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日常日记
倚栏轩精选6篇生活日常日记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生活日常日记(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热爱生活
文/刘思佚
热爱生活,你会感到如此轻松、愉快;热爱生活,你会变得乐观、自信、开朗、阳光;热爱生活,你就会有一双慧眼,认识美丽;热爱生活,你会感到学习的快乐……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不可能十全十美,一帆风顺。它总会让人尝到苦涩的味道。这时,你不能抱怨生活,更不能脱离生活,也许是上天觉得你做得不够好以此来考验你。热爱生活,哪怕是一种简朴的生活,喝凉水,吃面包的日子,都应该珍惜。珍惜生活就是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就是热爱生命。袁隆平自嘲脸不漂亮,但网友却在他的笑容里看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热爱生活,可以从点滴做起。每天早上,向爸爸妈妈、叔叔阿姨、老师、同学问好,这就是热爱生活;每时每刻面带微笑,这就是热爱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团结同学,这就是热爱生活;帮助他人,奉献爱心,这也是热爱生活。
热爱生活的人,从不向命运低头,也不被困境击垮。生活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有把握住当下,才有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生活是美好的,你发现了吗?只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会觉得,一草一木,一花一虫都很美。当你走过街道,你是否觉得两旁的树木长得很葱郁?当你走进树林,你是否听到鸟儿悦耳的鸣叫声?当你走到草坪,你是否感受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这就是生活中的美。
热爱生活吧!朋友!
生活得自己去理解
文/天崖
生活就是这样,当你还小的时候,大人就会告诉你他们对生活的各种经验总结,让你记住,也想让你从小就开始怎么怎么做。但是,遗憾的是,当你还不能理解这种经验的时候,你总是会无视它,嫌弃它,甚至怀疑它的真实重要性。
还在小学的时候,老师肯定问过你这样一个问题:你理想是做什么? 那时候的我,还沉浸在爱迪生的发明轶事中,于是,我就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科学家。当时,我不太理解,理想是什么,也不知道我自己长大后想要干什么,因为那时的我,还很无知,无知到认为理想的职业无非就是科学家,老师,还有医生。
初中的思想道德教育课时,老师开始告诉你,目标就像是一个人的灯塔,有了目标,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当时,我还在心里暗暗赞叹这个比喻的贴切,懊恼自己怎么都不曾有过这么美妙的比喻。然后,就只是记住了这句话,没有其他的。
甚至,到高中,我对目标还是没有什么深刻的体会,只是常常听到,用到这个词。当然,高中的生活单调而充实,一颗心都被学习,被高考包围着。那种忙碌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美妙的。
大学了,觉得自己可以松了一口气了,紧张的高中生活突然放松下来之后就无法收拾了。继而,我的大学生活开始变得很懒散,没有努力的去做过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更别提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和规划了。即使这样,我也没有过什么愧疚自责之类的感觉,也只有在学期初评奖学金的时候有过一些些的失落。
其实,我一直觉着自己还挺幸运的,大四的时候,我也顺利的找到了工作。刚入职的时候,忽然又一股奋斗的冲劲,有点像高中那时的感觉,但又不一样。开始的时候,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有过挫败,有过不自信,但是都转化成了一种学习的动力,于是又开始了努力的生活。不过,这种热情没有过多久,我就又恢复了之前的懒散。人总是这样,在一个大家都差不多的环境里,你看不到人与人之间那巨大的差距,生活就会不温不火起来。不过,现在不同了,像我这种年纪的,有能力的都有房有车的了,而我,还是两手空空,一无是处的。经过这种对比,我内心已死的那种激情忽然死灰复燃了。于是,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一个转行的目标,原本茫茫然的我,也看到了生活的那么点希望了,努力的向着这个亮点走过去。
经过了这么些,我有天忽然醍醐灌顶,深刻的觉着目标很重要,因为只有你有过那么一段的迷茫,不知所措的时期,才会真正明白这种感觉。自己冲破迷雾想清楚的时候,就像在深渊中的自己被一只温暖的手牵引着走向亮光一样。也许,你看到这些也是不理解的,生活,还是要自己去理解才会深刻,才能透彻啊。
生活小感悟
文/王绍德
打开空间,才发现已有很久没有更新自己的日志了。这段时间都埋在文字里写着一些东西,零零乱乱凑合几篇,写不出预期所想要那山山水水的结果,罢了。出乎意外的是,前些天出版社来信来函并寄来了样书,才得知自己那笨拙的几点不成熟的建议被采纳并变成了铅印,有些激动。不过水平就只有那么点,再努力也只是拙笔,看看下次还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至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好像春困的影子还没有完全消除,一天懒洋洋的,就是得过取过的样子,女儿昨晚来电话说到:"爸爸的头发没有我的多,特别是爸爸眼镜上边那点".是啊,这三年来,头发掉得厉害,看到自己本来就不多的的头发一天天减少,脑门一天天变亮,头顶那所谓的"地中海"面积日趋扩大,整个个人形象更加有损市容,难!
或许是年龄的不断增大的缘故吧,有些安逸现状,不知道明天也从不去想明天,所有的重复叠加的今日,依旧懒散的不愿有所改变,日子将人拖着走,也多次试着改变自己,可就在一个又一个明天的等待中,时间不知不觉的流失,多少次痛下决心,但总是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总是有那些来自家庭、来自生活、来自孩子、来自物质以及精神上的各种因果矛盾的阻力阻碍自己抉择的前行。虽然不知道明天如何,但自己还是坚守着那份从容和淡定的心态,默默尽力着,但愿所有的一切能如我所愿。
生活就是生活,都说生活如戏,但是生活不是戏。就算真的是戏,那也是现实版的纪录片。就像前些天看完了《金陵十三衩》首映式的整个过程,领衔主演佟大为的几句铿锵有力的对中国军人的诠释的语句也很震撼人心。那要说人生真是戏的话,那首映式就是一个总结,一次反省,是自己正面看清自己的一个平台和接入口。但更多的时候,很多人都是在自己的剧本里扮演自己的反面角色。
很多时候,很多人都会用一个淡然的微笑,平复枝节心头的缕缕偶然而生的片片苔痕;都会以一种简单的心态,简单的思维,来感官错综复杂的世态炎凉。但是真正的生活,没有想象的这么简单。一个家,有爱作基础时,想对方所想,及对方所及,在乎对方在意的,担心对方担忧的,总是那么自私去想得到所有的一切,在乎对方所说的每一句话,在乎对方手机里的每一条信息,在乎对方一个通话次数多的电话号码。等到时过境迁,爱慢慢失去了,对方的心走远了,还会记起那条"没有什么比家重要,要是你累了,就回家吧",这时内心有那么一点点委屈和心酸。最后到了没爱没性的艰难抉择时,就真的名存实亡,夫妻名分就犹如那些烂皮鞋制成的胶囊药丸,完全变质。皮鞋还是每天都在被扔进垃圾桶,胶囊药丸每天仍在继续大批量生产,但是,内幕已大白于天下,让人避而远之。
人啊,真的是一种复杂的感性动物。有因无由的抑郁是一种情绪,清晰模糊的视野是一种心态,握住放手的牵绊是一种情结,而得到与失去的机缘是一种挣扎!
生活,简单二字,足以在不同剧本里追寻和扮演自己的一生。(作者系云南富宁安全监管局 QQ:965478971)
滋味生活
文/自由的鱼
几场雨过后,院里的树愈加葱郁,抬眼瞅瞅都觉心情好。我拨弄着花盆里的花草,看到驱蚊草长种子了,想着种子种下去就会开花,装点生活,眼前便出现了洪家阿姨的小花园。
前些日子,家里的樱桃熟了,拣了点,和妈一起去了洪家阿姨那。年近古稀的阿姨很高兴,看到新鲜透亮的樱桃,急忙接过去。我和妈都说东西不多,口感也不很好就吃个新鲜。阿姨却激动得很,"这是你们的一片心啊"边说边像捧着一片心似的,把樱桃轻轻放到桌上。
阿姨的老伴坐在藤椅上高兴地招呼我们坐,屋里收拾得很干净,椅子摆了好几把,茶几上除了摆着水果还有纸和笔。出于好奇我看了看,纸上密密麻麻写着什么,仔细一瞧,竟然是些穴位的名称和养生知识。阿姨看到了,笑说,"你看不清楚的,我写的那字,潦草的很。除了自己没人认识!"我说,您这是在家学习啊。"什么学习,人老了,手脑都反应慢了,抬手不知要做什么,提笔就忘字,你说这样下去不就傻了吗?我就边看电视边听边记,煅炼自己动手动脑。"
以听记来煅炼自己,阿姨这样生活,我有些感动。想想我们接近无纸化的办公,早把纸笔放到了一边,敲击键盘炼就了提笔忘字,却从来不当回事。
窗外阳光灿烂,阿姨的老伴要去楼下散步。老人行动不很灵活,他慢慢起身,扶着椅子,原来几把椅子是给老人充当支点的。老人家慢慢挪到门口,门有墙隔着,看不见。我们仍在说阿姨的记录,门口传来大爷的声音"你们玩着,我下去了啊!"我一惊,原来大爷还没出门啊,这都离他到门口约五六分钟了,他换鞋用了这么久。阿姨习以为常地坐在那,没动,我不太放心,走去门口。大爷刚敞开门往外走,一手拿着小凳,一手开门,转个身也很费劲,我想上前帮忙,被大爷制止了。他自己慢慢移出身去,含笑向我招招手,关上了门。
门后传来大爷铿锵下楼的声音。阿姨说大爷去楼下的"小花园",那里有她精心培育的花,我一听迫不及待想下去看看,顺便就告辞了。阿姨一听,着急忙慌得从茶几下拿出袋东西硬塞进我们包里给我,说是她女儿买给她的,买了两袋给我们一袋。推辞不掉只好拿着。阿姨这才高兴地领我们去看她的小花园。
一楼,转眼就走到楼底。转到楼前,看到大爷的小凳子刚刚放下。大爷面前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不同颜色的月季、小绣球、石竹、满天星,还有没开花的菊花,高高低低地簇拥在一小块地上,花开的位置正好冲着阿姨家的阳台。站在阳台上就可以闻到花香,看到花影。楼与楼之间的小区绿化带上稀稀拉拉地植着些月季和小黄杨,比起阿姨的小花园反倒有些逊色。
阿姨站在花前,说这是特为大爷开的小园子,大爷不能走很远,这就是他的开心乐园。开得正盛的花,接受自然阳光雨露怒放的花,灿烂无比。我一下想起开心农场,在几乎全民网上植园之时,阿姨用心地开了一块真实的花园,为她和老伴养身养心。
回到家,我打开包,看到了阿姨回赠的礼物,一包牛肉干。包装上,写着两个大字"母亲",这是阿姨的女儿送给阿姨的母亲节礼物,我和妈却分享了一半。打开包装,细嚼美味,细品真情,就像品着洪家阿姨老两口的生活,有滋有味。
所谓生活
文/何足道哉
很早之前,就想写一下这个文章,谈一谈生活。只是一来是太懒,懒得整理零散的感受;再者,总是有种自迷其中、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觉。但现在又一想,生活不就是很简简单单的吗?
喜欢出去的时候带个小本子,兜里装着一支笔,有想法了就在本子上胡乱写些什么,或是简简单单的记录。
记得那天,一个人起的很早去北外,路上正好遇见一位清洁工阿姨在扫雪。早上的天气很冷,阿姨也没有戴手套,突然间觉得有些心疼,眼前的画面似乎无限制地扩大,我想到许许多多底层劳动者的生活,包括我再熟悉不过的农民们的生活。但随后的一个细节,让我略有沉重的心情一扫而散:我看到那位阿姨工作的时候一直在笑,而那种笑很自然、很朴实,绝对没有半点伪装的痕迹。我突然觉得温暖了起来,这是生活的温度。
一位老师被推选为优秀教师提名, 学校派人来听我们的课。老师依旧照常上课,完全按照她以前的节奏,没有丝毫迎合的意味。学校考核人员走了以后,老师跟我们说:自己教学几十年了,从来没有想过要评优秀教师。自己对名利看得很淡,只想着能够教好学,带好学生,使学生能够有所收获。她说她带了很多课,估计全校都没有多少老师有她带的多,其他老师还有发表论文的压力。她说她的压力来自于提高自己的学术造诣,以便能使学生更多地受益。还有一件事,就是选导师的问题,她一直告诉我们要找一个性情相投的,这也是她挑选研究生的标准。恩,她追求的是生活的质感。
读了研究生,定外卖的频率就高了起来。有的外卖配送得就很快,不会让你辘辘的饥肠在承受太久的等待;而有些则不然,会拉长限度地挑战你生理的极限。对此,我体会很深。每天都遇见许许多多的配送人员,骑着摩托车或者电动车在校园里穿梭,最后在各个宿舍楼下等待、送出。这是他们的生活,或许会有些单调,或许他们也习以为常,享受着骑车穿梭的快感和送达时听到对方一声声"谢谢"时的温暖。记得有一次,天下着很大的雪,我叫了一份外卖,迟迟没有送来;我还突然收到一位师兄的短信,约我中午出去吃饭。我犹豫了。舍友告诉我,点申请退单。我知道退单意味着什么,以为已经等待了很久,配送员很可能就在配送的路上,冒着大雪。于是,我决定再等等。过了一会,收到了打来的电话,我下楼取了外卖。送外卖的是一位和我妈妈年龄相仿的阿姨,身上已经落满了雪。我突然觉得内心有一阵愧意,觉得不该在这样的天气里叫外卖。但看到宿舍楼下好多的外卖派送员,我就释然了,毕竟,这也是他们的生活。我把外卖放到了桌子上,去赴师兄的约。
说起我的导师,几乎所有熟悉他的都觉得是个奇人:对翻译有着更甚于痴迷的热爱,你会发现他几乎在任何时候都是在做翻译;毕业于北大,师承许渊冲等老一辈英语翻译巨匠,去美国留学,做访问学者,学历一栏却只是个学士;生活中从来不用手机,有事找我,还是通过人人;还有就是,他是一个记性"不那么"好的人,很多事情忘得很快,听他讲,是因为自己的鼻窦炎愈发严重造成的不良影响;学识渊博,而又怀有一颗童心。用师姐的话说:他就是一个活在理想中的人,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不在乎,仿佛是别人的生活一样。我和导师也聊过一次,我感受得到他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尽管他略有自我调侃地谈到:无意去做一名研究型学者,但也看到现在的学者在翻译理论方面所存在的不足,自己有能力写出同样甚至更好的学术文章,只是无心去做;但又不甘心只做一名教书郎、翻译匠,觉得自己的才华不止于此,但也觉得逃不出这个宿命。他还说我迟早也会遇到同样的思考和困惑。生活的幸福,不是因为没有苦恼、困惑,而是在这些苦恼中优雅而自在地舞蹈。正如海明威的那句:Courage is grace under pressure.
生活中的我们都有着双重的身份:继续着自己的生活,同时也旁观着别人的生活。 旁观,或许算是一种比照,进而校准,但绝不存在模板,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完全去效仿。比对别人的生活,可以擦亮自己生活的窗。而自己用心而认真地生活,才不会被生活辜负。这让我想起水木年华的歌曲《启程》里的一句歌词:你寻求的幸福其实不在远处,它就是你现在一直走的路。
用心生活,感受着,体味着,才会幸福着。
我对生活理解多了一点
文/李晓
今年春天的经历,让我对全民共命运是如此的感同身受,一起漂浮在人类共同的岛屿之上,我们都要奋力摇桨划橹,度过劫波。
在这些日子里,我理解了人类一地鸡毛中的声音。
平日里我是一个喜欢安静生活的人,马路上车流的声音、空调滴水的声音、手机微信没转换成静音的提示声、楼上某邻居深夜起来咳嗽的声音……这些声音都干扰着我的生活,这些声音让我烦躁不安,影响我的冥想状态,影响我鸡一样敏感的睡眠。但这些日子以来万籁俱静的生活,让我对声音的期待,变得嗷嗷待哺。
有天晚上在单位加班赶写防控疫情材料,一时没联系上回家的车,我一个人走在夜里的大街,除了沿途看见守楼人在微光下沉默的模样,几乎没听见其他声音。一瞬间我几乎有点梦幻了,我拿起手机跟朋友老孙打了一个电话:"孙哥,睡了吗?"老孙起初一惊,他没想到我在这个时候还给他打一个电话,他感叹说,这些日子来,你是第三个跟我打电话的朋友,他们大多是在微信里问候一下。一路上我跟孙哥聊开了,从疫情到健康,从饮食到运动,从高血压到按时体检,从家里事到世界疫情形势。这是我这段时间以来最敞开心扉的一次聊天。回到家,妻子还在灯下默默独坐,她在等我回家,相隔一米多的距离,我戴着口罩同她招招手,她嫣然一笑。顿觉有些凄楚,这像是一个黑白老电影里的情节,一个从战场上突然而归的男人,女人张大了嘴,瞳孔瞬间变圆,却说不出话来。这些天来,从正月初一一直上班,到辖区里的社区街巷人家宣传劝导,与医务人员上门测量体温,接触的人群多,免不了提心吊胆,一旦有个万一,这个叫家的小舟,或许也会在病毒中倾覆,我不能做病毒的"罪魁祸首".于是同妻商量,我在书房小床睡。坐拥书房的日子,我这个有安静癖好的人,却读不下去书了,世界如一个卷起的漩涡将我彻底地吸了进去。连书写也是凌乱的,木心关于从前车马很慢的意境我是进入了,但忽然之间就拒绝着这样的生活,相反,对他的"云雀叫了一整天"的生活倒是有了向往。
车马喧嚣的生活,市声荡漾的日子,风吹雨打惊雷声,楼上那人睡不着半夜起来哼唱京剧声,甚至火锅店里深夜喝酒的划拳声……所有的,所有的日子都回来吧,我需要你们,拥抱你们。在声音的世界里,我只是时代的一粒尘土,但也要尽情飞舞。在这些日子里,我理解了万千声音的交融。
人人都在信息世界里不断刷新着认知,努力表达着个体的存在。一个朋友把一篇叫作《世上作家有两种,有的叫方方,有的叫圆圆》的文章发到了一个文学群,顿时就炸开了锅。我敬仰的作家方方在武汉封城的日子里每天写下武汉日记通过网络推送,在网络舆论场引发巨大反响和争鸣。方方在文章里表达的,是在疫情汹涌的日子里,那些常常被大众容易忽视与冷落的群体个体的命运交集和人世万象,有人高呼叫好,也有人抨击她把"阴暗角落"与负面情绪放大。这就引发了作为一个作家在这个时刻该保持何种姿态与面目,发出什么声音的争论。我在这种争论里获得了自我的认知与和谐。
其实人生活在俗世,大多是在方与圆的交融更替中得以通行。保持完全的方直与嶙峋状态,这样的人生或许会换来千疮百孔、伤痕累累的结果。过分圆滑了,失去了人性里本身应有的独立,这样的人生大多是投机与对自我的苦苦压抑。在对真相真理百转千回的探求中,我们每一个人,是不是要有一点海纳百川的气度胸怀。这些年,我发现一些所谓个性卓立与锋芒毕露的人,其实是在画地为牢的思维圈子里死缠烂打固执己见,容不得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锋。在椭圆的地球中,保持方与圆的恰当姿态找到了望世界的窗口,或许是一种智慧的生活吧。那些隐隐凸现于时代中的思想家,他们大多是平和安静的,随和轻松姿态的,所以用不了太多的声嘶力竭。
我有时其实也是一个心胸不太开阔的人,患得患失锱铢必较时常把自己逼得喘不过气来。但经历了这场全民战"疫"日子里难忘的人与事,那些在一线用血肉之躯为百姓筑起一道道防线的人,他们给我深沉的感动与震动,让我对这个世界的灾难苦痛、同情悲悯、相守相助有了直抵灵魂的感受,哪怕是让我窄窄的心房大了一厘米,也是命运的馈赠,我报以更宽大一点的胸怀来凝望这个世界,来汇入热气腾腾的生活。
因为我对生活的理解又多了一点,所有的声音响彻耳畔,都是向上向善向好吧。人最大的慈悲是给生命一个救赎的机会,对柴静的这句话,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