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散文
军人散文(精选20篇)
走进黄冈舰
文/郑能新
4月25日,从黄州到东海,我们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向:以黄冈这块英雄土地命名的“黄冈舰”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它的内在潜质到底如何?这也许是此行所有文艺家最关心的问题。
登舰那天是个非常晴朗的日子。出发前一周到处阴雨连绵,但到达海军基地后,一连几天都是丽日晴空,大家的心情阳光而温暖。
走近军港,但见一条条银白色的巨龙,威武而雄壮地静卧着,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军港奇观。据说,他们刚刚出海归来,虽然在大风大浪里远征,但无论是军舰也好官兵也罢,竟然看不出一丝疲惫,舰艇干净漂亮,官兵精神抖擞。仅此,一下子就增强了我对中国海军的自信心。
走进“黄冈舰”,我感觉太阳一下子照进了敞亮的心里。舰艇比我想象的更加高大威猛;作战诸元和生活空间都设计得非常合理、超级现代。同行中有军人出身的朋友感叹,变化实在是大啊,这才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海军的希望!最让大家称赞不已的是舰上的卫生和军人的精神状态,可以这样说,整条黄冈舰完全可以用纤尘不染来形容!官兵们更是一个个生龙活虎,麦色的脸上满是坚毅,那蓝色的海军服和笔挺的腰板,成为这银白色的舰艇上一道绝佳的风景!
进入当代中国最先进的导弹护卫舰,看得出同行的十几位文艺家此时的心境都一样汹涌澎湃,都为这块“流动的国土”上书写着黄冈的名字而骄傲自豪!
二
中午,与官兵们一道在舰艇上共进午餐。虽是自助餐,品种也不少,问了一下,知道官兵们平时也是这样的水平。但我还是认为,到港了,生活有改善,如果出海,肯定还是艰苦一些的。军人真的是一个非常辛劳和勇于奉献的群体,一旦出征,经年累月生活在风雨飘摇的大海之上,那种单调和枯燥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古人云: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个国家,只有始终保持军事威慑,才能安享永久和平啊!
饭后休息片刻,我们开始进行军地联谊活动。此次活动主题为“‘红土情·大海恋’黄冈舰文艺创作采风”。舰上的会议室布置得非常典雅,显得很大气。尤其是视频中播放的舰歌和那些早已悬挂好的此行文艺家们的书画作品,让我们感觉既熟悉又亲切。军舰上融入文化元素,这是太平盛世才能体现的殊荣,和平带来繁荣兴旺。我们时时刻刻当思这种幸福来之不易啊!
联谊活动开始了,书法家、画家、摄影家轮番上阵,现场发挥,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只有几位作家、记者静坐着,表面水波不兴,其实内心早已倒海翻江卷巨澜了。
舰上两位年轻的士官也被推上前台,其中一位叫吕进的小伙子是北京理工大学硕士毕业,他志愿献身国防,让我感叹不已。
在众多艺术家面前,两人显得有些拘谨。或许是人们的热情激起了原本蕴藏在内心的豪气,于是,他们一个挥毫写下:“海天一色迎贵客,浪里百舸属黄冈”;另一个也一气呵成:“男儿本当为国去,不惜碧血染海疆”。
三
入夜,军营静悄悄的,只有天上闪耀的星星与地面阑珊的灯火相互映衬着,远处的海面也杂有点点渔火,而近处的那些庞然大物,只依稀可以看出军舰的轮廓和剪影。
整个行程的安排都是非常周到细致的,尤其是第一天,我们按照印有“黄冈舰”背景的八字形玲珑桌牌对号入座,同时得到一张小巧精致的名帖,上面都是与会部队首长的介绍,稍一对照,一目了然,彼此的生疏感一下子消失了,原本保持的距离瞬间拉近,大家相互交流,亲切交谈,其乐融融。
时间一晃而过,马上要离开了,心里真的有些割舍不下。清晨,起了个大早,绕着军营四处转悠,干净整洁的营区到处充盈着清凉湿润的气息,那一棵棵风景树似乎放下了平日里军人的威严,默默地注视着我,大约,它们此刻也有着与我相同的心境吧。
走进“黄冈舰”,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军人的精神状态,阳光、豪迈、自信,真诚、正义、友善,质朴、刚毅、勇猛皆汇集于一身。或许,这就是中国当代军人群体的崭新形象!
仰望军旗
文/周国花
仰望军旗,我用历史的眼光陈述。南昌城的一声枪声,划破了夜空,掀起了万顷的波涛。奋起的英雄们手持坚定信念,向着那面新鲜的旗帜,腾空而起,铸造了八一军魂。这面鲜红的八一军旗,随着共产党人的信念,爬雪山、过草地、渡长江,一路南征北战,军旗似一把利剑,劈开荆棘,所向披靡。人民军队在漫漫岁月里锻造着铁血精魂。
仰望军旗,用一种崇高的精神。抬起头,用感情去抚摩。战场上,军旗所到之处,英雄们前赴后继朝前奔去,勇猛杀敌。军旗虽然弹孔历历,焦煳斑驳,却在硝烟里淬火、在风雨中历练。军旗,是朝霞点燃的一团火,令无数的目光在凝聚的一刻奔腾;走过雪山草地,淌过了湖泊江水,穿越林海莽原。雪山的寒冷让军旗更加挺拔;热带的炙烤让军旗尤为艳丽。硝烟战火,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铸造钢铁长城的起点;军人的自信在五角星的光芒中绽放;军旗,是纪念碑温柔的翅膀,在每个早晨让我重温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军旗,总让我们在发潮的凝眸中,任阳光把先辈的血色染上我们黄色的皮肤,获得一种生命的滋润和品格的升华。
仰望军旗,用一种至高无上的高度。多么鲜红的高度,军旗下耸立起一尊尊狂风吹不倒、雷电击不垮的军人群雕:从寒风凛冽、条件艰苦的雪域哨所,到寂寞相随、孤独相伴的南沙海岛,从戍边保国、绵延万里的边防线,到高楼林立、霓虹闪烁的香港澳门,军人的威武在国家主权的尊严中升起;从物质匮乏、生活清贫的大漠戈壁,到深山峻岭、人迹稀少的山沟僻壤,军人的豪迈在乐观中孕育美好。啊!军旗高高飘扬,崇高的信念也在升腾。祖国的江山因你而显得多娇,人民因你而幸福安康。
仰望军旗,飘飘军旗扬风采,刚毅将士展英姿。激昂青春,当兵无悔,每一个中国军人的脸上都闪烁着自豪的光泽。仰望军旗,我热血沸腾,我们要用铁骨铮铮身躯,守卫着祖国的每一寸疆土!
爱上军歌
文/赵乐翠
每当听到《咱当兵的人》这首雄壮有力的军歌,总会勾起我对军人的崇拜、对军人的思念、对军人的关注!因为在这些众多的军人之中,有我的朋友、有我的长辈、有我的亲人……看到那身威严的军装和帽檐闪烁的红五星,仿佛目睹到战场上在刀光剑影里滚打的战士、在雪山上、在沙漠里、在暴风雨之中执行任务的士兵!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军人”生命的节奏、生命的崇高、生命的顽强与活力!
在我的家族里,父亲是军人,三位舅舅是军人,还有哥哥也是军人。我四岁那年,哥哥坐上一辆大车离开了家乡,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军人。训三个月后,就上了战场。出去执行任务时,没有饮用水,就只能砍下芭蕉扭出又涩又麻的汁液解渴。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哥哥中弹受了伤,弹片飞进离心脏仅有一厘米的地方。麻醉已过,可是弹片还未取出,哥哥疼得浑身都是大汗,但仍咬紧牙关坚持着,坚持着……直到做完手术!政府的人多次到家里看望父母并送来慰问品,党的亲切关怀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哥当兵以后就没和我见过面,记忆里只有他悠扬的笛声,身穿军装的照片,还有那些用清秀的钢笔字书写的充满深情的书信。信里除了向父母报告他学习的成果,就是一再强调让弟弟妹妹好好读书。战争结束后,哥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陆军学校,三年后又回到了军营,从一名战士成长为一名年轻的军官。
我是名骨子里流着军人血液的教师,喜欢风风火火迈着军人的步伐,神神气气唱着军歌。我用军人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并用这些良好的习惯熏陶着学生。教他们坐立有军姿,教学生唱《学做解放军》、《闪闪的红星》等军歌。
心中有爱
文/徐应东
读庆良作品集《故乡秋色》,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春夏秋冬美景仿佛都拥到了眼前。《故乡秋色》把我带回了魂牵梦绕的故乡!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这是着名诗人艾青的诗句。庆良对故乡大别山这片热土的爱,同样真挚而痴迷。“门前清清的小河和鱼塘荡漾着粼粼波光,翠碧的山岗,时时掠过季节的风影,让那些黄灿灿的谷物,时时散发着田野的清香。”写作就像绘画,不仅要勾勒出事物的轮廓,还应折射出它的灵光。庆良正是用诗歌般的语言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景画。
“故乡的秋天,天空很蓝,山坡上被厚厚的枯黄覆盖着,散发着醇郁的气息,轻轻的踩上去,像踩着童年的梦一般,软软的,令人沉醉。”出生在大别山农家的作者,嫩绿的板栗芽中蕴含着他青春的梦想、大别山主峰回荡着他青春的呐喊,义水河记录着他从牙牙学语到英俊少年的每一步成长!对大别山的爱,他是用心来感悟的,字里行间所透出的是一种浓烈的痴迷的爱。
庆良是一名军人,金戈铁马,军旅二十余数年。军人也有情,军人也有爱。《故乡秋色》中,庆良笔下流露出对故乡父老乡亲的爱细腻而又深厚。庆良母亲因病早逝,这也成了他心中永远的遗憾,永远的伤痛,书中怀念慈母的篇幅最多,亦最为感人。在《故乡的苦楝树》一文中,他写道“第一次探家,在村口又远远地望见母亲在苦楝树下,母亲的一缕缕白发在风中清晰可见。”最朴实最长久的母爱,永远温暖作者这颗游子的心。他写道“苦楝树,母亲——我生命中的最亮丽的风景”。是呀,母亲在苦楝树下送儿行、盼儿归,那让人心酸而温暖的仁立,直接刺到读者内心最温柔的地方。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为国尽忠是热血男儿的本分,更是军人的职责,对父母乡亲,庆良既有作为赤子的感激之心,又有作为远足者的愧疚之情。他写道“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是什么让你的思念变得悠长,在到莺飞草长的春季,是什么令你的牵挂更加疯长!”父老乡亲的冷暖牵挂着游子的心,军人豪情万丈,也同样心细如发!“无论工作、学习有多忙,我也会在看完新闻联播后,听听天气预报,因为我只想知道,老父亲在家里是天晴还是雨天”。读到此,我心中被温暖灌得满满的,盛放的是永不消散的爱的旋律。
有人说,只要具备了热爱的心态就一定会拥有精彩的人生!《故乡秋色》同时记录着作者从一名农村少年到上校军官的心路历程,无论人生得失悲喜,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是博大而又浓烈的。“生活中大部分的坎坷,都是可以跨越的,只要不懈的努力,用坚强走出来的路,总会感觉沟沟坎坎不算什么。”作者在军营打拼了二十余年,一直把军营生活当做人生的财富,对军营生活充满了热爱,体验“头顶炎炎烈日,面对浩瀚长江,战高温、负重荷的艰苦生活”,从而“激发着我进一步改进作风,激励着我更加勤奋工作,鞭策着我更加无私奉献,以无愧于这种荣光。”
心中有爱!缘于作者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与单位花工老周的交谈中,作者感悟到的是“一颗充实的心,在生活的本质上就是一朵绽放芬香的花朵”。对于人生的思考,作者思索的是“生命就是不停的在别离中崛起,在别离中成熟,生命的坚强就是因为有了更多的承受,才让我们更加懂得如何去珍惜,如何去拥有。”读《故乡秋色》,体会到的是一种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感受到的是一种正能量的冲击!
心中有爱,热爱故乡,热爱乡亲,热爱生活,作者一颗热爱的心和温馨的文字,温暖着我!
永远的军旗
火红八月,军旗猎猎,我心飞扬。
“八一”军旗,红色的力量,红色的信仰,革命英烈的鲜血将你渲染,民族复兴的梦想使你飘扬。虽然脱下军装三十年了,但对我来说,人生就是一场军旅生涯,越是离开了部队,那些军营的岁月便愈醇香、愈珍贵。
每到“八一”建军节,心潮起伏,那嘹亮的军歌,那威武雄壮的步伐,那闪亮的钢枪,那坚如磐石的军营,一切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都写着“军人”两字,思绪里飘荡起激情的涟漪……
童年,爱看“战争片”,爱和小伙伴们玩“打仗”的游戏,爱听父亲讲战斗故事。后来,母亲告诉我,父亲故事里的主人公就是他自己。我是军人的儿子,我的血液里流淌着坚强与奉献,我骄傲!童年,我的心中有一面火红的“八一”军旗,它高高飘扬,飘过大河飘越高山,飘向蓝天飘过白云。
18岁那年的初冬,我胸戴大红花,怀揣青春的梦想,牢记父母的嘱托,告别富饶的天府之国,走进了绿色军营。从南方到北方当兵,首先要过气候这道关,那里的冬天冰冷刺骨,这样的天气对一年里小雪都难得见几回的四川兵来说,简直就是“极端气候”。新兵连的训练,艰苦而且强度大。每天起床号一响,便开始跑圈,一天下来400米一圈的操场要跑二十几圈。齐步、正步、站姿、匍匐、手榴弹投掷,一练就是几小时,常常是手脚失去知觉,吃饭时手拿筷子都夹不住菜。三个月的新兵生活,不管你是“小白脸”还是健康的黄色肌肤统统变成了黝黑,这也是从普通老百姓到合格军人的转变。从此,我将用汗水、泪水乃至热血去维护军旗的荣誉,为伟大祖国站岗。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当兵为什么?首先战胜自己,才能战胜敌人,锤炼“虎狼之气”。记得在一次实弹射击考核时,我十发子弹只打出七个十环,看着连长复杂的眼神,当时羞愧难当。连长突然眼放“凶光”,向我咆哮:“你和我,都当不了将军!但是要记住,一个优秀的士兵完全可以弥补错误。不苦练,自己的命都不保,何以杀敌保国!”从此,磨砺过硬的军事本领,我无言、无怨、无悔,因为军人,就应该永不言败!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回首军营的历练,让我更加注重生命的活力,拥有更加坚韧的内心,精神上让人有一种“赚到了”的欣喜。褪色的军装、泛白的肩章、磨旧的领徽,翻看着珍藏的一件件军旅旧物,就是重现一段段灿烂鲜活的人生。当兵,为了和平,这是对军人的最高褒奖;退伍了,再苦再难,也会不屈不挠,就是跌倒在地,身躯也要永远保持向前的姿势,因为我是男人,一名曾经穿过军装的男人,这就是军旗下铸就的男儿本色。
一段军旅,永恒人生,就让灵魂附着在飞扬的“八一”军旗上,永远的军旗,永远的军魂,沿着强军中国梦的足迹,一路前行!
老兵父亲
文/李辉艳
“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年近七十的父亲,背脊依然挺拔,步伐依旧矫健,军人风姿不减当年,这首《当兵的人》是父亲唱得最好而且不离口的曲子。
父亲是一位退伍老兵,骨子里刻入了一种军人情结。虽然离开军营很多年了,但军人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却一直伴随着父亲。
在部队,父亲是大家又敬又爱的好班长。他带兵有方,既关心战士的身体,又关心战士的心理,还是训练新兵的一把好手。父亲带的班级在连队的各项竞赛中常常夺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退伍后的父亲被推举为村里的支书,他便成为了一名受乡邻尊重的好支书。
儿时的记忆里,父亲是忙碌的。父亲不仅要下地耕种,还要为村里各种事务忙碌奔波,小则邻里各种鸡毛蒜皮的纠纷调解,大则困难户的帮扶、村里的发展。得闲在家,父亲会用一个个好故事教育我们兄妹要诚实做人、扎实做事。父亲常常教导我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印象最深刻的是父亲为我们解决了学校危房的事情。
“不要用力在教室里跳!”每当我们在教室里活蹦乱跳的时候,老师常常严厉地阻止我们,原来我们村小一二年级的教学楼因年久失修成了危房,老师成天忧心忡忡又小心翼翼地看护着我们这群活泼好动的“小兔子”。身为村支书的父亲望着天真烂漫的娃儿们,决心要尽快筹建一所新学校。
建学校谈何容易?可谓困难重重——人力、财力、物力从何来?然而父亲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首先解决人力的问题,他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建学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家家户户都要无条件出劳动力。”父亲雷厉风行,随即带领村委会干部挨家挨户去宣传、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这样人力问题迎刃而解——村里的青壮年男劳力纷纷响应村委会的号召,愿意为了孩子们贡献一份劳力。
建学校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单凭村里断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这是正事、大事、当务之急的要事,必须做成。我相信事在人为!”父亲的言语斩钉截铁!他思索着:“把我们的村小与乡里的高小(只有五、六年级)建在一起,这样我们乡里就有了中心完小。而且现在的高小正好用的是我们村的地,我们再出一块地,建一栋一到四年级的教学楼,如此一来孩子们上学方便了,教学也更好规划了。”心动不如行动,父亲马上联系当时的学区主任,学区主任一听直叫好,当即承诺出资5000元。5000元啊,太让人欢欣鼓舞了!趁热打铁,父亲立即跑到乡政府,找到乡党委书记汇报此事,党委书记亦是欣然应允想办法出资解围。
好消息就像长了翅膀,在乡邻间传开了!早已枕戈待旦的施工队成员马上开始动工!不过几周工夫,新教学楼的基脚就打好了。正当大伙干得热火朝天时,新的问题又来了——教学楼要建三层,村里的工程队没有合格资质,怎么办?“好事多磨!办法总比困难多!”父亲这样安慰大家。当打听到邻近的镇上有具备这种资质的基建队时,父亲马上骑着自行车跑了十几里路,找到他们的负责人沟通,说明来意。那负责人一听,爽快地承诺提供他们的资质,并且每天免费派一个监工到建筑工地督工、指导。短短3个月,一栋三层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搬进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我们的读书声变得更加响亮,我们的笑容也更加灿烂!
新学校建好了,但缺老师怎么办?父亲组织村委会讨论后,决定公开招考。当时我的母亲不论是学历还是年龄都符合考试条件,可父亲为了避嫌坚持不让母亲考。为此,做了一辈子农民的母亲常抱怨父亲古板、不近人情。但我知道母亲抱怨的背后不乏几分自豪,为父亲的正直无私而自豪。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位普通但不平凡的好父亲,一位退伍不褪色的好军人。在父亲的潜移默化下,正直、务实、刚毅等优秀品质也悄然根植于我和哥哥身上,不知不觉间又传给了孙辈们,而今已成了我们的家风。
抹不去的绿
生活中,孩子们被问得最多的一句话,除了“你最喜欢的是爸爸还是妈妈”外,就是“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同样的问题在我幼年时期经常要回答,而我答得最多的便是“解放军”。看电影中、画报上女兵的飒爽英姿和男兵的威武气魄,读他们不怕牺牲不畏艰难、豪迈壮烈的故事,在我的心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军人形象无比崇高。那时候,得到一颗军帽上的五角星是我们奢侈的要求,而一旦真正的拥有,便会迫不及待地向同伴们炫耀,在孩子群中赢得羡慕和嫉妒,自己也跟着五角星身价百倍。凑巧的是我和邻居男孩都有一个当兵的叔叔,当时整个大院就数我两最风光了。
那个时候我们都好喜欢黄绿色的军装,那不是对时尚、流行的追求,而是一种神圣的向往,直到进了中学,我才从妈妈手里得到一件洗的泛白的改小了的军装。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件黄军装是妈妈年轻时“一颗红心向边疆”的见证。它穿在了我的身上,就把妈妈的爱和寄托延续到了我的身上。
也许对军人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好感,我爱和他们交往。曾经被传媒神化了的军人有一天在我的眼中变成了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
记得高中时,正逢老山前线进行自卫反击战,当时学校团委组织大家给前线战士写信,我和同桌立时满怀激情地写了一封慰问信上交组织,但对于前线的回信我们却不抱希望,毕竟老山是一个遥远的地理概念,而且信也不知会转到谁的手中。想不到一个月后,当班主任拿着一封写明我和同桌为收件人的前线来信时,不仅是我们两个,我们整个班级都沸腾了。我激动得不知所措,用颤抖的双手拆开了信,信封内不仅有信笺,还有两枝干花――老山兰,一枚空弹壳,甚至还有一张军人的照片:一个身着迷彩服的年轻的士兵伫立着,手里还牵着一条凶悍的警犬。那一瞬间,我感觉我们和前线军人的距离近在咫尺,而我们的心与心之间根本没有空间。这以后,我们就和这位侦察兵通起信来,直至他满载荣誉离开了前线。为了高考,我们中断了联系。十五年后的今天,我还珍藏着这张照片,虽然照片中的主人公已不知身在何方,但是有一段记忆将在彼此的心中沉淀,有一份感情将会永久地收藏。
也许注定和军人有缘,工作的第二年仅因一只电话又认识了一个安徽的雷达兵,并且建立了兄妹般的友谊。通过他的描述我知道了现代军人的思想与生活,了解了军人的感情与追求。军人在我的眼中已非儿时崇拜的那样神圣,但却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
许多年过去了,虽然我早已走出了童真,走出了幻想年代,但我知道,即使已是两鬓染霜,历经沧桑,在我的心中,总会有一片抹不去的绿,柔柔地弥漫在心际,那是――爱的情怀。
父亲的军人情结
文/一叶
父亲七旬过半,耳聪目明,脑子灵活,身体康健,说起话来高声大嗓,走起路来脚底生风,这要得益于他的军人经历。
父亲年轻的时候当过兵,转业后直接被留在北京某大型工厂做技术员工作。他性格憨厚,为人谦和,只懂一心劳作,不会和人争宠。偏他又是个单位里的“多面手”,水电焊、管工、瓦工之类的有技术难度的活计样样都会,时间久了,人送绰号“能人李”。因此,父亲年年被评为车间里的“先进生产者”。
为了工作,父亲近乎达到“痴迷”的程度,以至于耽误了个人的终身大事,直到32岁那年的秋天,才不得不在爷爷的命令下,回到老家与小他8岁的母亲成了家。父母婚后一直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我长到10岁,还不能记起父亲的模样。
父亲是在我读小学三年级时转回地方工作的。那时,爷爷已经过世,奶奶双目失明,照顾一家老小的重任压得年轻的母亲过早地患上了心脏病。无奈之下,父亲只好放弃大都市的生活,回到家乡做了一名普通的铁路搬道员。父亲仍如从前一样务实工作,照旧每天早来晚走,做事勤快,不计报酬,并经常在节假日主动替年轻人值班,让他们回家团聚。父亲在铁道边敲敲打打,一干就是18年,工作中从未出现过差错。
退休后的父亲和我们一同来到城市居住,上了年岁的他并不寂寞,自发地管起小区的“闲事”来。父亲的眼睛里总有活计,白天捡捡垃圾除除草,晚上遛弯时还不忘提醒邻居大妈锁好楼门,遇到哪块方砖活动、哪棵小树要死,他都及时向物业部门反映,并协同管理人员处理。父亲的做法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他也一直乐此不疲地为大家服务着。
而今,父亲虽年岁大了,生活却极有规律,每天照旧早睡早起,听听评书,看看新闻,偶尔也会凑到几个下象棋的老头那看看热闹。父亲开始明显恋旧,拒绝穿新衣,总喜欢穿着那身从北京带回的草绿色旧军装遛弯;喝水的杯子一直使用那只白色铁制的大茶缸,封面上印制的“先进生产者”五个红色大字已经斑驳不清,他却固执地舍不得丢弃。
有人说,“老年人是靠回忆过日子的”,这话用在父亲身上一点儿不假。对于父亲的某些举动,我们并不觉得好笑,反倒认作是可敬的事,因为那些都是他一生中最美的念想。作为晚辈,我们惟愿耄耋老父能按自己的意愿,温暖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遥远的月亮
文/朱韬
“月亮”的指代意义丰富,但是古人提起“月亮”,勾起更多遐思的依旧是“团圆”抑或“思念团圆”。那轮“遥远的月亮”皎洁且神圣,承载了太多的追思。
张九龄穷尽毕生精力,效忠大唐,也许只有他自己才能读懂他与李隆基之间别具一格的君臣关系,才有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慨叹。李白一生也没有寻到最佳的酒伴,只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张若虚以一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将内心最自然的声音朴实地娓娓道来。
似乎因为交通和通讯的不畅,古人的寂寞是普遍的,而今人的目光和心思早就远离了对“团圆”的等待,他们的得意和幸福可以从繁荣的食品市场略见端倪。就说中秋的月饼,经典的五仁君风靡半个世纪,喜逢莲蓉蛋黄的大红大紫,再到后来的各种水果风刮遍大江南北,以至现如今为了脱颖而出惊现的暗黑口味,月饼的品尝早就取代了“赏月”的意义,更多的团圆不仅仅是聚集而是礼物。
“团圆”是理所应当的常规状态、最低标准。因此,一个特殊的职业,在和平年代就越发的显出不同凡响的伟大———军人。他们用忍耐寂寞扞卫着更多人的团圆,他们用绝缘亲人维护着更多人的天伦。这也正是武警情侣宛春雨和张京京的恋爱消息可以在黑龙江六千里边境线火速传开,一路延伸,感动中国的原因。中央电视台专门为他们拍摄婚纱照,主持人王小骞听着故事几度潸然泪下。这对儿相隔两千多公里的爱人,把他们的青春分别定格给祖国的北极和东极,用这种无声的等待,奉献着自己的爱情。这就是军人看似平凡,却是扎扎实实的伟大。
在军营,聚少离多的爱情不胜枚举,异地恋是军婚的普遍形态,军人的爱情就是古人笔下的情境。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中秋的月饼是什么味道不重要了,“赏月”才是节日的情怀。头上的“月亮”总是那么遥远,“举头望月”的姿态似乎真的可以和遥远的他(她)更近一点。因此,有人称军人与时代脱轨,部队里走出的人刻板、老土。从一个节日看过去,“军人”确实完成了一次与“古人”的无缝对接。然而,“今人”却忽视了一点,这种对接背后隐忍着一个家庭的坚强。婚期三番五次的延后;蜜月也许仅仅只能是一次计划;产房的门口看不到父亲的身影;老人的呻吟仅仅换来电话里的安慰;家中的“月牙桌”实在难圆。这是一个儿子的委屈、一个丈夫的亏欠、一个父亲的遗憾,这就是和平年代一个军人默默无闻的忠诚。
2016年的月饼广告又挂满了繁华的大街小巷,今年的主打味道也许见仁见智,但是对于某些人,注定又是一个无法“团聚”的“中秋”。遥远的月亮,皎洁且神圣。
最后一个军礼
文/胡亚林
明天早上,年届60岁的保安队长彪叔就要告职返乡了。
晚上,公司专门设宴欢送他这个“功臣”,以表达敬佩之意。而平常酒量“斤巴不违”的他,喝了不到三两就醉成烂泥,早早由人扶回宿舍休息。
有人说,“毕竟在公司干了20年,感情深,要离开了,心情决定酒量,可以理解!”
还有人说:“这个工作中不讲情面的老家伙,经常怪怪的,走了好!”
而我说:“与彪叔这个军人出身的长辈共事,经常让我这个军人出身的后辈发怵,如履薄冰。他真要离开了,心里还确实有太多感慨!”
记得五年前,我退伍从内地来到南方这个城市,到这个小区当保安。刚开始,人地生疏,进入角色慢。彪叔总是看我不顺眼,隔三岔五找事,不是骂我敬礼不标准,就是指责我行、站、坐不规范,没有达到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那种境界。
更令我不好接受的是,他还拿军人的那一套要求我,什么“军人的精神状态就是合格保安的名片”,“军装换成保安服仍然是个兵”,“从部队到地方只是转换阵地,训练不息,战斗不止”……面对他这个“假正经”、“神经病”,有时真想顶撞他一下,但一想到初来乍到影响不好,还是忍了。
没想到,彪叔得寸进尺,要我在短时间内做到完全不可能做的事。
一天上午,彪叔趁我休息时拉我先去了车库,他指着进出车辆,如数家珍:“我们这个小区目前为止共有712辆19个型号小车。尽快熟记每辆车的车牌号,是我们争取主动、做好安全保障工作的基本要求。”
然后,彪叔又带我绕小区6栋住宅楼转了一圈,“这个小区在全市属中等,有626户业主,共2015人。业主来自21个省市,大部分在本市从事不同行业。南腔北调,成分复杂。因此,要熟记户主和熟悉家庭成员。咱们当过兵的,可要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啊!”
晕死了!我吓得真想辞工回家。
“没出息的家伙!你还是当过兵的吗?是兵就不要装狗熊、当孬种!”此时的彪叔像部队训练场上严酷的连长,咄咄逼人的目光直杵我的自尊心。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憋足了一股劲,顺着彪叔指引的思路,我开动大脑机器,启动智慧阀门,真别说,两月之内,我在小区与业主不但混得人熟脸熟、车熟户熟,还带班迎接市、区有关部门进行的规范检查。大家另眼看待我这个曾经的军人,彪叔还建议公司让我组织对新进的保安员分两批进行了军训。
这么一来,小区管理处年轻的物管员姑娘眼神里就多了一些内容,从此,我和她的关系迈进了实质性的一步……
初冬的南方,早晚温差大。深夜时分,冷风习习,寒意阵阵。
此时值班的我,心想彪叔今晚趁着醉意一定会睡得又香又甜。
突然,彪叔背着背包出人意料地出现在岗亭门口。惊奇之时,我正要问明情况,他倒笑着先开腔了:“虽然不是公司的员工了,但这内心里的最后一班岗还想站到底!”
“听说今晚你喝醉了?”我急着问彪叔。
“那是我故意装醉,想提前打个盹,好在深夜来岗上陪陪你,顺便再交给你一个笔记本,是我这些年小区物业疑难问题的处理方法和有关工作措施,供你今后参考。”彪叔的言行充满温暖。
“谢谢前辈!要分手了,真是恋恋不舍呀!”我由衷地表达心意。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军人优良的本色,积极向上,不管在哪,干好工作都靠谱!”彪叔口气非常坚定。
不知不觉,天边露了鱼肚白。彪叔连忙背起打好的背包,说去赶第一班车。
望着转身离去的白发老兵,我急忙立正向他敬了最后一个军礼,大声喊道:“彪叔,一路好走!”
今生无悔
文/屈晓荣
夜深了,我却丝毫没有睡意。看到旁边熟睡的儿子,我仿佛是看到了远方的你——小小孩儿,眉宇之间竟透露着一股英气,眉眼真是像极了你……
昨天,儿子突然说他好想好想爸爸,问我什么时候带他来看你?我竟一时语塞,是啊!我该什么时候带孩子过来看你?
去年夏天,我向单位告假十天,带着儿子风尘仆仆的从千里之外赶过来看你,可你临时有执勤任务,我们聚少离多,我们相聚的时间大多是白天你忙于工作,直到假期结束,都没带过我们娘俩去驻地周边景点游玩过一次。即便如此,现在回想起来,和你相处的那些日子也常让我心动、令我怀念……
那短短的相聚,也常常成了我和儿子聊天时的美好回忆……那些日子,我们在营区的后院里,看你们汗流浃背的一遍一遍的训练,看你们挺拔的身影在烈日下站岗,听你们嘹亮的军歌响彻云空……儿子回来后,似乎比以前更懂事了,他常常会攥着拳头对我说:妈妈,爸爸不在身边,我就是妈妈的小男子汉,我要保护好妈妈!每当听到他这样乖巧的话语,下班后再多的疲劳与不快都会驱赶的无影无踪。
前不久,儿子在幼儿园参加少儿绘画大赛,获得二等奖,他画的是一幅题为“我的消防军爸爸”的画,画上的你简直帅呆了,他在认真画画的时候,却总是因为记不清你的模样,一遍一遍地问我,说只记得穿着军装的爸爸是最帅的爸爸!
儿子那次在幼儿园不小心把手臂摔骨折了,看着他躺在病床上疼痛的样子,我心急如焚,可坚强的他一直忍住没有哭,甚至还冲着我说了这样一句话:“妈妈!手不能动,没关系!我还有双脚能动啊!”一边说着,一边在病床上站起来开始又蹦又跳。他这一番话,竟让我原本五味杂陈的心顿时豁然开朗起来:真不愧为军人的后代啊!你真该为有这样懂事的好儿子感到骄傲和自豪!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别离了一年之久。从南到北,千山万水,阻隔的是路途,隔不断的是我们母子日日夜夜对你浓浓的思念。八月一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你的三十三岁生日即将来临之际,我和儿子却不能亲自过来陪着你,内心充满着矛盾和遗憾。不过,我们已早早为你精心准备了一份生日礼物。至于是什么,儿子说要先保密,到时候再给你一个惊喜!
你不在我们身边的每个日子,我坚持每晚写日记,整理照片,用心记录下儿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让身在远方的你,携手和我一起见证他的成长历程!我也常常告诉他:因为你的爸爸是军人,军人有军人的职责与使命,所以才不能每时每刻陪伴在你和妈妈的身边!看着他似懂非懂的眼神,我真希望幼小的他能早日懂你常常两难的选择,懂一个消防军人爸爸的心声!
记得小时候的我,就特别渴望军营生活,向往着有一天能穿上绿色的军装,幻想着自己也成为英姿飒爽的女兵。可那永远只是一个梦,可望而不可及。
直到遇见你,你把我儿时的梦想再度延续,我有机会在探亲的日子里陪伴你一起度过难忘的军旅生涯,我欣赏和羡慕部队的一切,心灵深处对部队一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我知道,这么多年来,你在部队的生活及其漫长而又艰苦,训练场上摸爬滚打,队列场上军姿严整,会议室里政治学习一丝不苟。站军姿、走正步、喊口令、越障碍。每一天都重复着这些枯燥乏味的“作业”,风里来雨里去,顶严寒冒酷暑。到了晚上,你们原本想甜美地睡上一觉,但大脑还是紧绷着弦依然不能放松,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一阵警报声会打破寂静的夜晚,你们会披上战衣,走上战场,为保驻地人民安全,赴汤蹈火,即使是付出生命的代价在所不惜!
我知道,你生活和保卫的驻地是有着“中国最美乡村”之美称的小城,那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有着很多美丽的旅游景点:有“世外桃源”般美丽的龙头村,有历史遗迹关垭古长城,有一碧千里的琵琶岛……那里的人们,幸福生活的背后,却是因为一直有你们这样一群消防军人在默默的付出!
部队生活虽然艰苦,但是也能锻炼人,每个战士能够独立生活几乎是从这里开始的。我亲眼见证了你在部队的成长,记得刚认识你时,你还是一个满脸长满青春疙瘩痘的新兵战士,到今天你已经成长为部队的业务骨干,这让我常常为你感到欣慰和自豪。我深深的知道,军嫂,是一种荣誉,即使它承载着生活中太多的艰难。时至今日,我不但从未后悔过,相反认为那才是我人生中最正确的一次抉择:爱我所爱,今生无悔!
我原本不是一个话多的人,但不知为何,却每一次总有说不完的话,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愿你们每一次出征,都凯旋归来!无论多晚,我和儿子都会在家中等着你!等着你平安的消息传来!
当一名光荣的解放军
文/吴雨楠
人们常说:碌碌无为是庸人所为,奋发图强是智者之举,梦想便是奋发图强的动力,所以我们都要有梦想。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军人。因为爸爸是一名退伍军人,他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对我讲了许多部队里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我感受到了军人的勇敢、坚持、不怕牺牲的精神。所以,每当看到英姿飒爽的解放军叔叔,我就特别的激动。特别是解放军叔叔的军装很神圣,也很酷。
我的妈妈认识一位军人叔叔,他只要一放假就教我一些军歌、格斗术和军人的军容军姿。听他说部队挺苦的,可我不怕苦,因为部队里有这样一句话“流血流汗不流泪”。
我特别向往绿色的军营,四年级的时候我参加了军事夏令营,在那里,我体验到了真正的部队生活,体验到了部队的紧张、充实、忙碌。看到了军营的美好,感受到了军人的艰辛,我更明白了军人的高尚品德是怎样磨练出来的。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保卫着我们的国家,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有祥和安定的生活,就不能端端正正地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就没有机会为我的梦想而努力。所以,我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一名真正的军人,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
致敬,边防军人
文/张亚斌
每年“八一”,这一天的到来,总让我心情无法平静。
离开东天山脚下的军营也有整整十五年了,想起生命中的五年军营生活,总有一些东西在记忆里停驻。
1996年的冬天,西行的列车将我和一群同样穿着松松垮垮军装的同龄人送往祖国西端的一座军营,大漠孤烟、边墙塞障、冷月寒星、沙漠驼队,还有古朴、淳厚的西北风土人情,以及梦里向往已久的天山雪峰、古城遗址……无不让我心旌动荡。
我无数次地庆幸自己,生命中有了这段西出阳关的历史,在祖国西部边防能够留下一串豪迈的足迹,给我的人生抹上了一片瑰丽的色彩。
生为边防军人,心中自然也就横亘着边陲永不消逝的美丽风景,无数次地踏寻边防,对边防军人也就有了更深层地了解。
1998年冬天,当兵第二年,我跟随军分区领导来到新疆军区一个叫“山岔口”的边防连蹲点,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我真真体味到了边防军人与荒凉寂寞为伴的真实生活。
山岔口边防连辖区方圆几百公里,荒无人烟,一道铁丝网将中国和蒙古两个国家分隔开来,在这里最能给人以豪情的当属刻着“中国”两字的界碑,我每一次上边防都不忘在界碑旁留影。连队身处戈壁瀚海,官兵们打趣地说“这里的石头都是公的,连鸟都不到这儿来下蛋!”连队远离团部,吃的生活用水每天要从60公里外的驻地拉。“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这是边防官兵们戍边生活的真实写照。想家的时候,往戈壁深处纵情狂奔,扯着嗓子喊声:“娘,儿想死你了!”这样最能释放心中的愁情别绪,对于边防官兵们来说,巡逻执勤归来捧读家信那是一件最幸福的事。
最头疼的是大雪封山,邮车过不了天山,连队官兵们与外界的联系也就中断了。我记得当时连队的指导员姓王,是四川内江人,小伙子当年已是快30岁的人了还没找对象,家里父母急着在老家托人给介绍了一位姑娘,年初就催着他回去见见面。当时由于部队执行任务,王指导员到200多公里外的县城与姑娘通了一次电话,他坦率地对姑娘说:“实话告诉你,现在让我回来相亲,那是办不到的事,如果我俩有缘不妨多写信交流。”姑娘听了,打心眼里佩服他的率直和真诚。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频频鸿雁传情,互诉相思。那年冬季,恰逢大雪封山,王指导员写的信发不出去,姑娘寄过来的信收不到,待到雪化时,他一下收到30多封信,按着日期看下去,姑娘写的最后一封信内容只有一连串的问号,这封装着问号的信也就成了他俩的“吹灯信”。
像这样的故事在西北边防军人的生活中实在太平常。但他们总以豁达乐观的胸怀笑对凄凉与孤寂,从边防战士那里,我听到了一个个酸甜苦辣的故事,看到了一个个血性男儿的刚强和豪放。今天的我已经离开部队近二十年,虽然早已脱下了军装,但骨子里还流淌着军人的血,在物欲横流和霓虹闪烁的现代生活中穿行时,愈发有一种想再当一次兵的念头。
当兵走边防,我无怨无悔。因为我发现了祖国西部的美好,用双手触摸到边防军人质朴的心灵,用心灵感受到军人无私奉献的自豪和伟大。戈壁、大漠、边防、军营……由这一切所铺陈的恢宏意境和壮观的氛围,使我感悟到一种历史发展的厚重感,看到了今日边关的雄浑与壮美。
选择了当兵,是信念和责任使然。脱下了军装,那段为国戍边的经历让人刻骨铭心,每次想起,仿佛如昨。
夜深人静时,丝路古道的古风遗韵和大漠黄沙落日圆的万种风情时常叩击着我记忆的闸门,多少回梦见边防,无数次走近边防,只因心中与边防有一段挥之不去的情愫:我曾经是名边防军人。
短役行
文/景琛
对于军训的期待总是带着恐惧,这种恐惧就像:冬日惧于面对凛冽的寒风,休假日惧于突如其来的工作,困倦时惧于听到闹铃大作。
从舒适中脱身,尝试接受这短期的改变,不再有柔软的沙发,告别二十四小时热水的家,带着行囊和勇气,向着远山出发。
之前认为每个军人都有着金戈铁马,执剑天涯的热血武侠梦。温酒一壶,斩敌百数,誓愿护国平安,也盼来日一战。人皆贪生,但作为军人,并不怕死。
尽管心怀这样的期待,但在经过七月二十日早上的奔波后,久违的疲倦让我意识到:生活和小说果然不一样。
而后几天的训练也告诉我:侠客的闲情逸致,在兵营里是不存在的。
经过头三天阴云密布,老天爷拧成抹布的脸终于在第四天老泪纵横,我们如愿逃过了一上午的训练,没法煮酒论英雄,就煮面换口味吧,食堂的饭总是满足不了一张张挑剔的嘴,平常父母所嗤之以鼻的泡面,在此刻倒是最可口的佳肴。
说起挑剔,最挑剔的并不是我们,而当这种挑剔出现在别人身上时,因为不同的目的,变成了褒义词。
教官对我们的挑剔是严格要求,不同于我们挑剔食物的矫情,这种挑剔,更多的是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诠释。每个人都是奇形怪状的橡皮泥,从这一刻开始,都有了各自的模具,我们崇尚革新,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失掉规矩;我们习惯用打破旧俗的名义自由散漫,扔掉了老祖宗骨子里的那份沉稳,年少轻狂也与不知者不罪画上了等号;我们习惯于夸耀自己的胆量,却缺乏承担后果的责任心。
这一代人,从出生起就习惯了享受。
军训的意义,不只是对娇弱身体的考验,更多的是对独立意志的磨练。
你只听番号如惊雷响彻云霄,只见步伐如刀起落铿锵,只听军歌嘹亮荡气回肠,只见军拳如星变幻自如。
却未曾听过那人声喑哑,未曾见过那疲躯倦容。
更未曾见过那愈发明亮的眼眸和那颗以苦难酸楚为食的、日趋强大的勇者之心。
有藤蔓一样的色彩从双手紧贴的裤缝中散出,帽檐和领口也泛出着同样迷人的颜色,它们汇聚在一起,向着那一颗颗勇者之心飘去。
从此,我的画布上多了一抹难以擦去的军绿色。
期盼团圆
文/熊雪萍
又是一年春节到。满街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夜夜火树银花,铺天盖地的节日气氛滚滚而来。别家的孩子从四面八方赶回家与亲人团聚,热热闹闹地过年。可是,我的儿子是一名军人,戍守在边关,不能回家过年,万家团圆时,我心中不免感到冷清和孤寂。
儿子从军已经整整五年,从未在家里过年。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对远方儿子的思念与牵挂总是日日夜夜缠绕心头。高兴时总在想,儿子他快乐吗?吃饭时总在想,儿子他吃饭了没?打开电视,首先关注的是他那边的雨雪风霜。深夜,当我躺在温暖的被窝里,我的儿子,也许正和他的战友在冰天雪地巡逻放哨!每逢佳节倍思亲啊,除夕那天,我拨通了儿子的手机,心想着,儿子不能在家过年,听听他的声音也好啊!电话通了,但没人接,我又与他在微信上打招呼,也没回音。直到猴年的新年钟声敲响的凌晨,儿子终于回电话说,刚执行任务回来。执行任务时是不允许接听电话的,请爸爸妈妈谅解!
是啊,这五年的每一个除夕之夜,每一个新春佳节,儿子都是和他的战友们在值勤巡逻中度过的。回想三年前的春节,我专程去了雪域高原,那是我们母子在分别近两年后的第一次团聚,也是他从一个大学生转变成一个军人后的第一次见面。去高原前,我无数次在心里设想着与儿子团聚的幸福和温馨,内心充满了期待。那个除夕,我满怀喜悦地等待儿子到在拉萨的姑父家里来吃团年饭。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我还特意下厨做了儿子喜欢吃的家乡菜。姑父家里,高挂的红灯笼,大红的春联,客厅里一大盆红梅花开得正艳,五彩缤纷的彩灯闪烁,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我知道,我千里的奔赴为的就是这团聚的时刻,这幸福的团圆足以让一个母亲一年四季的思念和牵挂化为一个圆满!
那天下午,我不停地看着手机,盼望儿子早点过来。可是,他却在电话里满怀歉意地告诉我,刚接到命令,除夕夜全体官兵待命,一律不得请假外出!可能是听到我失望的情绪,儿子反而安慰我说,今天不能请假,改天再请假陪妈妈一起过年吧。我虽然非常失望,但我懂得,部队有着铁的纪律,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想到春节假期还有好几天,总会有机会和儿子见面的,我在心底期盼着。等啊,盼啊,一直到正月初六,我离开雪域高原,仍然没有机会见到儿子。我设想过千种与儿子团聚的幸福瞬间,却怎么也没想到这千种的设想、万里的奔赴,我们母子的相聚竟然只有他来接我下车时那短暂的二十多分钟!
时间又过去了三年,每一个万家团圆的新春佳节,儿子都在雪域高原的风雪寒冷中守卫着边关的安宁。正月初一,我看到儿子在微信上发了图片和文字。照片上,他和他的战友还有警犬在一起,只见儿子身着迷彩棉服,脚穿高帮作战靴,威武高大,英姿勃勃。儿子写到:好冷啊!有我们在,请家乡亲人们安心过年!是啊,短短的几年时间,儿子早已从一个追求个性、崇尚自我的大学生转变为一个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锻炼成长。
几年部队生涯的摸爬滚打,儿子不知吃了少苦。他和战友们一次次出色完成任务,受到嘉奖,在雪域高原上书写当代军人的光荣与梦想!如今,26岁的儿子已成长为一名营职干部。
大年初一,我也给儿子发去了微信,把大街上高挂的红灯笼、家门上新贴的春联和“光荣之家”的牌匾都发照片给千里之外的儿子,慰藉他浓浓的思乡之情。我写道:儿子,你虽然没有在家过年,但亲人们都牵挂着你,每一次团聚时,都念叨着你,知道你在部队的成长进步,亲人们都为你骄傲!选择从军报国是你的光荣,也是我们全家人的光荣。我知道,聚少离多,是无数个军人家庭的常态。儿子哦,你虽然不能回家陪爸妈过年,但是,你在守卫更多父母的平安,让无数的家庭在高挂的红灯笼下喜气洋洋的团圆,爸妈为你骄傲!
祝福我的儿子和他的战友们平安快乐!祝福我的儿子和他的战友们守卫的祖国边疆永远安宁和谐!
“我”的蜕变
文/李娅楠
快乐的暑假结束了,我们迎来了六年级的学习生涯。学校为了让我们即将毕业的学生有军人般的毅力和精神,特地请来了消防队的叔叔给我们军训。同学们有的说,这回军训可以大玩一场了,而我却既期待,又害怕。
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我们来到操场,准备接受军人的训练。这是一个身材高大的军人,迈着坚定而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看着这么军容整齐的教官,同学们都对他产生了崇敬之情。教官先教我们稍息、立正。这时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这有什么难的,这个我们早就会了。”随着教官的命令,同学们的脚就前前后后地伸出来,立正时更加乱了。这时教官既没有责怪大家也没有发火,而是认真地教我们,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直到全班的动作完全一致为止。
军训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就是站军姿了,教官先给我们做了示范,然后提了一大堆的要求,最后严肃地说“从现在起,坚持站立十分钟!”什么?十分钟!我连一秒钟都坚持不了,更何况如此漫长的时间了!同学们也都跟我一样犯难,可一碰到教官那严厉的目光就都不吭声了,乖乖地挺立着,如同一棵棵笔直的小树,在烈日下昂首挺胸。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汗水也一点一点地爬上了我的脸庞,再顺着脸颊滑到我的脖子上,痒丝丝的,我有些坚持不住了,想趁着教官不注意的时候擦一擦汗,可教官的背后像长了眼睛似的,我刚一抬手他就发话了:“谁要动,喊报告!”我那刚抬起的手又放了下来,有谁愿意喊报告呢?我努力不去想那难受的痒痒,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我的腰板挺得更直了,每一个动作做得更到位了,一股坚定的信念在我的心中激荡:我要挺住!我要做一个真正的军人!我暗暗地捏紧了这漫长的十分钟。这十分钟真正让我得到了蜕变。
短短的三天军训让我们尝到了酸、甜、苦、辣。但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做一个军人的艰辛,同时,我也知道了,一个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有不怕艰难困苦的顽强意志和勇往直前的钢强毅力。以前,要是我遇到一点小问题,我就会退缩、逃避,但现在我不会了,我在军训当中学会了自强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困难算什么,咬紧牙关就闯过去了。我要把军人的好精神、好传统、好作风带进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
当一名军人
文/许秘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而我也有一个梦想,就是当一名保卫祖国的军人。
晚上,爸爸和我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军事频道》中关于解放军叔叔保卫祖国的英雄故事时,我总是从心底敬佩他们。我觉得解放军叔叔穿着军装,手握钢枪,笔直地站立,可精神啦!那才叫一个“帅!”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坚强勇敢,是我心中的偶像。因此,我想长大以后做一个军人,保卫祖国。
从现在开始,我要努力学习,乐于助人,成为老师和同学喜欢的小学生。我要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与同学团结友爱,培养团队精神,以解放军叔叔为榜样,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去参军,当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等到老了以后,我要把解放军叔叔们的英雄事迹告诉后代,让他们也成为保家卫国、不怕困难的解放军战士。
同学们,理想和奋斗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实现理想,让我们一起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吧!
最爱那一抹橄榄绿
文/李丹
阅读提示:因为高中时期得到过一名军人的帮助,紫凝(化名)从那时起就被那一抹橄榄绿所吸引。军人情结在心中生根发芽,至此便与军人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也因这军人情结,她也一次次被伤得遍体鳞伤。日前,在一次朋友聚会上,紫凝向记者讲述了她的感情经历。
他就是我心中的英雄和偶像
我从小就是一个苦命的人,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离我而去,父亲因为娶了后妈也不再管我。读到高二时,父亲就不再给我生活费了。到了上学的那一天,我拿着仅有的几十块钱买了一张车票,踏上了到重庆主城的求学路。
一路上,我就像一个被抛弃的孩子一样,无奈又无助,只能任眼泪奔流而出,仇恨与绝望之情油然而生。正当我伤心欲绝之时,一抹橄榄绿出现在了我的眼前,递给我一张纸巾,并轻轻地坐在了我的旁边。
“怎么啦,小妹妹?”那充满磁性的声音至今在我脑海中记忆深刻。见我没有出声,他又说:“人生总有许多的不如意,也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和痛苦。但是,这些痛苦和挫折都是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只有承受这些痛苦和挫折,人才能逐渐成熟。”接着他又给我讲他在部队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用他自己经历的故事来开导我。
慢慢地,我对他的戒备之心逐渐消失,把我心中的不快一吐而尽。他静静地听着我述说,关切地为我递上纸巾。之后,他又给我讲了很多名人的励志故事,让我对生活树立了新的希望。
下车后,他从兜里掏出了几十块钱放到我的手上,对我说了很多鼓励的话后就消失在了人群中。我紧紧地握着他给我的那些钱,远远地望着他,直到只剩下一抹橄榄绿。
从那以后,他便成为了我心中的英雄和偶像,对军人我也有了莫名的崇敬和好感。
两段感情让我痛苦不能自拔
工作以后,在一次车祸中偶然结识了一个比自己小且当过兵的男孩。因为同是车祸中的伤员,又住在同一家医院。在医院养伤的那一段日子里,一来二往我们就成了无所不谈的朋友。
出院后,他居然对我展开了狂热的追求。在他两年多的攻势之下,我“投降”了。因为我们不在同一个城市,我用真情小心翼翼地维系着这一段异地恋情。在我们相恋的4年多时间里,我们爱过、闹过、笑过,我认为我是幸福的,我们是相爱的。
但是,事实证明,我错了。异地恋最终没能逃过残酷的现实,在我们双方正在商量谈婚论嫁的时候,他变心了。他与一名酒吧女好上了,并绝情地将我们4年多的感情抛之脑后,任由我如何挽留,他也不再回头。
在这一段感情里,我投入了很多。他的绝情离去,让我伤得遍体鳞伤,我用了很长时间才慢慢缓过来。
去年的一个冬天,我拧了一大包东西回家,走到电梯口实在拧不动了,东西滑落撒了一地。恰好一抹橄榄绿又冲进了我的视线,他迅速地将我散落的东西捡起来,微笑着送到我的手上,那一脸阳光的笑容当时就触动了我的内心。
之后,我们又多次在电梯里遇见,才知道原来他也住在同一栋楼里。每次见面,他的脸上总是阳光般的笑容。不久,我们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他对我的呵护和宽容让我天真地认为,这就是我一直要追随的爱情。
可是,命运就是会捉弄人。在见了他的父母之后,得知我没有稳定工作,文凭不高,他父母强硬要求我们分手,还用断绝母子关系来威胁他。迫于家人的压力,他最终选择了父母。
依然执着于心中那份美好的“情结”
我的两段与军人的恋情就这样夭折了,心中出现过的种种幸福画面都变成了泡沫烟消云散。虽然两段感情都让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但是依然不能撼动我对那一抹橄榄绿的喜爱。依然执着于心中那一份美好的军人情结,依然会静静地等待着爱情的出现。
子夜的车灯
文/黄自宏
我小时候,身为军人的父亲长年在外地工作,于是抚养我的重任便落到母亲身上。
四岁那年的一个夏夜,一向身体棒得像只小老虎的我,偏偏因热伤风和盗汗引发了高烧,浑身烫得像个火球一般。母亲吓坏了,连忙用自行车载着我,拼命往医院赶。
从医院返回时,已经是子夜时分。静谧的小镇街道早已一片漆黑,地面上却依旧像蒸笼一般湿热。离我家还有十来分钟路程,而且还要经过一个百余米长、坑坑洼洼的下坡路。我家在城乡接合部,当时周围没有路灯。鼻腔里满是湿润的泥土芬芳,耳畔伴着路两侧田野里蛐蛐和田鸡此起彼伏的叫声,眼前不时掠过一两只萤火虫和蝙蝠。闷热的夜幕中,却不见往昔月亮那熟悉的身影,母亲只能借着零散微弱的星光,慢慢地骑着车。
在老家,年轻的母亲因为胆子大而出名,可我的小手却依稀触摸到她胳膊光洁皮肤上冒出罕见的鸡皮疙瘩。她一向车技不错,可当时自行车居然连续摇晃起来。我早已吓得缩成一团,见母亲这样,更是浑身哆嗦着,只得紧紧搂住她。
转眼就到那段下坡路了,母亲准备下车推着走。这时,身后突然打来两道近光灯,虽然不是很刺眼明亮,却也把眼前黑漆漆坑坑洼洼有些积水的路面,顿时照得亮堂清晰起来。
一阵兴奋和窃喜后,我和母亲却都突然感到隐隐的不安与惶恐。那辆车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就跟在我们后面缓缓滑行——该不会是坏人要下车打劫吧?我的心顿时扑通扑通地快跳到嗓子眼了,母亲猛地刹车停住。我俩相互拉紧双手,回头一看,那是一辆庞大的货车。
老家是一个重工业煤炭基地,载煤长途运输的外地货车很多,治安情况也并不是太好。大姑娘小媳妇夜间出门就更加提心吊胆,生怕遇到坏人。我的心不禁提到嗓子眼了。
这时,车的前照灯渐渐暗了下去,同时驾驶室的车灯亮了。里面,有两名穿军装的年轻军人摇下车窗,探出头冲着我们挥手微笑,示意我们放心前进。揉了揉双眼,我看清了,原来那是一辆军车。我们的心顿时豁然开朗起来,微笑着冲他们点点头。母亲继续骑上车,在温馨的前灯指引下,小心翼翼地前进着。这辆军车一直紧跟在我们身后慢慢开着,直到我们顺利经过下坡,到家门口,掏出钥匙打开门,才缓缓驶去。
一转眼30多年过去了,后来的我也成了一名军人。后来,不论是夜晚乘坐军车带车巡逻时,还是休假自己夜间驾驶私家车,我总是有意无意放慢车速,看看路上有没有需要帮助的人。因为,当年那个子夜里突如其来的一缕灯光,总在我心里绽放光芒。
那束光教会我用明朗豁达的心境走过人生中每一次黑暗和寂寞,也让我更加懂得去关爱和帮助别人……
青春无悔
文/宫宝涵
岁月的长河,缓缓地在我身旁流过,那些被水冲刷过的痕迹,随着时光变迁,慢慢地褪去了颜色。有人说,人的记忆力是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年衰退的,它的色彩也将会随着时光的流逝将逐渐变的暗淡起来,许许多多的事情都会淡忘在回忆之中。然而,军旅生涯留给我的记忆,却是那样的刻骨铭心,让人难以忘怀。那些经历,在风月里摇曳成一树的花香,在生命里,溢荡成一缕芬芳。又是一年“八˙一”建军节即将来临,我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曾经的军营、曾经的历程,想起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想起了身躯中这般恒久不变的军魂……
生命如火,岁月如歌,在不知不觉中,我已告别军营三十载。有这样一首歌,叫做《当兵的历史》,其中歌词“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不会后悔”,让每个当兵的人都感到由衷的自豪和光荣。国人的义务,军人的使命,让我们热血男儿走进了这绿色军营。每当我回眸军旅,总是思绪万千,心如湖水,荡起涟漪;如品香茗,回味悠长,芬芳四溢;如饮佳酿,杯杯香甜,醉在梦里……我的心中总是流露着真诚和感激。十八年军旅生涯,退伍不褪色。三十年前的军人风姿,将是我一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也许从小受父辈的影响,军人一直是我崇拜的偶像。我的父亲16岁参加八路军,打过仗,立过战功。从记事起,父亲就与我常讲军人的故事,什么“马革裹尸”、“青山忠骨”、“精忠报国”啊,什么金戈铁马、枪林弹雨、战火纷飞、气吞山河啊!当然我那时接受最多的还是邱少云,烈火中得到永生;刘胡兰,英勇就义赴铡刀;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舍身堵枪眼……军人的那种形象和奉献精神深深地鼓舞着我。因此,做一名军人是我当时的第一梦想。
1969年3月,我如愿以偿,应征入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清楚记得,当时刚满18岁的我,终于如愿以偿地穿上了一身橄榄绿,带着梦想与憧憬,带着亲人的嘱托与希望,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乡。闷罐火车像老牛一样爬行了四天五夜,又换乘汽车整整走了一天,才把我们这群新兵送到祖国的大西北戈壁滩上的军营里。编入部队后才知道我参加的兵种是防化兵,主要任务是在核试验爆炸后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那时候参军能进入这样的兵种是很不容易的,特种兵要经过严格政治审查,因此我感到非常光荣和荣幸。从我穿上军装那一天起,就把身心交给了部队,下决心做好组织上分配的工作,不辜负部队和家人的期望。
军人经历,没经过体验就不知其快乐;军旅生活,没经过历练就不知其艰辛;军歌嘹亮,没有唱过就不知其激昂!叠成豆腐块儿的军被,闻号声起床,听号音熄灯,生活与训练三点一线,执行命令雷厉风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严格的纪律约束,训练了军人严谨的作风,艰苦的军事训练,培养了军人刚毅的性格。正是部队那段经历,培养了我独立生活的能力,教会了我为人处世的道理,指明我人生的目标,明确了我奋斗的方向。部队生活,练就了我处变不惊、遇事不乱的军人风范;部队生活,形成了我如青松般坚韧的军人作风;部队生活,铸就了我似磐石般坚硬不屈的坚毅性格。正是那火热的军营,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军旅情怀。我从不后悔自己当过兵,为自己曾经拥有军旅生活而倍感骄傲和自豪!
我所在的军营扎根于天山角下,在那茫茫戈壁上盛开着一朵美丽的花,她不畏严寒、狂风,不惧烈日,酷热,扎根沙滩;她生命如此顽强、坚韧、生气蓬勃;她剑叶挺立,绿如翠滴,气味清香,紫气袭人。她用美丽装点着西北大地,她用生命托起那五彩云霞;她有火一样的情怀,她有诗一般的韵律,她把深深的爱绽放在那些隐姓埋名的奉献者心中,她就是----马兰花。“云里雾里,我常常想起你,魂牵梦绕,你总在我心里……”人们喜欢它、赞美它、敬仰它,便把脚下这片戈壁荒原,为祖国创造奇迹的地方称做马兰基地,并亲切地呼唤它为马兰。由此,马兰就成了人们的精神家园。
到至今,那马兰精神一直在鼓舞和鞭策着我。马兰精神,是六十多年来一代代马兰人在核试验场经过艰苦努力形成的,是在一个特殊的任务、特定的环境、特别的群体和特有的历程下形成和发展的。马兰精神有其非常丰富的内涵,“热爱祖国,忠诚使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集力创新,勇攀高峰。”马兰精神源于祖国使命,彰显民族志气,折射出奉献人生,托举着光荣梦想。祖国的核事业,是无数马兰人用全部心血乃至生命灌溉出来的。他们扎根大漠戈壁,隐姓埋名,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将生命融入使命的壮举,诠释了马兰精神,谱写了一曲委婉壮丽的马兰谣。他们象马兰花,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有火的情怀,诗的韵律,爱的热烈。
进行核试验,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许多专家、兵种在各个环节紧密配合,协调作战。其中我们防化兵是核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核爆辐射侦查为例,核爆后,由隐蔽在附近的防化兵迅速接近爆炸中心,根据辐射机仪器显示的数值,用小红旗标注核辐射最严重的沾染边界,为所有参试人员提供安全数据。同时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是在核试验期间对所有受核污染的设备、器材和物资都要及时洗消干净。可以说,防化兵是距离核爆炸最近的人,而我就是一名光荣的防化兵。18年来,我曾有十多次近距离核试验现场,参加各种类型的核试验安全防护工作,能为中国核试验做出自己的贡献感到光荣和自豪!作为防化兵,为了完成核试验安全防护任务,技能训练是很艰苦的。夏天太阳火辣辣地照在地上,温度有时高达有五六十度,戴上防毒面具,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只吸热不散热,好似进入桑拿房,脱掉靴子能倒出很多汗水,没有经过训练的,几分钟就会窒息。一开始,戴上防毒面具跑1500米。成绩是9分10秒,后来,练到了7分20秒,而最高纪录是5分10秒。我刚到部队时,身体瘦小,体质较差,训练时总是达不到标准。领导和战友们对我言传身教,增强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经常刻苦训练,最终技术能手、训练标兵等光环也照在了我的头上。
每当想起军营中的生活,想起那些和我一样的热血男儿,想起……心中总有一股激情在澎湃,久久的不能平静。是啊,十八年里有多少令人难忘、波澜壮阔的故事啊!十八年的光阴,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只是弹指一挥间。可在我的一生中有几个十八年?我最美好的青春是在营盘里度过。那里没有莘莘学子朗朗的读书声、没有在父母面前娇嗔的呢喃、没有爱人相携的花前月下,只是严密的军纪、艰苦的训练、军人品质的锤打,……但我心里最清楚:祖国的安宁需要这些人,人民的幸福需要这些人!
岁月的沟痕蜿蜒在绿色的大地上,时间的箫声逡巡在蓝色的天空中,随着奔跑的年龄,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每当检阅人生,重读自己时,总是涌起一份骄傲和自豪,因为人生的旅途中有过军人深邃的荣光。到如今,50年前的蘑菇云已经飘散,我国早已宣布暂停核试验。但核试验基地的官兵们创造的光辉业绩,冲锋不止的精神状态永远鼓舞着自己。今天我虽离开军营,但那份难忘的经历早已融入了生命,拨动着我的心弦,定格在心灵深处。我由衷地感到:青春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