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唯美随笔
倚栏轩精选6篇简短唯美随笔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简短唯美随笔(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初夏时光
文/由焕章
夏天真是善解人意,连个招呼也不打,仿佛在一夜之间就悄然来到了人间,来到了我居住的北方小镇。
真应了古人的那句话,"落花流水春去也",春天只留下一抹丽影就绝尘而去,尽管它的情绪总是起起伏伏,还时不时地来一波春寒料峭,向人们展示着冬天还未走远,可冷不丁地夏天就来了。御寒的冬衣还未完全收起,五颜六色的裙裾就已走在小镇的街头。
大自然的舞台从来都不寂寞。似乎昨天还盼望着新绿绽放,今天就已经绿树亭亭;昨天还期望着繁花似锦,今天就已经是绿肥红瘦;昨天还向往着暖阳高照,今天就已经开始寻找阴凉……夏天,不管你有没有心理准备,绿树的枝条就一天比一天繁茂,从新芽初绽到绿树满枝,再到绿树成荫,依然按着夏的旋律在舞动着季节。花亦然,有的花钟情于春天,在春阳下努力舒枝长叶,尽情开放,可到了初夏就纷纷谢幕,诸如杏花、桃花、梅花等,只有小镇人民广场的烈士碑下面那为数不多的芍药花还在蓄势待放,因为它们是尽情彰显夏花之灿烂的花卉。夏天,尤其是初夏,它的主旋律是绿的交响,从绿意到绿色,直到满世界绿意流淌。
初夏时光,是一段令人舒适惬意的时光,似一位上了淡妆的小家碧玉,袅袅婷婷,轻灵而又美丽。带着一股淡淡的清香来到夏天的舞台,让人赏心悦目。走在初夏的小镇街头,满眼是初夏的景色,忽然就想起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小诗。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诗意,宛如一幅花草虫鸟的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泉眼细水长流,初夏绿意渐浓,小荷刚刚露出尖尖角,却早有一只蜻蜓停歇在了上面。好像那蜻蜓比人更能捕捉到初夏的美丽和芬芳似的,招人喜爱。整个画面充满了无限意趣。可惜的是北方小镇没有南方的池塘,即使有,这个时间节点荷花也不会开放,也许这就是古代那些著名诗人很少驻足北方的原因,因而,描写北方自然景色的诗作就远远少于描写南方的诗作,令人遗憾。
如果说春季是一段淡淡的忧伤隐秘的暗恋,犹抱琵琶半遮面,不肯吐露出隐藏在心底的秘密,那么到了初夏,大自然就已经揭开了那层神秘朦胧的面纱,向人们展示出了动人的笑靥。初夏时光,不浓不淡,暗香浮动。这个时候气温回升,但并未赤日炎炎,那些疫情后复工复产的人们,在这样的季节里倍感舒服与惬意,只不过早晚多加一件衣服而已。大自然以绿色为主色调,而初夏之绿又比春天的嫩绿多了几分沉静与厚重,但又不似秋天的绿色那么沧桑,那么让人伤感。这种绿,不深不浅,最是相宜。
初夏时光,柳树的柔枝不再像林黛玉那样弱不禁风,杨树的叶子也不再窥头探脑。那密密的满枝树叶,就自信地向人们宣示着夏天的来临。初夏比春天更富有声响和节奏感。风吹树叶,有哗啦哗啦的响声进入耳鼓。前几天下了一场雷阵雨,还夹有短时间的小粒冰雹,让人明显地感觉到已经颇有声势,不再像春雨那样"润物细无声"了。庄稼和草木早已钻出土壤并一直努力向上。初夏的花朵,似乎也不再羞涩而开得如火如荼,更加明媚。初夏时光,有声有色,有香有味,显得格外自然生动。
初夏时节,还总会让人想起故乡。初夏,院子里的那棵老榆树结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榆钱".我们会不顾危险地爬到树上去摘"榆钱".没来得及摘而老掉的榆钱就飘洒到院子的各个角落,有那生命力强的种子待来年春风一吹,又会长出嫩绿的小榆树苗来,整个世界都弥漫着榆钱的清香。那时,初夏的阳光和煦,微风荡漾,院子里的鸡鸭鹅悠闲地踱来踱去觅食,有时还会因为一小块"食物"而引发战争,发出"嘎嘎"的叫声。母亲则在灶台前忙忙碌碌,用我们摘下的榆钱做疙瘩汤吃,灶膛里的火光映在她的脸上,汗水顺着她的鬓角直往下淌,但那榆钱面疙瘩真是好吃得很,至今唇齿留香……这是个多么美好的初夏!可如今,母亲早已离我们远去,但那画面却恍如昨日,至今历历在目。
初夏时光,留给了我太多太多美好的记忆,永远不会抹去。
故乡,是烙在心底的深情
文/央宗卓玛
年轻时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地方,在外打拼多年,每每想起"故乡"二字,都会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儿,走过山山水水,走过流年岁月,游子的跫音无论落在何处,那一缕心头萦绕的乡思从不曾有半分的消减。她是爱与情的交织,她是希望与梦想的摇篮。前段时间,余光中老师离世,他的乡愁在微信圈里泛滥,我才知道,我也是个有着浓浓乡愁的人,理不清,放不下,是的,每一个离开故乡的游子都会有不同的乡愁。
少小离乡老大回,是放不下的思念;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是一种喜悦的担忧;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更是一种对故乡的不能忘怀……人的一生注定是要漂泊的,不管走多远,有一天总会突然发觉故乡一直就是烙在心底的深情。
在外多年经历苦难终于可以平和而温暖的对待生活,在我准备归隐山林过平淡的人间烟火之时又与佛祖结缘,回归到生我养我的故乡,有生之年还能在这片热土做点事情,这可能是我这一生最好的安排吧!那些注定一生在外漂泊之人,虽然能让自己的心灵充实而睿智,虽然如云般洒脱,如莲般淡然,但他们又该是怎样羡慕我呢?
爱故乡的草原,它总能带着熟悉的气息将我包围。藏族人的生活缓慢而质朴。当清晨第一道阳光划过天际,当寺院里的钟声唤醒沉睡的牧民,他们就起床念经,当袅袅炊烟升起,他们就开始烧水喝茶吃糌粑,他们会把所有的感恩和慈悲都融化在浓浓的酥油茶香中,虽然我不喝酥油茶,但它还是犹如青藤一般爬满心头,爱这茶的情谊也便是我对故乡的一种依恋,那一抹眷恋的情怀,若水草一般在心湖里蔓延,日夜招摇。
回到家乡后的第一顿早饭是一定要去街上吃一碗"牛杂割"的,直到很多很多年之后,我才明白,一碗"牛杂割"里有儿时的爱与哀愁,是比任何波澜曲折的故事更能激励人感动人的念想。当你吃过所有的美食,经历过所有的故事,走过所有的路,或许会突然发现,"念想"这个词就是留给故乡美食的,最平淡的味道里都有说不清的幸福感。故乡的气息好像融入我的骨髓,即使我已离家很远,那些说不出的爱恋,那些说不出的感谢,我想故乡她懂,千山万水也阻隔不了追随故乡而来的目光,这些就足够了。
故乡的大草原在每年的六月份处处都是鲜花盛开,一派喜气洋洋安静祥和的景象,每逢周末,只要天气晴好,最多的笑声便会来自大自然,上了一周班的人们会带着家里老小,拎上准备好的食物在草原上度周末,能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过周末还有比这更惬意的事情吗?这里有湛蓝的天空,洁白的祥云,玲珑般的笑声……故乡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皆是情。我常常幻想自己也能化作一缕动人遐思的云,能装点故乡的风景,润泽故乡的土地。住在灰蒙蒙拥挤的城市里,我愈变得怀念故乡,怀念那耀眼的阳光和湛蓝的天空了。
喜欢在暮蔼中去转寺,总认为故乡的云烟才是最有风韵最有灵气的,喜欢在绚丽的彩霞中为自己惦记的人祈福,你看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转经长廊,当一个一个的经桶从你手上滑过,当诵经的声音在你心底无数次的反复,此时多么浮躁不安的灵魂都会安静下来,去忘记世事纷扰,去忘记苦苦等待,忘记抱怨忧愁,转寺就成了生命中最美的风景。
时光,如流水般潺潺而过,时间滴答带着一路的风尘姗姗而来,故乡永远是我心中最美的原风景。此时,在阳光中,在草尖上,在花叶间,在河边河畔,在我心中……感受岁月静好,感恩你的在乎!用微笑接纳生活中的一切,所有的情感已深刻隽永地存留在我的思绪里,我会用温柔拥抱生命中的所有,用感恩馈赠生活中的全部。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在思绪里挥之不去的是"乡愁",她系着浓浓的乡情,原来,时光会老了容颜,厚了思念。
歌美 水美 茶美
文/雷钟哲
上世纪70年代,我刚工作就在安康。期间,经常听人提到紫阳,但似乎与穷都有关联。那时普遍都穷,安康地区(现在称安康市)所在的安康县(汉滨区),也穷得不通火车,城外的汉江大桥尚未架通。所以穷乡僻壤,就成了我对紫阳最初的印象。
感谢互联网,它能让各地风情——哪怕再怎么遥远,也能立体地来到眼前,因此,我就有了与紫阳"艳遇"的机会——是"艳遇",因为"紫气东来、阳光普照"的"紫阳",实在是太娇美了!
先是听了一首撩拨心弦的民歌——《郎在对门唱山歌》。不说陶蘅深情的演绎打动了我的心扉,不说优美的旋律让人如痴如醉,不说原生态的民歌具有无以抵挡的魅力,单看那歌词:郎在对门,唱山歌哎/姐在房中诶织绫罗/那个短命死的、发瘟死的、挨刀死的/唱得果样唉好哇/唱得奴家脚耙手软手软脚耙/踩不得云板,丢不得梭诶/绫罗不织哎听山歌。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紫阳这方水土养育的紫阳人,竟然能用这么简单的几句歌词,将郎的山歌赞到极致。而这个最高的评价,却是通过"短命死的、发瘟死的、挨刀死的"的嗔语反衬出来,令听的人到了"脚耙手软手软脚耙"的地步!看抑实扬、看贬实褒,山歌如此神奇的地方,怎能不让人一探究竟?
紫阳处于北纬32°,和北纬30°线比较接近。而在这条线上,有着世界许多着名的自然景观。这里既是地球山脉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所在处,又是海底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的藏身地。世界几大河流,比如尼罗河、幼发拉底河、长江及密西西比河,均是在这一纬度线流入大海。也许是上帝的眷顾,这一纬度线附近的紫阳,也得到了上苍的青睐。你看,紫阳居于秦岭以南、汉水之滨,虽在地理区划上划归西北,却属于长江水系,是典型的南北过渡地带。因此得天独厚、资源丰富,是全国最好的高富硒区。且富硒生物种类繁多,又尤以富硒茶、富硒水名扬天下,被誉为"中国硒谷".还有"名茶之乡、民歌之乡、板石之乡"的别称。
爱茶的人讲究水质。"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就是咏茶诗文中最为着名的茶联。也就是说,只有扬子江心的水配上蒙山顶上的茶,才能冲泡出最高韵味的茶汤,江边的和其他地界的水,或者采摘于山腰、山底的茶,都达不到这个极致的境界。拜大自然所赐,紫阳的富硒水,就能助饮茶达到至善的境界。
美丽紫阳,美在山水。在文人笔下,紫阳的山是一篇篇百读不厌的散文。紫阳籍作家李春平在《紫阳的山水之美》中曾写:"西部险峻,东部雄浑,南部奇伟,北部苍劲;由此构成了气势磅礴的山势脉络,也彰显着紫阳山地的大气。"而紫阳的汉江、任河两大水源,在这里交汇成独具一格的"鸳鸯戏水":"一清一浊,泾渭分明。""你站在那个泾渭分明的地方,自然就不知道自己身在任河还是身在汉江了。人,就彻底被水迷住了。"如此之美的地方,对外地人产生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也就不足为奇了。
女人是阳光
文/潇湘
女人是花,好多人都比喻过,漂亮的女人的确是一朵花,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对邂逅相遇而匆匆而过的漂亮女人来说,说女人是花,的确不错。
但是,我觉得聪明的女人好象一缕阳光,给人温暖的感觉,在人生漫漫的旅途中,那些关心过我的女人是阳光,照耀我的灵魂,给我温暖和煦的感觉。
在我刚跨进社会门槛之际,在七宝山下的矿山,黑暗而简陋的小屋,难耐那漫漫长夜的寂寞,常常有一群很纯洁的小姑娘到我屋里来,她们的笑声,她们的歌声,使我奋进,不致沉沦,我对未来的憧憬都在这群女人的阳光悄悄地萌发。
记得我写过一首诗:……我的眼睛很痛∕鼻涕滴在稿纸上∕她在隔壁的屋里∕我的门被推开∕进来一两个女孩。
她的到来,就象冬天的阳光,给我春天般的温馨。
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原因,我常常往返各地,在车厢中充满男人的烟草味和汗味,使人塞息的空气中,看见那一个、两个青春靓丽的女人,就象雨后初霁的阳光,使人心情豁然开朗。如果有幸跟女人坐在一起,可以感觉到她的光滑的肌肤,女人身上的衣饰,使你的眼睛为之一亮,女人身上散发出来的香味,使人有一种喝上烈酒一样的陶醉。女人的笑靥,女人的眼波,女人的长发,女人的优美的曲线,这一切都是阳光照耀下水面泛起的粼粼的波光。
如花的女人使人感到赏心悦目,如阳光的女人,使人感到生命的躁动。
如花的女人留给人们的记忆就是那么美丽的一瞬,漂亮迷人的女人,在记忆中已经朦胧,模糊,在熙熙攘攘的街头,惊鸿而现的那些美女,她们很快消失在人流之中。
如阳光的女人,有一种独特迷人的魅力,她会永远铭刻在你脑海之中,使你一生之中都有阳光普照。能够有勇气战胜人生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春末絮语
文/浮尘
多日都不曾来这里小叙了,有些荒废了心田,也有些辜负了快要远去的春的景致。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状态,让自己着实有些懒惰,懒惰的什么都不想去做,就想静静的呆着,翻翻书,看看电视,织织绒衣。
想写点什么的想法一推再推,终因心绪纷乱而为能成文。究其原因就是一个字;累!加上这似春非春,似夏非夏,反复无常的季节给自己带来的不适。今天热到将近30度,明天就会突降1度。我想;这春深末了的,它如此的折腾,如此的不轻易走开,不让夏天粉墨登场,为的是什么呢?是未完成使命?还是未尽完责任呢?或者说不愿意走、又不得不走的做着最后的表白呢!
看来不把积蓄一冬的寒气从地底下逼出、全然的释放出来,不把干枯的树枝几番摇青、摇绿,不把花儿、草儿叫醒铺满大地,春天就不会和颜悦色的与夏天交接,就不能转身徜徉的离去。
这就是今年春播长,寒气盛的主题,还带有桀骜不驯,小矫情的特性。更让人捉摸不透的另一面也发挥到极致了;那就是五月份还飕飕刮的冷风,铺天盖地的黄沙雨,黏黏的、厚厚的雪,交替的向人们发威、震慑。几经宣泄后,终于在这几天里才看见天空清澈了许多,虽然还阵雨不断,但太阳总算露出了笑脸。此时,再看看葱葱绿绿,花香扑鼻,被洗刷过的色彩艳丽的城市,我就会被春天最后的赠与所感动,从心底里感激春天为什么要做着最后的垂死交代了!
五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那些紫的、粉的、白色的丁香花、粉红的桃花树,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刺玫花,黄色的迎春花,还有叫不出名的花,开的正盛,正火。去看看花,拍拍花吧!趁夏天还没有到来,花儿还没有凋谢,我在心里对自己说。静下心来把前几天买来的书看完吧!我在叮嘱自己。
昨天是自己60岁生日,今天又是母亲节,还是写点感触吧!我仍在暗示自己。是的,心里想着的,筹划着要写的很多,想去读的书也不少,可是,这真是还得慢慢的一件一件的去做啊!可叹时间真无情,不等不停任它行啊!
不知道为什么一想到自己的人生已经走过了60年的风雨飘摇路,心里就很酸楚,怎么走过来的呢?也真不敢去深想。咳!怎么走过来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以后的路要走好,走的开心、走的快乐啊!
是的,如果我这颗心真能随着春天的翅膀飞翔的话,如果真能把春光采撷的话;如果真能读懂春天情绪的话。我会永远不变的包容春天那火一般的真性情,隐忍它的狂躁、肆虐,理解它刚柔并济的多变性格。我还会由衷的写下对春天的赞叹、赞美和赞扬!
啊!春天,我赞美你啊!你抽枝发芽、能让枯树开花。
我赞叹你啊!你明媚和谐,把繁茂播撒。
我赞扬你啊!你倾尽所能,把春色带给万户千家。
几场冷风冷雨过后,温暖就会取而代之。那么,这一年的时间也就快过半了。真为春天的远去,夏天的到来而叹息;岁月不饶人了,时间不等人,光阴摧残人啊!
苘麻上的乡愁
文/杜怀超
乡村离不开苘麻。扎口袋,抬粮食,做缰绳,拉大车,均需要麻绳的参与。苘麻的命运是与时代关联的。物质贫乏时,农人会从庄稼地里辟出一块,专门种植苘麻,满足生活的需要。这些苘麻过着水来张口的日子,农家肥作营养,个个枝繁叶茂,蓬蓬勃勃。几场雨后,苘麻们更不可一世,阔大的叶子,吮吸着天地日月的灵气,似乎一夜之间,把大地覆盖了。风吹过处,叶舞翩翩,黄花灿灿,浓郁的生命拔节般的气息弥漫开来。苘麻的花朵别有韵味,居然是一副磨盘的模样。农人磨盘下的日子,成为苘麻轻盈的花朵,热闹闹地绽放着。花落之后,种子就从磨盘的齿轮中暗生出,未成熟的种子是青色的,可以吃;成熟后的种子,是褐色的,大小如黑米样,随时准备着在烈日中随着一声啪,弹出生命的飞翔。
我曾亲眼目睹一批苘麻从植物到苘坯子到麻绳的仪式。这是一个很罕见还充满着辛酸与苍凉情愫的事件。这沤麻制麻的物事似乎早已绝迹了,成为不可再现的遗迹。时间定格在我八岁那年,我亲眼目睹着父亲对苘麻制作的历程。实际上那时农人对苘麻失去关注度了,这隐喻着贫穷与落后、沉重与艰难的植物,再次回忆或者相遇都是一种隐痛。更多的绳索已经在日子里渐渐解开,但父亲依然没有失去对苘麻的厚爱,这是村庄里已经或缺的景致了。这种青睐,不是对往事的品味与打捞,是那段时光的延续。在父亲看来,用力气与大地搏斗,是残忍与伤悲的历程。血、汗、肌肉甚至骨骼,都是与大地搏斗的依靠。除此外,作为匍匐在田野上的父亲们,还有什么可以与大地抗衡呢?生存于他们,是最先也是最后的防线。
我们家后来拥有了大量的苘坯子。我在回忆这段往事时是异常伤感和心碎的。为父亲,也为自己。生活的贫困彻底使父亲失去做人的尊严。父亲经常在稼樯之余,活跃在村里村外,在阡陌与野草丛生的荒野里,逡巡着野生苘麻的身影。我知道在他的身后,会有许多鄙夷的眼神。野生苘麻比不得人工种植的苘麻。它棵小、矮,又弯曲不堪,甚至面黄肌瘦的,制作成长长的绳索十足的麻烦。只有实在穷的人家才会捡拾起这微弱的物资。但面对生活,当时我们惟有如此。
苘麻从青色到苘坯子,需要个沤麻的过程。沤麻,就是把整理好的苘麻置于水沟中,上面覆盖一层厚厚的烂泥。这个水沟是有讲究的。清水活水的沟塘是不宜沤麻的,没有足够腐殖质,无法让苘麻脱落,只有那死水的沟渠才是最理想的沤麻归宿。可是沤麻过的水会更加腥臭,这是村庄的人不能容忍的。
贫穷的人是可耻的。我终于理解了这句话的悲凉,以及父亲。当一村人与沤麻渐行渐远之际,父亲再次操起沤麻的农事,鄙夷与嘲讽如那苘麻的池塘,夹着弥漫的瘟臭劈头盖脸地冲向他。父亲如同一个卑微而无助的裸模,沉默地在众人的森林里忍着,甚至不敢涌出任何一滴泪水。
苘麻的下一站就是麻绳。我看到过把麻绳用到轻盈与沉重的极致景象:生存与死亡。穿梭在日子的风雨里,农人面对黄土,素面朝天,握着一把与自然抗争、与命运搏斗的锄,敲打旷野,那铿锵的锄,在坚韧的挥动下,绽开了生活的果实。可是,可曾看看他们的身影?我见过一农人,在夏日的暴雨里劳作,农家多有斗笠与蓑衣,然而他身无碍物,惟一的装束,就是那件宽大厚重、烙满补丁的衣服,不少纽扣脱落了,还没有来得及在夜晚里缝补,高大的身躯,仅仅用一根细细的麻纰或者麻绳围绕着腰身,轻轻地一系。宽敞的衣物,空荡荡的,能遮住风雨?还是未来?旧时初丧,常见主家孝子脚穿草鞋,头系麻纰,在灵前回客人吊唁之礼,古曰披麻戴孝。这是乡间亲人离去最隆重的葬礼。生是一根麻绳的依靠,死,也是一根麻绳的送别。
回望民间,苘麻之上,我看到一种绳索正从历史沧桑的背影里凹凸出来,它用柔软的姿势装订着这脆弱而散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