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散文
女儿散文(精选20篇)
淹没在红尘中的那片净土
文/龙行天下*梦娃娃
泼墨提笔,用一些触动灵魂的文字,沉淀生命里的萌动,在孕育了千年以后,翻越所有的山峰,筑一座记忆的牢,蔓在尘世之外的世界。走一段孤独的旅程,带着满满的疲惫和萧凉,等待佛的加冕。
--------诗韵华轩*梦娃娃 QQ:2373877274
七月盛夏,天气炎热得不行,整日繁忙的工作,使得身心疲惫。正逢女儿放暑假,便打算带着女儿一起出游。海南这边女儿多次去过,看过海,看过山,四岁以来就没有坐过火车,倒是在公园里玩玩那小小的火车玩具,于是便决定,出行远一点的地方,看看北方的平原……!
小不点得知出游,开心得不得了,一夜兴奋无眠。好不容易等到第二天夜里,早早就到火车站等候,满脸的笑容,在站内开心得左瞧瞧西望望,啥都稀罕。半个小时的候车,火车终于到来,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女儿的小手始终紧紧拽着我的衣袂,呵呵!因为姥姥和她说过,出去不要离开妈妈,会被弄丢的,这个小家伙就牢记着叮咛,无论我是上洗手间还是走动,小家伙始终牢牢的盯着我,怕一不小心,把我给弄丢了。
火车开动了,女儿兴奋得左顾右看,眼神里显露出一丝疑惑:“妈妈,怎么不见司机啊?”哎!这家伙还以为是坐在小车驾驶员旁边呢!二十一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河南郑州,接着再向着目的地进发,那只有在电影里见过的佛门圣地------少林寺。
客车在走走停停里运行着,耳边充施着异国它乡语言,倒也是能够听得懂。匆匆而过的田野看不到在广西景中的山川,那幽幽的小麦苗和饱熟的玉米,吸引着女儿的眼光倒也不知疲惫,兴奋得唧唧歪歪的嚷个不停。
斜阳夕下,终于看到了在绿茵丛中,那座座翘角的瓦檐。这是一座古寺,鸿名远扬,在大智大慧的轮回里,点亮着前世的灯盏,为红尘中迷途的少男信女指路,牵引着今生和来世之缘。那木鱼的敲响,就如同声声梵音,见灵见性的光芒,震撼着黄昏里最后的一抹晚霞,心如净莲,置入于神的禅境,伴着轮回的钟声,轻牵女儿的小手,踏入这佛法的净地。
我不是一个信佛的人,但凡出去旅游见到佛堂还是参禅跪拜,不为拜佛,只为在嘤嘤回绕的佛音之中,求得一份在红尘烦扰中心灵暂时的清净。
这是一个包含灵性的世界,我必以仰望的角度,报以敬畏的眼神去观望。在一片佛光的笼罩,覆盖了我充满尘垢的视野,在天心月圆的禅境中,涤荡了心灵的疲惫,放下凡俗的身段,虔诚的双手合十,透过纷扰喧嚣的世相,燃一株高香,匍匐参拜,修祈幸福得幸福,布施平安得平安。
女儿见我虔诚的跪拜,便也问我要了一株香的钱,投入到功德箱里,伸出小手,想从香罐里取出一株香,却被一声呵斥打住:“小孩不许动!”我向着声音的方向望去,是一位穿着袈裟的中年和尚,怀着疑心问道:“她捐了功德,为何不可?”“小孩可以保佑谁啊?自己都还要家人保佑!”呵呵!佛家以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广结众缘,只要心中有佛,不分男女老幼。而这位佛家弟子口出此言,真真是让我怀疑是否已熟了佛经。
不悦。但还是不想扫了孩子的兴致,回头对女儿说,到下一个庙宇就让宝贝来拜拜,女儿虽是不解但还是牵着我的手走向另一个庙宇。此时游人越来越多,人山人海,佛像前,门坪上,台阶前到处都是簇动的人群。人群中有人虔诚跪拜,有人上香祈福,有人拍照留念……却没有人会认真的去追寻佛教里所蕴含的真理、哲理和做人的道理,倒是那些外国游人在认真的听导游的讲解,认真的去体会和领略佛教里的文化,和少林寺千百年来的流传。手持小旗子的导游忙个不停,陆续穿梭在游群当中劝说游客每人花十元钱便可带着游玩少林,唧唧咋咋,人声鼎沸,在这嘈杂声中,不知道佛祖能不能听清那些虔诚跪拜香客们轻声细语喃喃的祈愿?
白石铺就的阶梯在脚下一直往前延伸,身旁座座佛像端坐须弥莲座之上,犹如绝世独立的哲人。佛无处不在,空气里漂升着梵呗金箔的光芒,覆满充满尘垢的视野。在佛光的境界里,涤荡了心灵的疲惫,打湿了我一个凡夫俗子全部的念想。
一道道寺宇的门槛,横列着摆在眼前,仿佛是佛界与红尘的分割线,迈进寺里便是跳出了三界外,这道门槛的分割线是踩不得的,佛教里有这样的说法:寺庙的门槛是释迦摩尼的双肩,人们认为门槛是神的肩膀,是不能践踏的。只可惜,女儿尚小,腿不够长迈不过这一道道寺庙的门槛,便踩了跳过去,这高高的门坎大人迈过去还得扶着门框,更别说一个不足五岁的小孩了。怀着不解,一抬头,便看到了端坐在莲台上的佛颜,一脸善念的想着渡尽众生,怎能会没有想到香客里也会有年幼的孩童对此高坎面临行走的困难?以佛的智慧,他老人家或许早就知道,虽有佛心想渡尽众人,但世间还是有很多的事,佛也是想不到周全的。
那就活在当下吧!随缘而安!
在佛的道场,被佛的神秘牵引着灵魂,坦诚的裸露内心被红尘纷扰的世界,得菩萨引路,怀抱着佛界禅境里神灵的声息,把一切尘世的繁华纷扰、恩怨和情仇,全部化为一尘不染,伴和着声声禅音的内心是如此的清净。
踩着佛光一路前行,望见了穿着袈裟的和尚在摆满了佛珠的摊位前忙碌着,那串串佛珠,日日聆听着佛的禅音就会有灵性,可保佑家人平安吉祥吧?!于是仰头问了和尚,这些佛珠如何售卖。和尚头也不抬:“数目就在佛珠上,施主捐多少功德,那串佛珠就是施主的了!”扫眼望去,很普通的佛珠由一百五十元至八百元不等。再问:“还可以少一些吗?”“施主,这是捐功德,不少的!”“这么普通的佛珠就那么贵,也不值这个价啊!外面卖都没有那么贵呢!不是香客捐多少,都会有佛珠回赠的吗?那还不如说是卖佛珠,而不是捐功德哦!”“呵呵!如果施主你是这么想的,我也没有办法!”和尚捻珠一笑!
手持为双亲募捐得来的佛珠,面向佛颜,佛祖,如果你在听,请听听我心中此时的旋律。对于你!佛!我只是一个匆匆过客,匆匆一瞥便要回归我的来处,虽然没有丝毫的收获,但是,少林寺千百年来的盛名依然深藏在我心灵深处,可是,你让我感到了失落,失落的是人气鼎盛的少林在红尘中不再是一片清净之地,倒像是热闹的庙会,缺失了古刹的幽静,离心中的圣地甚远,或许!繁华的背后只不过是物欲的横流,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这并非是你的最初旨意吧?你真正所需要的,应该是能够潜心修行的咫尺之地的清静!佛不怒不语!
此次之行,我没有记住少林真实的面目,或许,那一片清净的佛门圣地早在我的心里扎根了,远离着红尘里的繁华纷扰,在木鱼的敲响和禅音里保留着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净土……!
家书
文/杨敏
现在通讯发达,人们交流谁还会写信啊?有人这样问。我!我还保留着用笔和纸写信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我认为写信可以锻炼写作和表达能力,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表述自己的想法。有些事口头上说不清,但可以通过写信娓娓道来,有些事比较重要,可以通过写信记录,以便后来做个见证。
我写信是受父亲的影响。在技校即将毕业时,我被分配到一家工厂实习,师傅是个严厉的人,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也不对,经常让我很没面子。远离父母,心中有话要说,只能写信,我把工作中不顺心的事写下来告诉父亲,父亲回信说:严师出高徒,这点小事就把你难倒了?不久之后走上社会,会遇到更复杂的事和困难,你得学会面对。父亲的书信给我莫大的鼓励,让我懂得如何为人处事。
走上工作岗位,我住在单身宿舍,一个人在寝室孤寞的时候就把父亲的那些信翻出来看。父亲是一个不多言语的人,他写的信也简单扼要,没有空话套话,没有重复的话语。那些信纸如今都已经发黄,我依然时而翻来读读,他对我的教育都在一封封书信里。
自从女儿读小学开始,每逢她生日这一天,她都会收到我给她的一份与众不同的礼物——书信。我用写信的方式给女儿在每一年成长的轨迹上画上一朵花,打上省略号。书信上的言语不是赞美,更多的是鞭策和鼓励。每封书信内容都不一样,都是对女儿每一个时期的缩写。铺开信纸给女儿写信是我最平静最幸福的时刻,也是最惬意的时候。书信传达的爱,让我和女儿的心贴得更近。
未来的日子,我还将用这种独有的方式给女儿作生日礼物。女儿说,这礼物是唯一的,只有爱才能坚持。
女儿如今19岁了,远离家乡去外地上大学,我仍然坚持给她写信。我给她的每一封书信,她都精心保存着。
半步春暖,一步花开
文/高翔
冥冥之事,必有冥冥的缘由,比如遇见,比如花开。
遇见老人时,是在一个冰雪初融的冬天,我和女儿正走在回家的小路上。那天,女儿着一件红棉袄,像一朵飘动的春花儿,一会儿飘到路左边,一会儿飘到路右边。她说,她想看看在这个大冷的天气里,还有没有动物出现,哪怕一只蚂蚁也好。女儿没瞧见动物,反而瞧见的是一些草儿。女儿看到那些不知名的草儿,早已被亮亮的冰块儿冻住,但草儿们却翠翠地绿着,女儿就疑惑地问,怎么就没冻死呢?我说,草儿心里装着春天,心里装着春天的事物,是不会死的。
话还没有说完,几十步远的斜坡公路上,晃过一个老人的影子。“哗啦”一声,那人摔倒了,人影在地上晃动了几下,但是没有站起来,然后就是长一声短一声的呻吟。这是去镇子的路上,大雪初融,来往的人稀少。路人摔倒了,但在我的头颅里,跳出的第一个概念便是:注意帮助别人的方式。毕竟,现实里,一些被人讹诈的事件,屡见不鲜。常常想到那些事,心底不免冰天雪地,寒风萧萧。就在我犹豫的当儿,女儿说好像是一个老人。
我们走上前去。当我将老人扶起的时候,我一下子傻了!呆了!
这一扶,一下子就将埋在我心底里的十一年前的往事,触电般地扶到了眼前。
是的,女儿都十一岁了,跟眼前的这张脸的最初遇见,就应该有十一年的光阴了吧!尽管时隔这么久了,但那张长脸,我是不会忘记的。十一年前,女儿才出生4个月,病了。产后的妻子身体一直不佳,早早晚晚里,就由我抱着女儿到乡医院去打头皮针。万事总少不了波折,不凑巧的是,乡医院唯一能够打头皮针的医生,去县城开会了。我只好提着奶粉,抱着女儿住进了六十里外的镇医院,而晕车的妻子没有紧跟而来。
镇医院的人并不多,住院部二楼上,稀稀拉拉地住着几个病号。其中住在过道顶端的是一个老妇人,长脸,矮个,胖腿,后来知道她是陪六岁的外孙女看病的。初为人父的我,不曾有带孩子的经验,而对生病的孩子,一片忙乱无序,狼狈和无奈,不堪言说。我的嘴巴一边在哄着女儿,双手在冲着牛奶,眼睛则在看着吊瓶,心里却在想着女儿是不是拉了大便不舒服而哭闹了……这个时候,一个妇人的声音似乎在问:“小伙子,孩子娘怎没有来?就你一个……”看着病床上狼藉的尿布、奶粉、幼儿睡袋,我心绪特别烦乱,头也不抬地随便应答着。
女儿一直不安分地折腾着我。就在夜半时分,女儿的头皮针还没有抽,药液还在慢条斯理地滴着。但世间所有狼狈的遭遇,总是成双成对的。糟糕!女儿饿了,哭了,但热水瓶里又无热水,冲不了牛奶,女儿一个劲地嚎。我右手高举着吊瓶,左手握着奶瓶的同时又抱着女儿,在空荡荡的过道里,一间一间地敲门,只为了给女儿寻一口开水,寻一口冲牛奶的开水!但是都睡了,空荡荡的走廊里,只有我的哀叹声和女儿的哭啼声扭抱在一起……就在我敲到过道顶端的一间病室的时候,一个妇人拉开了门,向门外跨出了半步,正是这半步的跨越,一下子扭转了我的窘境。只见妇人半个身子探出屋子,长脸,矮个,胖腿,急慌慌地说:“孩子这么小,你怎么一个人……”妇人的话没有了下文,有三分责备,更有七分关切,她几乎是从我手里夺过奶瓶,帮我冲牛奶,然后帮我整理女儿的尿布,哄女儿……末了说,叫我干脆就跟他们住一间病房吧,反正还有几个空病床位,彼此间好有一个照应。
那一夜,真是谢天谢地。由于女儿一直高烧不退,值夜班的医生说,退烧针不起多大作用了,就试着用温水给孩子擦洗身子,进行物理降温吧。平时都是妻子给孩子洗理的,我笨手笨脚地根本不会。妇人帮我为女儿洗理着,她跟我一样,一夜未眠!第二天,等妻子赶来,病歪歪地靠在病房门框上喘气的时候,哭闹一夜的女儿,那一刻正均匀地呼吸起来。
人年轻时,为人为事,总是无头无序、丢三落四地慌忙,不曾询问妇人姓名。十一年的光阴,一晃就过去了。而十一年前的那张长脸,如今尽管老了很多,皱纹如藤蔓一样已经爬满了她的脸,但在那苍老的眼神里,依然能够寻到当年那柔和的暖意,来自人心最深处的暖。
“您摔着了吗?”我问。老人摇着头,只是从雪层里抠出一个小石头,看来只伤到皮肉。“还认识我吗?”我问。老人摇着头。我将女儿拉到她的跟前,简单地说起十一年前的往事。老人听着听着,似乎想起了什么,突然在胸口摸索起来……而她的脸色却愈来愈不对劲。眼尖的女儿发现就在自己的一步之外,有一个指头大小葫芦模样的黄色药瓷瓶,急忙上前一步。也就是这一步,一下子扭转了一个故事的发展方向。女儿拾起了药瓶,一边问老奶奶是不是在找这个,一边递给了老人。女儿又告诉我,说那瓷瓶叫“救心丸”,当然,女儿不懂“救心丸”的重要性。我在心底突然一阵惊秫,真悬!今天,老人要是没有找到她的药,真不知道要发生什么样的不幸后果。
吃了药粒后的老人,看着自己曾经照料一夜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已经懂事了,好一阵子后,才说出一句话:“真是个好姑娘……”眼里有莹莹的欣慰跑动着,我想那欣慰应该是温暖的,有着春天的温暖。
而老人的屋就在斜坡公路一侧,女儿和我把老人送回了家,老人的儿子在家,一个劲地说“谢谢”。在回来的路上,着红棉袄的女儿,又在路上飘动起来,一会儿左,一会儿右,那俨然是一朵春花儿,一朵开了十一年的春花儿。看着女儿跳跃的情景,回想着今日的遇见,我兀然就想:或许,世间所有的遇见和花开,原本就是一场冥冥的宿契吧。
我在春天等你
文/蓝玉
带女儿去了一趟乡下,几天的时间,她便和邻居家的孩子玩在了一起。每天,那个女孩都会在楼下喊女儿的名字,然后,两个人一起去后面的小山坡上玩。小小的山坡,像是一个天然的游乐场。
那时正值春天,山坡上到处开着不知名的小花。每次从外面回来,女儿和小伙伴身上头上便会插满花。有的时候,两个人还会编花环戴在头上和脖子上。看着原本内向的女儿居然玩得如此尽兴,我真是打心眼里感激这个小姑娘。
我们走的时候,小女孩一直牵着女儿的手走了许久。最后看我们要上车了,她站在车下喊:“明年春天,你还要来啊,我等着你!”女儿笑着说:“一定,我一定会回来找你!”
原以为,这只是小女孩随便说的话。可是女儿当真了,在那之后,她一天天盼望着下一个春天的到来。夏天、秋天、冬天,每过一季,她便会说:“我就要去见姐姐了,好想她啊。”
终于又到了春天,女儿开始吵着要回乡下。由于工作原因我一时走不开,便说:“人家姐姐只是随便说说,你就当真。你们小孩子说的话,不能算数的。”女儿低下头,许久,她哭着说:“妈妈,我要见姐姐,我们说好了,春天来了,就见面了。”我仍然没有当真,也没有在意女儿的情绪。
当我接到母亲电话的时候,我才为之一惊。原来,那个小女孩每天都要去母亲家询问我女儿回来了没有。她说,她摘了好多漂亮的花,等着和女儿一起编花环。
而女儿开始很少和我说话,她似乎用沉默来对抗我。当我准备再度带女儿回去时,母亲打来了电话,说小女孩全家去了外地,走的那天,她又去了母亲家,将自己编好的花环留了下来。
我不知如何对女儿说这一切,我只知道,我伤了孩子的心。
我觉得我不应该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们的事情,在这件事上,成年人不如孩子。孩子们,往往一诺千金。
下雪了
文/于小燕
又是一个雪天!
今天早晨,我在屋里没有出去,不知道下雪了。大约九点,女儿从母亲家回来敲门,我出去开街门,女儿在门外说:“妈妈,你也不扫雪,雪都把门堆住了。打开门一看,果然,大片大片的雪花,虚虚的堆起来,足有二三十公分厚。
建忠去兰州给思思看病,女儿这两天陪母亲,她来拿了东西就走了。
我换了棉鞋,穿上大棉衣,戴上有耳帽的口罩,戴上棉手套,出去扫雪。
雪真厚,然而很虚,虚得就像那洗衣机里的泡沫,风轻轻一吹就散了。
雪真白,从没有见过这么白的雪,从天空中飘下来。不是有雾霾吗?雪怎么还是这样白呢?
它不像以前那种迅速地下下来的雪,它轻轻飘着,慢慢飘着,让你感觉不到它在下,但是它大片大片的下下来,迅速盖住了马路,盖住了田野,盖住了我放在那里的一堆干柴,盖住了女儿刚刚留下的脚印。盖住了孩子们吃完食品随便扔下来的塑料袋,也盖住了丢东西的人跌落在了地上的东西。
它是那样的轻,我一点儿力都不用,它就随我的扫帚飘出去;它是那样的白,以致我扫它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在扫梨花一样。
大地是这样的白,让人感觉一点儿都不想望。生活是如此的真切,让人只感觉积雪带来的麻烦。
这样的天气,要换了以前,我真的喜悦。因为我喜欢在雪天里看书,也喜欢在雪天里写字 ,围着温暖的炉火,看着窗外的雪花,伴着心爱的女儿,看着喜爱的文字,又怎能不是一种享受?
可是现在,女儿要上学,假期也上补习班,虽然是一个农民,虽然也知道下雪的好处,但我并不盼着下雪。我们是骑着两个轱辘出门的人,从冬天里的第一场雪开始,路上就有了冰,更有那品德不良的人,在他家的门前泼水,以致结冰。我弟弟前一段时间就在下晚班回来的路上摔了一跤 ,我老公昨天和女儿出去,也摔了一跤。
所以我现在不喜欢雪,我是怀着这样复杂的情绪,扫着那轻盈,甚至可以说是调皮的雪花。当我细心地扫去时,它总是从我的扫帚下溜出去,让我重扫一回。它若像那千年的狐狸成了精,变成凌波仙子,那我很可以就是一介刀剑书生(呵呵,古代的交通不方便,为防安全,书生出门也得拿把剑),演绎一段爱恨情仇。
雪一直没有停,我在扫它在下, 前面的还没扫净,后面的又下了薄薄的一层。
我把雪都扫的堆到了门前的树沟里。树沟里种着梨树,还有几颗樟子松,虽然还没长大,但形态独特,枝干蟠曲,雪落在它身上,一团儿一团儿的,煞是美丽,让人想起“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即便是小松树,也是如此。
老房子
文/王元
好久没有到老房子去了。今天因为女儿有事要等她,下班后就有了空闲时间,于是就在大院里转悠,不知不觉就转到了老房子那里了,不禁勾引起千情万绪,油然而生出一种伤感,竟然怀念起老房子,当初那种决然搬离老房子的冲动荡然无存。
由于老房子所处地段繁华,近市中心,所以近年价格飙升,我曾还动了卖掉老房子的念头,而女儿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在闹市区仅有一套房子,卖掉了今后就永远回不来了。”想想也觉得女儿的话很有道理,将来哪一天再想搬回来住就随时可以搬回来住,女儿现在在市区工作,想住也有地方住,何况现时又不亟需用钱。
说起来,那老房子还真是融入了我的生命,成为我生命的血脉,更是我的精神家园。我在那老房子前后整整生活了28年,试想人生中能有多少个28年?可以说我在那里度过了人生中的整个青壮年,见证了我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和事业的升降沉浮,埋藏了我那么多故事的老房子如何不让我触景生情、流连忘返呢?
忽然又让我明白了一件事,为什么很多老人反对拆迁重建大院,就是因为那些老房子、那个大院,有着他们的梦想、青春和过往,特别是那种割不断理还乱的情感与依恋。那些老房子才有他们的记忆,才是他们的家。家是安放心灵的地方,如果某一天突然改变了就意味着他们失去了家,失去了精神寄托。
人是感情的动物,与人相处久了,在一个地方呆长了,自然而然就产生了感情,离别时难免会有儿女情长,免不了依依不舍甚至伤感。而总是该伤感时伤感,该离别时离别,该留恋时留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就连诗仙李白同样不能脱俗。因此,我们也常常去做一些无聊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想着法儿过各种各样的节日,凑各种各样的热闹,我们的生活也就变得有滋有味。难怪画圣郑板桥劝人要“难得糊涂”。人生其实就是在有用与无用之间行走。
从老房子那里我又想到了文物保护。我曾经到过澳洲旅游,发现那个国家民众文物保护意识很强。也许因为他们的建国历史不长,只有区区的200多年,所以对于百年以上的建筑都当作文物加以保护。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灿烂历史,或者由于我们留下的文物太多,反而不很重视文物的保护。失去了就永远失去了,后人再也无法了解那段历史,认识那时的文化,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风物还宜放长远。老房子、老建筑、旧文物可能没有大用,却记载着一段历史,沉淀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记忆,决不能轻易毁坏和拆除。否则,我们就可能被后人唾骂。
做女儿的榜样
文/漆丽芳
家有小女六岁,超爱上网,对于网络小游戏无师自通,眼看九月马上要上小学了,针对她上网的问题进行了批评教育,没想到小女一句话让我顿时无地自容,“你和老爸还不是天天上网玩游戏,为什么不让我玩呢?”唉……
俗话说:“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细细想来女儿爱上网的习惯完全是我们做家长造成的,因为我和老公都是游戏迷,在家也没有避开女儿,在女儿三岁的时候还教会她如何使用电脑。甚至很多时候在我们玩电脑游戏上瘾时,我们会对女儿提出的要求说等会啊,一会我玩完这关游戏再说,就是在这种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我们给女儿树立了不好的榜样,而错误的本身并不是孩子,就是作为父母的我们。
经过反思后我发现在女儿的教育问题上,我们真是太失败了,也许今天头脑发热心血来潮想管孩子了,就开始对孩子严加管教;可哪天心情不好工作中遇到了不开心的事了,又把孩子的事抛到了脑后,就这样一阵热,一阵冷;一阵紧,一阵松;没有坚持,没有恒心,在发现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不是正面引导和鼓励,而是野蛮指责,横加训诉,这是我们作为父母的失职。所以我决定要给女儿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让女儿养成好的习惯。
于是我对女儿说:“从今天开始,爸爸妈妈向你保证再也不玩游戏,要和你一起学习,而且和你比赛,看谁做得好,好吗?”女儿很快就答应了,果然马上把电脑装起来放进了柜子里。我不知道这样的方法是否能成功,我在心里默默地下着决心,一定要管好自己和老公,坚持下去,只要我们坚持女儿就一定会坚持住的,我为我们一起加油!
女儿,我们一定要做好你的榜样!
幸福饺
文/何学滔
“麻婶,我是47号,晚上我要二斤饺子,大概七点过去拿,好的,谢谢。”
“麻婶,中午的水饺可以吗?得麻烦你送到楼上,对,我妈自己在家,麻烦了。听出来了呀,对,我是5号。”
“麻婶,我7号,我要……啥?没有了呀?那预定明天的吧,你先给我留着,呵呵。”
只要电话铃响,麻婶麻利地接电话。但是别误会,这不是酒店订餐,是麻婶自己在家包饺子。麻婶的饺子是出了名的好,馅嫩皮薄,形状独特,吃完唇齿留香,回味悠长。以前你想吃麻婶的饺子,你得去御香楼,麻婶以前就是那里的面案主厨,调饺子馅,包饺子,麻婶都是一把好手。
女儿出车祸后,瘫痪在床,麻婶便辞工回家照顾女儿。想想女儿高额的康复治疗费,自己又不能外出干活,如何是好?麻婶整天愁眉苦脸,闷闷不乐。
邻居唐婶常来串门。这天她建议麻婶,你在家包饺子给我们吧?我上班也没有时间包,也包不出你那个味,如何?我做你的1号客户。
后来,唐婶发展了2号,3号
……
麻婶按照物料成本,随时调整价格,只挣手工钱。大家多给的钱她会拒绝,弄得大家心里怪不落忍的。
麻婶准备了五种馅的饺子,无论哪种都叫幸福饺。
现在,女儿康复情况挺喜人的,都能帮母亲包饺子了。
插秧
文/张劲帆
我不知道我该算是城市人,还是乡下人。我的父辈从乡村迈入城市,而我从城市走回乡村又返回城市。在乡村时我怀念城市,在城市,我又怀念乡村,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生活在别处。”
在离别了那个小山村整整二十一年後,在有了五年的海外生活经历之後,迎着料峭春寒,我带着八岁的女儿去重访鄂西南我曾经插队的林桥村。她是被我硬拉去的。
女儿随着我走了五里山路去探访那个似乎与她毫无关系的地方,她一路抱怨腿酸口渴,想喝可口可乐。在悉尼,学校离家不远,她也要父母开车接送。这五里山路在她简直是万里长征。而我看着满山早春的嫩绿,叶隙中跳跃的阳光,听山谷间悠长的鸟鸣,仿佛又回到了十六岁的豆蔻年华,如果不是女儿活生生地走在我身边,我真有些怀疑我是否离开过这山乡。半饥半饱挑着百来斤的担子沿这山路给国家送公粮的感觉好像又回到我身上。我现在用跨越在过去和未来的时间扁担把女儿挑来了,让她来吃父亲吃过的野菜,饮父亲饮过的山泉,我希望当把她挑向外边世界时,她能变得更结实些,沉些。
进了村,直奔我们当年的知青屋,那原是一幢连着牛棚的土坯房。屋已荡然无存,一字儿排开的六棵马尾松树却在,是我们种下的“紮根树”,种它们的时候我们是那样神圣庄严,好象在这里紮根,就能够改天换地,实现共产主义。现在想来,那分豪情可笑也很可贵。松树原是那样幼小,现在已高丈余。曾有多少个星光灿烂的夜晚,我站在树旁吹响竹笛,亢奋的是追求,低徊的是乡愁。小树在笛声中滋长,根渐深,枝渐壮,而种树的我们一个也没有在这山乡紮根,我自己也没想到,最後把根紮到了澳大利亚,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一个十来岁男孩过来问,你们从哪里来,找谁?我们从很远的地方来,原来这里的土坯房怎麽没有了?现在分田到户,公家房没有什麽用了,拆了把地腾出来种庄稼,男孩说。我不禁有些怅然,这房子里曾经装满了多少喜怒哀乐的故事,如今都无从凭吊了。在这山村,只要你能买得起房梁和瓦,能供得起帮忙盖房的乡亲们吃几天饭,就可以盖得起一幢土坯房。对比澳洲买房的艰辛和没有尽头的帐单,中国农村的生活倒也是很惬意的,特别是分田到户後,未见得差於我们在海外苦苦拼搏的生活。
我想见到的老乡首先是张登华一家,他们当年对我的关照太多了:插队的第一餐饭是在他家吃的;第一次挑柴,是他接过了我挑不动的柴担;衣服破了,登华媳妇爲我补;断炊了,登华爹送来米面菜蛋;回城时又是登华把我的行李一直挑到县城。过了白木河,我们隔河相挥的手臂呀,一直挥动到现在。登华是多麽聪明的小夥子啊,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如果他不是生在农村,不是生在那个年代,不是隔着比白木河还宽的城乡鸿沟,我们所站的河岸也许就会互换。先哲说:人生而平等。我想起了汉民,那场曾经闹得满村风雨的爱情的结晶,他爸爸小柳——我们的一个知青夥伴爱上队长的么妹,怀上了他,就不得不结婚紮根农村,却给孩子取名“汉民”,希望他能成为武汉的居民。招工潮来时,队长当然不放小柳走,到後来恢复高考,小柳才冲破重重阻挠考上大学回了城,抛弃了他们母子,後来又去了美国。“汉民”成不了汉民,他现在怎麽样了呢?我问小男孩。男孩说,汉民是我表哥,他就在那边田里犁地。我顺着他的手指望去,那个背脊微驼扬鞭摧牛的精壮庄稼汉就是当年知青夥伴们轮流抱的白嫩嫩的小家夥吗?他的爸爸在美国,而他在乡下。这就是命运吗?我真的不忍心走过去看汉民,他会难过,我也会难过。
到达登华家後的一番激动和寒喧就不必细说,当年我十六岁,他十九岁,他美丽的妻子大芳十七岁,而现在重聚在他家火塘屋里的是几个饱经风霜的中年人了,看火苗在火盆里跳动,吊壶里的水烧得滋滋作响,捧着热茶说起往事,说起死去了的和还活着的故人们的境况,不胜感慨。如果能重返青春,我真的不介意从这个吃下乡第一餐饭的火塘屋重新开始,我就知道这一辈子该怎样重新去选择去生活。然而人生的悲剧就在於它是一条不能回头的单行道,当你有选择的机会时,你不懂得选择,当你懂得了,你又不再有机会。我只能把我懂得的告诉女儿,但是以她现在的心智,又能接受多少呢?俗话说,没有人教人,只有事教人。我向登华提出要求,想和女儿一起明天与他们下田干活。
是夜便宿在登华家。窗外是月,是星,是婆娑的竹影,是琐细的虫语。
次日清晨,我被公鸡的啼声喊醒了,久违鸡鸣,感觉亲切极。登华和他的一儿一女已在准备插秧农具,大芳在灶前烧早餐,火苗窜出老高。我把还在睡懒觉的女儿拖下床,她问干吗起这麽早,我说你是最晚的一个了。她从来没有这麽早起过,在澳洲学校里九点半才上课。匆匆吃过早餐後,我和女儿穿上大芳为我们找出的旧衣服,随他们一家下田。
活路是插秧,先得到秧田里把嫩秧拔出来。在田埂上脱了鞋,我就随登华把脚捅到了水田里。水很凉,女儿站在田埂上不敢下脚,我把她拖下来,说拔秧是舒服活。她嘴里却只吸凉气。拔秧的操作程式是,坐在秧马(一种状似小板凳的农具,四脚下装有一块平滑木板便於在田泥上滑动)上先用两手的虎口各夹住两撮秧,手掌下缘在泥里一刮,秧苗就拔起来了,然後两撮合成一紮,用稻草系紧,扔到田埂上。我发现我还没有忘记怎麽拔秧,二十一年了啊!女儿则笨手笨脚,不是扯断了秧苗,就是刮起太多泥,但好在不甘示弱,还肯学。我突然觉得女儿不就像一棵秧苗吗,被我从中国的土壤中拔起,移栽到澳大利亚。
秧苗把子积多了,我们就用竹担装了,挑到大田的土埂边,分散甩入田中,然後人下到田里插。当年我是插秧快手一个。我教给女儿插秧基本要领,女儿试插了几行,登华和大芳热情鼓励了几句。然後我们一字儿排开,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开始插秧。登华夫妇插得飞快,我虽赶不上他们,却也还算熟练。女儿傍着登华的么女儿明美插。俩人年纪相仿,已成为朋友。明美自然插得熟练。我女儿的腰弯成虾状,插得很慢,有的秧没插牢,漂了起来。我说,简单劳动不简单,行行有学问,不要再瞧不起乡下人。你回去後要好好写篇中文作文。女儿继续插了一阵,有进步,却喊腰酸,我说腰不酸还要你来干什麽,好好再体会。她就插一阵,直起腰歇一会儿,再插。这在蜜糖罐里泡大的她已是难能可贵了。看她实在坚持不住了,我才让她歇下。後来看到女儿在作文里写道:“我插过秧才真正懂得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插秧不容易,所有的收成都是从不容易开始的。
农村是人类的生活原点,所有的现代化是从农村出发的。农村也是我们家族的生活原点。从农村出发,赤脚踏着泥土碎石,那步伐坚实顽强。今天我终於把女儿带回到原点,走出山村的路上,她不再抱怨路远难行。
依然是登华送我出村,挥手告别,我们又将回到各自的生活轨道,不知道是否还有再见面的机会,但我知道我们以及汉民、女儿们同在一个星球上,组成一个立体的世界。
说好了要一起到白头的
天空晴朗,云层洁净,树叶懒倦。就这样,走在人群中,心情是愉悦的。有些惊喜,来的出其不意。一杯咖啡的时间,让我暖暖地望住。这是我喜欢的模样。静下心来,仿若听到花开的声音,那是幸福的花儿。一切都安静了,一切都美好了,灿烂的微笑。不掩饰,如果开心快乐,就笑出声来,如果讨厌忧愁,就说出来。
周六忙旅游之事,忘记了有个重要日子,心存歉意,到后来,虽然未曾错过,但还是念叨着自己的过失。感动的是,女儿是真的长大了,并且会弥补我的缺陷。我忘记了,她都记得,我模棱两可的,她都是决然的。如果不仔细去看,不容易发现,蔷薇色的阳光,始终滋养着对美好的渴望,对生活的向往。嗯,那是通往幸福的途径。
办完有关旅游之事,回到家中,已六点多钟,天色渐黑。中秋过后,白天会更短吧。我脱掉鞋子,放下包,嘴里感叹。女儿笑吟吟地对我说,老妈你肯定忘记一件事。我扬起头,略微地思索了一下,认为该办的事,已赶在夕阳落下之前办完。女儿有些得意地说,看来女儿是妈的贴心小棉袄,这句话即是经典的,也是贴切的。女儿附在我耳边说,自己已为老爸订了生日蛋糕。我哎呀了一声,惊得在正低头看报纸的他,从沙发上蹦起来。那幅模样,令人惊悚。他看见我和女儿在咬耳朵,紧绷的脸立即松弛下来。你俩是不是干了什么坏事。我和女儿连着摆手,没有,没有,乖着呢。他有些似信非信,但也无可奈何,只好作罢,接着看报纸,女儿吐吐舌头,回了自己的房间,我进了厨房。
周日,他去了公司,我起了个大早,去了菜市场。菜市场吵闹喧哗。讨价还价的声音,菜贩子吆喝的声音。我在拥挤的人群中来回穿梭,终于买齐了所需的菜。回到家中,清洗切剁,整理干净之后,用保鲜膜包好,放进冰箱。只等他下班之后,便可以开炒了。我没准备什么礼物给他,女儿写了卡片,中午还特意去花店买了一束花。我说这个不妥,大男人家的收什么花。女儿说,这个花是一定要有的,单凭,礼拜天,老爹都没得休,还得去公司。其实,我的心里也是美滋滋的,毕竟这是女儿的一份心意。
这是一个特别的周日。温馨的画面,足够我回味好些天。平日里,他总是说,家里养着两女人,还真是辛苦。而事实上,他是心甘情被这两女人牵着心走。而我总是调侃他,这个家里,有两女人对你一心一意,有两个女人为你付出真爱,你应该感到荣幸,才是。他佯装思考好一会儿,然后很是满意地点点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谢意,我的不足,我的懒惰,我的任性,我的粗心大意,他一直的包容。
蔚蓝的天空,划过心悸的是细水长流的朴素。阳光,雨露,衣服,食物,我们都需要。琐碎的生活,一点一滴,堆起的是重重的厚爱。住在同一屋檐下,搅和在同一个锅里,睡在同一张床上,怎么能没有矛盾。磕磕碰碰,争执,赌气,偶尔的惆怅,偶尔的抱怨,偶尔的愤然,在所难免。即便是这样,也别害怕。他曾经对我说,当走的累了,倦了的时候,当厌了烦了的时候,回过头看看,我们最初走过的那条路途。那份单纯,那份热诚,还有那份执著,会给我们一份满意的答案。
遥望家乡
文/吴幽
我在永新这座小城市里工作、建房、结婚、生子,应该算作不太起眼的一名小小主人罢。可我总是觉得,自己始终融入不到这个日渐繁华的城市里面去。
每天,我和许多平凡的男子一样早出晚归,步履匆匆地穿梭在单位和小区之间的大街小巷。可惜,熙熙攘攘的人流里,始终少有自己熟识的面孔。
按理说,城市生活了此多年,我早该是一个新潮的职业男子了,恰恰相反,我却怎么也振作不起来。骨子里太多的乡土气息注定了我一个观念,生意兴隆的饮食店与我无关、五彩缤纷的夜生活与我无缘,我除了尽自己所能干好本职工作外,只会按着二点一线早晚忙碌。
女儿已长大外出做事,可她就是不会说我的家乡吉安话、也不愿学说我的家乡话,还算一般的普通话是她最爱的语言,有关家乡的一切很难渗透到城市里长大的女儿身上。家乡的概念在我的女儿大脑里,已经变成了“父亲的老家”了,而她的家,正如她所言,就在这座浅发展中的城市里。
每逢节假,稍微闲下来的时候,我就有种浓浓的乡愁,那种游子的情思,就会悄然涌遍我的全身。我会循着家乡的方向,思恋那儿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因为那儿有我快乐的童年趣事、有我求学路上的严寒酷暑,有我日夜牵念的所有至亲。
遥望家乡,不觉间,泪水已悄然滑落。
问自己
文/彭欢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这是《感恩的心》中的歌词。它唱出了我们对身边给予我们关怀的人的感谢,以及那些在我们身后默默奉献的人。然而,我真的好好的感恩过他们吗?
学校是一个学子完成理想的地方,里面的老师则是我们的引路人,我们得到老师们的辛勤栽培,他们自己却长不出一朵花、一颗果实,老师曾为了我们,彻夜的备课,为我们批改作业,当老师打上那个像微笑一样的勾时,里面曾盛载着她的笑、她的欣慰,当她沉重的打下那个叉时,里面则装满了她的自责。上课时,老师总是想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我们,我们却在下面乱作一团,你讲你的,我玩我的。但是,我们却从未转换角度想过问题,老师在默默地奉献,我们却在无情地伤害老师的尊严。此时,心里便有了像杜甫一样的心情,那便是:“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家,是安全的港湾,它张开臂膀,让我们感受它的温暖。小时候,不懂事的我常常与父母顶嘴,也不知他们为此留了多少泪。他们心疼,苦苦养大的女儿怎么那么不听话。从我出生到现在,母亲在默默地关心我,拼命地挣钱,为的是给我过上一个好日子,可是,我却什么也不懂,照旧花钱如流水。他们心酸,这么大的女儿怎么心里还没长大。常常想起他们为我流汗、流泪的镜头,可我曾以为那是理所应该的。他们难过,这么大的女儿了,怎么不会换位思考问题呢……
老师、父母都是我的老师。可我却不懂得感恩,让他们一次次难过,还常常觉得自己累。其实,他们比我还累,我很想告诉自己:孩子,不小了,该学着懂事了,不要认为什么都是应该的,该是你回馈他们的时候了……
两地情
文/翟冬梅
天已经阴沉了多日,傍晚时分又下起了雪。晚上10时许,打电话给在西安上大学的女儿,你那里下雪了吗?
自从女儿上大学后,每晚通电话是我们之间不变的约定。当她在另一个城市的学习与生活,透过兴奋的声音传过来时,我的心中会升腾起幸福的满足感。对于上大学前从未独立生活过的女儿,能游刃有余地面对新生活,让我由衷欣慰。
挂断电话后,在手机上朋友的空间里看到一篇关于雪的文章《两地雪飘》。他文中所指的两地是中原和东北,他的女儿在哈尔滨上大学。当我们还置身在中原的艳阳里,哈尔滨就下起了入冬后的第一场大雪。随着2000多公里外的冰城降雪,他的内心也由晴朗的艳阳天顿时变得大雪纷纷了。
朋友在文章里最后写道,走在大雪飞舞的天空下,身上仿佛披着中原和冰城两地的雪花,感觉像是和女儿一起走在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春天里。因为有了亲情的牵挂,无论是冰城的女儿还是中原的父亲,心里始终都是四季如春般的温暖。
文章写得很动情,不由使我想起去年送女儿去西安上大学时的情景。由于自己是在焦作师范上的学,毕业后一直在家乡的小县城里工作,在不甘与无奈中度过许多单调和乏味的时光,内心时常有种打发日子、虚度光阴的负罪感。因而对于女儿去外地读书一直很支持和有心理准备的。可能是和女儿从内心深处都志向高远的缘故吧,从陪着女儿办理入学手续到最后一天的分离,我们都没有哭。
有人说,远方的游子就像是母亲放飞的风筝一样。这比喻倒还算贴切,手机电波就是这根无形的风筝线。孩子终究是要长大的,就像雏鸟丰翼后要飞向天空一样。
帮孩子插上翅膀,让他们能飞多远就飞多远吧。生命总是这样一代一代地活下去,总是先由年长的一代去咀嚼这苦涩而幸福的离别滋味。
从去年开始,我就关注起西安这座原本陌生城市的天气预报了,因为想着在西安上学的女儿每天的生活。
其实,西安并不算远,有了亲情的牵挂,这点距离更不算什么了。
女儿的琴声
文/郭静
又是一个黄昏,耳边响起了叮咚的琴声,多少个黄昏,总是听见琴声在房间中回荡。看着女儿入神弹奏的样子,不由地感慨万千。
女儿才4岁的时候,就被我送去学琴了,刚开始由于新奇,女儿总是会很高兴地去上课、练琴,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总是枯燥地练习同一个指法,同一个曲子,小小的孩子坐不住了,每每练琴的时候,总是练不了一会儿,就要出去玩。我不同意,她就会眼泪汪汪的,看着怪让人心庝的。可总不能半途而废吧,于是我总是又哄又劝,软的不行来硬的,而女儿呢,也总是想出各种方法逃避练琴,从小时的哭到大点的闹,我们母女就在斗智斗勇中度过了最初的时光。
随着时间的流逝,女儿会弹的曲子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喜欢弹琴了,弹出的曲子时而像绵绵春雨,时而如狂风怒吼;时而像清泉流水;时而如万马奔腾……在她高兴时会弹,在她烦闷时会弹,在她学习不顺时也会弹,美妙的琴声成了她最好的朋友,不仅陶冶了她的性情,更丰富了她的课余生活……
读诗入画身边景
文/太平洋
前些日子,电话里听母亲说5月5日就立夏了。蓦然回首,4月19日,邢台还漫天飞絮乱芳菲呢,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里,那一树树姹紫嫣红很不情愿的一袭雪衣。点点烈焰红唇,转瞬,燃烧起来,一片冰火两重天,眨眼间,她就烧净了周身的雪白,一抹红颜,泪盈盈的对着丽日,曼妙婀娜之神韵中更见她红得热烈醒目。但转眼间,却又是花飞片片,落英缤纷,风舞一地残红,不尽相思风雨中。当春花还在收拾回家的行装,四季的路上,那伊人夏的车马铃已叮当脆响了。
五一放假了,身边很多朋友都携妻带子,背起行囊,一家家的出去散心了,山南海北的飞的很远,去了心仪已久的人间胜地。
三天空闲,该是如何消磨呢?经过和妻子女儿商议,最后决定临近玩一玩得了。因为妻子的话不无道理,她说海南、北京游玩圣地太拥挤;四川、成都地震伤口正愈合;而江苏、浙江禽流感又有点令人担心。
那么身边有好去处吗?我家后面几步远就是800多亩阔的达活泉公园。
平时,晚饭后,我一家三口经常去园里散步、游玩,按说是很熟悉了,会产生审美疲劳吗?那是绝对不会的!因为这里的一草、一花、一木……,她也紧跟着节气的节拍,一个个模特般的在四季的T台上仪态万千的一路走来了万种风情,前日,还是湖边河堤杨柳堆烟,碧丝垂钓;昨日,却是如梦一帘樱花雨,缤纷影里忆佳人;至今日,却又是……!
怀着近处风景亦可读诗入画的心, 4月28日早晨,我带着相机,领着着妻子女儿去了达活泉公园。
我们径直走进了绿趣植物园区之一牡丹园,此处,主体景观为汉白玉牡丹仙子雕塑,雕塑高4米,重12吨。牡丹仙子周围是台阶式种植的名贵牡丹状元红、白鹤卧雪、乌龙捧盏、火炼金丹、金桂飘香等近50个品种和红玛瑙、紫凤朝阳、芙蓉金花、银龙含珠等十余个芍药品种,她们一展风采,竞相开放,生动再现了唐皮日休“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的画面。
我和妻子女儿沉醉在花香里,摆出各种自以为颇得意的姿势来,猛按快门,咔嚓、咔嚓不停地拍下来,真是“站在美丽的风景里,你也就成了一幅画”!
乘兴,我们先后游览了东绿趣园里翠竹园的斑竹、毛竹、墨竹、凤尾竹、诺竹五君子的风范和百日红、石榴、月季、合欢的风采;西绿趣园五角枫、栾树、黄连木、金叶槐、黑松、油松、樟子松、云杉的风情;阳光草坪上银杏、白皮松之风貌。
跑累了,我们来到碧波荡漾的达活泉湖,湖中西侧有塑石建造的湖心岛,东侧有独钓洲。我们叫来一只小船,全部上去,荡起双桨,水光潋滟里满是我们的音容笑貌……
“离家近处的好玩儿的地儿还有哪儿呢?”女儿问我。我说明儿咱就去西边山上看看吧。
4月29日,我们一家三口,倾巢出动,去了离邢台市三十公里的圣水寺。这里海拔500多米,峰峦叠嶂,群峰秀丽,灌木丛生。
攀缘至山顶一亭子里,坐下来,吹着清凉的山风,从山下望去,“坐佛”、“灵龟”、“石钟”、“石人”等,栩栩如生。我忽然诗兴乍起,随口弄了一句" 山高人为峰",未想小女忽冒出"一幅画尚岭",因为我的名字叫尚岭,我白了她一眼,女儿格格一笑,我说你这也叫诗?接着我又来一句“多少风流月”?女儿举起在寺庙龙口接来的圣水,咕咚咚喝了几口,“蛇年圣水中”。哈哈哈哈,妙哉!此句颇合老爹我心意,蛇年好运!好福气!
女儿今年10岁,上五年级,受我影响,她也很喜欢唐诗宋词元曲,从小我闲了就教她背诵,几年下来,她也熟记不少,今儿个也算是派上了用场,她虽然尚不及东晋咏絮才女谢道韫,但女儿在我心里也是及其冰雪聪颖的,今儿她的表现令我深感欣慰。
我觉得前人说得很好:"我们身边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往往美就在身边,只要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我,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那映入眼帘的将是意味不尽的诗和画,即使是你经常光顾的风景亦不例外,想想不是吗?
2013年5月3日晚整理
偷得浮生半日闲
文/张巍
繁忙工作生活中找寻自我的空间。试问这些年,是如何安排闲暇时间,才有这般自信。平凡如我,也自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读书。一卷在手,半床诗书。思索四大名著之深刻,品读安妮宝贝之哀伤,感受郭敬明之锐利,想象勃朗特之困顿,汲取公文之精髓,梳理法条之奥妙。三十年来与书相伴不离不弃,给书籍所作的每一行圈点勾画,每一段心得摘抄,都成就了我内心深处的气质和从容。
写作。做足不出户而写尽天下事的笔者是我从小的梦想,尽管未曾实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些年来,就算再忙也好,这一支笔,这一双手,却是从未停下过。也曾把那些幼嫩的散文小诗传进空间里与好友分享,也曾尝试过编演了些许情节的小说留给多年后的自己谈笑,也曾苦心思考着公文写作上自己的差距到底在哪里,究竟还有多少提升的空间,也曾忙乱到无暇分身时仍不忘用一句话记录下这一整天的心情。回顾经年累月积攒下的每一字一句伴随的精进成熟,相信业精于勤,坚持笔耕不辍,执著自己的梦,还好,没有让自己后悔过。
弹琴。还记得初中时写过:“我的爱,是高低音的辉映;我的梦,是黑白键的深情。”钢琴,似最亲密无间的老友,陪伴我二十余载。心情舒畅时,我会自弹自唱西游记里的《女儿情》;心有不悦时,我会弹奏高亢激昂的《命运》;万分感慨时,我会重温学生时代获过一等奖的《秋日私语》;读书有所得时,也会上演红楼中的《葬花吟》、《枉凝眉》;空闲无忧时,会陪伴女儿、家人一起徜徉在音乐的世界;有集体活动时,也会编曲伴奏、精心排练,终不负毕生所学。琴,是我一生挚友,见证我一步步成长,相伴我所有的情思。
唱歌。音乐的世界总离不开歌声。我的歌喉谈不上美妙,但我喜欢歌唱。“酷狗音乐”里寻出喜爱的歌者,我每每静静聆听,用心感受意境,记录美好的歌词,然后将之化作自己的歌,唱给女儿听,唱给自己听;也会坐在钢琴前高歌一曲,自己为自己伴奏,自己为自己喝彩;或约上三五知己良朋,KTV里小坐,唱生活,唱心情,唱快乐,也唱悲伤。
早教。不觉的,我的一对双胞胎女儿已经快两岁了,因为工作原因我无法像我的母亲照顾我时那样,身为人母,我对女儿有所亏欠。可是每当看着她们天真无邪的目光和愈发可爱的面容,我便暗自庆幸,幸好有她们在,幸好有她们支撑我,幸好我没有错过她们每一个成长的过程。陪女儿玩耍,启蒙女儿的早期教育是我最最重视的事情,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时间不多,才会格外珍惜。这个阶段,在我说话时,她们也会跟着牙牙学语;我读书时,她们也会跟着翻动书页;我写字时,她们也会抢过笔来到处涂鸦;我弹琴时,她们也会抢着上来按动键盘;我唱歌时,她们会眼睛都不眨地盯着我倾听。但愿待她们长大以后,能有一个不倦努力的母亲的形象深深烙印在脑海里,时刻影响并启迪她们走出自己的人生。
散步。喜欢在周末的午后时光,与爱人一起去兜风,驰骋于青山碧水之间,忘我于艳阳白云之下,畅谈心事,舒解烦难,一周的辛劳烟消云散,给自己一个新的好状态。偶有长假,两人一起去旅游,从丽江古城,到峨嵋金顶,至北国雪乡,携手遨游于这般绝色风景……
也喜欢斜倚在床上品着咖啡看连续剧,跟随红楼里的十二金钗同喜同悲,沉浸于甄嬛里的美人心计,对着韩国的《搞笑一家人》捧腹大笑,抱着女儿手舞足蹈地看动画片《爱探险的朵拉》。
然而,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不可能每天都如此休闲,难免经常加班,莫说那些自己多年钟爱的兴趣爱好,就连一直想备战的司法考试似也成了妄想。一时间,繁忙至此。这些时日以来,奔波于工作的疲惫里,也已忘了找一面镜子,欣赏自己的美丽了。每日早起,在时钟的催促下加快又加快梳洗的程序,我有多久没有仔细地对镜梳妆了?是不是生活的压力让我忘却了欣喜和从容?是不是工作的忙碌让我无暇顾盼青春的光泽?也许生命中有一份必然的骄傲,因为我们每天都在不懈地努力,我们正是因为自己还不够完美才向着完美的方向不断跋涉的。然而在一路前行的过程中,究竟有没有意识到其实我已经焕发出了最美的光芒?我得到的也许不是别人的赞许和艳羡,但我拥有了心灵春天里的姹紫嫣红。
给自己一点时间,摆一面岁月的镜子在生命之巅,点梦想的胭脂于唇间,擦追求的香粉于面颊,描信念的线条于眼角眉梢。我会看见我每一个平凡的笑容原来都是一道绝美的风景,那风景分明是我百折不回永不放弃的坚持,我为我奔走不止生生不息的脚步踏出了方向;我会看见我每一缕平凡的目光原来都是一种热切的期盼,那期盼分明是我灼烧心灵燃不尽的光华,我为我波涛汹涌风雨无阻的激情而感动呐喊;我会看见我每一次平凡的沉默原来都是一次深邃的酝酿,那酝酿分明是我穿越苦涩困顿赢得的厚重,我为我生命有限的长度找到了无限的守望灵魂的根。当我打开了焕发青春活力之门,于是我放声告诉自己:原来我如此美丽!
“偷得浮生半日闲”。再忙,也应该给自己机会和时间,学会以平和的心境欣赏美丽的自己,将山山水水移植到心灵中放牧自己,放松自己,放过自己。我愿我依然是那个拥有充实丰满生活的自信女孩,永不被现实的无奈击垮,怀抱梦想,永不放弃,我心匪石,不改初衷。
互为骄傲
文/魏东侠
女儿昨天打来一个电话。
我要清晰地记住这个日子——2017年3月17日。
女儿说:“妈,我们学校考语文的时候,我差点从椅子上掉下来。”
我吓坏了,急忙问:“怎么了?”她语无伦次地说:“全年级的考试啊,我们十三中所有的高一学生都要做这套试卷的。妈,我一看阅读题,《熊爷》,赶紧看作者姓名,果然就是您。妈妈,我太兴奋了!您太励志了!”
这段时间,不能算是最失败的日子,因为前一段岁月也没见多好,后一段岁月也看不到出路。我守着邮箱中的退信和文件夹中的废稿,一边被别人否定,一边自我否定。文学也是有劫数的,心里忍不住一轮又一轮,难道我气数已尽?
其实,打气的电话早到了。
一个失散二十年的老同学找到了我,说她儿子读高二,儿子的班主任在课堂上大力推荐我写的《我想考第二》这本书,并把全书电子版发到了家长微信群中。她一看作者姓名,非常吃惊,又不敢确定是不是我,于是,到处询问我的联系方式,找到了我所在的单位。
同学的鼓励固然重要,但是,女儿的肯定才是我最想要的。世间成千上万的人敬仰你,你的孩子却对你不屑,作为母亲,也是莫大的悲哀。
说到做父母,我不得不承认,自己一直都很失败。尽管我自诩是阳光型的,似乎暖得更多的还是路人,对于家人,难说从我这儿得到多少热量。女儿更是经常被我和我的写作忽略不计。大家也有着相似的忙碌和不耐烦吧?从来都是我们单方面制定霸王条款,要求孩子必须成龙,必须成凤,好像孩子没按照我们的样子发芽开花结果,就是对我们为人父母者的羞辱,是对我们家长所付出的那些粮食和心血的无限践踏,我们脸上无光,心里有火,便以更加丰富的斗争经验去对付年幼无知的孩子。这么说可能有点儿过了,也有鼓励型父母,但也只是策略,你敢说你心里对孩子没有丁点企图吗?逼迫得不少孩子借歌抒怀:“……我是你的骄傲吗?还能为你再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
我是说教型家长,能够从一件事联想到一万件事,罗列孩子的错误比写作灵感可多多了,一句压着一句,逗号都基本省略,舌如机枪,一扫一片,不要说孩子的心灵血流如注,估计连灵魂都已千疮百孔。
所有的所有,潜台词都是极端不信任:你是我的骄傲吗?
对于整个家庭来说,未成年孩子还是弱势群体,没什么发言权,自然也不敢回问:那么,你们敢说,你们就是我的骄傲吗?
记得怀她五个月的时候,看了一本书,书上说,如果做父母的不努力,孩子也会瞧不起你。
我当时很害怕,社会上已经有那么多人瞧不起我了,造成我长久的自卑,险些抑郁,如果日后连亲骨肉也对我这样,活着还有什么劲?
就是从那一刻起,我狠了心报考职称的。资格证已到手多年,如果一定要感谢好多人的话,最先感谢的该是我的女儿。
但是这招不灵啊,我夜夜苦读的时候,她还小,没多少印象;我悠哉游哉的时候,她长大了,看了个满眼。
女儿小学四年级时就开始顶嘴了。面对我某次突如其来的“枪林弹雨”,她以讽刺的口吻说:“妈妈,你说咱县这么个大赛,那么个大赛,怎么就不举办个嘟囔大赛呢?你准能获奖。”
在孩子眼里,我俨然是一个唠叨加庸俗的更年期女人。
我看了好多本教育孩子的书,还参加了几期如何做家长的专家培训讲座,幻想哪天在孩子那里打个翻身仗。一切告败。
其实电视上的那则公益广告特能说明问题,孩子看到妈妈给奶奶洗脚,也打一盆水来嚷着给妈妈洗脚。家长说得天花乱坠,不如做一件像样的事儿来让孩子看。古人说,言传身教,现实生活中,身教更重要。女儿就曾好奇地问过我,“为什么爸爸哥儿五个,奶奶却年年来咱们家住呢?”孩子不是不关心你在做什么。
我对孩子有一万个要求,不如她自己树立一个目标,目标再小,至少是她内心所生。
我们只管做孩子前进路上的一盏灯好了,不必百般约束,只管照她前行。
前提是,我们要记得时时充电,确保自己足够亮。
女儿的电话暖了我的眼我的心,我确信有那么一小会儿,她以我为傲了,所有的失败便不再称其为失败,我当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愿与女儿共奋进,互为骄傲。
柿子红时
文/梁灵芝
霜降前后,籽粒进仓柴草上垛,西风摇落树的叶子,秋阳下的村庄越来越豁亮,高的洋楼矮的瓦房都露出了檐角。在这秋的村庄里,几树柿子按耐不住柔情蜜意从浓霜里钻出来,它们身穿大红衣装跃上枝头,似乎在翘望路的远处迎亲的花轿。老屋前,枯瘦的枝干挑起一盏盏灯笼,又像老母亲站在风里为她流浪天涯的儿女们导航。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我家是没有柿子树的。村民栽果树的人家也不多,印象深的是村前大堰埂子上有两棵柿子树。春末夏初,柿子花开了,四个粉黄色花瓣依偎在大叶子里,小巧玲珑,活像一个个吊着的灯罩。花瓣凋谢后,指肚大的小柿子乖巧地伏在花托上。青柿子慢慢地长大,在成长中总要脱落一部分。孩子们喜欢在树下捡小柿子,碧绿的颗粒拿在手里润滑如石子。女孩子们捡一把相约三两个坐在石碾盘子上玩抓子游戏,馋嘴的男孩子拾获后视若珍宝,他们塞在只有自己知道的烂泥里沤,并把用这土法退去青涩的青柿子当做美味。
记得那一年柿子红的时候,我带着妹妹坐在碾盘上玩儿,邻居抱娃娃的花婶子叫我:“泼匪女儿,上树帮我摘柿子好不好?”一听这招呼我浑身都是劲儿,跑过去拿根绳子拴腰里三脚并两脚爬上丈把高的柿子树。脚踩稳后,甩绳子系上一个小竹篮,再把小竹篮挂在树杈上。那是棵牛心柿子树,大黄的个头熟透了也不软。我一爬上树就勾枝采摘,黄橙橙沉甸甸的柿子可真喜人,一直摘得树上只剩下稀疏的红叶子。我又一个双手抱树干脚放空,一滑溜就落入地下,眼勾勾望着我摘的这几十个大柿子。花婶儿扫眼就看出我的小心眼儿,笑着承诺道:“这柿子现在可吃不成,等我泡甜了就给你送一些。”于是,我巴眼望天黑再天亮,天亮后又是一个大白天。傍晚的时候,花婶儿的影子终于出现在她的东房角,她端着一竹饭筐红柿子冲我们家走来。那或许不是我第一次吃柿子,却是关于柿子最早最甜的记忆。
村前堰埂子上的两棵柿子树年年开花结果,却一直不能收获。于是,村干部决定挖掉烧柴。如果哪一家想要也可以拿硬柴换。我家刚好有一大堆硬柴,都是通条的小洋槐树。这还是父亲抽空划船到河对岸的山坡上砍的。那山坡是外婆村里的,父亲征得村干部的同意砍了些回来编猪圈。那棵大柿子树被人掏钱买走了,我父亲用板车拉七十斤洋槐木换回一棵小柿子树。小柿子树栽在厨房前的花台边,浇水很方便,只是房前都是大枣树,小柿子树难以承接足够的阳光雨露。隔年,柿树开花了,结了不少小柿子,长大的并不多。这是棵稀罕的品种,成熟的柿子状如小磨盘。年年结二十来个,一个差不多三、四两重。树也一直没长多高,站到椅子上拿钩子往下拉伸手就能摘到。每摘了柿子,母亲拿出坛子里外洗净,在坛子内倒入冷热水勾兑的阴阳水,再把柿子泡入水里封了坛子口。一整天过后,柿子的青涩味退尽,咬一口只有厚实的甜。如今,人去房空,老屋门前长满了灌木荒草。那棵柿子树还守在斑驳的时光里,不知是否又结了磨盘柿子。
女儿两三岁的时候,我从别人手里买了个小院,院里有一棵长过房顶的柿子树。秋风起,秋意凉。大小树的叶子很快就落光了。在小院这片清秋小天地里,霜染柿树红,叶子和果实都是火一般的扎眼。没人跟女儿玩时,她喜欢蹲在柿子树下拾捡那些鲜艳的叶子,还用小绳子把一片片红叶子串起来搁在窗台上。柿子熟了,鸟儿呼唤来它的亲友团,它们用尖尖的嘴啄破透亮的柿子皮一阵吸吮。地上常常有被鸟们啄落地的柿子,女儿就把摔坏的乱柿子扔到大门外的老荷塘里。这棵树年年硕果累累,成熟的柿子又软又甜又红。牙口不好的婆婆喜欢,我却烦它整日招引鸟啄落地摔得稀巴烂,惹得苍蝇嘤嘤嗡嗡。所以,只要腾出手,就会摘掉所有的柿子分给邻里亲朋。喜欢极了那种红而不落的柿子,映在老屋的白墙上像一幅暖色静物画。
人离乡贱,物离乡贵。在异乡的水果店里,我常常邂逅牛心、磨盘柿子,如见到久未谋面的亲人,不禁驻足抚摸良久。买几个红柿子置于案头,茶香氤氲里夜读,倦了,捧起柿子深吸一口气,五脏六腑都找到了回家的路。
女儿心
文/越鸟
某个晚上,我给远在乡村的女儿打电话,告诉她我为她买了一条鹅黄色的裙子。她很开心,问:“妈妈,鹅黄色是什么颜色?”小孩子的求知欲很强,对新鲜事物总是格外感兴趣。对此,我尽可能地满足她的好奇心,于是告诉她:“鹅黄色就是小鹅身上绒毛的颜色。”说完我做好了接收她连环问的准备,因为我觉得四岁多的她并不知道小鹅是什么。但出乎意料的是女儿不但没有提问,反而赞叹了一句:“小鹅好漂亮呀!”
我有些吃惊,女儿在什么时候对小鹅有了认知呢?一股淡淡的失落在心底漾开。由于工作的原因,没能完全参与女儿一岁多到四岁多的成长过程,我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愧疚。尽管每周或者半月回家一次跟她呆上半天,偶尔也会接到城里小住一月,但对于每时每刻都在成长的孩子,我实在错过了太多太多。压下心中的酸涩,我问女儿:“你怎么知道小鹅很漂亮呢?”“奶奶家就有两只小鹅呀。”甜软的童音冲淡了我失落的情绪。她叽叽喳喳地给我介绍着家里的小鹅和小鸡,说喂食和打疫苗的事。越来越多的新鲜词语让我感知着她的不断成长。
即便女儿没能在身边,但我不得不承认婆婆把女儿调教得很好,她不挑食,也不挑穿着,哪怕是村里她的姐姐们穿剩下的衣物,只要干净整洁,她都会很开心地接受。婆婆常说小孩子不能太娇惯,对于唯一的孙女,婆婆自然万分疼爱,但对于教育孩子她自有一套。每次回家时,女儿都会跑出来给我开门并且说:“妈妈请进!”每次吃饭时,女儿总会把碗里的米扒得一粒也不剩,有时看到她表哥剩饭,会悄悄地跟婆婆说:“奶奶,哥哥又剩饭了。”她表哥被她说得不好意思了,只得回来把饭吃干净。每次早起想帮女儿穿衣时,女儿就很认真地说:“妈妈,我自己能穿,不用你帮忙。”
每次女儿需要我帮助的时候,她会郑重其事地说:“妈妈,郑老师,请帮帮忙。谢谢。”自从她爸爸跟她提起妈妈是老师,她就把我当成她家里的老师了。虽然脱离了教师队伍,但父母是孩子的老师也没错,只是我这个老师不够称职。
成全孩子的心意
文/张伟峰
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我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电视剧播放片尾曲的当空儿,女儿去了洗手间,我听见脸盆儿里放冷水的声音,接着是从暖水瓶里倒热水的声音……一会儿,女儿擦着小手,颠儿颠儿地来到我身边,“妈妈,我给你放好了洗脚水,去洗洗吧。我用手试了试,刚刚好。”我心里一热,说:“不如你先洗吧,你洗完了我再来。”女儿不好意思地笑了:“妈妈,我脚老出汗,有味道,你先洗,洗完了水别倒啊,我得先用香皂香香我的小脚。”
呵呵,我心满意足地去洗了脚,此后,我每天晚上都能享受到这样的服务,看得出,女儿也很开心,这样的开心非常简单、通透。
前天,去超市,人多,付账的柜台前排起了长队,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位年轻的姑娘,购物篮里仅有一瓶水和一袋面包,可能有别的原因,一副急着要走的样子。再前面是一对母女,购物车里满满的一车过年的食品,女儿大约六、七岁,忽闪着一对黑葡萄似的大眼睛,看看妈妈,又歪过头看看身后的姑娘,然后扯了扯妈妈的衣襟:“妈妈,先让后面的姐姐结账吧?”妈妈瞪了一眼女儿:“妈妈还有事儿呢!”说完忙不迭地往柜台上倒商品。女儿噘着嘴,在旁边不吭声了,倒是姑娘开了口:“没事的,谢谢小妹妹,我等一下。”
这让我想起了国外一位着名的演员,在一次等待上台演出前,一个跑来跑去的孩子提醒他:“哎,您的鞋带开了。”他低头看了看,弯下腰,在小男孩的注视下把鞋带系好,并连声道谢,在他离上场的前一分钟,他赶紧又把鞋带解开,因为他扮演的是个旅人,鞋带松了正好表现出他的旅途劳顿。
该是怎样的一种成全?不辜负一个孩子的心意,只为呵护那份纯真,那份初始的柔嫩温软。男孩之所以提醒他,是出于对他的关心,而他如果告诉孩子演戏的技能,不必非在这一刻。再说这次付账,其实谁先谁后都无所谓,前后差不了几分钟,只是,何必那么硬生生地去辜负一个孩子的心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