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散文
中秋节散文(精选20篇)
中秋情思
文/史太群
又到中秋月圆时,在这个温馨的夜晚,人们把思念捏成一个圆圆的月亮,在月下惬意的品尝,那一份美丽的思念与向往。
中秋,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特产,也是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个万家团圆的节日里,无论你在山之南、水之北、天之涯、海之角,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是繁忙还是休闲,你都会在这个金桂飘香、金风送爽、花好月圆的时刻,举杯邀明月。在这个时刻,你会把游子的凄苍、友人的孤寂、思乡的情愫、放飞的思念,一并融入在这一方雅致的宁静里,在这一杯浓香的美酒里。
中秋情思
皓洁的月光像银色的轻纱披在大地上,中秋的月最明亮、最圆满,最撩人心弦,最让人遐想。
在我对所有中秋的记忆中,是我第一次杀鸡的窘态,是看着家人劳动归来,香香的吃着我第一次做的中秋团圆饭,那时我只有十来岁。
我虽然是个女孩子,可是从小到大我就像个男生一样,掏鸟、摸鱼、摔皮卡。在当时的农村,女孩子从七八岁就要帮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的事了,比如;洗衣、做饭、打猪草,大一点的,还要照顾家里的弟弟、妹妹;我们家一共姐弟四个,我是老大,就连比我小的妹妹都会洗衣、做饭了,我却疯玩的像个野孩子,整天的不着家,为这,我是经常被父亲罚跪的。
那是个忙碌的中秋节,我们家有七八亩土地,几亩旱地和几亩水田,中秋节到来时,我们家的黄豆和水稻都成熟了。忙碌了一个季节的父母,就盼着秋季有个好收成呢,看着那成熟的豆荚和金黄的稻子,父母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脸上笑的,就跟盛开的花朵一样,哪里还有心事置办中秋节的饭菜。
家里有老人的,早早的便到集市上,买回了菜、月饼,顺便还买几瓶好一点的烧酒;如果哪家能买一瓶饮料,那这家的孩子,可就有在小伙伴们那里炫耀的资本了。我们家的条件,在当时算是好的,因为我父亲平时喜欢倒腾一些小买卖。中秋节当天,一大早父亲就拿了一些钱(因时间久了,当时父亲给了我多少钱,我已记不清楚)给我,让我到集市上买菜、买酒、买月饼,当然还可为我们买一瓶饮料了,这样,我会很乐意去买菜的了。
鸡是不用买的,我母亲养了很多的鸡。那天父亲非让我回家做饭,平时父母下地干活了,都是大妹做饭的,也许是想让我这个老大在关键时刻,起到带头作用吧,看着父亲那严厉的目光,我听话的回家了。家里,弟妹们已经把小鸡捉住,用绳子拴着;我可从来没有杀过鸡的,看着那只大红公鸡,我有些胆怯了,让妹妹们杀,都不敢。父母在地里干活,很是辛苦的,要是回来吃不上饭,那我们是会被骂的,特别是我这个老大。
我到厨房里拿出刀,憋着一股劲,抓起小鸡,小鸡让我这么一抓,拼了命叫了起来,我的手一松,小鸡居然跑掉了,这下可把我们吓坏了,赶紧围攻,我们姐弟四个费了老大的劲,总算把鸡抓住了。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我飞刀把鸡的头给剁了下来,那只无头的鸡在院子里扑腾着,把我们姐弟几个都吓哭了。好一会,那鸡才停止了扑腾;我们烧水的烧水,拔毛的拔毛,不一会就把鸡打理干净。
在我的英明领导下,一顿丰盛的中秋节佳肴便在父母回家前,顺利完成了。从地里回到家的父母,看着他们的孩子做的一桌子的菜,流露出那种满满的欣慰,脸上依然绽开了花。我们一家围坐在院子了,吃着佳肴,饮着美酒,赏着月亮,拉着家常,那真是其乐融融。
现在的生活节奏是快步如飞,很多家庭在中秋节这天,依然会克服一切因素,回家过节。有的会在酒店、宾馆预订团圆饭,吃过饭依然会找个清雅的地方,把酒、赏月。 中秋的月柔情似水,当我们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当我们抬头仰望苍穹,总会想起那些优美的诗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呈现出美丽的流露。于是,中秋节便含情脉脉、婀娜缤纷,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似一首飘逸抒情的小夜曲。
多陪陪父亲吧
文/杨方
父亲已经进入耄耋之年,记得父亲退休后那些年,因为退休金总不能按时发放,加之八十高龄的祖父、祖母都还健在,因此父亲觉得生活的重担尚不能放下,于是在家闲不住又在外面找了个事做,星期天才能回来。而我陪在父母身边的日子总是不多。惭愧之余,又想起童年以及童年时眼里的父亲。
那时我们在老家,父亲远在甘肃有一份拿薪水的工作,每年中秋节才能回来。我因此常常盼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日子。虽说吃月饼的日子年年都有,可父亲的探亲假却短而又短。我常常傻想,为什么每年只有一个中秋节呢?常常收完了秋天的庄稼后种上麦子,父亲也就该走了。这时候树上的叶子开始渐渐泛黄,有的已经悄悄地落了,远处吹来更凉的风,我似乎还有话没对父亲讲,但又常沉默着。只要父亲说该准备动身了,我就开始如生病了一样吃不下饭,话也懒得说几句。更多的是躲在一旁听大人们讲一些令我更加难受的话,诸如明天要乘坐几点的客车到北京,然后从北京要倒哪趟火车,要坐几天几夜火车才能到。父亲临出门时,祖父躺在炕上默不作声,那份不舍沉沉的。
每年的秋收忙过,我和母亲都照例要到十几里以外的西柳车站送父亲。在车站等车像是要开刀问斩的感觉一样,远远地看到一辆红白相间的客车向这边驶过来,我的心便会提到嗓子眼,车到眼前一看不是,心里便暗暗高兴,而且希望下一趟车也一样。这时候父亲总要从口袋里摸出两三毛钱塞给我,并叮咛几句叫我好好念书的话,而此时我难过得已说不出话,眼泪噙满眼眶,看不清眼前的一切。其实,送走父亲,我照例要逃几天学才安心,而母亲多半也不会责骂。哎!这样送父亲上车的感受不知有过多少次,对于我每次都是忧伤的考验和折磨。
一转眼三十多年都过去了,如今我们全家虽然对中秋节已不像从前那样向往,但大家聚在一起的日子也并不多。弟弟整天在外面瞎忙,难得回来一次,现在,年迈的父亲患上帕金森症,需要人照顾,幸而妈妈身体还硬朗,尚不需要我们每天守在身边。工作一忙,总是懒得回家看望老人,想想小时候,我是那么依恋父亲,那么舍不得父亲去甘肃上班,曾经那种“忧伤的考验和折磨”如今怎么就没有了呢?有一种记忆可以很久,有一种感觉可以更长,父爱可以如山可以如海,而做晚辈的我们却不能以等量的爱予以回报,那么就趁父亲还健在的时候,多陪陪父亲吧。
我更该感谢您
文/郑学星
眼瞅着,挂在天上的明月日渐丰满,我却日渐消瘦。
终于,下定决心,回家!回家,陪妈过这个中秋节。
那天,来到发小二蛋的工棚,我快步凑到他跟前,递上一支烟,说:“二蛋借给我点钱吧?”
“你也想出去寻点乐子?”“不是,我想回家陪妈过中秋节。”“嘛玩意儿?”他惊讶地瞪大眼睛,嘴张着,像含了乒乓球,然后用手探了探我额头,说:“没发烧啊,怎么说胡话呢?”说完,转身走了。
无奈,只得找表哥去借。“回家陪妈?”表哥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
“大老远的,你回去干嘛?在外打工不易,能给家里省一点儿是一点儿。上个月,你说你媳妇生病住院,我立马借给你了,这次坚决不行!”
我电线杆一样杵在原地,望着表哥那决绝的背影,渐行渐远。
就在我感到万念俱灰之时,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想法——支钱。提前把工资支出来,这在我们工地上是允许的。
到工地会计那,我说明了来意。“支钱干嘛?”“支钱回家陪我妈过中秋节。”“***咋了?生病了?”“没有!印象中,我有好几年没在家陪她过节了。”
“你脑袋没进水吧?来回好几千里地,支钱就是为了过节?人心隔肚皮,谁知道你是不是去干什么偷偷事儿!别给我添乱子,不支!”
“你真是个混蛋!陪老人过节,到你的臭嘴里竟然成了偷偷事儿!”熊熊燃烧的怒火,终于从我的心中喷薄而出。
“你咋骂人?”会计猛地起身,指着我的鼻子说。
自知理亏,我连连后退。“算啦!算啦!别闹了!”就在这时,老板突然出现了,边往外拉我边说。
“你不用支钱了!跟你说实话吧,我也有很多年没在家陪我妈过中秋节了!不如我们明天一起回去吧,路费你不用操心。这个决定,也是我听完你跟会计说的话之后,刚刚做出的……谢谢你!”老板拍着我的肩膀继续说。
看着老板诚恳的目光,我的心一宽,沉坠的石头轰然落地。
其实,我知道谁更应该感谢谁!
山里中秋
文/王忠范
每每中秋节来临,就想起那年在山里山把头徐大哥家过中秋节的情景,那样有滋有味。徐大哥的家在北国老爷岭群峰的一个皱折之中,那是只有三、四十户人家的老村。村前和村后山林悠悠,山溪潺潺,风光自然美丽。
中秋节这天一大早,徐大哥就带领子孙去扫墓,迎着刚刚升起的太阳。他说中秋节山里人要祭祖尽孝。坟头压纸,墓前供奉两盒月饼一瓶白酒,默默跪拜。不烧纸,也不点香,因为已进入防火期野外是不准动火的。回来时,徐大哥领着大家到林子中摘野果、采木耳、捡蘑菇、寻找猴头蘑……忙忙火火,追追赶赶。此刻放眼望去,坡上谷间的林子里都有人影闪动,飞扬着欢声笑语。徐大哥告诉我,中秋节也是山里的丰收节,人们这天都来采山收秋,图个快乐吉祥。他念叨:中秋来收秋,山货满筐篓;今年大丰收,明年好年头。
傍晚,大家围坐在一起做圆糕,这圆糕是一家人一个都不能少的团圆饭的主食。从面盆里捧出发好的面放到面板上,揉搓得柔滑柔润,揪出一个个大小一样的面团分给每个人。先做圆肚,里面包满白糖拌得豆馅,然后在上面搓个圆帽,再捏一圈的圆沿,这就做好了。放进锅里,架上干柴用硬火烧,很快就蒸熟了。这象征团圆的圆糕个个圆圆鼓鼓,白白胖胖,甜甜香香,大人小孩吃出满脸的笑容。
夜幕降临,月亮升起。这大山里的月亮特别大特别圆特别亮,离人很近仿佛就挂在山尖上。山坡前、林子间、房子上、院子里,都泻满了洁净的月色,如雪似霜像纱若云,如此妩媚多姿,那样缠绵绝妙。跟随徐大哥走来走去,望月赏月,好像浮动在身上月光沙沙有声,那种享受大山里中秋节的月亮的感觉简直神了。开始敬月拜月了,圆圆的八仙桌放在院子中间,上面摆着表示六六大顺的六块月饼、切成莲花状的西瓜、红红的野果子、紫紫的山葡萄。挂起圆圆的灯笼,徐大哥带领一家人拜月亮,唱起大山里中秋圆字歌:月亮圆,中秋圆;月饼圆,西瓜圆;家家圆,人人圆;情圆圆,事圆圆;日子圆,梦更圆;圆圆圆,圆圆圆……
随着祝福的歌声,人们围成圆圈跳月亮,手腕左右舞动,脚步旋转向前,都是兴高采烈的样子。这时候,村里有的青年男女悄悄走出家门,徐大哥说那是相约老神树相会十五的月亮。
中秋节的思念
文/刘国文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到节日,便会思念故去的亲人。特别是团圆的日子,对亲人那种浓浓的思念,就会萦绕心头,久久不去。
那年中秋节,我和爱人、儿子一起回老家,陪父亲过中秋。刚进村,就看到父亲坐在胡同口的大石头上痴痴地向村头张望。看到我们,父亲那因患脑血栓而有些呆痴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父亲趔趔趄趄地随我们走回家,嘴角一直抿着。看着父亲的样子,我的心有些痛。自从母亲去世后,父亲一直和二弟一起生活。有时,我会把他接到县城住上一段时间。很快他就要求回家。在父亲的意识里,乡下的老屋才是他真正的家。
到了二弟家,我找出父亲的剃须刀,为父亲刮去胡须。这是我每次回家的必修课,因为父亲无论胡须多长,都不让二弟刮,非得等到我回家。然后,我就和妻子开始忙活中午饭。父亲拿个凳子静静地坐在一边,看我们忙活,不时说一些我们听不懂的话。看我们听不懂,他就急着再说一遍。他一急,我们更听不懂了。我知道,父亲是太寂寞了。平时,二弟一家要去地里干活,收工后还要做饭、洗衣。而家里喂养的鸡、鸭、狗都张着嘴眼巴巴地等食吃。二弟没有时间陪父亲说话。
于是,我让妻子准备午饭,自己拿个凳子坐在父亲身边聊天。我对父亲说,当年您在县城上班,一到星期就把我接到厂里,买上一份红烧肉或是炒鸡蛋,看着我狼吞虎咽地吃下去,自己满足地在一边儿就着咸菜吃馒头;我对父亲说,那年我上高中,骑着同学的自行车去工厂里找你。半路上自行车前叉子折断了,我推着自行车走到你的工厂。见到你,我像见到了救星似的哭了。你一边安慰我一边找人把自行车修好;我对父亲说,那年我上中专,你送我去车站。等车的时候,你买了一碗香喷喷的馄饨让我吃,自己却在一边看着我吃,一脸的笑意。
我慢慢地说,父亲静静地听。父亲毫无表情的脸上忽然现出了慈祥,伸出粗糙的手在我的头上抚摸。我知道,父亲听懂了我的话。中午,全家人又像往年那样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那天,父亲非常高兴,还喝了两盅白酒。吃过午饭,父亲满面红光,一脸的幸福。
半个月后,父亲因脑血栓并发症走了。那个中秋节成了我们全家最后一个团圆节。从此,我们兄弟三人天各一方过着各自的中秋,品味着各自的寂寞。年年中秋,今又中秋。我愿化作飞舞的蝴蝶,穿过柔柔的月色,飞到亲人身边!
那年中秋节
文/文竹
记得,那还是十几年前的一个中秋节。
妻姨表弟阴历八月十六要在老家应县结婚。新婚夫妻俩在太钢的一个采矿厂工作,地处忻州代县峨口镇的富含高等级铁矿石的山角下。这里有条铁路通往北京和太原。
十五那天清晨,提前从大同出发参加婚礼的我们,突然接到她姨家的邀请,要我们夫妻履行一项特别的任务,去代县峨口接亲,并知道亲家那边已准备好两辆汽车。我们只需坐车提前赶到目的地即可。但我们夫妻知道,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啊!
中秋节是人们合家团圆的日子,加上当时交通不很发达,要买一张车票真是难上加难。
好不容易托人搞到两张到砂河镇的长途汽车票。我们硬是从返乡人的大包小包和人丛中挤进车尾的两个座位上。汽车在崇山峻岭、坎坷不平的山路上缓缓前行。我们被健壮的农工们挤得像“苗条的黄爪”似的一起一落在人群中。遇到颠簸时头能撞到汽车的顶蓬上。车上弥漫着果香、月饼、劣质烟草、汗臭的混合味道。车上农工们用异样的眼光不时地扫视着我们---我们两个穿着体面的城市干部模样的中青年人。
汽车在山中蜿蜒行进。车上人默默地各思其想。我也构想着这趟不寻常的旅行。
十一时左右,在砂河镇下车后,立刻赶到当时名曰“五台山火车站”问询购买去峨口的火车票。得知火车下午三点开前一小时才卖的讯息后,我们准备离站进镇吃点饭。此时,站上仅有五六个青年人在玩扑克打发时光,也像是等火车的样子。不知他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在这个合家团圆的日子。
砂河镇是个比较繁华的小地方。它因附近山里有稀有金属等矿藏,又紧傍铁路,人们生活比较富余。街面饭店一个紧挨一个。一路问去,今天没几个开的。正略带失望地问到最后一家时,店主人见我们这个时节过来吃饭,既诧异又同情。“和我们家一块吃吧。今天是中秋节呢!”。饥肠辘辘的我们没作任何推辞,坐下和他家一块过了个非同寻常的节日。饭后我们象征性地留给他们一点钱,作为友情的回报。
离开车时刻还有一段时间。于是,我俩在火车站附近闲逛起来。一会儿,漫步在公路旁;一会儿,追逐到田野里。尽管旷野迷蒙,行人稀少,但穿着入时的一男一女,还是十分惹眼。秋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也烤着我们。走进玉米、高粱地看收成时,我猛然想起电影《红高粱》中的情境。“我们极像偷情的男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和特殊的地点。”我和妻子都领悟出了这个的意思。“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有情更添情”。我们互相挽挎着,漫步中带着些许羞涩,些许骄傲,和些许感慨 ……
下午三点许,火车开来了。这个站上车的也就不到十个人。车上也没有多少旅客,车厢里空荡荡的,座位上到处是煤粉面。这是晋煤外运中对此车的光顾。我们找了较干净的座位并垫了张报纸坐了下来,隔窗欣赏沿途的风光。铁路两旁全是金灿灿的向日葵。一片片整齐地绽放笑容的脸,目送列车和我们前行。
大约四十分钟后,火车途停峨口镇。表弟早就在站台上迎候我们了。他戴着眼镜,文质彬彬,是北京科大毕业后分配到太钢的。由于学的是采矿专业,便又安排在这个小镇的采矿分厂担任技术工作。在采矿厂的接送车上,他兴致勃勃地介绍分厂的概况、主要矿产和生产流程。放眼望去,山角下,几十辆重载汽车轰隆隆地拉着铁矿石前往铁路货场,然后通过铁路送往太钢。
晚上,亲家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接风晚饭。亲家住在一个整洁的生活区内,紧傍山边的楼房。从楼房窗户向山上望去,影影绰绰的,貌似幽绿的灌木和草丛。也像我们那里的山,秃秃的不很美丽,但下面蕴藏着闪光的矿产,是内秀的山脉。
是夜,极想亲眼目睹“外地的月亮”。但,高山拦住了我们的视线。我想那湛蓝深邃的天空,一定有个冰洁般的玉盘挂在天上。我默默地祈祷,让她的玉容穿透一切障碍闪亮在我们的心房,照亮思乡、思情人的心房 ……
身在异乡为寄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亲不亲,故乡明。月,永远是故乡的好啊!在异乡的新房,在思月的恋潮中,我渐渐进入梦乡……
每年中秋,我都会忆起那年中秋的浪漫之旅。今年更甚,于是写文记之。
今年佳节届中秋
文/张志春
年年八月十五月儿圆。在我们的集体记忆和现实感受中,却不曾因她千古如斯而有一丝的审美疲劳。总觉得新鲜温馨,总觉得神奇幽远。远去了会追忆,来临时总企盼,这是为什么呢?
在我看来,首先是因为她呈现给我们的是祥瑞。中秋节自隋唐诞生起就赋予了中国节日一个全新的格局——是欣然的基调,是欢乐的氛围。在她之前,我们的传统节日一般萌生于苦难与灾祸,多是一个节坎,一道难关,其背后都蕴藏着悲惨的传说与禳灾的祈祷意味。随着历史进步,人们的生存能力逐渐提升,渐渐地便滋生出喜庆的意蕴与欢乐的形态。在这样的情境下,中秋节诞生了。仿佛这个日子就是欢乐的源泉,不断涌流着平和、清纯与欢笑。而这种欢乐不是高大上的偶像崇拜,不是抽象概念的虚无缥缈,她牵涉到普天之下每个生命的美好祈祷与期望——男子唯愿前程似锦,女子唯愿貌美如花。《新编醉翁谈录》记述的拜月之俗就是:“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与此同时,她邀集着我们团聚。中秋的团聚最能体现节日的本质。我们知道,平素的生活因工作、学习、奋斗而使人们四散开去。而节日则以巨大的招揽与包容让所有的人动起来——亲人们团聚一堂,彼此相亲,充盈着祥和与温馨。尽管因为中与西的接纳与冲撞,古与今的差异与传承等因素,节日在某些环境中、某些群体里仍有以斗为乐的遗风,然而,中秋最响亮的主题就是团聚,就是和睦相处。天上月圆,手中饼圆。平素忽略的时间不再悄悄流逝;生活中每一个不起眼的人不再被侮辱与伤害,而是迎来笑容、关注与呵护;亲戚朋友、邻里街坊、师生同事……平时因职业、位置与兴趣可能相距遥远,而此时则共庆佳节,共食月饼。一瞬间,就有了共同的感受、共同的语言。如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所描写的“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同是欢度中秋者,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个节日,没有外在的观赏者,人人都是沉浸其中的节日主人。中秋节真可谓是社会和谐的培养基,当然,这是以家庭为核心向外辐射的。笔者曾组织学生做田野调查,发现关中农村的不少地方,中秋节的月饼都是自家烙制的。倘有亲人打工、读书或经商在外,就会留一个月饼置于篮中,并悬于屋檐下,一直等到亲人回家来品尝这团圆的滋味。一石击水,衍生成俗。月饼成为相亲相近的厚重之礼,出嫁女以此回娘家省亲;未婚男以此拜访准岳父母;单位以此慰问职工、学校以此厚待师生;朋友同事以此珍重彼此……
更值得称道的是,中秋节呼唤着人们对大自然的欣赏与敬畏。清明节踏青,但那只是高速的辅道,是文章中的小标题,是上巳节隐身其中所赋予的内涵;重阳节有赏菊与登高的习俗,但其格局与影响有限;而中秋节则迥然不同,她将人生重大的审美主题覆盖了整个社会,指向了大自然。她的月光如洁白的羽毛,轻扫着人们心灵中最柔软的地方。古来这方面的记述不少,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所描写的便是一例:“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从柴米油盐的凡俗生活中超脱出来吧,彻底忘掉张三李四王麻子眉高眼低的世俗计较吧,滤除昨日心灵的烦闷、明天未知的焦虑吧……
靠近窗前,步入院中,走到草坪,依偎湖畔,让目光仰望晴朗的夜空,让笑容对话明媚的圆月。万古如斯,胸臆清澄。让心灵在此获得极大的自由、宁静、澄明与充实。夜空无语,星月无言,但却是净化一切的大美意象,是提升心灵的自然导师。虔敬的香烛点起来,时令的果蔬献上来,烙制的月饼捧上来……这才是天人合一的乐章,这才是渗透自然之美的必修功课。
此所谓:一轮天上团圆月,万古人间不了情。
冷落清秋节
文/隆如
七月,六十四岁的母亲逝世,出殡的那天小雨,一路上紫薇花开得细碎、凄清,就像彼时我的心情。
母亲走得安稳,意识清醒,身无病苦,遗憾的是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的叮嘱,但是我想她一定希望父亲和我平平安安,希望我们这个家团团圆圆。只可惜,生老病死这条路是人人都要去走的一条不归路,只有早到和迟到,从来没有人因故而缺席。
说起团圆,眼下就是中秋节,我不知道没有妈妈的中秋节,是不是一个完美的中秋节,不知道妈妈不在的中秋节,月亮的光辉会不会从温和变为清冷,桂花馥郁的香气,会不会勾起我的万般愁绪?我想,是清冷的,是残碎的,是一个万千滋味在心头的中秋节!
这个秋天是我人生真正意义上的悲秋,失去亲人的伤痛,只有亲历的人才能体会。当殡仪队吹奏《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曲子时,我止不住放声恸哭。“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是的,从此我就是一个没有妈妈的孩子,以后的每一个春夏秋冬,每一个中秋节,再也没有妈妈陪我一起相依度过。
我在母亲的坟前献上一束秋菊,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送花给母亲,送花给一个伟大的女人,是她用心血哺育了我三十一年,三十一年的光阴,于我是流水匆匆,对母亲来讲是日夜焦心,含辛茹苦的。金黄的菊花,被雨水打湿,它们的眼中仿佛也噙满泪水。离离荒野,秋蛩声声,每一声都是叹息,每一声都是不舍,从此阴阳两相隔,叫一声妈妈,应答我的是斜风细雨和衰柳残杨。
依然记得,母亲踮着脚去村口小店买月饼的身影,幼年家境贫寒,但是每年的八月半前夕,母亲总要买一些月饼回来过节。中秋夜,皓月盈空,金风送爽,小小的天井当中,一张小条桌上,摆放了拜月的供品,一家人团团围坐,我依偎在母亲的怀中,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追问月亮里到底有没有嫦娥和玉兔,有没有一棵永远青翠永远不倒的桂花树。
永远,是一个叫人心酸的词,在这滚滚的红尘中就没有永远的事情,包括爱情,友情,亲情,健康,财产,一切的一切都将散灭。爱别离,人生八苦之一,在失去母亲的那一刻,我深有体会。就像不死的桂花树永远生长在神话故事中,对母亲的爱和感恩,也将永远在我心中,哪怕失去一切,哪怕终有离别。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秋的悲切,秋的惆怅,不会因为一轮圆月而消解,在离人的心上,哪忍看那花好月圆,哪忍看那渐次点亮的万家灯火。月亮越圆,离人的心越痛。月常圆,花常开,而夫妻分散,母子别离,圆月也会失去光明,鲜花也会变得憔悴。母亲不在了,此生,我再也无法拥有一个圆满的中秋节。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是残疾人,没有为我缝过一针一线,但是她爱我的心和天下所有的慈母一样。她也曾顶风冒雨,迈着蹒跚的步子,到学校为我送伞;她也曾起早贪黑,弓着羸弱的腰身,为我洗衣做饭;她也曾对我说“人穷,志不能短”,她深深地宝贝着她的孩子,就像一柄风雨中的荷叶,紧紧护卫着身下的荷花,希望它鲜艳,企盼它安好。
清秋,庭前一缸荷花日益残败,有一朵小莲蓬,在荷叶的庇护下,结出了饱满的莲子,在它的身后是一片冷落、萧瑟、老去、离去的苍凉底色。
难忘的中秋节
文/陈俊安
今年的中秋节过得最特别、最难忘。因为今年的中秋节,我和老师、同学在微信里进行了对诗活动。
吃早饭时,妈妈对我说:“你准备一下,晚上九点老师在班级微信群里举行对诗活动,描写月亮的,老师一句,你们一句,如果对得好,老师有红包奖励。”听到这个消息,我既高兴又担心,马上向姐姐借来唐诗三百首,找关于描写月亮的古诗,还不放心,又上网查了有关描写月亮的诗,经过几个小时的准备,找到了很多描写月亮的古诗,万事俱备,就等“对诗活动”开始了。
晚上九点,人到齐了,活动正式开始,老师出:“明月几时有。”我答:“把酒问青天。”虽然我一下子就想到了答案,可由于输入慢,答出来已经排第五名了,老师又出,“小时不识月”,我答“呼作白玉盘”,又因为输入太慢,这次竟然排到了20名以后了,又对了几首,还是排在后面,这怎么行呢?像这样,永远抢不到第一。怎样才能抢到第一呢?我想起老师平时对我们说的,“遇事要沉着冷静,才能想出好办法从容应对。”我冷静下来,想到一个好办法:既然我输入汉字的速度慢,为什么不用语音答呢。这时,老师又出“月落乌啼霜满天”,我马上就答出了“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次我终于第一了。看来,这个办法非常有效,就用这个办法。这时老师又出“峨眉山月半轮秋”,我答“影入平羌江水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陪我度过了一个特殊、难忘、愉快的中秋节。
对诗活动结束了,我们又抢了红包、唱歌……一直玩到很晚。今年的中秋节真有意义啊!
难忘那年中秋节
文/马阿林
中秋节是个美好的节日,天空中高悬的明月,清澈的月光给人以温馨、团圆的美好感受。
又是一年中秋,你看那商店柜台上醒目的地方,摆满了各种精美包装的月饼礼盒,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让人感觉到浓厚的节日氛围。望着这一情景,不禁使我回想起43年前那个久久不能忘怀的中秋之夜。
那是1976年的9月5日,中秋节前夜。那天,在煤球店里忙碌了一天的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位于公园山17号的家中。家中只有我一人,父亲因为防震抗灾在单位里值班,母亲带着弟弟去了东门姐姐家。我一人胡乱地吃了一口晚饭,就躺在床上看起了书。家里虽然不是书香世家,但我自小就喜欢看书,家里没书怎么办?就到处找书看,所以那时的我想看书,都是找别人或者是去图书馆里借。那天白天刚好向别人借了一部书,答应明天还。连夜就看了起来。这一看不要紧,竟一口气看完了两本厚厚的书,直至凌晨3时才睡。因为家住在半山腰,夜里蚊子多,又没有蚊帐,于是我便点了盘蚊香放在床架上就睡着了。迷糊中,只觉得耳边发热,睁眼一看,原来是蚊香燃着了枕头,又燃着了床上垫的草席和床板,那火就像冬天里的火盘一样火红火红,一闪一闪的。惊醒之后的我,赶紧起床,端水浇灭了火。
第二天,是中秋节。一夜没睡好的我,准备上街买只月饼当早饭。可是那会儿有钱却买不到月饼,因为买月饼要票。由于母亲不在家,我又不知道买月饼的票放在哪里。那天,连我自己也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真的很想吃一块月饼。可是,营业员任你如何协商也没有用,没有票就是不肯卖你。现在的年轻人也许不会理解当年计划经济是怎么一回事,那时候买什么东西都是要票的,定人定量定点定时供应。我记得有粮票、食油票、肉票、豆制品券及备用券,还有布票、煤球票、烟票、自行车票、手表票等。我家里至今还有一些粮票和布票呢。在那个年代,物资匮乏、商品短缺,各种物品虽然都是凭票供应,但是还要排很长很长的队,有时还得起个大早去排队,特别是冬天,排队的滋味真不好受,冷得人直跺脚。
中秋佳节,古往今来都是合家团圆的日子。可是,那年的中秋之夜,我却一个人坐在屋外半山腰的山坡上,面对一轮皎洁明亮的圆月,想想家中只有自己一个人,以及早上想吃块月饼都未能如愿,顿时觉得特别的沮丧。那是我一生中度过的唯一一个非常沮丧的中秋节。
如今,商店里丰富的商品应有尽有,我们再也不用凭票去购买什么东西了,再也不需要起早去排队购物了,让我们张开双臂,热情地去拥抱未来每一个中秋节吧。
难忘的中秋节
文/海仔
老妈打电话说今年中秋回来过节吧,全家有好几年没团聚过了,再说家里添了个小宝贝,你当舅父的能不高兴?我在电话里回话“行啊!”
小宝贝是大妹的儿子。前些日回了趟家,见到小宝贝,头发乌亮乌亮的,有说像妹夫,有说像大妹。他俩听到都是乐呵呵的,老爸老妈也甚是开心……因此,我想起自己小时候,想起那个难忘的中秋节。
三十多年前的中秋节,是个异乎寻常的节日,丝毫不逊色于红红火火的春节,于我的原由是我的好吃好玩。现在回想起来,旧年对所过节日的情感几乎都建立在吃和玩的基础上。常跟老爸老妈去海康乡下大伯家送礼。大人走在前面提着篮子,里面放着月饼、酒、水果之类的礼物,有时还有活的公鸡,大多是我抱在怀里,力气渐长时便拎着,有时单手,累了便换双手,公鸡扑腾腾的一点不安分。礼物大伯总是会收一半回一半,从来不忘给我拿些只有节日里才会岀现的食物。中秋加餐是自然的,乡镇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平日里少见荤腥,能见着不常见的鸡鱼肉蛋烹饪的菜肴满满一桌,似乎将要漫出桌外,望得口水顿生,咂嘴缩脖。终于盼到开席,大人们端着辣白酒或凉凉的啤酒,相互敬着,谈笑风生。小孩们则是闷声大嚼,双手不停,嘴脸满是油水。
那时的月饼也是稀罕的美食,只有在中秋节里才能吃到。记忆中的老月饼是豆沙或者肥肉作馅,偶尔会有五仁莲蓉躺卧其中。老月饼外形圆圆的,用红腊纸包成一筒筒的,每筒顶端贴着红纸片儿,轻轻一揭,只见剥落的碎皮渣脆脆的,不忍丢弃,集于掌中,倾入口内。我每每分到一块,爱惜着,小口咬了又咬,待吃完后,故意去奶奶身边玩,自然会再得一块,带着爱意浅浅地咬着吃。吃了月饼,还有白籺和甜薯糖水。这是老妈和大伯姆的重头戏。那些年每年都会做,常常把糯米粉发好,移至方桌上分块,将花生仁、椰肉丝、白肉丁炒熟磕碎搅拌在赤砂糖里做馅,然后大人围成一桌用菠萝叶两面挟包成圆饼状,一排排搁入热锅蒸煮,个把小时后即成美味。全程我都紧紧望着,就等新出锅的香喷喷的白籺端上桌,便去抢拿第一块。
中秋这一天到了晚上,我们男孩子要做的事是放火把。火把的做法多种多样,常规的是到乡下黄麻地拔了些新鲜黄麻,去芯留皮,再去找来麦秸杆仔细绑住,留有一段足够长的黄麻皮即可。也可用细铁丝拧住破布棉絮,蘸上柴油或煤油,这便是更高级的火把。我们在空荡荡的乡道村场上举着火把叫着比着笑着,恍若生番。这时,圆圆的月亮高高在上,有时风儿吹过,凉凉地绕过脖颈,一些引而不发的事物,蜷在四周沉默不语了。火把烧完了,还有事可做,趁着夜色跑去附近的果田瓜地,摘果摸瓜。记得去过一片花生地,随意拽了一棵花生秧,抖了抖泥土,摘了花生,在裤子上擦擦,吹了吹便送入嘴里,然后将光秆仍旧埋在原处。这就叫“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多少,是不会叫骂的,大家图个喜庆。不过,三十多年过去,这些习俗如今已经不再存在啦。
近年来,因为忙于工作因为感情,中秋节大多都是在外面草草而过,慢慢地便少了过节的兴致。有时想想,还是旧时光美好,亲人们能够聚在一起过节。不过,今年无论如何也要回家过个中秋节,了却老妈的心愿,毕竟老爸老妈已老了,我们要珍惜每年不多的团圆时光……
搁笔中秋节
说来很惭愧,真正的吃月饼和赏月着实还没有实现过。以前的时日,大都是在外面,或许真的没有歆享陌生弯月的福分。就像今晚,仍旧在床铺的前案深读。以前是很惮怕聒噪的,尤其是写随想。然而现今竟习惯了听歌,而且音量该过了四周,屋外万籁俱寂。耳机内仍旧是蔡琴的“雨后花”(ape)……
我有一个朋友,大抵连我也搞不清楚关系,以前寒暄、聊天时面带笑容,完全不会掩饰。前几天碰面了,倏忽间就显得拘谨了,空气也僵闷的狼籍弥漫,雍容不再。我是很擅于把朋友的关系弄僵,然后,又会无所适从。看过网上有个关于“平时朋友”的论坛,有人跟帖说“朋友是用来消遣琐碎的时间的”随后又跟了“但愿一直可以这样”。假若这般的定义“朋友”,我的知己就微之又微了。
我在以前的很大一段时日,总迷恋说“bonjuor”(法语“你好”的意思。曾经学过一段时间的法语。)但是,热度过后冷淡便会袭拢而来……尔后我才知道,当你见到外国人你会豁达的来句“同志:你吃了么?”。估计大多的人都会抓狂的。
就在刚刚下过雨的今天,我没有想过月亮会如此的圆亮。吃罢饭回寝室的路上,看见了许多庆祝的“莘莘学子”,有的甚至还带来了啤酒。父母每天都是高三的生活。我一直以没有时间的理由推脱着没有回家过中秋节,就在此刻,弟弟带着父母的慰问接着短讯已经传了过来。我一直对身边的朋友劝慰“要是想家了,就会家看看罢!”弟弟今年才10岁,发个短讯至少5、6分钟,母亲眼神不是很好使,通常就是弟弟念母亲听。接电话母亲是很谨慎的再加上眼睛近视,电话总得响十几秒,而我的电话,母亲是毫无犹豫的……
今晚照旧是寒冷的。吃过室友王皓天带来的一盒月饼,吃罢就卧了床。窗外的月光撒了一地的霜尘。
走近中秋节
文/程贵涛
中秋节的滋味渐渐浓郁、渐渐丰润起来,像即将出炉的面包,透出的香喷喷、让人馋涎欲滴的那份诱惑,不绝如缕地从日子的缝隙中丝丝挤出,袅绕到晴空中,洋溢到市巷里,生动地感染着路人。
要说匆匆的路人,亲睹着中秋节迫近的靓影儿,畅享着中秋节浓浓的香味儿而一点也不动心,那决不是由衷之言。然而,还有一点需要道明的是,匆匆路人内里的动心劳神中又有几多是为一己自由舒爽之心而备下的呢?
商家明锐的眼睛从不放过一载一逢的赚钱机会。超市里的货架上早已挤满了花式繁多的月饼,林林总总,精致玲珑。既有形式重于内容的、包装考究的高档月饼,又有满足大众口福之需的普通寻常月饼,它们均在每个角落里拼尽全力,极态尽妍地证明着自己无可取代的价值和存在。店里的氛围浓郁扑鼻,仿佛“团圆盛日”的温馨先行一步提早把营业员们的心熏醉了,他们在人潮汹汹的顾客们面前,不厌其烦地推荐着合宜的中秋佳品,交易的整个气氛和乐融融,融融亲情让双方的收获落了个盆满钵丰。
中国的市场广阔富饶,角角落落的所在中,都踊跃着热闹交易的影子。同样的中秋礼品,就是在琐屑的小街陋巷之中,也不无例外地泛滥着澎湃汹涌的节日气氛。
中秋节最丰富、最灿烂的内容,很多时候,是在合家团聚的过程中充分展现出来的,特别是那份绵长、丰饶的文化底蕴。一家长幼,缘传统的这线香脉聚结在一起,一同分享着节日里滋润出的幸福、和谐、美满、温馨和快乐。
其实分享温馨和亲情,本不需要太复杂的逻辑思维。然而世俗的常态社会里,每个人都程度不一地系着一份拖累,尤其是被城市的喧嚣和浮躁所粘、所滞、所困的内涵。中秋节,搭载的内容越来越多,承受的重量越来越重,而厚实的传统底蕴则变得越来越浮薄。
踏踩在二十一世纪的槛内,想追享往昔那曾让人流连忘返的简朴、清莹和隽永的厚味,又不得不面对眼下随波逐流的一份无奈和悲戚,再让人静下心来拥享难再的那份平和、熨帖和闲适,正变得万般艰难起来。
本该单纯明丽的佳节盛典,过得越来越复杂了,过得越来越走调了,过得越来越乏味了。什么时候,能再让人畅享它天赐于人的那份纯净、平和与幸福呢?大概先让自己的心简单起来时,才算得上是真正迈出了接近昔日隽永浓郁神韵的第一步。
打开夜里11点的窗口,澄澈安祥的月华自自然然地流泻进来,楼下邻里那株桂花暴溢出的浓香,也接踵拂面而来。此情此景,脑际忽然涌起古人“月中桂子落,天香云外飘”的佳句来,涤心润肺,气雅神爽,仿佛一霎时灵魂也整个儿的被它熏了个透透彻彻,淋淋漓漓。
心安闲了,才能独拥心灵的一份清宁;心简单了,才能欣享应有的一份厚实。就着晴空莹润的皓月,我突然生发盼中秋佳日早早爽临的一分急切来。怔忡良久,灿然一笑,不禁又为自己心情的这份莫名变化而讶然不已。
和中秋节有关的梦想
文/郭华悦
说来好笑,儿时的我曾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天天都能吃上月饼。
那会儿,这其实也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梦想。多数的小孩,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平时真没什么吃的。三餐能填饱肚子,已是万幸,至于零食啥的,一说出来,就能招来大人的耳光。很简单,饭都吃不饱了,还天天嚷着吃其他的,这不是招人烦吗!
所以,像中秋节这样,有得吃又有得玩的日子,就特别受孩子们的欢迎。对于大人们来说,那个年代的中秋节,反倒成了一种负担了。后来,母亲曾说,那些年呀,饭都吃不饱,一到中秋节这样的日子,就得张罗着做月饼,送礼,心里头乱糟糟的。可一看到你们这些小孩的笑脸呀,又觉得遭点罪也值了。
但大人们的担忧,心大的孩子们哪晓得,净顾着高兴了。每年的中秋,一大早,就被母亲做月饼的香气唤醒了。喜欢赖床的我,在中秋节这天,是绝对不赖床的。起床后,用最快的速度洗脸刷牙,接下来的时间,就和弟弟一样,赖在桌旁,任由母亲怎么撵,就是不走。两人的两双眼睛,都贼溜溜地盯着桌上的好东西。那都是母亲平日里省下的,瓜子仁、坚果、花生、核桃等等,就等着中秋的日子,才派上用场。
我和弟弟都借口帮忙,其实是在等机会。等母亲一转身,或者一晃神,两双手就齐溜溜地朝桌上抓一把,赶紧塞进嘴里。等母亲发现了,好东西都已经进了嘴巴。大半天下来,月饼还没做好,人都吃饱了。
其实,母亲哪会不晓得我们的心思。小孩们馋,平日里又没东西吃,好不容易到了中秋这样的日子,母亲哪舍得让孩子们净顾着看,而没得吃。月饼做好后,母亲一个也舍不得碰,全都进入我们小孩们的肚子。
有一年,吃着月饼,母亲让我们每个人都许下一个愿望。没想到,我和弟弟的愿望都一样,就是希望将来能过上天天有月饼吃的日子。听了这话,母亲先是笑了笑,接着又沉默了。许久,才长长叹了一口气。
后来,日子好了,这愿望不再是海市蜃楼,而成了现实。只是,好吃的东西多了,童年时朝思夜想的月饼,反倒没那么稀罕了。
有一年,母亲病了。有一度,我以为母亲可能熬不过去了。所幸,坚强的母亲熬了过来,身体慢慢恢复了健康。那一年的中秋,我终于意识到,如果没有了母亲,再好吃的月饼,再有趣的中秋,也会变得寡淡无味。
去年的中秋,母亲还提到了儿时许下的愿望。那一刻,我在心里重新许下了一个愿望,希望年年都能过上有母亲陪伴的中秋,和母亲吃着月饼,沉浸在幸福的月光中。这样的现世安稳,是如今的我最想过的日子。
“快乐”的中秋节
文/廖涔汐
我想在大家的心目中,提到中秋节一定都非常快乐。那为什么我的“快乐”要打双引号呢?来看看今年的中秋节我是怎么过的吧。
今天是中秋节,别人团团圆圆吃月饼,而我却在朋友----杨林熹家。爸爸妈妈今天有工作,不能陪我过中秋节。我和朋友的家人切了月饼,一起欣赏圆圆的月亮。我走到窗前,望着皎洁的月光,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月圆年年相似,你我岁岁相盼。那满天的清辉,遍地水银,便是我对爸爸妈妈思念的目光。中秋节是举家团圆的日子,可是爸爸妈妈却还在辛苦的工作而不能陪伴我,我想他们一定也在思念着我。突然手机有短信声,我打开一看是妈妈发来的:“亲爱的宝贝,对不起,不能陪你过中秋节。我们一家人是相亲相爱的,我们会尽快处理完工作来陪你。不管我们在何处,我们三个人的心是永远在一起的。爱你!”我能理解爸爸妈妈的苦心,我的心里也很爱他们,虽然这个中秋我们一家人没有聚在一起,但在我的周围永远都有一股暖暖的爱包围着我。
这个中秋的夜晚,我并不孤单,有朋友的陪伴、有爸爸妈妈的爱,度过了一个“快乐”的中秋节。
没有月饼的中秋节
文/郭华悦
那已经是好多年前的事了。
当时,临近中秋,母亲想尽了办法,从亲友手中换来了几张月饼票,说是要让我们过上一个难忘的中秋节!得知这个消息,几个孩子都兴奋得无法言喻。要知道,在那个年头,想吃上一个做工精致的月饼,可不是容易事儿。
那时,都是凭票供应。每家能分到的月饼票,少得可怜。多数的人家,中秋节都是吃自家做的月饼,月饼票则拿去和别人换布票或粮票。因此,我们总念叨着,不知道啥时能吃上商店里卖的月饼,那味道肯定棒极了!
听得多了,母亲就放在了心里。中秋节那天,一大早,母亲让我拿着票,去供销社买月饼。我乐坏了,把票放进口袋里,一路飞奔,只恨自己少生了两条腿。
到了柜台,我说要买几盒月饼。可手一伸进口袋,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月饼票没了!我把口袋翻了个底朝天,又把全身都搜了个遍,也没找到月饼票。那一刻,我心里直冒冷气,完了,月饼票丢了!
我这才想到,肯定是刚才跑太急了,把票颠出了口袋都没有察觉。
我沿着那条路,来来回回找了十几遍,还是没找到。一直到下午,我才垂头丧气地回家。一见到我,母亲就气急败坏地说,让你去买几盒月饼,买了大半天,怎么回事?早饭午饭也不回来吃,不会把月饼都吃光了吧?
一听这话,我眼泪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母亲得知我把月饼票弄丢后,反倒收起了怒气,叹着气说,算了吧,丢了就丢了,还以为什么大不了的事呢!
接着,母亲赶紧烙了几个饼,当成过中秋的月饼。以往,尽管没有买月饼,但自家都会做点月饼,只不过比较费工费时。当时,已经来不及了,母亲也就没有做月饼,而是烙了几个圆形的饼。
那个中秋节,许久以来的盼望,眼看着就要实现,却又因自己的疏忽而落了空,心情的失落可想而知。可在吃烙饼过中秋的时候,母亲没有提月饼票的事儿,也没有责备我,反倒给我们讲了好多和月亮有关的故事,把孩子们逗得呵呵直笑。
在母亲的故事里,我这才渐渐把丢失月饼票的不快抛诸脑后。吃完烙饼,听完故事,已经是深夜了。母亲让我们回房睡觉,隔天还得早起帮忙呢!
多年后,我曾问母亲,当年丢了那么重要的月饼票,怎么就不把我痛打一顿呢?母亲却笑着说,买月饼本来就是为了满足你们,结果票子被你丢了,你肯定比谁都难过。这种时候,哪还能骂你打你,安慰你都来不及了。
如今,尽管每年都能吃上口味颇佳的月饼,但那一年,母亲的烙饼,却永远印在了我的脑海中。那是一个母亲,用宽容和爱做出来的,是任何美味都无法比拟的。
一个人的中秋节
文/聂红
中秋节之夜。华灯初上,行人匆忙,我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这是一个人的中秋节,充满孤独又清冷的意味。
父亲病入膏肓,生命危在旦夕。母亲和姊妹们在病房简单地吃完晚饭,母亲留下陪父亲,姐姐们各自回家,谁也没提起这天是中秋节。从外地回到家乡的我,走出病房,一个人在街上溜达了一阵,在一家小餐馆闷闷地吃完饭,往酒店方向走去。
走到过街天桥下面,忽然桥上传来歌声。我循声走过去,见一年轻男子正弹着吉他,边弹边唱。地上放着一手写小纸牌,大意是:自己患病,无法工作,以此养家度日。桥上偶有行人经过,但并无人驻足观望。我怜悯起这个年轻人来。若不是遇到愁人之事,怎会在中秋之夜,一个人在这儿寂寂地弹唱。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他略带沙哑的歌声,一下击中了我本已不堪重负的心。想起遭受病痛折磨,却只能坐以待毙的父亲,想起脆如薄纸的婚姻,想起自己去去来来的病痛,不禁潸然泪下。
下桥,走了一小段,歌声又飘过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有些讶异,这首将苏轼中秋节词作谱曲的歌,历来女声演唱居多,在这个中秋之夜,由此刻这个漂泊的男声唱来,竟别有一番苍凉的感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唱给我,还是唱给他自己?
想起台湾作家林清玄曾在中秋的夜晚写的一首诗:先几度浮沉,再几番兴谢。问谁的人生,圆满如秋月。这正是作者多年来,在经历了“失志之时”、“情感的挫折”和“痛苦的成长经验”之后,领悟到的人生的真谛呀!
心情豁然开朗,心中的愁云随着歌声和美丽的诗句,在空中渐渐飘散开去。
我们一生都期待团圆、圆满,但人生又难免有离别,有缺憾。如果我们对人生多几分豁达和达观,即使有不如意、不圆满,那明月、那诗词、那歌声,也安慰了我们的心。如果我们随顺因缘,同时也仍然保持对人生圆满的期待和向往,那,相信人生的很多时刻,也终会有月圆之时。
回到酒店,我打开月饼,泡一杯热茶,用微信传一组照片给远方的孩子,告诉他,中秋节,我一个人,过得很好。
深夜无眠,倚在窗前看月亮。窗外月朗星稀,月光静静地泻了一地。
中秋节
文/薛睿颖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广为流传。
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爷爷家,爷爷奶奶很热情地欢迎了我们。叔叔和姑姑两家人也一起来了,大家在一起共度佳节。为迎接大家,爷爷奶奶做了很丰盛的饭菜。大家一边说说笑笑,一边品尝着丰盛的团圆饭,大人们少不了喝酒,我们小孩便以饮料代替酒,互相祝福,浓浓的亲情在饭桌上互相传递,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
吃月饼也是中秋节的一大习俗。相传元朝末年,朱元璋发动农民起义时,用月饼作为秘密传递通知的手段,约定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起义,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来人们以中秋节吃月饼来纪念起义军的胜利。现在,月饼已演变成合家团聚的象征。于是,吃过晚饭后,我们每人手里拿一块月饼,到楼下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月到中秋分外明”,是的,今晚的月亮特别明亮。一轮圆月像一个银色的玉盘高高地挂在天空中,皎洁的月光,像水似地泻向大地,照亮了整个院子。天空中云很淡,风很轻,月光很美,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中秋节
文/武东英
吃过晚饭,天渐渐暗了下来,我们一家六口坐在阳台上又说又笑。忽然,爷爷大声地说:“月亮升起来了!”我抬头向爷爷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正东边一片明亮,一个又大又圆的明月慢慢地从天那边升起来了。我问爷爷:“爷爷,今晚的月亮怎么又大又圆呢?”爷爷说:“好孙子,今天是中秋节,是我们全家团圆的日子,月儿当然那么大那么圆啦!”接着,爷爷给我们讲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听着听着,我望着圆月发呆了。这时,爸爸抬来切好的大月饼。还有花生、栗子、苹果、桔子……爸爸把月饼分给我们。我们一家人吃着又香又甜的大月饼和水果。
梦里,我坐在月亮上和嫦娥姐姐说笑呢!
泰国的中秋节
文/程中学
泰国也有中秋节,也是八月十五这一天。泰国是佛教之邦,与中国的佛教文化有相通之处。中泰友好近邻,人民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盟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侨华人的传统节日。虽然同为中秋,但各国习俗略有不同,多样的形式一并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泰国人把中秋节唤做“祈月节”。同中国人一样,为了庆祝这个节日,国民也会在这一天“疯狂购物”。泰国首都曼谷在中秋前夕就会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人们纷纷到这里选购月饼、水果,准备与家人共度中秋佳节。由于地域与文化的不同,泰国人在这一天必吃柚子——象征团团圆圆,还有榴莲味的月饼。
泰国的月饼也很讲究。泰国是一个华裔颇多的国家,尤其在首都曼谷,超过一半的人都有华人血统,因此,月饼也是节日食品,但泰国有榴莲馅的月饼,这在中国是很少见的。泰国的月饼制成较贵的礼盒,包装精美,上面的画大多近似于中国工笔仕女或近代上海的月份牌风格,富有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化色彩。
泰国的八月十五之夜,各家各户都要用甘蔗扎成拱门,男女老少都要参拜月亮。中秋桌上供奉着中国民间传说的“八洞神仙”。个个栩栩如生,向祈祷者传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桌上还摆满了寿桃、月饼之类的美食。据泰国传说,中秋祈月,八仙会带着寿桃到月宫给观音祝寿,菩萨神仙们就会“降福生灵”。这与中国人祭拜月神的习俗相似,国度不同,对美好生活的愿望都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中国人在中秋节讲究幸福团圆,共同赏月。泰国的中秋节是举国狂欢的一天。他们或坐游船赏月,或是参加“月满派对”。苏梅帕岸岛的哈林海滩每到十五,月亮又圆又亮,很多欧洲游客慕名而来赏月,人气渐旺,最后成了每月农历十五左右的电音狂欢舞会之“月满派对”。它与西班牙的伊比萨岛派对、印度的果阿海滩派对,并称世界三大户外RAVE狂欢舞会。
中秋节,中泰两国景有不同,庆祝的方式也有所不一,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