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生活中的哲理故事

2023/09/08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生活中的哲理故事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生活中的哲理故事(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人生夕阳宜拐弯

文/郭华悦

有位老朋友,曾是单位里的一把手。

可想而知,在位时,身旁忙着巴结讨好的人,络绎不绝。久而久之,身居其中,难免习惯了用俯视的角度,来待人处事。

后来,退休了,一下子门庭冷落,这也是意料中的事。

但这位老朋友,却迟迟未能走出昔日的光环。三天两头,一有空就往昔日的单位里跑,摆出一副遥控的架势,凡事都不忘指手画脚。可想而知,最后落得众人嫌。

老朋友不是傻子,自然也觉出了今日不同往日。可知道是一回事,多年的习惯,却依旧根深蒂固,难以拔除。于是,在饱受白眼后,这位老朋友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把自己彻底封闭。

说到底,看似形式变了,却不过是以往习惯的另一种面目。因为不肯接受现实,转不过弯,于是用另一个极端的面目,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但即便如此,也未能扭转现实,反而让自己陷入了更深的泥沼。

这位朋友的悲剧,其实在老年人中,并不算特例。

很多老年人,可能不像这位老朋友,那么走极端,但却也有类似的经历。人退休了,一颗心还退不下来。身在曹营心在汉,心里头想的,和现实中有的,完全不搭边。于是,生活拐不过弯来,这晚年过得也就没滋没味了。

人到了夕阳,要过得快乐,拐弯是必备的条件。

没有了工作的寄托,可以重拾爱好,或者重新培养兴趣。旧朋友渐渐疏远,与往日的生活轨道渐行渐远,但可以通过多接触,多交新朋友,重新让生活走上另一条轨道。唯有具备这样的心态,才能正视现实,也才有快乐的晚年。

人生走到了晚年,拐弯是新的机遇,新的挑战,也是新的生活。

生活中的一滴水珠

文/刘泽安

一滴水珠,不会长期存在于世界,要想生存下来,必须把自己溶于水中,是一盆水,一缸水,或者是溶于一条小溪、一条小河,那样它的生命将更长久。

一滴滴水珠同样如此,它们要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也要让自己流淌着进入水的世界,在浩浩荡荡的急流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俗话说,一滴水,消失于水中。意思是说一滴水融于水中,就再也找不着自己了,事实上不是这样子,那滴水在大量的水中始终是存在的,并没有消失,也许形状发生了变化,力量发生了变化,其自己的本质没有改变。

在水中,一滴水生存了下来。试想孤怜怜的一滴水,怎么可能长期存在,也许是一小会儿的阳光,不需要太灼热、太强烈,一滴水就跑上了天空,化成一小股水雾升腾上去,再也不会是一滴水珠了,也许就没有了;也许是一只小小的手掌,把一滴水珠握在手里,生怕别人偷走它,生怕它融化了,飞了,隔不了多长时间,这一滴水珠真的不见了。

这就是我试想的一滴水珠的命运,也许现实生活中还要脆弱得多,经不起阳光的折腾,受不了手掌的温暖,这样子有意思的太阳光,这样子有温度的手掌心,那都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两个事物,在与水珠的触摸中,无意之中的温暖害了它,让它离开了我们的世界。那不能怪谁?怪水珠的脆弱,怪阳光、手掌的温度,都不是它们的错。

如果一滴水珠伙同一捧水蹲在手掌心里,在手掌的五指缝间钻出来,尽管漏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水珠故事,但那一滴水珠很不容易漏跑。即使掌心是热的,一捧水能够抵挡得住,不至于被烤焦飞腾了,也会存在一段时间,这个时候一滴水珠的命运与一捧水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没有那一捧水,也就没有那一滴水。

如果一滴水珠勇敢地跳入一条小溪,还怕灿烂的阳光吗?一定不怕。那滴水珠面对阳光,已经没有了胆怯,它同它的伙伴们欢快地流淌着,一路阳光一路欢歌,没有谁能阻挡它们的脚步,一滴水珠的脚步越来越踏实,它溶于小溪的潺潺之中,从此以后的路,是通天之路,流向小河,扑向大江,最后的命运一定归于大海。当然,这一滴水珠的路绝不是一路平坦无奇,有岸边水草的诱惑,有水里鱼儿的挽留,有各色的美食当诱饵,跌倒在瀑布之下,滚落在烫烫的阳光之中,一堆堆尖硬的巨石顽强地抵挡它的步伐,那天空中飞翔的鸟儿扇动着翅膀,轻轻地在水面上啄几下,清凉鸟儿的翅膀。

生活中这样的水滴很多。

一个人,也像一滴水珠一样,融于人群中难以脱颖而出,但作为独立的一个人是始终存在的,不会因为个人就消失了。一些人认为,个人融于人群,个人就不存在,不存在的是一些特立独行的性格特点。但是,一个人不融于社会,怎么可能传递给生活的正能量?只想着自己一个人的个性魅力,忘记了整个社会,那怎么行呢?何况一个人也改变不了整个社会,顺应它,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改良它,就像一滴水珠一样,融入河流中,去它该去的地方。

一滴水,终归流向大海,还是一滴水,只不过天地不一样宽广。

一个人,终归要踏进社会,不一定是一个人呢?只不过纠缠于生活的矛盾要多得多,想要回避也是难以避免的,接受现实的磨练吧。

有用无用之辨

文/王晓

英国诗人拜伦去世时,举国哀痛。几个商人看见大街上浩浩荡荡的送葬的队伍经过,议论道:诗人到底有什么用?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人愿意去为他送葬?

在这些商人看来,诗歌是毫无用处的——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可是他们哪里知道,拜伦以及许许多多的诗人留下的那些精神雨露曾经滋润过多少人干涸的心灵,引起了多少人情感上的共鸣,给多少人以至美的享受……如果只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有用"来给衡量世界上的每一件事物,进而决定对它们的取舍,那么这个世界必定与洪荒时代无异。

英国古生物学家玛丽·安宁小时候在她家附近玩耍时偶然捡到一块奇特的石头,一个过路人连哄带骗地将其买去,然后地对她说:"你知道吗?这可是恐龙化石!"小玛丽并没有因此难过,反而由此激发出她搜集恐龙化石的欲望,并开始了自己长达一生的寻找恐龙化石之旅。她甚至为此自学了发掘、整理化石的课程。她曾经花费10年时间,只为清理一个蛇颈龙亚目化石。她不知道,就是她这常人看来无甚用处的举动,直接催生了闻名世界的"侏罗纪公园".尽管她一生艰难,47岁便在穷困潦倒中离世,生前还一直遭到众人质疑——"你做这些有什么用?给你带来半块面包了吗?"——但是,她的行为给后世恐龙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其意义又岂是用一个"有用""无用"可以概括的!

这世上有不少事情在一定时间内不被看好,甚至无人理解,可经过时间流水的淘洗,便会显现出恒久的魅力。梵高一生孜孜以求,却始终得不到公众的承认,除了亲人的支持,他不被任何人赏识。他的画作在当时的人看来,无疑是"无用至极".可是在他去世后,他的作品的价值终于渐渐被大众所认可和欣赏。一幅《向日葵》,以浓烈的色彩和喷涌而出的情感,激励了无数人奋发向上——作为一部艺术品,难道还有比这更大的用途吗?

我想,不是只有带来物质利益的东西才能称为"有用",我们评判"有用""无用"的标准不能总是被物欲左右着。徐霞客当年放弃科举,游历天下,留下了一篇篇字字珠玑的精美游记。在当时的人看来,这远不如考取功名来得有用。今天的高考考生在选择自己的专业时,一心扑在经济、管理、金融这类热门学科上,而对科研、人文之类的专业不屑一顾。而这些无法直接带来经济利益的看似无用的学科实则上却是承载人类精神文明的宝藏。这些学科对我们来说却是最"有用"的、最有价值的财富。

所以,不要拿物质的标准去考量人们所作所为有用与否,也不要用鼠目寸光去判定一个人的倾心付出是否值得。"风物长宜放眼量"——时间才是考量一个人的付出、衡量一件物品是否"有用"的试金石。

为心灵"保鲜"

文/王国梁

最近大家都喜欢谈"保鲜"的话题,为容颜保鲜,为爱情保鲜,为生活保鲜……能够把美好留住,保持生机和活力,永远不被无情时光打败,不被凡俗尘埃埋没,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于是,大家纷纷行动起来,去美容院养颜,为了留住青春不惜血本;朋友圈里教大家为爱情保鲜的"心灵鸡汤"铺天盖地;男男女女积极加入"保鲜"大军,他们运动健身,参加活动,为的是让生活鲜活起来。

我以为,心灵的保鲜要比一切形形色色的保鲜更重要。想要为容颜保鲜,为爱情保鲜,为生活保鲜,首先应该为心灵保鲜。为心灵保鲜,才能够让你有勇气和力量承受流光的入侵和岁月的磨砺,始终保持生命的鲜活丰盈。

为心灵保鲜,要保持自己的个性,保留一份纯真。心灵的老化,表现出来的是世故和沉闷。很多人在尘世中沉浮多年后,一颗心首先变老了,棱角被磨平,纯真毫无踪影。心如果钝了,还怎能生出鲜活的细胞?无论何时,要提醒自己,不能被生活淹没,要成为生活的领航者。保持自己的个性,心灵就不会麻木和枯萎,而能够时时保有生机。

为心灵保鲜,要让自己融入自然,汲取天地精华。大自然是我们最初的精神家园,离开自然的滋养,人也会像花草一样慢慢枯萎。亲近大自然,让自己完全放松,心灵也会得到自由和舒展。大自然会抚慰你疲惫的身心,让生命重回最佳状态。

为心灵保鲜,要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一个固步自封的人,只会在原地打转,无法开辟新天地。世界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参与到多姿多彩的生活中,让心灵感受到缤纷的色彩和轻快的节奏。生活需要新陈代谢,新鲜事物的涌入,会让心灵经常保持兴奋状态,不至于因为陈旧而疲惫。

为心灵保鲜,要经常洗涤心灵尘垢。心灵在尘世中奔走,难免沾染尘埃。经常给自己留一个空间,反省一下是否还保留着本真之心,善良与热爱,宽厚与真诚,都是心灵的必需品,会把我们引向美好与光明。心中有爱,心灵才会清洁柔软。

经常见到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优雅而生动地活着。他们活得那么鲜活,就像旺盛的植物一样充满蓬勃向上的力量。他们做到了为心灵保鲜,即使年华老去,人生也是充满希望和光芒的。

谈谈命运

文/李云风

1

人生的过程既是不断实现自身命运,同时也是不断反抗自身命运的过程。

我们从不满足于上帝给我们的安排,从不愿拘束于他给我们的限定,总是在祈望挣脱与生俱来的宿命,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这是一种悲壮的反抗,没有人能全身而退。但我们的抗争从来都不是徒劳,借由它,我们相对的挣脱了命运,实现了自己。

人类身上承担着两种命运:一种来自于上帝的限定,它决定着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着什么样的气质,心性和才能。另一种来自于偶然,或者说,来自于外在偶然遭遇对你人生际遇的改变。你无法把握偶然性,就像你无法把握一块天上掉下的石头,所以偶然遭遇对你际遇的改变比上帝的限定更像命运,更无法抗拒。

你生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着什么样的心性和才具,是上帝的安排。但你由此为根基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却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外在的遭遇。一个在爱和温情环境中长大的人和一个在冷漠怨恨环境中长大的人,他们心性发展的方向一定会有很大的不同。命运有时就等在你出生的地方,甚至在你未出生时就已经决定了

一个人在出生时所获得的一切,可能就是另一个人终生努力也无法达到的目标。这就是命运。但最后无论幸运的还是不幸的,富有的还是贫穷的,谁都得死,这也是命运。

你就是你自己的命运,你不断的选择,你也就不断的创造自己的命运。

有些事情发生了就发生了,对于我们只是经历和过程。但有些事情的发生就会让我们产生强烈的命运之感,这种命运之感也许会随着时间逐渐淡漠,也许会伴随我们终生。

2

你可以要你想要的东西,但不是祈求;你可以爱你所爱的东西,但不要强求占有;你可以珍惜你拿在手中的一切,但不要期冀它们永远为你保留。凡你所拥有的都只是暂时归你保管,到最后都将被上帝收走。

没有什么是你自己的,包括你的生命,你只是暂时的拥有它们。甚至都没有你这样一个人,你只是一个被动的受造物,一个上帝手中的牵线木偶,你的每一闪念,每一细小的动作都受着必然性的支配,都是造物借由你展现其自身。

你饿了并不是你在饥饿,而是造物给了你这样的机能。你爱上一个人,也不是你在爱,而是造物给了你爱的天性和本能。你无法不寻求食物,就像你无法不爱一个你喜欢的人。也许,你在爱的满足中感到了快乐和自由,但这并不是你实现了自己的意愿,而是造物在你身上实现了它的必然性。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仅是从无到有的实现,而且也是进入了一个早已规定好的命运之中。你只能有这样的感官和躯体,这样的本能和心性,而不能有别样的全然不同的感受世界的方式。你的一切都已被规定好,你所能做的只是在这个规定之内,实现自然赋予你的使命。

你临时决定去一个地方,中途因为一件事改道他处。在那里你捡到一张报纸,随意浏览看到一则消息,你按照上面留的电话打了过去,对方接了并答复了你。然后,一个改变你命运的事件发生了。如果其中缺少一个链接最后的结果都不会出现。但这个结果一定会出现,因为在看似偶然随意的事件后面都有必然性在隐藏

人生就是带着"人"的规定,走过这个无可选择的世间。他不能选择别样的心性和感官,亦不能选择一个别样的世间。他生下来就落进一个被限定的躯壳,然后,又带着这个躯壳,在这个不能选择的世间走过。

命运是神秘的,我们只能看到它运作的结果,却无法洞悉它深层的原因。我们只能看到那一个个的偶然,却无法把握那条把它们串连起来的必然的线。

命运之所以被确定为命运,是它在某种程度上的不可更易性。也就是说,有些事情一经发生,就已经成为确定的事实,你除了接受,别无他法。你所能做的只是顺应命运的指向,改变自己的态度,并以此超越命运,化解它带给自己的生命性损伤。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但有时是命运决定性格。一个从小受尽冷漠和伤害的人,他很少会有爽朗的心境和博大的爱心。即便他以后的境遇有了颠覆性的改变,那他的整体天性也很难会从过往的阴影中走出来。就像从小失去母爱的芥川龙之介,虽已功成名就,但仍郁郁寡欢,最后自戕而终。

给你5分种

文/乔桥

那天,接到一个女孩子的电话,说,乔主任,你来买套房子吧。我说我没有钱,买不起房。她说你愿意给个什么价都可以,只要你愿意,就到这里来选购一套吧。

哪有这样的好事情?我开始有点不高兴了,感到遇到了骗子,再见到她的电话,干脆不接了。

但是有一天,女孩子竟然跑到我办公室来了,她怎么知道我的手机号和办公室的,见面后我恍然大悟。

原来,她讲的一切全是实话,她的"老板"——是我多年前教的一个小学生,他现在到国外去了,委托部下来要我"买"房,实际上是象征性的给点比市场价低得多的钱,很划算地"送"我一套房子的意思。

这件事带点感恩的性质,说出来我自己都感到难为情。

多年前,我曾在我的家乡也就是一个很穷的山村当过几年民办老师。当时村里是太穷了,没有教室,就借一个村民的借的堂屋,书桌是山里的石扳做的,上学的孩子每天早晨就在路边扯几兜野草,作为给教室的主人家的羊的吃料,也算是对全年租金的回报。我的工资只有每月6元。一个孩子半年的学费也就3元。

孩子太穷,连铅笔、削笔刀都买不起。班上有一对双胞胎,其中一位有次偷同学的削笔小刀时,被我的前任老师搜包。面子不好看,从此他退学了。论到我接任时,有次一位叫李进文的同学也告我说削笔刀也不见了。我迅速察言观色扫了一下所有同学的面孔,凭直觉——我感到一定是另外一个"双胞胎"干的。

他的脸红红的,有某种恐慌和不好意思的表情。

我知道如果我也查包,肯定会一抓就准。但是我知道那后果是什么。于是,我急中生智地说:"这把小刀一定是掉到什么地方了,给大家5分钟,我相信有人会找到的。拜托大家一定帮我找出来啊!"

5分钟后,正是这个"双胞胎",将一把小刀送到了我面前,说:"乔老师,我在地坝前的石梯边找到了小刀!"我在班上大声表扬了这个孩子。

多年后,我考学离开了山村,再过一些年后,这个双胞胎也考上大学,没想到多年后他竟然成了房地产商,而且到了我所在的城市。而他的弟弟却在山区务农,后来在挖煤矿出事成了残废,再后来得肺结核病早逝了。

有次春节我们探亲同时回到老家的那个村子,双胞胎竟然主动向我提起了偷"小刀"的往事,我们彼此都哈哈大笑。他说,你用5分钟救了我一生呵,老师你好会饶人啊,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件事情的。

我听了觉得无比温暖,有些艰苦岁月和艰苦背后发生的难堪,总是让我泪流满面,当一些善者因为无助无奈被逼到墙角,我们不妨后退一步,让出一条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