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富含哲理的精美散文

2023/09/07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富含哲理的精美散文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富含哲理的精美散文(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尊重的最高境界

文/张勇

每个人都需要获得尊重,每个人也都需要尊重他人。尊重不是流于嘴上的唯唯诺诺抑或无端夸赞,更不是溜须拍马的曲意迎合。真正的尊重是发自内心的把对方当回事,是一种不由自主的高贵人格的自然流露。

一位朋友与一位台商老总谈业务,午餐时在酒店点了菜品,该老总指着雅座中的酒水说:"请随意饮用,我们不劝酒。"朋友知道很多南方商人商务会餐时绝不饮酒,也客随主便,草草用饭。席间酒店服务生端来一道特色菜,那位老总礼貌地说:"谢谢,我们不需要菜了。"服务生解释说这道菜是酒店免费赠送的,那老总依然微笑回答说:"免费的我们也不需要,因为吃不了,浪费。"饭毕,老总将吃剩下的菜打了包,驱车载着朋友出了酒店。一路上,那位老总将车子开得很慢,四下里打量着什么。朋友正纳闷时,老总停下车子,拿了打包的食物,下车走到一位乞丐跟前,双手将那包食物递给乞丐。朋友看到那位老总双手递食物给乞丐的一刹那,差一点就热泪奔流。

一次,叶淑穗和朋友一起拜访周作人。他们走到后院最后一排房子的第一间,轻轻地敲了几下门,门开了。开门的是一位戴着眼镜、中等身材、长圆脸、留着一字胡、身穿背心的老人。他们推断这位老人可能就是周作人,便说明了来意。可那位老人一听要找周作人,就赶紧说"周作人住在后面".于是,叶淑穗和友人就往后面走,再敲门,出来的人回答说周作人就住在前面这排房子的第一间。他们只得转回身再敲那个门,来开门的还是刚才那位老人,说他自己就是周作人,不同的是,他穿上了整齐的上衣。

夏衍临终前,感到十分难受。秘书说:"我去叫大夫。"正在他开门欲出时,夏衍突然睁开眼睛,艰难地说:"不是叫,是请。"随后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顾颉刚有口吃,再加上浓重的苏州口音,说话时很多人都不易听懂。一年,顾颉刚因病从北大休学回家,同寝室的室友不远千里坐火车送他回苏州。室友们忧心顾颉刚的病,因而情绪并不高。在车厢里,大家显得十分沉闷,都端坐在那儿闭目养神。顾颉刚为了打破沉闷,率先找人说话。顾颉刚把目光投向了邻座一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身上,主动和对方打招呼:"你好,你也……是……是去苏州的吗?"年轻人转过脸看着顾颉刚,却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点点头。"出去……求学的?"顾颉刚继续找话。年轻人仍是微笑着点点头。一时间,两个人的谈话因为一个人的不配合而陷入了僵局。"你什么……时候……到终点站呢?"顾颉刚不甘心受此冷遇,继续追问着。年轻人只是一个劲儿地微笑着,顾颉刚伸手示意室友不要为难对方。

当他们快到上海站准备下车的时候,顾颉刚突然发现那个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只留下果盘下压着的一张字条,那是年轻人走时留下的:"兄弟,我叫冯友兰。很抱歉我刚才的所作所为。我也是一个口吃病患者,而且是越急越说不出话来。我之所以没有和你搭话,是因为我不想让你误解,以为我在嘲笑你。"

冯友兰的尊重就在于"不说话",而路易十六的王后上绞刑架的时候,不经意间踩到了刽子手的脚,她下意识地说了一声"对不起",这是一种极其高贵的尊重,让每个人都肃然起敬。

67岁的玛格丽塔·温贝里是瑞典一名退休的临床医学家,住在首都斯德哥尔摩附近的松德比贝里。一天早上,温贝里收到邮局送来的一张请柬,邀请她参加政府举办的一场以环境为主题的晚宴。

温贝里有些疑惑,自己只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跟环境保护几乎没有什么关联,为什么会被邀请呢?温贝里将请柬仔细看了好几遍,确认上面写的就是自己的名字后,放下心来:"看上去没什么不对的,我想我应该去。"于是,温贝里满心欢喜地挑选了一套只有出席重大活动时才穿的套装,高高兴兴赴宴去了。

赶到现场,温贝里不由得吃了一惊:参加晚宴的竟然都是政府高级官员。其中就有环境大臣莱娜·埃克,他们曾经在其他活动中见过面。看到温贝里后,埃克先是一愣,然后马上向她报以最真挚的笑容:"欢迎你,温贝里太太。"接着热情地将温贝里带到相应的座位上。温贝里和政府要员们一起进餐,并聆听了他们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和建议。宴会结束后,按惯例要拍照留念,埃克邀请温贝里坐在第一排。玛格丽塔·温贝里就这样,度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夜晚。

几天后,温贝里浏览报纸时,看到了自己参加晚宴的合影和一则新闻报道:政府宴请送错请柬,平民赴约受到款待。原来,环境大臣埃克本来邀请的是前任农业大臣玛格丽塔·温贝里,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把请柬错送到和农业大臣同名同姓的平民温贝里手中。对此,埃克表示:"不管她是谁,只要来参加宴会,就应该受到尊重和礼遇。"看到这里,温贝里不由得心头一热,敬重之情油然而生:埃克明知她是一个"冒牌货",非但没有当场揭穿,反而给予了她大臣一样规格的礼遇,这样不动声色的尊重足以令她欣慰一生。

成与败

文/寒志

步入青春的热土地,生命成长的象限由十字路口,进发又一个新的城堡。于是,不知何时学会了多愁善感,学会独对晚空,学会了雨淋的那种快感,更从心中滋生着拥有成功之神的青睐。

我们希望自己是一切故事里的主角,我们要把王子和灰姑娘的童话变成现实,我们想要挑战所有的不可能!我们内心的热血涌动着奔腾着,把誓言旦旦的拳头紧握着!

青春的路上布满了那么多的诱惑,散发着七色光彩,同时也会埋下我们看不清的黑暗,它们潜伏着发芽着,慢慢长大着,一不留神,会把我们撞的遍体鳞伤。

的确,青春的心渴望成功。但我们都是凡夫,不是成功的宠儿,相反,失败的身影常会与我们结伴同行,憔悴的你便认为成功不会光顾自己,感到心中有一份孤独,一份冲动,开始拒绝同学的邀请,朋友的来往;把自己关进书房,怨恨上天……

从屡次投稿不中里走出;从无数次考试的失利中走出;从感情的波折里走出,从相处的不顺里感慨……总是不能理解把一颗火热的种子播下,在秋天收获的却是冰凉的雨水,而父母叹息的目光把我们原本需要鼓励的心和最后的希望也冲淡,心套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我们也许会用哲人的话去慰藉别人,然而自己却不能面对失败的打击。如果说,鲜花和掌声是成功的代名词,那么挥之不去的阴影和苦涩的汗水便是失败,我们看中的只是成功的花冠,却不能掂量汗水的价值。

由失败,我们开始憎恨现实,厌恶现实,唾骂现实。残酷,无奈!让人辛酸,麻木!甚至想到死亡!于是总认为过多的坚强,会承受过多的痛苦;过多的自信,会得到过多的压抑。其实,不必如此,我们只是一群涉世未深的俗子,怎能一下子就能读通人生这本大书?每一个有成就人的背后,谁没有藏过泪水,但他们懂得"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诗的深刻含义,他们坚信,阴雨过后总是天晴,失败过后总有成功。因为成功之神不会青睐任何一个人,我们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真的没什么,面对失败,我们不必在黄昏里哭泣,不必在夜里独自惆怅,更不必锁上自己的心。从诞生我们的那天起,失败就以各种姿势羁绊着我们前行的脚步。的确,不经风雨的洗礼,怎能见彩虹,想想辣阳下农人收获的喜悦,就能明白失败不过是成功的过渡,失败使我们成熟、理智,以及能够面对失败的心态。

是否你喜爱的雨季把你的窗棂打湿,你辗转难以平静,渴望阳光的心愈加强烈,那么就打开紧闭的大门吧,你会看到我们的信念正刻在太阳的光圈中,散发光芒,让我们坦然地面对失败,让我们共同托起心中的太阳!

心态决定人生

文/王涛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心里有阴霾,对人常存猜忌,对不信任的人的某些行为常往坏处想,有时还肆意攻击和诽谤;有些人嫉妒心强,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容不得个人私利受损失,谁惹了自己、影响到了自己,就在背后说坏话、搞小动作;有些人遇到困难挫折,就灰心丧气、消极不前,特别在个人进步问题受挫时,甚感不公,心生报复。某单位两名干部竞争一个职位,其中一干部得到晋升,另一未晋升的干部不能正确面对,心态扭曲,捏造虚假事情诋毁获得晋升的干部,被查出后自毁前程。

一位伟人曾说过:"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古往今来,大凡事业成功者,都具有健康、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反之,就容易招致失败,有时甚至会影响到生命。

"生活是一种选择,你选择什么,就得到什么。幸福是一种心态,你缔造阳光,幸福就光顾你!"心态决定人生。要获得幸福生活和成功人生,就要学会给心灵种植阳光,让心态永远充满阳光。

笑是一把快乐的钥匙,紧握它,可解烦忧;笑是一剂良药,常服它,可保健康;笑也是一种力量,拥有它,就拥有胜利。人生不如意之八九,如意之一二,如果不懂得微笑,不会苦中作乐,笑对失败,就感受不到生活的意义,就很可能一蹶不振,消极、沉沦、自虐……《亮剑》中的主人公李云龙,不管困难多大、大战多艰,脸上总会洋溢着笑容。正因如此,其生命充满了激情,战术战法很活,部属能从他身上感受到胜利的希望,因而部队士气很高,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笑,是阳光心态的生动表现,是让生活充满希望、幸福的便签,是走向成功的"助推剂".

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你能容别人,别人才能容你;你学会了宽容,就成就了自己。唐代的魏征,早年曾辅佐太子李建成起来谋反,差点要了李世民的命。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不计前嫌,加以重用。魏征全力辅佐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他人的过失、过错,我们要学会忘记、谅解、宽容,要能"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这样,我们才能享受到幸福和成功。

修身是幸福的源泉

文/李青松

京城供职的朋友发来一条微信:"幸福是简单的满足,向外追逐越多,离目标越远。但多数人只是在走过弯路耗费时间精力,直至年岁愈迈无力折腾甚至身陷囹圄失去自由之后才明白这个道理。"朋友的话切中现实时弊,也引起我的深思。

生命是幸福的载体,人生无疑是一个追求幸福的过程。可怎样获得幸福,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人常常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

欲望是人生奋斗的动力和进步的阶梯,也是人遭受磨难的根源。"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嗜欲者,逐祸之马也".许多落马贪官本该拥有幸福的人生,却不断上演一幕幕人生悲剧,无一不是放纵欲望招致的苦果。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有一个快乐方程式:快乐=物质/欲望。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物质消费越大,欲望越小,快乐就越大,正应了中国人的一句古话:"知足常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消费在不断增加,但如果欲望不加节制,快乐值反而会下降。那些因贪腐受到惩处的官员,没有一个是因为物质消费不能满足正常需求,而是因为欲望的膨胀导致走上不归路。

原来,幸福真的很简单,谁的欲望愈小,谁的幸福愈大。

从不给人题字的万里,1962年9月6日给长子万伯翱题了字:"一遇动摇,立即坚持",教育子女不搞特殊,与人民在一起。杨绛先生104岁生日当天,一位网友在微博上留言:是她告诉我们人生的哲学,"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物质的胜利。"

是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不能做物质的奴隶。一旦心为物役,就会迷失人生的航向。研究廉政建设的学者提出一个幸福养廉理论:通过控制自己的物质消费欲望,心里保持知足感、快乐感、幸福感,可以让人不想贪、不愿贪、不必贪,进而保持其自身廉洁。这个理论破译了幸福的密码——修身是通往幸福的桥梁,也是人类真正幸福的源泉。

修身就是修心、修德、修性、修学,就是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保持身性,本质上是一个长期与自己的贪欲恶习和薄弱意志作斗争的过程,也是一个终生学习的过程。修身是做人之"本",修学则是修身的起点。"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因此,阅读是人生最美的修行。

高尚的品格要严"修"、常"修"、苦"修"、静"修",人越是沐浴在道德的光辉下,就越能远离一切烦恼,越能增加幸福的砝码。修炼品行要修剪欲火,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时时检束自己的身心言行,用崇高的信仰来祛除掉心中的杂质,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受得了挫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任何时候都能保持豁达淡泊的心态。

修身以养性,做官先做人。"严以修身"是各级领导干部安身立命之本。"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心有信念,胸有理想,内有定力,外有防线,方能不为物欲,不为利诱,守得住根本,经得起风浪,炼就金刚不坏之身,达到"竹影扫街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的境界。

人生的拒绝

文/王晓河

细掐数,其实,人生有许多拒绝。拒入圈子,拒挂头衔,拒赴邀请,拒纳礼品,拒受恩惠,拒追时尚……虽然有时不得不放下面子,不得不忍痛割爱,但更多的是坦然和淡泊。世间黑白分明,拒绝也是人之常情。大师、大家、大腕的拒绝,超乎常情,也常常不同凡响。

张火丁,程派名家,唱到哪火到哪,在京剧界独领风骚。她有许多拒绝,领导提出推荐她候选全国政协委员,她拒绝了;学校请她当招生评委,她也拒绝了;让她当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她又拒绝了。问她喜欢穿什么衣服,她说,"不要太张扬,走在大街上没人会回头看的衣服。"人格独特,魅力独特。

拒绝是专一,是真正意义上的抱负,是更深层次上的进取。"程门冷艳"醉心京剧,"此情无计可消除",只识板眼,不谙世故,"功夫在戏中",别无他求,所以,人淡如菊,艺如行云流水,成为一枝独秀奇葩。

季羡林曾拒"三顶桂冠",还来自由身;孙犁曾拒出国和"罢序",赢得恬淡高雅。杨绛所着《走到人生边上》有一段叙述: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某高官曾许钱钟书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职位。钟书一口拒绝不要。我认为在联合国任职很理想,为什么一口拒绝呢?钟书对我解释:"那是胡萝卜。"他不受"胡萝卜"的引诱,也不受"大棒"的驱使。

"质本洁来还洁去","重利不足以变其心".生活中,利益多多,关系多多,诱惑多多,许多"胡萝卜"招人艳羡,熟人朋友的不吃,"君子之交淡若水",自有一种神交之韵;下属的不吃,工作情谊清如水,自有一种志同道合;上司的也不吃,清清爽爽不报私恩,自有一种底蕴底气。

大道至简,人到无求品自高。不懂、不去拒绝,有人颓唐,有人堕落,有人累垮……"放下即实地",人生还是有些拒绝的好。

别吝于付出同情心

文/小文

一天下午,我开车行驶在街头,看到一幕令人心酸的场景。那是一个十字路口,前面红灯,我把车停在直行道上等着。右转车道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踩着三轮车爬坡前行。三轮车上堆了厚厚的一叠板材,路面有了坡度,老人踩不动了,于是下车推着往前走。在离十字路口还有近20米的距离时,后面来了一辆小车,这辆车打着右转向灯,不停地按着喇叭。老人明白了他的意思,转过身对着小车抱歉地笑了笑,然后弓着身子,卯足了劲往前推。可后面的小车司机急不可耐,一路狂按喇叭。老人也着急了,把全身的劲都用上了,双手青筋暴突,汗如雨下。突然,老人脚下不稳,摔倒在地,三轮车顺着坡滑了下来,碰到了小车的前保险杠上。小车司机火冒三丈,下车对着老人破口大骂。我想下车劝阻,无奈前面直行已亮起了绿灯。缓缓开动车,从后视镜里,我看到老人弯着腰,一个劲地赔着不是……

不知道接下来老人经历了怎样的遭遇,纠纷是如何化解的。他那张苍老、悲苦、窘迫的脸庞时不时在我面前闪现,令人心酸。相比老人,那位小车司机衣着光鲜、盛气凌人,是位不折不扣的强者。都说强者面对弱者会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悲悯与同情,那位小车司机的同情心去哪了呢?此时的同情,只需他一个体谅的眼神,一次耐心的等候,这便是对处于弱势状态下的老人最大的抚慰。

同情除了怜悯这层含义之外,更有理解、信任和尊重的意思,是一种仁慈和美德。因为怀有同情,我们说话做事时便会从关心、体谅他人的角度出发,留下空间和余地;因为怀有同情,发生误会时我们会替他人着想,主动反省自己的过失,勇于承担责任。相反,如果没有同情心,对弱者所遭遇到的不幸和苦难,你会冷漠麻木、视而不见,更不会换位思考、施予援手,甚至可能做出幸灾乐祸、落井下石的不义之事来。

虽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要让同情之心成为一种坚定的情感,仍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不断地培养和激励。对人世万象仅抱有一丝惋惜的哀叹,不如勇敢向前跨出一步,用自己的双手传递温情,温暖别人,也成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