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有哲理的文章

2023/09/07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9篇有哲理的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有哲理的文章(精选9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善良,就是后路

文/王云

撒哈拉沙漠,又被称为"死亡之海".进入沙漠者的命运:有去无回。

1814年,一支考古队第一次打破了这个死亡魔咒。当时,荒漠中随处可见逝者的骸骨,队长总让大家停下来,选择高地挖坑,把骸骨掩埋起来,还用树枝或石块为他们竖个简易的墓碑。

但是沙漠中骸骨实在太多,掩埋工作占用了大量时间。队员们抱怨:"我们是来考古的,不是来替死人收尸的。"队长固执地说:"每一堆白骨,都曾是我们的同行,怎能忍心让他们曝尸荒野呢?"

一个星期后,考古队在沙漠中发现了许多古人遗迹和足以震惊世界的文物。但当他们离开时,突然刮起风暴,几天几夜不见天日。接着,指南针都失灵了,考古队完全迷失方向,食物和淡水开始匮乏,他们这才明白了为什么从前那些同行没能走出来。

危难之时,队长突然说:"不要绝望,我们来时在路上留下了路标!"他们沿着来时一路掩埋骸骨竖起的墓碑,最终走出了死亡之海。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考古队的队员们都感慨:"善良,是我们为自己留下的路标!"

在沙漠中,是善良为我们留下了路标,让我们找到回家的路。在人生道路上,善良,是心灵的指南针,让我们永远不迷失方向。不论你伤害谁,就长远来看,你都是伤害到你自己,或许你现在并没有觉知,但它一定会绕回来。

凡你对别人所做的,就是对自己做,这是历来最伟大的教诲。不管你对别人做了什么,那个真正接收的人,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天上不会掉馅饼

文/卢建斌

古罗马的一位国王酷爱哲理,他让各地的官员每人每年都要给他感悟出至少一条生活中的哲理箴言,于是,这个国家收集和整理的箴言不可胜数,学都学不完。国王又让他们进行整理,要求挑选出最出色的箴言名句汇编成一本书便于大家阅读,以教育子孙后代。

官员们谁也不敢怠慢,他们夜以继日地阅读和挑选起来,终于汇编出一本精华箴言呈给国王。国王一看还是不满意,"还有这么多内容,这怎么让人一下子就能记住呢?请你们拿出全部的智慧,从书中只筛选出一句最富哲理且最容易让人传颂的一句话。"官员们绞尽脑汁,终于选定了一句大家公认且最好记忆的箴言,这句活就是:天上不会掉馅饼。

国王十分满意,认为这将是一句流传千古最有用的箴言。

事实确实如此,这句流传了几千年的箴言至今仍散发着巨大的魅力和作用。不是吗,生活中我们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天上不会掉馅饼。"提醒大家生活中避免上当受骗。可是现代社会中仍有不少人抱着侥幸的心理,想着天上可能掉下馅饼来,不由自主地钻进骗子的口袋里。有一句话说得很好:"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骗子,真正的骗子正是自己。"为什么不能相信千古箴言,说白了还是那颗想占便宜的心在作怪,想不劳而获,结果吃亏上当,懊悔不已。这样的事例和演发的悲剧不胜枚举,屡屡被报刊媒体披露,可仍旧难以拯救部分人的心。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骗子的伎俩也越来越高,我们如果不能擦亮眼睛,守住心灵,只会一次次跌进骗局当中,损失钱财不说,有甚者搭上性命,要记住,一切的不劳而获只能是适得其反,因为天上不会掉馅饼。

孤独

文/鲁先圣

孤独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修炼。

没有人愿意孤独,所以人们总是把知音看得十分珍贵,渴望在人生的旅途上得到理解。

有的人精神空虚,往往错误地把空虚看成孤独。实际上,孤独与空虚有着本质的区别。孤独是生命旅途上暂时的寂寞,或者暂时的无助,是一种暂时的心境;而空虚则是信仰理想的缺失,是精神意志的薄弱,是巨大的人生失落,甚至是人生追求的绝望。

常常有人说享受孤独,那是说要在那种短暂的心境中修炼自己的人生态度,锤炼自己的精神意志;但是,如果让自己长时间陷入孤独,就不是可取的人生态度了,因为孤独的状态不能是生命的主流,人生最重要的状态应该是阳光明媚,应该是不舍不弃。

所以,人们总是赞美那些超越孤独,坚持理想,不断奋斗,一往无前的人。

我们的一生中,谁都会有孤独的时候,谁都会有寂寞的时光,所以,让自己的人生拥有坚强,拿得起放得下,不因孤独而放弃,更不因暂时的寂寞而绝望,就是人生的大智慧。

孤独的时候,最不应该有的,是抱怨,是放弃,是心伤。这样的时候,如果我们充满信心,打开心窗,积极努力,意志坚强,前方就一定是无限风光。

能够战胜孤独的人,一定是内心强大的人。这样的人一定视野辽阔,壮怀激烈,志在千里,即便身处斗室,眼光却在深邃的苍穹。这样的人,不会挑剔生活,不会抱怨世界,生命中没有退缩,没有软弱,更不会用自制的牢房囚禁自己。

英雄寂寞,曲高和寡,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们的眼前,尽是风雨之后的鲜花与掌声。

耐心

文/王建平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的耐心,润化出整个春天。

一株树,用耐心的年轮支撑起伟岸身躯,成为栋梁之材和森林之本。一滴水汇入一条小溪,跟随长江大河耐心奔流,最终投入浩瀚大海的怀抱。一片土地,在农人的耐心耕耘中,奉献出一季又一季的收获,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群。一个基坑,在耐心的浇铸中,矗立起摩天大楼,由此而鳞次栉比出一座城市、遍地壮阔。

一个天真幼儿,在母亲耐心的呵护下牙牙学语、蹒跚学步。一名顽劣少年,在师长耐心的循循善诱中迷途知返、脱颖而出。一位耄耋老人,在儿女耐心的孝道里颐养天年、幸福安康。

一方乡土,在为政者拿稳"接力棒",耐心跑好一程又一程中,逐渐美丽富饶起来。

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中贯穿着耐心,秦砖汉瓦、简册碑刻中见证出耐心。青铜陶瓷耐心静默在泥土中上千年,一旦重见天日,便传递出文明密码;故宫长城耐心站定在风雨中千百载,幽远绽放着伟大民族的光华。唐僧西天取经中有耐心,愚公移山中有耐心,大国工匠精神中有耐心。耐心成就了敦煌壁画,耐心开辟了丝绸之路……

"踏破铁鞋无觅处"中有耐心,"衣带渐宽终不悔"中有耐心,"众里寻她千百度"中有耐心……经典、经传中有耐心,跋涉、攀登中有耐心,回忆、遐想中有耐心,倾听、交流中有耐心,过往和未来都存在和蕴含于耐心中。耐心撑开了时空,构成了长久,化作了永恒。

耐心的内核里,充盈着初心、爱心和信心。

耐心的器质里,舒张着从容、宽容和包容。

等候、陪伴、成长、稳健,都以耐心为前提和基础。耐心地践行,耐心地投入,耐心地磨砺,耐心地修为……保持耐心,就是拥有一份优雅和淡定,增强一份执着和坚毅。耐心,是一种奠基,是一种蓄能,也是一种焕发,更是一种成熟。耐心,是生命质量的提升,是人生价值的积淀。

印第安谚语: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为什么有人浮躁,有人焦虑,有人轻狂,有人急功近利?那正是因为灵魂掉队了,人生失去了压舱石,生活也就失去了定力和耐心。曾几何时,我们开始向往和追求"慢生活",殊不知,耐心中才有慢生活。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协调的理念,就意味着统筹、持续、和谐。科学的发展观中有着"耐心"的要求。

"功成不必在我任",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为民干事创业,坚持问题导向,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和钉钉子的精神,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正确的政绩观中有着"耐心"的抉择和坚守。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耐心为之;"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耐心求之;"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耐心得之;"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耐心享之。耐心需要沉静而又沉潜、坦然而又孜孜以求。耐心需要抵得住诱惑、浮华和喧嚣。

耐心里有欣赏、有温暖,耐心里有达观、有睿智,耐心里有品质、有风骨。

耐心中,我们可以饱览"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耐心中,我们能够吟咏"不废江河万古流"!

学会宽容

文/闫建卓

宽容是指待人接物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郭沫若说:"宽不必善,猛不必恶,为在性之所用。为人而除害人者,则愈猛而愈善,对害人者而纵容之,则愈宽而愈恶。"林则徐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普希金写道:"没有宽容大量的心肠,便算不上真正的英雄。"在日常生活中,免不了磕磕碰碰,但遇事爱发火,是意志软弱和不成熟的表现;遇事沉着冷静,三思而行,是青年人应该具备的美德。

对自己人的和蔼宽容与对待敌人的顽强斗争,是革命者美好情操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西柏坡招待所等待毛泽东的接见。他见到毛泽东走来,连忙大步上前,伸出双手,第一句话说:"我有罪!"毛泽东说:"谢谢你,北平和平解放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你为人民做了件大好事。假如你过去有过错的话,那么现在功过权衡,还是功大于过的,也是有功人员。对你们部下来说,也是为他们做了件大好事,保护了他们的生命财产和家庭完整。"但同时,毛泽东一生严于律己,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坚决地惩治腐败。

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就高瞻远瞩,告诫全党要保持"两个务必".两年后,出现了刘青山、张子善巨

大贪腐案,震惊全国。面对华北局呈送的案情报告,毛泽东痛心疾首,久久不语。周恩来问:"主席的意见呢?毛泽东思虑良久,突然说出两个字"死刑".周恩来问:"万一有人出面讲情呢?毛泽东毫不犹豫地说:"不准".1952年2月,经毛泽东亲笔批示,刘青山、张子善被执行枪决。

对待自己的同志,我们应该给予宽大,容忍和"委曲求全",在必要时候甚至能忍受各种误解而毫无怨恨之心。

朱德为人处世非常宽容大度,即使在长征途中,同张国焘发生路线分歧和斗争,他也能够坚持正确路线,最终带领大家到达陕北。毛泽东称他:"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董必武称赞他:"骨头若铁般硬,胸怀真如海洋宽。"在他的一生中,除了阶级和民族的敌人,他几乎和所有人都能和谐相处。

子与鱼

文/沈晓昕

婆婆以前是个乡下人,熬了几十年,把孩子都抚养成人,虽说未必人人都是个人才,但终究个个衣食无忧。邻居说,你可以享享福了。是可以享享福了,我们不再让她种园子,谁还需要她园子里的一把韭菜,几条黄瓜呢。被剥夺了种地权利的婆婆常常表现出一种六神无主的惶惑,终究在远离家的一处荒地,婆婆又偷偷地开始了她的种植事业,邻居说她真是个受罪的料,可自从又种上了地,婆婆的脸又开成了一朵金丝菊。

公公是个耳朵失聪的老人,一年要定一千多元的报纸杂志,一年到头看着报纸,写着少有人读的文章。隔壁老头打麻将的声响,肆虐地渲染着麻将给人的快乐,老头们都笑话他的迂,可老人家看报纸、写废话还是忙得不亦乐乎。

妯娌喜欢逛街,每到周末,便急匆匆地料理完家务,到街上领略城市的精彩,并不是每回都有漂亮的衣物带回来,婆婆说,逛啥子,跑断两条腿,不知图什么。但我看见,每次从街上回来,妯娌一脸的眉飞色舞却从没有更改,说起时尚潮流,滔滔不绝。

我喜欢看书,周末时,蜷在沙发上,想想思思,心里感慨一下或是惆怅一下,倒也觉得很快乐。但别人说,你的生活真单调。

当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关于子知否鱼之乐,有过一场很有名的口水战。今天,人们还是会为此喋喋不休,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当事人说三道四,其实要我说,子非鱼自然不知鱼之乐否。冷暖自知,只要不对别人造成不良影响,咱一边歇着去,由得人家自己乐乎,哪怕自娱自乐。

欣赏自己

文/董天达

诗人郁达夫先生曾说过:"没有杰出人物出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出租车驾驶员,这座城市一幢幢高楼大厦中的一粒沙子;浩瀚宇宙中一颗不起眼的小星星;起早摸黑忙碌于这座城市喧嚣中的一名普通的哥。最近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巨大压力,以及家庭的责任使我几乎都快要窒息了。整天都因赚钱而苦恼,为苦钱而活着,俨然成了赚钱的奴隶。

但我很欣赏行业内的一位老师,"的哥作家"田素昆。他是一位具有人格魅力和才华的普出租车驾驶员。当我看到他身上的所长,自己身上之短时,暗暗下决心虚心向他学习,欣赏别人也欣赏自己。有一天,我向老师说了自己的苦恼。老师笑了,指着花园里一株茂盛的植物说:"你看,那是什么花?"我看了一眼植物说:"夜来香。"老师说:"对,这夜来香只在夜晚开放,所以大家才叫它夜来香。那你知道,夜来香为什么不在白天开花,而在夜晚开花呢?"我看了看老师,摇了摇头。

老师说:"夜晚开花,并无人注意,没有任何白天以外因素的干扰,只为了自己欣赏自己!"老师笑道:"白天开放的花,都是这样引人注目,得到他人的赞美。而这夜来香,在无人欣赏的情况下,依然开放自己,芳香自己,它只是为了让自己快乐。一个人,难道还不如一种植物吗?"

老师看了看我又说:"许多人总是把自己快乐的钥匙交给别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给别人看,让别人欣赏,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快乐起来。其实,许多时候,我们应该为自己做事。"我笑了,我说:"我懂了。一个人不能活给别人看,不能因金钱而活着,要让金钱为人活着,更不能因某些事而活着,而是要为别人和自己而活着,要做一个有价值的自己。"

老师笑着点了点头,又说:"一个人,只有欣赏别人才能更好地欣赏自己,才能不放弃自己;只要欣赏自己,也就提升了自己;只有欣赏了自己,才能影响他人。要知道,夜来香夜晚开放,可我们许多人,却都是枕着它的芳香入梦的啊。"

经田老师的指点迷津,我懂得了要学会欣赏别人,也学会欣赏自己,不要因生活而苦恼,更不要让自己成为某些事和金钱的奴隶,这样才会开心、快乐、幸福起来。

青春随笔

文/张令

曾经,有一个问题在我的心头萦绕:我的人生本来的样子应该是什么样子呢?这样的问题可能显得太矫情,毕竟此时的我在纷繁复杂的世事前显得很稚嫩,为人母的我在体验着人生的辛苦与幸福。但迷惘的感觉隐隐若现……

产假一结束,突然间上班有点跟不上节奏。原以为结完婚生完孩子,就可专注于自己热爱的事业。可事情往往不是那样,想的时候感觉很简单,真正做起来却很费力。尤其是当只有自己一个人时,每天来回上班,要担心孩子,回家后不管多累都要哄宝宝——不是婆婆帮忙做家务,我还真不知道怎样面对生活。

年幼的时候,不知道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也没想过堆砌成漫漫人生的每一日会怎样从指尖流过。在没有上班带孩子做家务之前我还存有幻想,想过要活得轰轰烈烈,每天都为梦想奋斗。可是,当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赶回家,我才发现,自己想要的不过是一顿简单的晚餐和一张床。

突然间意识到,原来我做梦的年纪也不过就那么几年。在我没有考上大学之前,我想着未来的某一天,我会在名校的校园里和心爱的人散步,夕阳西下,拉长我们相依的身影;我会进图书馆看很多书,然后成长为很漂亮很有气质的女生;我会参加各种活动,很充实地度过大学生活……可是大学生活过去了,我什么都没有抓住。只学会了睡懒觉,学会了逃课,学会了偷懒,我变成了高中时自己不曾想过的自己。于是,我又开始想着毕业后进入社会,我会凭自己的努力亦或运气找一份不错的工作。

等到毕业我参加工作,便又开始幻想能遇见花前月下海誓山盟的爱情,能与相爱的人早上一起手牵手出门上班,晚上一起共进晚餐,过有滋有味的生活……可日子一天天过去,每天早起晚归,做着日复一日的工作,日子变成了重复,再也没有时间去想曾经做过的梦。不经意间,当终于停下来回望过去,我发现我都已经老了。于是,曾经以为漫漫的人生就已经过完了,曾经想过的那些事还来不及去做,就已经没有时间了。

因为年轻,所以我曾有幻想;因为年轻,我曾把一切都想得太好;因为年轻,我曾以为一切都还早;因为年轻,我曾什么都不怕;因为年轻,我曾不认输,不甘心于自己的平凡……数年后,一切都服从于现实。生活波澜不惊。

有时,我会想自己的未来倒底是怎样的?却无从找到答案。我只是众多平凡人中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那一个。曾经自以为的独一无二和有个性,也不过是重复别人已经走过的路。哪怕再多的日子过去,我依旧是广场大屏幕下面的一名普通观众,只能眼巴巴看着屏幕上各种人物的精彩与风光。

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的成长,都会经历一段自己也弄不清的过程,浮在半空中的我们开始被动地吸附外来物质,然后无可奈何的落地,再多的美好的幻想终归于要归寂于柴米油盐。也许这就是生活的真谛。

挑刺

文/刘埕

眼中钉,肉中刺。刺大多个小,不起眼,却不可等闲视之。倘若一不留神扎了刺,心里就打了结,人坐立不安,如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必欲除之而后快。刺很难像青菜、萝卜一样用手去拔,太小了,又在肉里,抓不住。得借助缝衣针来挑,自个儿还不行,需劳驾会挑刺的旁人方可。岳母就是这样一位挑刺达人。

一天傍晚,在阳台晾衣,见竹衣架有些灰尘,就随手撸了几下,不料扎进了竹刺。许是心理作用,隐隐作痛的手指,其痛感颇有加剧之势,便急呼妻子挑刺。妻子笨手拙脚地拿了酒精棉和缝衣针来给我挑刺。口里不住地自言自语:"我也不会挑刺,看也看不见。"其实妻子的视力很好,老远的车牌号码也能瞧得一清二楚。我不敢看妻子挑刺,就扭转脖颈,紧闭双眼,咬紧牙关,只求忍痛一阵,能挑出那枚可恶的刺来。妻子打开台灯,嘴里嘟噜着,拿针在手指上一会这里戳戳,一会又换个地方戳戳。好大一会工夫,刺还没挑出来,我的额上倒冒出了不少热汗。我一边埋怨妻子挑刺方法不对,一边拿过针来自己挑。针在手,却不敢下手,才想到刚才似乎有点难为妻子了。妻子委屈而自责的神情也表明她的确是赶鸭子上架的,以求我的谅解。就在我颇为丧气的时候,妻子忽然想到了岳母,提醒我:"叫妈去挑,她会挑刺。"

我赶紧骑了自行车风尘仆仆地到了岳母处。岳母挑刺,我照例不敢看。觉得岳母只在手指上划拉了几下,就说刺出来了。我有点不信,定睛一看,果然一枚精巧而又完整的竹刺服服帖帖地躺在我的掌心之中了,那竹刺的模样,让人想到战场上束手就擒的战俘。我特意用指甲掐了掐那枚竹刺,硬硬的,的确是一枚真实的竹刺。带着忿恨把它扔进了垃圾桶,如同夏日里拍死一只吸饱了血液的蚊子,非得把它碾碎了,再像灰尘一样拍进垃圾桶里。

无独有偶,儿子忽然对体育来了兴趣,一日放学回家,跟***妈说打羽毛球时,扎进了球拍柄上的一枚木刺。这次是给儿子挑刺,我倒要看看挑刺达人是如何挑刺的。岳母平时胆不大,但面对挑刺这样令人犯怵的事,却敢于下手,沉稳得很。我帮着打手电,只见挑刺达人在聚光手电筒下,左手拇指与食指捏紧扎刺的部位,说这样可减轻痛感,这叫"麻木不仁法".接着右手用针沿着木刺的一侧刺拉一下,尽数挑开表皮,这叫"水落石出法".再用针往外一拨,刺就出来了。有的人挑刺,只挑开一点皮肉,就企图用手或用钳子去拔刺,往往将刺拉断,反而增添了挑刺的难度。还没完,说话时,挑刺达人将碘酊棉压在了伤口处,疼得儿子龇牙咧嘴,连连跺脚,这叫"先苦后甜法",伤口愈合得快。说起挑刺的事来,挑刺达人边收拾工具,边讲述,如数家珍。说除了木刺、竹刺,退休前在仪表厂工作时,还常给人挑铁刺。最难挑的是仙人掌刺,毛茸茸的,似有若无,这时就得借助放大镜了。

扎刺后的焦虑让人揪心,恨不能一把拔除,真可谓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这是有形的刺。蓦然间,我想到了潜藏在人身上的种种陋习丑行和沉疴痼疾,如惰性、浮躁、自私,这也是刺,这是无形的刺。因其别于有形的刺带来的直接痛感,无形的刺往往易被人们所懈怠、忽视,甚至于被美化、追捧,有时自己不愿去动这些无形的刺,还不高兴别人去触碰。有形的刺,不及早拔除,要细菌感染,化脓发炎,损害机体健康;无形的刺,不早日根除,会丧失进取,流于庸俗,任其沉湎堕落,损害的却是整个人生。这无形的刺,何尝不在等着我们去快快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