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散文
工作散文(精选20篇)
你的工作是很有意思的
文/鲁先圣
我们能否这样常常问问自己:我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感觉有意思吗?我满意现在的生活吗?我对于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吗?
答案显然是多种多样的。有人自我感觉良好,有的人却感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没有一点意思。我们平日里看到的那些怨天尤人的人,那些垂头丧气的人,那些心灰意冷的人,无疑就是后一种人了。
让我们看看美国的霍华先生和山姆先生吧。
霍华先生年轻的时候家境很贫穷,他读中学的时候,家里没有钱给他交学费和生活费,他只能在学校的福利社里洗盘子、擦柜台、卖冰激凌挣钱交学费和生活费。在他拼命干着这些活计的时候,他的同学们在打网球或者跟女同学约会。显然,霍华也不满意自己的生活,他不甘心眼下的状态,他希望自己能够改变命运。可是,想来想去,他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命运。既然没有什么办法,再埋怨也没有意义。他想,自己应该努力使自己喜欢眼下的工作,让自己的工作可爱起来。于是,他在卖冰激凌的时候,就开始研究冰激凌是怎么做成的,使用了什么配方,那些好卖的冰激凌有什么特别之处等等。
在他醉心于研究冰激凌化学成分的时候,他渐渐对于化学有了兴趣,他用心钻研化学知识,一个学期以后,他成了全年级里的化学尖子。到了高中毕业的时候,他的化学成绩更加出类拔萃,没有费吹灰之力就顺利考入了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化学系,专门研究食物营养学。
当时,当局刚刚通过了一个新的法案:牛奶里面所含的细菌,必须是可以计数的。这项科技含量很高的法案,让霍华的专业知识派上了用场,14家牛奶公司聘请他担任技术专业人员。
毫无疑问,好运都都顺理成章地眷顾了霍华。此后,他不仅仅成为美国的营养学专家,牛奶产业的技术权威,而且他的公司也成为美国牛奶生产企业的老大。有意思的是,霍华没有忘记它的老同学和老朋友,他把那些失业的老同学老朋友都召集到了自己的公司,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还有一个美国人山姆,他的命运也是这样改变的。因为家境不佳,他没有读完中学就肄业了。因此,他只能找到了一份在火车头公司站着做螺丝钉的工作。开始他感觉这份工作乏味透了,很想辞职走人。但是,以自己的一无所长,又能找到另外的什么工作呢?他这样想,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设法让自己喜欢眼下的工作。为了找到乐趣,他动员临近的工友与自己进行比赛,看谁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的螺丝钉数量多。谁输了,谁就在下班以后请喝啤酒。为了更加公正,有时,他们就替换机器比赛。一下子,乏味的工作变得生动而有趣起来,后来很多工友都参加进来。在车间里,大家你追我赶,增加了乐趣,提高了产量。
这个车间里发生的故事,让没有多花费一分钱的老板喜出望外。老板轻易地就了解到了这个车间的秘密。老板非常欣赏这个会动脑子的年轻人。没有多久,他就以带头创新而赢得老板的青睐,接连被提拔为车间负责人,工厂技术负责人,副总经理。
15年以后,38岁的山姆,晋升为美国巴尔温火车头制造公司的董事长。
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如果我们设法让自己喜欢眼下的工作,努力把乏味的生活变得富有乐趣,你不仅仅会发现自己的工作是很有意思的,你还会发现,成功也是自然而然的。
秋思
文/侯宁波
这几天偶有闲暇,刷一下微信,很多是七夕节的祝福。仔细查看,近期节日还不少,秋分、七夕、七月半纷至沓来,绵绵秋雨,传统节日,都集中在金秋八月,有些习俗还要遵从,这个秋天有着不同的感受。
“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这些都是对秋分的写照。秋分之后,离年末越来越近了,眨眼间一年快过去八个月,但经营情况不尽人意,任务目标差距很大,改革工作步履维艰,利率市场化、经济下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互联网金融、同业竞争等挑战日趋严竣,给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不厌其烦汇报,应对各种检查,深入各机构督促,积极推进改革,多方化解不良,全力谋求解困和发展之道,这些构成了工作和生活的全部和所有,身心难以解脱,个中滋味难以言表,唯有定力、忍耐、承受、恒心、担当、不敢懈怠,为责任和使命前进奋斗!从事金融工作30多年,还未感受到这样的艰难!
秋分过后,黑夜越来越长,天气越来越冷,离冬天不远了,近来觉睡得很少,烦人的秋雨接连几夜下个不停,打在窗上,落在地上,很是响亮,更加剧了失眠,这种状态,更多的是源自于发展的焦虑和忧心,能解脱得了吗?这个秋天难道是一个多事之秋?
当然也有着好的思念。秋分的第二天就是七夕节,这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中国传统情人节,相传古代时候,姑娘们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七夕节,寄托了人们对幸福家庭的向往和追求!
几天过后,又到了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国鬼节。临近的时候,老母亲就会准备好祭祀用品,这天晚上,全家会给已逝去的亲人烧点钱纸,泼点水饭,祝福他们在天堂里生活能过得好一点。每到这天,我就会想起老母亲常说的一句话,年年有个七月半,前人做给后人看。也许就是告诫晚辈不能忘记已逝去的长辈。七月半的祭祀,既是传统文化的延续,更是表达了人们对亲人的怀念和尊敬!
秋分、七夕节、七月半,看似毫不相关,但却表达了人们的喜怒哀乐。万事万物,相克相生,寒冷的冬天孕育着蓬勃的春天,眼前的艰难,磨练着意志,会迎来美好的明天!这个秋天,对工作需更加努力,同时祈求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美满,亲人平安吉祥!
“秋分时节遍地黄”,此后,秋高气爽,蟹肥菊黄,棉花吐絮,稻谷成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虽然这个秋天难熬,但只要坚持住,不忘初心,奋发图强,一定会得到始终!
忆赵伯
文/余新洲
我碰到赵伯,他问我最近在做一些什么事,又问我儿子婚后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句句都是关心的话……
我睁开眼睛,发现原来是梦。卧室很暗,只有路灯渗进的一些光。打开手机,显示的时间是3:08分。想起赵伯的点点滴滴,睡意全无,起身来到书房。
“赵伯”是我们一些小兄弟按监利的风俗,以下一辈的口吻,对赵正武的尊称。赵正武,沔阳(今仙桃)人,小时候随父母移民来到监利荒湖农场,从此就一直在监利读书、工作。他历任区镇宣传委员、镇委副书记、镇长、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兼县政府督导室主任。前年因身患喉癌不幸去世,年仅60岁。
赵伯是我非常尊敬的人之一。一直以来,我不仅把他敬为领导,更尊为兄长、老师,视为我方方面面的榜样。
赵伯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重情。我与他相识时,还是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年轻的普通老师,而大我十岁的他已是余埠区的区委、宣传委员。在当时,我眼里的赵伯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干部了。但他由于和我的大哥一起在荒湖教过几天书,所以就一直把我看作是他的小兄弟,对我只有做哥哥的姿态,从来没有当领导的架子。那时他分管教育。一次会后,他中午在我的单身宿舍休息了一下。后来几次提醒我,要经常把被子抱出去晒一晒,不然就会有霉气。我知道,这既是对我含蓄的批评,更是对我的关心。更加让我感动的是,我结婚时,他不仅出席了我的婚礼,而且亲自主婚、讲话、敬酒。
赵伯最让我佩服的是认真。许多人当面背后都喊他“赵坚决”,有的是调侃,有的是讥讽,但更多的是敬重。我理解大家称他“赵坚决”,是说他办事认真、坚持原则,在落实政策中不走样,不会厚此薄彼,也不会见风使舵。对这样的干部,一部分有特权、有背景、有关系的人,是不喜欢的,但普通老百姓是拥戴的。
他的认真还表现在把工作看得高于一切。
当时,他在黄歇工作,他的爱人许伯在荒湖工作。黄歇、荒湖两地相邻,距离很近,骑自行车不到一个小时路程。他不仅从来不当“走读生”,早来晚归,而且往往一忙起来,星期六、星期天也不回去。一次,他一连几个星期都没回家,许伯“气愤”不过,跑到黄歇,把他的蚊帐撕得稀烂。事后,我们常拿此事开玩笑。其实,大家都知道,他对妻子一直是忠贞不贰的。我认识他三十多年,从来没有听到任何人讲他的一丝绯闻。
赵伯最让我自豪的,是他对我的信任。1990年,我从教育部门抽调到黄歇口镇党政机关,在“社会主义路线教育办公室”工作,并兼做党委办公室的一些事情,后来又任党办主任。那段时期他任镇委副书记。在那几年时间里,黄歇口镇机关流传他的一句话:“只要是新洲写的或看过的材料,我就不用审了。”尽管他从来没有当着我的面说过这句话,但这句话传到我的耳朵里,我还是非常“受用”的。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最大信任,也是对我的最大褒奖。听到这样的传闻后,我无论办文还是办事都更加认真、谨慎,生怕出了什么差错而辜负他的信任。
赵伯最让我敬重的,是他的自律。他在个人生活上自律,在经济上同样自律。他从政三十多年,主管过财经,主抓过工程,但无论在什么职位,从事什么工作,也不管风气是好是坏、纪律是松是严,他都始终把得住关口、守得住底线。在我所接触、对他了解的人中,不仅没有人指责或举报他有什么经济问题,连怀疑或质疑的人也没有。这是许多人都难以做到的。
一晃,赵伯已走两年了。我相信他在天国里一定过得很好,依然认真,依然自律,因认真而充实,因自律而坦荡;也依然有那么多认同他、敬重他的老百姓。可能他唯一揪心和牵挂的是许伯和他们的女儿,还有他的小外孙。我相信赵伯一定在天国护佑着她们。
给工作找一个快乐的理由
文/琼斯
工作是一件需要认真去做的事,工作这个词意味着责任。每天重复十次,上百次,甚至上千次相同的动作,姿势,既单调又乏味。因此,拥有良好的心态,给工作找一个快乐的理由,就非常必要。
西雅图是美国太平洋西北区最大的城市,也是贯穿太平洋及欧洲的主要旅游及贸易港口城市。
在西雅图有一个举世闻名的派克鱼摊,那里有洋溢着快乐的“飞鱼”表演,那里是快乐的天堂。
顾客把鱼挑好后,卖鱼的年轻人便不急不慢地抓起鱼,向后面的柜台抛过去,满面笑容,嘴里还大声喊着:“鱼儿飞到威斯康斯!”与此同时,柜台后面立刻出现一张亲切温和的笑脸。伸出右手,以一个漂亮的空中接力的动作接住了鱼,并大声重复:“鱼儿飞到威斯康斯!”顾客被卖鱼的年轻人的快乐所感染,也高声重复:“鱼儿飞到威斯康斯!”
笑声里,顾客选中的鱼已经打包完成,整个过程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更多的游客被这种快乐感染,觉得这种卖鱼的方法非常有趣,于是也纷纷过去买几条鱼。整个市场因此充满了开心与快乐的氛围,让人心情愉快。
因为派克鱼摊的这个特有的抛鱼销售的方式与众不同,许多人都喜欢过来买鱼。一位老顾客透露,他之所以喜欢到这个鱼摊买鱼,是因为这里非常有趣,充满笑声。他说,其实鱼都差不多。
原来如此,鱼本身没什么区别,都是刚从海里捕到,极其新鲜。独特的、吸引人的是卖鱼人的快乐心态。给工作找一个快乐的理由,不仅愉悦自身,同时还具有无限放大的商业价值。因为快乐难得,快乐无价。所以,能给人带来美好心情的地方,它的经济效率一定很高。
流连在这个市场里,处处都能感受到快乐的气氛,因为快乐是可以传染的。派克鱼摊的成功,也给了其他商户启发。所以,在这里购物,心情很愉悦。
比如蔬菜摊。摊位上写着:“请不要向坏西红柿妥协,我们这里的西红柿是最棒的!”比如一家卖鱼的摊贩,在摊位上写着:“即使你不买我的鱼,也请你把快乐带回家!”实际上,几乎每个看到这行字的顾客,都毫不犹豫地买下至少一条鱼,因为心中充满温馨的感动。
派克鱼摊的老板其实并不喜欢卖鱼,只是想多赚钱。在这种心态下,生意一点也不红火。于是他提出快乐卖鱼的经营理念,希望成为举世闻名的鱼贩。在实践过程中,他发现快乐对顾客和自己都很重要。顾客因为快乐而喜欢前来买鱼,自己因为快乐则使工作更加有效率。于是他创造了将鱼抛向柜台的“飞鱼”表演,给工作找了个快乐的理由。
现在,只要你往派克鱼摊前一站,就会发现身旁有来自美国其他州的外地客,带着相机或摄影机,在清晨的阳光里,耐心地等待着,拍摄派克鱼摊的“招牌产品”—“飞鱼”表演。
因为快乐能提高工作质量,所以派克鱼摊选择快乐。他们时常保持微笑,同时保持良好的站姿。发挥幽默感,凡事都往好处想。
给工作找一个快乐的理由,西雅图的派克鱼摊,应该改名为“快乐鱼摊”。
做勤劳的种花匠
文/蔡晴天
昨夜,北风呼呼刮了一夜。一早醒来,我想起了自己种的那些花花草草。于是,来到阳台上,看这些绿色的小东西。
因为工作忙碌,已经好几天没时间照顾它们了。再加上一夜北风的摧残,枝条上多了不少枯枝败叶。我找来剪子,细心地修理起来。
邻居家传来了一阵嚷嚷声,侧耳听来,是邻居小孩的奶奶正追着小男孩做作业。可小男孩根本就不理会奶奶,眼见着从家里跑了出来,一溜烟就不见了。小男孩的奶奶看见我,无奈地说:“哎,他爸妈工作总是那么忙,孩子又不听我话,真是累人啊!”
老人的忧虑,让我想到孩子的父母,确实是每天早早上班,到天黑才下班。一个月难得休息一两天,也总是忙着打扫、做家务。孩子的妈妈有一次碰到我说:“蔡老师,你说我们该怎么办呢?想想我们做父母的可真是对不起孩子,平时工作辛苦,哪还有心思和孩子交流?眼见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行为品德越来越差,我们可真是心急如焚啊!”
“妈妈,妈妈,你来教教我,这题该怎么做?”女儿的呼喊声把我的思绪又重新拉回到了面前的这些绿色小东西上,这些修掉枯枝败叶的小花小草们吃饱了水儿,看起来精神了许多。
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我身边这些正值年少的孩子,不就像我家阳台上这些花花草草?教育孩子,就如培育它们。当我们把它们种植下去后,如果是怀着爱心和责任来对待,那我们就会多施肥、浇水、松土、修枝剪叶,它们也会以枝肥叶茂、花儿鲜美来回报我们。而如果我们听之任之,冷落它们,并常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来加以搪塞,那它们轻则只是多些枯枝败叶,重则再也不与我们做亲密的朋友,甚至与我们背道而驰。
作为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恰当正确的教育?我想,不妨就从养一盆花、种一棵树这种精细的活儿开始。平日里,我们要多关注孩子,抽空与他们进行交流,随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关注他们的行为举动,对他们进行恰当的教育、引导,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随时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做对了,什么时候错了,应该怎么样做才是正确的。当我们满怀着爱与责任进行教育时,我们也做到了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母亲
文/袁鑫奇
我的母亲今年40岁,头上已有了几缕银白色的头发,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子下长着一张圆嘴巴,平时不爱说话,但说话的时候总会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妈妈长得不是很美,但她在我的心目中是最美的。
她每天外出工作,不分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妈妈总是勤劳的工作,为了我的学习和生活辛勤干活。妈妈总是省吃减用,一年四季总穿着一件红色外衣和一条蓝色的裤子,颜色都洗掉了,也舍不得给自己买件新衣服。可是对我,妈妈却买许多漂亮衣服,让我每天都穿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在学习上,买了很多学习用品,让我能更好地学习。
她是一个平平凡凡的母亲,但我爱这样的母亲,爱她的朴实、平凡。
乌鞘岭的夜
文/陈宗杰
以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活动入住安远之前,我本没有什么明晰的意识和触动,别乡之于我,就是一个匆匆而过的客,如同过去一些类似的活动中客居他乡一样。
乌鞘岭,却让我生出了一份别样的情愫。
蓝天之下,雪山之巅,五月,还闪动着丝丝凉意。“哐——啷”而过的隧道铁路和蜿蜒即逝的高速公路,将曾经的繁华带向远处。疯长的蒿草爬满了农户的断臂残墙,锈迹斑斑的铁锁锁不住一院的凄清和苍惶。傍晚的村巷里,收工回家的农人跚跚而行。
老吴站在离镇子不远的一处田埂上,指着眼前的村庄说,过去,这里有五十多户、二百多口人,生活条件都可以,你看他们残留的宅院基地就能看出几分来。的确,大都是红砖青瓦的庄门和高墙,与我印象中低矮简陋的山村草房大相径庭。在山区,这种条件已经不错了,他们又如何搬迁了呢?老吴说,山区人口迁徙有多方面的因素,近年来,天旱少雨,自然生态脆弱,农牧民经济收入大不如以往,一部分人在亲戚朋友的带动下迁到了新疆或酒泉等地,一部分人响应地方政府移民政策,搬迁到了川区和集镇上,这里是山区,是政府搬迁的重点对象,几年下来,基本就分散搬迁了。
说是老吴,其实四十岁不到,他背有点驼,脸色乌青,尤其嘴唇,都有些发亮,反剪着手走在前面,怎么看,都觉得叫的还真不冤。
安远镇位于乌鞘岭北麓,是一处四面环山的小盆地,海拔约三千米,属高寒山区,气候寒冷多变,空气稀薄。几天来,总觉得头昏昏沉沉的,老吴说是缺氧,初来乍到的人都这样。老吴说他在安远工作了十几年,基本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再细看老吴的脸色,就明白老吴“老”的缘由了。
我忽然有些莫名其妙的想法,说,以你现在的技术水平,完全可以在城里找一份不错的工作。老吴笑了笑,没接我的话题,他指着四周的远山说,在那些山的后边,还有许多小村庄,人口虽说迁徙得差不多了,需要开展的工作却是一样的,每年的村民健康体检等公共卫生工作,已经够我们干一阵子了。
他说得轻描淡写,口气坦然而平静,让我准备好的下半句话怔怔地噎在了那里。
乌鞘岭的天气说变就变,就像巫婆的脸。夜晚还是皓月当空,清晨已是大雨磅礴,沟岔成河了。
我找到分管入村体检的领导,郑重建议,从安全角度考虑,应该取消今天的行程。他笑了笑,说,山区这样的天气是常有的事,哪有那么严重!再说工作安排都是提前通知的,村民们都冒雨前去卫生室了,我们哪有不去的道理?
车在一处转弯的坡道上陷入了泥坑。兼做司机的年轻大夫鼓着嘴狠踩油门,试了几次,还是原地不动。突然,车子向路边横去,大家惊得齐叫起来,司机无奈地笑了,说,还得劳驾大家助推一把。年轻的医务人员们纷纷跳进大雨中。山路在车轮的搅拌中泥污乱飞,雨点和着泥点劈头盖脸砸过来,不一阵,个个都成了落汤鸡。乌鞘岭的风格外凛冽,尤其在雨中,斜斜吹过来,一阵一阵往身体里钻,冻得大家瑟瑟发抖。
正如领导所言,当我们泥头绊脚赶到村卫生室时,村民们已经等在那儿了。大家草草换洗一下,匆匆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
年轻人对时尚脉动的追求都是一样的,并非身处大山深处而相对城市会逊色些。
护士节期间,医院为护士姐妹们举办了一次小小的庆祝晚宴,我也有幸参加。
在医院简陋的食堂里,几样简单的菜,几扎饮料和啤酒,大家欣然举杯,一声声纯朴真挚的祝福,温暖和鼓舞着彼此。音乐声响起,是爱的奉献,大家低声附和着,有人趁机悄悄搬开了桌椅,腾出一片空地来。几瓶子酒下肚,年轻人已经被酒精点燃了,音乐也已成了高亢激扬的鼓点,他们簇拥在巴掌大的空地上载歌载舞,舞姿洒脱、有力,激情四射,歌声纯朴而豪放,将白天的寥寂和疲惫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比起城市里转动迷离的舞厅,这里真算不了什么。但,今夜,我内心的某个地方却被深深触动了。
室外,夜幕悄然抖落一地的月光和寂清,室内,灯光灿然,欢笑声四溢,相信整个大山深处,都会因一扇炽热的玻璃窗而生动和温暖。
夜晚,我因酒精的作用,醒了。深夜的寒气从四面八方渗进来,五月的被单聊胜于无。我蹑手蹑脚地起床,披衣,轻轻地拉开窗帘,空旷的星河立刻跃入眼帘,那一种旷达、清明和深邃,令人猝不及防,心房一阵跳动。夜色中的山村朦胧而恬静,如一位静息养身的农妇。黛黑色的毛毛山横在眼前,马牙山就那么突兀地镶嵌着,翘首守护着这一片白牦牛出没的地方。
睡在我对面床铺的年轻人鼾声正酣,鼾声是那么踏实而清晰。
支援农村卫生工作,我们也许能从城市带来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但,浸淫乡风中的清醒和清爽,却是我们实实在在的收获。
老胡
文/候慷
老胡是我初入警营的师父,说是我师父,我可从来没喊过他师父,大家都叫他老胡,我也跟着喊老胡,更多的时候则叫他胡哥。
年轻的老胡也曾轻狂,也有诗与远方,胡爸给他起名为奇志便可看出胡爸对老胡是给予了厚望的,当然老胡也没有让胡爸失望。青年老胡弃医从警,志在为民,从广城到高滩至洞河,一路走来,从没有想过要放弃,从最初激情满满意气风发的少年到而今被风霜肆意雕刻的脸庞,初心不改。
老胡到洞河工作已有十三个年头了,是洞河这个偏远山区派出所的老人了,但他从不以老人自居,该他干的工作,从不推诿,干活还挺主动,表象粗犷,做事却很有方法,大伙对他也都挺认可。所里的工作经老胡过问的,都在老胡的一一核查下落实。“菜园村杨某巧和李某彩妯娌之间在扯皮呢!”,“十家村宋大和李二因地界发生冲突呢!”,“快,让老胡去”。在他心里调解纠纷没有捷径,调解纠纷,就是敞开老百姓心里的气,调解就是要用老百姓之间的常理,学老百姓的话,用他们的话说的他们心服口服。当然前提是必须了解当地的民俗和人员结构,以及人员关系,以其之矛攻之以盾。在外人眼里老胡这个人有点大大咧咧,其实不然,每调一起案件他都事必躬亲,自己备案,自己装卷,他说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在装卷的过程中翻阅,细细审视方知自己在调解中是否做到公正。走进洞河辖区随意指着一户人家问他,他总能给你说出这家、那家的具体情况。
老胡是个孝子,家庭负担重,上有老下有小,老的今年八十有三,小的正在读高中,但老胡从来没给组织摆困难,讲条件,为了方便照顾小的老胡硬是把桃胡子转到离他近的紫阳读书,为了照顾老的,他把胡爸接到他工作的乡镇派出所照顾。在乡镇老胡给胡爸租了房,买了床,置了家具,生活家什一应俱全。老胡下班后闲时就去给胡爸做做饭,聊聊天,洗洗浆浆。多时为了方便,老胡会自费在所里给胡爸搭伙,每次吃饭时,老胡总是先把菜夹给自己尝尝,辣了,咸了,硬了,然后夹给胡爸,胡爸看着老胡的举动,笑在眼里,甜在心里,老胡此时就像一个母亲在哺乳自己的孩子一样。那天老胡和我在办案区问案,所里只有我和他值班,厨师下来喊我们吃饭,老胡一看表都快十一点多了,就问胡爸来吃了么,厨师说没看到来,老胡一听当时就急的脸色发青,这边还有案子要问,那边不知道胡爸什么情况,点燃一支烟抽了一口,就嘱咐厨师去看看情况,又接着手头的工作,整个过程中我能感受到老胡的沉稳,更能感受到老胡心中的焦急。案件一结束,老胡顾不上饥饿,便直奔胡爸的住处,知道胡爸没事,总算是放心了。胡爸的智能手机用着不是很方便,老胡便在网上给买了一个翻盖的手机,为的是只要一翻就能接电话,翻盖手机回来了,下班后老胡耐心地给胡爸讲解如何使用,反复对打电话,教胡爸练习接电话和拨电话,那一刻又像是一个父亲在教一个懵懂的孩子。每天老胡起来,第一件大事就是,打电话问问胡爸,闲暇时夕阳下老胡,胡爸端坐在桂花树下,老胡在向胡爸讲述年轻的往事,正如当年胡爸在向老胡讲述自己当年打拼的故事。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人的一生不需要华丽的故事,在平淡的生活中一如老胡,将平凡过成童话。
伟大的平凡
文/____丶伊人パ逝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便只顾风雨兼程。
——汪国真
开门,关门,开门,关门……
进入小区中要经过一道厚实的铁门,而铁门旁,总伫立着一位年轻的保安。
听别人说,那位保安姓王,才20岁。他来自湖南,大专毕业,跟随大哥来深圳闯荡。后来,他在这儿落脚当了保安。
每每出入那道铁门,他便会早早地将门锁打开,让你不必费太多时间来打开它。路过时向他道谢,往往他的神情算不上让人春风扑面,亦会让人心中一暖。这时,我会谦卑地对他道一声谢,而他依旧是同一副表情。但我发现他棱角分明的脸庞蠕动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没发出声音。
当然,他不可能仅仅只为我一个人开门。他对每一个人都恪守职责,对于那些老年人、推婴儿车和骑单车的人,他会尽职尽责地早早打开门,直至他们通过。
开门,关门,开门,关门……
他的一天就是这样平淡地过去,设身处地。如果换作是我的话,我一定会疯掉的。可是,他却从未抱怨过一句。
其实,对于这个世界,他很渺小,渺小到可有可无。
一次, 听到有人劝他说:“小王啊,你这么年轻,干保安又累又没前途的,我推荐一个
工作给你吧!”
“不,干这份工作我很快乐,在合同到期为止我是不会跳槽的,”他坚定地回答“我很
感谢上天所赐予的!”
听到这,我心中对他不再只是感激,还多出了一份钦佩,一份敬仰。忽然觉得他不再
是那种普通的平凡。
我心中潮起潮落,万分感慨。这时,他们的交谈也结束了。我走上前问道:“Uncle,为什么你不放弃这份工作呢,你完全可以得到更好的工作?”
“与其去排斥你所拥有的,你不如去接受它,干好它。”他想了片刻,缓声说道。
“哦”我听着,似乎懂了一点。
微风搂着清香,轻轻拂过人们的脸颊,拂过花园门口那几棵挺拔的青松,使树叶发出飒飒的轻吟,但他们的树干却从未动摇过一分。
社会上这样的人人比比皆是,为他们的工作,为人们,为社会,他们用尽自己所有的力量!他们领着最少的工资,却干着最累的工作。如果世界上没有这种人,那么可以想象,这个世界将会变成怎样啊?
平凡的春蚕死去了,但留下了最华丽的绸缎;平凡的蝴蝶死去了,却留下了最漂亮的衣裳;平凡的画眉飞走了;而留下了最优美的歌声……
开门,关门,开门,关门……
父亲的背影
文/曾军凤
朱自清回忆父亲的散文《背影》深刻细腻、广为人知,我没有他的文笔,但我也有一位伟大的父亲,他给予了我绵绵的爱……
我有两个兄弟,因此父亲对我这唯一的女儿疼爱有加,从小到大连大声话都没对我说过,更别说打骂。记得有一回做错事,被母亲责骂,我躲到猪栏角落不敢回家,家人四处寻找,满村呼叫“凤仔”,我就是不回答。直到父亲的声音来了,我才爬出来,跟他回了家。
父亲十几岁就开始当民办教师,我中专毕业那年才转正,工作到了60周岁才退休。母亲是个农村妇女,所以我家是个典型的“半边户”。家里仅靠父亲微薄的工资收入生活,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那年我考上省属中专,父亲高兴不已。因为毕业包分配,那一纸通知书就等于是一张吃国家粮的证了。学费不够,怎么办?借!父母亲下决心分头行动。
第二天,父亲带着我来到县城,买了整整两件苹果,还有一箱不知什么牌子的酒,然后拿了八个袋子,分成了八份。父亲告诉我:我们去几个亲戚家,得带点见面礼,然后再跟他们谈借学费的事。父亲还非常自豪地说:你考了这么好的学校,出来就有工作,亲戚们会很慷慨的……
父亲扛着沉甸甸的东西,满怀希望,辗转了好几趟车,走了一段又一段山村的小路,敲开一家又一家的门,一遍又一遍地向人说着女儿考中的喜悦、家境的困难,那些亲疏不一的亲戚们也都异口同声地祝贺着、解释着。那天下午,我一直跟在父亲的后面,看着他扛着一蛇皮袋的东西在肩上,夕阳把他的身影拉得好长 。
一晃20年过去了,曾经像牛一样拉动犁耙的父亲老了,身体如机械般偶尔会出故障,需要儿女的照顾与关心了。而我却因工作调动离开了生活多年的县城,离开了一同生活多年的父亲。母亲为此流泪,父亲却说自己心里无比高兴与喜悦,因为女儿要去更大的城市,要去过更幸福的生活。我刚安顿下来,父亲就迫不及待地赶过来看我,说要买洗衣机与电饭锅送给我。我拗不过他,跟着他去商场了。返回的路上,父亲很高兴,而我依然走在他后面。天下着蒙蒙雨,很冷,我突然发现父亲的背影不再像20年前那般挺拔了,浓密的头发也稀疏了许多,白发已经显而易见。想起20年前父亲扛着蛇皮袋在山路上奔走的伟岸身影,顷刻间,我禁不住泪如雨下……
另有玄机
文/刘兵
经过重重考试,我终于应聘进了某行政主管部门。
到岗后我才发现,貌似庄重的“衙门”其实并不神秘,一些人是通过关系进来的。迫于当前“逢进必考”规定的压力,单位偶尔招一二名大学生装点门面。我算其幸运者之一。
为锻炼新人,单位指定老罗当我的师傅。穿上制服,夹着公文包,我跟着老罗跑了辖区里的工厂和企业,主要工作就是检查安全生产情况,看消防栓能不能正常工作,灭火器安放得到不到位。如遇火灾等,有没有专门的逃生通道,等等。假如没设专职安全保卫员,还要暗示企业送人到我们指定的地方参加“培训”。
和老罗外出时,我发现他对于三资企业和私企工作方式截然不同。三资企业他走得少,检查像走过场,看看实物,三言两语就了事。而在那些私人小厂,老罗查得严,项目看得都很仔细。到就餐时间,小老板们一再挽留。推辞一番,最后老罗“欣然”赴宴。吃吃喝喝中,嘱咐他们一定要重视安全生产,该投的钱一定要投。万一出了事,对上面不好交代。
凭着大学打下的基础,加上潜心钻研,我很快适应了工作。三个月实习期到后,单位给我转了正。
前不久,局领导对新老人员进行了重新分工。当安排到我俩工作范围的划分时,领导征求老罗的意见。
他想了想,对领导说:“小刘才来不久,虽然情况初步有所了解,但独当一面还得要个过渡。作为老同志,要勇挑重担,以后管区里所有的私企和小工厂由我来跑,让小刘负责三资企业。你们看行不行?”
听这话,领导不置可否,只是怪怪地看了老罗一眼,说和班子成员商量后再定。
多好的老同志啊!比起三资企业,谁不知道私企的小厂点多面广,安全隐患多些,工作难度大。我心里对这位吃苦耐劳、身先士卒的师傅由衷地生出了敬佩。
可第二天,部门和我处得比较好的同事私下告诉我:“小刘,别把事情想得那么好。老罗主动揽下私企是另有玄机啊!一般来说,三资企业管理较正规,鲜有请客送礼通融的情形。正因为小厂问题多,怕检查不过关,才有求于我们。你想想,跑哪个面才有‘油水’啊?”
尽在联邦
文/华清
我是只“菜鸟”,工作经验仅仅有十几天的“菜鸟”,在半个月前我甚至都对这一切没什么具体概念,我唯一意识到的只有我将面临巨大的变化,不同于以前的一切,面对这一切的变化我要多久才能适应?而我又有多久的时间让我来适应呢?
想想第一天走进车间的记忆仍然深刻无比,炙热的天气,轰鸣的机器,还有不时飘过的气味,我的思维一片空白,或许是我已经忘记我当时在想什么了,只剩下一片茫然。这是我第一份工作,也是我为我的人生做出的第一步选择,无论如何我都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我突然记起我在离开学校前一为老师对我们的忠告,到自己的岗位后,谁适应的越快越早,谁就离成功越近,当晚上下班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周围的一切那么和谐了很多,这个时候我很开心,或许我们都会很快就适应这一切的,可能快的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当我站在我的岗位上时,我的意识大多数还停留在茫然的过度,看着不断运转的机器,有条不紊的忙碌着的同事们,这些东西都不曾出现在我以前的意识中,心中有些着急,我什么都不会,我需要从头开始学习,可是我要多久才能赶上他们的步伐呢?我用了太多的时间在学校里,我该用怎样的心态来度过这个过渡期呢?
在车间度过了一个星期的时候,班长把一本书放到了我面前,我先看到的是“西方五百强的员工必读书”这几个字,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利用上班空闲的时间,我把书看完了,心中充满了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就像冬日的阴天透过一束阳光一样,让我心中的恐慌减少了许多,书中给力我一些正确的指引和一些启迪,或许有些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艰难,只要我们真的用心尽力了。在这之前我一直都告诉自己提出一个新的目标呢,把一切竭尽所能的做好!在工作中用心的去学习经验丰富的老员工的每一个操作动作,尽可能的减少经验不足造成的任何的影响,吸收他们的经验替补我的空白,在这张纸上用最完善的手法来开始第一笔的勾勒。
在书中给我影响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坚持“零缺陷”你可以做的更好!我不不知道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做到零缺陷,但是我却知道很少人有人将这个标准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听过太多的话是,差不多这样就行,在以前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很多人也没有受到这样的教育要求,在学习中很多时候的要求就是差不多理解就行,仔细想想就是这样所谓的差不多就行让我们丢掉了我们一直需要的那份认真的心态,从而使我们很多人离成功之路越来越远。讲零缺陷作为工作的信念,作为一种心里追求,更能激发我们工作的用心程度,凡是尽心尽力做到最好。零缺陷或许开始很难达到,但是我坚信尽心的去做,通过不断的努力一定能够达到的。
将工作当作一种责任来对待,同样让我铭记于心,责任是一个人与生俱来就要背负的东西,又有多少人把工作当作自己的责任来对待呢?我突然记起在我刚刚来到车间的时候张工对我说过的一些话,他对我说:“工作就是责任,责任就是工作”,想想也是,前一个月检修期间,每个人都是忙碌着,而工段最忙的却是张工,从不坐在办公室,都是在现场指挥工作,他对工作的负责,我们都看在眼里。
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对工作不负责的人的人。或许年轻的我们在这方面投入的意识还不够,那么尽快的告诉自己学会对工作负责吧,也许这就是你成功的第一块垫脚石。尽心,尽责,尽职,这就是指向成功的目标!
援疆
文/王建波
来疆之前,下了很大的决心。
在此之前,我所了解到的新疆,贫穷,落后,地广,人稀,最大的问题是不安全,暴恐事件不断。为此,内心一直犹豫和纠结,去还是不去?周围的同事和年迈的母亲,也都抱以好心的劝阻。后来,组织部正式来了通知,想到组织已经做了决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即使任务再困难,自己也不能临阵退缩啊!于是遂坚定信心。
临行前夕,因为自己接到具体入疆时间的通知很晚,只有一天的准备时间。在一个熟悉的城市,一个习惯了的单位工作了多年,要走了,突然发现还有一大堆工作需要交接,一大堆事情需要处理,一大堆亲人朋友需要辞行,于是显得很忙乱,交接完工作,已经是下午了。爱人从县里赶来,和我一起收拾进疆要带的东西,叮嘱我带上这带上那,一会儿行李箱就满得盛不下了。我笑着说用不着带那么多,到了当地也可以购买。她说你一个人出门在外,又远隔万里,谁知道当地能不能买到,还是多带些好。
等到收拾好所有的行装,处理完市里的事情,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驱车回到县里,因为第二天早上就要走了,我想去看看刚上高中的儿子。儿子十点钟才下课,我们在学校楼下等他。儿子从教室出来,我简单问了问他的学习状况,告诉他要好好学习,在家里听妈妈的话,没有给他说爸爸明天就要走了。儿子很听话,乖顺地答应着。听我和爱人说完后,儿子拿着东西往宿舍跑去,到了宿舍楼口,突然又跑了回来,问我:“爸爸,你什么时候去新疆?”我心里一震,告诉他明天就走。他笑着说:“祝你一路走好。”***妈训斥他说:“说什么话呢?”他又笑着说:“那就祝你一路平安。”便飞快地跑回了宿舍。
第二天早上,又去辞别年迈的母亲。母亲担心我的身体和安全,一直不停地叮嘱我要注意保护自己。我不敢给她说这一走得很长时间才能回来,只是告诉她到了新疆之后,如果单位工作不忙,随时可以回来看她。让她放心自己的儿子,自己在家里多注意锻炼身体,按时吃药,等着我回来看她。
随后,我和其他援疆的同志一块坐飞机于当天晚上到达库尔勒市。经过短暂休息,第二天又坐公共汽车,经过6个多小时的长途颠簸,穿越400多公里的沙漠戈壁,终于来到自己的受援地——新疆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
一下车,我们就受到当地党委、政府部门和邢台援疆前线指挥部领导以及早先来援疆同志们的热情欢迎。他们帮着我们提拉行李,搬运物品,给我们安排食宿,告诉我们日常生活常识,那种兄弟姐妹般的真诚和关怀,感动得我们只想落泪,也一下子扫去了乍离故土远别亲人的颓废感伤和旅途的疲惫困顿,精神霎时活跃起来,感到这里的天空和家乡一样高远、澄澈、亲近、自然。
若羌,在中国地图上很小的一个地方,如果你不仔细查找,很难发现它的名字。但它却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一个县,有着神州第一县的称誉,全县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人,真正的地广人稀。
若羌,对自己接下来的生活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和簇新的方式。这几天,自己一直在思考来到若羌后能真正干点实事,不辜负组织和单位的重托、家人的期盼,把人生短暂的一段经历放射出最大最强的能量,为若羌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民族团结发挥应有的作用。
人无论站在哪里,重要的是所朝的方向。我想,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只要心中始终牢记着党和组织的重托,始终牢记着邢台援疆干部的品格和形象,总会有一种汹涌的力量,推动自己像沙漠中的红柳和胡杨树一样,深深扎根,迎风坚韧,坚守信念,从容面对一切,坚定成长。
下一站,家
文/马亚伟
那年,我的工作一直不顺,总想着去外面的世界打拼。母亲劝我留在家乡,我却执意要离开,并且对母亲说,一定要做出个样子再回家。
可是,孤身一人在异地他乡生活工作,比我想象的艰难百倍。一年快过去了,我在工作上还是没有什么起色,总觉得自己处在边缘地带。男友的家人也因为我家在异地,不同意我们交往。很快,我发现男友在疏远我,我们渐渐不再联系。
那时,人生真的是跌到了最低谷。事与愿违,心想事不成,苦恼、沮丧、失落折磨着我。我觉得自己像一叶浮萍,漂泊无依,找不到自己的根。一个人的夜晚,我开始想家,可是我不敢回去。我算什么?一个十足的失败者,无颜见江东父老。
春节前夕,母亲一遍遍打电话来。千叮咛万嘱咐,要我一定要早回家。我用工作忙搪塞着,迟迟不愿回去。快到年底了,母亲急了,打电话冲我发火:“丫头,你以为离得远,我就拿你没办法了?我告诉你,这次回来,你哪儿也甭想去了!老老实实在家呆着,我已经让你舅舅给你找好了工作……”我带着哭腔说:“妈,我回家!”猜得出来,母亲一定得知我在外面不顺,所以让舅舅给我找了工作。我明白,家是最温暖的归宿,即使你在外面遭人冷眼,屡次失败,无足轻重,但是在家人眼里,你都是最重要的,无可替代的。家人不会在意你失败还是成功,只要回家,就是他们最大的安慰。
坐上回家的列车,我感慨万千。车上都是回家过年的旅客,有些人看上去那么兴奋,衣锦还乡的样子。车上还有一些学生,他们笑着唱着,无忧无虑。有几个学生在唱:“曾经以为我的家,是一张张票根。撕开后,展开旅程,投入另外一个陌生。这样飘荡多少天,这样孤独多少年,终点又回到起点……”学生们唱得并不伤感,我却盯着车窗外的风景,泪水飞扬。
离家乡越来越近了,熟悉的家乡风光出现在眼前。我想起母亲温暖的怀抱,想起父亲宽厚的笑容。在家的时候,一切都是好的。有了委屈,找母亲诉诉苦。有时任性,冲父亲发发小脾气。那次父亲说了我几句,我开始冲他大喊大叫。可他一点儿没放在心上,赶集卖菜回来的时候,还给我买了我爱吃的麻花。回家,家才是最贴心的地方。
忽然,我听到一个熟悉的站名。那是家乡的名字啊,我的心里一暖。车上的几个学生,异口同声地喊起来:“下一站,家!”我也在心里大声喊:下一站,家。
回到家,父亲早已为我把火炕烧得暖暖的。母亲已经把我的房间收拾好,还贴上了我喜欢的年画。终于回来了,我又回到了家温暖的怀抱!
侍候人与被人侍候
文/徐德瑞
一晃又到了大中专毕业生求职找工作的旺季,有人说,现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找工作难,找一份专业对口、称心如意的工作更难,这或许是不争的事实。为何求职找工作难呢?愚以为,除了因僧多粥少,每年毕业生与就业岗位不完全成比例增长之外,还有一个思想观念不对头的问题。笔者有位亲戚的独生女,四年前参加高考,因成绩不理想,只能录取到一所三年制医专就读,学的是护理专业,去年七月份毕业后,就业还比较顺利,应聘到一家医院当了一名护士。按说一个女孩子,学的又是护理专业,学用结合,离家又不远,做一名白衣天使,已经是很不错的工作了,可这女孩却很不以为然,认为做护理工作,整天为患者打针输液、取药换药、测血压,量体温,干的尽是“侍候人”的工作,既脏又累,感觉很别扭,没意思,于是她未经父母同意,就自动辞职不干了,回到家里想再找份不“侍候人”的工作。
可是几个月过去了,她并未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至今仍在家中待业。一次她来笔者家里串门,主动谈及再就业的事,并强调希望不干“侍候人”的工作。我听后一时有些茫然,怎么她对“侍候”二字如此反感?“侍候”,《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服侍”,如侍候父母,侍候老人等。可见侍候也就是服务,只是现在人们在口语中不常用“侍候”一词,而改用“为人民服务”罢了。而“为人民服务”是多方面的,社会越进步,人们的分工越细,每一行都要有人去做,缺一不可。同时也应明白,自己在为人民服务,或者说侍候他人的同时,也在享受着他人对自己的侍候。你走进商场购物,立即有售货员热情地来侍候你;你进理发店,立即有理发师傅含笑来侍候你;你有急事要办,在马路上一招手,出租车司机立即把车开到你的面前,很有礼貌地请你上车,将你送达目的地;你外出观光旅游,无论是乘车乘船或乘飞机,总会有驾驶员、乘务员、导游小姐等很周到地来侍候你,让你旅途安全愉快,玩得舒心惬意……总之,我们无论何时何事,都会享受到别人对自己的服务和侍候,只是我们平时并不在意罢了。
不过,为人民服务,或者说侍候人,也要因人而异,因工作性质而异,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服务,面对面地侍候他人,如医院护理人员,每天为张三、李四打针吃药,测体温,量血压;理发师傅为王五、赵六理发修面,这类工作很具体,人们一目了然。另一类是间接服务,如行政管理人员,即通常说的“人民公仆”,以及科技文教工作者等,他们一般服务于社会,不具体侍候某一个人,如县长要为全县人民服务,市长要为全市人民服务,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但两者在“为人民服务”这一基点上是一致的。记得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在会见掏粪工人、北京市劳模时传祥同志时,曾深情地说:“我是国家主席,你是掏粪工人,我们分工不同,但都是为人民服务。”几十年过去了,这感人肺腑的话语,至今仍温暖着每位劳动者的心。至于科技、文教工作者,他们的科研及文艺创作成果,为的是造福全社会,使全体人民受益。
现今社会在飞速发展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包括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也应与时俱进,随之变化,既然社会上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都是在服务、侍候他人,而同时又在享受别人对自己的服务和侍候,连国家主席和大科学家也不例外,作为现今就业难的高校毕业生为何还耻于、忌讳“侍候人”的工作呢?这岂不是作茧自缚,自设障碍,人为地抬高就业门槛吗?这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旧思想,很不可取。现今正确的择业应是首先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再结合个人的实际(如专业对口、学用结合等),珍惜自己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并努力把它干好,干出成绩来,而不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这或许更加切合大中专毕业生当前就业的实际情况。
埋下梦想的种子
文/刘飞鹭
雨雪交加的午后,四百余名家长都来到了学校开初三家长会。这次家长会无非是学校的老师和领导对孩子们的又一次激励,并通过第一次月考的成绩,能够使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这所谓的认识,也是让孩子们对自己的未来,或者说是对自己的梦想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吧!
我初三那年,已经有宾馆到学校里招聘毕业生,做服务员。有长相好的,条件好的,都竞相着去报名,希望可以被提前招聘走。这样就有了工作,不会为将来找不到工作而发愁了。那个时候几乎听不到哪个学生或者家长说要考什么高中,或者上什么大学。学习好的都会以考上中专为目标,而差一些的则是技校或职高。谈起梦想,就是无论有没有学上,都希望自己在毕业后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也有像我这样,学习中上等,因报考志愿过高,误打误撞被高中录取了。三年过后,又不明不白地考上了一所大学,顿时又被那些上了中专和技校的同学们所羡慕。大学毕业后,又赶上不包分配,自己东奔西跑找工作。为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或者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不停地学习各种技能,考律师、学会计证、学电脑、考驾照……
志愿、梦想,让我面对女儿时,有那么一刻大脑是空白的,不知该如何谈起。因为,此一时代与彼一时代真的不能同日而语。但是,目标该是一致的吧?那就是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或者属于自己的事业,让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再深奥一些,就是充分体现自身价值,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没等我回答,她就说:“我猜,您的梦想就是希望我能考上重点高中,再考上名牌大学吧?”
我对女儿说:“梦想就像是一粒种子,只要你肯将它种在心底,再配以雨露滋润,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的。如果你的梦想是一所重点高中,一所好的大学,一份好的工作,那么,你在内心深处埋下了这粒种子,加以勤奋的耕耘与灌溉,一定会生根发芽并开花结果的。”
病房日记
文/鲍友明
自2010年诊断出患类风湿病以来,这已是第四次住院治疗。躺在病床上,我的眼泪常常止不住一滴一滴从眼角流出,我不知道这是自怜,还是悲伤。反正,心里多少有点凄惨。毕竟,我才刚到花甲,就已显病态。
其实,我的身体一直很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曾在地方工厂和部队参加过三次横渡长江。有一次,我还是游在第一排,推着“解放军方队”的巨幅木牌,论技术和体力够可以的。还有一年,那是我刚到鄂城造船厂工作不久,新造的一艘船在下水时,螺旋桨被缆绳缠住了,无法行驶。为了取出缆绳,厂里组织了一个三人水下抢险小分队,我是其中一个。当时已是寒冬,为了保住国家财产,我们三人冒着零下几度的低温,轮流潜水作业。由于没有潜水服,每次潜水作业时间只有几分钟。为了取暖,我们就在江边燃起一堆柴火,厂长还令人买来几瓶酒。在这么简陋的条件下,我们终于将卡在螺旋桨里的缆绳取出,新船安全下水远航。事后,我们三人获得了厂部嘉奖。
想着这些往事,心里多少有点自豪。毕竟,我也曾为国家作出过自己应有的贡献。以上往事,也足见当年我的身体是多么的棒。病不是一下形成的,病也是天长日久,一步步积累而成的。如今,人到了一定年龄,病就自然多了起来。想着想着,心情好了许多。
迷糊一阵,我自然又想起了我的初恋。那也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几年,当时我是一名工人,与当年的小学同学相好,可她是干部子女,她父母说只要我能入党提干有文凭才能谈婚论嫁,否则不行。天哪,入党提干有文凭在我可是比登天还难。我是一名工人,入党咱多干活可能还成,提干到哪里提啊,别说提干,就是当个班组长也得干上好几年。文凭咱就更没有了。当年参加工作时,我刚读到初中一年级就辍学了,如今离开学校好几年了,到哪儿去拿文凭。
我是个不服输的人,我说要和这个同学谈婚论嫁就必须做到。于是,我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时一刻做起,从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做起。那时,我在工厂当电焊工,我就从学技术开始,学平焊,学立焊,学仰焊,学得师傅没什么教了,我也开始带徒弟了。后来,调到黄冈军分区修械所,修理枪械,我就争取入党。当时,我天天起早打扫卫生,扫厕所,就这样,我真的入了党。我好高兴啊,这下总算离目标又近了一步。刚入党,忽然传来大学恢复高考的消息,这真是人走运干什么都有好兆头。文革十年使许多应该在学堂学习的青少年离开了学校,如今恢复高考,意味着学校又可以正常开办了。我迅速到后勤部开具介绍信,到地方招生部门报了名,并马上投入到高考前的复习之中。说是报了名,也复习了,但肚子里就那么点东西,真正参加完高考,我才知道自己离大学有多远。高考落榜后,我不气馁,继续想办法自学。先后到地直机关干部业余学校学习,到黄冈师专中文系旁听。这期间,由于我努力自学,又业余搞通讯报道和文学创作,被黄冈县广播站调去当了一名编辑记者。到广播站后,我努力工作,采写的新闻稿先后被《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大报采用,组织部门选送我到黄冈县党政干部中专班带薪脱产学习两年。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黄冈县委农工部工作。我终于成为一名党政干部了。我真的好高兴好高兴,多年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高兴之余,我仍在想,虽然当了干部,但只有中专文凭,现在国家正是用人之时,没有更高的学历不行。于是,我通过全国成人高考考试,进入黄冈师专夜大学习。经过三年的业余学习,终于获得了大专文凭。那年,当我从校长手中接过大专毕业证书时,我真是百感交集,眼泪一下子从眼眶涌出。说什么呢?!喜啊悲啊,累啊痛啊全凝聚在这个红本本上。写了这么多,我竟把谈婚论嫁这事忘了。就在我一步一步努力自学、努力工作时,我的心上人也被我的丘比克爱情之箭射中,随我一起走进婚姻殿堂。第二年,我们就有了女儿,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
“药打完了。”当我被同病房的病人叫醒时,我才知道,自己已完全进入回忆之中。从回忆中走出,感慨万千。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本难念经,但时光是公平的。它不因你富贵而多给时间,也不因你卑微而少给时光,它总是默默地守卫在每个人身边,给你思考和努力的点点滴滴,你会因这些点点滴滴的小胜而积成大胜,成就一番事业。虽然,我以上的努力不过是为了初恋情人,但由于我努力了,付出了一般人没有付出的代价,最终不仅收获了爱情,还收获了事业和人生!
躺在病床上不是好事,但对于我这个曾经经历了太多磨难和压力的人来说,也许这是一个休息的最好选择。以前想休息一分钟都不行,如今总算有了这么多时间,可以躺在洁白的病床上梳理人生,拷问灵魂,这或许也是一种收获。
离开岗位的一年
文/人生如水
一场不大不小的夜雨,突降家乡的大地,滋润了家乡干涸的原野,家乡自然环境的特点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雨露就昌盛,清晨雨过天晴,天格外蓝,不时飘过白云朵朵。明天就是自己离开工作岗位一周年了,所以非常怀念自己曾工作20年的矿务局机关大院,背起相机走进这让我魂牵梦绕的机关大院。机关大院有两座四层楼,一座是40年前建的,一座是30年前建的,几十年过去了大院依旧,只是树木更高大了,花儿更美丽了,但机关里的人却增加很多陌生的面孔,舒兰矿务局鼎盛时期,这里是二道河子最美丽的地方。
一对年龄不算大的夫妇,承包了机关大院,十几年时间,机关大院已经成了大花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离开这里九年了,每次回家都到这个大院转转,拍下几幅照片,作为一种留恋,老两口子总说我是对舒兰局最有感情的人,这篇文章用了三张矿务局机关大院的照片,这样的场景无数次用过,但是每次运用都有新的意境。
这里给我留下许许多多美好的记忆,很想再次穿越历史,回到30年前,可惜人生不能重来,也不能彩排,过往只能是回忆,只能在脑海中闪现。然而我在矿务局的经历,在历史长河里也许会微不足道,就像一片叶子沉入脚下的土壤。所有的生命都会从繁茂走向凋落,沉寂为一抹暗淡的灰黄。如果不能超凡脱俗,就要让生命之花在有限的时空自由地绽放,和所有的生灵一起快乐地交响。即使像流星那样一闪而过,也要在天空中留下自己那微弱的光芒。
离开机关大院,我突发奇想,何不穿越一下大石顶子和小石顶子之间的山路,说走就走,带上我新买的的遮阳帽,一个人出发了。出城、上山,望如黛的远山,更显其伟岸,小石顶子和大石顶子之间。树木高大,小草戚戚,天上的白云,时而如棉,时而如丝,看山花之烂漫,赏玄武之诡异,叹自然之神功。山路弯弯,石块遍布其间,杂草落叶杂陈其中,山上的植物品种繁多,多的叫不出名来。满眼的绿,天然氧吧,深吸一口气,尽览山间清峪之美景。
人说上山容易下山难,确实如此,山路草滑,路径纷杂,一不留神就被滑倒。徒步穿越三个多小时,经历了上山的艰辛,下山的艰难,锻炼了身体,欣赏了山中美景,心胸顿觉畅快如饴,归程路上,忘却了疲惫。其实穿越沧桑,就是感悟生命;感悟生命,才能珍惜每一个黎明,让每个平淡的日子都熠熠发光。
细想,我这一生在煤炭企业的官场磕磕绊绊几十年,仅在文字工作岗位上就有40年,10年的秘书,10年的秘书科长,12年的党委办公室主任,3年的民营企业董事会秘书,退休前的岗位也没有脱离写字的岗位。可谓甘苦自知。有时忙起来,一天只吃一顿饭,半夜三更爬格子更是家常便饭。但苦中也有乐,靠这点墨水,我几乎走遍祖国大地。但我一直是“业务人员”,是个干事的,不是有权的。
去年这个时候,主管领导找我谈话,从七月一日起让我退居二线,离开工作岗位前,最后一项工作任务是办理董事长陪同省长出访的公务签证,时长近一个月,董事长和省长回国后,我的所有工作就此结束,从那天开始再没写过一份公文,没进过一次我曾经工作的办公室,因为“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已经有位比我年轻22岁的中层接替了我,肯定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
离开工作岗位,感到一身轻松,犹如长途跋涉的人终于可以歇歇脚了。不再受“机关”的拘囿和支使,一门心事劳作自己的“田园”,虽然依旧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心理上却委实感觉到了“自在”、“轻松”、“逍遥”。因为从来没有掌握过权力,也没有体会过掌权的种种优越,所以没有权力拥有者退休后的“失落”。我举首望天,天上有几朵白云在随风飘游。我低头看地,地下鲜花绿草在翩翩起舞。
时间真快,一晃离开工作岗位一年了,寒来暑往,经历夏天、秋天、冬天、春天,虽然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独往独来,但实话说,尽管提前六七年就开始做了退休的准备,无论工作再忙,也会忙里偷闲抄抄写写,无论是出差还是在家休息,拿着相机穿大街走小巷,为的是退休的时候,尽快适应角色的转换,然而,真正离开工作岗位了总是还有不适应的地方,经过一年的不断努力适应,至今还在适应中。
从正式离退休那天开始,我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繁忙紧张的工作第一线退下来, 生活节奏、工作节奏、人生节奏都突然变得松弛缓慢起来, 本来天天见面的朋友、同事突然疏远不见了;本来天天经过的街道马路也不常经过了;每天上传下达的红头文件不用签字传递了,一种极度悠闲沉寂、无所适从和难以排解的孤独感的心理情绪强烈地冲击着从生命的前台退居后台的我,不知道别人如何,反正我的体会深刻。
退休后去的最多地方是百花园、百木园、观澜湖,主要是因为那里距离吉煤集团较近,虽然不能上楼,但是路过看着那集团办公大楼,也感觉到亲切,因为我在这个最后工作的集团,工作了将近六年。六年的工作场景仍然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六年时间自己尽心尽力工作,未和任何人结怨,未出现过重大纰漏,和一帮孩子们愉快的度过了六年时光,虽然恋恋不舍但是退休是人生必须经过的历史必然,是人生驿站中的必经之路。一年时间我体会:
不轻易改变自己的习惯。与文字工作打了40年的交到,从小就喜欢记日记,参加工作后,绝倒多数时间都是做与文字相关的工作,所以抄抄写写成为我每天生活工作的重要内容,伏案工作的辛苦,也使自己积劳成疾,眼、耳、颈椎都有问题,但这并不妨碍我用脑,每天不在键盘上敲几行字,就有些空虚。离开工作岗位一年,我还是利用QQ空间这个平台,充实自己的退休生活,自娱自乐。我不是什么才子,也不是什么写手,更不是什么摄影家,写点文字,拍点照片,是我的一种习惯。
尽量去找自己开心的事去做。旅游既能让人开阔视野,又能让人开心,去年秋天一家三口跑了趟日本,在东京、北海道尽情的玩了七天;今年春天又和媳妇飞往韩国,走了韩国济州岛、釜山、大邱、首尔等主要城市。努力做情绪的主人。调整自己的认识,让自己适应一切,而不是调整一切来适应自己的愿望。在寂寞中提起笔来写下人生的光彩,在寂静中创造一些人生色彩。
随时随地走出家门回归自然。回归自然很重要,每当心灵空虚浮躁时,我都选择回老家,看看青山绿水,看看亲朋好友,看看自己曾经奋斗过的地方,走遍了舒兰矿区的每个角落,和自己同学喝点小酒,吹点小牛,看到他们,我的心马上就会沉静下来。自古以来大自然就被人们赞誉为人类心灵深处的最佳归宿,人在大自然地怀抱里,可以心静似水,平和安稳,和谐快乐,泰然自若。
保持睡眠充足但不过量。媳妇说我是个“没心没肺的人,沾枕头就着”,睡眠始终比较充足,从来不喜欢赖在床上,总想找点营生,除了上网,很多时间都在野外闲逛。我感觉退休后必须振作精神,拚却最后一把力,用满腔热血用整个生命树立一根标竿,让人们知道:人生最宝贵的并非金钱与权力!
“邻居”的菜园
文/阿连
“邻居”的菜园
我工作的地方位于临近美丽的人工湖和眼望无际的大海彼岸。人工湖就像一条盘旋的巨龙紧紧的缠绕着我们的辖区,湖面波光粼粼,时不时还有野鸭在游荡着,夕阳西下,湖畔酒吧响起动人的葫芦丝。春已逝去,夏季的烈日,沙滩玩水的游客逐渐增多,抬头仰望大海水连天、天接水,南北来往的轮船百舸争流,一阵阵的海浪扑向海岸,海鸟时而飞过,时而绕船盘旋,寻找自己的美食,迷糊之中听到一声尖叫,海浪拍打着岩石,夕阳西下,渔民开始收网,眼前正是一副吸人入目的晚霞美景图。
在这里习惯了,即便是再美好的环境也勾引不了我的情趣,反而是附近一个派出所的小菜园,它走进了我的视野。在这繁华的都市里,日夜看着日新月异的现代文明,一个小菜园让我找到了乡村那种舒适与自在。
蹲在菜园里边除杂草边和朋友聊着,他说他们这里经常吃的自己种菜,环保又实惠,每次下班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的来看一看,菜苗的一天天长大,瓜藤蔓延着不断往上爬,眼看茄子已经可以下锅了,向日葵已向着同一个方向爬伸。看着这些菜苗,都让我想到一颗种子的奇妙之处,生命的伟大,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它就会表现出来生命的气息。
他们每天都细心的照料着,栽种、除草、施肥、收获。小菜园总是青翠茂盛,生机勃勃。整片绿油油的蔬菜在微风中轻轻的摇晃着,好像在欢迎主人的到来。现在网上流行偷菜游戏,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真正种菜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小小菜园给他们的工作之余带来了劳动的快乐,又能亲近大自然,放松心情,还可以品尝到真正的无污染绿色蔬菜。
日常工作当中,我们默默奉献,一次次的修改笔录材料,调解一起起民事纠纷,冒着大雨帮游客找到走丢的小孩,苦心挽救跳海自杀的少女,忙碌繁琐的工作让我们格外充实,而在休闲之余,看到了他们的小菜园,那不仅是为了美化家园,更是缓解工作压力,更是一种云淡风轻的享受。
“邻居”小菜园,让我心田装满了希望,心情豁然开朗。
妈妈,我的工作很好
文/朱瑾洁
浓密的黝黑弥漫低矮的茅屋,生命在吧嗒吧嗒时钟的驱赶中走失生机。每晚天还没黑,老两口就蜗床而居成了雷打不动的作息,躺着,都想尽快酣眠,可心的针扎却引来阵阵痛挛,徒劳的背后往往都是大眼瞪小眼,一夜无眠。
老两口已经快三个月没有完成睡过一个安稳觉了。老头今年六十岁,刚办完退休手续,已快十年没领过工资的他才重新领上工资才不满半年,老太婆今年六十三岁,老俗语说得好,女大三,抱金砖。按说,老两口现如今都领上了退休金,男娃今年二十五岁了,虽尚未结婚不在身边,可每周的电话,总会给妈妈报喜说,妈妈,我的工作很好,这周又被老总夸了,还说下个月给俺长工资呢。
还没放稳电话,早已喜上眉梢的老太婆,就会忙不迭地对着屋外咋呼,老头子,让你接,你还不接,这个月儿子又要长工资呢……说着说着,竟没来由地呜呜哭了起来。
老头这时就会立即跑进屋,慌里慌张赶紧用湿毛巾边给老伴擦拭着眼泪边说,你看看你,我接吧,你都不让,你接吧,听儿子的声音,你每回都是吧唧吧唧落泪。下回再这样,干脆给儿子讲,别来电话算了。
你敢。老太婆一把甩开老头的手呵斥道,儿子不是你身上掉下的肉,温怒消纵即逝转而面呈温馨地说,赶明,我们还是看看娃吧,三年啦,娃每回都是说找的工挺好,再辛苦几年,就能挣着大钱。一听这,我的心总会咯噔一下,现在回头想想,往日下岗没钱时,我们是不是在娃眼前争执钱的事有点多了,要不然,娃不会每次打电话都说能挣到大钱,这不是让咱宽心嘛。娃打小没说过假话,这我知道,可我心里总觉得有点虚,毕竟毕业三年了,要是再加上三年大学,娃离开咱也有六年了,目前到底干的啥,毕竟没有亲眼见啊,还有娃住哪,条件咋样,现在眼瞅着入冬了……说着说着,又由不着人地呜咽起来。
老头说,你看你,又来了。赶明我忙完这阵,咱就去看看,要不这个周末,我上战友老赵哥那,他负责建筑这块,娃是搞建筑设计的,问问他年前要是能安插人,我看娃回来算了,省得咱整天担惊受怕。
老太婆说,那天亮你就去问问,一定得给老赵哥提斤茶叶,人家回回来不兴空手,咱也不能寒酸,何况咱还是为了娃。
老头说,行,我去。没说完,心忽得捞起啥了,话到嘴边,却又突然忘了,就在暗暗埋怨时,悄然萌生不经意间的睡意,就眼睛一闭对妻子说,睡吧。说着,酣然入睡。老太婆见老头子半天没动静,心道,这个死鬼睡得倒很沉实。念叨着念叨着,不一会也悄然进入梦乡。
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老太婆一个激灵,用脚蹬了一下那头的老头说,快,娃的电话。老头子睡意朦胧地说,哪娃?深更半夜,娃打电话干嘛?正说着,电话又骤然响起。
老头子迭不及穿衣,赶忙翻身下床,三步并作两步抓起电话。电话是自称娃的同学打来的,说娃酒多了驾驶摩托车摔到路牙石上,现正在医院里。
没放下电话,老太婆就急问,是不是娃打来的,啥事?老头子没敢把实情告诉妻子,只是敷衍道,是娃的同学打来的,说娃不大好,让咱去看看。
一千多里的路程,租的车不熟悉路,跑了近十个小时。来时,老太婆一心也想来,可老头子考虑娃碰的不知轻重,就没让她同来。到了,可一切都完了,娃已走了,爷俩没能见最后一面。
等清理娃的东西时,老头子做梦也没有想到,娃住的条件极差,八个半大孩子合租在一间屋里,没有十平米。单位啊,是家广告公司,业绩也不大好,基本上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活干天,没活就清闲。
此情此景,老头子禁不住仰天长叹,娃啊,娃,你干嘛欺骗我和***妈呀,找不到工作,你干嘛不回家,咱又不是吃不上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