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的文章
倚栏轩精选16篇写景的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写景的文章(精选1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冬日三章
文/张瑾
冬阳
公路两旁的梧桐树飘落最后一片黄叶,告诉人们,冬天来了。温暖的阳光照在晾晒的被子上,到处都是太阳的清香;阳光透过茶色的玻璃窗,在办公桌的电脑屏幕上反射出一个暖色的点。回望窗外,或许得到了阳光的呵护,窗台上的花叶因为有了阳光而格外的绿,给冬日增加不少盎然生机。
坐在温暖的办公室里,柔和的阳光斜照在脸上,感觉就像慈母那双温暖的手,虽然是轻轻地荡漾在脸上,但却着实舒畅在心里。如果没有寒风的落寞或许就不觉得冬日的温暖是多么值得回味,如果没有阴霾也不会有再见灿烂阳光的欣喜。
我懂了,冬阳的美在于它的内涵,在于它的珍贵,在于它的给予,在于它的适度,在于它给我们的温情。如果,大自然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亦真亦幻的诗,冬日里的阳光就是其中最美的一篇吧。
寒风
你看他孤独地穿梭在城市的高楼间,行走在乡村的小道上,所经之处,人们都不会张开双手去迎接他。他只有疯狂地摇动树叶,让瑟瑟发抖的鸡鸭、裹紧衣衫的行人为他送行。想来寒风也是郁闷的吧。
为什么不喜欢冬天的风?是因为他会咆哮,还是因为他有一双可以看透人心灵的眼睛?这个季节,他可是主角。
其实,寒风的智慧就在他的行程里,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他都不会耽搁自己的旅程。如果不是他,你又怎么知道秋天要走,冬天到来。所以在每一处,沧桑也好,厌恨也罢,他眼睛里闪烁的睿智和光芒必须用心才能体会得到。冰冷和萧疏的背后,是蓄势待发的生命活力。
雪
雪,纷纷下着,像珍珠,晶莹剔透;像鹅毛,纷纷扬扬;像天空中的小精灵,调皮可爱;像柳絮扬花,从天而降,纷纷扬扬好像数不清的蝴蝶在飞。冬日的严寒,因为有了雪而愈加清冽。
看着蝴蝶一样纷纷飘舞的雪花,忽然心中涌出无限的伤感。就如蝴蝶破茧一样,一滴水要经过多么惨烈的痛苦才能凝结并裂变成美丽的雪花呢?人生要经过多少痛苦的磨难才能更加练达而灿烂呢?
一转眼,屋顶上、树枝上、路上都已经铺盖上厚厚的一层积雪。屋子外面静悄悄的,仿佛只有雪花在轻轻飘落,好一个粉妆玉砌的银色王国。马路上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羊毛地毯,"咯吱咯吱"地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伴着"咯吱咯吱"的踩雪声,继续踏雪前行,谁用力摇动玉树琼花?细听,远处有一个声音传来,愈来愈近,愈来愈清晰。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半岛秋色
文/喻丰年
秋,包裹着一片金黄色的绮梦,搭乘着南归大雁衔来的一阵迅风,撒散在雷州半岛东西暖洋洋的沃土上。纷飞的秋意沐浴着明净的阳光,缓缓地鲜活了起来。秋的气息也渗融入秋的雨水里,浸透了一整夏留下的躁动与闷热。远方黛绿的旷野在秋的授意下,从空蒙的意境中悠悠地秋化开来……
半岛最能体现秋色的是我们的洋田。每到秋天,远远望去,洋田的稻海黄透半边天,穗儿以成熟的黄随风起舞,仿佛欲将古城掀翻。洋田毗邻着大海,田野的尽头蜿蜒着一条围潮堤,堤坝伸向密林深处,延伸到秋水所不能企及的远方,它的绵长,总是让异乡游子的思绪在乡愁的白云间飘摇。
泥泞的海滩生长着从美洲引来的红树林,林中栖息着从北方南迁的各种候鸟。每当风至,刚烈的季风撕扯着林中柔韧的枝丫,整片林子吱吱作响,沙沙回旋。
听说红树林的不屈是为了在异域扎下根基,所以它只能与这里陌生的秋风商洽着如何融合。它羞涩着挣扎,含蓄地展示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它用韧劲抵御并战胜了太平洋不安分的季风,让潮汐在它的脚下缠绕、徘徊。它荫护秋在南方怡然成长,让秋在田野斑斓茂盛,让秋在园圃壮实芳芬。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古文人对秋的演绎和我们有所不同,骚人墨客们若某天突然看到绿叶转黄、枯萎、飘零,便会情牵迟暮,意伤流水。
在我们南方,秋是满田的蛙鸣和稻浪,是满村的硕果和糕香。我们的秋,不是萧杀,而是丰盈;不是神伤,而是欢畅。我们的秋是绕庄的鸡儿肥、鹅儿壮、羊儿跃、鱼儿欢。
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常会在金秋时刻到北方出差。南方的丘陵还葱郁一片,我乘车从广州北上,火车一路奔腾,景色一路迥异。从韶关进入湖南,大地便铺开了一幅淡黄与草绿交错的画面,远处的罟师在清亮的河水中悠闲地撒网,其情景诗意盎然,并没察觉时空的骤然转换。随着火车的飞驰,窗外的树林也由黄变红,由红转灰,渐渐地进入了天地一片萧杀的景象。在中州平原,改乘汽车,一路颠簸。此时罡风刮地,天地间扬卷着灰灰的烟尘,道路两旁竖立着枯秃的树干。
北方的深秋,是不能滋养我这个从小生长在南方柔弱的游子的,只要在异乡,我便会强烈思念半岛那妩媚的秋色和甘甜的秋香。
云庄山记
文/赵兴高
云庄山坐落在永昌县南坝乡,因传高僧刘萨诃在此开石窟、造佛像、建寺院而成河西名山。
在河西一带,散落着大大小小无数山峦,这些山峦居多没有名姓,在村落之南称其为南山,在村落之北则称其为北山。云庄山亦如此,因处南坝乡之南又名南山。
据传,东晋初年南山升起一片彩云,数月不散,好奇者前往探究,见彩云中显现出石窟和寺院,待近前却了无踪迹。时在敦煌开凿石窟的刘萨诃闻此消息,便徒步南山,目睹了这一奇观。感念佛缘,先开石窟,后建寺院,名云庄寺,南山由此名为云庄山。
当地又传,因建寺之初,彩云绕山转动,久久不散,故云庄寺原名云转寺。此山邻近武威,武威方言中"an""ang"不分,叫的时间久了,便将云转寺叫成云庄寺了。
近读永昌清代名士南济汉先生《再游云庄山记》,文中有"云四围如庄,又金玉枝叶若为山庄"之句。永昌县志亦记载:"云庄山,其麓近河,云气滃郁,因名。"故当地所传云转寺之说,似为讹传,不足为信。
农历六月初六为云庄寺朝山节,我虽多次游览云庄山,却无缘亲历这一节日。乙未年六月初六,应南坝乡政府之邀前往,终于有了一次机会。车行至山下,随人流上山,见云庄寺坐落在半山腰上,所有建筑物,均依山势高下错落而布。抬头看天,大团的白云盘绕空中,似拱手、似相拥。也有同行者看出大团的白云里,佛正襟危坐打禅的样子。更有甚者,看出大团的白云,正是佛的样子。真乃相由心生,胸中有佛,万物皆佛。
进得寺来,见殿阁楼窟,重漆一新,飞檐斗拱,欲跃欲飞。游人如织,其间着僧服者五六人前后张罗,帮忙烧火备饭的居士乐此不疲,而前来敬香的信徒则忙着拜佛祈愿。
我们一行几人躲过人群,寻找地方史志中所记载的大小洞窟,但见十多处石窟各具形态,散布于石壁之上,窟内佛像所存无几。最大的洞窟,约有两间房子大小,按山体自然形成的岩洞修制而成。北洞右面的石壁上,开凿有一个一间房子大小的石窟,上下左右凿得方方正正,十分精巧,窟正中开门,门两边各开一窗,相传为刘萨诃当年居住处。
睹物生情,云庄寺虽经历代多次毁坏、重建,但佛基永存。与其说我们前来朝山,不如说是前来拜寺;与其说是前来拜寺,莫若说是前来参瞻刘萨诃!当我这么想的时候,回头见祈愿的信徒,在木鱼声里跪下来,深深地磕下头去。他们知不知道,在云庄寺,大殿里供着的是佛,大殿里没有供着的刘萨诃,更是佛!
穿过寺院,沿山脊向北,但见小道尽头山峰兀立,攀爬其上,顿觉清风徐来,沁人心脾。俯视山脚,村落、田园、水渠、道路,一览无余。极目远眺,六十里之外永昌县城清晰可辨,百里之外金川峡水库隐约可见。
出得寺来,折身向南,寺对面不远处的山头奇峰林立,松柏缀满峰峦。南坝乡乡长李永文告诉我们,那儿正是永昌八景之一的"云庄铺翠"处。沿盘山小道而上,见石上镌刻"松云涌翠"四字,一说为南济汉所书。南先生游云庄山,曾于断岩绝涧,樵迹所不能至处寻得刘萨诃所植枯松,我认定山涧对岸一枯松为刘萨诃所植,并讲与同行几人,大家深信不疑。其实平常山石树木,假以古贤盛名,便会令人肃然起敬而刮目相看,所谓传说轶事,又有多少几近真实?惟说者心中自明,而听者又有几人细究其理?久传之下,便成历史。
沿松间小道而上,不久便见泉水自峰隙直泻而下,细若纤丝,落石即成水花,泠泠作响。河西之山多荒芜,惟云庄山松林铺翠,泉水潺潺,令人暗自称奇。登上峰顶,我不由得吟道:云庄山,山因云而翠,寺因松而建,山因寺而名。
城口山韵
文/子民
是盘古王信手将一粒石子扔进任河,大巴山南麓就立刻躁动起来。山势如波从葛城向四面八方跌宕、翻滚、蔓延直抵天际。前河、任河两个家族及其孩子们顽皮地在重山间奔跑、跳跃、跌倒、酣睡,浑然不知是自己的脚步铸就了这鬼斧神工!
城口的山,沐浴朝晖,浸润夕阴,将日月精华悉数笑纳。此时,大巴山就如一枚开怀的子宫,孕育山、孕育水、孕育人,产下花鸟虫鱼、毒蛇猛兽,收容崖柏、金雕、华南虎……
城口的山,或俊秀,或挺拔,或饱满,或圆润,或刚劲,盘根错节,如一座神奇的迷宫。从盘古开天的荒凉一路走来,承载秦皇汉武的霸气,浸润唐诗宋词的风韵,展露着雄关漫道的气场。
城口的山,或天真,或靓丽,或健硕,或沉稳,或沧桑,苍龙回望,翘首流连,又如男女老少牵手并肩,环绕葛城上演一场盛大的锅庄。
城口的山,哪个季节最美?孩子说,是春天,回环往复的群山就如层层叠叠的花环;姑娘说,是冬天,银装素裹,一地洁白;娘说,是夏天,那就是初长成的孩子,健硕、饱满;爹说,是秋天,那分明是晒谷场上金黄的谷堆!
要我说,城口的山,是昨天、是今天、是明天!那是一曲荡气回肠的乐章,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永世流传!
心中最美是桂林
文/王泽宇
桂林山水闻名遐迩,早就想领略一番。今年暑假,我有幸欣赏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们乘飞机前往。在飞机上,我饶有兴致地观赏那些云,一团团,一簇簇,柔和的白颜色中显露出一丝调皮。像棉花糖,像羊毛,在蓝天的陪衬下,像在一块精致的蓝缎子上绣出来一朵朵雍容的白花。
向下远眺,秦岭风光一览无余。绿色的山脉连绵起伏,像是披了绿色冲锋衣的战士,狭隘的山道上,人寥寥无几,这种景象,使我感到和谐、舒适,大自然似乎与人类相辅相成,共同构造这美好的画卷。
休整一晚,我们乘船游览漓江,蓝天青山绿水的构成一幅明朗的山水画卷,鸟语花香。山清俊,亮朗,与北方山粗犷、豪野的风情全然不同,山那柔美的曲线,会给人们一种好的联想,水清澈见底,绿波萦绕,风缕缕吹来,水面的涟漪四散而来,像一朵出水的荷花,水的"叮咚"声,就像大自然最美妙的乐章啊!依山傍水,如同在仙境快活无比。
这里的一山一水都有不同的韵味,随处遍布景区。芦笛岩就是其中一景。这是国家5A级景区,曾接待3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我更是充满了期待。刚进去,我就震惊了!在几米高的山崖下,一朵鲜红的鸡冠花迎春开放,傲然挺立,在深蓝色的石崖上,这朵花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这处奇景被称作"黄杨木雕".接着往进走,前方竟是一片"瓜菜丰收",在顶上,几颗萝卜破土而出,洞前,十几颗豆角悬挂在山崖上,下面有几颗硕大的西兰花,还可以看到一株奇特人参。继续前进,只见锋棱的石柱刺下来,再仔细一看,竟然是一个"圆顶蚊帐",我被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深深地折服了!冰蓝的天空上悬挂着几个巨大的石柱,有些地方呈紫红色,像是神秘的星辰在迸射着光芒,在上方的天空最为神奇,仿佛那天边银河冻成了冰河,它的下方,有一个水池,一时间水天相接,天空的奇景被压倒在水面,像在水川上的地堡又像东海的"水晶宫"……
第二天,我们一大早就要来到叠彩山,正如它的山名,这山层峦叠嶂,在朝阳的照耀下,绚烂无比,我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发现这山危耸无比,累了,坐在石阶上休息,饿了,吃点面包充充饥,终于,我登上了山顶,坐在山顶的白亭里,我静静地看着山下的一切。突然,我觉得,阻碍你的不是千山万水,不是那危耸的悬崖,不是那锋棱的峭壁,也许就是你鞋里的一颗沙子,多少人因为这颗沙子,揉揉被磨红的脚掌,半途而废,又有多少人磕掉鞋里的沙子,背起行囊,继续上路。也许,上帝就是凭着这颗沙子,给不同的人,插上了不同的标签。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山绕水,水映山。空中云雾弥漫,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好一幅清秀俊朗的山水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阳春三月天
文/马科平
黎明的曙光从东塬上升起,斑鸠、麻雀们早早醒来,大展歌喉,声音婉转悠扬。小城打着哈欠,从晨雾里,显现本来面目。早起的人们,晨练跑步,舞扇练剑。百合广场、街心花园、市政广场、休闲绿化景观、雕塑、大型露天舞台、音乐喷泉、休闲长廊,春光融融,人们从四面八方,聚到这里。或做操、或打拳、或打鼓、或散步,脸上春风得意,心里宁静闲适。
太阳好像挣脱了什么束缚,终于露出久违的笑脸。一抹霞光,如水似泻。关中风情园、兆兴商贸、西府古镇、鼎盛西府演艺中心、中华民俗风情一条街、旅游纪念品产业园傲然崛起,新区东大街千亩仿古文化旅游区隆重开工,内有佛温泉酒店住宿、露天泡汤、环形水系、主题文化广场、情景式雕塑群等景观,
河堤向阳处的小草已经从泥土里钻出来,青翠碧绿,滋润鲜嫩,流动缓缓的绿色旋律。蒲公英、车前子、艾蒿、狗尾巴草们,昂起倔强的头颅,弓起纤细不屈的脊背,伸出柔韧向往的手臂,任生命的旗帜随风荡漾,浸染每一块土地,每一条河谷,每一寸地平线。
小城开始显山露水,绿色不经意间已从点点滴滴扩展到浩浩荡荡,似乎与四周原野碧青的麦田连成一片。七星河、韦水河不再清清奇奇的瘦,清澄碧澈,婀娜多姿,从小城的腹地蜿蜒东去。小城上空笼罩着一层薄雾般的轻烟,高楼大厦之间荡漾着淡淡的绿的气息,三月的小城是浪漫的季节,挥动纤毫,醮斑斓色彩画下的一幅山水画,清丽悠远,含蓄雅致。
沿河岸的柳树,枝条变得柔软起来,黛绿的老枝梢点染着鹅黄色的新芽,米粒大的芽苞斜斜地附在万千枝条上,随风轻晃。迎春花在崖头、沟坡、草丛,墨绿的枝条,竞相绽放,舒展华彩,开出一串串黄艳艳的小喇叭花。
公园里,街道的花坛中,人家的庭院和园子里,已经有盛开的花朵。雪白的、淡红的、透粉的、微紫的、簇拥的、一枝独秀的、散落的、成片的,各种鲜艳的色彩,各种优美的体态,将小城的春天点缀得美不胜收。
城市文明是一柄双刃剑,它一方面使人进化,一方面使人异化。久住城中,小城人就有些自负和目空一切。尽管小城只是弹丸之地,街巷中还充塞民居,但小城人觉得,大城市有的这里都有,大城市没有的这里也有,况且网络连着你我他,小城似乎也是世界的轴心。有了这种心态,小城人生活容易满足,说话也很牛气。
不论是工作的还是退休的,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各行各业、各色人等喜欢到棋牌室聚聚,棋牌室里不下棋,人们聚在这里摸麻将。输了,掏"子儿";赢了,收"子儿".赢家高兴,偷着乐。输家沮丧,吆喝手气臭,转念想,今天算倒霉,就当给儿子用了,下次再捞回,遂释怀,欣欣然回家。
春的脚步越来越近,大小的街道潜伏在祥和的氛围里,岁月如此静好。马达的轰鸣划破宁静,新修的柏油路上,不时有车子高速驶过,绝尘而去,像飞奔的时光,稍纵即逝……
灞桥赏柳
文/罗妹
到西安探友,我执意要前往灞桥,朋友颇为不解并反复建议:虽说"灞桥飞絮"是关中八景之一,可现在并不是赏柳的季节,我们最好还是去欣赏"骊山晚照"和"雁塔晨钟"吧……
晚照自然有其瑰丽的色彩,晨钟想必也有其沉浑的意蕴,而我之所以对灞桥魂牵梦绕,主要是基于长久以来积郁于心的一种牵挂和一份感怀。
早在中学时代,酷爱诗词的我就发现"灞桥"一词频频见于文人墨客的佳词妙章中,譬如"春色东来渡灞桥,青门垂柳百千条"、"灞陵桥上多离别,少有长条拂地垂"等,尤其是李白《忆秦娥》的上阕:"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读后常常使人联想到萧瑟的咸阳古道上,诗人那慨然万千又怅然万千的忧郁神情。
我还留意到一个细节,仿佛只要提到"灞桥"二字,几乎就能见到杨柳依依的倩影,或者说"灞桥"只有与"杨柳"连用才能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我曾虚心地将这一问题请教过一位老师,老师的解释使我茅塞顿开——唐代在灞桥设立了驿站,长安人士送别亲友一般都要送到灞桥才分手,同时折下桥头的柳枝相赠,并且"折柳赠别"有以下三种说法:一说杨柳长条低垂,似有依依恋人之感;二说"柳"与"留"谐音,折柳是希望离别的人留下之意;三说柳条柔软,折柳送行亲友是希望将他们的心儿拴住。
既然心仪已久的灞桥近在咫尺,我怎能错过这大好机会?朋友见我如此执拗,只好将车折向西安城东疾驰而去,片刻工夫,唐代诗人王昌龄笔下的灞桥便在我们脚下了。
果然不是赏柳的季节,灞水沿岸不见青草碧色、杨柳堆烟的胜景,灞桥两旁也难寻绿丝纷披、絮花纷飞的婀娜,不过这并不影响我的追思,也不妨碍我的伫望。我索性将眼睛紧闭,全凭想象来会晤此地"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杨柳。须臾之间,我的眼前慢慢浮现出处子般的绿意,她们仿佛一捧浸润得让人心静的春水,从我神往和欣喜的心头轻轻掠过,尔后只见一株株一排排的杨柳织入烟云,绵延而去,伸向了辽远的天涯或落寞的孤旅。我的脑海恍然在一笼轻烟里,一直叠映着古人折柳的情境和伤别的画面——即使隔着晦气沉沉的日影、孤星、晓风、残月,即使隔着历经千年的先秦、后汉、盛唐、晚清,即使遭遇过命运未卜的微雨、沉雷、薄雾、寒露,我仍能在依稀的泪眼中真切地触摸到离人们凄凉的生离和哀戚的死别。
在这里,杨柳不是无情物,年年攀折年年植;在这里,离去不是离去诗,归来不是归来辞;在这里,长条折尽减春风,情思更比柳丝长。世人感怀钟情于此,一往而专注,笃定而情深,怎一个"情"字了得!那一份"情"就是一枚硕大的生命之魂,凝聚了生离死别的声音和隐隐约约的哽咽,它是本真,是大美,是撼世惊心的绝唱和刻骨铭心的寄望。难怪李白会仰天长叹:"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难怪王维会真情相告:"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灞桥在我们心里很近却也很远,烟柳在我们梦中清晰而又迷蒙。回城的路上,我想起了张咪的那首《灞桥柳》:"灞桥柳,灞桥柳,拂不去烟尘系不住愁。我人在阳春心在那深秋,你可知无奈的风霜,它怎样在我脸上流……"轻哼着这首歌,我的眼一直停留在那典雅的灞桥上,我的心也始终沉浸在那青青的柳色中……
三月,故乡的风景
文/罗学玲
三月的万州,春姑娘撒落朵朵花环,满山遍野的桃花、杏花、李子花挂满枝头,金黄的油菜花错落有致的分布在果树的周围,像画家有意浓墨几笔。
江边的早晨披上一层细纱,太阳爬上山顶,轻轻地揭开江面,从睡梦中醒来的江水温柔的舒展涟漪,码头上等待坐船的游客,聆听江风和江水的和韵浅唱。
两岸的柑橘树,松柏,竹林和一些不知名的野草,或墨绿或淡绿岸边,一条沿江公路弯弯曲曲盘旋绿丛,农舍上冒出的炊烟袅绕尽收眼底。
站在太白岩俯瞰万州城那个叫美。早晨雾屏障所有的景物,慢慢又像一个含羞的少女青纱拂面,直到最后慢慢露出曲线和轮廓,有一种婉约含蓄中的唯美。清晨与雾晤面,交谈心事,打小就喜欢在这意境中感受生活,追寻梦境,向现实猛进,从稚嫩到成熟。夜晚,星星点灯山丘,满江灯火摇曳链接,整个靠山面江的都市成了灯的海洋,是否这里没有黑夜?只有明亮。
万州——长江上游三峡腹地,万重山来万层水,可不是吗?清凌凌的江水微漾却又弯曲绵延于两山之间,犹如一条玉带系在山腰,浓墨着"川东门户"和"江城".无论从长江两岸平看,还是从座座长江大桥眺望,上下穿梭的游轮以及泊在江中心的货轮格外醒目。船鸣回荡的声音成了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对照。
三月,回到故乡,却不到一个礼拜的时间,要告别故乡!
细雨清风和我平分一路景色,驸马桥下的江水,融入不舍的诗情装入行囊。狠下心用记忆,剪了一节又一节,或江中的客轮;或路边的胡豆花,万州市区某一风景,小心翼翼地缝进岁月,生怕风儿那么轻轻一吹,故乡哦!它就慢慢飘远,飘远,飘远……
雨越下越大,摩的飞快甩下万州港、甩下沿江风景朝着火车站奔驰而去……故乡,我真的不想就这样孤单的踏上旅途,你就让我最后再看一眼你雨后清新的丽容,你已经将我抛弃成了异乡人,你的梦里还会留有我的影子吗?万千的思绪在江风中错综复杂的滋生!
冒着雨踏上车厢,来不及放妥行李,就趴在列车的玻璃窗前,细细打量站台上故乡的最后一道风景;静静聆听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传来的乡音,泪还是在此刻忍不住滑落。故乡,没有了亲人,经历了人生这么多的离别,真的不想就这样和你告别——万州的三月。
列车,载着清晨的雨雾,载着一份深深的眷恋在达万铁轨上慢慢滚动,滚动……
麦积烟云
文/梁卫忠
麦积烟雨为古秦州八景之一。这座有着秦岭血脉的山峰,因开凿了成百上千的石窟,内塑千百佛像而受世人敬仰,以至闻名遐迩。
从麦积山下一路前行,远处的苍龙岭、积香山在薄雾中苍翠欲滴,弥漫的烟云给这青翠的人间美景与蓝天做了最恰当的过度,麦积山伫立于群山之中,一峰突起,如同披了一件金黄色的袈裟,时时昭示着它之所以成为佛教名山的与众不同。
于我来说,登临几近百米的悬空栈道,内心多少有点发慌,然而思及前人在没有钢筋水泥的时代,只依靠自己无比虔诚的信仰和简陋的开凿工具,就建成如此气势磅礴的石窟群落,便顿觉有点羞愧了。我紧贴着前人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寸寸崖壁小心前行,这崖壁分明附着着前人的精魂,他们矫健的身影衣袂飘飘,凌空飞舞,一件件精美的佛像,在他们神奇的双手中逐一诞生,或秀骨清俊,或温婉淳厚,或丰满细腻,个个神情动人,富有生活气息,让人感觉到佛国世界也是如此可亲可敬。我要向那些不曾留下姓名的大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用自己的理解重新诠释了佛教艺术的真谛。一尊尊既符合宗教精神,又适应本土民俗的造像,在佛与人之间搭建了一座无形的桥梁,在世俗中找到了一个最恰当的切入点,从而形成一种朴实无华却异常强大的力量。
关于麦积山石窟的修建,《玉堂闲话》载:"古记云,六国共修,自平地积薪,至于岩巅,从上镌凿其龛室神像,功毕,旋拆薪而下,然后梯空架险而上。"可见,当时修建石窟时,是从崖下堆积木材,至高峰处,然后施工,每造一层,木材相继拆除,直至山脚。"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这是流传在麦积山下的一句谚语,无不说明麦积石窟的修建是一项浩大而繁复的工程。至今,古人在崖壁上架薪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它们默默地隐于万千佛像之间,如同历代工匠的脚印,早已与这山、这佛融为一体,接受着世人的顶礼膜拜。
五代时期,古秦州籍诗人王仁裕有诗云:"蹑尽悬崖万仞梯,等闲身与白云齐。檐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绝顶路危人少到,古岩松健鹤频栖。天边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手自题。"登临至石窟最高一级时,眼前连绵群山,碧波荡漾,尽收眼底,此情此景,已俨然与这诗境暗合。探头向下,顿觉空气中的水气在阳光的蒸发下升腾而起,似一派梵音袅袅,抚弄着游人脸庞,抚弄着麦积山的每一寸肌肤。
与莫高窟一样,麦积石窟也曾是"有龛皆是佛,无壁不飞天",同样是丝绸之路文明的有力鉴证。古秦州地处丝绸之路南线与中线交汇地带,是沟通东西方文明之路的重镇。往来之间的,不仅有丝绸巨贾,亦有佛教僧侣,无数先贤用勤勉的双脚,踩出了一条文明之路。与麦积石窟毗邻的大像山石窟、水帘洞石窟等至今仍然生机勃发,如同丝绸之路上佛教文化的一颗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
静立于山脚,再次端详这座集艺术与宗教文化为一体的高峰,再次惊叹于它的每一个细节。瑞应寺近在咫尺,其山门匾额由天水近代着名学者冯国瑞正书题写,字形稳健儒雅,堪为绝配。这座几乎与麦积石窟同时成长起来的寺院,用一种更为通俗的方式,诠释着宗教与人性之间的联系,世间沧海桑田,瑞应寺从"无忧寺"开始,经历朝历代改善修葺,数易其名,在它的地基深处,记录着麦积石窟的每一个白天黑夜,他眼前曾走过多少文人雅士、凡夫俗子呢?比如在唐乾元二年的秋日,杜甫风尘仆仆,自长安而来,面对五彩斑斓的麦积胜景,不禁感慨万千,遂赋诗曰:"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鹿香眠石竹,鹦鹉吸金桃。乱石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一生沉郁多舛的杜甫,在已近天命之年的时候登临麦积山,内心喜悦与悲戚交织,或许更多了几分对人生的感悟。在他的身后,胡缵宗、王仁裕、王了望、任其昌……又接踵前来,而无论高官巨贾,风流雅士,还是凡夫俗子,在面对麦积石窟这座信仰与文化的宝藏时,他们内心必定都是虔诚的。
"千尺冷门庭,任尔东来西往;一条乌藤杖,由我敲雨打风。"明末清初书坛巨擘王了望为瑞应寺大雄宝殿题写了这样一副对联,我想,这种从容不迫的态度,该是对麦积石窟这件伟大作品最贴切的注解了。
至我离开时,麦积山漫山烟云皆已散尽,在蓝天的映衬下,它用一种别样的清丽展示着自己妩媚的身姿,一种无形的烟云从它四周蒸腾而起,那或许是几千年文明所氤氲出的飞舞的精灵,或许是生活在俗世中的芸芸众生内心虔诚的祈愿……
我家就在岸上住
文/焦海梅
告别了居住已久的和平区黄家花园,举家搬到了靠近海河的一处规模较大的河滨家园。
如今,能在繁华似锦、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大都市里,寻求一席天然生态、辽阔静谧的居所,也算是得益于海河沿岸声势浩大的"综合开发改造"和"城市规划建设"的成果吧。
特别是看到了海河上游堤岸提升改造后,一条蜿蜒靓丽,时尚大气的母亲河,顿时呈现在了人们的面前,所以我和先生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傍水而居".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静,智者动".也就是说,仁慈稳重的人喜欢山;聪明智慧的人喜欢水。我等虽然远远谈不上智者,但能在海河碧波荡漾、汨汨流淌的陶冶之中,让心境如青山般沉稳,又如绿水般灵动;使岁月如歌恬淡静美、而又洒脱愉悦充实丰满,也乃城市一族永恒不懈的追求吧。
我家就在岸上住,这是天津人的骄傲。我家卧室和客厅阳台毫无遮挡地紧紧贴近海河,在家中就能饱览到海河两岸一年四季的动感美景。闲暇时,泡一杯龙井或咖啡,坐在冬日里洒满阳光的落地窗前的藤椅里,望着窗外波光粼粼、川流不息的海河,或阅读、或会友,或遐思,好不惬意!……
每每打开窗子,总能感受到一股股略带海腥鲜咸的清凉气息扑面而来。住在这里,不但能吸纳到海河这个天然大氧吧所馈赠的新鲜氧气,还能欣赏到如诗如画般的优美景色。
那日,在楼道遇见刚搬来七层的邻居大哥,他风趣地说,"赶上拆迁我才能住上这么豁亮的房子,打开窗子俯瞰海河,哈哈!甩颗鱼竿都能钓鱼"……不假,这样的感觉,只要身临其境,是都能体会到的。
我曾想在这个小区也为儿子选一套靠近海河的房子,也曾登临过七层的一套住房,推开窗子,哇!海河宛如一条蜿蜒玉带,两岸车水马龙,居高临下,动静结合,顿时萌生猎奇之想,要是往下甩颗长线鱼钩,真的能有"甩竿垂钓"的酣畅淋漓之感。……
我深深地体会到,傍水而居,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官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出内心深处的灵动。海河大规模的提升美化,使百姓能触手可及亲身感受到了我们生存的空间之美好。
海河,那真是不可复制的景色啊!
我时常漫步于海河靓丽的亲水平台。你看,河面上摩天轮、北安桥,18桥一桥一景,造型各异;河两岸津湾广场、津塔津门等建筑器宇轩昂;水中岸边的八仙过海、哪吒闹海、七彩玫瑰等小品造型各异。到了夜暮降临时,那更是色彩斑斓,河面波光粼粼,令人留恋忘返。再看,堤岸上那曲径通幽的卵石小路,那洋气华丽的欧式凉亭,那延伸水中、漂立水上的台榭,还有那木质地板铺就的、爬满了串串紫藤花和绿萝叶子的长廊,使我总觉得仿佛是置身于在画中行。
我喜欢观察海河景色的四季变化。
——春天来了,迎着初升的太阳,人与大自然律动的是那么和美。你看,河面上三两水鸟在嬉水打闹,一对对地鸳鸯温婉着躲到了一旁,成群地海鸥结伴觅食翱翔。不时,有鱼鹰从高空一头扎进水里,捉上一条明晃晃的小鱼叼在嘴里在空中炫耀。这时的海河沿岸莺飞草长,满眼柳绿随风摇荡,一树树腊梅、红梅争相报春吐露着芬芳。孩子们在宽敞的堤岸上撒欢、追逐、玩耍;老人们坐在岸边长廊里下棋、聊天、晒太阳;追逐爱情的青年男女们,相依相伴、手牵着手地徘徊在海河浪漫的亲水平台上。
——夏天到了,海河两岸种植了大片大片的绿地草坪,还有那喷泉飞雨,将夏日的炎炎驱赶。各种鲜花姹紫嫣红、不时引来纷飞的彩蝶翩翩起舞。水面上缓缓划过的一艘艘小船炊烟缭绕,渔民们摇橹划桨,捕渔撒网,悠哉乐哉;可观的"一日游"豪华游轮乘载着欢快的游客一船船地闪亮驶过,幸福的游人时而还友好地向岸上的人们招手示意;还有游乐场的大小游艇划艇劈波斩浪,一往无前,时常引来行人的驻足观望。一到傍晚,宽敞的亲水平台总是聚拢着三五风筝爱好者,放飞着色彩缤纷、造型各异的风筝,就连过往路人都仰起脸随同远去的风筝,一同放飞着自己的梦想。
——到了秋天,两岸的护栏上,茂盛肥硕的爬山虎叶蔓是那样地火红娇艳。每到这个季节,我都会欣赏着爬山虎的片片红叶,怎么看都恰似香山的红枫。哦!是它们染红了沿河对岸。秋,是结果的季节。这时,海河边的各种树木果实累累。石榴、海棠、桃子、红果、磨盘柿子枝头满挂;这边,悠闲地人们在岸边支竿静心垂钓;那边,那健身的、拉琴的、唱歌跳舞的好不热闹;旁晚,那秋日的夕阳更是落日生辉,映红了彩云、映红了水面、也映红了岸边。这样绚丽的景致,每每都吸引着不少摄影爱好者们争先拍照。
——又是隆冬季节,窗外已是冰天雪地,各式建筑都已银装素裹。特别是每年的"三九"严冬,河面都要静止结冰、封冻些日子。可这里却从不寂寞,仍有一副生气蓬勃的情景任你观赏。你看,溜轴滑冰的、凿冰垂钓的、还有勇敢的冬泳爱好者们跳水畅游的,着实令人们钦佩和羡慕。随着津城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近年来,每到冬天我都会发现大批大批的雪白精灵的红嘴海鸥,成群结队地飞抵海河嬉戏觅食,它们成群结队地轻盈地盘旋着、翱翔着,在化开的水面上游动着,给冬日素静的海河带来了生机和灵气,成了人们竞相观赏的又一新景象。
每每站在冬日里的亲水平台上,常见日月同辉,蔚为壮观。偶遇雾雪天气,朦胧中的海河更是神秘莫测,令你陶醉。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将两岸的雕塑小品、桥梁建筑装点得素雅含蓄,就连树木枯草也都由雾凇冰凌披挂。
啊,像极了我梦幻中的童话世界。
我家就在岸上住。感谢城市建设让生活更美好!
美丽的映山红
文/石莉昂
春天到了,杏花村里的映山红张开了笑脸。今天,我和爸爸特意到杏花村去看那万紫千红的映山红。
刚进杏花村大门,一股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来,再往前走,我们便看到了夹杂在青草中的映山红。听爸爸说,映山红有很多种颜色,红、黄、蓝、绿、紫……可我们只看到了红色、黄色和蓝色的映山红。红色的殷红似火,黄色的金光灿灿,蓝色的晶蓝如宝,真是美不胜收,再加上那绿油油的草地,更衬托出了映山红那光彩夺目的颜色。映山红的花瓣摸上去柔软、湿润,花瓣上还有一些比花瓣颜色更深的斑点。花蕊是由淡红色的小芽儿组成的;花托上长满了细细的茎。映山红的叶子是椭圆形的,摸起来有点毛糙,叶边圆润、光滑,不像刺儿那样扎手,叶子的茎在背面凸出,可以很清楚地看见茎脉。
一阵微风吹来,映山红就用花瓣遮住半张脸,翩翩起舞,仿佛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不想让风伯伯看见自己的美貌似的。映山红倒映在河水里,如同正在梳洗打扮,想用自己美如天仙般的面孔欢迎游客的到来。蝴蝶飞过来,不禁"啧啧"称赞:"看哪,多美的映山红呀!它们是我展现舞姿的舞台。"小鱼游过来,连连称道:"瞧呀,好美的映山红!它们是我亲密的好友。"路过的游客更是赞不绝口,但映山红并不骄傲,而是依旧站在那儿,呈现最美的一面给人们。
太阳偏西了,河水荡起金色的微波,映山红被来往人们美好的称赞而羞红了脸蛋。我望着它那绚丽多彩的身姿,终于在爸爸的催促下,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杏花村。
有一只丹顶鹤轻轻地飞过
文/王昆
金黄铺满大地,蔚蓝布满天空,在这迷人的金秋时节,或许你收获的是一地麦黄,或许是一页诗行,或许是一份友谊,而我收获的则是一份感动,那感动来自一首旋律的飘荡。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周末在家品茗阅读,忽然从隔壁房间里传来一阵优美的旋律,原来是女儿在练琴。
听,那旋律或高亢,或低沉,或奋发,或舒缓,渐渐地入心入扉。看,弹琴人的手指在琴弦上轻轻的滑动,那音符从手指间慢慢地流淌,霎时间飘满小屋。
歌词直白但含蓄,跳跃的有点让人懵懂。于是弹琴人带着乐感和我一起走进那首叫做《一个真实的故事》歌里。
带着一种敬意,带着一种怀想,在洒满音符的小径上,向着那首歌的深处走去,每个跳动的音符都闪烁成一个精彩的画面,有蓝天,有白云,有小河,有芦苇坡;每个音符里都包含这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串串音符构成一个完美的故事,故事里有一个女孩沿着小河边向我们款款走来,那个女孩就是救助那只受伤丹顶鹤的徐秀娟。
流淌在徐秀娟生命里的小河有两条,一条来自故乡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一条来自第二故乡盐城自然保护区的。故乡的小河承载着她童年的快乐,伴随她一起成长,让她成为中国第一位训鹤姑娘,而流淌在盐阜大地上的那条小河竟成了她生命的归宿。为了救助那只受伤的丹顶鹤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一条小河流淌在一首歌里,溅起的微澜在音符中荡漾着,行径着,似乎在呼唤一个女孩的名字,因为那个女孩曾经来到小河边,又与小河一起荡漾在这首歌里。
我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被一首歌曲所感动着,因为这首歌已经穿透了我的心灵,它朴实无华,既不浮躁,又不刻意,而是以那条小河为场景,以风、水、蓝天、白云、芦苇坡为元素,表面上看起来与主题不相干,其实它们都紧扣主题,寥寥数语将救鹤女孩的形象展现在听众面前。歌曲并没有直接对女孩救鹤的过程进行描绘,更没有夸夸其谈,而是以设问句的形式让听众产生悬念,只有从道白听起,才能对歌曲有个全面的了解,进而引发听众对那个女孩故事的进一步追问,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也是艺术的感染力所在吧!
在音乐表现手法上,作者选择了G大调,配以较为缓慢的4分之4拍,前半部分较为舒缓,后半部分较为强烈,前半部分如山涧的小溪,流淌着、汇聚着,忽然间飞流直下,一下子将人的思想感情带到了歌曲的意境里,此时女孩的淳朴、善良、执着、勇敢的形象在跳动的旋律中再次得到展现,歌词与旋律的完美结合,产生无限的情感冲击力,风儿为她抚慰,云儿为她落泪,芦苇为她低头默哀,让人在笑泪交替中倍受鼓舞,在情景交融中倍受感动,那凄美的意境与歌手张靓颖演唱的《G大调的悲伤》有异曲同工之美。它既是一首抒情歌曲,又是一首励志歌曲。
感动终于化着一次行动,国庆长假,独自前往。汽车从西楚大地向盐阜大地行径着,心儿早已飞向了鹤地。经盐城,转射阳,直奔丹顶鹤保护区。在游览车上,边听导游讲述丹顶鹤的故事,边环顾四周,希望丹顶鹤能出现在视线里。这时导游惋惜地说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每年11月底,丹顶鹤才陆续来到这里越冬。听了导游的解释,有的不免怅然若失,而我则不然,因为人活着就是为了追求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我们都是因那个训鹤姑娘的感人故事而来,一个女孩用她淳朴、善良、真挚的情感,甚至是生命谱写出一曲人生之歌,我们应该为之感动,为之鼓舞,为其点赞才是。虽然没能亲眼目睹丹顶鹤在空中翱翔的英姿,此时仿佛看见另外一只丹顶鹤已从我们心灵的天空中轻轻地飞过。
花开人间
文/赵宝娣
进入春夏,我喜欢祖国南疆火红火红的木棉,热情、奔放、意境高远;喜欢洛阳城的牡丹,高贵、典雅、雍容华贵;喜欢天山顶上的雪莲,圣洁、高雅、纯洁心灵;更喜欢重庆潼南崇龛镇的千里油菜花,清丽、明朗、怡养性情。
家乡的海棠花园,是真正的鲜花烂漫的花园,波澜壮阔的花的海洋,超凡脱俗的人间仙境,美不胜收的花中天堂。初见海棠花,是在河北省下花园区表弟的新房院中。应表弟之邀,回到家乡参加表弟的婚礼,一进表弟家门,映入眼帘的是8棵含苞待放的海棠树,伴随着刚吐出新绿的嫩叶,海棠花氤氲着开满了枝头。一枝枝,火红火红的,灼人眼睛,撩人心弦;一树树,红云重重叠叠,飞焰欲横天,勾人魂魄。
我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围着这8棵树,左转右转,仰头俯首,远观近瞅,惊奇不已。
表弟拉我进屋,骄傲地告诉我,这是海棠树,是新娘子娘家的特产,如今新娘子家乡都叫她"发财树",这8棵是新娘子的陪嫁树,寓意着新娘祈盼夫家大发财。
这美丽的"发财树",开着这样漂亮的"幸福花",你们的生活多么幸福!
新娘告诉我,她的家乡,距离下花园40公里的河北怀来小南辛堡镇,有着全国最着名的特产——八棱海棠。近年来,海棠业发展迅速,海棠园风光无限。此时,正在举办"海棠花节".
美丽的海棠花牵着我的心,好客的家乡人挽着我的手。我来到了急切盼望中的海棠园。
驱车进入小南辛堡镇,远远看去,天地间一片火红,红得铺天盖地,红得蔚然壮观,像木棉一样意境高远,像牡丹一样雍容华贵。
小住海棠园,心也像海棠花一样,朗润起来。
慢慢地,应和着柔软的东风,那红云渐渐地退了,淡了;花瓣也颤微微地舒展开来;花的颜色先是淡红,再是淡粉;直至层层叠叠的花瓣完全绽放,露出有着金黄柱头的花蕊,花的颜色就变为纯白;白得耀眼,白得醒目,白得庄重,白得令人心动。
大朵大朵的海棠花雪白雪白地开着,冰清玉洁,摇曳生姿;花团锦簇压满枝头,葳葳蕤蕤缀满园林,活活泼泼开满山坡,俏俏皮皮扮靓村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幽香,甜丝丝,沁人心脾;凉津津,销魂入骨。
氤氤氲氲的如丝细雨弥漫在空气中,浸润了花瓣。这时,有的花瓣,承受不住雨珠的重荷,开始坠落,一瓣,两瓣,千万瓣,悠悠地飘,缓缓地落,像白蝴蝶,像白精灵,像白色的雨帘,像列阵接受检验的空降兵;东风给她助力,她在空中旋舞着,翻飞着,带着使命般地吻向大地,天地间顿时连结成一片白色的奇观胜景。
朋友,倘若此时你伫立海棠园中,静静地观赏这如涌的花潮,不消片刻,你的头顶、眉尖、肩头、张开的手、臂上,都会落满洁白、轻盈的花瓣。你站在花的海洋中,美丽的花瓣簇拥着你。脚下,柔软的花瓣已经包裹住你的双脚。仰首,纷纷而落的花瓣还在你的全身披洒,亲吻着你的每一处肌肤。出神入化、超凡脱俗的境界,定会使你心旷神怡、飘飘欲仙……
美丽的"发财树",漂亮的"幸福花",你才是真正的人间仙境,花中天堂。
香溪雨香
文/遥望五峰
淡淡的雨雾,裹挟着桂花的香气,硬生生的撞进鼻孔,让我们冷不及防的享受这秋天的盛宴。先到的那些雨,把路边的冬青和小叶树木洗的花白,泛出淡淡的光,告诉我们秋雨中甜甜的味道。
雨幕下的林荫道,雨滴早已把道路的坑洼填的满满,或多或少。那些行进在雨中的男人和女人,他们都不在乎这些,即使雨水已经把鞋子打湿,也不会在嬉笑和热烈的交谈声中停下脚步。
一阵秋雨,没有平息同学毕业20周年聚会的那份热情,那寄存了殷殷学子青春记忆的香溪洞是必须要去的。
还是"香溪洞"的石刻,把它陕南道教最大活动中心的名片展示给游客。自免了门票,游览的人也多了些,旅行社一波接着一波领着游客来逛,我们这些热爱家乡的本地人也偶尔客串一下义务导游,为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介绍我们最熟悉不过的景点。
相传香溪洞曾是吕洞宾修炼会仙的地方,赋予了这里浓厚的宗教和神话色彩。据碑文记载,香溪洞始建唐代,明万历庚子年(1600)。清雍正九年(1731)两度重修,昔称"古洞仙踪".系安康"八景"之最。随着历代对景区不断的修葺完善,现有香溪八洞、纯阳楼、玉皇阁、天梯、驾云桥、镜儿湖、凌霄亭、古钟亭、望江楼、兴贤塔、古战场、三清殿等50多处景点和文物。香溪洞、药王洞、三茅洞、龙王洞、文昌洞、八仙洞、慈航洞、祖师洞并称"香溪八洞",洞中石雕泥塑道教神像多尊,神采奕奕,栩栩如生。
若逢春天,溪谷和群山树木都抽出新叶,一派绚丽风光。一条叫香溪的小溪,在山谷中静静流淌,溪水清澈,两岸树木繁茂,五颜六色的山花竞相开放,一种叫"香团刺",俗称七里香的花,每到春季万物复苏的时候就会在山谷中盛开,花香随着溪流传播出去,飘香万里,香溪洞也因此而得名。
香溪洞景区四面群山环抱,翠屏相列, 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百亩茶园,万亩松林,景区四季常青,风景如画。这里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竟有12种之多,有珙桐,光叶珙桐,红豆杉,银杏和独叶草,南方红豆杉等"活化石"级的存在,而且这里还有金钱豹、云豹、梅花鹿、金丝猴等20余种野生动物和鸟类,这俨然就是一个动植物基因库。
千年胜迹香溪洞,既有天然之幽美,更有人文之粉饰。是镶嵌在绿色安康之南山秀岭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是陶冶性情的"洞天福地".
忆彼时在安康求学,周末必去香溪洞。长生桥不知走了多少次,每次都是以笑容面对。因为内心的深处是快乐和喜悦,这快乐是经历了20年沉淀的。照片始终是自己最忠实的粉丝。翻看当年游览香溪洞的那些照片,面貌和身体的诸多改变,甚至得仔细找才能认出自己。聚会是时代的召唤,曾经那些少年又走到了一起。相比20年前的青涩和纯真,都多了一些老练和成熟,不变的是那一张张质朴的笑脸和几句纯正的家乡话。
道家口头语"无量寿佛"正是告诉世人,有量及无量,有量修成无量今生有缘。在那个秋季,突如其来的雨诠释了一份情谊,能一起故地重游也是修来的缘。有缘相会,有缘同游。似山花一样清香的雨始终是一种诱惑,吸引我们常来走走。
美哉!灰千梁
文/罗跃
地处武陵山深处的渝鄂边境上,有一座绵延数里的雄伟大山,在黔江区境内为灰千梁,在酉阳县境内为大板营,在湖北省咸丰县境内为坪坝营。
武陵山区多大山和溪流,大山山形俊朗伟岸。灰千梁既有西部大山的雄伟,又兼具江南水乡的唯美。岭脊平缓、岩陡交错,千峰突兀,沟壑纵横。
灰千梁茂林修树,四时景色不同。春时山花烂漫,在万物复苏之际,是游春踏春的好去处。溪水流淌在山谷间,流水拍击岩石的声音响彻山谷,站在山谷深处,更显出"蝉鸣林越静"的效果来。春夏之交,正是野生杜鹃花开时节,成片的杜鹃争先吐蕊,暗香扑鼻之时,也是赏花的最好时节。要是在晴朗的夏天,站立山下,远视灰千梁,大山层峦迭翠,树木郁郁葱葱,有想亲近的冲动。
有人说,灰千梁的美在奇、在幽、在秀、在险。是的,"奇"为山高俊秀,气候成趣,还有坪坝地带。"幽"在于灰千梁是一个极度原始的植物宝库,生态自然优美。"秀"为山高水长、百溪千瀑和岭上百丘。"险"在于灰千梁原始森林之广,方圆数百里,人迹罕至。
每逢冬天,灰千梁上的雪景,更是吸引着人们前往踏雪、赏雪。灰千梁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每年的十一月,山上开始下雪,大雪过后,在大风的日夜"雕刻"下,满山形成"雪凇"景观。直到第二年的春天,待雪融之后,将近半年的冰雪期。灰千梁的雪总是下得淅淅沥沥的,缠绵而且有滋有味。漫天的雪花,把大山装帧的似银白的布帘,无边无际而又漫无目的镶接在天地间。远处的山依稀可见,白色的山头像极了蒙古包。这下可激发了游人们的兴致,尤其是孩子们,他们在雪地里闹着打着滚着雪球,好象眼前的一切皆为他们的乐园一样。
灰千梁的雪并非只限于它的忧柔多情、缠绵绯侧,毕竟是预示着"瑞雪兆丰年".大山深处的坪坝地带,有一村庄名为"高炉",海拔在1400米处 .每年的十一月至第二年的三月,为村民们的休养期。此时,气温均在零度以下,村民们多半在家围炉而坐进行消遣,算计着来年的生产生活。此时,整个村庄都在冰雪中,房屋上的积雪在气温变动调试中,形成了长长的"冰凌",屋内的水缸内水面结冰;圈舍里的牛羊,正悠闲的吃着备足的越冬饲料。走进高炉,仿佛来到了北方的村庄。村民们头上裹着纱巾,只露出一双眼睛,贴身的棉袄肥大而暖和,一晃一晃地通过雪地,走村串户。
时常想,北方的冬天有暖炕、有暖气,以至于不会太冷。而居住在灰千梁深处的人家,除了用火铺取暖外,晚上睡觉时又有什么取暖神器呢?现在有电了,有电热毯,但我想在没有通电之时,这里取暖全靠棉被,要多少床棉被才不至于感到寒冷。但是,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生生不息。待春暖花开之时,村民们开始下地劳作,放养牲畜。经过雪溶的土地,变得更为富饶,村民们把中药材、玉米等生产作物种下后,一年的收成就此定格。
桥儿沟
文/高涛
桥儿沟的名字,似婉约多情的诗人,既非常明确又贴切的表明了地处秦头楚尾桥多连沟的地貌特征,也用一个亲切的儿化音相连,给古街平添了足份的几何魅力。
桥儿沟不像别的古城古街,店铺挨着店铺,店幌五花八门,人如潮水涌来。来这里的人,清静的能听见自己或彼此的心跳。连风也静谧若无,似飘浮而非拂动。一举手、一回眸,一米阳光泻下来,溪水偶尔旋起声响,都能叮咚地吵醒行人的梦……午后慵懒的猫咪躲在屋檐下的墙角打盹儿。我不知,这清澈的白河水,流淌了多少风雨桥头,流经了多少日子岁月,我如流水向前,跟着直觉朝着想去的方向。
古街独特。依山势而建,因两山夹一沟的地貌位置,独特而具不可复制性。加上北接县城,隔临汉江,山、水、城融为一体,遍寻历史也不多见。古街还并存了东西方宗教。随处可见的佛、道教文化,明清遗迹扬名的军事痕迹,和建于1880的唯一一座天主教堂,体现了哥特式建筑和徽派建筑于一体的独有风格,既共存罕见,又像一幅上天赐予的兼容彩卷。2013年桥儿沟被定为陕西省31个文化旅游街区之一,按照"保护修缮、修旧如旧"原则,白河对桥儿沟进行了保护性修复,再现了桥儿沟独特的"城门、老屋、古巷".水色白河韵味悠长,独特而魅力,魅得让人心醉,美得愿于此了却余生。
古街古老。房基用古石块垫高,墙壁用古条石砌成,步行街面也用古青石铺就,墙体斑驳,青苔绿痕,似一幅从未雕琢的原始图卷。明清时期白河便被称"小汉口",桥儿沟更吸引诸多富贵商贾置业兴家。现存街巷的古宅:卫家大院、耿家大院、罗家大院等用建筑见证和记忆了旧日的繁荣。白日里看这些明清建筑,到处的斑驳漆面存着时光的余温,耳畔还依稀响起咿咿呀呀地唱腔,睹物思人,于现代人,古老两字,便在充满历史沧桑感中生出难得的悠悠情丝。置身其间,触摸着烙印老痕迹的古街巷,你会立刻有穿越时空之感,恍恍缥缈,忘身何处,仿若进入了历史,走进了温暖的旧时光。
古街静美。蜿蜒600米共456级台阶,自高向低,曲折迂回,承载着千百年来的故事和千万人次的足迹。穿行其间,错落有致的大院,满墙攀爬的红叶,如诗如画,美不胜收。"人生若只如初见",客栈门前惊鸿一瞥的微笑,打动了人心,遥遥昭示了一个美丽的故事。如此时,我在古街的流连。小桥流水,桥通路连,如一幅徐徐展开的自然物卷。让你不由静下心来,细细感悟。"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其实这里就没有喧嚣人声,也听不见鸡鸣犬吠,一切都是安静的,万物都习惯于安静。人不老也永远不会老,最美的遇见就在当下,水潺潺的流,草木静静的长,人循着安静而来,连脚步都从容舒缓而澄澈。
暮色渐浓,桥儿沟的夜更具魅力别具神韵。红色灯笼布满巷道,一盏接着一盏,泛出红晕,暗香浮动,辉映着黛青色山峦,让稀疏的行人拾级而下,移步换景,呈现出夜的芳华。有人以为夜色绰约失真,或也暗淡了视线,但独处一隅,透过繁杂落尽,你才会真正感受到无须虚伪掩饰,无须矫揉造作,一种真实和原本的自我。人生在世,应该按自己的选择,在真善美与有温度的生活里修行。长巷道,青石板,古院落,溢满了文化的桥儿沟,供品茶,可读书,能谈诗,清幽雅致的环境最适合人沉浸这一份浓郁的静谧里,用内心去感知,用灵魂去探寻前世今生的寄托。
桥儿沟的美,美在古老、美在独特、美在静谧,如莲花般清香醉在人的心底里。你不想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