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散文
泰山散文(精选20篇)
春游彩石溪
文/朝阳
说起泰山,可以说不知道的人不多,因为泰山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名山,其闻名于世的原因,不仅由于其受到过多少位古代帝王与普通百姓的封禅、参拜,也因为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中华民族心目中铸就了至高无上的崇拜与敬仰。
虽然从小就听老人说起过泰山,但我第一次认识泰山,是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那时,我还是一个十八九岁的毛头小伙,对于心目中那个非常神圣的泰山,就像对外面的未知世界一样,既有无限的憧憬,也充满了一种遥远与神秘的感觉。
为了参加全国成人高考的统一考试,我和几位同学乘坐火车来到了那时到过的最大城市---泰安。我们住的地方在红门路西边的白鹤泉宾馆。考完试之后,几位同学一商量,便在下午进入了泰山的山门,一路攀登,第一次登上了既新鲜又陌生,既朴素又神圣,既崇敬又亲切的巍巍泰山,而且在第二天的早上看到了壮观的日出。
之后的二三十年时间里,我一直生活、成长在泰山脚下,我的生活、工作、成家、立业一直处在泰山文化的护佑之下,其间也曾经多次登上泰山。有时出差到泰安,就算没登山,也总是到泰山脚下,怀着崇敬的心情眺望雄伟的泰山,朝心目当中这座壮美的高山、朝这个精神的家园与寄托之地进行默默的膜拜。
自从认识泰山以来,我对于这座山的印象除了雄伟、壮观与神圣之外,便是厚重、美丽和那份无法比拟的灵魂震撼力。多年来,我也到过一些大江南北的名山大川,通过这些断断续续的旅游活动,领略了什么是南山的秀气与北山的雄伟,几乎使“南秀北雄”这一印象达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我再次来到了熟悉的泰山脚下,虽说是一次非常正规的学习活动,但由于是周末休息时间,而且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我就随着团队安排的线路,来到了泰山西麓一个据说非常好看的地方---桃花源景区。
一听说“桃花源”这三个字,印象当中便有了“世外桃源”那个美丽的传说,以及与之相伴的影子。由于受较强的地域观念的影响,自己心里的第一感觉是:这个“世外桃源”无非就是处于泰山西边的,一个因没有多少游客而相对幽静的山麓,估计那里的景象也与泰山有大同而无小异。
顺着弯曲但平坦的山路,我们乘坐的车子渐渐进入了一个三面环山的山谷。从远处看,山上的颜色还是以灰白色岩石为主,但到了山跟前,山上的绿色迅速占据了大部分面积,使路两边迅速变成了以绿色为主间或少量灰白的山体,一阵阵凉爽当中透着一股温暖与舒适交织的风,由车窗灌了进来,令人感觉到一份柔柔舒舒的惬意。
还没下车,就看到路两边尽是一片片花花绿绿的颜色,红的是满树的桃花,绿的是桃树后面一片片茂密的树林,蓝的是成片的尖尖的兰花叶子当中,那些点缀其中的蓝宝石一样的花朵。开得早的桃花颜色稍微淡一些,有的甚至已落在地上,在树下铺成了一个圆形的花伞;开的晚的则一个个结结实实地抓住枝条,五片粉红的花瓣均匀地排列成一个圆形,羞羞答答地在风中微微抖动,与徐徐而过的春风交流着对春天的印象与感觉;那些尚未开放的花蕾们,则是一副萌萌哒哒的模样,静静地跟在她们的大姐身后,好奇地张望着她们在阳光之下尽情展示着婀娜的身姿,使劲按捺着内心的那份冲动与即将绽放的激情;在一个个花朵的背后,无数片绿色的树叶组成了一个巨大但浓淡不一的底色,默默地在花瓣后面担当着幕后英雄的角色;蓝色的兰花瓣虽然不像桃花那样数量众多,但却以其独特的靓丽与水晶般的晶莹,展现出一种冰清玉洁、楚楚动人的形象,如一块块蓝宝石般地镶嵌在尖尖的绿叶当中,不时眨着精灵般的眼睛,一颤一颤地释放出一份神秘兮兮、惹人垂怜的眼神,让人的心里禁不住出现一阵阵的颤动。与此景象不同的是路边那一棵棵来自南方的树木,圆圆的树冠上方,是一支支笔直的新生的枝条,这些枝条由内向外透着油油的、厚重的胭脂红色,它们健康、向上,敦厚当中透露着一种积极、倔强和不可阻挡的生命力,争先恐后地向游人们讲述着这山里的故事。
下车之后才发现,这条通往山里的公路,与蜿蜒在山谷里一条溪水,就像两条相互缠绵的巨龙,时而路在溪水的左边,时而轻巧地与溪水来一个交汇,一下子转到溪水的右边。这两条龙一左一右,相互交汇在一起,蜿蜒着盘踞在山谷的底部,一直延伸到远处那幽深的山里。
启程的时候,听说这个叫做桃花源的山里有一条彩石溪。既然是溪,那就应该是一条充其量也就称得上“涓涓”的小水沟吧,估计与泰山正面那雄伟壮观有余但婉约秀气不足,且略显干燥的印象并无多大差异。
此时此刻,映入眼帘的这一幅画面,竟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这里的印象:原本应该雄伟的山体,此时却展现出一位邻家小妹般的含蓄与安静。路与溪这两条龙两边的山体虽然陡峭,但却涂抹着厚重的墨绿色、坚毅的深绿色和清新的淡绿色,并以这不同的绿色构成了一幅轻重相配合理、层次极为丰富的花屏。这幅花屏的上部是崭新的淡绿色,中间是深绿色,接近山谷底部的部分则是墨绿色,而就是这上轻下重的构成,显现出一种敦敦厚厚、实实在在的稳重之感。
在山谷的底部,是黑白相间的巨大岩石。走近了一看,那些岩石的颜色黑白分明,白色岩石如同宣纸,那黑色岩石如同用毛笔蘸饱了浓墨,在洁白的宣纸上酣畅淋漓地自由挥舞之作,既有酣畅的线条又有顿挫的转折,既有丰润柔美、宛若丝带的线条,也有墨已干但意未尽的拖拽之笔,既有一气呵成的完美墨迹,还有停笔时滴落下来的墨滴,圆圆的、一坨一块地滴在纸上;而那黑色的岩石则如同黑板,用浓重的白色在黑板上划着几乎同样的国画。这些精美的国画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均为写意画:有的是壮丽的山川,有的是奔跑的骏马,有的是成群的牛羊,有的是瓜果蔬菜,有的则是梅兰竹菊;不同的是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黑白对比,形成千变万化之形态,呈现无穷无尽之遐想。
面对如此美景,不禁令人感叹,是什么力量描绘出这等壮丽精美之作?是何等神圣用神来之笔展现了这美轮美奂的景色?细细想来,正是大自然这位画家,用最简单的黑白两种颜色,用最和谐的浓淡比例,绘就了这一幅幅既气势磅礴又变化无穷,既潇洒飘逸又活灵活现的举世无双的水墨巨作。
这一幅接着一幅的水墨长卷,排列成一条看不到尽头的画廊,构成了一条蜿蜒于山谷底部的精美画卷,而相伴于画卷之上,不断浏览并清洗着画卷的就是“彩石溪”了。
原本以为“彩石溪”只是一条“涓涓”细流模样的山间小溪,可此时,映入眼帘的小溪竟然如此之大,如此之美,真是让我难以置信。所谓大,是因为在宽阔的山谷底部,隔不多远就是一个碧绿的水塘,这些水塘有的是天然形成,有的是则是人工垒砌而成,但不管是何种方式,它们都如同一块块天然质朴的碧玉,一个接着一个,构成一条长长的、没有尽头的链子,平铺在水墨画卷上。明媚的阳光照在碧玉之上,光线被反射到空中,又被风儿吹到水面,把水面拂起一片片细密的亮点,使得这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碧玉显得更加晶莹、明亮。走进了一看,这水塘里的水虽然呈现出碧绿色,但却十分的清澈,水底大小不一的岩石一块块、一片片,有深有浅,有高有低,有的泛着淡淡的黄色,有的则披着浓艳的绿色,有的像墨一样黑但却闪着亮晶晶的光泽。所有这些影像都被不断晃动的水波笼罩着,以不规则的频率变换着水流的方向,形成了不同的光线折射,使得这阳光下的景象不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那不时晃动,不断变换着柔柔的、奇异的各式形状的岩石、沙粒、沟壑的图像,以及偶尔飘过的几片树叶,无比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一幅如梦如幻的景象,令人由心底迅速陶醉,因留恋这奇异的美景,无论如何也无法迈动虽然轻快但却没有动力的脚步。
为如此美景而陶醉的不止我一人,同游的同学们也是痴于其景,迷于其境,纷纷拍照留念。由于准备不足,来学习的时候没带相机,到此时只有对美景而感叹,除了请同学未我拍几张照片之外,就是用手机上的相机,尽量把这如画的美景和无限的春光记录下来。
由于用的时间久了,手机上那个小小的镜头已经磨出了一些毛糙,像块毛玻璃似的,可没想到竟然拍出了异样的效果。我的那几张照片连同一首《春游彩石溪》的诗发到微信上时,竟获得了朋友们的不少赞赏,说那几张照片拍的很好,有油画一样的效果。
由于时间原因,我们走到大约一半路程,就得到了往回走的消息。意犹未尽的我,只能朝远处那曲折幽深的山谷默默说了声再见。
下山的路几乎是一溜的下坡,而且与彩石溪的流向在一条线上。为了尽可能多看看山谷里那山水交融的画卷,我们离开平整的水泥道路,顺着修建于彩石溪边上的木制栈道,时而行于溪之左,时而走在溪之右,观看着脚下欢快奔流的溪水流经岩石与沟壑,欣赏着溪水与同伴们相拥嬉闹发出的美妙音律,心中不禁产生了一丝隐隐的伤感:这嬉闹不止、无忧无虑的溪水,你可知道吗?此时,你正处在最幸福、最欢乐的时刻,也是这幅美丽风景的一个部分。可是,你与我经过这短暂的相遇之后,将会各奔东西,我将继续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而你将会义无反顾地流向远方,汇入汶河、黄河,流入无垠的大海,一去不再复返……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说明时光流逝是自然规律,是不可逆转的,过去的一切就永远过去了,是永不复返的。
我相信,我还能重返彩石溪,还能再次看到那美丽的山水画卷,看到那依旧奔流的清澈、柔美的溪水。
我也知道,我会想起你的,那曾经与我相遇的,永不再来的溪水。
夏游泰山
文/沐叶行者
天气竟然昏暗下来,裹夹着电闪雷鸣和斜风骤雨,去往济南的列车此时正途径泰安。我只能透过车窗远望雨雾下的莽莽雄山了,也为今后几天的行程琢磨起来。在济南,姐夫和我商量行程后决定等个好天气再上泰山,至于能不能看见日出,那就得碰运气了。
在济南,曲阜,青岛游玩了一个星期--泰安还是多云,望着灰蒙蒙的天空。我和姐夫毅然背着行囊出发,登上了前往泰安的列车。近年来,姐夫迷上了户外运动--登山,骑车,加入了"三人行",还自驾游去了云南。这次他就背上了他的登山行头:帐篷,地垫,睡袋,水袋,登山杖一件不落。怎么着得有四十斤,啤酒肚没了,身材也练回来了。我的双肩包里只有雨衣,食物,水,手电,小刀(非管制刀具),就十来斤重--菜驴的目标是徒步登顶。
岱庙
我们抵达泰安时,竟然出了太阳,一下子打破了脑子里《雨中登泰山》的臆想。于是打车前往岱庙,这是皇帝祭祀泰山的地方,总的来说泰山还是一座道教名山,信奉当地的生化护佑的女神碧霞元君--泰山老奶奶。
庙宇有城墙环护,宫殿式建筑年代久远,油漆斑驳,御碑,石刻比比皆是,都是历代名人雅士游历泰山后留下的感悟颂扬之词,也为后人研究当时的历史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来不及细看,只能用相机拍下来有空再咂摸味道吧。
北方人喜欢种植柏树,槐树,银杏,至少目前留下来的以这几种居多。这里面就有"唐槐"与"汉柏",柏树老了易开裂,槐树老了会烂心。而国学最喜欢研究的就是"形与相"了。你看树杆开裂了,有句老话就叫"树大发岔,孩大分家",当然还会有更多艺术哲学的领悟。那老槐树空心了积累了腐质泥土,一粒树上的种子落下来长成了新树,就成了"母子连心".抽象的规律总要经由生动的譬喻才能演绎为经典,《易经》讲的都是这些吧。
姐夫更为喜欢灵动些的事物,对着欢群的锦鲤鱼呀,鲜花碧草,古木的奇形怪状纹理,一些生动的雕刻拍个不停。
山水林荫
出岱庙,穿岱宗坊,直奔一天门,沿着孔子登临处,天阶,红门开始了一路攀爬。这条登山石阶依山伴溪,在没有景点路段,我们便改为朔溪而行,呼吸山野间花草流水气息也很遐意,偶尔被溪水浸湿了鞋子,一会儿就干了,留下的只是清凉感受。
路边的石刻太多,也会匆匆而过,只对一些描绘出胸意有所触动的才会驻足观看。一路上小店摊贩不少,旅游纪念品,拄杖,矿泉水,小山货,他们就住在山上过着从容逍遥的日子。路边散养着自家的鸡群,雄鸡抖着红冠凤尾,踱着刚健的方步在草丛里捉虫觅食,那派头俨然是泰山的精灵了。
过来三官庙,我们斜插经石峪。高山流水之亭是一座四柱石亭,柱上楹联"天门倒泻一帘雨,梵石灵呵千载文",横批"源头活水".暴经石上刻的隶书《金刚经》,有些经文已经水蚀风化了,听瀑流观水下经文就能够明心见性吗?此刻,我能感受到的只有涧溪的哗然与山风的清凉。
柏洞附近的四槐树据说是唐朝-程咬金所植。这也有草顶的茶棚,布置的自然整洁,绣球花开的正鲜艳,主人还用山涧里捞来的浮木做成根雕,桌,凳,供人休憩,路人络绎不绝。
十八盘
南天门,几乎还只是一点影子,十八盘却像挂在山崖间的窄窄绳梯。过来中天门,山势陡峭起来,陡壁之下的峰回路转,倒是不用日晒了,那就开始来耗体力,玩心跳吧。
只要连续走上八十级台阶,就会气喘吁吁,心慌不已,汗水也会漫出来,于是只能停下来,靠着护墙短暂休息。然而路还是要走的,三五分钟后便继续前行,我采用"之"字形路径向上爬去,腿部似乎要舒缓一些。拄着登山竹杖奋力撞击着石板,掷地有声的竹节里发出脆亮的声响"嘟…嘟…嘟嘟……"振动着耳膜,也坚定着信心。
此时可以静下心来,一路欣赏领会摩崖石刻的意境,转移疲劳的感受,云步桥的亭子上就有"跋险惊心到此浮云成梦幻,登高极目从兹俗虑自销沉".山间的苍松,崖壁的碧草黄花(萱草),无不向我们展示着强劲不曲的生命力。杜甫当年的"会当凌绝岭,一览众山小"的信念诗句,鼓舞了无数后来之人。在疲惫不堪之时,仍能够发出坚毅的豪言壮语,激励共勉,这就是不屈不挠战胜万难的英雄主义气概。
如此十八盘倒成了朝圣泰山之旅了,从翠屏斋开始的紧十八盘成了最后的冲刺,可脚下的石阶变窄陡了。每个人都躬着身子,喘着粗气,静下心走好脚下的每一步,目标就在头顶之上,上到南天门才算成"仙人".
大家终于都拖着身疲力竭的身体,能够站在南天门前享受的胜利的欣喜。
玉皇顶看落日
进到南天门,已近下午六点了,太阳开始西下,我们闲散的走在白花花的天街上,这里已经形成了繁华的街市;不再是印象里拿扫帚,葫芦当招牌的窄小街面。
白云亭,白云洞传说当年里面往外漂白云
穿过中升坊,我们直奔玉皇顶而去,路过碧霞元君祠时,庙门已关,一些妇人带着香烛,坐在门前休息,也许她们在等第二天进香吧。,碧霞元君祠侧面是皇帝行宫遗址,在场地的前面我看到了门轴的石窝窝,后背的崖壁上刻满了文字,最大的一幅是唐朝的《天下大观》御碑。
后面的山顶就是皇家道场"敕修玉皇顶"了,山门紧闭。清辉落日映红墙,望着夕阳沉浸,心情逐渐平复下来。忽然天籁间传来了清亮的欢叫,"唧唧呀呀"不绝于耳,一阵阵黑色的剪影在空中徘徊掠过
--燕子,那是燕子!她们在夕阳前翩然起舞,在1545米的上空欢送着落日,这些玉皇顶的精灵呀!忽而聚拢,忽而散逸象一只扇动巨大薄翼的黑蝴蝶,如此的欢歌雀舞,让我激动不已。这不正是太阳的图腾
--雨燕金乌嘛。
太阳的最后一点鹅黄隐入红霞,我们才离去,赶往日照峰露营。
拱北石观日出
泰山观日出地标就是日照峰--拱北石。夜幕降临前我们在拱北石下支起来帐篷,享用晚餐后躲进了帐篷。净月高悬,天上人间,顾不上一路疲惫,我就安然入睡。夜上泰山来准备看日出的年轻人,一拨接一拨,没带帐篷,山上的雾水湿气确实是让人无法入睡的,他们的到来也打碎了夜的沉寂。
翌日四点半,我们钻出来帐篷,东方灰蒙蒙的有了些红亮光,远山还是肃穆不清的景象。天边的乌云逐渐暗红起来,慢慢的放出些霞光。霞光的天际漂着些许灰色的云,天空逐渐放亮,周围的景色也清晰起来。从玉皇顶到日照峰站满了人群,大家翘首远望着东方。
慢慢的天边的灰云被加热变红,然后又发白,似乎逐渐要被融化掉。太光芒阳快要出来,于是举着相机,专心等待那乌云中的第一缕红,随着那一抹红阳在乌云中冒出额头,发际间开始赤热变白--蛋黄的太阳从卵翼下脱壳而出终于跳了出来,在天际的乌云下放出燏燏黄黄的光芒。这光芒逐渐四射照亮了天边的白云,映射到近处的树梢上,也反射出点点晶光。此刻的拱北石也披上了红妆,调整角度给拱北石和太阳来张合影,有了石头的掩映,更衬出来太阳的耀眼光芒。天上舒展的鳞状羽云和耀眼的太阳在一起组成了翱翔蓝天的"白羽凤凰"图。而拱北石也显出直冲霄汉的雄浑气势。
太阳升起,普照万物,退去了那抹喜气红妆,再看玉宇清明。瓦蓝的天空飘着些许烟云,玉皇顶和碧霞元君祠都白净起来了,远处是滚滚云朝,真有"天外天"的感觉。此时庙宇洞开,香烟缭绕,道士们清心唱经早课,香客们虔诚顶礼膜拜。
感受泰山正能量,来泰山观日出
后记
一天的徒步攀爬,汗水把衣服和背包全留下了白霜。空乏其身了吧,却没有回力的酸痛。
泰山的碑刻太多,雁过留名,我却没有找到秦朝李斯的碑刻。
东岳庙前的五大夫松据说是秦始皇加封的,只是看上去太矮小了旁逸斜出的树冠像个盆栽,养尊处优的世袭后代吗?怎么看也显不出两千多年的古朴苍桑。
一路上的庙宇很多,但烧香自愿。我只在碧霞元君祠看见了道士。
终于还是和挑山工见上来面,只是开通了索道后,如今的挑山工是挑着货物从上往下走,再也找不到那种硬朗向上的雄浑感觉了。
还有就是泰山顶上,一年四季日出的角度可能不同,产生的视觉效果肯定不一样。
下次也许要换个时节再来……
泰山后庭赋
文/张大山
岱麓花园,齐长城下,山外青山,市外桃源,净土奇葩,黄巢苑然。
四季荏苒,风月无边。雪融枝青,冰开水绿;众生萌起,暗香浮动。一日晓醒,八面春晖。乱花迷眼,酥雨润心;盘涓旋石,草堂回莺;黄蜂扑花,鱼拥香钩。依柿傍栗,梳风沐日;斜阳醉卧,酒旗风影。烟雨道苔,紫罗地衣;月出惊鸟,时鸣幽谷。一山松阵,几溪馨草;峰峰围坐,层层叠翠。池塘早市,门巷燕家;高田天梯,平田棋局。
孟夏四月,绿遍山原。远崖排嶂,近木成林;朱帘卷日,碧幕蔽阳;浓荫匝地,野蕾藏红。蜃气楼阁,蛙声十里;良田美畦,鸡犬相闻;小荷尖角,蜻蜓早立;径曲苑幽,虫吟蝉唱;蝶衣晒粉,蛛网添丝。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山岚又起,雾蒸湿地。荧光暗游,星光明悬;彩霞远岫,艳阳近丘。
物色新秋,硕果压枝;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岩前拄杖,松下横琴;晴空余照,雁行人字;雀向檐飞,霭从窗出;白云生处,停车坐爱。迢迢牵牛,皎皎河汉;天阶夜色,红烛液光;蟋蟀竹席,瑶台玉杯;月宫温凉,人间天上。仰头明月,寄情千里;落英缤纷,飘零客心;万壑有声,群峦无语。登高极目,黄巢冲天!菊花重阳,他乡故乡?
天高地迥,霜意沓至。微风摇藤,细雪下帘;萦空漫转,兔鸠隐迹。六出滤尘,雾凇夺目;银披河梁,冻裹琼枝;冰挂九光,时闻折竹;孤舟蓑笠,寒江玉柳。松涛起兴,万木竞和。踏雪访梅,蕊寒香冷;何待暖日,俏不争春。一年盛状,尽收苑中;移步异景,神斧人工。
返璞归真,憩居田园;宾以主入,我为侍从。采菊东篱,躬耕南山,泛舟西湖,信马北疆,天笼四野,尔在中央。度假养身,休闲涤心;蓄能基地,过劳疗吧;观光天堂,劳作乐园。学士词宗,将军武库;琴棋书画,刀枪剑戟。果蔬待采,畜禽备选;鸟兽野避,鱼蟹潜底;肴馔何味?欲辩忘言;觥筹交错,不知所云。
偏离闹市,亲近山水;规避喧嚣,探古寻幽。孔孟荫庇,齐鲁风韵;自然生态,特色资源;民俗醇厚,物产丰盈;黄巢尘封,陶潜犹存。人文自然,定位独特;一二三产,和谐发展;开发保护,双重并举;现代文明,批判继承;建新农村,造“后文明”!
泰山云海
文/张素燕
去过泰山的人都忘不了泰山日出的瑰丽壮观,确实,泰山日出很让人震撼赞叹,已有很多名家大师用画笔勾勒出日出美景。但我要说的是泰山云海,这是在泰山极顶让我感触颇深的一大奇景。
历经辛苦登上南天门之后已是暮色四合,为了第二天早晨看日出,我们便夜宿南天门。晚上向夜空望去,只见远处天际一道淡淡的橙红色,我甚是诧异,那是什么呢?黑色的苍穹之下为什么会有那么一道光亮?有人说是灯光打的射线,那也太远了吧?黎明时分,天色微亮,我们便随大批游客从南天门走上天街,再从天街登上玉皇顶。
站在泰山极顶,放眼远眺。山前,群山连绵,峰峦叠嶂,峭壁突兀,朝霭重重,山脚下的泰安城依稀可见。转身向山后望,那一派神奇的景象让我惊呆了。只见烟云似海,云雾缭绕,如浪似雪,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滚滚翻腾,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真的吗?犹如腾云驾雾般,置身于云层中,顿觉飘逸洒脱,天地间立刻神圣高大起来。只见山后的一团团洁白的云朵时而浓时而淡,时而近时而远,就在我们脚下漂浮游动,不时有烟雾袅袅升腾,也有时白云平铺,如大地铺絮,山谷堆雪,团团白云如同千万个玉盘,轻拢漫涌,铺排相接,游移飘渺,好像广阔无垠的大海,让我们犹入仙境一般。
怪不得泰山一路走来都是带有“天”和“仙”字的牌坊,像迎天、升仙坟、南天门、天街、玉皇顶等,还有极顶上“五岳独尊”“登高壮观天气地间”“登泰观海”的碑刻,无不彰显着泰山的仙神之气,气势磅礴,巍峨雄壮。试想,古代帝王们在腾云驾雾中封神祭祀,是何等威武神圣!这时我们也不难想象为什么孔子会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伟大胸怀,杜甫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无数文人雅士为什么会不辞辛苦来此作诗记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泰山极顶是又高、又仙、又名!这一切都离不开泰山云海的奇景。“穿云出釉小天下,紫霞曝落晓光开,只道巍峨无其右,满目青山尽密云。”此时想起晚上夜空中的那道光亮不知与云海有无关联,但我们置身于泰山云海,如梦如幻,让人陶醉沉迷,让人流连忘返!
故乡的云
文/许培良
生长于故乡,又有幸工作于故乡,却很少用心去看故乡的云。
清晨出门,忽然下意识地仰望了街门前上方——空中的云。呀,故乡的云哦,竟是如此美轮美奂!
冬天到来,习习寒风,吹凉了我的心,吹皱了空中的云。但云毕竟掩藏不住自己的玄机,她像一团富有弹性的棉絮,在风的外力下,居无定所,变无定形,因势而变,游刃有余。
不一会儿,蔚蓝的晴空变得阴郁起来,云越来越低,似乎要亲吻大地,这是一种幻觉吗?不,云分明就环绕在我的周遭。哦,天虽高,云虽远,此时,却仿佛与我有着一种亲密关系,我与云共存,与云共舞,感谢上苍的赐予!
我瞩目远空中的云,徘徊复徘徊,云在想什么?此时此刻,虽不知云之所思,我却想到了异地的云!20年前,我到过泰山,攀援过泰山极顶,站在极顶看过云,那时,云海连绵,从我的足下飘过,从我的眼前掠过,哦,好亲切的云吆,让我大有一种人间天堂之感!往事已去,泰山的云纵然美丽,但毕竟离我太远。
其实,故乡的云,也不乏绚烂之处。晴空万里时,白云与蓝天交融,犹如一幅墨彩画;雨后初霁,那云摇身一变,与夕阳编织出美丽的晚霞;云也是壮阔的,尤其是暴雨到来之前,那浓浓的云变成黛黑色的,卷积到一起,从天边滚滚而来,气势可谓浩大!
云之变化多端,令我感慨万千。半晌时分,风稍停,灰蒙蒙的天空中,浅褐色的云拥挤在一起,似乎要将整个天幕包裹起来。此时此刻,我站在故乡的天空下,一种压抑之情油然而生,嗨,偌大的宇宙中,人类是何等的渺小!渐渐起风了,云翳破了,露出了天空的一角,仿佛生命打开了一道缺口,这里孕育着一种转机!
夜幕降临,晚风又起,云在流水般地移动,云将寄身何处?我忽然产生一种悲悯情怀。其实,人生也何尝不如此呢?一代代人过去了,一代代人来了,无论伟大与渺小,譬如秦皇汉武,譬如黎民百姓……
故乡的云啊,你是我生命的教科书!
古岘西大庙
古岘西大庙旧址在现古岘街西部,跨原古岘中学和古岘幼儿园,占地面积约60000平方米。
古岘西大庙共有三个殿宇:一是玉皇殿,二是泰山殿,三是府君殿。最主要的是泰山殿。
泰山殿分为前殿、正殿和后楼,后楼又分东厢和西厢。前殿塑有哼哈二将(也叫王灵官)像,像高近达屋顶,非常威武;正殿就是泰山殿,前面塑有泰山老母像,后面塑四大天王、八大金刚像。泰山殿也叫“碧霞圣宫”,有“碧霞圣宫”四字竖匾挂在殿门上边。后楼共五间,经二十七级台阶上楼,楼上塑有泰山老母像,右边侍女在为泰山老母梳妆打扮,左边侍女在为泰山老母举镜照面。此楼有横匾“慈航普渡”,此处为泰山老母后宫,寝室休息、梳装打扮的场所;楼的东西两厢也都是经二十七级台阶上楼。东厢自北向南塑有疹痘娘娘、送子娘娘、眼光娘娘像。疹痘娘娘管祛除痘疹顽疾,送子娘娘管送子送福,眼光娘娘管祛除眼疾。西厢塑有三宵女像,自北向南分别是碧霄女、云霄女、琼宵女。三宵女是当地财神赵公明的三个妹妹,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专为人类造福。泰山殿前由钟鼓二楼,钟楼在东、鼓楼在西。殿的右前方有一棵千年白果树,当时近二搂粗。
玉皇殿:玉皇殿在泰山殿东,正殿塑有玉皇大帝像。每年古历的十月初一开始,道人念封皇经七七四十九天。
府君殿:府君殿在泰山殿西南。正殿五间塑府君老爷(即阎君老爷)像,府君老爷两边各一个跟班的,左边一个抱着乌龟,右边一个抱着蛇。东西两厢塑十大阎君像,每厢各五个。殿内设阴曹地府,判官、小鬼等。府君殿前靠大门处设一歇马亭,塑有马两匹,牵马童两个。这马是府君老爷的坐骑。歇马亭东有土地庙、西有鬼王庙。土地庙前有一钟楼子。当地有死人的,孝子贤孙三日内早、午、晚三时,都要披麻戴孝到土地庙去敲钟祷告,给府君殿诸鬼烧纸上香,保佑死者平安西行,到阴间不受罪,过好日子。
西大庙内玉皇殿前、泰山殿东有一块空地,是庙内的场院,到抗战初期,西大庙仍有道士五人,周边有归庙宇所有的土地70余亩。此处是庙内打场晒粮的场所。
西大庙设大门、二门和东门。大门外两边各有一对对腚而立的石狮子,为古岘“八大景”之一;门东不远处有一千年古槐,树心已枯,墙上的枸杞种子落于树心,长出枸杞苗,称“槐抱枸”,也是古岘“八大景”之一。大门前为大街,现古岘街里老街。街对面是戏楼,在西大庙的中轴线上,每逢庙里赶山会的日子唱大戏,非常热闹。
西大庙山会香火旺盛,古历的二月二十、四月二十、六月五、十月三十、十一月二十是赶山会的日子。每逢这些日子,赶山会的人山人海。特别是四月二十山会,来自四面八方、方圆百里的人络绎不绝。直到现在,虽然西大庙已荡然无存,人们仍然非常崇奉,从四月十九日夜间开始,成群结队的妇女、老太太集结到西大庙旧址烧纸磕头,诵经念佛,直到天亮。烧完的纸香灰烬一堆堆跟小山丘相似。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民意。
西大庙始建于哪年,无证可考。据民间传说,大约在明朝初年。民国期间遭遇天火焚烧,面目全非。民国二十七年重建。大约在1940年,国民党旅长张金铭手下游击队六团团长李得元(驻云山丈岭村),以抗日为借口向古岘乡要大洋1000个。乡里没钱,他们便把西大庙泰山殿的东厢、西厢和庙前大街对面戏楼拆毁,把木料卖掉。西大庙彻底被毁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所有的东西都荡然无存。
难忘的泰山之旅
文/黄轶博
暑假里令我难忘的事情有很多,例如去苏州水上世界游玩、去游泳馆学游泳、去少乒校练习乒乓球……但最令我难忘的是登五岳之尊——泰山。
当时,经过长时间的乘车后,为保存体力,我们乘坐了索道。索道下面是悬崖绝壁,一眼望去,让人不由得胆战心惊。到了半山腰,从索道上下来,我们就开始沿着台阶往山顶爬。台阶很高,爬起来很费力,没有多久,我就累得气喘吁吁,双腿发软。抬头向上望去,满眼尽是石阶,一直延伸到悠远的天边,犹如一架云梯挂在山间,让人望而却步。但是我想,我连比泰山海拔高300多米的莲花峰都征服了,怎么能够在此退缩呢?于是我就一鼓作气地往上爬,经过1个多小时的攀登,终于登上了泰山的最高处——玉皇顶。从玉皇顶往下看,只见云雾飘渺,有些云仿佛就在自己身边,只要一伸手就能抓到,让我体验到了孙悟空腾云驾雾的感觉。
在山顶逗留了一会,我就开始下山了。下山时,经过一条哗哗流淌的小溪,导游说,这水已达到国家矿泉水的标准,喝了可以延年益寿。我就迫不及待地拿着水瓶灌上一瓶,一尝,还真是清冽甘甜。
这次泰山之旅我不仅征服了泰山,也挑战了自己的极限!这就是我暑假中最难忘、也最自豪的事情。
雨中登泰山
文/小笨熊
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象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从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
而今确实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象落在地上,倒象落在心里。天是灰的,心是沉的。我们约好了清晨出发,人齐了,雨却越下越大。等天晴吗?想着这渺茫的“等”字,先是憋闷。盼到十一点半钟,天色转白,我不由喊了一句:“走吧!”带动年轻人,挎起背包,兴致勃勃,朝岱宗坊出发了。
是烟是雾,我们辨识不清,只见灰朦朦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这里叫做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渡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象又回到了故居。我们绕过虎山,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暗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
雨大起来了。我们拐进王母庙后的七真祠。这里供奉着七尊塑像,正面当中是吕洞宾,峡谷旁是他的朋友李铁拐和何仙姑,东西两侧是他的四个弟子,所以叫作七真祠,吕洞宾和他的两位朋友倒也罢了,站在龛里的两个小童和柳树精对面的老人,实在是少见的传神之作。一般庙宇的塑像,往往不是平板,就是怪诞,造型偶尔美的,又不象中国人,跟不上这位老人这样逼真、亲切。无名的雕塑家对年龄和面貌的差异有很深的认识,形象才会这样栩栩如生。不是年轻人提醒我该走了,我还会欣赏下去的。
我们来到雨地,走上登山的正路,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水声落在我们后面,雄伟的红门把山接住。走出长门洞,豁然开朗,山又到了我们跟前。人朝上走,水朝下流流进虎山水库的中溪陪我们,一直陪到二天门。悬崖峻增曾,石缝滴滴挞挞,泉水和雨水混在一起,顺着斜坡,流进山涧,涓涓的水声变成訇訇的雷鸣。有时候风过云开,在底下望见南天门,影影绰绰,耸立山头,好象并不很远;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趟过中溪水浅的地方,走不太远,就是有名的经石峪,一片大水漫过一亩大小的一个大石坪,光光的石头刻着一部《金刚经》,字有斗来大,年月久了,大部分都让水磨平了。回到正路,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住了。人走了一身汗,巴不得把雨衣脱下来,凉快凉快。说巧也巧,我们正好走进一座柏树林,阴森森的,亮了的天又变黑了,好象黄昏提前到了人间,汗不但下去,还觉得身子发冷,无怪乎人把这里叫作柏洞。我们抖擞精神,一气走过壶天阁,登上黄岘岭,发现沙石是赤黄颜色,明白中溪的水为什么黄了。
靠住二天门的石坊,向四下里眺望,我又是骄傲,又是耽心。骄傲我们已经走了一半的山路,担心自己走不了另一半的山路。去薄了,雾又上来。我们歇歇走走,走走歇歇,如今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困难似乎并不存在,眼央前是一段平坦的下坡土路,年轻人跳跳蹦蹦,走了下去,我也象年轻人了一样,有说有笑,跟着他们后头。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从下坡路转到上坡路,山势陡峭,上升的坡度越来越大。路一直是宽整的,只有探出身进修,才知道自己站在深不可测的山沟边,明明有水流,却听不见水声。仰起头来朝西望,半空挂着一条两尺来宽的白带子,随风摆动,想来头面人物近了看,隔着辽阔的山沟,走不过去。我们正在赞不绝口,发现已经来到一座石桥跟前,自己还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细雨打湿了浑身上下。原来我们遇到另一类型的飞瀑,紧贴桥后,我们不提防,几乎和它撞个正着。水面有两三丈宽,离地不高,发出一泻千里的龙虎声威,打着桥下奇形怪状的石头,口沫喷的老远。从这时候起,山涧又从左侧转到右侧,水声淙淙,跟我们跟随到南天门。
过了云步桥,我们开始走上攀登泰山主峰的盘道。南天门应该近了,由于山峡回环曲折,反而望不见了。野花野草,什么形状也有,什么颜色也有,挨挨挤挤,芊芊莽莽,要把搀岩的山石装起来。连我上了一点岁数的人,也学小孩子,掐了一把,直到花朵和叶子全蔫了,才带着抱歉的心情,丢在涧里,随水漂去。但是把人的心灵带到一种崇高的境界的,却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矫”的松树。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隙缝,身子扭的象盘龙柱子,在半空展开杈叶,象是和狂风乌云去争夺天日,又象是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象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有的松树自得其乐,显出一副潇洒的模样。
不管怎么样,它们都让你觉得它们是泰山的天然的主人,谁少了谁,都象不应该似的。雾在对松山的山峡飘来飘去,天色眼看黑将下来。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象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拖后脚,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我靠住升仙坊,仰起头来朝上望,紧十八盘仿佛一架长梯,搭在南天门口。我胆怯了。新砌的石级窄窄的,搁不下整脚。怪不得东汉的应劭,在《泰山封禅仪记》里,这样形容:“仰视天门□辽,如从空中视天,直上七里,赖羊肠逶迤,名曰环道,往往有亘索可得而登也。两从者扶挟前人相牵,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如画生累人矣,所谓磨胸捏石扪天之难也。”一位老大爷,斜着脚步,穿花一般,侧着身子,赶到我们前头。一位老大娘,挎着香袋,尽管脚小,也稳稳当当,从我们身边过去。我象应劭说的那样,“目视而脚不随”,抓住铁扶手,揪牢年轻人,走十几步,歇一口气,终于在下午七点钟,上到南天门。
心还在跳,眼还在抖,人到底还是上来了。低头望着新整然而长极了的盘道,我奇怪自己居然也能上来。我走在天街上,轻松愉快,象一个没事人一样。一排留宿的小店,没有名号,只有标记,有的门口挂着一只笊篱,有的窗口放着一对鹦鹉,有的是一根棒棰,有的是一条金牛,地方宽敞的摆着茶桌,地方窄小的只有炕几,后墙紧贴着峥嵘的山石,前脸正对着万丈的深渊。别成一格的还有那些石头。古诗人形容泰山,说“泰山岩岩”,注解人告诉你:岩岩,积石貌,的确这样,山顶越发给你这种感觉。有的石头象莲花瓣,有的象大象头,有的象老人,有的象卧虎,有的错落成桥墩,有的兀立如柱,有的侧身探海,有的怒目相向。有的什么也不象,黑忽忽的,一动不动,堵住你的去路。年月久,传说多,登封台让你想象帝王拜山的盛况,一个光秃秃的地方会有一块石碣,指明是“孔子小天下处”。有的山池叫作洗耳恭听头盆,据说玉女往常在这里洗过头发;有的山洞叫作云洞,传说过去往外冒白云,如今不冒白云了,白云在山里依然游来游去晴良的天,你正在欣赏“齐鲁青未了”,忽然一阵风来,“荡胸生层云”,转瞬间,便象宋之问在《桂阳三日述怀》里说起的那样,“云海四茫茫”。是云吗?头上明明另有云在。看样子是积雪,要不也是棉絮堆,高高低低,连续不断,一直把天边变成海边。于是阳光掠过,云海的银涛象镀了金,又象着了火,烧成灰烬,不知去向,露出大地的面目。两条白线,曲曲折折,是奈河,是汶河。一个黑点子在碧绿的图案中间移动,仿佛蚂蚁,又冒一缕青烟。你正在指手划脚,说长道短,虚象和真象一时都在雾里消失。
我们没有看到日出的奇景。那要在秋高气爽的时候。不过我们也有自己的独得之乐:我们在雨中看到的瀑布,两天以后下山,已经不那样壮丽。小瀑布不见,大瀑布变小。我们沿着西溪,翻山越岭,穿过果香扑鼻的苹果园,在黑龙潭附近待了老半天。不是下午要赶火车的话,我们还会待下去的。山势和水势在这里别是一种格调,变化而又和谐。
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我们敢于在雨中登泰山,看到有声有势的飞泉流布,倾盆大雨的时候,恰好又在斗母宫躲过,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
山的精神
文/马宏强
下午上班,刚走到单位门口,无意间抬头,看到了北面的山,在稀疏草木的掩映下,显出嶙峋的山石,突兀耸立。我的精神为之一振!山,在这里“等”那么久,咫尺之间,我竟然没有留意。平时窝在办公室里忙忙碌碌,来来去去淹没在人海里,纠缠在世俗的琐琐碎碎中,走不出,有时身心疲倦、百无聊赖,自然辜负了眼前的山。
山,是我心中的“神”,一直神往着。
孩提时,和邻居家的几个调皮的伙伴一块玩耍时,总爱找个小土堆,争着抢着站到最高处,口里喊着:“我的高山,你下去!”一面是“山”下的人往上冲,一面是“山”上的人想方设法守住自己的“阵地”。由于争抢时十分激烈,许多时候,撕破了衣服,抓破了脸,甚至摔破了头、流了眼泪、骂了娘,但当站到“山”顶享受胜利的快乐时,这一切都不算什么了。
平生第一次见到山,是我上初二的时候。那次,我和一位同学去嘉祥县一个旧书市场买书,路上远远看到一座低矮的小山,我们惊喜地飞奔上去。尽管这座小山,已被开采得面目全非,只剩下一个碎石堆了,旁边还有深陷入地下的坑,但他依然保持着山的姿态,耸立着山的尊严。站在这个只有十几米高的小山,我们依然有临风远眺、天地开阔的感觉,依然感觉到他与大地紧密相连的坚实与厚重。
后来,到梁山上学,闲暇时经常到山上游逛。山不高,没有想象中的险峻与神奇。但由于108名好汉的缘故,使得崛起于平原之上的梁山,显得格外雄浑粗犷,峰峦起伏,翠柏浓荫,宁静明丽。在通往虎头峰的山路上有好几道关口,比较险要的有二关、断金亭和黑风口,再往上就是宋江石寨,虽不高耸,但也算是壁垒森严。山把博大、刚毅赋予了英雄好汉们,而好汉们又馈赠了梁山更多的精神文化,踏在山石上,总有着思想情感上的厚重,他承载着英雄们的辉煌历史,蕴含着壮美的水浒文化,能体验到好汉们的浩然雄风,感受每一座山、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都似乎散发着忠与义的精神力量。阳春三月,桃花、杏花,迷人眼、醉人心,梁山就更加可亲了。当年,在浩淼的八百里水泊的环抱下,梁山就成了世外桃源,这里山美水险,自然就成了这些饱受忧患的人的安乐窝,抚慰内心创伤,温暖躯体,这样好汉们才可以大碗吃酒、大块吃肉,然后才会在血与火中驰骋拼杀……
史料记载,毛泽东在青年时代来过梁山,怀着对梁山好汉的敬仰,踏着英雄的足迹,思索着一条救国救民之路……7年之后,他带领队伍开辟了井冈山根据地,点燃了星星之火。许多人都相信,当时毛泽东能上井冈山,就是得益于他的梁山之旅,得益于他对梁山英雄之路的探索,也得益于他对当时革命形势的分析。当时,革命处于低潮,需要保存实力,需要有稳固的根据地。而井岗山地处偏僻,敌人力量薄弱,山高林茂,形成天然的屏障,且物产丰富,为革命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革命先辈们有了井冈山这样的家园,心里就踏实了。山,给革命先辈再一次鼓舞了信心,振奋了力量。
山,最接近大自然,与俗世隔离,过去一些厌恶世俗的人,总想融入山野之中,寻找心灵中的宁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这样的。一些庙宇、道观也建在偏远的的高山上,修行的人认为,宁静的山中才有“神灵”,才能修身养性。山的威严和神秘具有无比的魅力,古人认为山就是“神”,对山顶礼膜拜,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山,是大地的奇迹,他的高耸与壮美,给人以昂扬向上的力量,有人把山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人生攀登的目标。困境中的杜甫,在看到高耸雄奇的泰山后,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
中超球队里的鲁能队,原来的名字是泰山将军队,当时意气风发,拼劲十足,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就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泰山”。换了东家改了名以后,鲁能队财大气粗,队员们各项条件都好,有优良的训练场地,请了全世界顶尖的教练,花大价钱买了高水平的外援,可是比赛成绩总是让人“揪心”。有人这样说,这是球队名字上少了“山”字,也就少了灵气和运气。当然,这只是闲聊,但是,我们明显看到,赛场上的队员们缺少了泰山一样的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一味地患得患失,情绪浮躁,疲于应付,成绩自然不稳定。
也许,大地上有山,才有风景,才有传奇。人生中,有了山的精神和意志,才有滋味,才有生动的故事……
泰山之行
文/张小雨
当我们到达泰山脚下时,已经是晚上11点半了,透过朦胧的夜色,我们根本看不清泰山的全貌,只觉得眼前视野豁然开朗,远处漆黑的一片,只能隐隐约约看到那好似泰山似有似无的影子。那就是泰山吧,我心里默默的想着,一股对大自然的崇敬心理油然而生。我们一边走着,一边努力的寻找着黑暗里最高的山峰,可是哪里能看得清楚呢。转过一个弯,我们便走到了天外村售票点,由于要看日出,我们便选择了在这里乘坐旅游大巴至中天门,然后再徒步上山。临近12点,游客还不算太多,只看到有零零散散的一些人在排队买票,他们看起来和我们差不多,也是学生模样,但听口音他们好像是从东北过来的,这时我便想,身为一个山东人,如果没有登过泰山,在外地人看来可能也是有点不可思议吧?
的确是,在大巴车上,我们还遇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相比我们,他们有的可就是不远千里的来到齐鲁大地,只为了这个中国人心中的圣地-泰山了。听着满车厢的人操着不同的口音,真是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都为一个相同的目的地。如今我们正式启程,奔向了泰山的怀抱。
旅游大巴顺着盘山公路不紧不慢的向前驶去,汽车盘旋着一道道弯,前进着有了过山车般的感觉,满车的游客跟随着弯曲山路的节奏惊呼着、尖叫着,这山路看起来只是缓缓的一道坡,车上的我们根本感觉不到是在上山,而像是在平地上行驶着,只能看到车里的显示器提醒着我们内外的温差在不断加大。
盘山公路看起来并不宽,只能刚好过得开两辆车而已的样子,我便很佩服大巴司机的驾驶技术了,公路虽然没有九十度的大弯,但好像也没有什么直路可走,感觉就一直处于环形状态,每走到一个转弯处的时候我们便会替他捏一把汗,有的时候就能感觉得出对面一辆车“嗖”的一声与我们擦肩而过。透过昏暗的车灯,我们还能看到些许徒步上山的乘客从公路上穿行,即便是这样。从头到尾,司机好像也从没有踩过一次刹车,从没有减过一次速,他便很巧妙的就避开了行人,避开了迎面驶来的大巴车。我们就是这样很刺激的到达中天门了。
中天门开始,我们登泰山的旅程算是正式开始了,晚上爬泰山,我们大可不必在沿途多做停留了,因为除了要看清楚脚下的台阶之外,沿途的风景真没什么可看的,因为也看不到,我们只能透过旅客们手里的手电发出的那零零散散的光芒来猜测远处还有多远。
如果你的好奇心足够强烈的话,那么还真不建议你晚上爬泰山,因为沿途就会发现很多名人石刻,假如你再没有手电筒的话,那么你会纠结死的。即便有手电筒,那样的感觉也是很不过瘾的,虽然多了一种神秘感。
晚上爬山的人们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到达山顶,仅此而已。到了十八盘,每一段台阶的间歇处都能看到一些披着军大衣休息的人们,他们当中有些就已经相互依偎着睡着了。或许,对一个筋疲力尽的人来说,看到十八盘那些陡峭的台阶时,都会有望而却步的感觉吧。只不过有些人选择了继续坚持,有些人选择了放弃。
我和同伴不紧不慢的向上爬着,累了就坐在台阶上休息片刻。抬头望去远处只有星星点点的光芒,看不到哪里是头,不知道哪里是终点。我不断提醒着自己:不远处就是南天门了。
一路上我们绕过了好多停止脚步的人,越往上走,停留的人就越多,那里是泰山上陡峭的不能再陡峭的台阶,这段路程,所有人都是咬紧牙关,坚持着坚持着。游客们的话并不多,只是偶尔说出两句相互鼓励的话。最艰难的一段,就这么坚持着走了过来。
走完了最后一段台阶,到达了南天门,我们欣喜不已。转头往山下望去,那便真正有了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我依稀能够看得清楚山下那灯火通明的泰安城,即便已是凌晨时分,只不过刺骨的凉风会更是令我印象深刻了。
走过了天街,我们继前进,只见一片片的帐篷支在了山顶上,这就是在泰山上过夜的人群了。登山的我们根本停不下脚步,还是径直走向日观峰了。其实我们先到的是玉皇顶,因为它是泰山的最高峰,走到上面我们才发现其实观看日出的最佳位置不是在最高峰上,我们又从顶峰上下来,这才走向了著名的日观峰。
夜色朦胧,我隐隐约约看到了拱北石,我们便又一次激动起来。泰山日出闻名中外,所有的照片都是源自这里,而今天,我们终于有了亲身的体验。时间虽然还早,但人已经很多了,拱北石的东侧早已是人声鼎沸,根本没有了立足之地,我便找了一个拱北石西侧的位置坐下。伴着呼啸的寒风,我们在1500米的海拔上静静地等待着泰山上的日出。夜色一点一点的退去,由不透明变得透明,渐渐地我便可以看清其实在日观峰的北侧还有一个山头。只不过没有这边热闹的人群而已。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空开始慢慢的泛蓝,泛红。看起来日出是快要出现的样子了,而身后也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人。后来,人群突然骚动起来,我猛然一惊,是日出么?我站在一个距离拱北石仅有几步之遥的地方,放眼望去东方的天空仅仅是泛起了一道红色,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我便想,这哪里是日出。也只有天边这淡淡的橘红来告慰我们努力攀爬泰山的心灵了。
所有人都在期待,都在等待着。哪怕是东方的天空中有了那么一点细微的变化,也能引起人群中的一阵惊呼。虽然天还是黑的但也已经渐渐能够看得出东方的那一抹微亮。透过拱北石,一幅经典的画面便出现在了眼前。海拔1500米的高度在这个秋风习习的季节依然让人感觉寒风刺骨。我裹着军大衣。和其他人一样,目不转睛的盯着东方,生怕错过了每一个细节。
我看到不远处的玉皇顶,也是站满了人,这山望着那山高,两个山顶上的人们相互对望着,我想象着如果我是站在玉皇顶上看日出会是一个怎样的景色,他们或许也跟我想的一样吧。
日出并没有如约而至,那片微红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其实,除了看日出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游览泰山沿途的美景了,所以,下山的时候,我们没有走原来那台阶铺成的路,而是选择了没人走过的小路,真正走进了泰山。这这一段路程也成我们最愉快的旅程了。
泰山游
文/楚洪利
泰山游
文/楚洪利
若你没亲身登临泰山之巅,你就感受不到泰山的高度,若你没亲身登临泰山之天阶,你就体会不到泰山的陡峭……
走到泰山脚下的那一刻,感觉自己是那么渺小,泰山是那么高峻,挺拔,雄伟,厚重,和它的气势磅砣。当仰望它的峰巅,膜拜它的神奇,它好像和悠悠的白云接近。
当你竭尽全力登到泰山的玉皇顶,欣喜若狂,鸟瞰泰安市的街景,哪怕是一条很宽很宽的柏油马路,此时也变成了一条隐隐约约的羊肠小道。泰山天阶的陡峭,不敢说是90度,也得在70度左右,特别升仙坊至南天门这一段,每登一步台阶,都能听到自己气喘吁吁的声音了。汗水顺着额头滴落,在异彩纷呈的阳光中,晶莹剔透。尤其攀登这么陡峭的台阶,上身稍往前倾,左脚站稳上一个台阶当支撑点,并带动右脚迈上上一个台阶,然后右脚当支撑点,带动左脚再迈上上一个台阶,但是不能急迫攀登,避免滑倒,注意台阶的方条型青石磕到自己。在这我想说的是,在没登泰山之前,先运动运动,活动活动筋骨,要冷不丁去登泰山,至少回来三四天,从膝盖骨到胯骨之间的肌肉,抻的生疼。
五月中旬的泰山,风光旖旎,气候宜人,当置身于山中,置身于山中的奇松异柏、山槐花飘香的郁郁葱葱的遮荫处,观摩着清澈的泉溪潺潺地往山下流淌,听着鸟儿鸣叫的清脆,当阵阵微微的山风拂来,比6月吃着冰淇淋还爽,此时,再感觉登泰山艰难,心中也有那份无比的惬意。
泰山之美,不只在于山峦叠嶂,巍峨起伏,苍松翠柏蓊蓊郁郁 ,密密麻麻;泰山之美,不只在于扇子崖独特,云桥飞瀑在深谷茂林丛生之中如同霖雨,还有那神奇变化的佛光;泰山之美,不只在于月观峰的亭中,静静观赏群山在娇美的月色中婷婷玉立,山脚下的百里万家灯火五彩斑斓;泰山之美,也不只在于峰雄岩壮,怪石嶙峋,有的被山泉打磨得纹理光滑如镜,波澜壮阔的云海在山中缥缈缭绕,和那精美木鱼石的传说会唱歌;泰山之美,也不只在于万仙楼(清代建筑)跨盘路阁楼,门洞之上三间矗立,而且楼前古柏三株,枝枝相依相偎,情同手足,苍翠凌云。它东靠中溪之水,涧水萦带,清秀飘逸,如在幽地仙境。不愧那里圆雕浮雕,所塑人物神采各异,栩栩如生;泰山之美,也不只在于桃花峪谷幽静,洞宇闭门不见日月,或在于它的神奇神奇的闺密,那山,山中的岩石,如同一位微微笑意的青春美女,显露她蹈之舞之的,那白白嫩嫩的完美的肌肤。
其实,泰山的壮丽自然风光与历史悠久的灿烂文化融为一体。它东临黄海,西襟黄河,总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545米。泰山成山距今25亿年前的太古代,古称岱山、岱宗。曾有雄,奇,险,秀,幽,奥,旷之赞誉,并以“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名山”闻名遐迩古今中外。从山下的东岳神府岱庙到山顶的碧霞祠;从岱东春秋战国的齐长城到岱西海内第一名刹灵岩寺等;古树参天,树影婆娑,楼阁庄严肃穆,而到处都有美丽动人的传说,与琳琅满目的石刻,或立碑记载,筑成了古老、文明、神奇的泰山。然而,多少帝王自古以来到这里封禅祭祀,黎民百姓顶礼膜拜,文人墨客登临抒怀,和宗教繁衍兴盛的信仰。
五月中旬的泰山,石径通天婉转,山麓芳草萋萋,山花灿漫,和那溪,那潭,那泉,那瀑纵横交相辉映,渲染着浩瀚的林海,连绵起伏,绿意盎然,勃勃生机,好一幅美不胜收的、壮丽的画卷。
从泰山开山口到南天门的盘道统称十八盘。共有1633级台阶。其山径狭陡,石阶登升,在充足的阳光照耀下,远眺如同白金色的天梯高悬,悬挂在壁立万仞的翔风岭与飞龙岩两峰之间。最险峻处,从升仙坊到南天门,是十八盘的特指,被称为“天门云梯”,旧称云门。游人到此如登天际,是泰山的一大景观,也是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
从泰山的中天门登到峰巅的玉皇顶,大概需要3、4个小时左右,其实到了拱北石 ,也就算登上泰山了。我们从中天门到云步桥,五松亭,朝阳洞,对松亭,升仙坊,南天门,象鼻峰,青云洞,碧霞祠,瞻鲁台,大观峰,青皇宫等,每一站都要歇息一小会,喘口气,喝一口自带的矿泉水,然后继续往上登。如果你不自带水,那只有买水了,每瓶矿泉水5元,冰红茶都10元。如果你不想喝水,想在山上吃西瓜解渴,那你要是出手大方,摆个阔气,只好花8元钱一斤买吧,可是谁愿意吃那么贵的西瓜呢。
一路登升,其实感触很多很多,都有叫不上来的山花野草,果木嘉禾,可是山石屏障悬空其间,蓝蓝的天空点缀白云朵朵,那一片片挺立的松柏如同士兵,那种精神的神态像是守护泰山的勇士。或许没走几步,就能看到石径两旁的树木挂着一条条、窄窄的、红红的绫罗,在山风摇曳的飘逸中,那些又都是谁向山神祈求的“全家平安”“财源滚滚”“爱情甜蜜”等等。如果你想祈求“一帆风顺,”你就在山路旁摊主那请条“一帆风顺”绫罗,禅意的挂在你想挂的树上,祈求山神保佑你“一帆风顺”吧。
一进五月,可能就是泰山森林防火的热门话题,是凡进山登泰山的人士,都不许吸烟,到处都有监控,一旦被发现吸烟人,被泰山管理人员揪住,就要进行严重罚款的,如果实在憋不住,想吸烟的话,那只好找WC,去里面偷着抽烟了。
当我们登到西神门,回过身来,站在门洞往右看,山坡那一片长满了秋海棠,秋海棠正花色纯白,娇艳,像是小小的白蝴蝶,在那里群舞一般,炫人眼目。而左边,坐落在山巅边缘的白云亭,正好和那一片秋海棠斜对,当你坐在白云亭石凳,平视前方,似透明非透明的,浅浅显显的,白白的云雾,不正好和那一片秋海棠花相媲美吗?
好像还没有到西神门的时候,左手商业亭门前,有两个山东大汉,一家拿一个大木锤,在厚厚的铁盘里砸什么,你砸一下他砸一下,却吸引了我的眼球,我很好奇,并上近前观看,把里面的东西砸的扁扁的。但我用眼睛的余光扫到牌子上写着:姜糖木锤酥。姜糖木锤酥?我从前根本没听说过,也没吃过,但很想买一袋品尝品尝,可是心里没有底,到底是什么做的?心中有疑问。师傅,你们这是做什么?“姜糖木锤酥”,一位光着膀子大汉边砸边回答我的问题。“哦,那都是用什么做的呢?”“里面有姜汁,红糖,芝麻,花生,核桃仁等。”听到这些,我心里才有了底,不过他们旁边确实还摆着花生与核桃仁等,我顺手从包里掏出20元钱,买了两小袋。当我把一小片姜糖木锤酥放在嘴里,慢慢咀嚼和品味,的确很酥、软、香,稍有点甜。但是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原本泰山的土特产,听说姜糖还可以爽神开胃,生津活血疗效。
泰山,也有养蜂人,抬竹子轿人,也有用竹扁担往山上送货人,也许都为了生计,才迫不得已干这样的苦差事,俗话说,靠山吃山吧,总得一方水土养着一方人。
当从泰山脚下买了门票,还得一路要乘车十多分钟才能到达中天门。而这一段山路,风光迤逦,蜿蜒崎岖,在肘弯与坡度缓陡之中往上迂回盘旋,两旁的树木倒退,越来越深沟壑往后飘移,可是心情也在摇哉,悠哉,悦哉之中跌宕起伏……
说泰山神奇,毕竟要说泰山之中的“飞来石”。飞来石位于五松亭南,巨石如屋,明万历年间盛夏遭遇暴风雨,石自山巅坠此。柯绍皋题“飞来石”。其石横卧在登山道旁,景观奇特。《史记》载,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登封泰山时中途遇雨,避于五松树下,因树护驾有功,而封《五大夫松》,在五松亭东侧,旁有乾隆皇帝御制《咏五大夫松》摩刻。然而,八仙中的吕洞宾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严刑峻法,他封的松树不配留在泰山上,于是做法招来这块如卧牛石的巨石砸毁了秦松,这只是传说。其实,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于慎行在《登泰山记》中云:“松有五,雷雨坏其三。”剩余两棵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被洪水冲走。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负责整修泰山的丁皂保又补植了五株,后又毁两株,在1983年又枯殆一株,今存两株。虽不是原株,但已有270余年,其松龙干虬枝,蟠蜿屈展,抚松盘横,让人赏心凝目,感慨万分。在这里,还可以下望云步桥,溪水清清,陡然入涧,溅花泻珠,涧水波光潋滟,而之秀丽之清幽无以言表。
登泰山看祖国山河之壮丽(泰山石刻)----邓颖超1984年6月。
书于河北涿州2012年5月18日。
土山庙会
文/丁明烨
在梁山县城北郊二三公里处,丁庄与关庄村之间,有座高二三十米的小山包,上面覆盖着厚厚的山土,草木繁茂,山石嶙峋,当地人称作土山。早些年,一提起土山,方圆几十里地界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土山名气之大,既不是因为那里曾经发现的史前古文化遗址,也不是因为山南麓发掘的大量汉墓群及出土的黑陶,而跟它的庙会有关。
土山庙会始于明末,盛于清代,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为县域内规模较大的庙会之一。传说,泰山奶奶姊妹仨人,老大为泰山的碧霞元君,是西天斗母的化身,在泰山修道成真,能保佑农耕、经商,特别庇佑妇女儿童,有求必应。老二为眼光娘娘,能医治各种疾病,特别是眼疾,保佑人们眼明心亮。老三为送子娘娘,掌管生儿育女之事。土山,是老二眼光娘娘修道成真的道场,也是三位泰山奶奶的一处“行宫”,据说每年的阴历三月二十八,泰山奶奶都会莅临土山,显灵显圣,济贫救苦,特别灵验。听当地村民讲,每年的三月二十七夜间,土山周围都要下一场小雨,那是为泰山奶奶洗路清尘。
据当地七、八十岁的老人讲,原先的土山庙院落规模宏大,殿宇巍峨,飞檐斗拱,是设计精美的古建筑群。建筑结构仿造泰山碧霞祠,有二十多层台阶的开阔山门,正对山门的是穿心殿,后面五间宽敞的大殿里,供奉着并排而坐的三尊泰山奶奶神像,威严端祥。大殿的东西两侧还建有廊房,廊房内有壁画、碑刻,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东西廊房的前面,分别建有钟楼和鼓楼,钟楼里面用铁链悬挂着一口直径一米多的大铁钟,每到大年初一或庙会节日,乡亲们撞响大钟祈福消灾,清越的钟声在山村间悠扬回响。庙门的东侧,还建有戏楼,供戏团及说唱、卖艺者演出。庙会期间,山上山下,人山人海,人们比肩接踵,熙熙攘攘,呈现一片热闹繁荣的景象。抗战胜利后,当地民兵游击队禁止迷信活动,拆毁了庙宇,砸烂了塑像,把东廊房改造成小学教室,后来房舍也逐渐在风雨中颓废。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庙舍建筑随着时代更迭已完全堙没了踪影,只有斑驳的夯土地基和散落的砖瓦残碑,见证着昔日曾经的繁华。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当地村民自发集资,在土山庙原址重修庙宇,再塑金身,但庙舍结构已非常简单,与古庙院落不可同日而语。现在山上有庙舍十余间,供奉着泰山奶奶、送子娘娘、玉皇大帝、南海观音、关帝等十几位神仙。随着庙舍建成,庙会也随之恢复,并逐渐重现了当年的火爆场景,每年阴历三月二十六日,土山庙开始起会,香火鼎盛,客商云集,北至台前、阳谷,南到嘉祥、郓城,东到汶上、东平的善男信女、小商小贩,各阶层人士都远道而来,烧香祈福,许愿还愿,祷告神灵庇护人寿年丰、合家平安。
庙会期间,信众们除了焚香燃泊,向各位神仙奉上“金银”供品,更有男女信众敲锣打鼓、举旗扬藩、向神祗献娇献帘,庙门前表演的“挑花经”,更是吸引了众人的惊奇的目光。挑花经的人一般都是农村中老年妇女,她们衣着镶花的盛装,每人担着一副经挑,经挑的两端挂着花枝招展的花篮,花篮精巧别致,有龙、狮子、荷花、宝瓶等式样。她们伴随着经曲的伴奏,依照八卦图中阴阳鱼的线条,来回地舞蹈。据说,在“挑花经”表演到高潮时,挑经者会产生一种灵异的力量与神灵对接。有病的人,跟随挑花经的人一起表演,过一段时间之后,病就会不治而愈。求子的妇女走到表演者中间感受其中的灵异氛围,甚至撑着花伞从舞者中间走上一遭,不多长时间,便可如愿得子。因此,“挑花经”会吸引大批人的围观“互动”,场面热烈。
庙会也是当地村民一年一度的大事,届时山周围的村子会请剧团唱大戏,一连多天,精彩纷呈。各农户也要提前备足酒食,招待前来看戏赶会的亲朋。庙会的鼎盛也带来了贸易及文化的繁荣,庙会期间,各种商贩齐聚土山周围,服装鞋帽、日用百货、古玩器具、干鲜水果等应有尽有,煎包、油条,胡辣汤各色小吃摊,更受庄稼人的青睐。卖艺献技的,看相算命的,充斥其中,嘈杂热闹;据说,每年的土山庙会都会“发一户”,即有一家买卖人会“爆发”,收入的钱是卖出货物的好多倍,钱多的数都数不过来,简直不可思议。不过,有的商户发了“横财”喜欢说出来,有的商家发了大财,也绝不开口对外讲,只是烧香还愿,感恩泰山奶奶庇佑。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一年一度的庙会,是一种风俗,一种节日,传承了传统,繁荣了经济;更一种文化,一种信仰,为古朴沉闷的村落,增添了些许的灵性和神秘。
月夜登泰山
文/邢云
孔子曰:“仁者乐山。”眼看还剩几天开学,我们一家三口商量,尝尝“仁者”的滋味儿。既然确定要登山,那去哪儿呢?“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山之崖,水之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干脆就去孔子的老家山东行走一番吧。
我们从红门拾级而上。
沿途只听到“哗啦啦”淌着的水声,不时遇到爬山的两三游客。山风吹过,远处传来阵阵松涛。
与往日他处登山情形不同,旁边无游人喧闹,月儿如钩,遥挂长天,幽寂,神秘,柔和的月光如流水倾泻,沿着山路上行,倒怕打破了这份宁静。
停停走走,夜色渐淡,五岳独尊的泰山,仍是模糊不清的蒙蒙影像。
有妻儿作伴,倒不觉得累,渐渐接近十八盘,山路越来越陡,累得人发喘。脚步轻盈的儿子一路领先,此时已然手脚并用,爬行上山。即便如此,仍旧不断催促我和爱人:“快点,快点,别耽误了看日出!”
再无心思胡想泰山的种种,惟有一个心劲儿向上爬,过云步桥、一天门、中天门,真似个登天。悬在头顶上的便是南天门,脚蹬天梯,轻轻回望,浑身冒汗,双腿开始酸软,山风越来越紧,果然清爽提神。
天色渐渐发白,走上天街,不少游客身披棉大衣,挨挨挤挤,朝着日观峰前行。心还在跳,腿还在抖,也不知歇了多少回,人到底还是上来了。
站在玉皇顶,东西南北云海弥漫,拱卫泰山的无数小山峰或远或近,缠绕山脚的河流彩绸般飞舞。天上的星星不知什么时候隐退的,东边的天空已经发白。视线所到之处满眼都是无边妙曼,感觉整座山都笼上了一层神秘的灵气。
异彩东方!
霞光弥漫,染得山顶金黄。出来了!
红云朵朵,云缝中,桔红色的一道弧光从地平线蒸腾着,仅一两分钟的样子,羞答答的太阳便露出面容,刹那间便辉煌在“壁立万仞”的泰山之巅。
下山路上,大大小小的石刻琳琅满目,有题词的,有题诗的,有赞颂的,有抒志的。说实话,“雕词镶句”,我没记住几个,想起那么多帝王皇胄,自居天子龙种,来到泰山封禅、登顶,彼时君临天下,自认为山川成其私有,颇了不起。如今,山河无恙,徒留那满壁的文字供人赏看罢了。
巍巍泰山,青史犹高。漫漫登途,人生渺渺。
泰者,大中之大也。想起来时要做一次“仁者”,“仁者乐山”“仁者爱人”,最起码要坚守生命中最本质的信念与原则,比如基本的道德、仁义。倘若弃掉这些,那一路的名利、爱恨,终究不过是泰山一梦而已。
风景这边独好
文/吴东林
想起小长假,总觉得是颇为纠结的几天,似乎这几天不出去游历一番名山大川,就失去了难得自由的意义一样。可是,刚刚有了这样一点出行的念头,那心头幻化的五彩画面就被曾经经历的泱泱人流给涂抹得一塌糊涂。
背上行囊,踏上远行的旅途,为了什么呢?无非是换上一个传说中的美丽环境,放肆一下锈化的肌体,放松一下郁闷的心情,恐怕很少有人跟余秋雨先生那样,去探寻历史的足迹,叩问文化的内涵,揭示文明的嬗变而发古之幽思。
无论是体味北方冰雪世界的妖娆,还是欣赏南方绿水青山的妩媚;无论是搏击东海汹涌的波涛,还是感悟西北高原的神秘——其实,这都是一次心情之旅。心情的旅行要的是怡情悦性,然而,如今要是跟从旅人的脚步去纵情山水,恐怕也未必皆如人愿。
记得1994年去过一次泰山。那时候我不要说没去过泰山,就是真正的大山我都没有见过,所以心情是颇为亢奋的。在大巴车的飞驰中,我在想象着爬山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从电影里看过《智取华山》,以为爬山可能像当年解放军一样,沿着崎岖的山间小路,踏着青草与荆棘,攀着嶙峋突兀的怪石,听着山间飞流的瀑布,向险峻的山顶攀登。如果是那样一个场景,也算是一个刺激的人生体验。可真的到了泰山,看到的却是拥挤的车流与人流。我们随着潮水一样的人群,匆匆地看了看岱庙,就带着那份亢奋与新奇开始爬山了。然而,真正体验爬山却跟我起初的想象是迥然不同的。在那宽宽的阶梯之上,涌满了观光的人流,熙熙攘攘的,就像是大家约好了,要到高山之上去参加一个盛大的节日一样。这难道就是爬山?这跟爬楼梯不是一样吗?不过就是把昔日办公大楼的楼梯,搬到了高山之上,只不过多了一些石头和绿树,多了一些石刻和庙宇,多了那些从四面八方聚拢来的乌泱泱的人流。尽管有些许的失落,但是我终于见到了山,而且还是五岳之首的泰山,我还是期待感悟那“一览众山小”的壮丽画卷。
泰山是因历代帝王的“封禅”而名满华夏的,它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邻烟波浩渺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极目远望,还是能够感悟到大山风景的壮丽,重峦叠嶂的山势,厚重雄浑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和云烟奇幻的变化。我们感悟雄浑却又不乏明丽,我们感悟静穆却又透着神奇。自古名山,必有文人雅士来凑趣,于是就多了不少的诗文和碑刻。山川有名,也自有美丽的传说生发流传,于是就有了盘古的神话和东岳大帝、碧霞元君的仙踪。不过当时,我们只能让这些美丽的传说,定格在那一张张照片里,除此之外,那滚滚的人流也不允许我们在这里释放过多的浪漫情怀。
其实,登泰山未必就一定能领略到泰山日出、云海玉盘、晚霞夕照和黄海金带,就是我们登上玉皇顶也很难感受文人墨客描摹的蓬瀛仙境。如果脱掉泰山厚重历史的“圣”衣,不如实实在在地享受那万里清风、松涛阵阵、云雾缭绕、霞披峰峦的自然美景,这样想来,放松心情也未必都要去名山大川了。
今年夏天和朋友一块去了一趟附近的天河山。天河山被冠之以“中国爱情山”,尽管有如此美名,但和泰山的名气比起来,自然要小很多。要说山的高度,天河山并不逊色于泰山,她的海拔比泰山还要高出二百多米,也不可谓不巍峨。我去游山,已经不再看重她的名气了,我要的是能否让我的心情舒朗轻松。那一天的游人不算太多,这便给了我很多的自由徜徉。上得山来,迎面就是一团团化不开的绿雾,一阵清风穿过那满山的碧树,顿感一阵清凉。山路边的荷池,清水见底,簇簇红红的鱼儿在荷花中穿梭。远看天河湖,绿水荡漾,那清澈的水流,漫过迎宾大坝,泻下一抹水帘。往山上走,四处都是飞流的瀑布,在绿树叠翠中撞击出串串珍珠与白雾。山间狭路,怪石嶙峋,攀岩而上,险峻崎岖。天河壶穴,清流曼妙,小鱼浮游,空灵奇幻。松林草原,树木葱郁,松涛阵阵,犹如碧海波涛。真没想到,就在我们的身边,竟有如此美妙的去处,早知如此,何必跋涉远行去寻名山呢!
俗话说,游山玩水。旅游嘛,就是“玩”。既然是玩,就不必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大家朝着一个方向,为“名”所累。只是为图一个我去过那个有名的地方,就葬送了自己追求轻松愉快的心情,这才是真正的没有什么意义。
前年的秋天,朋友约我去他山里的新家做客。我们驱车六十公里,颠簸在山间公路上。起初天上还是灰蒙蒙的,快要接近目的地的时候,天空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瓦蓝瓦蓝的。此情此景,自然心情大好。我想,有这样的蓝天,朋友的新家一定是一番令人心醉的景象。
朋友的新家,就背倚在青山之上。一座朴素的二层小楼,一个不大的农家小院。院门口是一棵合抱粗的柿子树,柿子大部分已经摘掉了,还剩了几个红红的柿子像小灯笼一样在高高的枝头上迎风舞蹈。院子里有几棵不大的山楂树,叶子绿绿的,紫微微的山楂密密地点缀在那葱绿之中,十分的诱人。院子的西面山坡上,是他开垦的一小片一小片的梯田,夏天的蔬菜已经收获,还留下几只没有摘走的南瓜。新栽的白菜、香菜、萝卜绿油油的,充满了田园的风情。后山是一片柿子树,前山又是一片核桃林。出了大门,越过门前的公路,就是一条小溪。那清清的泉水,从山中缓缓流淌着,穿过树林,越过青石,哗哗地从眼前流过。我们坐在溪流中的青石上,吹着凉爽的山风,听着叮咚的流水,仿佛走进了陶渊明老先生描绘的世外桃源。我在想,如果去旅游,不妨找这样的山中人家小住几日,白天去山坡锄锄菜地的野草,晚上在溪边看看天上的繁星,吹一吹四野的松风,听一听溪水鸣响,再做上几个自家栽种的青绿小菜,三五知己围坐,明月之下浅酌,在如此的风景里沉醉,岂不美哉快哉!
爱在泰山
文/凭海临风
作为渤海湾畔土生土长的人,自然的喜欢大海,特别是青岛的海。站在陆地尽头极目远眺,大海的波澜壮阔、悠远深邃,让我们体验什么是海纳百川的胸怀。汹涌的波涛、滔天的巨浪,让人感受生命和进取的力量。赤脚走在软软的沙滩上,在浪花拍岸的声音中深嗅着海的气息,听海鸥此起彼伏的鸣叫,任海风吹扬起长长的裙裾,任思绪随海浪飞上波峰浪谷,化成海边永不落幕的风景。因为爱人的缘故来到群山环抱的泰安,十年。很多时候会比较这两座着名的城市。
十年前的泰安比现在小多了,也看不到多少有时代气息的建筑。路沿石经常是残缺的,人行道坑洼不平,窄窄的沥青路面盖着厚厚的尘土,晴天浮尘飞扬,雨天两脚泥浆。习惯平原生活的我最头痛的是骑自行车出门:在宽阔马路上飞驰的感觉再也找不回来了,漫漫上坡路,只有推车前行。环顾四周同我一样的人们,表情自然平静,步伐坚定有力,并无因推车流露任何不快。我甚至产生了疑问:山区的生活是这样不方便,什么是这里人们前进的动力呢?人可以有理由这样满足吗?
旧有的习惯被打破、新的习惯还没建立起来时,常常是一个人最无奈最痛苦的时候。失掉了熟悉的人际和自然环境,没有了了解自己的同事朋友,更因远离了大海,所以经常向爱人抱怨这个地方与青岛的差距。这个时候能做的,就是我们一家不厌烦地进山看风景、呼吸新鲜空气。
一个隆冬的上午,来到明堂园景区。老核桃树的叶子落光了,遒劲的树枝肆意伸展在料峭冬日的晴空。有个弯腰驼背的老农从旁边经过,问我们:“不到家里坐坐?”我很奇怪:素不相识,要我们去他家里是什么意思?是搞旅游经济想赚点茶水钱吧!爱人解释道:“这儿的山民非常朴实,意思是让我们去他家喝点水暖和暖和,不要钱的。”我愕然:这在我们家乡,在我向往的青岛,哪怕是偏远些的村庄,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在那里,市场经济、旅游经济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一般是不会请游客单纯去家里坐坐的。老人已经走远,步子迈得坚韧有力,弯弯的身躯与苍劲的核桃树渐渐叠为一体。忽然就想到一个词:历久弥坚。多么希望现代文明永远不要打扰老人的这份朴素自然。那个冬日不再寒冷。
虽然在泰安生活了很久,对交通状况依然不熟悉。这一届登山节期间独自开车去看兰花展,地点在省庄,很远。出发之前还在担心迷路的问题,没想到出城后很快就把事情解决了:路边摆摊的大妈夫妇非常详细地告诉我怎样走,还特别指出一些容易走错的路口加以注意。那天到达得非常顺利。返回时由于修路必须另择路线,这次是路边的民工热情的提供了帮助。他们忙碌得满身尘土,却有着最灿烂真诚的笑容。当他们笑着同你答话时总会露出光洁整齐的牙齿,很好看。于是担心迷路的紧张情绪立刻被化解掉,心情变得愉快起来。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发展和飞速变化的社会,人们在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时,经常会想到如何防备外来的羁绊和侵害,朴实善良的人生底色被埋藏得越来越深。弯腰驼背的老人、路边摆摊的大妈夫妇、满身尘土的民工,他们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恰恰是在他们身上,经常体现着人性中最本真、最良善的一面。当来自生活最真实层面的厚道、淳朴不经意间成为眼前掠过的剪影时,总能唤醒内心深处关于“温暖”的记忆——甚至,会为自己满身铠甲的戒备心态感到不安、羞愧。
如今,泰安早已不是十年前的模样。洋溢着现代气息的高楼、丰富的休闲娱乐方式、漂亮的花园绿地、浓郁的人文气息……泰安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虽然一些马路依然不宽,一些建筑也还是老样子,但我却从中读到了亲切。泰山四季的美景各领风骚,令人百看不厌。泰安人的优秀品质绝不止于我遇到的这些。
依然喜欢大海,但曾不止一次的问自己:如果有去海边定居的机会,还去吗?——我知道,当能够这样问自己的时候,我的爱已经在这里了:泰山之雄伟包容,有如大海之辽阔深沉;山泉之灵动欢歌,堪比大海之浅唱低吟。泰山就是这座城市的底色,她厚重博大的历史沉淀造就了这座城市泰然处之的性格,人们生活得安定满足而有力量,由此生发的坦然、从容、进取是人生真正永不落幕的风景。
坐看云起
文/杨福成
看到老同学将刻的一枚闲章“坐看云起时”发到微信圈里,不仅就扭头看了一下窗外的云。
这时候的云很低,灰蒙蒙地扣在山的顶端,看样子是要下雨了。
我家后面的山小,这样的天气这样的云若是挂在泰山上,那就壮观了。
前两天我刚爬了泰山,泰山的云海是一大奇观,二十多年前我就见过。
那时我才上高中,也是第一次登泰山,和同学们坐在日观峰的旁边,看云像小狗小猫一样在院子里嬉戏。
对,云海就像我家的院子,有的云长成了院前杨柳的样子,有的云长成了院子里歪脖老枣树的样子。
时光如白驹过隙,现在再登泰山,又来到日观峰旁,只感觉是云在脚下走,人在空中飘,那俏皮的小狗小猫和歪脖子老枣树再也寻不见了。
云海还是那个云海吗?我还是那个我吗?
似乎一切都没变,又似乎一切都变了。
在下山去坐索道的路上,看到一位妇女坐在地上号啕大哭。听人说,是她和家人一块来爬山,刚到山顶,丈夫就突发疾病离她而去。
悲哉!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有开心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伤痛,还有像云一样无迹地散去。
在索道站前,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终于可以下山了。
云一直还是环绕在身边,索道一颤一颤地往下冲,一朵朵的云吓跑了,又立马聚拢来,就像影子一样寸步不离地尾随着我。
下得山来,我忽地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朵云,坐在天外村的石阶上,看山上的伙伴、空中的伙伴无所欲无所望地飘来飘去。
“山上一片云,无脚亦无根。随风四处飘,烦恼不挂身。”像云和云一样没有争闹的世界,实在是令人神往!
巍巍泰山
文/蓝蓝
90年的五一,第一次登泰山,是和男朋友一起去的。那时,他还是个学生,我刚上班一年。第一天的傍晚开始爬山,天黑,看不见什么风景,只有顺着台阶往上爬。到了中天门的时候,我再也没有爬上去的力气,真想中途放弃。可是,回去的路实在太长,于是,也没有返回的勇气。加点餐,继续往上爬。终于到了南天门,到了泰山之巅。
半夜里,山顶上的风很大,冷的很。租不到大衣,我俩只好租了一床破棉被,披在身上。终于等到日出时。当太阳从大海慢慢升起的时候,我却还在往上看。终于看到日出的时候,发现它好像一块红红的布从碧绿的麦地里升起。好美!
上山容易下山难。回来时,腿酸痛的很。想乘索道或是公交车,看那人山人海,等到何时?咬咬牙,鼓起勇气,下山!
一个又一个挑夫越过我们远去了。累,也看到了希望。
终于到了山下,脚再也不敢落地。我发誓,这辈子再也不登泰山。 02年,在儿子的恳求下,又一次登上泰山。那年,儿子6岁。我们从后山出发,爬了40多分钟,就到了中天门。从中天门坐索道到了南天门。坐索道,真是害怕极了。一动也不敢动。儿子稍微动一下,或是说句话,心里都吓得要命。生怕掉到山涧,摔个粉身碎骨。一路提心吊胆。
在山顶,儿子兴致勃勃,去寺庙撞钟,给神仙磕头,听大悲咒,买他喜欢的纪念品。对于孩子,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好玩。丝毫感受不到疲倦。
返回时,儿子还想乘索道,看来乘一次还没够……可是,我再也没有那个勇气。干脆,还是往回走吧。路上,好多人都夸儿子:你看,人家小孩子都爬上来了,多厉害!儿子心里美滋滋的。离山下不到3里的时候,儿子再也不走了,累得哭了起来。我没有办法,我也走不动了。只好,哄着儿子,鼓足勇气,慢慢的,终于下了山。好累!
06年11月,再次来到泰山。我却没有去爬山。11月的泰安的确很冷,山上会更冷。现在的我,再也没有勇气爬山。就算有胆量,也没有那个体力。爬不动了!参观了泰安监狱。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他们在服刑指导方面,做的很好。
希望有一天,再登泰山之巅,领略祖国山川的壮美。
谁是我的山水
文/一切与风有关
前几年的大街上,随处可以听见“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的唱调,庞龙先生特有的音质,金属般地撞击着许多人的爱情梦想。也正是因为这句歌词,我常常想象着春暖花开的某个日子,有蝶有花的梦境之中,再有相爱人的人在身旁,终是幸福之极的快乐。也正是因为这首歌,我常常沉缅于“漫步”这个词的美好状态,漫步于温暖的午后或是朦胧的清晨,漫步于山水之间,也漫步于文字之间,写着大美大爱,也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山水佳境。
几十年的生命历程,走过了诸多的山水,却鲜有让我愿意再次登临的,唯有九寨沟例外。
我喜欢九寨,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被誉为九寨沟“五绝”,单看这些景色的名字,已让人神往,更况实景的美仑美奂。但我更喜欢的是九寨沟的水,姿态各异,妖艳参差,或如流盘弯月,或如翡翠珍珠,即使再小的水也称之为“海子”,这便有了些对月撒娇的味道。九寨沟的水无色,又有色,无色到透明,透明及至静止;有色到可以称之为墨或者是彩,这些彩、墨或浓或淡,在轻风中舞着摆着,如含羞少女,更像婀娜飞天。那些侧卧在水中的老树新藤,让我们弄不清谁是谁的根,谁是谁的叶,那些纠缠与撕裂是生命演变、时空转迁的象征,自然的鬼斧神功似乎改变了乾坤定律,也改变着此时与彼时之间的生命感受。在九寨沟,如在仙境,没有人间烟火的俗陋,只有神游九洲的渴望。
人们常说,“黄山归来不看岳,九寨归来不看水”,这句话的后半句我是信的,对前半句却深为不屑。几年前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字,发誓今世不再登黄山,原因两条,一是管理混乱,不配名山的地位;二是以己之短示人,有些东施效颦的味道。黄山的美在于她的自然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恣肆,云的恬淡,松的奇巧。如果拿她的历史或者文化去作宣传,无论如何是比不过泰山的。而黄山的经营者们却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非要拿黄山的文化说事,这便有些弄巧成拙了。在石门峡景区,一个大大的“缘”字刻在一块巨石上,问及作者,说是本地的一位着名书法家。本地再着名,也着名不到能与黄山相配吧?本是有水有石的天然之作,却用近乎张扬的红色,写了一个丑陋的大字。如此,便显露出是管理者的无知以及书法家的浅陋。
我由此也想到了泰山的种种,比如历朝历代的皇帝,来泰山封禅或是祭祀,他们都是以神灵眼中的一个卑微灵魂来朝拜的,祈求的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沿诸皇帝封禅的中路拾级而上,似乎每一块砾石都闪着历史的光辉。那些被磨得没有棱角的石块,有多少只脚走过,贫穷的或是富裕的,木屐或是赤脚,皇辇或是土车,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生命的虔诚走过,都积累着历史的厚度,也让每一丝光滑,变得更加神秘而亲切,譬如无所不在、求签则灵的“泰山老奶奶”,仅这一句称谓,就让你近且远着。加之过往的山路上,那些随处可见的历史遗留,比如“虫二”,谁能想起这是“风月无边”的奇思妙想?
但泰山缺水,缺常年不断的水,似乎便少了些灵性。尤其是冬季,那些树木张开焦渴的双唇,感受到的也只是干枯的山风。
北方的山与南方的山,最大的差别在于水,有水则灵性四溢,无水则寒颜抖瑟。作为泰山一子,也不得不为泰山的冬季缺水遗憾着。
曾经与朋友谈起,何处是最美的山水,他说了句最简单明了却是最真实的观点:所谓山水,如同爱情,无所谓“最”,都只是在路途中间,所有的寻找只在一时一地,如同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绝对。这句话让我沉思许久。前不久曾有朋友嘱我写一篇关于大海的散文,直至书最后定稿之前,我才把稿子交上,不是因为忙碌或闲散,而是不知如何动笔。别人笔下的大海无论怎样生动,在我,却总有一些隔膜。我对大海的认知和感受,不足以让我写出动人的文字,不如不写。面朝大海,春明花开,多美的意境和构思,对我,却虚幻得如风吹月影。朋友催得太急,我只好绕笔而行,我写一片海滩,写一串笑声,写大海之外的人间烟火,写绽于床头的一枝玫瑰,虽然这些与海的阔远无涉,却让我更能理解大海是与生命相连的诗情画意。
一个人独坐的时候,我经常时不时地想,到底何处是最美的山水,谁又是属于我自己的山水。这些明明没有答案的问题,让我伤感重重。落寞之后,我常常细析自己的占有心态,最美的,还要属于自己,这是不是普天下的人都会有的占有欲望?对美的渴望和追求,会不会让我们遗憾终生?而独占独有的私密性,似乎更让美的存在失去了理由。
偶有一次去泰山的三阳观,这是泰山上极小的一个寺观,山路不长,风景也说不上极美。但在踏进大殿之后,我浮躁的心似乎在瞬间平复下来,静得如同一泓止水,净得如月光清影,所有的奢望都凝于指间,融化在最虔诚的长长一拜。只此一拜,也似乎让我寻到了天下最美的山水,三阳观也在那个瞬间,成为我生命中最美的灵山,光彩流影地闪射着生命的灵性光芒。
由此,我终于明白,天底下最美的山水,只在自己的内心。而属于自己的,便是与生命等长的对爱的追求与渴望。
还有什么,能比生命的山水画卷,更美?
旅游是一种品格
文/付秀宏
旅游的感觉,难以比拟,那是把心灵搬到异地的行为。我登泰山的时候,衣服上的汗水几透几干,终于登上泰山极顶。站在泰山极顶,面临天地江河,太阳从灵魂中升起,万丈豪情随风张扬,孔子的睿语“登泰山而小天下”声犹在耳,杜甫的千古绝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声遏行云,能不感动?
海德格尔说,诗人通过诗把永恒固定起来。我想,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把最高层次的快乐,在泰山之巅固定起来,然后将激情装入前行者的身体里,而把懦弱、懒惰丢弃在攀登的路上,使登顶者的魅力展现于对追求高度的精神获得层面上。
旅游的样子,表面看就是走走动动,但内心渴望却是饱满充沛的。对于四肢来说,旅游必定时刻甩开脚步和臂膀。假如旅游者害怕睡不足、身体受累,那是不宜长途旅游的,尤其难于体验有荆棘与有静寂的旅游。
有一位朋友对我说,他在云南虎跳峡与其说是体验旅游,不如说是体验胆量。18处险滩最险处江面仅20余米,江中有巨石曰“虎跳”。他凭自己双脚、双手,一步一步爬过下虎跳、中峡,再过虎跳28道拐。那绝对不是走山路,那是在爬,一路上手脚并用,不敢坐下来。在惊险处一坐下来,身体会在不自觉中往下滑。28拐还没有到,人已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然而,他后面的话,又使人痴迷:一路上瀑布、溪流、峡谷、农舍,美得让人心都会化掉,那种山中的静谧,仿佛几个世纪都没有人打扰过。一个人在山里静静地听风过林梢的声音,感受到了世界上最好听的音乐。
这就是旅游的品格,把人生跋涉与享受——来一个“快进”播放。只有苦苦地徒步爬行,才能领略到虎跳峡的气势磅礴、惊涛拍岸。从而,产生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震颤。
旅游,有些像搏斗,与自己的内心搏斗,然后和自然的脉搏贴合。我有一位表叔,数年前在海南和人结伴登五指山,半路上有一块草地,每一片草叶子上竟然都有一条山蚂蝗。这些昆虫闻到人汗味儿,都竖立起来,密密麻麻的,很像是一个个铁甲士兵保卫着山门。这场面怪吓人的,同去的人不敢再登了,怕前面会遇到毒蛇拦路,只好打道回府。
表叔不死心,没登上五指山非常遗憾。三年后,表叔又来到海南,从海拔800米的地方开始爬,路非常难走,有的地方是九十度的悬崖,必须手脚并用。离山顶还有四五十米的时候,表叔的大腿抽筋,肌肉绷得硬邦邦的。只得停下来,揉,再走。走了没多远,又抽了,又停下来,揉,继续走。再抽,再停,再揉,再走……终于登上了五指山的第一峰。但第一峰不是最高峰,第二峰才是。同行的人问表叔,还登吗?表叔咬着牙说,登!站在第二峰顶上,表叔极目遥望,蓝天浩瀚,白云悠悠。真是无限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如果你认为表叔是平白找罪受,那你的旅游就缺少了一种品格。在名山大川那里,只有超越自己的懦弱,才能与它们对话。每一处旅游地,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理由,来拒绝、排斥你的到来和进入。但真正的旅游者,可以凭借毅力、适时休整、不断锤炼,使自己变得伟大。
旅游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向大自然宣告自己的精神品格。只有将旅游当成品格锤炼,无形之中,旅游地的灵气、深韵,才能写入你的筋骨和心灵中。
那山 那水 那人
文/姚林宝
前几日,我慕名踏上了齐鲁这块神奇的土地,被这里的秀美山水所吸引,我痴迷倘徉其中,感叹其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名人荟萃,宛如天工神笔绘就一幅瑰丽长卷,使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物以稀为贵,泰山真容哪能轻易让人看到。到了山顶固然是云烟氤氲,神秘的面纱迟迟不肯去掉,山峦和景物变得隐隐约约,宛如人间仙境。被历代称为“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源于泰山平地拔起,山势雄伟,更重要的是泰山在政治、文化历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秦汉以来,先后有数十帝王登临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祈求国泰民安。
微山湖湖面壮阔,水质清澈,几乎是原生态,半湖水来,半湖荷叶,淡雅素装,静得像一位内敛女子。天色蒙蒙,越往湖的深处去,越觉得微山湖端庄秀丽、甜美!
我们这些来客打破了这里的宁静,此时此刻,微山湖仿佛沸腾了,变得热热闹闹。当地渔民不乏热情,划着木舟载着我和同伴,沿着当年微山湖铁道游击队的踪迹前行。听惯了城里车水马龙的喧闹,凝视眼前的静谧湖水,寻得回归自然的片刻宁静。体验水乡风韵,感受湿地风情,愈发觉得微山湖的亲切!
曲阜位于山东中部,即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都城,也是儒家学派始祖、春秋末期着名思想家孔子的故乡,他曾在此着书讲学。
孔子一生都在传播仁爱为人的思想。每年9月26日至10月10日是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因此,在大成殿前我们见到了按古法进行的祭孔仪式,祭孔乐舞一唱三叹,意蕴悠长,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先师讲学时的情境之中。
参观孔府、孔庙、孔林,谒拜孔夫子,让我们感受到孔子的襟怀和情操,以及儒家思想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