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故事人生

2023/09/13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故事人生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故事人生(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简化人生

文/梁凌

老王今年六十五岁,在我们小区做园丁。老王年轻时在工地上搬砖,抹墙,现在年纪大些,干点轻活儿,侍弄侍弄花草。工资呢,1500元,算低工资,但他说,老婆挣得多。他老婆在一家星级酒店配菜,月入2500元,合起来,够花!

老王平时总是笑呵呵的,别人也喜欢拿他打趣。这不,早上七点,老王就来上班了,还是他的标配——戴着麦秸帽,提着塑料水杯。人家看看他杯里的白开水问,老王,你闺女开茶叶店,你咋老喝白开水?这不是卖闺女赖嘛!老王辩解,我不敢喝茶叶水,一喝就拉肚子。众人哄笑,哎呀老王,你闺女卖茶叶,你竟然说喝茶拉肚子……老王听了,把麦秸帽掀起来,搔搔头,想说点儿啥,又感觉没话接,只得嘿嘿嘿干笑三声,去工房拿他的花剪。

老王差不多天天就是割草、剪花。春夏季,花草长得疯,把老王变成了拉磨的驴,他的两只手,永远握着大剪子,嚓嚓嚓,嚓嚓嚓……

我问老王,天天重复一个动作累不累?,老王说,干活时不觉得,晚上回家胳膊疼。我说你闺女开茶叶店,应该挺赚钱,你回家歇着享清福呗。老王听了,停下手里的活儿说,我可不敢歇,一歇不自在,干惯了。

老王挺享受目前的幸福生活。白天干活,晚上回家自己做饭吃,一辈子烟酒不沾,不为节约,只是不喜欢。他有仨闺女,都过得不错,也孝顺,常给老王钱花。前些天大闺女要开车拉爹妈去旅游,老王说,旅啥游呀,外面吵,在家有吃有喝多自在。

我说,外面世界很大,你应该出去看看,天天窝在家,不是变成井底蛙了吗?老王说,不想去,在家的日子就很好!

我望着老王,他站在太阳下,一边擦汗,一边微笑,一副满足和开心样。我觉得如果再引导他睁大眼睛,去发现外面的精彩,都有些不厚道了。有种说法叫"不要惊扰别人的幸福",是这样。一个人到底幸福不幸福,全在他自己心里,讨论和提醒,好像都有些刻意和无聊。

二叔

文/谢永华

二叔叫美平,是我父亲的大弟。

他在我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现在,奶奶一提到二叔就会掉眼泪。

二叔人长得高大,国字脸,用我们那里的话说是个好伢子。他为人热情善良,一身正气。二叔在我们街上的资东书院教小学。二婶也是老师,娘家也是我们街上的。两人本该幸福地生活着。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天,上课的时候,二叔右边肝脏的地方很痛,豆大的汗珠,从头上不住地冒岀来。脸也痛得扭曲了,嘎白嘎白的。二叔用手使劲捂着肝脏那里,坚持讲完这堂课。台下的学生,也是在感动和泪水中听完的。

回家之后,二叔的病情还是不见好转,就到乡里赤脚医生那里,开了点止痛药。没有想到的是,此后二叔就和这药缠上了。在后来的两年多时间里,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二叔只能买草药对付,大担大担的草药,喝得他极其恶心,而且,几个月都难看到肉末星子。正常的人都是心慌慌的,莫说这有病的人了。即使这样,二叔服草药也是很心疼的,说既花了钱,又拖累了家人。他常常是把药喝下去,泪水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奶奶和父亲他们看到这个情景,心里也是难过得要死。可是,在那个年月,他们也无可奈何。

一日午后,阳光明媚,二叔喝过药后,感觉好点了。他想起河边的菜地要除草了,自己正好到那里扯点草,放到塘里喂鱼。他便担起粪箕,往河边走去。

刚到河边,就听到一阵呼喊,救命啊!救命啊!

二叔循声望去,河里两个小妹子正在不停地扑腾着。二叔想也没想,就直接跳进河里,也顾不得自己还生着病。由于河水太湍急,看来只是几米远的距离,游起来却是这么费劲,这么遥远。这时,二叔抱住其中一个妹子的腰,使劲地往岸边游去。可能是求生的欲望太强烈,那个小妹子使劲地蹬着脚,二叔好几次都差点被呛水。二叔使出浑身解数,才把这个妹子抱到岸上,马上又转身去救另外那个妹子。

河水哗哗地流着,那个妹子微弱的哭声,已越来越远。可能是刚刚太用力的缘故,也可能是河水太凉的缘故,二叔的肝脏又疼起来了,可是,一想到还有个生命在河里挣扎,二叔就用一只手捂着剧烈疼痛的肝部,一只手在冰凉的水里搜寻着。这每一秒都是那么的漫长,二叔艰难地向那声音游去,一点一点靠近。这时,他终于看到了,那个妹子可能呛了几口水,并不再发出任何声音,正在慢慢地往下沉。二叔使劲地用手拖住她,自己也到了筋疲力尽的时候了。实在不行了,二叔就用头慢慢地顶着那个妹子的背部,缓缓地向岸边游去。每一步是这样的痛苦, 每一步又是这样的艰难。坚强的二叔拖着病体,用尽全力终于把这个妹子顶到了岸边。

此时,二叔快要虚脱了,他断断续续地对那个早已上岸的妹子说,妹子,你快用力压她的心脏,把水压岀来,再人工呼吸。那个小妹子可能已经吓蠢了,竟一动不动。二叔无奈,只好用手使劲地敲打着自己的头部,努力让自己变得清醒起来。他爬到那个小妹子的身边,按住她的心脏,一下,又一下。这时,那个小妹子猛地喷出一口水来,喷到了二叔的脸上。

二叔再也支撑不住了,他仰倒在地上……

做梦也没有想到,二叔有勇气救别人,自己却无力支撑自己的病体,不久便走了。把无尽的思念和泪水留给了亲人,还有那个可怜的刚满百天的堂弟。这是奶奶永远的痛,也是我们家人永远的痛。

三舅妈

文/鲁雅君

1986年3月,我曾到哲里木盟农管局哲南农场职教培训中心参加英语教师培训。那本是一次平常的师资培训,却在我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带给我绵延不断的温暖。

在那次学习期间,我幸运地找到了失联40多年的三舅一家。

说失联40多年,是相对于我母亲和三舅他们而言。那时我才20出头,从未见过三舅和三舅妈。之所以用心寻找他们,是因为母亲的执念。

三舅是母亲的大伯也就是我大姥爷的儿子。大姥爷去世后,大姥姥改嫁,年幼的三舅就留在我姥爷家,和我母亲、姨、舅们一起长大。在母亲的心里,三舅是她亲哥哥。

后来,三舅成了家,另立门户,跟随三舅妈的父母离开了瓦房牧场,搬迁到母亲口中的"北荒"——现在的三义堂农场。据三舅妈讲述,她曾在大表姐两岁那年冬天抱着大表姐回过一次老家。当时交通不便,搭了马车搭驴车,一路辗转颠簸,走了五六天,遭了不少罪。此后再没回去过。母亲因为孩子多,日子穷,也没能力去看望三舅和三舅妈。一别40多年音信不通,母亲连三舅家的地址也不记得,只告诉我一个模糊的"北荒".

其实,我的乡亲们把家乡以北特别是现在科尔沁区的广大地区都称作北荒,直到现在也一样。

三舅家的北荒,究竟是哪里呢?

1986年,家乡学校按照上级要求需要开设英语课,可是没有英语教师。领导就委派我参加英语教师培训,把开设英语课的重任交给了我。临行前,母亲再三嘱咐我:"北荒你三舅家不知道在哪个农场还是牧场,你到了学校,千万记得打听打听。"

那次参加培训的都是农管局下属各个农牧场学校的教师。由于基础不同,分为快慢班。我毫无基础,自然分到了慢班。我时刻记得母亲的嘱托,课余时间逐个同学询问。我们慢班20多名同学都说他们场部没有三舅这样一个人。可能是亲缘不断,冥冥中自有天助吧。一次,两个班级合起来上语法课,课间休息,我问到了快班班长张良。他看着我迟疑地问:"你和这老爷子啥关系?"我说是我三舅。他淡定地说:"这老爷子是我岳父!"

找到了三舅,我赶紧写信报喜,母亲高兴得直抹眼泪。

本来还寻思培训期间跟着表姐夫张良去看看三舅和三舅妈,但是阴差阳错地没能成行。培训结束后,各奔岗位,开始繁忙的工作。彼时,母亲也年过花甲身体多病,没人陪同已不能出远门。

刚刚找到的亲人还是没能重逢。

1988年,我考入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函授班。1989年寒假面授学习时,在学院门口巧遇表姐夫。原来他也在读函授,我们又成为了同学。他告诉我三舅恰好在二表姐家。晚上放学后,表姐夫带我去了二表姐家。那天正好是正月十五,街上鞭炮声不断,路灯散发着喜庆的暖光。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心里忐忑不安:我一个生活拮据的民办教师,面授学习的费用都是借的,空空如也的兜里,连给三舅买份见面礼的钱都没有。三舅和二表姐他们,会怎么想呢?

进屋见到了三舅和二表姐一家,以及特意去等候我的三表姐,我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余甚至可笑的。

初见三舅,忍不住打量这位母亲心中极重要的三哥:老人家不苟言笑,却慈眉善目,温和儒雅。他跟我询问母亲及老家的亲戚们,并嘱咐我有机会带母亲来串门。

1993年暑假,我最后一次函授学习,临行前劝母亲与我同行去看看她心心念念的三哥三嫂,母亲痛快地答应了。恰好三舅和三舅妈也在通辽二表姐家,3位40多年未见面的至亲老人重逢了。看着母亲和三舅妈流着激动的泪水笑骂着抱在一起,三舅拄着拐棍站在一边擦眼睛,我的心像一团新买的棉花柔软得不行。

那次重逢,母亲在二表姐家和三舅、三舅妈一起住了20天,直到我毕业考试结束才分开。期间我因上课、考试没能参与他们的相聚,但我知道他们直到分别那一刻,也没叙完40多年的思念和牵挂。那次时隔40年的重逢,也是母亲和三舅、三舅妈的最后一面。1995年初春,接到三舅病重的电话时,我因8个月的身孕无法远行,只好让爱人替我去探望。那时,母亲也反复犯病,我对她隐瞒了三舅病重直至病逝的消息。

1997年秋,母亲也离开了我。

但是,我一直和大表姐、二表姐保持着联系,每年至少在春节前后跑一趟通辽,看望可亲可爱的三舅妈。每次见面,三舅妈都拉着我的手,详细地询问老家的亲戚们,然后,再讲述一下当年她和母亲以及几位姨母们亲密相处的往事。不知不觉地,我们竟然形成了一个习惯:每年正月十五去大表姐家和三舅妈一起过元宵节。

没有母亲的娘家已经分成若干个兄弟的家,我从未想过去哪个哥哥或弟弟家过元宵节。但在大表姐家过元宵节,却是我们非常开心的一件事。我从三舅妈那里汲取母爱,儿子也享受着他大姨和大姨父的关心疼爱。元宵节晚上,大表姐一家必定要陪着我们去广场看烟花。大表姐夫不善表达,但他会用并不伟岸的身躯把我儿子扛在肩上,在密密匝匝的人群里穿梭。大表姐一刻不闲地忙前忙后,给我们做吃做喝。

记不清是1998年还是1999年了,大表姐和姐夫、二表姐和姐夫以及几个外甥、外甥女陪同三舅妈回了一趟老家,圆了三舅妈再回一次老家的梦,也了了三舅临终前的遗愿。彼时,我唯一的亲舅虽然还在世,却因阿尔茨海默病已不能自理。但他在看到三舅妈后,怔愣片刻,就放声大哭。原来,在老人家心灵深处,仍然记得曾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嫂子,哪怕岁月苍白了所有记忆。

三舅妈那次回老家,还特意到库伦街看望了母亲最小的妹妹——我的老姨。当年,三舅妈初嫁到姥姥家时,老姨还是十几岁的少女。40多年过去了,老姨已子孙满堂,退休在家安享晚年。只可惜,三舅和老姨夫都已仙逝,年过古稀的嫂子和花甲小姑子重逢,自是一番悲喜交加,无限感慨。

那以后,我舅家表姐和二姨、老姨家的表姐们,也都在每年抽时间去看望三舅妈。

三舅妈说,这都是雅君的功劳,是雅君让断了40多年的亲情又联系了起来。

2009年,我家搬到了市里。我不但可以经常看望三舅妈,还能偶尔和表姐表哥以及他们的儿女们聚一聚。远离故乡和亲人,初到陌生的城市,毫不孤独寂寞,多亏有三舅妈。耄耋之年的三舅妈依然肩不塌背不驼,神采奕奕,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耳聪目明。老人家听新闻,看电视,不仅了解国家形势,还会说时下的流行语。常常妙语连珠,逗得我们捧腹不禁。90多岁的时候,三舅妈仍能自己穿针引线做针线活。老人家给所有的孙辈孩子都准备了一套新生儿的被褥用品,说是留着他们结婚生子用。那时我儿子还在读高中,我五哥的女儿还在读大学,三舅妈也给我们未来的孙子或孙女准备了一套,还包上了一个三五百元的红包放到小被褥上面。三舅妈说:"到时候万一我不在了,这就是我这个舅奶奶舅姥姥给曾孙的压岁钱!"

三舅妈有两儿三女。在我认识三舅妈时,三个表姐和两个表哥家的孩子们已陆续成家立业。三舅妈对每一个儿孙都无比疼惜。平日里,老人家在大表姐和小表哥家居多,每逢节假日,无论三舅妈在哪里,所有的儿孙们必会和老人家共享天伦之乐。

如今,三舅妈即将是五世同堂的百岁老人,依然思路清晰,口齿伶俐。不过,人们常说的老小孩现象,在三舅妈身上也时有发生。因为耳背,三舅妈有时会怀疑儿女们有啥事瞒了她。年前,大表姐将老妈留在自己家过年。腊月二十四,大表姐和小表姐相约一起去烫发。因为理发店人多,烫发又麻烦,姐妹俩去了大半天才回来。进屋见老妈沉着脸不高兴,一看见她们就委屈地说:"你们去打麻将就说打麻将呗,非得糊弄我说去烫发!你们俩烫发用了这大半天时间,人家理发店挣啥钱?不得开黄了!"姐妹俩哭笑不得,再三解释才哄好了老妈。年近八旬的大表姐夫在一旁悄悄地说:"你们可回来了!中午我给老太太热牛奶,说啥也不喝。"误会解开了,三舅妈自己也忍不住笑。正月我去拜年,老太太毫不隐讳地把自己的笑话讲给我听,还感慨:"你说这人老了,就蛮不讲理了!"

母亲节前两天,我买了一件暗红花纹上衣去看望三舅妈。和以往一样,三舅妈拉着我的手,湿着眼睛说:"你呀!半路上捡个舅妈,你咋还忘不了了呢!你说说,20多年来,你逢年过节从不忘记舅妈,过年给压岁钱,母亲节买衣服、买帽子、买围巾……舅妈给过你啥温暖?"我告诉三舅妈:"您是我现在唯一健在的母亲了,只要您好好活着,我就觉得幸福温暖!"

其实,我早就告诉过三舅妈,她给我的温暖是无形的。她养育教导了一群好儿女。不仅表哥表姐们拿我当亲妹妹,就连表姐夫们也有求必应。

我庆幸自己当年找到了三舅妈一家,让我的生活中多了一群亲人;我敬爱三舅妈,让我的生命中多了一位慈爱的母亲;我羡慕三舅妈,她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养育了一群孝顺的好儿女。我多次曾想写一写他们孝老爱亲的故事,或上报妇联评选孝老爱亲模范,都被他们婉拒了。他们说,孝敬父母是人之本分,不用表扬。

是啊,正因为他们尽力做好了自己的本分,百岁舅妈才得以安享晚年。

愿我敬爱的三舅妈身体康健、福寿绵长!

光阴的故事

文/神鹰

十五岁那年,因为父亲的工作的原因,我们全家从浙江老家移居到了福建的一个小城开始新的生活。

临去之前,母亲把我喂养了一年多的那只羊杀掉了。

我和这只羊有很深的感情,从小羊看着它慢慢长大,我已经把它当成了我的伙伴,母亲说要杀掉的时候,我生平第一次和母亲起了冲突。母亲说我们不可能把羊带到福建去,我说那就送给亲戚养吧,母亲说别人领去照样杀掉,让别人动手还不如我们自己动手,我无法反驳。

羊被杀的那天,听到它凄惨的叫声,我心如刀割,那刻的感受我一直无法忘怀,之后的两天都难受的吃不下饭,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从不吃羊肉,我一直说不喜欢,其实是因为这件事情改变了我。

到了小城以后,我上了当地一所比较好的重点中学,因为之前在老家初一已经读完,所以直接就被安排在了初二,但这个安排其实是个错误,因为地域不同,教育的方法和方式都不一样,我从一开始就跟不上去。

我们的班主任是个英语老师,我一直还记得她,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厌恶。她长的胖胖的,带着一副眼镜,三十多岁,上课总爱用一些当地的方言,我时常的听不懂,英语成绩一落千丈,考试也是多不及格,于是她经常的批评我,用当地的方言骂我,被罚站是家常便饭的事,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站在教室前面,面对着同学们的目光,对于自尊心很强的我来说,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这种戏辱让我一直难以忘却。

在班上我是坐在第二排的,我的前桌是个很女性化的漂亮男同学,说话特别的柔,举手投足间充满了女性的媚,他的皮肤也是很白的,手指纤长,真的是具备了女性的所有特征,当时还没有伪娘一说,如果换成现在,他若打扮成女子真可称得上是美人。

他学习成绩一直是班上最好的,所以班主任特别器重他,集班长和英语委员于一体,不过他人还是不错的,对我也蛮好,有时候还会辅导我一下,我这人喜欢感恩,所以对我好的人我会一直记得,当然我也是记仇的,整过害过我的人我也会一直记得。

对于初中的同学,我到现在还记得的不多,因为环境的变化,让我变得有些孤僻,不太爱和别人交往,再加上话语不通,基本也聊不到一块,所以我朋友很少,甚至于到毕业了有些人我还记不太清楚名字。

当时对我比较好的是几个女同学,她们成绩都在前几名,而且她们几个基本也都是坐在我前后左右的,所以沟通比较多,有时候她们会帮我讲解作业,下课后也会和我结伴而行,对她们几个的记忆也就比较深刻了。

我当时的同桌是个男同学,名字与我有一字相同,再加上他的成绩也不咋样,我们两个倒是很合得来,就算是毕业后我们也维持了几年的联系。

这个男同学是个爱好打架的捣蛋鬼,记得有一次他和另外一个班的一个同学发生了摩擦,约定某天在学校某个角落决斗,他当时叫了我和另一个同学去给他壮胆。到了决斗那一天,我们三个按说好的时间到了决斗的地方,对方人早就到了,我一看,好家伙,这人块头明显比我同桌大多了,而且个子也比我同桌高出一个头,相差悬殊,我心想这下完了,我同学要被扁惨了,结果却也不出所料,我的同桌虽然勇敢战斗,最后还是被打的鼻青脸肿。不过这件事情我们都没有告诉老师,这俩家伙也是不打不相识,最后竟然还成了朋友。

我们班那时有一对风云人物,之所以用这个词来形容,是因为这对男女同学早恋了,这在当时那个传统的年代是很轰动的事,初中生恋爱那时是想也不敢想的,老师听到消息后自然大为紧张,于是立马出动,批评教育警告,用了一堆的手段,恩威并施让他们不准谈恋爱,如果以后发现还粘在一起就开除出学校,结果这对恋人不仅不收心,反而更加光明正大的在学校里亲密结伴而行,最后学校做了个决定,让他们主动退学,这对恋人也毫不犹豫的退了学,其实说实话我还真是挺佩服他们对爱情的执着,据说后来过了些年,他们还真结了婚,这也算是对爱情的一种诠释吧。

对于我的初中生活,我能回想起来的故事很少,能值得回忆的更是少之又少,唯一能让我留恋又感到温馨美好的事,是发生在初三的那一年。

初三开学后,班上被安排进来一位实习英语老师,大约也就二十出头,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刚刚从师范大学毕业出来就直接来我们学校实习了。这位女老师长的很漂亮,而且说话特别的温柔,再加上留着一头飘逸的长发,丰润的圆脸,身材匀称,对于我这个刚步入青春期的人来说,充满了无尽的吸引力,我也是从那一刻开始知道了喜欢是一种什么味道。

这位女老师对我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因为她没有对学习差的学生有偏见,而是满满的鼓励,她对每一个学生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她的善良与班主任的恶毒完全就是一个对比,她在的那段时间,我对已经厌恶了的英语竟然也提起了兴趣,成绩也因而提高了不少。

记得有一次秋游,我们去了海上的一个小岛,从小城坐船到小岛大约需要两个小时的船程,船不大,几个班的学生就把船塞的满满当当的了。我当时就坐在女老师的旁边,海风吹起的时候,她的长发就拂在了我的脸上,充满着淡淡的香味,让人沉醉,她安静的看着前方,而我在侧面看着她的脸,一直不想移开,她发现了我的眼光,笑着拧了一把我的脸蛋,问我在想什么呢?我慌乱的说没有没有,其实此时我的心已经跳动的快扑出来了。

与女老师相处两个月后,她的实习期结束要离开了,上最后一趟课,当她说出这是最后一节课的时候,大家都呆住了,很多同学哭了,我也忍不住的落泪,心中有一种突然要失去一切的慌乱与无助,还有那种很多年以后我才明白的感觉,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对异性产生的爱意。

女老师走后,我的英语成绩又开始滑落下去,我继续被班主任批评辱骂罚站,重复着让我厌恶之极的学习生活,但每每回想起与女老师相处的岁月,我的心中总会不自觉的涌上一股暖意。

光阴一去不复返,只留下一段美好又伤感的青春故事,多年以后回想起来,既熟悉又陌生,人的一生可记住的事不多,可记住的人也不多,能活在自己记忆里的,一般都是忘却不了的,有喜也有恶,这就是人生的故事。

曾外祖父的抗战

文/王正哲

李憨头,一个极其普通的旧中国农民名字,甚至显得很土气,但在我心目中,却是无比伟大,更是我们家族的荣耀。

李憨头是我奶奶的父亲,也就是我的曾外祖父,1912年出生在潞城窑上村的一户贫苦农家。家里姐弟三人,他是独子,更是老小。因为家庭贫寒,又早年丧父,与母亲、姐姐相依为命,没有上过一天学,十多岁就承担起养家的责任,给村上大户打柴、放羊、看牲口、当长工。生活的艰辛造就了曾外祖父吃苦、坚韧的性格。我想,这或许是他在日后能被吸收到抗日队伍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曾外祖父20岁时,和本村姑娘秦氏喜结连理,并于次年生下我奶奶,曾外祖父孝敬母亲、关心妻子、疼爱女儿,生活虽然清苦,但一家人其乐融融。1938年2月下旬,平静的日子被打破,日军占领潞城后,制造了"神头""西村"等多起骇人听闻的惨案。日军的暴行在人们心中埋下了仇恨之火,更唤醒了婴城大地千万热血儿女。

1939年10月潞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积极进行对敌斗争,地下工作逐步展开。此时的曾外祖父27岁,正是壮年,又仇视日本人,因此就进入到地下党组织的视线之中。经过组织培养、考验,曾外祖父于1940年2月正式加入革命队伍,担任抗日民主政府公安局情报员。从此,他告别老母,抛妻弃女,开始了短暂却光荣的抗日生涯。我奶奶回忆说,从曾外祖父离家到他牺牲的八个月间,与家人只有一次见面,不想这次见面竟成了诀别。

1940年10月的一天傍晚,天刚擦黑,曾外祖父悄悄地进了村,可他并不知道,村上的一个汉奸看见了他。回到家,亲人相见,既高兴又害怕,年幼的奶奶缠着曾外祖父问他去哪儿了,曾外祖父的母亲坐在炕上抹泪,曾外祖母一边做饭,眼泪却止不住地掉进锅里。心中愧疚的曾外祖父不知如何安慰老母亲和妻子,只是不住地说:"我没事,不敢哭…"一家人草草吃过饭,正要休息,就听见外边传来砸门声,曾外祖父对曾外祖母说:"不要慌!"说完翻身窜到房梁上藏了起来。曾外祖母抱起奶奶塞到老母亲怀里,准备出去开门。刚走出房门,院门已经被踹开,汉奸领着十几个日军就冲进来四处搜人。没找见曾外祖父,就逼问曾外祖母,把她绑在院子里的树上,用皮带、棍子把曾外祖母打得昏死过去,又用冷水泼醒,再打再问,如此三四次。曾外祖父的老母亲在家中炕上死死地抱住我奶奶,捂住奶奶的眼睛,奶孙俩小声地抽泣着。日军对曾外祖母的折磨,让房梁上的曾外祖父难以克制,不小心碰到一个箩头掉了下来,曾外祖父被发现了,日军五花大绑抓走了他。

几天后,日军没能从曾外祖父的口中得到情报,再次来家带走了曾外祖母,严刑拷问她见没见曾外祖父和谁接触过,知不知道谁是曾外祖父的同党,最后仍一无所获,曾外祖母被放了回来,而曾外祖父则惨遭日军杀害,时年28岁。难以想象,曾外祖父在日军的刑讯室里遭受了何种残忍的拷打折磨,一个不识字的农民是怎样做到保守组织的秘密。我被曾外祖父的不屈服所震惊、所感动、所激励,我想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吧!

再后来,村上的本家亲戚凑上大洋、粮食把曾外祖父的尸体从日军手里赎出来,安葬在本村。几个月后,曾外祖父的老母亲因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悲伤过度撒手西去,曾外祖母也因伤势恶化弃世,撇下我年幼的奶奶,孤苦伶仃,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此破碎。只道是:可怜孤幼女,孑孑掩门哀。凶残倭寇暴,覆灭天注定!

值得欣慰的是,群众没有忘记我的曾外祖父,潞城解放后,1946年7月,窑上村修建烈士纪念碑,他的名字和程四胡、张补眼两位烈士一起被刻在了纪念碑上,继续守护着生养他们的土地。

如今,奶奶去世也快二十年了,但我仍然清晰的记得,奶奶在诉说这段血泪故事时,泪水填平了她脸上的褶皱,她痛苦悲伤的眼神中有怒火、更有仇恨!她的父亲,我的曾外祖父,只是千千万万个抗日先烈中的普通一员,他们有的留下了名字,更多的是无名英雄,用鲜血铭刻了那段永远也不能忘记的国难史。在革命工作中,他们都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创造了属于自己、属于国家、属于人民、属于历史的伟大功绩!

今年是中华民族抗战胜利70周年,谨以此文纪念我的曾外祖父,纪念为中华民族的自由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先烈们!愿你们安息,佑护华夏永昌!

曹师傅的爆米花

文/何龙飞

爆米花,这飘香的美味,深深地烙印进我记忆的窗棂里。尤其是那位姓曹的师傅担着黑黝黝的机器、颤悠悠地来到大院吆喝着加工爆米花时的场景,我记忆犹新。

瞧,曹师傅搁好担子,解开绳索,放稳爆米花机及铁架子,再立好铁架子,将爆米花机横架上去。"爆米花啰!"随后,满院子响起曹师傅的吆喝声。大人们从各家各户出来,核实清楚后,转身回屋去撮黄苞谷、糯苞谷或糯米,带上适量柴块,就在院子里排队等候加工爆米花。

曹师傅是个急性人,划燃火柴,点燃毛柴,引燃块子柴,还辅之以口吹和拉风箱助燃,把火烧得亮堂。该装粮食进去了,只见曹师傅取下爆米花机放在地上,打开一端的圆门,将黄苞谷倒进去,再加入少许糖精,盖好圆门,拧紧,重新架于铁架子上。随着柴火的烧烤,葫芦状的爆米花机膛受热快,急需转动,以便均匀受热。曹师傅用手摇着另一端的手柄,缓缓转动,不时传柴、加柴,拉动风箱催火,熟练地操作。

等着等着,我们这些孩子垂涎欲滴,一个劲儿地嚷嚷。"莫慌,早着呢,慢慢等!"岂料,急性子的曹师傅竟使出了慢性子,如此说道。我们只好睁大眼睛,静候。大人们也是这样,仿佛等一场盛事。

大约20分钟后,曹师傅认真看了机器上的气压表后,才提起爆米花机手柄,把另一端圆门放进早已准备好的口袋内。最后,用脚猛踩开关。"嘣!"一声巨响后,圆门打开,机膛内的黄苞谷被高温、高压气流冲出,成了名副其实的爆米花,白黄相间,尽情绽放,美丽极了。同时,一股浓浓的香味迅速飘散在空中。

焦急等待的孩子哪里还受得住这等诱惑,赶紧抓起热腾腾、香喷喷的爆米花送进口里,一饱口福。这家父母见到自家孩子吃得喷香,也不能冷落其他在场的孩子,便忙着招呼一起品尝。大家抓起爆米花来尝,香香的,甜甜的,简直陶醉灵魂。一阵欢声笑语后,前一家心满意足地回屋去了。下一家如法炮制,也加工出了美味的爆米花。

加工完爆米花,曹师傅在大家的送别声中,颤悠悠地消失在大院外。远处传来狗叫声,响起"爆米花"的吆喝,我们知道,曹师傅又在加工爆米花了。就这样,飘香而美味的爆米花演绎成正月里动人的乐章,成为故乡灵动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