个身穿黄底白花上衣、头上扎着一把头发的乡间姑娘,一双大大的眼睛明亮亮的,正对着我微笑,看上去有些淡淡的忧郁,在我来说,我的情感世界还是一片处女地,我当时心里一跳,的确,在大片半人深的油菜花丛里忽然露出一张人面桃花来,那牙齿白白的、齐齐的,脸色有些红扑扑的,虽谈不上明眸皓齿、秋波荡漾,但在这乡村周围,能见着这般乡姑也着实不多,总能让人过目不忘。正想着,当我起身再看时,那姑娘已不见身影。我依旧在晚饭后,一个人拿着一本书或是一把二胡到学校后面菜地里看书拉琴,看风景。

一个学期过去了,新学期到来,学校来了一名老教师,当地人们都称其为“老先生”。恰好被安排与我一个办公室。老先生五十来岁,腰板稍有弯曲,浓眉大眼,老师和校长都很尊重他,似乎在他身上有一种神秘感。不多时,我便知道了他的神秘所在。原来,老先生家世很特别,祖辈曾是地主世家,出过几代咬文嚼字的读书人,老先生满腹经纶,四书五经、唐诗宋词、之乎者也、平平仄仄熟练如指,年轻时曾教过私塾。但在那个疯狂的年代里,一家人被压得抬不起头来,到了他中晚年时才自由了。后来党和政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将老先生请出来在乡村学校执教。我家几辈都是平民,虽然听上人说起过那个年代的事,但我始终很尊重有才的人,老先生看我好学,便对我毫无保留,我欲拜其为师,但他无论如何都是不答应。也自那时起,我便经常将自己写的七言八句请老先生指点,老先生从平仄到对仗,从韵脚到声律,从屈原到苏轼,从诗经到四大名着,每每道来,津津乐道,信手拈来,全不费功夫。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的古典文学基础皆受益于老先生,才得以后来与汉语言文学结缘。这就是我那方圆乡里众人皆知的乡师。我的忘年交。

直到有一天,在学校办公室里,我正和老先生谈诗论词的时候,进来了一位姑娘,那大大的眼睛和忧郁的眼神、那身黄底白花的衣着和一把到背的长发,使得我怦然心跳,原来她就是那金灿灿油菜地里我见到的乡姑。我足足对视了两分钟没说不出话来,半天才听她说“爸爸,我给您煲了汤拿来了。”老先生这才跟我说起是他闺女。但没等我说点什么,她便转身走了。我心里一片罔然。过了几日,老先生跟我拉家常,说他这闺女上完高中就没再让她读了,家里缺人手帮忙,闺女心里一直是个结,说要找一个读过很多书的人。老先生拉着我的手,给了我一张照片。我仔细端详着这张照片,一位姑娘站在一片油菜花地里,只看出了上半身,下半身完全掩映在油菜花地里。我知道是谁了,我将照片放进了口袋。我那时刚步入社会,除了教书读书,整个一呆子,不知道老先生话里有话,也就没说什么,但心里总是很纠结。

到了又是一年油菜花开的时候,老先生因年事已高,离开了学校。

我还是经常拿起我的书和琴到校园后面的油菜地里看书拉琴,期待再看一眼那熟悉的风景。我会不时地抬起头望望油菜地的那头,似乎想看到什么,但却一直也没看到那心跳的风景。于是我的心里空荡荡的,正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直到我离开这所乡村学校到城市工作了,也没见着。

在一个夏天,倒是听人说,老先生离开学校后不久,生了重病,怕是不久于人世了。于是,我从工作的城市赶往那个乡村,但却没能见着老先生最后一面。我的乡师,我的导师,就这样走了,我无言以对。当我再打听老先生的闺女在何处时,乡邻告诉我说她已嫁人了。我知道我欠下了我今生都还不了的情份。我拿出那张在油菜花丛中的照片,再次来到那片油菜地边,望着那片熟悉的油菜地,油菜花已开过。曾经是那样花开金黄黄的油菜地,如今已是收割完毕,只剩下空荡荡的一片回忆。

“在我离别的时候,总有一双眼眸,消失在天的尽头,为我把深情挽留;在我回来的时候,也有一双眼眸,把碧蓝碧蓝的天空,沉入我的梦中。”离开乡村以后,我总是忘不了那片金黄黄的油菜地,那里有我的乡师,有我的乡恋,有我永远的乡情!

难舍故乡情

文/我心飞翔

过完母亲的“一七”,我们得回城上班了。

车子启动离开后,突然院子里跑出条小狗,在后面拼命的追赶过来,眼神里充满了无助和留恋。我知道,母亲去世了,考虑老父亲一人在家不会照顾自己,马上也会让他跟随我们进城生活,可这条母亲养了好几年的小狗,因无人喂养也只有送人了,我无奈只好下车把它驱赶回去。故乡,这个养育我几十年的地方,昔日那曾留下多少父母音容笑貌的院子,随着母亲的去世,从此将会门锁紧闭,杂菜丛生了。想到以后想家时将再无去处时,阵阵哀伤袭来,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当年为摆脱贫穷和落后,离开这里时,我义无反顾、决然而走,少年的自负和工作的繁忙,虽说只有百十来里的路程,我一年也难得回去看望父母几次,浮躁和虚荣心作祟,渐渐让我对故乡产生了陌生和隔阂。

近几年,不知是岁月磨平了年少时的轻狂棱角,再或是父母年事已高,我思乡心渐浓愈起来。特别是前年,老母亲被检查出患绝症的消息,彻底拉近了我和故乡的距离隔阂,老母亲是我留在故乡最亲的慈爱,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每一天,是我最大的愿望。所以在母亲病重期间,我几乎每个周末都风雨无阻奔走在回乡的路上。在故乡,我见到了久违的叔叔婶子和大嫂们,她们或拿着几斤鸡蛋,或抱一盆苞谷面,或背一袋子红薯和芋头去看望我母亲,我母亲的屋子里经常挤满了探望的乡亲们,长久生活在世风日下的环境里,我时时被这些难得的淳朴和善良感动着。

终于,老母亲还是离我们而去,难以接受的事实令人肝肠寸断,这时,乡亲们都自发的到家里,院子里挤满了来忙母亲后事的大叔和大哥们。我兄长为母亲买了一口上等的棺材,棺体非常沉重,下棺的时候需要好几十个人抬,有位扛大头的大哥因受力不均,胸口被棺材重重的顶了一下,但他还是忍痛硬撑着,直到把棺材平稳落在墓坑内才松手,自己回家后却在床上躺了好几天。答谢宴那天,十里八村赶来吊丧的人不计其数,看到那些我幼小时曾经熟悉的面庞,感动的泪水一次次充盈我的眼眶。

母亲的“五七”是在清明节那几天,去上坟那天,老天也下起沥沥小雨,增添出几多悲哀气氛,跪在母亲的坟前,我禁不住痛哭失声:故乡,你留下了母亲,也留下我失去母爱最深的伤痛。以后,漫长的岁月里,唯有到母亲的坟前,才是我寄托哀思的地方了……

本家的叔婶接我们到家里,给予了我们无尽的温暖和关爱,我发现,自以为消失的这种亲情还没有走远,它在叔婶的身上仍然存在并继续温暖着我们,它让我们打消了上完坟马上就走的念头,就在村里小住几日。清晨,漫步村外找寻我儿时记忆的地方,我突然发现:村子东头,那曾经消失的万亩枣林,已经被满野的桃花所替代,金黄的油菜花和粉红的桃花交相辉映,呈现出一派生机怏然的春天画面。

临走时,婶子给我一大袋子自家腌制的鸭蛋,村东阿姨送给我好几斤刚刚采摘的本地山野菜,并一味嘱咐我们:这里永远是你们的家,记着还回来。

我怎么能不回来呢?这里是我的家,是我永远忘不了根……

故乡情

文/乐痴

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位于湘中一片丘陵之中,从家门出发走到娄底至双峰的S209省道,需要半个多小时,现有村级水泥公路相连。故乡算不上富裕,却也绝不是贫瘠之地。郁郁葱葱的山峦,富饶肥沃的田土,得天独厚的水资源,让乡亲们一直不愁口中无食。

爷爷奶奶早已作古,爸爸妈妈十几年来一直和我们同住娄底,习惯了城市生活。小叔小婶去了广东佛山堂妹家,堂弟堂妹亦在外谋业,老家只有大叔大婶一直坚守。我们也只有在春节或叔婶和一些近亲过整十生日、办红白喜事才回家凑凑热闹,容沐一番亲情。

车在老宅前缓缓停下,我提上果品,先到叔婶家报到。大叔去了田间,大婶似母亲一样亲和热情自不必说。和我们同车而回的堂弟和侄子赶紧去找大叔。趁这当儿,我来到了屋外,漫步在曾经熟悉的阡陌之间,凝望不远处黛青的山峰、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金黄的菜花、碧绿的田野,鳞次栉比的小楼,以及自家那几间早已放弃修葺的土砖老房,不禁思绪万千……

从记忆深处最先涌现出来的,是奶奶那和蔼慈祥的面容。遗憾的是,在我刚成家的第二年即1988年秋天,因为疾病奶奶永远离开了我们,去了遥远的天国,让我那个曾经特别想要孝敬奶奶的心愿一直搁浅。爷爷去世早,奶奶不辞辛劳,勤俭操持,拉大了爸爸兄弟姐妹6人,并为他们建立了幸福的家庭。我出生的时候,小叔和姐姐已经12岁,大叔和小姑妈亦正值青春年少,尽管普通农家生活并不富裕,可我从小便特别受宠的感觉一直记忆犹新。尤其是奶奶,待我几乎到了娇宠的地步,不仅好吃好喝的留给我,即使我做错了,挨骂的也总是叔叔、姑姑和姐姐,爸爸妈妈责骂我,也必有奶奶出面作“保”。小姑姑出嫁以后,冬天我一直陪着奶奶睡觉,意为奶奶“暖脚”,可每次都是奶奶先将我的小脚抱在她的胸前。那份甜蜜现在回想起来依然那么沁人心脾!初二的时候,学校组织去伟人故里韶山参观,我带着奶奶和爸妈的千叮万嘱,第一次出了远门。在韶山,我买了奶奶从没吃过的银丝卷、酥油饼、包子回家,还特意为奶奶买了一根手杖,奶奶逢人便夸;1983年毕业后我到百纺公司做会计,有机会买一些低价日常物品,每次带给奶奶,奶奶都高兴不已,总夸孙女儿既出息又孝顺。然而,奶奶,您可知道,您的孙女儿真有能力孝敬您的时候,只能遥望着苍天后土,喟然长叹!奶奶,您在天国可好?您的孙女真的很想您!已经很久没来看您了,待会儿我会和爸爸、叔叔、弟弟他们一起来您墓前焚香叩拜!

我信步走着,曾经通往邻村和远处田垅一条两尺宽的主道,被深深的青草挤成了只有巴掌宽的一条羊肠小道了。抬眼望山,仿佛山越来越矮;放眼看田,仿佛田越来越小;近处一口曾经认为很大很长的水塘,仿佛也变得又窄又短……唯有那份亲切熟悉的感觉,愈发浓烈。蓦然,曾经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山间牧牛、拾柴的欢笑声,从静寂的山谷腾起,在耳际回荡;对面山脚下柏杨塘的坝基上,我和只长我几个月、又住我家隔壁的堂兄,一边牧牛,一边为天上变幻莫测的云彩形状争得面红耳赤的情景,亦历历在目;一群小伙伴你追我赶的插秧比赛,多快好省的割稻比赛……一幕幕仿若眼前。记忆里的春天,田野到处都是一垄一垄开满紫色或红色的肥草花,漂亮极了!春耕时,经犁田会把这些肥草花翻进泥里,便是最好的有机肥。可如今,除了不多的几丘油菜田外,绝大部分田土都荒芜了,一丛丛杂草覆盖着曾经的良田,我禁不住阵阵心疼。可会挣钱的乡亲,早已不做这投入多产出少的种田买卖,能怪谁呢?近处的这口水塘叫朱家塘,曾经一直是我们的“命根子”,全队大部分人的“吃水”都由它提供,我们总在这儿挑水、洗菜。这口水塘里,还发生过两次让我一生难忘的经历:一次是春节后带表妹扯猪草,表妹落水,我懵懵懂懂下水救她;另一次是自己为了扯到塘边几兜又肥又嫩的青草落水了,吓得堂兄四处找人才把我拉上来。虽然两次都有挨骂,可回想起来竟也那样地有趣!

大叔在堂弟和侄子的陪同下,从另一方的田埂走来,此刻,我正拿着相机在拍那一排排金黄色的油菜花。我问大叔,下边田垅是不是都开满了油菜花儿?大叔的回答颇令我失望,因为我不愿看到那一排排长满杂草的良田。于是,给小侄子照了两张油菜花地里的照片后,随他们一起返回了。看着走在我前面的大叔的背影,我的视线不禁开始模糊。那个曾经常背我于背上,骑我于肩上的充满青春智慧、勤劳能干的大叔,如今头发花白,皱纹密布,肩背开始佝偻,岁月的痕迹在大叔身上显露无遗!唯有那熟悉的笑容、关爱我的心依旧,如当年那样令我倍感温馨。

我们回后不久,从娄底坐另一辆车回来的大堂弟和侄女也到家了。于是,我们带上锄头和早已准备好的鞭炮、冥钱、线香,前往太爷太奶和爷爷、奶奶的长眠之地。点香、烧纸钱、鸣鞭炮、跪拜祷告、清除杂草,对亲人们的无限怀念和感恩,便寄托在这一连串虔诚的行动之中。长眠这里的先辈,只有奶奶与我相伴过20多年,跪在奶奶的墓前,奶奶的音容笑貌一一呈现在我脑海,我在心里一遍遍倾诉着对奶奶的爱和祝福,多想告诉奶奶我现在有多么地幸福啊!多么希望奶奶在天国尽享极乐啊!对爸爸和大叔而言,长眠此处的便是他们挚爱的父母和爷爷奶奶,看着他们跪下自己年迈的身躯虔诚地跪拜、祷告,我深深的理解,亦深深的感动!

祭扫归来,太阳已高悬头顶,明媚的阳光下,乡亲们一栋栋漂亮的小楼房越发醒目。曾经贫穷落后的小山村里,那风雨飘摇的土砖房,大都荡然无存。透过路边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我依次辨认着,哪栋楼是哪个伯伯家的,哪栋楼又是哪个兄长或侄子家的,打心眼里为他们富裕幸福的生活而高兴!曾记得小时候,每当正月初一,我和一群年龄相仿的小伙伴挨家挨户去拜年,然后一起清点各自得到的糖果数量,不知是因为父母人缘好还是我自己格外“可爱”些,或者兼而有之吧,总之我得到的会比其他小伙伴多很多,惹得他们羡慕不已。而今,那些对我厚爱有加的奶奶、伯娘、婶婶们,大都已经撒手凡尘,作古西天;而那些曾经和我年龄相近的小伙伴,也都外出挣钱了。有时候想,待哪天时间充裕些,一定要找机会好好拜访拜访,相互唠叨唠叨。要知道,童年乃至青少年时期,我的快乐,我的幸福,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乡亲们。乡情难忘啊!

我来到了自家的旧屋,因为早不居住,墙已倾斜,瓦亦稀疏,阳光透过瓦片的间隙,洒向斑驳陆离的地面,晃动的影子,一如我此刻极度复杂的心情。屋内的每一个角落,都溢满了我曾经的欢笑,晃动着爸爸妈妈以及姐姐曾经辛勤劳作的身影。我轻抚着我睡过的床,坐过的凳子,伏案过的桌子,那份亲切和喜悦充盈心间。可看着这些被岁月渐渐侵蚀的家什和随时可倾的房子,我的心又控制不住一阵阵难过。人们常说,女心外向。因为女人天生便是要嫁出去的,总是以婆家作为自己的家。我是爸妈的女儿,虽然从来没有推托赡养和照顾父母的责任,可真的没想过要在老家还为父母修座房子。然而却在20里外的婆家,为婆婆建了新房,让婆婆了无后顾之忧。原来一直计划着爸妈将来在邻村姐姐家去终老,可天不遂愿,姐姐却先于父母撒手西去,而今,姐姐家成了父母的伤心地,我又如何面对这新的难题呢?老公说,卖掉我们在娄底那套父母正在居住的房子,让父母和我们合住一处,用此款到乡下再为父母建一栋新房,用于父母百年后作古之用,有此必要吗?故乡的亲人,请告诉我,这真的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吗?

知我们回到老家,新任的村支书、村主任和在镇里工作的表兄一起来到了叔婶家与我们会晤。在他们眼里,父亲一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村长,而我,因工作岗位使然,多少可以为村里出点计谋。村里有事,他们愿意和我们商量,当然,他们心里更希望的是,我能为村里的发展多出点力。支书说,他的确想为老百姓做些事,想利用原来村小学(已撤销)场地,办一个村民娱乐场所;想尽快把电网改造好;想把尚未修好的几段村组公路整修好,想把几口重要的水塘维护好……每一项计划都好,只是资金尚缺。他们一遍遍感激着我曾经为村里出过的微薄之力,一次次拜托我为村里今后的发展“再立新功”。其实,他们哪里知道这方山水早已与我血肉相连?这是一块真正孕育了我生命的土地,我梦里梦外都希望她富饶繁荣啊!我能做到的,怎会需要乡亲们拜托?我已经做了的,又怎会需要乡亲们感谢?只是我真的能力有限!乡亲们,请相信我,我一定会尽力!也请谅解我,因为我力有不及!

大叔大婶为我们准备了极为丰盛的午餐,因为是故乡的米,故乡的菜,故乡的水,陪伴我们的是故乡的人,吃起来格外香甜。好些日子过去了,故乡的一切依然在脑海不停地浮现,特别是支书和村主任交给的那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还有那信任和期待的目光,一直令我不敢有丝毫倦怠!

故乡,我永远眷恋和热爱的故乡,但愿我不会令你失望!

回到祖籍触摸乡情

文/冯哲

因为一个项目。我顺便回到祖籍,在汽车起初驶向那个的地方开始,那种探寻的冲动,以及怀旧的感慨竟使我泪水潸然,。

那是爷爷奶奶生活过的土地、父亲儿时居住的地方,那乡音似是熟悉而陌生,乡情却使我这个不曾在这里生活过的后人始料不及,它浓烈、淳朴、厚重。

侄子辈分的村干部,已经远出了五服之外,但依旧亲切的喊着我姑姑。安排着我一切行程和留宿。因为跟镇里谈业务,便是他们作陪与关照,使得我这次唐突的商业造访犹如“蓄谋已久”般的成熟。

几个远房叔叔伯伯姑姑,分别都是70、80多岁了,奔走着涌向我这里,想来是爷爷奶奶当年的结缘,他们跟我讲起我们这个姓氏的起源,回忆着家谱。

我算这次来这里仅仅两次,一次便是20年前随父母给爷爷奶奶扫墓。父母故去之后没有葬在这里,便是仅有父亲一个儿子的爷爷奶奶剩下了我这唯一的后人。还是个女的。

爷爷奶奶的墓地,记得准的人已经不多了,打听了相当一段时间,才看见了一个远房哥哥,据说是专门负责这片墓地的看管,事实上家族墓地分为两片,这片墓地的住户大多搬迁了,目前只剩下了33个坟头。

爷爷奶奶和一个没有子女的大爷爷便是在墓地的最后一角,枯草丛生,倍是凄凉。

买了烧纸,磕头跪拜,了却了一宗我父亲再也无法还就的心愿。对我这不肖子孙而言,也是一种情感的洗礼。

在并不狭长的小村当街,一个修理轮胎的旧房子,据说是我的祖屋,可惜只是远远的看着,并未走进,事后遗憾了很久,那房子听说早就在爷爷死后被奶奶卖掉了,因为奶奶离开了那里随父母一起生活了。对于爷爷我并无记忆,而奶奶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去世的,之前识字的奶奶给我启蒙了《三国演义》和《封神演义》,奶奶是个用她的坚持成就了父亲的学业,以至于父亲在改革开放初期成为一个地区的企业精英。现在我才懂得了如何的欣赏奶奶,可惜我们失去了交流的机会。

还是那间祖屋,门漆早已脱落,据说现在的房主也是一个走出去的人,不知因为什么回乡干起了这个,而且是个毁了容得老人,很孤独。如何看来这房子风水不好,也未可知。

从老家回来,我一直有一种想法,该做点什么。为了族人。

乡情是一块含在嘴里的糖

文/铃铂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相互联系,多年不见的同学亲朋再相逢,总有欣喜绕心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我的一位小学同学琴,在初四的时候,听说我在家,带着她四十岁上生的闺女,来我家玩,一见面就嘻嘻哈哈诉说个没完。她在省会开了家超市,雇了四个人,和老公当老板,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儿子高中毕业考了三六九分,就再没上学了,跟着她们在超市里干活,四十岁的时候,她怀孕了,一直担心再是个儿子,一生下来,哇,生了个应心,她爸爸可高兴了,把“俺那小龙女”挂在嘴边上,婆婆给她看孩子,小姑子也在石家庄,一家人其乐融融。

妈妈和琴很亲热地聊天,想必是职业的原因,她俩相谈甚欢,我不怎么插话,只是倾听,有一句没一句地插一下话,相比起琴,还是她嗓门大,嘻嘻哈哈,说话又快,我给她看孩子,削苹果,倒果汁,玩了两个小时,孩子要出去,琴才带着闺女离开,依依不舍地互留电话。

我的本家的一位叔叔,也在石家庄,和他在大门外的街上站着,也就是这个时间这个地点见了面知道是他,如果在石家庄大街上碰个对面,真的谁也不认识谁,他变化太大了,沧桑了,模样变了。他弟弟和我是同学,倒是能认出来,只是胖了很多,在外地必须仔细辨认才能如梦方醒。

春节回去的比较晚,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儿子的到来,给父母带来了欣慰,儿子给姥姥姥爷叩头拜了年,姥姥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压岁钱直往儿子兜里塞。

入乡随俗,乡情是一种仪式。每年的祭祖,在我们老家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仪式。大年二十九,全家老少,男性公民都到自家的祖坟上,磕头烧纸放炮摆贡品,然后喊着祖先:“走,咱们回去过年啦!”孝子贤孙们回家,在已经悬挂在墙上的家谱前点上香,贡品祭上,磕头,就算把老爷爷老奶奶请回来了。初一早上拜年,自家人先给老爷爷老奶奶磕头,然后再给父母磕头,兄弟们从小到大、孩子们再依次拜年;到族人家去拜年,也是先给人家的老爷爷老奶奶磕头,然后再给长辈拜年。

没出嫁的女孩不拜年,也不到祖坟上去。按照传统习俗,女孩早晚是别人家的人,所以不参与拜年和祭祖的任何活动。

初一拜本家和本村关系不错的人家,初二回姥姥家,初三姑娘姨家,初四或初六回娘家。现在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好多人初二就和孩子一起回来了。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姑娘回娘家,是大事,家里的牛羊肉都留着呢,带着姑爷这家串串那家拜拜,这一天来拜年的都是姑爷,家里姑娘多的,姑爷们排着队来,谁是谁家的都分不清。年纪轻的就各家转一转,年纪大的,有了资历了,也就不去转了,把一个族院的长辈请来一起喝个酒,就算礼到了。

好多大户人家,每天都招待亲戚,设着酒席,从初一到初六,家里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现在人们都有了私家车,拜年也简化了,开上车,初三以前把拜年的工作基本都完成了。

什么程序都可以简化,但在我们家,初二外甥们来走姥姥家,必须设宴招待,不吃饭,当舅的不高兴。吃饭前,拜年,一跪一屋子。每年拜年,让人心情很是不能平静,拜年拜年,每拜一次,人就长一岁啊,不管是年老的还是年少的。

曾经很不喜欢磕头这种拜年的方式,很是抵触,随着年龄的增大,也觉得,这样一种拜年的仪式,是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习俗,拜一拜,是一种教益,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种对孝道的再思考,没什么不好!

只是我到现在也没给自己的父母亲磕过一个头,可能感觉自己在这个家里比较特别,处于父母的偏爱和兄嫂们的袒护,也没人提,所以就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

其实,不磕头也不表明不爱,只是从小在这个家庭里没这个习惯而已。想想这些年,其实在外人家里已经磕过不少头了。

乡情是一道飞架在天空的彩虹,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是漂泊在异乡的庇护。

背着行囊,回到家乡,看着门上贴的红红的对联、房檐上红红的灯笼,感到一阵阵暖意从心头溢出,再艰难的回乡之路,都化成了嘴里的一颗糖,甘甜清冽……

酢浆草里的故乡情

文/郭慧

不知不觉,离开家乡到省城定居已经十几年了,也许是因为年纪渐长,最近总爱回忆往事,只要看到与家乡有关的事物,便会勾起过往那些关于家乡和童年的记忆,心底涌起一阵阵淡淡的乡愁。

今天早上,我如往常一样到小区运动,突然发现前方草坪里长着一堆很眼熟的小草,嫩嫩绿绿的,上面点缀着一朵朵紫色的小花。走近细看,不禁又惊又喜:三瓣倒心形拼在一起组成的叶子,细嫩的茎,紫色的小花,这不是在家乡随处可见的酢浆草吗?

在家乡,酢浆草算是最常见,也是最不起眼的植物了,它们的生命力极强,只要沾着土地,它们就能生长,因此,无论是山坡河谷,还是田头地边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小时候,我最爱跟着奶奶去菜地了,奶奶在菜地里忙活的时候,总会把我留在菜地边的小路上摘花儿玩。乡下的小路边,一年四季都长着野花野草,什么鬼针草啦、毛毛草啦、蒲公英啦……数都数不清,它们把平凡的小路装点得美丽而诗意。那次,我像往常一样采摘着毛毛草,却一不小心被石头绊得摔了个大跟头,奶奶见我哇哇大哭,赶紧放下手上的活儿过来扶起我,问我摔伤了哪儿。我告诉奶奶膝盖痛,奶奶便顺手采过一把野草,放进嘴里嚼烂后敷在我的膝盖上。她还挑了几根野草的嫩茎给我,让我放嘴里嚼,很快一阵酸味在我的口腔里弥漫,我便破涕为笑了。奶奶告诉我说:“这些是酢浆草,它不但能消肿散淤,还能清热解毒。”

长大后,随着工作越来越忙,回家乡的次数越来越少,家乡便离我越来越远了。奶奶去世后,父母也到省城里定居了,家乡更是极少回去了,只是偶然出现在梦中。

如今,看着眼前的酢浆草,我忍不住轻轻采下一片叶子,放进嘴里轻嚼,让那酸酸的味道充满味蕾,在这熟悉的味道里,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菜园,看见奶奶正弯着腰摘着青菜……

近乡情

文/郝学霜

“近乡情更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关于故乡的诗句聚聚情真意切,人在他乡,最牵肠挂肚的就是故乡了。也是那最浅最浅的乡愁,最是牵心扯肺,剐的人生生疼。

所谓故乡就是我们祖先最后一次歇脚的地方,而在我的内心里,至少还有两个故乡。一个是出生的地方,我的呼吸命运与之息息相关,是不可遗忘的。一个是精神的家园,那是我灵魂栖居之地,这个故乡是永恒的,陪伴我漂泊旅程艰难人生的精神支撑,是指引和照亮我前行的光。这一生,无法舍弃的故乡啊,总是无时不刻地把我呼唤。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清清浅浅的炊烟牵扯的思绪,是氤氲水乡里抹不开的水汽迷蒙的双眸,是咿咿呀呀梦回千转的乡音婉转,是父亲的锄镰、母亲的灶台、祖母的针线盒、爷爷的烟袋锅,是梦回千回百转的思念剪不断理还乱。乡愁是诗人不敢触碰的内心柔软和清泪两行,是画家一抖手晕染出的墨香沁出的熟悉颜色,是母亲一声乳名的呼喊便会泪流满面,是一次次许诺却一次次耽搁回不去的负疚。

故乡,是我们从出生起,父母为我们搭建的宫殿,我们无忧无虑地嬉戏与玩耍,一次次远行,乡愁便是撑起我们人生的唯一希望。但我们活得如此辛累和卑微,直至告老还乡。在父母留下的宫殿,我们才能是自己的王,至高无上。没有故乡牵念的人生,一眼望不到尽头。而故乡,是人生的起点和终点,是的,我们终究还是要回去的,走过这个冬天,终于把内心看分明,一恍惚一个季节过去了,一恍惚一段光阴流逝了,一恍惚那个曾经倚窗的女子已两鬓添霜,只是那越来越清晰的渴望,弥漫着真实的内心。他说,死亡并不可怕,放弃才可怕,那一刻,你坚定了信心,你想有一天你离开人世,你要在墓志铭上最后一句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回归故乡,落叶归根。

父母在不远游,我却随着时间的游走忘了他们的青丝白发,忘了他们也曾挺拔,忘了一离家已十多个年头。多年后回到故乡,无论我能否带给他们一丝安慰,但他们被岁月打磨的年迈都会让我只剩夺眶而出的泪水和隐忍的痛。

这一生,最要紧的是,莫负了父母,莫负了故乡。

悠悠思乡情

文/张燕梅

故乡就是出生和父母长期居住过的地方。我的故乡,是大旺一条平凡的小村,没有名胜古迹,它依傍着秀丽的北江河畔,北江是一条母亲河,滋润着四方的人们,水给人流动的力量和朦胧的美,不知江畔待何人,生生不息,总给人念想,去寻找前程锦绣。光阴牵着我的手,在这度过了童年,蹒跚学步,学拿筷子,埋下了换下的第一颗牙齿。在这第一次离家的恐惧,到后来独自在外,中考到读完大学,乃至工作。有时候,自己的思绪也混乱了,对于故乡,我是愧疚的,在工作地生活了二十多年,而我对自己的故乡,只有星星点点的记忆,和一份与生俱来的温情脉脉。

故乡的家家户户门口,都有一个大的庭院,依偎默不作声的老树,撑起蓬勃的伞,庇护着,院前围墙只有膝盖高,邻人经过,见家里有人,都会循步进来,聊聊天。小时候,我们是无忧无虑的追逐玩耍,捉迷藏,跳格子,丢手绢,一直到中学,美好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

幼时在乡村的家里,燕子极多。那时的房屋高大,并且把屋檐弄得翘起,为燕子搭好安家筑巢的地方,很快,燕子频繁飞进飞出,衔来泥草合着唾液在上面筑巢,不几日竟大功告成,如是亦早出晚归,妈妈晚上关堂屋大门时亦留意燕子是否归巢,俨然人鸟朝夕共处,宾主融融一家,生机盎然。若偶有几家,燕子竟不光顾,那就颇让主人忧戚,每以为自己命运蹇劣,家事不旺,心中自是郁闷不乐。

世事变迁,白云苍狗,当年村子里的人,有的飘洋过海,有的海岛都市,乡村变得冷清,寂寥,不知此时燕景何似。正如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每到清明时节,亲人们都不辞万里回乡祭祖,我也特留意,旧家的燕子!或许燕子比人守信用,年年南飞北归。

记忆最深是故乡特色的美食臭屁醋,“北有臭豆腐,南有臭屁醋”。光听到臭屁醋的名字,不少吃货就想敬而远之。它滋润,浓郁,却不肥腻,入味。臭屁醋,又名“长寿醋”。制作臭屁醋的开始时间,在广东珠三角地区,距今已有约2000多年历史,据《本草纲目》记载,醋有开胃、散瘀、解毒、通气、泻肝火的作用,臭屁醋具有美容、养颜、清热、解毒等功效,城乡里,不少妇女坐月子时爱吃臭屁醋补身子。不久前,同事到佛山看病,医生说他有骨质疏松症,建议她喝臭皮醋食疗补钙。它是佛山三水的地道美食,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有人爱不停口,有人避之不及,我们都叫它“液体榴莲”。

婶娘特别会做臭屁醋,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她不亦乐乎的先晒陶制的醋坛子,备好上佳粘米和糯米。娴熟的把糯米和粘米洗净,沥干水,放入锅里干炒。米出现微微发黄时,就把它放入醋坛子中,加入山泉水,把醋坛子密封,放置阳台的走廊,一缕阳光偷偷的探头进来,却又是摸不到醋坛子。静静等待时间的酝酿,三个月里,大功告成了,婶娘喜滋滋的打开盖子。取出醋,伴着猪骨,梅菜煮,锅里,嘎吱嘎吱的食物碰撞摩擦,你追我赶的在争宠。而热气不断的升腾起来,形成袅袅的炊烟,人好像腾云驾雾一样,是温暖的。

岁月如流,蒹葭苍苍,来不及欣赏殷红窦绿,就要打点素裹秋霜。最喜爱的是村口的荷塘,荷塘总带一种暖色,闪烁着跳跃的诗情画意,向我们晾晒它的美丽。荷堰的泥土乌黑乌黑,肥沃滋润,小伙伴们的目光就像是探照灯一样搜寻开来,团团荷叶千层绿,翠鸟斜飞,鱼在池里嬉戏,瞬间发现了莲蓬,风中摇曳的莲蓬长得朴实恬静,蜂蝶随之舞魅。当时的我们顾不上说话,只顾低头照顾好自己的莲蓬,边吃边吧唧嘴,莲子的清香,淡淡的悠长,一缕馨香缭绕着。现在品尝新鲜摘的莲子,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甜味。荷塘,您让我深刻的理解汪国真的话:一切景语皆情语!眼前的景色美好,都是我思想有关系。北江畔的沙子从指缝中溜走,时光留不住岁月的温柔,看着清净的家乡,日渐喧闹。流淌的岁月里,记忆中有沿岸的坚韧小草,感恩的大树,善良的野花,掬一缕故乡的晚霞入怀,远眺鸭子归家,思想蔓延,素纸满情怀,梦里莲蓬还牵着我的手,柔软心坎,洗涤内心的疲倦和蒙尘的双眸,如果累了,就回乡,它会给你丝丝慰藉。

怀念故乡的味道,因为是怀念那里的人,景,事。情系在水一方,不见不散的故乡,它是每个人的根,如果爱,就现在吧,阔别家乡的你,乘着那朵思念的云彩归去吧!

乡情难舍

文/葛高远

星期天回老家顺便到几个亲戚家走走,家家都是只见老年人,不见年轻人。问起去向,不是在北京就是在广州,再不济也在省城里。与八十多岁的大姑聊天,让我感到非常惊讶:在外打工的表哥,家里盖起了楼房,还把房子买到了郑州,说是给孩子结婚用。连堂侄、外甥等几个晚辈儿,也在洛阳高铁站附近某小区买了房子。问起房价,更是让人惊得张大了嘴巴——一套房子下来,都在小百十万,还不算装修的费用。

后来一想,自己是不是有点羡慕嫉妒了?亲友们买房,基本上还都是全款付的,拿上银行卡把钱往开发商账上一打,房子就到手了,就是这么简单。

生活在城里,有生活在城里的好处,出入大场合,能见大世面。但我观念明显滞后,还是想念农村的生活,熟人多,开支小。老家有地有菜园,一年四季不缺粮不缺菜。环境虽然不如城里,但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就业的压力,想想也是很美的一种生存方式。

话又回到前头,亲友们能在城里买房,应该说是一种思想的转变、观念的转变,也说明农村人的整体生活水平提高了,应该高兴。但我是真的没有在大城市买房的想法,农村的一亩三分地才是自己的根,老了,退休了,还是回到老家,清闲,自在。想城里的亲友了,不妨进趟城。交通方便了,当天去,当天回。孩子们回到老家,也听得见乡音,记得住乡愁,确实是很美的一种境界。

根在农村,不想离开,真的。

乡村道路

文/王俊楚

风,在山间随便拐了个弯儿,就绘出一幅乡情的地图。

淳朴和简约划定你的经纬度,阳光和庄稼定位你的坐标。

不用导航仪,你已深入火热的民间!

你深呼吸,自由而散漫地尽情地吐纳泥土的味道,有如鱼儿入了大海般的酣畅。

猛然窜出几声犬吠,你也不必惊慌,那是乡情的招呼。在没有电子眼的空间里,它们是这个私密空间的守护神。

你笑了。

山头的白云漫过,寥寥几笔,勾勒村居的怡然与自足!

一根棒棒糖勾起思乡情

今天,天气晴朗,是一个开心的一天!我来到了店里,看着蓝蓝的天空,我想起了在厦门的那段时光……

我和弟弟妹妹每个暑假都会去厦门学游泳,在那,我们住在一个伯母家。伯母对我们很好,常常关心我们,我在那里过的很快乐。今天我在店里,吃了一根棒棒糖,是蜜桃味的,很好吃。这根棒棒糖不是我无聊时买的,而是在厦门伯母在于我分别时送的。有人可能回想:放那么久早过期了。其实棒棒糖没那么容易坏的。

吃着这跟棒棒糖,我仿佛看见了伯母辛苦劳动的身影。在那里,我有时会帮她做点家事,可一些重活还是得她做。记得有一次,我和弟弟妹妹像往常一样去游泳,我在有的时候,脚不小心被地板上锋利处刮伤了,很疼。伯母见了,连忙把我扶上岸,看了看我的伤势,脸上拂过一丝忧虑。她连忙跑去小卖部,为我买来创可贴,小心翼翼地为我贴上。贴的时候还不时问我:“疼吗?真不小心。”我看着伯母担心忧虑的神情,我有点心疼。回到家里,伯母为我煮了大骨汤,一回来就在厨房里忙活了。从厨房里出来满头大汗地说:“这是补脚的,多喝点!”我按伯母的意思喝了很多,可伯母自己却一口没喝。 在伯母的悉心照料下,我的脚很快就好了,我也胖了很多。可伯母却明显消瘦了。

吃着这根充满美好回忆的棒棒糖,我想起了许多美好的往事。不仅有忧伤的,还有开心的!

那次我们一起去海边,我们站在沙地上,望着滚滚奔来的浪花,站在那直到水淹没了我们的小脚丫!我们在沙地上奔跑,玩水,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六月桃

文/方华

在夏天的路口,突然就看见了它。红着脸颊,浅浅地笑着,蓦然间,把一股乡情从心头勾起,就像在步履匆匆的大街上,与满脸红晕的乡下表妹迎面相遇。

桃子,圆圆的、青青的、羞羞的、涩涩的桃子,就在路边的两只柳条筐里,朝我张望,似要喊出声来,似要从柳条筐里蹦出来,那般迫切的样子。

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在它们的娇羞面前蹲下身子,把几个最水灵、最诱人、最红润、最急不可耐的乡情带回家。

这几个桃子,虽比不上案头那盘荔枝的高贵、那碟梅子的娇嫩,却散发着青青的浓浓的乡情,让我喜,让我爱。

岁月匆匆,被城市的森林湮没了脚步与身影,我一次次错过看桃花的季节。想起很久以前的一个春天,在满山坡的桃红里徜徉,迷了眼,醉了心,醺得脚步踉跄,撩起诗意飞扬。想起桃树下农人的殷殷盛情:“过些日子来吃桃啊!”“一定一定”的回答后来却变成了遥遥无期。

在清水里洗着桃,我又想起更远的儿时。打草砍柴的间隙,一伸手,就可在绿叶掩映的枝头摘下两颗野桃,或在衣角上蹭两下,擦去桃子上的绒毛,或在溪头塘畔稍作搓洗,然后就让一张小嘴嘎叽嘎叽地嚼着酸酸甜甜的六月。

故乡的村落里,屋前房后,总有三两棵桃树。花自开,果自结,谁也不把它们看重,却生命力旺盛。年年花开美乡村,岁岁结果奉堂前,像极了乡间生长的女子,散落寻常百姓家。

华夏大地,民风淳朴。桃子成熟的季节,你若正在村中行走,哪怕你是偶行的过客,也可敞开你的肚皮大饱桃之美味,一个“谢”字就是你要付出的最好价钱。要是你正好路过一处桃园,那你可得准备好物件,好带走塞了你满怀的、又大又红又馥郁的乡情。

现在,这走入城市的乡情,就端放在我的案头。拿起一颗最大最红润的,轻轻地咬一口,哦,故乡的味道,如此的脆、如此的甜、如此的美,从唇齿,到喉头,直润心田。

一部电话润乡情

文/王加月

那一年,父亲做小生意赚了点钱,就在家里装了部电话。那个时候的农村,电话绝对是个稀罕物,左邻右舍前来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母亲说,大家有什么事就打这个电话吧,方便!于是,我家的电话就成了村里的“公话”。叫人接电话、等听电话成了我家小院的一道风景线,接到通知的在等,没接到通知的也在等,因为他们都迫切想知道家人在外的情况。

放假回家的我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通讯员,一有电话来,母亲就会吩咐我跑西头跑东头地叫人来接。前来接电话的人,往往会带点家里种的韭菜、南瓜之类的东西给我家,作为谢礼。而母亲也并非贪图小便宜之人,往往拿家里的东西回赠。看着他们相互推让的情景,我很感慨:一部电话竟然能增进邻里的感情。

一天,我正在看书,接了个电话的母亲让我叫刘大爷来等电话,说是他远在兰州的三儿子打来的。我看书正看得津津有味,很不乐意去。母亲迟疑了片刻,只好自己去了。不一会儿工夫,刘大爷就跟着母亲来了。母亲给他搬了椅子,然后跑进屋里找来香烟敬给刘大爷。刘大爷满脸疑虑,似乎还有点尴尬,接香烟的手明显有点颤抖。我想,他老人家大概是对母亲的热情不知所措吧!

接完电话的刘大爷说了一大堆感谢的话。母亲忙摆摆手说:“不就是接个电话嘛!以后尽管叫你家老三打来,我保证随时去喊您!”刘大爷走后,母亲开心了一阵子,还哼起了小曲。

我问她为什么如此高兴,母亲道出了其中原委:前一年秋天播种时,刘大爷跟我家为了田间灌溉的事大吵了一架,后来他见了我们也不理睬。这次多亏了他儿子的电话,刘大爷才硬着头皮来我家。母亲说,刘大爷肯来,说明他的气已经消了,大家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为点小事弄得老死不相往来,没必要。

一部小小的电话,传播的不仅仅是意味深长的乡音,还有亲人的无限牵挂,让所有的情感离得更近,走得更远。

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渐向着小康迈进,几乎家家有电话,人人有手机,等电话的历史已经不复存在。而那段情感交融的等待的时光,会一直存留在我的记忆里。

乡情依依

文/曹继铎

二十年前,伴着《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声,我如鱼得水般来到单家庄,带领工作组深入农村下乡帮扶一年。二十年后的今天,我再次来到这里,禁不住百感交集,感慨万千。

二十年前在这儿生活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当我们要离开乡亲们时,他们拽着我们,围着我们,找到乡里、县里为我们“请愿”,坚持要留下我们。而我们,同他们一样,那依依的乡情,简直胜过浓浓的亲情啊!乡亲们的努力,终于未能如愿。他们费尽心思为我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欢送宴会。乡亲们拿出百家手艺,不大一会儿,炒豆角、炸茄合、腌鸡蛋、炖土豆、还有北瓜粥、煮鲜玉米……刹那间,摆了满满的一大桌,真是“乡亲聚盛情,百家设乡宴”啊!

村支书毛建设,精明能干,宽厚热情,下乡一年,我们由陌生到熟悉,乃至成为要好的朋友。他端起酒杯,无比激动地说:“乡亲们,老曹带领工作组来咱村工作一年,一个心眼儿为咱们办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儿,大伙心里清楚,他们要走了,咱们真舍不得呀!别的不说了,让咱们一起端起酒杯,为大伙和老曹他们的友谊干杯,希望咱们和老曹他们成为永久的朋友!”刹那间,乡亲们一条条手臂,像一丛丛树林,顿时包围了我们。

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坦诚的心田,我又一次被深深感动了——我久久的泪眼模糊地望着乡亲们,享受着这人世间最美好最崇高的情谊……此时此刻,不由得使我回想起一年来他们给予我们的关切和疼爱。

就在下乡第一天,脚踩着未化的残雪,我们住到房东齐顺昌家里,他把最好的新房让给我们住,还给我们找来炉子,架好烟筒,亲自在一尘不染的新房里,为我们生上火,同时,给我们早早做好了晚饭——那飘着一层油花的滚烫的热面里,埋藏着一个个荷包蛋。房东热情又朴实,他说:“你们到俺们这儿来,怎么也不如家里,跟俺们一块儿吃苦受累,为俺们办事儿,你们就是俺们的家里人!”

这天晚上,我们刚要熄灯,突然一个瘦小的身影,出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村支书毛建设。他背来一大筐几十斤重的蜂窝煤,放在屋里,喘了一口气说:“我叫毛建设,今天到县里开会回来晚了,听说你们来了,再晚也得来看看。我背来这煤好烧,不呛人,不然你们这儿的煤不好烧,灭了火,头一天就让你们挨冻,那就太对不住你们啦!”

过夏天那阵儿,乡亲们怕我们挨蚊子咬,给我们送来蚊香;为了我们消暑,给我们抱来从地里刚摘下的大西瓜……有一天晚上,我在乡亲家吃过午饭,刚出门往住地走,突然乌云涌来,随着雷声闪电,下起猛烈的暴雨,我被困在了半路无处藏身。几乎在同时,村民们不约而同地为我送来了雨衣、雨伞、雨鞋,使我安然地顶着滂沱大雨,也带着乡亲们无微不至的关怀,顺利返回了住地。

二十年后这次重回单家庄,亲自感受到这儿处处换新颜,家家变富裕,整个村里充满了欢歌笑语。虽然我离开了二十年,但乡亲们对我依然一如当年那样亲热,当即把我围了个水泄不通。在这儿,我又看到了当年我带头捐款改建一新的小学校舍,听到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看到了当年帮助修建的长达2公里的水渠,正汩汩流淌着清亮亮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向油绿的麦田,看到了当年帮助建成的条条柏油路的街道,看到了当年帮助成立的农机维修站、敬老院,还有当年曾经请省会医学专家,为乡亲们医治好疾病至今被他们感激涕零的一个个乡亲……此时,面对可亲可敬的乡亲们的亲人般的盛情,我一方面深受感动,感慨不已,一方面又感到非常愧疚。我在想,如果当时我们再多费些心、多尽些力,完全可以给乡亲们办更多的惠及他们的事情,如此想来,有许多应该办的事情没有完成,如今我拿什么去补偿呢……此时,感动与愧疚一起撞击着我的心扉,激荡起内心深处阵阵感情的涟漪,我深情地凝望着乡亲们对我的如此厚爱和渴望的目光,我的眼睛禁不住湿润了……我多想,再回到那儿的田野,同乡亲们钻进那小树林般葱郁的玉米田,用锄头除掉田里的杂草;我多想,同他们走进翠绿的棉田,采摘那如银似雪的棉朵;我多想,来到他们五光十色、丰美多姿的菜园,为他们或是摘下几个茄子,或是刨下几块土豆……我多想,同他们一块儿,常年累月地一起生活、一起劳动、一起饱吸着浓郁、清新的庄稼、鲜菜气息的香味儿,那该是多么开心多么惬意啊!

故乡情

文/江南细雨188

柳絮飞花时节,我再一次回到了故乡。

黄昏时,斜阳 、细雨、疏风、纤柳、炊烟,由这几个景物组成的图画,堪称我心目中最奇美的构图。即便是不亲临故乡,只要一想到这帧画卷,关于故乡的各种美丽的回忆也会在脑海里油然而生。

(一) 乡味

每次回故乡,我都驻足村头。贪婪地呼吸着久违的故乡的清新的空气,你可能不理解那是怎样的一种享受!空气里裹着熟悉的炊烟的味道,还有一缕缕细雨浸润田野的泥土的芬芳。最喜欢行走在乡间的野径上,脚下萱萱的小草,发出淡淡的清芳,这会让我想起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里的一句经典语言:“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即便是村子里鸡舍猪圈的味儿,我也不会嫌弃,那恰恰是我故乡最淳朴的乡村味儿!故乡的亲人用它撑起一家人的日子,同时为城市的居民提供美味。

忽然想起那年夏季的某一天中午放学回家,远远地就闻到馒头刚刚出锅的味儿,好馋啊!我上午10点多就开始饿了,即便不吃上一个,就仅仅是馒头味儿,就很解馋。到了现在,我还是特别爱闻水碱馒头的味儿。

村头的那几大棵丁香树是我的最爱,每到这个时节,我都会拼命地呼吸她的芳香,我以为那是世界上最美不过的奇香,让她的香味儿滋润我、激活我、诗化我,使我的精神世界的四季里少了阴郁的时光!我曾经在幻想,如果我做导演,我定会拍一部关于丁香花的6G专题片,让我对她的曼妙爱个够!

(二)乡音

我愿意听故乡亲人淳朴的乡音,有时候虽然土土的、重重的,那我也喜欢。每次餐后,我都会用家乡话和他们攀谈,这里我炫耀几句:“别坐在那嘎达(地方),那嘎达埋汰(脏)”;“那孩子长得可招人稀罕了(喜欢)……攀谈后,我愿意房前屋后转一转,找一找从前的影子,听一听曾经的声音。

主人的 一声“咕咕咕”,就会招来'咯咯咯"、“呱呱呱”鸡鸭鹅,小狗也会跟着“汪汪汪”几声,似乎在说“为什么给它们喂食儿而没有我的份儿?”我在一旁悄悄滴欣赏这壮观的鸡鸭鹅犬交响曲,一点儿也没有“呕哑嘲哳难为听”的感觉,于我,这些远胜丝竹声。

最难忘的是那个夏日的雨夜,隐隐约约听到园子里传来的“咔咔”的声音,后来才知道,那是庄稼生长时拔节的声音,也因此懂得无论是人、动物还是植物,在夜间长得速度快于白天。

还有一种最绝妙的声音是在冬日里下大雪时,在雪夜,如果你细心听,乡村的落雪可是有着纤纤声音的。踩在没有一点儿污染的雪地上,就会听到“卡茨卡茨” 的脚步声,让我感到此时此刻内心的那份宁静柔美、清绝如诗,感动溶溶月色、玲珑月光、泠泠月韵,仿佛听到月宫里美丽的传说正在直播……

(三)乡趣

城市里的孩子绝大部分在周末补课,参加特长班,或是进网吧,亦或宅家上网玩儿游戏,而我们一般会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走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感动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恩赐。

最喜欢初春时到田野挖野菜,晚春到山上采野味儿,野蔬充膳,也是一种现代时尚。田野里、山坡上一撮撮的小根菜、一片片的蒲公英,让我们流连忘返,不一会儿,就会挖一满筐,真的有一种成就感呢!我们真的应该感谢大自然为我们准备的丰厚礼物,很多野菜都是不错的中药呢,比如车前草,可以利尿,蒲公英可以消炎、降低血脂等。

还记得那次和一帮小伙伴上山采蕨菜,不知是谁在恶搞,我们就猖狂逃窜。恰恰就是在逃跑的过程中,长在我脚趾上的“瘊子”被“草医生”从根部割掉,免了我的医药费,免了我下狠心下决心去医院动手术的思想斗争煎熬的过程。至今我还很感谢草叶对我的恩典。这让我想起鲁班的发明。如果我们留心,自然无处不课堂。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让孩子亲近自然,孩子的大脑会得到开发,灵魂会得到净化,思想会得到升华,潜在的东西会被发掘出来,会增强孩子的发明创造能力,我们的周围便会有更多的鲁班、爱迪生……

故乡味儿,历久弥新,故乡情,永世不忘!岁月匆匆,关于故乡的一点一点美好在我的记忆中沉淀,我会用心之线将她们串成一串瑰丽的珍珠项链,我也会用心之墨将之叠成一页页的书笺,让她们在喧嚣的尘世中陪我守一份宁静,为我点一盏心灯,照亮我未来的征程!

这里,我以一首七律作结,祝愿我的家乡更美好!

山幽风静柳丝垂,云外悠悠郢曲驰。

鸭戏清溪生细浪,燕穿桃苑剪芳姿。

村前且赏松年画,耳畔犹闻陶令诗。

欲问仙踪何处觅,分明身已置瑶池。

山花烂漫思乡情

文/追梦人

有一年,姐姐给我发过来一张照片并附言:“后山上的山花开了,漫山遍野,你回来看看吧!”

看着照片上熟悉的故乡美景,思乡之情顿时让我眼里饱含泪光。老公看到我的神情,说:“咱们这周就回老家!”

周末,我们一家三口挤上大客车往老家赶。

车内是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说笑声,车窗外是起伏的山岗和满眼的绿色,脑海中全是亲人的呼唤与满山遍野的山花……那山、那花、那人、那亲情,使我忘记了路途辛苦,只盼着快点儿到家。

如今有了私家车,高速公路修好了,回家的路平坦而宽阔,那山、那花、那人、那亲情都在,想要回老家的心也在。可是,孩子要上课、补课,我们要工作、学习……鸡毛蒜皮的事儿让我们整日忙得团团转,回乡的计划一再被搁置。

又是山花烂漫时,我想放下一切杂事,回乡看看。

拐角遇见乡情

文/章铜胜

家乡是沿江江南的一座小城,在街道上穿行,走着走着,就得转个弯儿,绕进另一条街里去。在拐角处,就常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遇见,在不同的遇见里,也常会触动深藏在我们心中的点点乡情。

夏天,晚饭后,一家人去不远的植物园散步,从小区里面绕道走,绕过一个街角,看到路边的红叶李的树上结了许多果子,忍不住,我们就摘了一些,拿回去,洗净,装在白瓷盘里,放在茶几上,很耐看。

周末下着小雨,去菜市场买菜,要路过一个小广场。拐到广场一侧的一排木兰树下,看雨中木兰的卵形叶片青翠得可爱,忽然就闻到一缕淡淡的栀子花香。这才发现,木兰树下蹲着的一个小女孩,面前摆着的竹篮里是装着满满一篮雪白的栀子花。女孩的目光清澈,发辫间挂着雨珠,也像一朵安静的栀子。我问了花的价格,给了她一块钱,女孩给了我一大把栀子花。

回家,我将栀子花放在一个雪白的瓷碗里,用水养着。记得每年端午前后,母亲的窗前也常养着一碗雪白的栀子花。水养的栀子花瓣容易变黄,但花香依旧浓郁,在泛黄的栀子花瓣上,我仿佛看见了从老屋的木格窗棂间射进来的一缕阳光,也仿佛闻到了柔和的阳光里飘散的栀子花香,悠远而又清灵。

从小区幼儿园旁经过,发现拐角处停着一辆小三轮车,车边坐着一位年逾六旬的老汉,车上堆着一堆新掰下来的玉米棒子和一大捆黄豆。老汉坐在小凳上,边豆秸上摘毛豆荚,边和来买菜的人聊天。老汉说,看玉米棒子是不是老了,是不是新鲜,要摸玉米衣,看玉米须子,须子颜色浅一点玉米就嫩,玉米衣还潮着的,就新鲜。这是老人在教人挑选玉米棒子呢。老人的毛豆现摘现卖,很受人欢迎,大家围拢来,边和他聊着,边自己动手去摘毛豆。

我看着老汉,想起汪曾祺在《食豆饮水斋闲笔·黄豆》中写的一段话:“北京的小酒馆里盐水煮毛豆,有的酒馆是整棵地煮的,不将豆荚剪下,酒客用手摘了吃,似比装了一盘吃起来更香。”自己从豆荚上摘下来的毛豆,吃起来,大概也会更香些吧。

从老汉的侧影里,我想起自己的爷爷。多年以前,爷爷挑着菜担进城卖菜,在爷爷慈祥的笑容里,大概也会围拢来许多买菜的人吧。

闲着的时候,我喜欢在小城里闲逛,我希望在下一个拐角,遇见一些可爱的人和事,那些能勾起我乡情的人和事,以至于那些美好的记忆不会被时间的潮汐冲淡。

岁暮乡情

文/睡虎地

走近故乡,踏上故土,乡情像是揣在身上太久了的包裹突然打开,在故乡的阳光里瞬间晒得暖融融的。

走近故乡,踏上故土,乡情像是挑在肩上的担子突然放下,身心骤然间有了到达目的地那种快乐。

走近故乡,踏上故土,乡情像是打开尘封多年的一坛老酒,刹那间弥漫开来,清香四溢。

2015年古历腊月二十九日,辞旧迎新之际,我和二弟、三弟从县城出发,带上香、炮竹、纸钱回老家为祖先上坟扫墓,行前和在老家的四弟打了电话。这是父母双亲去世后五年来我第二次回老家。父母双亲不在,家里没有大事,在南方打工的我很少回老家了,有事就打电话给几个弟弟,请他们代为办理,每年清明节也是请弟弟们代我祭奠。三年前清明节回了一次老家,是因儿媳上门,为了秉告祖先,特意叫上在湖南长沙工作的儿子,和我一起回老家扫墓。那次回家还没进村就走了。此次回老家,是因为添了孙女,向祖先报告我家新一代人出世,告慰祖先,请祖先保佑。

两次回故乡,感受不一样,家乡的变化令我刮目相看。

第一次回村是五年前,印象最深的是路变了。

丘陵山峦怀抱的故乡汪家田塆,地处大别山南麓的鄂东北红安县,是个自然村,别名睡虎地,近百户人家,两个村民小组。一条小溪在村北蜿蜒流过,小溪上有两座人行石桥。距村子西南面两华里有一条省级公路宋大公路连接麻城、红安两县市,村南有一条窄小的机耕土路接通公路,这是村子连接外界的的唯一车辆通道,进出就靠这条路,一遇天雨泥泞不堪,车辆难行。这条土路是乡亲无奈的情结,困扰了乡亲们很多年。直到2008年,村里利用建武合高速公路征用土地的补偿费加固了机耕土路,修成了水泥村道,车辆进出才畅通起来。

第二次回乡,时间一天,逗留时间长了,感受变化最大的是房。

三年又相见,故乡变得难以相认,村子已不是原来印象中的老村了。老村座落在一片洼地里,座南朝北。武合高速公路从村南山峦田畈中穿过,从而改变了村子的建设格局,大部分村民都由洼地搬到南面开阔岗地上建了楼房,面朝武合高速公路,一色地都是两层半楼房,乡亲们称之为假三层,里外都贴瓷砖,豪华气派,装饰比起城里私房毫不逊色,甚至还要超过。洼地里剩下不到10户人家,两种情形的人家没有搬走,一是在外地工作不在老家住的,二是单身户不想搬的。搬建的新房户也是因为两种情形,一是有了经济能力,及时改建房子;二是尽量将房子建在靠近公路方便生活的宜居地带。农民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改变了以往的居住生活观念。有的房子并不旧,建了新房后老房子还留在原地。村子变大了,变美了;房子变新了,变高了。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横直好几里路,村这头到那头要走上半个时辰。

上坟祭奠完毕,拜见了几位邻居长辈后,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去了村里焱哥家,焱哥腊月前病重不幸逝世了。大集体时,焱哥当过多年的生产小队队长,后来当生产大队干部,在村里是个很有威望的人。听到他逝世,我感到无比悲痛,因为他年龄刚过70,这个年龄现在并不算高寿。去他家的路上刚好碰见他老伴背着一捆草料去喂牛。他老伴姓童,我叫她童嫂。进了他家新建的楼房,听童嫂讲,焱哥是在新房刚建好去世的。楼房建有前院后院,前院外是一口水塘,水塘边种有时令蔬菜。自己打了水井,电闸一开,水就上楼了,方便极了。正好碰到她在珠海打工的儿子和女儿,我们亲切愉快地交谈,她女儿带着我楼上楼下、房前房后参观,厨房建在一楼,每层都建有厕所、洗澡间,后院建有牛栏猪圈。看着设计合理、装修高档、生活方便的农家住房,我羡慕不已。

出了焱哥家,我又去田哥家贺喜。田哥学名乐斌,小名厚田,是我童年最要好的伙伴,小学到初中,我们形影不离,感情深笃。田哥年长我两岁,我唤他田哥,顺口习惯了,反而很少唤他学名。初中毕业后,我被学校保送上了师范,他则上了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虽然我在城里,他在农村,我们的感情还是一如童年。听说他造了新房,我在深圳电话向他致贺。他家新房建在村南机耕路旁的山脚下,也是假三层,依山而建,坐西朝东,白色外墙砖在阳光下光鲜夺目。门前是几垄水田,宽敞开阔,空气新鲜,环境清幽,疑是世外桃源。嫂子见到我高兴得很,泡茶递烟,不亦乐乎。在浙江打工回来的儿子向我介绍房屋的建造过程。嫂子则用手机打通田哥,叫田哥回家陪我聊天。不一会,田哥骑着摩托回来了,一见面,我握着田哥的手,送上一句“你终于圆梦了!”田哥嘿嘿地笑着,一脸的自豪感。田哥家以前住房一直不宽敞,住房是他心中多年来的梦想,今天终于实现了,我为发小感到由衷地高兴。触景生情,想起10年前我曾写过的一篇《家》的文章中的一段文字:“几间青瓦房,背靠青山,门前一泓清溪,几垄田畴,红梅绽放,绿竹摇曳,牛羊嬉戏,鸡鸣鸭欢。清晨,迎着徐徐升起的旭日,竹影树荫下,沏上一壶清茶,吮吸雨露,细品人生。”想不到,我追求的陶渊明式的田园风味情趣的居住环境,田哥已于我先期实现。小时候,听着“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农村美景,那时认为这不过只是宣传而已,没想到真的实现了,消灭城乡差别的口号,原以为是空喊喊,没想到在我们这一代真的消灭了。看着田哥家的住房,我陷入沉思,人生就像兔子和乌龟赛跑,跑得快的不一定先到达终点,表面上看起来我在外面比田哥风光,实际上还没田哥来得实在。想到这里,一股失落感油然而生。

欣喜之余,一丝隐忧袭上心头,故乡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农房建设没有整体规划,零乱无序,土地占用量大,生活设施共享率低,比如,家家打井大可不必,造成资源浪费;塑料制品乱扔乱放,而不是造坑掩埋,缺乏统一管理,生态环境潜在恶化,农民卫生环境意识差,缺乏有效教育;青壮年外出打工,田地抛荒严重;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抗旱能力减弱,或者说接近丧失抗旱能力的状态;农村基本无教育,孩子们读书要跑很远的地方,有的则要去镇上或县城就读,加大了上学读书成本;农村医疗令人忧心,几乎无合格的医生,有的连感冒类的小病也治不了,大病要去县城医治,乡民得了小病一般的就是硬扛着,直到酿成大病不治。焱哥就是因为农村医疗差,耽误了治疗期病情恶化不治而死亡的。

乡愁绵绵,乡情依依。说话之间,太阳悄悄落下了山岗,我和田哥在夕阳的余晖里拱手道别。田哥摇着我的手说:“经常回家看看啊,下次回来一定来我家吃饭啊!”我抱拳答应:“下次回来和你聊个通宵,一定!”

哦,故乡,故土,原本没有离开过我,不管岁月多么长久,无论我离开多么遥远,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藏在我的心灵深处,有如那永不枯竭的山泉,春夏秋冬,年复一年,汩汩流淌……

乡情一抹在身

文/金惠

每次漫步在城市的街头,我总会想起家乡的景色,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却有着古朴的自然。家乡不仅有亲切的山水和野趣,还有那一份舌尖上的美味牵引着我。乡情是我离家20多年抹不掉的记忆,走向时光深处,乡情亦愈来愈浓郁,如同一坛老酒,让我未饮已沉醉。

“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几乎是世界的全部,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作家柯灵在他的散文《乡土情结》中,这样描述自己眼中的乡土。他觉得,一个人“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身上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我倘佯在喧闹的霓虹灯下,难忘的却是乡村的袅袅炊烟与清晨薄雾的交融。城市中的饭菜如此丰盛,我却怀念灶台旁母亲忙碌的身影。繁华再盛,也抵不过家乡的那一缕炊烟。脚步匆匆地走过一个个城市,也见识过异乡的风情民俗,我最魂牵梦萦的仍是家乡的那份朴实和孩提时玩耍的快乐,这一切,值得用一生去细细品味。

人一离开故乡,就成了失根的花朵、逐浪的浮萍、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将永远追随着游子。忘不了的乡情,忘不了的家乡味道,让奔走天涯的人即使在冬日的清冷里,也觉得温暖。家乡的炊烟,还有那些代代相传的风俗,镌镂在游子的记忆深处,变成身在异乡的念想。

偶尔回到家乡,儿时的玩伴已不知踪影,也找不回那承载着美好记忆的街角小巷。斑驳的老城墙,已经沧桑已久,但我的耳畔却响起了那些天真无邪的笑声,时间定格了,心弦颤动,胸怀间唯有热泪涌动。记忆,录刻着流年。多年后再回首,风景依旧,故人沧桑,但无论走到哪里,乡情永远抹不掉。

乡情是离家久了的人,心底最惆怅的眷恋与深情。乡情一抹在身,让我在异乡的日子里,成为一朵低吟浅唱着故乡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