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文章阅读
倚栏轩精选6篇短篇文章阅读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短篇文章阅读(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梅子花
文/马永红
清明时节,总是有些惆怅。亲人阴阳相隔,一如天河横亘,活着的人如何心安?
按照家乡习俗,出嫁了的女儿是不能在清明上坟的。常有逝者的兄弟、子侄辈拿着纸钱和鞭炮去坟上烧放,拿起铁锹修修补补,再从坟地旁边,挖一块新鲜方正而硬实的土块安在坟头上,远望像帽子一样。这样修整一番,再看,那一个个带着春泥芬芳的黄土疙瘩,也好看起来,圆展、庄重。
那些叔伯兄弟们,一年又一年,帮我的父亲修缮坟茔。到农历"十月一",我们去上坟时,父亲的"家"还是变得残缺不全。是岁月的风风雨雨冲刷掉了它的光鲜,流浪的鸟兽蹭掉了它的厚实。总之,我从来没有看见父亲"衣冠完整"过,像他生前一样衣衫褴褛,贫穷是他甩不掉的影子,那时我没有能力给他置换新衣,等有能力了,他又去了。父亲去时那些年,弟弟还小,他细瘦的胳膊,举不起那份沉重。等他稍稍长大,为了生活开始背井离乡,即便"清明节"和父亲的忌日,他也不能回来。父亲,你让我第一次因为不是男儿而懊恼。若是你的长子,我会年年此时,亲自为你穿戴一新,让你扬眉吐气,自信昂扬。
今年清明节,高高大大的弟弟回来了。第一次要给父亲正儿八经修饰一番。我想,此时的父亲,像换了一身新装,戴了一个周正的帽子一样,神采奕奕,喜笑颜开。
尽管不能去上坟,我和妹妹还是回家来,陪着母亲坐在院子里。院子里纤尘不染,盛满了白白的日光,心一下子映得敞亮起来。坐在三月的梅子树下,一任和风携着暖阳,在身边一遍遍地流连忘返。梅子树已经盛开,在阳光下绽放着朵朵雪白。条条枝干上,花团锦簇。也许母亲的名里有个"梅"字,从心里就格外地偏爱了梅子。看到满树繁茂,想到秋后的硕果累累,唇齿间就溢出凉凉的酸意来。
其实不大喜爱吃梅子,被它顽固的酸吓坏了,只是那时我们若围着梅子树,嘻嘻哈哈地采摘品尝,母亲那满足的笑容,是我最欢喜看的。父亲若在,他已是70岁的老人,他那样爱孩子,他会和母亲一起,乐呵呵地笑得满面春光。
阳光从枝叶间落在小木桌上,影影绰绰,像一束开放的花朵,有依稀的芬芳。一阵风来,梅子花如雨纷纷,落在我们头上身上,"拂了一身还满".落在小狗身上,它甩开短小的腿脚落荒而逃。它还不满两个月,对什么都很陌生,搞不清是什么惊扰了它。蹲在墙角里,满脸的莫名其妙,那副古里古怪的样子实在让人好笑。
我们指着它笑,它却翻着白眼望我们。是吗?有这样小气吗?真如宝宝说的"它在对我们翻白眼"吗?不知好歹的东西,刚刚我们还拿肉犒劳它,它美得摇头摆尾的,这个"拔嘴无恩"的家伙啊。
走近它,弟弟"咯咯"地笑起来,"不是翻白眼啊,是梅子花贴在它的眼睫毛上了".
难怪它那样惶恐,原来是梅子花如此钟爱我们的小狗狗,爱它爱到眼里头了。
依依樱桃情
文/徐志锋
我的老家在新安县青要山深处,那里生长着许多果树,一年四季最不缺的就是果实。然而,我对樱桃情有独钟。
小时候,一到冬季,我的手脚就冻疮复发。像一个无法挣脱的魔咒,任你万般呵护,手和脚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肿胀,然后便是小虫噬心般的奇痒,经过挠抓出现创口,并化脓发炎。有一天,一位老中医说了个祖传秘方——用樱桃汁擦洗可根治冻疮。
可惜时值冬季,哪里还有樱桃!何况,村里樱桃树本来就少,加上前些年大多果树都被当成"资本主义尾巴"给"割"了,只有房后不远处的一棵樱桃树由于无人敢认领,才得以保留下来。
于是,我经常一瘸一拐地往樱桃树下跑,渴望在樱桃成熟的季节能第一个采摘大把大把的樱桃,然后挤出汁液贮存起来。
在焦急的等待中,春天的脚步姗姗而来。没几天,樱桃树光秃秃的枝条上便长出了点点嫩芽,嫩芽绽开,便成了嫩嫩的叶子。然后,几乎在一夜之间,樱桃树的枝头缀满了白色的小花。
我那被关闭了一冬的心事突然雀跃起来,天天围着樱桃树转啊转。因为大人们说,樱桃花一落就要结果了。
有一天,我在树下发现了一片花瓣,就抱着树干狠命地摇。看着许许多多花瓣在空中飞舞,我仿佛已经嗅到了樱桃的果香。
妈妈知道了,心疼地说:"傻孩子,花都摇掉了,还咋结果?得让花自己落才行啊!"听了这话,我再也不摇树了。
阳春三月,当白里透红的樱桃花落下最后一瓣时,青中带紫的果子便次第挂满了叶间。果子先是黄豆大小,毛茸茸的,没几天就由青变成浅黄,再由浅黄变成浅红,继而由浅红变成深红……在阳光照射下,一颗颗樱桃鲜红欲滴,晶莹剔透,让人垂涎三尺。摘一颗放入嘴里,那种酸中带甜、甜中泛香的味道,令人久久难忘。
因为有了樱桃汁的治疗,我的冻疮再没有复发。从此,每年采摘和贮藏樱桃成了我的必修课。后来,不知是大人们有意栽种,还是我吐出的种子生了根、发了芽,我家门前竟逐渐长出了一排樱桃树。每到春天,那一团团云朵般的雪白,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自从到县城工作、定居后,加上为了深化旅游开发,老家进行了移民搬迁,我回老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每每想起樱桃和老家门前那一排樱桃树,总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好在我县近年开通了农产品电子商务,足不出户便能尝到那美味的独树樱桃,也算是对心头那魂牵梦萦的樱桃情结的一种慰藉吧。
紫薇花
文/吴春华
紫薇花是夏季的花。
相传此花"花至七夕犹繁".去年七夕,我曾经在微信朋友圈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晒了紫薇花的图片后,提出了二个问题:一是诗句"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赞美的是夏季哪一种花?这是唐朝哪位诗人的作品?二是"独坐黄昏谁是伴"的下句是什么?全部答对者奉上"七夕紫薇花(郎)专属红包".孰料参与者甚多、答对者甚众。最后实在心疼我的红包,只得急忙将答题截止时间提前。
紫薇花的颜色很娇,多为红色、紫色,也有白色。我家小区里盛开的是浅紫色,轻灵柔美,很是喜欢。记得s同学庭院里也有一株,好像是胭脂红的颜色,他曾经许诺等紫薇花开时会请我们同学去他家中做客。S同学家有一个好大的庭院,这使得喜爱紫薇的我更加盼望。
书上说紫薇花是六瓣的,我每次观赏时都要数花瓣,却总也数不清,因为它的花瓣皱缩,所以根本分不清它究竟是几瓣。由于一个枝上有很多朵花,有人将之描述成"一穗红花";又由于一棵树上有很多枝枝,所谓"乱红成阵",画面真的很美。
紫薇的花期很长。我家厨房右后方就有两棵紫薇。一到七月暑假它就开起来,真是"繁"得不得了,时间好像一直要开到入秋。因为从厨房水池的位置抬头正好可以看见满树的繁花,让人沉醉,我常常一边洗碗一边赏花,夏季洗碗也因此成了一件令人愉悦而有逸兴的事。
白居易"独坐黄昏谁是伴"的下句是"紫薇花对紫薇郎",少年时读这句诗觉得很是罗曼蒂克,曾以为这是一首情诗。后来才知道"紫薇郎"原来是唐代官名,史载"开元元年,改中书省为紫薇省,中书令为紫薇令",白居易曾为中书侍郎,故自称为"紫薇郎".从前中书侍郎是要到宫里值班的,白居易独自坐在办公室里,大概难免有些寂寞,才写出"独坐黄昏谁是伴",但中书侍郎这也不是一般人所能谋到的差事,故"紫薇花对紫薇郎",诗里又透出几分得意。据说大画家石涛和尚曾画过一幅紫薇花,题的就是白居易的这首诗。
紫薇花原产于南方,白乐天诗云:浔阳官舍双高树,兴善僧庭一大丛,何似苏州安置处,花堂栏下月明中。但是北方也能生长紫薇。因为花期长,花朵繁盛,现在许多地方选择这种花木来美化城市环境。道路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现一树紫薇,使人眼前一亮。
喜爱花木的人很多,而于一般人的喜爱情感之外又加了一点风雅癖的我更加醉心于紫薇花。去年夏季就立下心愿要为紫薇抒写,几回铺笺,几番搁笔,今夏终于践约。
被太阳雨吻遍
文/阿毛
太阳和雨是两个美的名词,二者融合而成的太阳雨则是美得无与伦比。一年中我们会邂逅一两次这样的美。是在闷热的午后或黄昏,那雨在太阳的照耀下没有预兆地落下来。开始是星星点点的,像不经意开启的嘴唇,试探着轻吻我们的黑发、颈脖、裸露的双臂与脚踝。那试探既拘谨又羞涩,似乎怕泄露它温柔的宝藏,也似乎怕惊飞那些温柔的花朵。可是没等那些盼望在这场灿烂的雨中舒展自己的人们或物们接住那晶莹的小点儿,它们就透着太阳的热情铺天盖地地砸下来,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激情的狂吻,在你还没有缓过劲的当儿就让你浑身颤栗。所有裸露在天空下的绿草、花朵、马路、公汽……所有奔走在马路上的人都接住了它的吻。
多么灿烂与温柔的吻啊。
这久违的美妙的感觉让我欣喜若狂。我在它的吻里悠然地走着。我在闷热的季节丢失的太多的水份,现在它用肆无忌惮的吻予以补偿了。我尽情地享受这滋润。看那些用上雨具的人是多么狼狈,他的身体明明需要却偏偏拒绝它的吻。
在这样灿烂而热情的雨里,拒绝是一种虚伪的作态。谁说:"有雨打伞是一种无奈,不打伞是一种境界。"我想不明白,竟然会有人在太阳雨里无奈。在阴天的雨里打伞尚可以原谅,因为阴天的雨多是惆怅与无奈,还有不明不白的忧伤。但是在太阳雨,哎,在太阳雨……那雨多美啊,几乎是一首温柔的抒情诗。这诗热情而不热烈,凉爽而不冰冷,正适合消夏。它会让一个善感的人表里温腕而内里温柔。
可诗又怎样?如今这年月,路上的行人有多少是爱诗之人或怀有诗意之心的人呢?
人们在匆忙的物质世界里早已疲惫不堪,害怕自己吹了风、淋了雨,学了不少保护自己的招儿,可是少了灵敏度来感受自然界的一切。很多人都在张扬个性的同时淹没了个性。所有这一切用今天的评判标准来看,都无可厚非了。那么,我只是成了饶舌之人。
但总有人和我一样愿意被太阳雨吻遍。
在每个角落都插上艾草
文/王国梁
在我的家乡,端午节有在门上插艾草的习俗。
我的母亲对这一习俗极为重视,过端午节,别人家一般都是在门上插艾,可母亲恨不得把家里的每个角落都插上艾草。门上,窗下,廊前,檐下,连东屋配房的每个角落都要插上艾草。每年的端午节,我家宽敞的农家院落里,艾草飘摇,艾香弥漫,很有过端午的氛围。
母亲的做法,总让我想起不知是哪位诗人的一句诗:"在每一个角落都种上花草,每一个日子都是芬芳的。"我总以为,母亲也是生活的诗人。她是个非常讲究仪式感的人,一年中大大小小的时令节日,都会被她打点得有声有色,有香有味,以至于我回忆起童年,总会觉得充满无限趣味。
每年端午快到之时,母亲总是说:"艾草可是好东西呢,能避邪杀毒,除菌防蚊。艾草本来就是药,你三姥姥哪不舒服了,就会用艾草灸一下,很管用呢!"我深信母亲的话,所以她叫我跟着一起去割艾时,我是带着欣喜愉快与期许憧憬的心情去的。
"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端午时节,家乡的田间地头、坡地河畔,到处是青青艾草。放眼望去,株株艾草亭亭玉立,微风过时,轻盈起舞,很是惹人喜欢。我看到一片艾草,立即大呼小叫起来:"妈,快过来呀,这里有这么多艾草呢!"母亲笑眯眯地说:"不着急,艾草遍地都是,这东西又好又不稀奇,多好!"母亲割艾草时动作轻柔,充满了怜爱。
我们把艾草割回家,母亲开始插艾草了。她耐心和细致的样子,哪里是在插艾草,分明就是在插一株株漂亮的花。母亲在窗子下选好位置,斟酌一番,说:"艾草驱邪气,祛百病,插艾草能带来好运气呢。窗子下插两株,又吉利又好看!"然后,她又到门前斟酌一番,说:"门前要插大株的艾草,看上去像种了一株花一样。"淳朴的乡下母亲,简直是生活的艺术家呢。优雅不是小资的专利,无论何种生活境况,只要你是个有心人,都能把生活过得诗意盎然。
一会功夫,我们把家里的几乎每个角落都插上了艾草。母亲坐在檐下,心满意足地看着自己的杰作,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惬意时光。母亲还会把剩下的艾草编成花环,戴到我的脖子上。艾草有特殊的草木清香,闻上去很舒服。我使劲吸吸鼻子,觉得只要把母亲说的"药性"吸进肺腑,就能够身强体壮起来。
后来我看书,说到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关于艾草的记载:"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为融合;灸之则透诸经而经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安康。"我顿时觉得母亲实在是了不起,她虽然不懂医学,但早早就给我们灌输了草木养人的道理。每个生活的有心人,都是智者。
岁岁端午,而今又近端午,母亲又在家里的每个角落都插上了艾草。农家小院艾草飘香,粽香弥漫,端午节的仪式感呼之欲出。艾草果然是百草之王,很神奇,蚊虫都远了,院子里清爽无比。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聊一聊遥远的往事,顿觉温馨满满……
生活需要仪式感,仪式感让日子过得不马虎,不敷衍,是我们对生活爱的表达。端午时节,母亲在每个角落都插上艾草,她插的是艾草,更是对家人、对生活的爱。
幸福的内涵
文/卢永生
这是鄂西北山区的县。在冬天的脚步还显得十分迟滞而踉跄的时候,一场迟来的大雪在乍暖还寒的早晨悄然而下。今年的雪格外得早,又格外得大,让人喜出望外又措手不及。那来自天外天使般的洁白潇潇洒洒的飘来,这份晶莹剔透这份飘荡这份洒脱这份意外是一种期待是来自老祖宗的"瑞雪兆丰年"的祥瑞。不是吗,在如此紧张快节奏的脚步下,谁不期待着一份意外的惊喜呢?实在的,这份意外让沉浸在深秋来不及准备厚衣服的大多数人忙忙碌碌起来。于我,第一场雪是惊喜多于懊恼。忽然在下雪的黄昏想起了初恋里第一场雪的疯狂。
在小学时,在经学校的街上,摆几张桌子椅子,卖上绿豆皮。每次有零花钱的时候,就趁着中午放学的时候偷跑去买绿豆皮。每个地方的小吃,都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点。每种小吃都赋予一定的历史渊源。
记得那年上街,爷问我:"想吃绿豆皮吗?"我高兴地说:"想啊,绿豆皮多香啊!"爷笑着说:"想吃可以,你把这些柴火挑到集市去卖了。"
那年我们家里穷,整年是糠菜稀饭,难见面食。见人家孩子吃记忆中那是很甜很美的感觉,那是一种简单的满足,觉得能吃到那绿豆皮就是最幸福的事儿,人们把微小的绿豆集聚起来,通过粉碎、制坯、蒸煮的方式,化硬为软,集粉粒成块状,其色淡黄,其味甘美,入口即化,食后齿颊留香,真的让人没齿不忘。此美食保存着绿豆消暑解毒清肺利痰的美质,又有松软合度细腻化渣的品性,人们名之为绿豆糕。高于绿豆的事物被创造出来,生活由此香鲜甜美。那么 绿豆皮是怎么制作的,奶奶告诉我,是将玉米粗磨破籽,去壳浸泡,加进绿豆,细磨成浆,舀一小瓢沿烧热的铁锅倒去,以毛刷将浆子刷匀而成圆形的皮子,名叫"摊绿豆皮。"在锅里摊的时候,火候十分重要,灶里一般烧枯松毛和枯树叶子,专人把火,火候要高就高,要低就低,否则不是生的揭不起来,就是烧糊了。将摊好的绿豆皮卷成圆筒,切细晒干,即可贮存使用。吃的时候先用凉水泡一下,掺少量的菜叶煮熟,放进佐料即可。
老张是个勤奋人,实诚厚道,卖 绿豆皮三十多了寻了个漂亮女子杏花,喜出望外,这些年卖 绿豆皮自己也攒了点钱,杏花于是一口答应。杏花进门后和老张一起打理绿豆皮生意,料理这个家,几年之后日子逐渐红火起来,有杏花帮助,买卖也兴旺了。最大的喜事是在结婚后第二个年头上,杏花竟怀了*.为了丈夫和孩子吃好,杏花也费尽了心机,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正是社会动荡的困难时期,粮食紧缺,许多副食甚至作料都要限量购买,杏花也只能殚精竭虑、想方设法地让孩子吃饱吃好。
杏花的绿豆皮手艺广受赞誉,那天,灶里的火烧得很旺,锅里冒出绿豆皮的香味,杏花把锅盖拉开,满满一大锅绿豆皮已经摊好了。我站在她旁边闻到香味,口水流了出来。我急忙用衣袖擦嘴角,她笑着说:"想吃了绿豆皮吧?"
她非常苗条,长得苹果脸,脸上也满是红红的。她拿张绿豆皮说:"吃吧!"我掏出钱。
以后我小小的心灵里就有了一种绿豆皮。想吃绿豆皮把猪菜打满了筐,然后就下河去卖。一个夏天的傍晚,我在河边打猪菜,发现杏花不声不响地在水里蹲下来,认真地洗着身子,慢悠悠地用皂角揉呀揉……见我在看她,杏花频频报以会心的微笑。时隔多年,仍记忆犹新。每每想起,那种激动就在心头荡漾。
这些年,我吃了几顿火宫殿的美食后,想起要吃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豆皮。找了几条巷子,也没有。绿豆皮正在逐渐消失
初遇的美丽只为一眼,便 心有灵犀 跟随着你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就,着了魔似的爱上了你 你的花容月貌 只此一站 便,倾国倾城爱就一团灰,曾经燃烧得很美…… 美丽的,不切合实际。说不出来的顿然生涩。喜欢蓝色的,因为那时自己喜欢的颜色。很多人说蓝色是忧郁的,对我来说,也只能如此。蓝色的描述相思,蓝色的描述感念,再无用。很仓促,也很短暂。一切却不经过我的考虑,就成为遗憾的记忆尘封在轻翻日记的时刻……
这些年,我吃了几顿火宫殿的美食后,想起要吃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豆皮。找了几条巷子,也没有。绿豆皮正在逐渐消失
一个春意渐浓的一天,我从一家小吃部里出来,迎头碰见一个女孩子,年纪在十九岁,手中拿一张绿豆皮。,我听到她在唱流行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这是一个关于牧羊人和养蜂女的故事。
一个是追逐草原赶着羊群以草场为家的牧羊人,另外一个是追随花开花落驼队驮着蜂箱哪里开花哪里就是家的养峰女。两个同样漂泊的人在草原野花盛开的季节相遇,善良的牧羊人觉得女人不容易会经常送一些牛奶过来,而养蜂女也会把香甜的蜂蜜放到牧羊人的毡房门口,在这个花开草绿的季节两颗漂泊的心也渐渐互生爱意。
可是时间从来就不会为谁而停留,花落了草黄了养蜂女选择默默的离开。牧羊人却没有离开枯黄的草原选择了等待,可他等来的却是养蜂女嫁人的消息,他不知道养蜂女为什么要嫁给别人,他明明很清楚的表达了自己对她的爱意,也说过他不在乎她有两个孩子,他愿意像亲生父亲一样照顾两个孩子,可他不知道的是养蜂女在乎!自从她的丈夫去世以后她就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追随着花开花谢养蜂糊口。当她遇到牧羊人的时候那颗沉寂的心仿佛又被重新唤醒。她也爱上了这个开朗善良乐于助人的男人,也正是因为爱,所以她选择默默离开。
她没有忘记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不想拖累这个男人。那夜的雨下的很大她还是倔强的带着孩子赶着驼队偷偷的离开了男孩,脸上冰冷的雨水和滚烫的泪水悄悄滑落。
当她听说牧场的草都黄了牧羊人还没离开说要等她回去时她哭了。她托人捎来了消息告诉牧羊人说她已经嫁到了伊犁,希望男孩能忘记她太过纯粹的爱情经不起细致的打击,因为不堪。忍受不了爱情的一地鸡毛和林林总总,就无法明了幸福的内涵。有没有一种长久的坚持的温柔的勇敢的真挚的感情,可以交付给一个人,一个两情相悦又契合的人。
每次去到有雪的地方看雪,我总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心境,可是我又是那么喜欢看雪花的飘落。
这个女孩子,年纪在十九岁,手中拿一张绿豆皮。,我喊道:杏花……传统饮食的长河里,流淌过多少味道,有的依旧在这条河上漂着,有的却渐渐沉入河底,再也无法触摸。当酸酸甜甜的菠萝,遇上喷香软糯的绿豆皮,那将会是一场怎样的奇遇?一些村落在民俗的守候中遗失了一些章节,而另一些村落却努力地继承了下来。外国人重于情趣,中国人则重于饮食。中国人既然能以食为天,则"悠悠万事,唯此为大",世界上还有比天大的吗?
我一直都在感谢这样的继承和传统。梦中,摊绿豆皮杏花突然在老街出现。我擦了擦眼睛,看了一下身边的杏花,她也睁大了眼睛望向虚幻的绿豆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