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现代文章

2023/08/25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11篇现代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现代文章(精选11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过年回谁家?

文/张凤翔

春节的脚步声越来越临近,婆婆一天到晚唠叨,问她孙子什么时候回家过年,准孙媳能不能一起回来?

我打电话问儿子,儿子说,你自己打电话问她吧。从他生硬的话调里,我读出了不和谐的音符。

儿子是全家人的中心,他的喜怒哀乐关系到全家每一个人的神经。他还在读博,学习工作都很忙,一天到晚不是呆在实验室做实验就是写专利、论文,同时还要搞什么产业。我一问到打算什么时候结婚他就开始烦了,说不到三十岁,别谈这个事。看到同龄的朋友一个个抱了孙子,我心里越发急了,生怕儿子读成个书呆子,越发不肯结婚了。

值得欣慰的是,儿子与女朋友灿灿感情很深。灿灿知书达理,深得先生和我的喜爱。先生经常骄傲地对我说,儿子此生做的最让我们满意的一件事就是找了个好媳妇。万一他们为过年回谁家吵架,真是得不偿失。

先生和我平常工作也比较忙,一年都没空去看儿子、媳妇了。周末,我俩风风火火赶到南京。儿子为难地说,灿灿和她家人要我跟她一起回她老家启东过年。

我心中一楞,为了盼儿子、媳妇回家过年,早早地就将他们房间整理好了,把被子晒了又晒,满屋子的阳光味道。儿子、媳妇平常都比较忙,很少有时间回家做饭,我正准备春节期间给他们做点好吃的补一补。

儿子说,你们放心,我不会跟她一起去启东的,这还没结婚就以她家为重,以后结婚了,我还有没有一点男子汉的尊严与气节?

没想到,平常对灿灿百依百顺的儿子,大男子主义还是蛮严重的。

先生怕我爱子心切,火上浇油,在耳边嘀咕道,只要孩子们开心就好,到谁家过年不都一样吗?幸福是一生一世的,不在乎过年的三两天。我觉得先生说的很有道理。

取得了我的认同,先生教育儿子说,新时代的男人既要会挣钱,还要会疼老婆。如果你想早点讨老婆过上幸福生活,就必须听女孩子的。

既然我们对孩子们过年到谁家没意见,儿子也露出了笑脸。

在南京打工的亲家听说我们来了,一定要请我们吃饭。由于儿子研究所还有些工作没做完,没空参加准岳父母的宴请。席间,灿灿一直对儿子夸个不停。她说,奶奶叫她一定要把儿子带回家过年;她说,感谢我们为她生了个好丈夫。亲家说,春节前让儿子跟他们一道回老家过年,让爷爷奶奶高兴高兴,初二再把他们送到上海乘高铁回武汉。

看到亲家一家这么爱儿子,我们也心满意足。孩子们的幸福,就是做父母的最大心愿。过年回谁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要敬重父母,父母同样也要理解孩子。

画信

文/汪亭

母亲托老乡捎来一双棉鞋。

我打开包裹时,发现鞋子里塞了一张纸条,上面画着一件棉袄,两床叠在一起的棉被,还有几粒用斜线画去的药丸。纸上的铅笔画,隐约有多处反复擦拭的痕迹。

我仿佛看到母亲僵硬龟裂的手,握着细细的铅笔和橡皮,一次又一次,不停地画着、擦拭着。我的眼角不觉潮湿了,心里一阵酸楚。

老乡拿过纸一看,很是不解地问:"***妈这是画的什么啊?"

我哽咽着解说:"我妈讲,天气冷了,要多加些衣裳,晚上盖两床被子,记得睡觉前掖好被角,不要着凉感冒了。"

他听后,万分惊奇地望着我,说:"这么简单的画,你竟然能懂***妈的意思?"

我心中五味杂陈,告诉他,像这样的"信",母亲曾经"画"过。

高三那年,为了能多些时间在学校复习功课,我两个月都没有回过家。母亲便托到镇上赶集的乡邻送来生活费。乡邻临走时递给我一张很小的纸条。

当时,正是课间,走廊里挤满了同学。我看着纸条,一个调皮的男生飞快地掠过我身旁,从我手中抢走纸条,跑到教室,站在讲台边打开了,他神情怪异地看了几秒,随后向我扬起纸条,嘲笑地喊道:"***画的是什么东西啊?***不识字呀!"

顷刻,我脸颊通红,迅速地奔上讲台,抢过纸条,看见上面画着一个苹果,一个鸡蛋,一头猪,还有一沓人民币。

刹那间,泪水止不住了。我怎么也没想到,大字不识的母亲,居然会想出用这样一种方式来告诉我:家里有钱,在学校不要苦着,多吃些水果和鸡蛋,到食堂多买些荤菜……

当我把信"读"给同学们听时,包括抢我纸条的那个男生在内,很多同学眼睛都湿润了。平日沉默不语的一个男生吼道:"为了乡下那些不识字的母亲们,我们更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读书!"教室里一阵沉默,大家悄悄地把头埋进书本……

转眼,时光一去好多年,早已时过境迁。可那个调皮男生一句不经意的话,却至今让我耿耿于怀,为目不识丁的乡下母亲心酸难过。

如今,再次看到这样的"画信",我的心依旧被一股暖流搅得汹涌澎湃。在岁月长河里,总有一种强大的信念始终支撑着这些最淳朴善良的母亲,历经千辛万苦,飞越千山万水,也要将一份牵挂送至儿女心间。

岭南的冷

文/王国华

天气预报是准的。我陪蒋蓝先生游览伶仃洋,带了两把伞。他说用不着,"天气很好啊!"我说刚才看了预报,十一点钟会有雨。

果然,十点五十九分,轻薄的乌云在海边集聚。十一点零五分,伞都顶不住了。我俩躲在洗手间,雨注如幕,挂满房檐。他感慨道,真神奇!

抬头望天,西伯利亚荒原上,寒冷像石头一般长出来,插翅。坚硬的鹰,滚滚向南。碾压过东北的雪地,华北的凄草,江南的湿树冷叶,压迫感越来越强。

未到岭南之前,曾问一个本地人,那里冷吗?斩钉截铁地回答,冷。

如果你告诉一个东北人,现在是摄氏十三度,真冷。他身处零下二十五摄氏度的冰雪中,穿着厚厚的深黄羽绒服,冻透,脚下一步一滑,听此语,心中一定暗念,矫情。真是矫情。

刚刚过去的这个月,每天早晨,我先起床,在洗手间洗脸。妻子迷迷糊糊问我,今天冷不冷?很多本地人早晨都如此对话。他们不关心热,只关心冷。一个年平均气温二十三摄氏度的城市,对冷如临大敌,有什么不可以呢。

他们也穿羽绒服,尽管这羽绒服厚度不及北方羽绒服的三分之一。以北方人的视角,徒有其名而已。北方人所说的秋裤,在岭南可以当棉裤穿,每年最冷的那几天,拿出来用用。

他们毫不含糊地应对些微的变化。对一个在冰雪中待过十八年的人说,寒流者,只是凉快了一下。地道的岭南人却是,该短袖短袖,该长衫长衫。加一件外套,并非轻而易举,也要经过心理斗争,衡量众人反应。万一大家都是短袖,岂不是自外于群体?他们在昼夜温差不超过三五摄氏度的起伏间,体验其他地方十几摄氏度的动荡,以裸露的皮肤体察空气中的风吹草动。

因此,温和的他们,对冷更敏感。如果真的寒潮到来,零下二十多摄氏度,不用担心他们冻坏,这样的群体定能想出更多办法。

天气预报中,来自海上的部分,如台风,如暴雨,才紧贴着实际。空中发出一阵阵怪异的喊叫。天摇地动,树木全部扭身藏头。"寒流来袭",最多加一件毛衣,天下太平。台风驾到,人进屋,厂停工,校停课,此时便发现,人们依然平静。适应了岭南冷,一切都水到渠成。

养花记

文/铁迟

断断续续养花有些年份了,可就是养不好花。

送女儿上学回来,原来绿意盎然的旱莲干成了破纸片,郁郁葱葱的文竹面黄肌瘦脱了形,托盘里有盆湿湿的迎春手一碰叶子全落了……面对眼前景象,我真的束手无策了。

上网查资料打电话询问精于盆景花艺的袁大夫,这才慢慢放了心。旱莲无法挽回,文竹浇水撒白砂糖放阴凉处,迎春开窗通风慢慢挽回。经过一阵子的忙活,文竹焕发了生机,恢复了绿色。迎春光光的枝条上绽出了嫩嫩的绿芽,慢慢地又是满盆绿意了。

只有有水就是娘的藤三七始终是绿的。给一点水,它就会拼命向上生长,攀着一切可以依附的东西向上延伸。不需要肥料,三五天半个月不浇水也不会有事。

年底,担心迎春受冻,刚放到窗外几天又端了回来。后来又听人说,迎春只有挨冻才会开花,于是又放了出去。去年太冷楼层又高,迎春几乎要冻死,不要说开花,如果不是端进来及时,恐怕小命都难保了。文竹、藤三七都置之不顾了,我一门心思全放在迎春身上了。换盆换土,家里没有阳台,将迎春放在宽宽的窗台外面。担心干死,只要看到表面是干的,就赶紧打开窗户浇一些水。几乎一周看三四回浇两三次水,从花鸟市场买了花肥深埋在盆底。慢慢地,天气冷了,落掉叶子的枝条上缀满了米粒大小的花苞。这些花苞逐渐变大逐渐饱满,就是未来的迎春花了。

我望眼欲穿地看着窗外的迎春,仿佛闭了眼,眼前就是一树黄闪闪的迎春花。一有空闲,我就站在窗前。以前是看着女儿放学回家,现在是一门心思全在迎春身上了。一个个米粒大小的花苞在我眼中光彩无比。

冬天异常温暖,才进入腊月,同事家的迎春花开了,连天水湖畔无人看护的迎春也是鹅黄点点了。我的迎春似乎静止不动了,米粒依旧是米粒,颜色由暗红逐渐变黑了。端进屋子,手指捏了捏,花苞是干瘪的,翠绿的枝条也发黑了。问同事问袁大夫,说可能是浇死了。

我不甘心,端进屋里,浇足水,希冀它能再次创造奇迹起死回生。因为迎春生长在土崖边,不惧严寒不惧干旱不择水土,是一种极易生长的植物。

文竹郁郁葱葱,扦插的藤三七已经顺着铁丝爬到窗户的顶端。有三四年光景的藤三七也该换盆了。有一天,在藤三七盆里长出了一棵二片叶子的嫩苗,极像朝天椒。我小心翼翼地将这棵幼苗移栽在以前女儿养过含羞草的瓷花盆里,想看看它能长成什么。

旧盆里的藤三七清理了出来,有用的根和枝条送了同事,腐朽的根全部倒掉。腾出来的花盆里陆续栽上虎皮令箭铜钱草。说是爱花,从来不浇水也不管花的妻子忽然间心血来潮买来了两盆绿萝。

家里是绿世界了。

倒春寒刚一过去,放眼望去,满眼都是姹紫嫣红春意盎然。先是迎春花,接着连翘、玉兰花、樱花。漫步在天水湖畔,仿佛置身于花海。天光水色,鸟语花香,让人顿时感觉神清气爽。绿萝绿意浓浓,扦插的藤三七踩着铁丝疯长。像朝天椒的幼苗,窄而长的二片叶子变成了三四片,光滑的叶子长成了锯齿状,枝干上有了细密的绒毛。噌噌噌,见天长,倏忽间快一米高了。这到底是什么东西,连一向对花草不闻不问的妻子也发出疑问了。于是我拍了图片,见人就请教。同事看了一眼说,西红柿!我顿时蒙圈了:没人栽西红柿我也没买过西红柿种子,哪里来的西红柿?长长的茎秆摇摇晃晃,不足二米高的窗台上是放不成了。幸好暖气停了,放在女儿卧室窗台底下,用竹棍当拐杖,高高伸出的头部可以望见早晨的阳光。

扦插的几盆花几乎都活了,探头看着阳光的西红柿苗在每一次的接触中都会散发出一股浓浓的西红柿味道,茎秆间有四五个花苞了。回头看窗户底下的迎春,铁青着脸,花苞依旧瘪瘪的,枝条干干的没一点水分,用手折折,嘎嘣一声干干脆脆。迎春彻底死了。

连迎春都能养死!同事听说后满脸的诧异和不解。可这能怪我吗,本以为细心呵护关怀备至能够使它茁壮成长,谁知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

古堡晚韵

文/秋水伊人勋儿

记得年少时,在老师的带领下拖曳着长长的学生腔吟诵着"……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词句时,脑海里浮现的图景便是这里"大漠边关凄清的冷月",许多年后,当在山西师大文学院重新研读范仲淹这首大手笔的边塞诗词时,翩然飘入思绪的更是故乡的这道原风景了。这些年,工作使然,几乎日日与古堡擦肩而过,却无暇真正走近古堡去触摸历史的云烟,感觉总有些缺憾。终于得闲在这静谧的黄昏里独自行走在古驿道——敞路坡上,和着苍头河潺潺流水的轻音,去静静地凝望被战争和岁月剥蚀的斑驳残缺的古堡——杀虎堡了……

太阳沿着天际徐徐滑向西边的山巅,"犹抱琵琶半遮面"时,用夕阳的最后一抹绚烂给绵延的远山和蜿蜒起伏的万里长城勾了一道金边,落日的余晖透过长城垛口将金橘色的光芒洒向长城内外,晕染了长城脚下的原野和村庄,也晕染了这座历经萧杀、繁荣、落寞,而今又从容的古堡。

日暮中,古堡似一位沧桑的老人静谧安详地端坐在长城脚下,青石板铺就的通顺桥链接着历史的沧桑和现代的繁荣,广义桥下的歪脖子老柳沙沙作响,似乎还在诉说着饱经风霜的历史,袅袅炊烟在牧人的青青柳笛清韵中扶摇而上,破壁残垣间比邻的青砖黛瓦在朦胧烟雾中依稀而现,老屋飞翘廊檐下钻出的棵棵枯瘦的蒿草,竭尽全力摇曳在夕阳下的晚风中,卷帘的老妪拄着拐迎回牧归的老翁,老翁牵着的黄犍牛"哞"出了长长的低音……古堡晚韵,安静祥和。任凭我怎地抚着古桥的兽头雕花凭栏望,也再难觅"两堡一关""犄角互援"的英姿雄风和马市互贸的熙来攘往,古堡只独坐在历史的遗迹上淡看着岁月红尘。

惊异于古堡繁华落幕之后的冷清退场和退场后的安然从容,不禁撩起岁月的青衣、轻触着思想的灵光遥想……莫不是累年征伐的兵卒之战、苍头须眉的沙场厮杀和背井离乡的怅然凄凉让它学会了看淡红尘?

游走在古堡的小街,我想循着拱门石桥、破庙残垣、老瓦碎砾、努力去找寻答案。然而,遁入眼帘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残破的旧堡已种了庄稼,紫的胡麻花、黄的油菜花和那红根绿叶的荞麦开得正艳,长得正旺。原本单秀的花儿密密匝匝叠靠在一起,铺成一帐锦绣的纱幔,在夕阳的映照下,如撒过金一般,在清风拂过时,轻舞飞扬。新堡里,打扮入时的少妇正坐在老柳下爽朗地谈笑,身边的拴马桩上,MP3播放着周杰伦的《青花瓷》、《兰亭序》……浸透着现代文明的古堡已使历史显得更加的遥远。我只能机械地把史志的记载叠加在这历史的遗迹上,去窥视白发将军征夫的叱咤风云、辉煌税关的"日进斗金斗银"和明末清初"西口潮"的凄婉哀怨。

沧海桑田,衡阳雁去,我已无法透过历史的烟云,真正触摸到古堡最原始的本真。好在古堡亦如一部被岁月尘封的古籍,用它的缄默诉说着历史……我恍然明白,缄默不是沉默,缄默只是另一种诉说。正如这古堡安然从容于现代的繁华之中,诉说着历史,淡看着岁月红尘。

走驿道、过石桥、穿古堡,亦如穿行在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时光隧道,历史的车轮从未停息,滚滚向前,古堡也由历史走向未来,但曾经的岁月却永远凝固在这古堡里。走出古堡,我回首凝望,敞路坡上沉寂的草木山石似乎还在遥想着千年征战的金戈铁马、倾听着漫漫商旅途中的驼铃悠悠、回望着悲切西口路上的"执手相看泪眼"……遥远却似在眼前。

与古堡作别时,日复一日见证了古堡历史变迁的夕阳也与古堡作了今天最后的话别,恋恋不舍地隐没在远山的背后,留给天边一片红彤彤、金灿灿、瑰丽无比的晚霞,映红了天际,映红了苍河,也映红了古关。更映射得此时的千年古堡如一位俏丽的古代新娘,这让我想起了出塞昭君的娇美。

七里山塘文韵扬

文/游水方

我们走进姑苏七里山塘的时候,夕阳已挂在树稍。山塘河像一条飘动的玉带展现在面前,河两边沿着石壁上立着旧瓦房,高低错落,粉墙黛瓦,古色古香。小河上相隔不远便有一条形态各异的石桥跨过,街桥相连。河上停着一张张小游船,在水上悠闲地荡漾着。

导游说,这就是闻名的姑苏山塘古街。山塘街位于古城苏州的西北部,东连"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西接"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全长3600米,因此被称作"七里山塘".

我踏着山塘街那厚重的青石板,听着导游的述说,感到有一股浓浓的文化韵味在飘荡着,在河里,在桥上,在粉墙黛瓦间……

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中这样写道:"当年地陷东南,东南有个姑苏城,阊门外有条十里长街,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指的就是山塘街。

山塘街的建设与大诗人白居易息息相关。唐朝宝历元年(825),白居易来苏州担任刺史。为了造福于民,他组织民工疏通山塘河并顺势拓展了河提,供车马船只往来,带动了商业的繁荣。苏州人民为了感谢这位为民造福的大诗人,将山塘街称为"白公堤".白居易的前任是韦应物,后任是刘禹锡,都是大名鼎鼎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至今还在这长长的河里流淌。白居易吟《武丘寺路》:"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好住湖堤上,长留一道春。"刘禹锡在小桥流水之上吟唱了不少姑苏温婉的民谣,《竹枝词》、《采菱行》等许多诗歌清幽隽秀,风骚雅致。韦应物在闲暇之余,喜欢与苏州的文人聚会,吟诗作对,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描写苏州的诗篇。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几乎无人不知,它就发生在山塘。据民间传说,唐伯虎住在苏州桃花坞,阳春三月的一天,他到虎丘去游玩。走在山塘街,突然看到山塘河里的画船上,有几个小姑娘很漂亮。原来是华太师的夫人华太太带着四个丫头去庙里敬香许愿。华太太带着的四个丫头,分别叫春香、夏香、秋香、冬香,唐伯虎觉得他中意的那个小姑娘——秋香才是真正的女人。于是就用各种手段去俘获秋香的芳心。

清代郑澍若的古代短篇文言小说集《虞初续志》,还有个类似"人面桃花"的故事:有个少女叫沈飞香,住在山塘街绿水桥边,知书达礼,颇有姿色。有个秀才叫花栩,来到山塘街游玩,忽见飞香,心驰神往。他装作迷路,向一老太问讯,并表达对少女的爱慕。次日,花栩再往,老太拿了一封信函,送给花栩。花栩拆开一看,却是少女写的两首诗,其一云:"门前杨柳淡烟笼,夹岸桃花树树红。却喜出门南向望,郎舟移向小桥东。"其二云:"淡着罗衫春暮初,与依相见赠琼琚。郎来行尽山塘路,绿水桥头是妾居。"花栩也答诗以谢,并由老太引见,二人谈得十分投机。临别时,约定明年秋日再会。第二年,花栩赴京赶考路过苏州,再到山塘街。此时少女已因思念花栩成疾,闻花栩到来,高兴地扶病出见。可惜的是,待花栩考毕回来,少女已经谢世三日了。

走进吴一鹏故居玉涵堂,一股浓烈的文韵向我们扑来。吴一鹏是姑苏山塘人,他于明朝弘治六年考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后来做了正德皇帝的老师,嘉靖年间官至吏部尚书。他在功名显赫之时却没有摆脱江南名士"退思"的陈窠,弃官还乡建造了"玉涵堂",将自己"比德于玉".在玉涵堂内有一幅"一门三鼎甲"图,讲的是苏州昆山的徐氏三兄弟"三鼎甲"入仕的故事。他们的母亲顾氏是明末清初着名思想家顾炎武的妹妹,丈夫游学在外,她督促三个儿子"课诵恒至夜午不辍",三兄弟早年即以才学闻名乡里,后来他们同时考中状元、榜眼和探花,这在整个中国科举考试史中实乃罕见。苏州确实人杰地灵,在科举考试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全国共出了711名状元,而苏州就有50名,尤其是清代,苏州占全国状元总数的近四分之一。何以如此?我在玉涵堂的惜字炉里找到了答案。苏州人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文化,对写有字的纸特别敬重,不仅不许亵渎而且也不许随意撕毁,见到字纸一定要恭敬地捡起来,然后交到专门机构"惜字局",放入这类惜字炉里焚烧!正因为有读书人对文化的崇尚和敬畏,才有了"苏州状元甲天下"的美誉。

在玉涵堂二楼里,我们一边品着香茶,一边欣赏苏州评弹。一个略高的小唱台上,一张小长桌直着放在台中间,上面罩着一块粉红色带花的布,两面各竖着一个话筒,一男一女分坐于桌子两边,嘴正对着话筒。男人穿着绿色长袍,抱着三弦琴,女的穿着粉色镶着红花的旗袍,抱着一架琵琶竖在大腿上。男的先唱了张继的名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女的也唱了一曲,歌词便不明了。只觉得歌声清丽婉转,如清泉流淌,似珠落玉盆,伴着三弦琴及琵琶声,悦耳动听,和着那香茶,沁人心脾。在我们的掌声中,他们又弹了几曲,我们听得如痴如醉。

夜色迷蒙,山塘古街的民居门前的红灯笼亮起来了,河上两边的路灯亮起来了,一座石拱桥上的灯亮起来了。我们坐在游船上缓缓向前移动,那些灿烂的灯影在河面上荡漾,在不断扩散中烁金闪银。我觉得七里山塘的文化韵律,就如同这灿烂的光影。

感悟岁月

文/沉默的木易

岁月无声,静悄悄地来,匆匆地去。群山在无声的岁月中诉说伟岸,江河在岁月无声中书写恢弘,蓝天在岁月无声中袒露旷远,大地在岁月无声中酿造永恒。人们在岁月无声中生息,或花好月圆,或悲欢离合,都在岁月无声中消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似水的岁月一去不复返!

岁月无情。人们在征程中事业有成,感谢岁月给予的机遇和荣耀;人们在困境中遇到接而连三的挫折和失败,总希岁月赶快离去。然而岁月就是岁月,既不快走,也不停步。岁月给予达官贵人和平头百姓一样多的时光,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从不对任何人许愿相助,也不对任何人"下绊".日出日落,寒暑易节,岁月均匀、平稳、安详,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地走自己的路。

岁月无声胜有声,无情胜有情。岁月朝夕陪伴高山、江河、草原、大漠,陪伴着人们。岁月看到自然与自然,人与自然,人与人友好相处,和谐共荣,岁月深情地给自然、给人以绿色的生命!岁月奏响天、地、人的乐章。

岁月是人生的静观者,见证人。岁月对人有情不外渲,爱人而不开口,不指点人生。岁月对人的情与爱寄托在人的人生悟性上。岁月隧道里时有光明,时有暗淡,时有真善美,时有假丑恶,荣与辱事事、处处、时时与人相关,人生的步子如何迈,人生善恶如何选,人生荣辱观如何树,全在旅途中的每个人自己去悟。一个人如心里有盏明灯,灯明,则前程明,心中的灯不明,则前程不明;一个人如果游戏人生,玩弄岁月,失去做人良知,道德底线崩溃,真善美与与假丑恶颠倒,视耻辱为荣耀,即使岁月在其身后猛击一掌,这样的人能跳出欲壑吗!能回头是岸吗!

岁月隧道的历史悠久、厚重、智慧、醒世。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从未停息过。时间表明,历史为证,以史为鉴者,智;歪曲历史者,蠢。德国人明智地清除德国法西斯侵略罪行,日本右翼小泉之流念念不忘拜鬼,妄图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日本右翼愚蠢。以人为镜不做有愧于人民有愧于后代的事。岳飞、包拯受后人称颂,秦侩、汪精卫遭人唾弃。这是岁月有声有情的证明,是岁月的醒世:人间正道是沧桑。

感悟岁月如同感悟生命。人对岁月有情,惜时如金,珍惜名誉如生命。岁月对人有情,岁月对于人的善举、付出心知肚明,不夸大不缩小,一是一,二是二地如实记载。感悟岁月,岁月无限,人生有限。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但岁月从不等人,从不饶恕人。一个人怎样对待岁月、对待生命全在自己的悟性,全由自己做主。人生旅程实际上只有"三天",即昨天、明天和今天。昨天已经过去,对人生的轨迹或留恋或悔恨均已成为过去;明天尚未到来,明天是个未知数,不必等待明天,明天复明天,明天何其多;今天,也只有今天是实在的,能抓得住的,能抓住今天,让今天充实、有光彩就是抓住了人生。莫等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抓住今天的人没有虚度岁月,也就抓住了人生的真谛。

炎夏话扇

文/朱耀儒

"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有人来借,等到今冬。"这是孩提时就记得的有关扇子的一首打油诗。入学后又接触到一则描绘扇子的谜语:"开合清风纸半张,随机舒卷岂寻常。花前月下团圆坐,一道清风共夜凉。"所以,从小我就知道扇子是用来扇风取凉的工具。

然而,后来随着阅读的拓展和深入,我才知道扇子并不单纯是个生风的工具,它还有不少其他重要的功能。

扇子起源于古代,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诗经·尔雅》云:"以木曰扉,以苇曰扇。"从中可以看出,扇子不仅发明得很早,而且早期的扇子是用芦苇编织的。但最早的扇子并不是用来扇风取凉的,而是为帝王外出巡视遮阳挡风避沙的。同时,扇子也是一种权力和身份的象征。在《东周列国志》里,我就看到过这样的插图:两个梳着双髻的宫女,手执长柄大扇,恭敬地立在对坐畅谈国事的公侯身后。这样的扇子是用来表示强权的一种道具,可以称它为礼仪扇。

扇子真正作为取凉使用是从汉代开始的。到了三国时,诸葛亮发明了一种半机械化的扇子,可悬在屋内,手拉使之转动生风。当然,诸葛亮平时使用的便是他那著名的羽扇。这种用飞禽羽毛制作的扇子,很快就成为显示名士做派的道具。隋唐又出现了轻巧的纨扇,才成为女子的取凉工具。宋元后期出现的折扇,轻便、价廉、易携带,多为文人墨客所使用。平民则喜欢使用也可以折叠的油纸扇,这种扇大方质朴,结实耐用。

大概是因为扇子向来与文人形影不离,故而历来的咏扇诗不胜枚举。唐代诗人陆畅的《扇》云:"宝扇持来入禁宫,本教花下动香风。姮娥须逐彩云降,不可通宵在月中。"唐诗人杜牧《秋夕》如此描绘扇子:"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冰,卧看牵牛织女星。"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亦有《感秋扇》诗曰:"团扇经秋似败荷,丹青仿佛旧松萝。一时用舍非吾事,举世炎凉奈尔何。"宋诗人黄庭坚《扇》诗云:"团扇如明月,动摇微风兴。屏去坐上热,祛逐盘中蝇。"从这些古诗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豪华宫廷还是普通人家,取凉的扇子都在广泛使用。但除了取凉,扇子还能够扑捉流动的飞萤,还能够驱逐盘中的苍蝇,带来不少生活情趣。

扇子可以是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关键道具。李香君血溅桃花扇,是煽情;西施赠扇给范蠡,是抒情;《珍珠令》里,女给男赠扇,以示断交,因为"扇"同"散",自然是绝情。武侠小说里,儒雅侠客手持一把小扇,显示书生的文质彬彬。扇子还可藏暗器、毒针之类的物什,甚至扇子本身就是一件兵器。而说书人和相声演员手中的扇子更是须臾不离,扇子的开合摔抖都会增强演出效果。

扇子还是文人书画的载体。众所周知,郑板桥热心相助卖扇的老太太,在扇上作画,使扇子大受欢迎、被抢购一空。明代著名才子唐寅画扇《山房客至》,清新的画面上题有一首小诗:"红树黄芳野老家,日高小犬吠篱笆。合村会议无他事,定是来人借看花。"诗情画意相映成趣,令人赏心悦目。

如今,电风扇、空调的普遍使用,已经弱化了扇子的功能。但人类并没有完全拒绝扇子,外出散步、纳凉的人还是经常携带着各种各样的扇子,随时扇动取凉。可见,扇子依然是我们不可或缺的轻巧用具,即使不为取凉,也自有三分风雅趣味。

美丽草长沟

文/蝶恋花。杏花雨

独特的地貌和气候条件构成了康乐八松乡纳沟村草长沟古朴、自然的原始旅游风貌。这里清风送爽,百花盛开,千山碧绿,层林尽染,是一处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初秋时节,走进青山绿水间的草长沟景区,在油菜花间穿行,鸟儿在跳跃,我穿行其间,欣赏如诗如画的美景,品味旅游富民的硕果,真乃幸事。

车子驶近,映入眼帘的是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草长沟,路左面是亭桥棋布的人工湖,右面是百花飘香、整齐划一的农家乐。

草长沟位于八松乡纳沟村东南部,距县城30公里,紧邻太子山原始森林,有林地2406亩,草山410亩,海拔2400多米,地形地貌独特,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草山覆盖率达95%,夏日平均气温约25℃,景色秀丽,环境清幽,有山、树、草甸、小溪,为天然氧吧。在打造草长沟旅游扶贫示范点中,完成人居环境整治;已投资480多万元,修建围墙366米、大门9座,硬化庭院2581平方米,栽植社道树,房前屋后栽种花草、景观树,设置文化石,摆放休闲桌凳,建成凉亭、社内沟壑、边沟水渠、水系景观、田园拾级,美化村容村貌;栽植啤特果460亩,种植花海12亩、观赏油菜10亩,新(扩)建农家乐9户。配套建成大巴停车场、人工湖、便民超市、木栈道800多米等景观设施。

木栈道在原始森林间若隐若现,农家乐在青山绿水间格外醒目。走上栈道,幽径曲折,蜿蜒前行,游客拥挤……爬上山顶,举目远眺,心旷神怡。向山后望去,却是另一番景象:木栈道弯曲通向绿茵草地、牛羊成群的山底,仿佛置身于草原。

走下栈道,穿过山沟路,又回到刚来时的分岔路,湖水微波粼粼,拍照、赏景的游客络绎不绝。

森林、草坡、栈道、湖水、桥亭、农家,沉醉在这天然氧吧之美和旅游扶贫杰作之中,如痴如幻,如梦似幻……

好马也吃回头草

文/王军华

"亲,我要结婚了,到时来捧场。"闺蜜小琴在电话那头说。好奇心驱使我问了一句:"新郎是谁?""你认识的,我的前任。"我差点没把刚喝的水喷出来。

一年前,小琴半夜三更跑来我家哭诉,这日子一分钟也过不下去了。她说老公背着她藏了一笔数目不小的私房钱。老公用这笔钱,给公婆在县城买了房子。直到房子交了钥匙,小琴才发现。小琴的气不打一处来,坚决提出离婚。理由是:老公既然能背着她攒钱,说不定哪天也会背着她,弄个女人回来。这种没有安全感的婚姻没有保障。我说,你也不想想,如果你平时对公婆不是那么刻薄,你老公也不会背着你攒私房钱。

小琴的理由很充分,我每天加班加点的还不都是为了这个家。他可倒好,天天哭穷,说没钱,敢情背着我还藏着一手呢。小琴越说越激动,你给评评理,我哪点不如他呀。是的,小琴年轻漂亮,又在外企上班,工资是老公的三倍还多。虽然年过三十,可是风韵不减当年,经常有男士给她送花,约她吃饭。小琴总拿这些男人和自己的老公比较,越比较,越生气。没过多久,小琴就和老公办理了离婚手续。自己一个人带着6岁的女儿,搬离了原来的小区,换了新电话,发誓与那个人从此不再有任何瓜葛。

小琴走马灯似的换男友,那些个"高富帅"男人平时和她玩得开心,一说到谈婚论嫁,就一个个从她眼前蒸发了。半年下来,小琴依然没有修成正果,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又当爹又当娘。偶尔几个姐妹在一起聚聚,发现小琴脸上的光泽不见了,眼角还多了些细细的皱纹。

小琴说,弱水三千,姐们只取一瓢饮。我就不相信,凭咱的条件找不到一个如意郎君?我们都劝她复婚,何况还有孩子呢。小琴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说,不行,坚决不行,好马不吃回头草……

抱着电话,我又追着问了一句:"决定了?"小琴说,见面再说吧。晚上,小琴如约而至。几个月不见,小琴脸上又浮现出了白嫩红润的光泽,加上得体的穿着,看上去更有女人味了。听着音乐,喝着香茶,小琴跟我说起了她和前任再次牵手的故事。

那晚孩子发高烧,可把小琴急坏了,大半夜的找谁陪自己去医院呢?给那个天天叫她"心肝宝贝"的男友打电话,对方一听是她,一开始还亲热地叫着宝贝,一听说是孩子有事,就说我在外地出差呢……就把电话挂断了。

摸着孩子滚烫的身子,小琴心急如焚。孩子还不时地咳嗽,小琴更加不安。无奈之下,小琴拨通了前夫的电话,这是分开后首次联系。不一会儿,那个曾经让她恨得咬牙切齿的人就来了。那个人二话不说,背起孩子直奔医院。医生说,好险,再晚一点儿,孩子就发展成急性肺炎了。吓得小琴出了一身冷汗,眼泪像掉线的珠子止不住地往下流。前夫紧紧握住了她的手说:"别怕有我在,一切都会好起来……"

小琴笑了,灯光映照下的她,幸福地傻傻地笑着。

要严谨,不要拘谨

文/盛会

人是需要严谨的。

出门得穿衣戴帽,讲究个得体得当;办事得严肃认真,做到周密周到;待人也得疏密适度,体现有礼有貌;就是写个文章,也该严密紧凑,有板有眼。这就是所谓的严谨。严谨,是做人、做事的一种规范,是规矩的表现。严谨,好比沉重的大门微启,紧锁的窗棂轻开。严谨,带给人的是稳健、踏实、厚重而有牢靠感。

然而,凡事皆有度,严而过谨则成了不该有的拘谨。拘谨,好比大户人家里的小媳妇、名门豪宅内的小丫环,总是大声不敢吭、大气不敢出、大步不敢迈,手足无措,坐立不安。拘谨,给人的是自卑、胆怯、慌乱和束缚,沉闷中有一种窒息感,它像一只拦路虎,阻碍人成功。

严谨,往往与细致牵手而行,与周全相伴而生。严谨的人因为一丝不苟而让人无懈可击、无机可乘;拘谨,常常与不安同在,与唯唯诺诺联姻。拘谨会使人变得木讷,没了灵活、机敏,可贵的思想火苗会因为拘谨而熄灭,该有的朝气会由于拘谨而成暮气。

严谨是约束,拘谨是束缚。正衣冠是严谨,迈开腿是不拘谨。人需要严谨,常常照照镜子,看看自己,但不必拘谨,要大胆去闯,大胆去干。只有抱着严谨的态度,放开手脚,不加拘谨,才能真正干事创业,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