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经验文章

2022/12/10经典文章

经验文章(精选12篇)

让人豁然开朗的5句话

文/白小姐

一、希望你想吃什么马上去吃,想做什么马上去做。毕竟时间久了,记性会不好。

有想法就去做,有梦想就去实现。

不要总是把愿景停留在口头上,如果你只说不做,那么你就永远不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我们总是年轻时怀揣很多梦想,但却很少去努力付诸行动,然后等到年纪大了,空留下许多感叹。

岁月就是这样一点点蹉跎的。

想好了就去做,你不付出行动,又怎能把梦想变成现实?

二、一定要保持笑容,不然这些年的牙都白刷了。

仔细想想,你有多久没有发自内心地好好笑一笑了?

生活是苦,所以你更要学会给自己找乐子。

快乐是要自己去创造的,如果你只盯着生活中的阴暗面看,那么你就永远只能沉陷在黑暗之中。

想要活得阳光,你就要成为自己的太阳。

把心照亮,把笑容打开,一切都会变得美好起来。

三、每个人出生时都是原创的,可悲的是很多人渐渐地成了盗版。

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

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理想,慢慢地流于世俗,变得平庸起来。

其实,你不必听从太多他人的指点,也不用刻意去模仿别人。

你就是你,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背景,有自己的人生。

努力做好你想做的事,不必随波逐流,不要丢掉自己。

生活不尽是模仿,也需要创造。

四、把经验分享给别人是好事,但也得想一想他人是否乐意听。

年纪大了,就越不要过于“好为人师”。

诚然,你有很多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想分享给其他人听,也许不是什么坏事。

但是,生活背景不同,成长经历有别,你的经验,不见得一定适合别人。

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任何人,很多你以为的“金玉良言”,在别人听来,或许根本不值一提。

不必去刻意塑造他人。

你所谓的经验,只有在对方愿意听的时候,它才是经验;如果对方不愿意听,那就只不过是一种无聊的唠叨。

五、等忙完这一阵子,就可以接着忙下一阵子了。

我们总以为时间很多,总喜欢把对家人的承诺一拖再拖。

你是不是也经常对孩子、伴侣、父母说这样的话:

“等忙完这阵子,我就带你去玩。”

“等忙完这阵子,我就在家好好陪你。”

“等忙完这阵子,我就回老家看你们。”

可现实却一次又一次地戳穿了你的谎言,等忙完了这阵子,你又开始忙下一阵子了。

不是真的没时间,是你终究没有足够上心。

不要总是以要赚钱为借口,钱是赚不完的,只要你不打算停下来,就可以一直忙下去。

但是亲人是不会等你的,孩子会慢慢长大,父母会慢慢老去,你缺位的这些时光,永远都追不回来。别让生活留下遗憾。

人导之道

文/唐光程

随着工具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应用,人的思想是越来越趋于依赖性,既然前人和别人的思想那么多并且很容易借用,自己为什么还要千辛万苦地培养自己的思想呢?人的行为是越来越懒惰,既然一架机器就能创造出成百上千人劳动的价值,自己为什么还要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动呢?为此,以人为导不可避免。人导之道,即通过他人或书本引导出来的道路,只有三种情况或结果:一是正确;二是错误;三是介于二者之间。正确源自经验,错误源自无经验。

所谓经验,即自己的经历或观察所得到的又经过自己思考和实践实验验证过的东西。建立在这样经验基础上的认识,对自己而言应该说是正确的。但是,经验只属于自己,超越自己的经验就不再是自己的经验,而是别人的经验。这一点,用哲学家培根《解释自然和人的王国的箴言》中的第一条解释:“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因此他所能作的和所能了解的,就是他在事实上或在思想上对于自然过程所见到的那么多,也就只是那么多,过此,他既不知道什么,也不能做什么。”如果希望继续见到什么或做什么,则是他人的事情,与自己不再有关联。别人经历过的事物,对自己来说只有三种情况,一是自己没有经验,对此事物不可理解和不能使用,就像《红楼梦》,很多人看不懂,除了时代差异就是缺少同样家庭的生活经历;二是有所经验,对此事物的认识就与相互间经验的重合程度相关;三是超越,自己经验到了别人经验不足或欠缺的东西。

因此,为了获得经验,我们的人生和我们所做的一切仿佛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就像地球一圈又一圈地自传或公转,仿佛终点就是原点,但实际上,地球每自传一圈都是一次昼夜交替的轮回,并且在公转的轨道上前进了一大截,而地球公转一圈,总是伴随太阳在围绕银河系的运动中前进了一大截。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对立统一,时间的顺序性表现为不可重复的差异空间,时间的持续性则表现为不断重复的统一空间,重复或统一是必须的,不可跨越和缺少,差异或对立是必然的,不可阻挡和避免。每个人在形成和丰富自己经验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必须不断地在学习的基础上经验别人经历过的事情,虽然很多都是在重复,但正如每个人的指纹已被科学证明都只是自己独有而绝不会和其他人相同一样,别人看到或想到的,你可能有看不到或想不到的事情,而你看到或想到的,别人也一定有看不到或想不到的事情。这就是一个人为什么要自信的原因,因为大自然是绝对公平无私的。当然,自信的基础和力量也就是这么一点,超过就是骄傲。明智的人总是选择:自信不可丢失,骄傲永远不要近身。

《易经》被誉为万经之首,但在很多人眼里,这只不过是一本占卜算命的书,有唯心主义的迷信色彩。准确地说,《易经》代表的只是前人的经验,是一个又一个、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结晶。面对这样的经验即《易经》,后人的做法,一是未读,二是读。对于未读的人来说,其表现要么是无知,要么是偏听偏信、人云亦云。对于读过《易经》的人来说,有四种情况:一是无经验的读,由于自身知识贫乏及以往经验欠缺而读不懂或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二是经验的读,孔子为什么五十而学易,原因就在这里,一方面凭借以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才能读懂,另一方面在继续经验中才能加深认识,进而超越原有的经验;三是求知的读,为了获取知识和发现并接力添加新知识;四是利己的读,也就是现在极为盛行的商业化阅读,读一点卖一点,急功近利滋养浮躁,浮躁滋养弄虚作假,弄虚作假滋养投机取巧,投机取巧滋养强取豪夺。

人都信命,但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只有自己,依靠他人导引出的命运,不会全部正确,也不会全部错误,只会在正与误中波动,正误参半、正多误少抑或误多正少。

悬崖上的玫瑰

文/王子豪

有一少年上山砍柴,他忽然看见在那悬崖之巅有一簇花,开得是那么恣意、惊艳。他断定,这是一株世上罕见的奇葩,也许就是传说中的珍奇玫瑰吧。据说只要拥有这种玫瑰,就能气质非凡,得到美好的爱情。

他觉得这悬崖虽危若累卵,但似乎有路可攀,但他认为自己的力气和经验不足以摘取这簇玫瑰。他心想,等我长大了,一定要攀上绝壁,把它摘下来!

等他成了青年,正是年富力强之际,他又来到悬崖下,那株花在阳光下笑着向他招手。他开始攀爬,抓住刀刻般的岩石纹理向上攀,去到半途,只觉石缝愈来愈少、愈来愈少,没有可立足之地,于是就下来了。他想,以我的力量是足够了,但没经验,恐怕上得去下不来!他想象下悬崖那种头昏目眩的感觉,等经验足了再把摘下来吧!于是放弃了。

他到了中年,力量和经验都足了。他找来登山绳、凿子等工具,可是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的打磨,人有了些瞻前顾后,攀爬到一半,心已怯了。那株花在微风中从鼓励的神色渐渐变为揶揄、嘲笑、幽怨。他一步三回头地走了。他遗憾地离开,只觉得是个遥不可及的噩梦。

后来他老了,只是偶尔想起这株骄傲的悬崖之花,之后逐渐淡忘了这件事。

有一年,这个地方要修路,必须移开这座悬崖。开山工人开始放炮凿岩,一位年轻的小伙知道老爷子一生中珍爱这一簇花,便小心翼翼连根刨来给他。

老人正在打瞌睡,他睁开眼说:“玫瑰花?真正的玫瑰哪会开在悬崖上,这不是自讨无趣么?这么枯瘦的花,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说罢呼吸均匀,睡着了。

世上的一切生物都是有生命周期的,人也一样,花也一样!一旦过了周期,就成了旧黄历,留下的只有空洞的回忆,而回忆往往却是掺了糖浆的砒霜。人们心田中留得住的并不是那些遥不可及的美好,而是与生相伴的点点滴滴。

毛岭沟抒怀

文/常秀梅

毛岭沟境,群山苍翠,林木挺拔,河川秀美,宛若仙境,为著名“三沟经验”发源地之一。

昔日毛岭沟,素为不毛之地。民谚云:“一进毛岭沟,步步踩石头”。山穷水无色,人贫天地寒。荒山秃岭,蒸沙砾石,河干无水,沟壑纵横;沙土飞扬,灾害频仍,粮食亩产,不足百斤。村民望山兴叹,生计何其多艰。

20世纪50年代始,心怀翻身喜悦,毛岭沟人民奋发图强,顽强拼搏,封山育林,改变自然。12年励精图治,解除水土流失之患,改变荒山秃岭之貌。源清水长流,本固叶自茂。风恬林涛起,云开天地青。粮食稳产高产,百姓生活富足。同本县招束沟治理坡耕地、塔子沟河边造林经验齐名,共同探索出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新模式,被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命名为“三沟经验”,推广全国,贡献宏钜。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山乡巨变,再续新篇。封山育林育草,矢志不渝;治山治水治路,贯彻始终。人心齐,山河换色;众志坚,天地感通。封育面积,逐年增加,植被日趋繁茂,雨水愈加丰沛。林木葱茏,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皆赞曰:“与天然氧吧何异?同世外桃源何殊?”绿水青山,即是金山银山。优化产业,发展林果,打井办电,以堤代路,生态治理,成效显著;优美生态环境,即是民生福祉。旅游开发,生态观光,宜居建设,乡村体验,多位一体,综合推进。生态为根,文化为魂。民丰物阜,时沐祥光。三沟品牌,自成一帜。

心铸中国梦,复兴我辈责。胸怀远志,展望未来,学习先辈,砥砺后人,“三沟”经验永放光芒;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三沟”精神代代相传。

欣逢盛世,百业俱兴,持续发展,国运昌明。党性教育基地,开启时代新篇。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共谋大计,泽被后世。青山含笑,绿水荡波。去岁峥嵘,彪炳青史。来日方长,正当远航。三沟经验,永世流传!

别让坏习惯毁了你

文/李健恒

一句“习惯决定人生”,让我们不得不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

人常说,好习惯能载你走向成功,赢得人生精彩;坏习惯能驮你走向失败,滑向深渊。坏习惯就像身上的寄生虫,一旦条件合适,它就会死缠着你,时刻腐蚀你的心。

有些人习惯找借口,工作出了差错,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找一大堆客观理由,要么是工作太繁琐没有时间完成,要么是合伙人不配合导致没有按期完成,要么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长此以往,他就没有积极的工作态度,没有责任感,缺乏向上的动力和创造力。想想看,哪个单位想用这种人?

有些人喜欢抱怨。有人说“抱怨是一味毒药”,哪个单位都不需要这种喋喋不休、常把坏情绪带到办公室里的人。抱怨只能让你在失败和痛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再无别的意义和价值,远不如欣然接受自己的不如意,然后改变它。

有些人喜欢大谈特谈工作经验,虽然工作经验很可贵,但有时候仅凭经验办事也会害死人。俗话说,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就说明了这个道理。所以,经验也要与时俱进,办事也要随机应变,这样才能在工作、生活中游刃有余。断不可因为你有经验就沾沾自喜,那样你就会故步自封、迷失自我。

坏习惯如此可怕,就让我们摒弃它们吧。越早改掉坏习惯,我们进步得越快。

是时候,写一些反思了

文/微澜语夜

在广州的省课题培训中,教授导师们都说:“其实,你们都真的有水平了,能参加这次的培训,说明你们有一定的教学水平,而且科研水平也一定不差。”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内心的确有些心虚?我总在追问自己:“我能行吗?真的能行吗?”最终,我还是摇摇头,勉强为自己努力地挤出一个牵强的微笑。说真的,我心虚了。

教授们又说:“其实从教这么多年,不管是你还是其他老师,都有了一套自己的经验,只不过你们没有办法把这些经验提炼出来。”想想,的确如此。

从前的我,遇到困惑总会走一些弯路,遇到不懂的问题,会去查找一些书目,自行解决问题,当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我也会细细思量。可是,现在的我,遇到以前曾经遇到的问题,我再也不需要彷徨了,因为我知道了对付这些学生出现的问题的策略,即使此策略行不通,我仍有其他方法去解决问题。这就是历练多年得出来的,所谓的“经验”之谈了。

可是,当教授让我总结一些经验的时候,我竟然也会失笑。是的,我一直欠缺在工作中记录,记录所谓的得与失,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今天,陈校带着方军成校长亲自为我牵线,让我加入方校的工作室。说真的,昨天他问我是否愿意加盟时,我的内心的确诚惶诚恐。我有多少斤两,的确心中有数。在方校的工作室里,邓睿、温智珺等都是禅城区里数一数二的名师,我有这样的能力么?没想到陈校说做便做,竟然成了我入盟工作室的有心人。

对于方校的工作室,从微信中早已看出他的工作思路与一系列的改革动作,细思细量中,我还是觉得自己有很多地方欠缺的。昨晚,看了温智珺的《在“三思而教”的微研究中专业成长》,深有感触。是的,经验在于积累,每一节课,其实我或多或少都有所感想,只是这些感想想写的时候却因其他杂事阻挠。或者我应该从现在开始,好好地整理一份属于自己的所谓“经验”之谈了。

好吧,那我尝试做一个“事业上”的有心人吧。

此博客申请这么久,终于让我派上用场了。或者用它来记录我的点点滴滴吧!

心在路上,不得不思量……愿自己能坚持一直走下去!

如何对待失误

文/朝光Lee

失误是一笔财富,是一所最好的大学。散户的最终成功大部分来自亏损和挫折,越是成功者,在失误中得到的收获越多,盈利也就会越多。

没有过去失误中积累的经验,也就没有成功,要重视以前失误的经历,在失误中寻找股市的真谛,总结失误的经验,会比总结成功的经验印象更为深刻,记得更牢。

股市是最容易使人失误的地方,但股市不怕失误,怕的是不知道失误在哪里,怕的是找不到补救措施,怕的是不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怕的是缺乏自我纠错能力,下次仍然重复失误。

股市始终是变幻莫测的,有没有经验往往会成为决定投资成败的关键。如果你身经百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就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各种各样的环境和突发事件,审时度势,胸有成竹,择机而动。

知道失误,要坚决改掉,不再重复犯那些低级的失误。能坚决改掉失误的人是在不断地进步,是智者;而不坚决改掉失误的人永远停留在失误的低级水平上,是愚者。

散户虽然一次又一次地拿自己的刀割自己的肉,当时

可能痛一些,但过后可能就忘却了。散户好痛定思痛,好了伤疤忘了痛,不长记性,好重复多次犯低级的失误,失误不仅会损失你的金钱,更重要的会影响你的心

情,损失你的时间,损失你的年华。为了自己,为了长久,应该拿起解剖刀,好好地解剖一下自己的视野、思维、操作策略等存在哪些误区,积累了哪些经验,误区

应怎样改正,经验应怎样运用。

股市中的很多事跟世上的事一样,当时看不明白,事后能看得明白一些,事后能看明白是一个进步,如果记住教训,是更大的进步。要坚决克服在理论上明白、盘后明白,实际做不到等固有的弱点。

赢钱是一种习惯,输钱也是种习惯

你的态度将决定,你的深度和广度

如果你还没成功,表示还没失败够

失败是宝贵经验,成功却常有陷阱

挫折是一种转折,危机是一种转机

莫名的成功同时,也是在预约失败

彻底的检讨同时,乃是在预约成功

想从股市拿多少,就看你付出多少

乌龟要赢过兔子,一定要提早出发

识“导”知求

文/唐光程

认识向导的必要性,人就会有所追求,选择什么向导。

人的向导只有两个,自然和人;人获得向导的方式只有两种:内求,通过心眼即内眼的开启而获得;外求,通过肉眼即外眼的观察而获得。在颐养方面,一般的人只知外求之道而不知内求之道,就在于不懂得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

事物都是矛盾的,有物质必定有反物质,有外在、有形的肉眼必定有内在、无形的心眼,即平时说的天眼、第三只眼、灵感(心灵感应)。我们平时之所以感觉不到内眼的存在,关键就在于:外眼使用得太久太多,用则进,进化到唯我独尊而不可回头;内眼使用得太短太少,不用则退,退化到时有时无而难以捕捉。内在和外在、无形和有形、本质和表象都是矛盾,在对立状态,一方的存在必然排斥、否定另一方的存在。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只知道和只会使用外眼,而不知道和不会使用内眼,就简单和盲目地否定内眼的存在。

我们读书或接受他人的教育,即是一种外求,通过学习而获得他人的经验。他人的经验,如果没有经过自己的经历和验证,即实践实验将永远是别人的经验,就像吃饭不嚼或囫囵吞枣绝不会有营养。因此,一个人不看书不行,看书而不加以消化即借助心灵的研磨使之变成精神和身体的营养也不行。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缺少经验,而是缺少自己的经验,我们很多人因此所能做的就是用他人的经验去证明另一个人的经验,一旦用到自己的经验就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只有他人的经验而缺乏自己的经验,我们所能做的一切,不仅不能获得新知,使知识或真理得到积累和延伸,而且他人的错误还会在自己身上不断地重复发生。对自己来说,他人的经验都是真理与谬误并存,自己的经验则是一个不断发现和修正错误的过程。

人源于自然,说明人与自然是相通的,现在的问题是,是外在或有形方面的相通,还是内在或无形方面的相通。叔本华:“世界是我的表象”,说明人通过有形的外眼及其它感觉器官能够观察到的只能是有形世界的表象,对于表象里的本质是不可捉摸的。当然,有人可能会说,人借助表象通过理性思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最终是可以触摸到事物的本质的。这个问题应该这么看,既然人能够通过外感即外在或外来的观察、感觉而认识事物,为什么不能通过内感即内在或内生的观察、感觉而认识事物?如果正向思维被证明是可行的,已经成为习惯,反向思维则同样已被证明并不是不可行,只是迫于习惯而鲜有人用而已。这种情形就好比两个人面对一座高山,一个从正面往上爬,一个从反面往上爬,各自经历的曲折或遇到的艰难险阻虽然大相径庭,但只要坚持,从理论上说是可以爬到山顶的,爬到山顶之后所看到的风景是一样的。一心不能二用,当我们的心被外在有形的东西吸引或俘获时,内在无形的东西自然被忽略、闲置或抛弃。

不是我无能,而是敌人太狡猾。不是我不愿意向内看,而是外面的世界太精彩,太多诱惑,让我无力回头。所以,人最难的事就是“知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怎么“知止”?一是外导之道,二是内导之道,《大学》给出的方法是:“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经验这个骗子

文/游宇明

世间没有人敢完全无视经验。比如一个人多次出去旅游,你就会清楚旅行中可能遇到些什么事情,从而做好各种各样的准备,带足钱、穿上松软舒适的鞋子、在手机里装一个高德地图、准备常用药等等;比如我们有写作经验,一定会明白文章的意思必须新颖独到、结构不宜太直、语言要有适当的弹性……老手与新手的区别,不在智商,有时甚至也不在知识,而在于做某件事有无足够的经验。

不过,世间的事情最忌绝对化,经验这东西有益我们的生命不假,但绝非万能,有时它将你骗进深坑,你还以为这是一片新的平地。我所在的城市高铁发达,可以直抵全国大多数省会与地级市,我因此得以去过长沙、武汉、新乡、北京、上海、杭州、南京、莆田、贵阳、成都、广州等许多地方,有时是出差,有时是办私事,自以为见多识广。但此次应邀去佛山讲学,却出了一个大洋相。依我的经验,既然是去佛山讲学,高铁票自然要买到佛山,娄底只有直达广州南的,我于是选择在广州南转车去佛山西。主办方的司机接到我之后说:“老师,您到佛山西绕了,最好是在广州南下车,佛山城区去广州南接站反而更快。”我感到啼笑皆非,我在广州南等了五十分钟车,又在车上花了二十分钟,还买了十二块钱动车票,没想到这时间和钱都花得毫无意义。

朋友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出了十多本书,每一本都走市场,卖得也好。有一次,别人向他请教图书出版的方式,朋友自信满满地说:出版无非两种,一是自费,一是走市场。自费的就是买书号,出版社只负责审查图书的内容和收钱,不承担任何经济风险;走市场,就是以前俗称的出公费书,出版社负责图书销售,承担经济责任,并给作者开稿费或版税。他的话刚说完,另一位文学朋友立即指正:还有一种是合作出书,即出版社不收书号费,但要求作者以一定的折扣回购两三千册图书。你看,你看,我的朋友也被经验蒙了。

经验是对过去所做工作的一种总结,是我们试图从实践中提取的处事智慧。然而,客观世界是无穷的,而我们经历的事物、拥有的智慧却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获取经验的路途中有时难免走点岔道、绕点弯路。就像过去时代,我们觉得人是被上帝主宰的,如今认为真正的上帝是我们自己。一个人被经验所骗,真正的骗子不是经验本身,而是我们狭隘的格局、浅陋的知识。

电子时代,新事物像河里的鱼籽一样生生不息,每过那么一年、两年,你就会发现面对的世界又换了一种模样。社会是动态的,人根据这个动态的社会提炼出的经验却往往是静态的,会相对滞后。许多时候,当你爬雪山、渡急流、涉沼泽将经验总结出来了,这“经验”却已经没有资格做实践的引路人。二十年前有首歌,歌名我忘得一干二净,却记住了其中一句歌词:“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仔细想想,还真是这样。

越是充满活力,越是具有流动性的社会,越有着各种各样的例外,越容易颠覆我们既有的所谓“经验”。在我看来,“关注例外”,其实是生活教给我们的一条最闪光的经验。

爱到白头是经验

文/成杰

晚饭过后,英与婆婆在一旁收拾碗筷,凯则与父亲一起看电视。

厨房内洗涮的声响一停,父亲就从桌上拿起一只大大的苹果,细心地削着。几乎天天如此。凯和妻都爱看父亲削苹果,那不用眼睛去看刀子的走向也不会让果皮断落的情景,的确是一道风景。

英在一旁取笑凯,每次削苹果不知要断多少次。凯也拿起一个苹果,尽管凯将果皮削得很厚,可依旧无法改变断落的悲惨结局。在全家人的哄笑中,凯用刀子切下一块苹果喂给妻子。每当这时,妻总用牙齿咬住苹果,而凯则会轻轻地将刀抽离,不让她受半点伤害。凯一直以为,这是爱她的表达方式。

父亲和凯一样,也会将削出的苹果切一块递给母亲。至于如何递,凯却从来没有注意过。此时,凯心里暗想,父亲和凯一般疼爱着自己的妻子吗?只见他将苹果切下一块,微微地倾斜着,不让那块已经分离而出的果肉掉落。然后将刀子放下,用腾出的这只手轻轻拿着那块苹果,递给母亲。母亲微笑着接过后,他又迅速地拿起刀子,切下一块,一边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一边安静地等待着母亲,手里托着那只苹果。

凯忽然被这一幕打动了,这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啊!父亲和母亲那么默契,一切都不需要用言语来表达。

后来,在看CCTV对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闵恩泽院士的专题采访时,凯好像忽然明白了什么。

当主持人在节目快结束时问闵恩泽有什么要对自己的老伴儿说时,凯原本以为,他会如我们一般,说一些动情的话。可他却微笑着说:“我只是希望她不要整天对着电脑打游戏,一坐就几个小时,应该经常出去走动走动。”

原来,当爱至白首,就是一种全然实在,贴近身体发肤的东西。也只有爱至白首的人才懂得,如何抛却尘世浮华,去打开一扇最适合彼此的门窗,用共同生活多年得出的经验来照料对方身体,让爱得以更持久地延续。

这是爱,是一种需要时光来反复磨合出的经验。

好的人生,需要学会归零

文/洞见Leyla

1

前段时间,朋友跟我抱怨了这样一件事。他们公司新调来一个年轻领导,一来就毙掉了他精心筹备了两个月的策划方案。朋友心里很是不服,便争论了起来。

领导并未生气,只是笑着说,消费群体每天都在变化,而这份方案过于陈旧,很难引起水花。朋友不依不饶,信誓旦旦地说自己从未失手过。领导淡淡一笑,最后还是没有采用这份方案。

在执行过程中,倔强的朋友却偷偷使用了自己的方案。他心想,只要效果足够好,领导想必也不会说什么。他没想到的是,项目最后的表现很差,让公司损失不少。

朋友自觉理亏,又怕被辞退,便时不时在办公室里细数自己多年来对公司的付出。本来老板还在为此次的损失郁闷,恰好听到他在茶水间的抱怨,当天就将他辞退了。

朋友叹着气说,人生太难。我回他说,并非人生太难,而是你不懂得人生需要及时归零啊。

2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头驴背着几袋盐过河,一不小心从桥上掉进了河里。盐遇水很快就融化了,驴感觉自己轻松了不少,并由此得到经验——东西经过水,就可以减轻重量。又过了几天,驴背了几袋棉花过河,它想起上次的事,便故意跳进水里。结果棉花吸水,驴也因此溺水身亡。

生活总是变幻无常,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也许上一秒还是晴空万里,下一秒就雷雨交加。你以为抱紧经验就能如鱼得水,殊不知世界每分每秒都在变化。

溺水者不乏善游者,坠马者亦有善马者。经验固然重要,但若死抱经验,只会让人固步自封、寸步难行。

空的杯子才能装水,清除了缓存电脑才能运行得更加流畅。要想人生容纳更多新的内容,就需懂得及时将旧的经验更新,学会与时俱进。

3

有位老者曾经这样问一位世界冠军:“你的奖牌和奖杯都放在什么地方?”冠军说:“我父母把家里一间屋子专门设为荣誉室,把我所有得过的奖牌和奖杯全部放在那里。”老者意味深长地笑了:“你应该把它收起来,因为这些已经统统成为了过去。”

人生就像登山,每上一级台阶,都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如若被一时的风光迷住了眼,停留在原地,就永远无法看到更为广阔美好的景色。真正的智者,都懂得及时地在曾经的成就上按下归零键。

往日不可追,不要让过去的成功成为现在的包袱。若是沉溺于曾经的辉煌,就难以铸造新的成功。

定期让自己归零,轻装上阵才能走得更远。

4

听人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在创业初期吃了很多闭门羹,没有人把这个岌岌无名的毛头小子放在心上。客户对他呼之即来挥之则去,在外人看来他简直就是个受气包。但他始终满面春风、笑容温和,看不出任何的愠怒。

直到有一次,朋友无意中去拜访他,发现他在家中拿着一把锤子和数块木头“叮叮当当”地做手工家具。朋友非常意外,称赞他是才不外露。他解释说:“每次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做一个手工家具,看着钉子一点点地将木头拼接起来,一个个完整的作品诞生,心里的不快与愤怒也就随之放空了。”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不是压抑情绪,而是懂得适时地释放情绪,让一切负面的心绪得以归零。心情烦闷的时候,就戴上耳机听一首治愈的歌,或者看一本有趣的书,让身心得以舒展。

没有过不去的门槛,没有翻不过的高山。与其让自己沉溺在繁杂的负面情绪中,不如试着放下,给心灵一个休息的时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学会妥善地释放坏情绪,才能不被阴霾吞噬。把烦恼清空,才有富余的地方盛放幸福。

人生一辈子,总是光鲜和落寞并存、好事与坏事交织。学会常常归零,你终会发现,每一次都是新的成长。

叹息

文/凸凹

妻子年满五十五周岁,退休了。她18岁高中毕业,进了机关,一直到退休,凡37年,均工作在这个弹丸之地。她为人率真耿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阳光性格。由于心底无私,敢攻坚克难,单位最繁难的事务,都有她的身影。由于一心扑在工作上,所以倍感充实,觉人生有不竭的意义。但一退休在家,顿感人生失重,晚间吃饭,她突然感叹道:我这辈子算完了,一天一天消磨日子,就这样等死。

我心中一惊,突然醒悟到,她这样一个人,一生都被工作和生活推动,“自我”一直沉睡,从来不思考生死这一人生的根本问题,所以一味乐观。今天有了悲叹,并不是坏事,说明退休让她回归自我,开始过属于自己的日子。所以我安慰她说,你是经不得闲,也不知闲的重要。从现在起,你要有意设计一下自己的生活,在无意义处体验意义,这样,真正的幸福就开始了。而且我还告诉你,别看你工作了37年,但你只有工作经验,或者说你社会经验虽然很丰富,但缺乏人生经验,还没进入完美的境界。从现在开始,你要认真体验生活,聆听心灵的声音,感受生命自身的美好,从工具人生,变成有我的人生,好好做一回真正的女人。

她说,你说得太玄,我似懂非懂。我说,你一旦有所体会,就会感到其实“死”离我们还太远,属于“生”的日子还太多太多。

其实一个人,很难把握人生的意义,却能很容易地把握自己的快乐;哪里有快乐,你就走向哪里,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