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写景的故事

2023/09/06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写景的故事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写景的故事(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雪的温度

文/邹黎明

曾走在校园的路上,看着地上缱绻的金黄的梧桐落叶,心中不禁顿生一股诗意:这梧桐叶纷纷洒洒的落下,是不是为了腾出地方儿让雪栖息呢?然而,枝头的雪终是还未等到 便放假了。

在家听闻了下雪的日子,便不紧不慢的等待起来。

今年的雪终于如期而至。我迫不及待的跑进雪中,展开双臂,看雪落在我的手臂、落在我的肩膀、落在我目所能及和目所不及的一切地方,穿透进每一个即将空灵的微小世界。我满心欢喜的看着手掌上接来的几片雪花,看着它们化作极小的水珠、宛若笑脸。我好奇的看着天空,我不知道这灰暗暗的天空为何能诞下这样白生生的雪。我想认真地多看看雪,这样就能在没有雪的日子里,闭上眼让自己置身其中。也如此刻,我想写点什么,将雪像枫叶一样"夹"在书中,来年初雪未到的时候尚能翻开书看看。

我说,何处有雪何处便是我心中的圣地;我想,有雪的地方一定是天国。或许还有很多人像我一样有着一点儿雪的情结。我们期待,我们盼望,我们欣喜若狂。然而,这是一种怎样的雪的情节?对我个人而言,我想并不仅仅是对于自然杰作的赞叹,在我看来似乎还有一些人文的注解:雪有温度。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晚上睡觉时想到唐诗人当年苍山脚下的诗句,一幅画面不自觉的浮现眼前,或许和诗的主旨无关,但我却隐约中感受到了风雪中家作为一种皈依的温暖,风雪中有"家"的温度;记得宋词中也有一句与雪有关的诗句让我至今难忘,叫做"未若柳絮因风起",意思是说白雪就像柳絮随风而起。多么美的比喻,多么富有意境,又是多么的恰到好处。记得是高中读来,时过几年却依然对这一句记忆犹新,雪中渗透着文学的温度;而记忆中,小时候的雪总是下的很大,我们会滚雪球,放鞭炮,在雪中可谓是不亦乐乎。小时候又有什么情感呢,踩在白花花的雪上、还总喜欢饶有兴趣地去踩别人没踩过的新鲜的雪,也不怕把雪踩得生疼。而那高高低低的小脚印中却多少藏匿着我们深深浅浅的童年,雪中有记忆的温度;影视剧中,雪景多是浪漫的镜头,男女主角会相约在初雪时见面,而我也憧憬着雪中的浪漫爱情,在我看来雪中还有爱情的温度……

雪不大,也最终会融化,或许只会留下雪泥鸿爪,又或许什么也留不下。雪会化作冰水顺势滑下,滴答滴答的节奏好似佛家摇转的佛经。或许,雪化作水的时候,也恰是它完成了一世的修行。

为什么喜欢雪,因为它带来一个晶莹空灵的世界,因为雪有温度。

林清玄说, "雪,冷而清明,纯净优美,在某一个层次上像极了我们的心。" 其实,喜欢雪,更是因为我们的心有温度。

故乡的秋天

文/九满

今年十月,我回到了故乡——下柴市。

那天下午,我独自走出家门。天空湛蓝湛蓝,原野坦荡,稻浪翻滚,朝天椒像红地毯一样铺设在菜园,苎麻地已经空旷了起来,红薯开始从地里被刨出来。丰收的果实,正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农家的院子里,让庄稼人的眼里溢出收获的喜悦。他们的视野已被大自然丰厚的馈赠所充满,在万物即将进入一个沉寂季节之前,晴好的天气和起早贪黑的辛勤劳作让颗粒归仓的愿望得到满足。

阳光洒在那收割过后的田野上,大地像生过婴儿的母亲,幸福地舒展在开阔的晴空下,躺着。哪里是水田,哪里是旱地,哪里是田埂,哪里是小溪,都看得清清楚楚。有些空地里,长了些杂草,牛儿在里面埋头吃草,时不时甩下尾巴,显出难得的悠闲,鸡们在稻田里啄食着农家遗落的粮食或虫子,一蹦一跳的。原野,只有在收获过了的秋天才能这样静谧安详。

荷叶枯萎了,蜷缩在枯枝上,风一吹,无力的摇曳几下,便从枝头折了下去,贴近了水面,任风怎么刮,也只是懒懒的抖动几下,再也飘舞不起来了。最后一瓣荷花,也不再是洁白,微微的泛出黑黄,随着莲蓬在风中摇晃几下,也倏的掉进水里,像孩子们折的纸船,在水面晃荡着,又随风吹进了枯枝败叶里,瞬间就不见了。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是秋的特产,更是乡村的特产。因为乡村处处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这秋蝉的嘶叫,在乡村和蟋蟀、老鼠一样,简直就是农家养在屋里的家虫。

燕子时而高高地飞向天空,时而又低飞在草木抑或竹林里,时而成双齐飞,时而又成群而来,像勤勉的保安,来来回回不断地逡巡着。曾经遁迹多时的蜜蜂,不知从何而来,悄悄停在快要破败的花瓣的边上,只做片刻的停留,喘息空儿里,那调整翅膀的姿势,宛如娇美的姑娘,天凉了便在肩头又搭上一件薄如纱的羽裳。

天好高,云好淡。几只白鹭,在田野上空盘旋,然后,缓缓飞去,仿佛带着依恋,也或许是怀着希望,渐飞渐远,消失在碧空尽头。

田埂上,我见到了那个在印象中还是满头黑发的人,却发现她的头上已是一片白霜。大概是这年头越来越冷了罢,说不定她那头上的发真是被秋霜凝白的,我也真希望她头上只是凝了一层霜!被晚秋特有的产物白霜打湿了一遍又一遍。

今天上午,在回家的路上,我还在想着她的模样。风轻轻拂过,温柔地抚摸着她的秀发,秋风摇晃着她婀娜的身影,清新而朦胧,寂寥而热烈,让我如醍醐灌顶,执着地去寻找她的踪迹和她曾经留下的所有气息。

田埂边小腿高的丝茅草,也老了,黄了,吐出丝来,白的白,灰的灰。一阵微风拂来,有几片苦楝树枯黄的叶子,或许是经不起秋风的蛊惑,借着风势,在空中摆出探戈的舞姿,画出美丽的弧线,完成它生命的嬗变和升华。此刻,我的心仿佛也随着那飘舞的落叶一同坠落,不由得让我放缓了脚步,去探寻苦楝的足迹。

我俯身拾起一片苦楝叶,叶面上脉络经纬依然清晰而富有质感,身上还残留着青春的印痕,记录着它辉煌的过往。我抬起头来,苦楝树上还剩的几张,老了,黄了,秋风一吹,要落不落的。唉!飘零的落叶,它也曾是枝上宾,也曾是花边客。在春夏激烈的竞争中把自己的精力膨胀到了头,它饱经了春的蓬勃;过尽了炎夏的繁华;耀尽了浅秋的威武,也许它还在为曾经托起大树的生命而骄傲。但是,不管它曾经怎样辉煌,怎样骄傲,怎样光芒四射,怎样自豪地挥霍自己的精力与才华,毕竟过往不复。

都说叶落归根,我想,叶子一定也不想来到秋冬交替的时节,离开这个繁华的尘世。可是,他最终还是放弃了没有必要的徘徊,飘落下来。我自已又何尝不怀念那个曾经的过往!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我还还没有来得及认真的年轻,时光便已绕指,悄悄流走。待明白过来,却也只能无奈的,认真的老去。谁能把昨天和前天追回来,还有那做过许多傻事的童年,年轻的母亲和初恋的梦,都与这老了的秋天去之遥远了。

菜篱边,整齐的晾晒着老黄了的辣椒、茄子杆,看样子是摘取了最后一茬秋辣椒、秋茄子后,才从地里拔起来的。它身侧一块平整的菜畦上,长出各式各样新菜苗,绿茵茵的,秋风一吹,直往上窜。菜畦边上,老绿色的丝瓜藤还趴在苦棟树桠上,开着小黄花,结着小丝瓜。一旁夏天新种的黄瓜藤,展开了后起之秀的架势,爬满了架,开满了黄的花,有的已经结出了小小的黄瓜,像娥眉,像弯刀。另一块菜畦上,九宫格似的布满了菜窝,每个菜窝里都有姊妹样的萝卜苗钻出来,在风中舞蹈。那一垄垄用扫帚漫过的犁沟里就有小小的绿色生命萌生出来,带着羞法和伪弱的姿容呈现在主人的眼里。

秋,正默默地与冬一道,悄悄孕育着来年的新绿。

湖上数峰青

文/任艳

有山则名,有水则灵,

鲁西之南,有城曰宛子城,有湖曰蓼儿洼。

南望峰峦叠嶂者,曰大梁山。

一个"梁"字,"水"、木"泽润,湛湛清华;"刃"藏其间,非戾气,乃大刀阔斧,胸胆开张。《水浒传》有证:宛子城中聚虎豹,蓼儿洼里聚神蛟!正是四海英雄啸聚之地也!

一个地域,有山有水,气场才充沛丰润。站在梁山泊广场,骋目游神,但见青山迤逦,群峰崚嶒,平湖汤汤,横无涯际——水泊梁山,一片澹荡清朗的气场。

正是初秋天气,晴光旖旎,远山如黛。唯见水天相衔,烟光渺渺。我沿着大湖游走,蓼儿洼如同一颗鲜活的心脏,清澈,深邃,跃跃跳动。湖畔垂柳,红蓼,蒹葭,簇红叠翠。小岛在烟云中漂浮,仿若碧莲,端然盛开。

我听见天底的风声,飒飒,从山巅飞旋直下,穿林渡水,一路绕十字坡、秋林渡、蜈蚣岭,越黄泥岗、飞云浦、野猪林,一直吹到我面前。我捋了捋风中的乱发,踏岸携风而行。

怀古廊前鸥鹭翔集,自可思接千里,游仞八方,寻幽访古。茶亭里闲敲棋子、乘凉歇脚都相宜。水榭楼台邀三、两韵友,吟风赏月最是应景。而登临烽火眺台,可望山、望水、望城、望云天,水泊故渊,四时佳处,一览无余。头顶皓日经天,脚下波涛拍岸,远远听得楼船箫鼓,铁马秋风,自有一种豪情驰怀。

我伫立蓼儿洼码头,大梁山倒映湖面,诸峰耸峙,气象壮阔雍容。

长风澹澹,天地清明。耳畔忽闻惊雷隐隐,原来是梁山寨号令台战鼓声声,震彻云天,撼人心魄!

登斯梁山,但见一关寨楼高筑,炮台雄踞。二关卡谷而立,壁垒森严,易守难攻。两侧悬崖峭壁,一条盘砣石级逼仄而上。当年由步军首领鲁智深与武松把守关隘,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右首摩崖石刻群,名家风流,春秋笔墨,蔚为大观。一百零八级台阶,端的步步惊心。至级上,迎面一幅林冲逼上梁山浮雕屏风,上书"浩然雄风"四字,爽气磊落,苍劲古朴。崖前纵目驰望,野陌田畴,山莽屏列,半边小城尽收眼底。天风浩荡,清气入怀,汗意顿消。

断金亭临绝谷于崖,檐角翼张,远远看去宛若鲲鹏展翅,欲振欲飞。亭中置石桌石凳,有民间艺人说唱《山东快书》和《莲花落》,声腔并茂,唱念做打,评说往昔好汉故事。断金亭是《水浒传》中林冲火并王伦之地,"断金"乃取《易经》"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之意。当年林冲雪夜上梁山,朱贵引林冲撑舟过滩,乍见山间绿树掩映,落落石亭,即断金亭也。四面松荫叠翠,亭前深壑幽涧,置身亭榭,仰俯别有洞天,真是"江山秀气满亭台,豪杰一群来聚会".

宋江马道,原是义军搬运粮草防卫进攻的要道。窄窄的石阶,一路逶迤,穿青龙山,狗头山,分军岭,直抵虎头峰宋江大寨。其间密林夹道,浓荫如翠,蝉声繁密。林中缓缓上行,听着身前身后马蹄声声,一时竟有穿越时空之感。

虎头峰,雪山峰和郝山峰三峰交汇处,就是号令台。台分三层,以栈桥接巨锣亭、大鼓亭、望台,设信号灯、标志旗、响箭等。令台居高临下,别具雄险,粗犷奔放。登台远眺,群峰环拱,南仰聚义厅、靖忠庙鳞次参差,巍巍叠叠;北俯断金亭曲折回环,翼然欲飞;东北望左军寨沙场点兵,刀光剑影;东瞰莲台寺山岚浮覆,禅境幽幽。昔年义军踞于台上,发布号令,通报敌情,确有令旗一招千军竞发之势。

号令台以东,雪山虎头峰像两条伸出的手臂,将山坞环抱,所谓"乱山星列一山开,满目青嶂周绕徊".坞中杏花村自古有"杏林飞霞"之美誉,春来杏花烂漫似锦,溢香十里。更有莲台与法兴寺,庙宇毗连,香客云集,烟火缭绕不绝。堪比世外仙境,风光殊胜。

"无风三尺浪,有风刮掉头",说的是李逵镇守的黑风口。黑风口峡谷幽深,陡崖峭壁。黑风亭临崖而筑,山风凛凛仿佛山排巨浪,虎啸龙吟。亭旁有李逵手执板斧,目眦欲裂,真个"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施耐庵有诗赞曰:梁山泊里无奸佞,忠义堂前有诤臣,留得李逵双斧在,世间正气尚能伸。

黑风亭节目演艺为扬琴、坠子书和山东大鼓。两位民间艺人五十多岁,男的一袭长衫,清矍有儒气,扬琴弹得珠落玉盘,风扫林壑。那大姐蚕眉大眼,宽颐阔口,身材发了福,身着暗花丝绒长褛,脚踩蹬裤,满身江湖气。唱得是《为母杀四虎》,步法身段,唱念动作,一招一式都活灵活现,长吼一声如裂帛,短喝半句似滚雷,震得鸟雀乱飞,响云都得停一停。

过扭头门入宋江寨,山势渐陡,石阶磊磊,每一级都被磨得光溜溜。沿阶而上,移步换景,从宋江寨到宋江井,从虚皇坛到石碣亭,从天书阁到靖忠庙,从疏财台到雁台,但见四围众峰拱峙,云雾帡幪,苍松翠柏,林烟深蔚,美不胜收。

聚义厅前,一面"替天行道"杏黄旗,在空中猎猎翻卷。聚义厅是义军平日商榷军情,处理事务,排列座次和欢宴庆典之处。天罡三十六,地煞七十二,昔日梁山好汉寨立虎头啸聚水泊,除暴安良,扶危济贫,披坚执锐,转掠十郡,何等壮怀激烈!聚义厅中摆酒设筵,论称分金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又是何等磊落快意!

聚义厅除了英雄聚义节目,还有燕青拳,林冲枪,武松刀等武术表演。你看那熙攘攘人群中,浪子燕青一个鹞子翻身,闪转腾挪,窜蹦跳跃,拳势威如虎豹,灵如猿纵猫行,轻如行云流水,令人击节,观者无不喝彩!

好二郎,提一把雪花镔铁戒刀上场,动静好比"撼天狮子下云端,摇地貔貅临座上".寒光闪处,铿锵有声。刀影搅动,仿若窜天青龙,天花乱坠,恰似飞雪卷地。只听耳畔呜呜风生,身形隐现,烟云四起漫长空!

斜刺里一闪,豹子头林冲使一杆寒星冷月枪亮相,游若蟠螭出洞,疾似龙跃波津,猛似雄狮吞羊,势如霹雳,勇若奔雷。朝天横槊直戳九霄云汉,钻地长枪刺透九曲黄河,不愧八百万禁军教头,气势堪吞山河,真英雄也!

出聚义厅,沿阶直上,就是靖忠庙。庙宇位于虎头峰至高处,"靖忠庙"是徽宗敕赐匾额,御笔亲书,因感涕宋江及将士,以拨库银筑祠。庙宇雄伟恢弘,殿内妆塑宋江等诸多将佐神像,肃穆庄严。院中植松柏、桧、槐,古木参天,荫蔽天日。殿前赫然一杆"义薄云天"大旗直插云霄。置身其中,顿觉一股英雄气,在时空中驰骋纵横。

出殿堂,步槛外,风树从容,晴光万里。站在高山之巅,临渊面水,凭栏极目。见天地悠悠,水泊澜澜。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从蓼儿洼到大梁山,平湖之上数峰青,一派明净融和意境。

一部《水浒传》卷轶浩瀚,名动天下,四海游客趋之若鹜,纷至沓来。正是:高山仰止,万壑松风瞻云天;壁立千仞,千秋英雄横古今。

烟波寨里无烟波

文/刘开国

早就听说我的家乡蕲春有座烟波寨,周末不觉动了游兴。车在向桥街接上向导,听过介绍,更是对烟波寨有了进一步的期待。

车停在依山带水的枫树村,但见幢幢小楼整洁,鸡犬相闻。穿河过屋,行走在阡陌之中,如同行走在一幅乡村油画中,心情的畅快不言而喻。

沿着村民踏出的山道,蜿蜒向上攀登,一路有欢快吟唱的溪流和落满山谷的清脆鸟鸣相伴,更有满目葱绿的清香扑鼻而来,不时还有红艳艳的映山红、洁白的野玫瑰养眼。这一切无不让人神清气爽,身心舒展。

翻过一道山口,走进烟波亭小憩。高大的古树,古朴的石墙,灿烂的杜鹃,让人有种穿越千古的感觉。

终于望见烟波寨那块神奇的巨石了。但见它巍然挺立于山峰之巅,状如巨乳。向导说,等会下山从另一个角度看,巨石更像一张有着发髻的孩儿面,所以也叫丫头山。可为什么后来叫它烟波寨呢?看村主任的文字,说是每逢天将欲雨或细雨霏霏之时,山寨上边云雾缭绕,似浩淼的烟波翻涌飘忽。我觉得此说有些牵强,稍微有点高度的山峰,在欲雨、霏雨之时,无不烟雾缭绕。

回来问询度娘,倒愿意相信烟波寨之名由此而来:当年在这崇山峻岭中,集聚了几十户不堪官府苛税、匪患和战乱而逃离家园的人家,他们依山就势,砌石墙,筑石屋,养儿育女,传宗接代。晨雾未歇,饮烟又起,暮霭沉沉,夕烟袅袅,于是整日烟雾浩渺。及至清末,更有抗清寨主陈义顺依山就险,修筑石城固守,并曾以满嘴吐饭的小狗和活鱼之计,破除清兵的围剿之谋,成为清末蕲州48寨中唯一没被攻破的山寨,于是烟波寨之名一直延续至今。

沿着之字路上行,经过三块巨石天然垒成的可容十余人的风雨洞,随后的攀登都是循着山林枯枝败叶中隐约踩踏过的痕迹,借助树木和岩石,蜿蜒攀升。抵达一块巨石,其侧清晰可见三个深深的凿洞。据说当年陈义顺就是倚仗这块巨石构筑了一间石屋,身先士卒,吃住于此,扼守着山寨的第一道关口。

再上行不远,有一段用厚重的石条筑就的石墙和门洞,横亘于山腰险要处,此乃山寨西门。虽经岁月风雨的侵蚀,已是苔痕斑驳,藤蔓纵横,却依然坚固异常。

过寨门,有巨石依山而出,形成一个天然的雨棚。跨过灌木丛中散落裸露的石条,过内寨城门,攀石援树,终于登顶。

山顶那远望如巨乳的巨石,屹立于几百米悬崖边,欲倾欲坠,让人心惊胆战。细看巨石,更像一枚硕大无比的滚雷,在提醒着我们,即使是在深山老林里,依然逃不脱硝烟的弥漫。

伫立在阳光灿烂、山风呼啸的山顶,视野开阔。但见群山葱绿,环绕来朝,山路弯弯,河流如带,阡陌纵横,民居点点,一派和谐的乡村景象。

或许不是霏霏细雨时登顶,又有山风劲吹,上得烟波寨顶,却不见烟波流淌。可毕竟大汗淋漓,登高望远,些许遗憾顿被山风吹散。或许,如今一派太平,无需烟波遮山,即使登顶,也只为爬山而来,为巨石那久远的传说而来,为烟波寨那刀光剑影的历史而来,为了望人间的歌舞升平而来。烟波寨上烟波涌的境遇,只能是可遇而不可求。

汗水早已干涸,山风吹来凉飕飕的,该下山了。多年来人们踩踏而成的山道并不难走,有的地方还用石条垒成了台阶。只是登顶后人总有莫名的伤感,好在山路弯弯处,总有红艳艳的杜鹃探出头来,洁白的野玫瑰也不甘落后地巧笑嫣然,及至山腰,更有潺潺流水轻吟相送。

沿着山势蜿蜒而行,跨过一道山涧,忽见迎面而来的山岗上,三棵高大的古松,如昂首的苍龙盘踞在几户人家旁。它们棵棵枝繁叶茂,个个精神矍铄,仿佛三位忠诚的武士,在痴痴地守望着烟波寨,守望着这几户人家。只是户户都是锈迹斑斑的铁将军把门,说明屋主早就迁到了山外,人去屋空。看着户户都是青一色的粉墙黛瓦、青石门楼,非常考究,想必三位武士一定也没想到,经过屋主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建成了梦想的房屋,如今却只能如同行将过世的老人,面朝南山,静候天年。或许,落寞的三位武士一定有着和我一样的疑问: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幽静清贫而又恬淡闲适生活的山民,他们还习惯山外的喧嚣吗?

在憩烟亭处回望烟波寨,回想当年苏东坡登临丫头山所留诗作:"何不梳妆嫁去休?使人呼唤作丫头。只因不听良媒说,耽搁千秋与万秋。"再回想村主任的文字,枫树村人似是不想放过任何一个推销的机会,只是他们还没有找到开发商,还没有把地处偏僻、被耽搁千秋的丫头嫁给一位如意郎君。

可在我看来,没有开发或许是幸运的。攀爬在原生态的山野里,既放松心情,又锻炼身体,还培养人探险自然山水的精神,岂不更好?如果确实想把丫头山的绝美容颜展露给更多的人,倒是可以从原生态旅游上作文章。毕竟,现在喜欢旅游的人们,已经尝到了深度开发、从而千人一面的危害,反而抵挡不住返璞归真、独具个性的原生态的诱惑。

春之随笔

文/杨萱

一早安校园

初春时,最喜欢坐在窗边偏后的位置。

早晨第一缕阳光,从对面楼上反射过来的温暖,可以透过玻璃,照射在小小的书桌上,留下一个不规则的图案。

也许是某位学长想看操场的缘故吧,窗户上的纸被挖去了一块,正是这方小小的"天窗"使我领略到了春意,也感受到了活力。

有时开窗,凉意袭来,春的芬芳可以静心,伴着书香,怡然自得。

时间向前辗着,连翘开了花,杨树绽开了叶,偶尔抬头,可以看到一簇簇新绿,一抹抹鹅黄,随风摇曳,隔着窗,你仿佛能嗅到清香,沁人心脾。

下课后,无需走动,坐在原位,捧一杯奶茶,享一处闲花,最美不过四月天。

操场上满是运动的身影,好多人独爱长跑,绕着跑道可以慢跑二十几圈,有人在球场挥洒汗水,得到无数尖叫与惊羡,更多的,是在跑道边慢慢行走着,去用心接触春天。

一些杏花般的迷茫与忧伤,随春风飘落,被淡雅抹去,岁月是一杯陈酿,春天是起点。

拥有诗和远方,也忘却梦与悲伤。

早安,世界。

二仰望天空

许久不曾抬头仰望,天空之中一抹淡淡的蓝色。

今天出门尚早,便在等车时凝视天空,虽是春日,太阳也并不清晰,渲染出一段云霞,带着冷冽的红晕,那色,在淡淡的雾后,不知怎的,让人心里很暖。

热情似火,也曾是我的执着。

亦如霞光,总会燃尽温度,归于平静。

天空是会飞的海,蓝得纯粹,蓝得深邃,它总是张开怀抱,懂得包容,一缕缕的愁丝,一段段的沉淀都在蔚蓝中点染,着色。"白天不懂夜的黑",我们何尝懂得天空,一望无际,与山相接,心胸仿佛阔大,闭上双眼你能听到万物的存在——"忘乎山水之间也。"

总说夜是星辰的陪伴,可总觉得,星辰才是点缀在"夜"这件黑色小礼服上的钻石吧,越是闪耀,越能凸现夜的高贵。

起风了,仍有寒意,泥土的芳香,柔柳的枝条,随着风吹,在天空中划出一段绝色的华尔兹,那是希望,是春的萌芽。

不久,车进站了,又一次瞥到火红的朝霞,太阳灿灿地露出了笑脸。

突然懂得,仰望天空不是为了研究什么,只是告诉自己,享受一段淡咖啡一般的闲暇时光。

春江水

文/罗秀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金沙江畔,金沙江富绕而美丽,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的人民。

春天的江水最为美丽。江水在蓝天的映照下呈现出宝石蓝,好像一条蓝色的丝带。植被也显得格外翠绿,金沙江自两岸青山的夹缝中穿流而过。江的两岸长满了茂密的丛林,农家烟囱里的炊烟正袅袅升起,岸边的柳树林垂下的柳条飘浮在江面……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蓝天、白云,这里的人构成了一幅人间仙境图。

春天的江水最为平静,偶尔春风拂过,江面会泛起一阵阵涟漪,犹如鱼鳞一般。在阳光照映下闪闪发光,让人觉得别有一番韵味。

在江水的中央,你时常会看到一块未被江水淹没的沙丘上仍有几棵树生长着,可见它们有多么顽强的生命力。我特欣赏这些树,它们有着坚毅的美丽,它们在江心勾勒出一道独特的风景。说到金沙江的特色之所在,当然应该是沙子了。金沙江之所以叫金沙江,就是因为它的沙子在阳光下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据传江内泥沙中蕴含有丰富的金子,这可能也是叫做金沙江的原因。当年红军长征也曾经过金沙江,至今仍留下了印迹。

傍晚的金沙江更是格外的美丽。晚霞撒在江面上,似乎在江面上燃烧着一层淡红色的火焰。一眼望去广阔无垠,这时周围安静极了,忽然从远处吹来一阵轻风,江面顿时微波起伏,就像随风舞动的红旗。

金沙江最终汇入长江,它像一条龙蜿蜒奔腾着,江水哺育了两岸的植被和庄稼,江内的物产也相当丰富,其中江鱼是最有名的。这种长着长胡须的鱼,我们丽江的江水里也有。还有就是泥鳅,这种泥鳅生活在浅滩的泥沙中,用自制的小鱼杆都可以钓到很多。

在我的印象中,春天的江水是最美的,春日里落霞时的江水更美,我爱这家乡的春江水;爱江水哺育的一草一木;更爱江水养育的勤劳的家乡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