耙耙柑
以前的经验,水果味道美不美,一般与它的外表有关。比如荔枝、樱桃、西瓜、葡萄、柿子、石榴、枇杷……人们将它们入画、入诗、咏唱。杜甫在浣花草堂,乡民送他樱桃,他作诗:“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吴昌硕爱画大桃,粉白嫣红,题曰:“桃之夭夭叶蓁蓁,气象郁勃香氤氲。”
外观难看的植物,几乎就似大自然预先发出的警示:小心,不能吃。有人说歪瓜烂桃子好吃,我却从没感觉,常常就扔了。可最近,这条经验,有点被颠覆。因为吃到了耙耙柑。水果店里,它们价格不菲。可我是个视觉派,见其葫芦不像葫芦,凹凸不平的模样,总生不出欣赏的心情,于是熟视无睹。
有朋友送了我一小箱耙耙柑。朋友走后,我也没记起来吃。那天,妻子提醒我,才拿了一只吃。耙耙柑样子不像橘子不像芦柑,圆球体上多出了个脖子。皮不光滑,不饱满,松松垮垮的样子。但剥开皮,里面竟有一层松软丰满的绒,我立即意识到它的聪明:它在精心保护着内部的水分、汁液和果肉。顿时生出好感。因为在世界上,凡有精心善意的预案的,品质不会差。
耙耙柑内部有细密的绒层及宽松的缓冲空间。我明白了,它的外貌为何那样松松垮垮,那样不平整。带着十分的好感和感动,轻轻品尝,吃一瓣瓣的果肉。肉质鲜嫩细腻,甜得舒服可人;水分充盈,温馨爽口。即使瓣膜,也入口即化。真是佳果,其味绵绵。
忽而想,水果里有耙耙柑,人里面也有耙耙柑的啊。比如西晋的左思。貌丑,不持仪饰,又口讷。据说他曾效仿美男子潘岳的举止出游,半路上却被人无情嘲笑。但左思自小刻苦勤学。中年时,决心要为魏蜀吴的都城写赋,名曰《三都赋》。他“构思十稔,门庭藩溷,皆著纸笔,偶得一句即疏之。”当其赋成,名士高人大力推荐,一时洛阳纸贵。
所以,当我们欣赏和品尝漂亮鲜美水果的时候,也一定记得分一点目光给那些貌并不美的优质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