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体散文
倚栏轩精选6篇游记体散文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游记体散文(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登顶江洲坪
文/邓成忠
云雾缭绕、恍若仙境的灵川县兰田瑶族乡江洲坪万亩草场,地处越城岭余脉,海拔1500米,距兰田瑶族乡政府所在地14公里。登顶江洲坪三县界址观看稀有的高山万亩草场,气势磅礴,一望无际的圆乳状山包由近而远延绵环绕,让人心旷神怡!江洲坪气候宜人,景色秀美,群山簇拥,春有迷雾、夏有山花、秋有野果、冬有积雪,生态系统处于原始状态,在岭南、华南地区实属罕见。"登顶江洲坪,一脚踏三县"的三县界碑,向来此探幽的人们讲述着它的地理特性,古老的瑶乡代代传承的瑶歌飘渺着它的淳朴和灵动。自古以来原住民互通有无走出来的山路,如银线般地串起丛林、幽谷和高山草场等一颗颗明珠,是桂林驴友公认的穿越胜地。
许多驴友博客中关于江洲坪万亩草场的描述,使我对它充满了向往,3年前驴友邀我登顶也因种种原因未去成,在梦里曾无数次地神游,现实中一直不得机缘与它来一次亲密接触。一个周末,收到无尘与卢子的盛情邀约时,我忽然觉得,这次不能再与它失之交臂了。
那天上午,伴随着无尘驾车,一路阳光。轿车驶上兰田瑶族乡黄皮江电站,我们三大两小队友各自整理好装备,开始了登顶江洲坪之旅。
我背着约10多公斤重的装备,跟着前面两对父子行走在原始的崎岖山道上。有10多年没这样负重登山了,10多年来的体能下降在此刻产生了剧烈的反应,胸如压石、汗如雨下,背上的旅行包也仿佛要使着劲儿把我压倒在地,到达瑶寨时,我的两条腿已如一心要杵进地里的电线杆似的——— 僵直、沉重。
在瑶寨边,我们进行了一次休整,补充能量。我问卢子:"到江洲坪还有多远?""按照我们的登山速度估计还要1个半小时。""那在这瑶寨扎帐,明天黎明前登顶江洲坪行吗?"无尘接话:"还是上到水库草场宿营吧,早上登顶看日出轻松些。"小无尘和小卢子虽然也一脸疲态,却也嚷嚷着继续往上走,他们的眼神扫过我时,闪着小家伙们特有的得意的光芒。小屁孩,得意什么,想当年我……咳,算了,好汉不提当年勇,跟着走!
历经两个多小时的登山,从最后一道山梁走出林子时,面积约百余亩的江洲坪水库豁然呈现在眼前。湖水碧绿,湖边小平原上红一丛、黄一丛、绿一丛的草和野菜,像一幅五彩的地毯,鸟鸣声也回到了耳朵里。这就是我们的宿营地了,四周竹木林环绕,竹木林之上连绵的山坡就是万亩高山草场,满眼柔软的绿、风里波动的绿,就像一个强壮的男人轻声的温柔。此情此景,促使我体内所有的疲惫瞬间融化了。
看见翻过山脊滚滚而来的雾气,我们赶紧在近水源的地方把帐篷扎了起来。果不其然,刚把行李扔进帐篷里,雾就到身边,接着大雨倾盆而下。此时的整个江洲坪被笼罩在雨雾里,与出发时山下的阳光天地,仿佛让人置身于两个世界。
20多分钟过后,风停、雾散、雨歇,趁着雨的间歇,卢子抓紧时间架好燃气炉生火做饭,无尘和我到江洲坪水库中放鱼网。
饭熟菜好,一顿没有星月相伴、没有篝火激情的简单晚饭,却实实在在地催开了我们所有的味蕾,在长期的安逸之后、历经当天的疲惫,进口的每粒米饭、每根青菜的气息都那么鲜活,那么合口味。
晚饭后,黑灯瞎火的天幕大地间,风来雾罩、倾盆大雨又降临,计划中捉山蛙的行动是不可能了,江洲坪的这个夜晚,除了雨,还是雨。我们带着全身的疲惫钻进帐篷,在雨打帐篷的"噼啪"声中,很快就奔向了各自的梦里。
清晨醒来,没有雨,当我扒开帐篷,却发现自己在一片乳白色雾蒙蒙的世界里——— 期望的日出是不会有了,不过,这世界,真干净!
此时的江洲坪,雾仍是一阵一阵的,仿佛天地一会儿给你一个清新的早晨,一会儿又给你一个浓雾弥漫的仙山迷境;它把自己的身姿一段一段地揭开给你看,又捂上,给你真实给你虚幻;它让心像鸟儿一般飞舞,又让人像湖水中枯立的树干;它给你的坚持以抚慰,给你的期望泼下冷水;它就是这样多情善变、这样迷人,它就是江洲坪——— 一方出尘又迷幻的雨雾仙境!
雁荡山游记
文/张照准(临商银行)
雁荡山,史称"东南第一山",素有"海上名山"的称号。雁荡山绵延数百公里,分为东、南、西、北、中五座山头。并有灵峰、灵岩、大龙湫三大绝色景点。雁荡山是5A级国家旅游景区,在国内是最高级别了。雁荡山水之美,历来是文人墨客的向往。
坐飞机在黄岩机场降落。乘车行驶60公里,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雁荡山。到了雁荡山首先要游览灵峰景区,它是雁荡山的东大门。方圆46万平方公里。这里的山形白天和晚上是不一样的。这是雁荡山风光的一大特色。而灵峰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到了晚上,夜幕把一切无关的东西隐去,只露出山峰的轮廓和剪影。灵峰夜景 在国内绝无仅有。所以到这里一定要夜游灵峰,体味其独特魅力。
游完灵峰,就该游览雁荡瀑布,以大龙湫、散水岩、西大瀑、梅雨瀑、三折瀑最为盛名。这瀑布终年奔泻不息,随季节,晴雨、风力变幻莫测。形态各异。号称"天下第一瀑" 的大龙湫瀑布位于马鞍岭西3公里处,水从连云嶂下来,高约190米。徐霞客曾在游记中记载:"每当大雨刚过,怒涛倾注,变幻极势,轰雷喷雪。"雨极少时,瀑布从半空飘忽而下,不到几丈,犹如烟雾。微风吹来,随风飘转,落入潭中,忽成圆圈,忽成曲线,其状似游龙戏水。
领略了雁荡瀑布的雄壮,就要浏览雁荡46洞,46洞景色各异,奇妙无穷。46洞之中,以观音洞最高、天窗洞最险、仙人洞最大、仙姑洞最奇。观音洞镶嵌于合掌峰中,最早为唐代高僧善牧的居所。高100多米,宽深各40余米,洞内佛楼倚岩而建,高达9层。入口处为天王殿,内塑四大金刚,殿后377级石磴,直达顶屋,顶屋为观音佛像,端坐在莲花台上,此谓"一指观音".从洞顶往外望,天空仅留一线,人称"一线天".洞内尚有洗心,漱玉诸泉,最顶层大殿旁有一洗心池,水质淸淳甘洌。
游毕雁荡山,还可以美食一顿。这里不仅有雁荡山八大名菜:鸡末香鱼、蟠龙戏珠、雁荡石蛙、土豆野味煲、美丽黄鱼、蛤蜊豆腐汤、碧绿虾清真海蜇,做工独特,其味难尝。另外雁荡山独特的风味小吃也令人回味无穷,其做工讲究色香味俱全,只要观其色,闻其香,顿觉胃口大开,着名的风味小吃有香螺,番薯粉丝汤、雁荡烙饼、米粉丝面、茴香五味豆腐干、绿豆面等。
作者;张照准,笔名:紫荆藤、紫金藤、山靑石、陌上迎春开等,现供职于临商银行。
深秋·揽胜·官渡镇
文/庞永鸿
印象中的官渡镇是坐着公交车从325国道匆匆而过的一瞥。在深秋的这天,终于逮住一个空挡跟着文友在官渡镇领导的带领下踏上愉快的官渡之旅,一览这个古镇的山水田园风光,感受它那蓬勃的工业发展气息和厚重的历史文化。
欣然而至的是此行的第一站:华威饼业有限公司。漫步在宽阔的厂区,一个具有现代化特色的新型工厂令人赞叹不已。最令人惊叹的是生产车间先进的现代化生产设备,一道道的生产流水线,一个个密封无尘生产工作间,干净明亮的包装工作台……哦,原来我们傲娇的特产就是这么生产出来的,我们所津津乐道的威化饼系列就是这么出炉的。对于一个地道的湛江人来说,华威饼干厂已经是耳熟能详的了,小时候我就和同伴常常在霞山的工厂晃荡,享受湛江特产的自豪,威化饼、水泡饼、华威月饼没少吃。如今,威化饼业也给官渡镇带来无限的工业商机,为官渡的发展添上浓厚的一笔。
车子又将我们带到了官渡东岸村文化楼。刚下车,就被迎入眼帘的文化楼前面的小公园着实惊艳了一把。满眼的翠绿直达眼底,花草树林葱葱郁郁,幽深而悠然,没有看到一丝一毫深秋枯萎的痕迹。最为吸晴的是小公园的大榕树,榕树的根须直直垂到地面又长成另一棵榕树,我们忙不迭地拍照欢呼,不禁纷纷说若干年后,这里将是一片独木成林的好景致。村干部神秘地说"这还不算什么,精彩还在后头呢!".我们拾级而上,走进了文化楼,一座2层小楼房,还带着一个古色古香的小庭院,别看庭院细小,却也五脏俱全,功能室错落有致,影壁墙古貌保留,浓浓的历史风味。
从文化楼出来,沿着干净的盘村公路,在树荫底下施施然地走着,美丽的好心情丝毫没有被头顶上猛烈太阳带来的秋高气爽的逼人燥热所打扰,一路欣赏大道两旁绿树丛中盛放着不知名的小花。"到了,请保住平常心!"村干部叮嘱着。什么古怪嘛?往前一看,咦,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小树林。这是怎样的小树林啊,树木参天苍翠,幽深悠然,走进树林,一刹那不同起来,仿佛进入了一个宁静的童话世界,空气是那么的纯净,鸟声是那样的清脆动听,一切是那样的恬静美好。"咦,那边也有一片榕树林"文友惊呼!"一片榕树林?一片榕树林?噢!我告诉你们,那仅仅是一株古老的榕树而已。"村干部自豪地说。"哦,独木成林!"文友恍然大悟。"不,这是我们大湛江的‘鸟的天堂’!"我抢着回答。"对!的确算是‘鸟的天堂’"另一文友附和。大家一窝蜂而上忙着拍照留影。树林上空霎时荡漾着我们的笑声!
依依不舍地告别东岸村,精彩还继续纷呈。我们踏上官渡行的最后一站:一品园。初进一品园,给人的感觉是:雅致!院子里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错落有致,灵气逼人。特别给人氛围的是院墙上面的四书五经,山水墨画,书法作品的雕刻,这浓浓的文化气息让久居校园的我所不曾感受过的,我不禁想: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主人才能打造这么一个小院?接待我们的是一个精气神实足的壮实男士——一品园主人卢家一。随着主人矫健的步子,我们走进了一品园。从一楼到五楼,我们在主人的带领解说下,细细地欣赏他的私人珍藏,见证了一个民间收藏的传奇,一楼的革命前辈的徽章、铜像,二楼的雕刻制品,三楼的陶制品,四楼的文化艺术作品,五楼的书法字墨作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很难让你想象这是一个民间百姓的所能做到的事情。二个多小时的解释,卢园长没有喝过一滴水,没有休息过片刻,不打草稿的生动解说,博学的境界让也喜欢看杂七杂八的书的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官渡镇,这个崛起的小镇,美丽悠然的风景令人着迷,发达的工业使人欣喜,诱人的海产品叫人陶醉,悠久的革命历史传承教人笃行。这小镇将会越来越繁荣,越来越辉煌!
春游敬亭山
文/陈建华
李白的五言绝句《独坐敬亭山》 吸引着我,一路高速公路,到达敬亭山已几近傍晚。
拾级而上,清新的空气沁人肺腑,敬亭山不愧为国家森林公园,天然氧吧。
敬亭山原名昭亭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区北郊的水阳江畔,属黄山支脉,海拔324.1米。拥有绵延的山峦、潋滟的水光、烂漫的山花和悠闲的白云。西晋时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敬亭山。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留有《游敬亭山》的诗篇:"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绿水丰涟漪,青山多绣绮".唐代诗人李白一生七次登临敬亭山,留下描写敬亭山的诗篇45首。敬亭山遂因谢朓、李白的诗名成为吟无虚日、名齐五岳的"江南诗山".此后,白居易、杜牧、欧阳修、黄庭坚、苏轼、文天祥、汤显祖等300多名历代文人雅士追寻谢、李的足迹,挥毫泼墨,吟诗作赋,寄情山景,抒发胸怀,留下数以千计的诗画文章。
1939年,戎马倥偬的陈毅元帅由宣城泛湖东下,也写下了诗句:"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
敬亭山诗名远播,人杰地灵,刘长卿、梅尧臣、施闰章、梅清、梅文鼎走出敬亭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寓居于此;黄山画派的扛鼎人物石涛和尚在广教寺十多年,禅定修行,苦作诗画。
敬亭山古迹颇多。自唐代以来,历代修建的楼台亭阁、寺庙宫观、摩崖石刻等风景名胜多达50余处。然几经兵燹,树木古迹几乎毁坏殆尽。但宋代双塔、古昭亭坊、虎窥泉等名胜古迹,历经沧桑,得以幸存。
李白一生一共七次游览宣城。公元761年,岁逾花甲的李白,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蒙冤被囚的牢狱之灾,戴罪流放的屈辱后,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此时,他的身边再也没有昔日友朋如云、迎来送往的场面,他自己也没有了北楼纵酒、敬亭论诗的潇洒。他独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留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解读这首诗的。可当我步上敬亭山的半山腰,看到一座白色塑像时,仿佛理解了这首诗的另一层寓意。
这座塑像是唐朝的玉真公主。她仰慕诗仙的才华,在李白被迫离开长安时,一路追随来到敬亭山。不巧李白又远游他方,玉真公主便在此出家为尼,等待着心上人回来。可惜的是,几年后她不幸染疾,香消玉殒,长眠于敬亭山。他们终于没能再见上一面。这首诗是不是李白对玉真公主的怀念呢?我不由自主地这么想着。
这世上有很多人,一生只能见一面。所以,我们要珍惜,珍惜家人,珍惜朋友,珍惜每一个与我们相知相伴的人。
百丈峡遐想
文/邓道理
人游山峡里,宛若画图中。
这个国庆假日,最让我激动的莫过于家门口的百丈峡公路经过两年的提质改造,以高大上的形象通车运行了。
漫步在宽敞、明亮、油光、多彩的道路上,看着一辆辆南来北往的自驾车穿梭而过,望着两岸绝壁奇峰的武陵松迎风挺拔,我的心里便开始了无尽的遐想和思绪。
这是一条风景路。百丈峡,因峡高百丈而得名,由于相传元末明初农民军与官兵在此交战一百回合又得名百仗峡。百丈也好,百仗也罢,都让人无法忽视这条峡谷的自然美与人文美。峡谷呈南高北低向,一条清澈的溪流穿峡而过,沿途山峰林立,树木葱茏,气势险峻,"张家界地貌"特征十分明显。阳光普照时,这里的山会变成金黄色宛如油画;雨后初晴日,这里的山被云雾缭绕恍若水墨画。儿时的印象里,峡谷有一条蜿蜒崎岖的石板路,路边有战壕与城堡,石壁上还有许多赞美峡谷的摩崖石刻。经过多年的风雨洗礼,有的字已经模糊不清,唯有明朝守备胡桂芳题写的"峡高百丈洞云深,要识桃源此处寻"至今仍清晰可辨。峡谷有自然美景,还有沧桑人文,因此被誉为武陵源的"中堂画".
这是一条开放路。百丈峡,地处武陵源城区南端,远眺酷似一幅天然的屏风画。旅游开发之初,这里虽没有公路,但仍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探秘寻幽;20世纪90年代,一条公路从百丈峡经过,成为武陵源城区连接张家界市区的主干道。自此,武陵源人走出大山变得更为快捷,而外地游客进入武陵源也更加方便,不少游客乘车从市区刚进入百丈峡便被眼前的奇山秀峰所震撼,纷纷发出"太美了"的惊叹。而百丈峡这条路也成为武陵源连接中外、联系世界的重要纽带,对武陵源乃至张家界旅游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再后来,张家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来武陵源的游人和车辆越来越多,百丈峡的这条路已经无法承载众多人的梦想,于是就有了武陵山大道的修建,百丈峡自然成为大道景区段的主战场。如今从空中俯瞰,百丈峡谷中两条公路好像两条玉带镶嵌在崇山峻岭之间,十分壮观。而行走在塑胶的人行道上,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让人目不暇接,骄傲豪迈的心情油然而生。
这是一条情怀路。我家住在百丈峡,我与这条路也有着难忘的情结。我高考落榜走上社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这条路上当了一名养路工,我曾在这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地干了整整两年时间。那段时间,我白天当好铺路石,晚上就放飞自己的文字梦。我的第一篇散文作品《百丈峡情思》及第一篇新闻作品《路人奋力相救落水儿童》先后发表,也是在百丈峡当养路工的那段日子。后来,百丈峡的这条路铺上了柏油,我离开了这条曾挥洒青春汗水的路,先后当了代课教师、村干部、保险业务员,却再也没离开用文字宣传家乡的使命。直到现在,百丈峡的路由一条两车道的路改造成双向四车道,而我也成长为家乡对外旅游宣传的骨干力量。可以说,建市30年来,百丈峡这条路越修越有品位,而我人生的路越走越有滋味。
"百丈留得佳话在,两岸对插白云中。"有人问我,到底是喜欢以前的百丈峡,还是喜欢今天的百丈峡?我不假思索地说,以前的有原始静谧之美,现在的有走向国际之美,所以都喜欢……
游西湖
文/张照准(临商银行)
六月适逢盛夏,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美丽西湖。进入西湖的时候正是早上时分,游人不多,西湖里面一片宁静,像是刚睡醒的美丽少女,清丽而楚楚动人。行走在苏堤上,纵眼观望眼前是浩淼的湖水,初升的太阳照在湖面上,给整个湖面镀上了一层金色。微风吹过,波光潋滟,煞是好看。远处山色空蒙,青黛含翠,使人感觉仿佛进入了一个神话的世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诗人把西湖比作一个不使粉黛的少女,景色描绘的如此惟妙惟肖。美丽的西湖不仅物阜民丰,而却人杰地灵,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这其中不乏贤君名相、骚人墨客、英雄豪杰、红颜美女,世世代代,辈出不穷。他们不仅给后世留下巨大的精神财富,为西湖留有数不尽的遗踪胜迹,而且也丰富了西湖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
美丽的西子湖畔有着很多美丽的故事,感人至深。且不说许仙在在西子湖畔遇到了美若天仙的白娘子,断桥见证了他们那一段感动天地的爱情;也不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年,万松书院见证了西他们相知相爱的痴缠;就说美丽的西湖,千百年来总是有美女相伴----她们或容颜美丽,或多才多艺,或执着痴情,或忠贞不二,或侠肝义胆,她们为西湖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传说,她们为西湖增添了鲜艳明亮的美丽色彩。
西湖曾聆听过她们的低吟浅唱,西湖曾聆听过她们与情人的窃窃私语,西湖也曾听过她们生离死别时揪心的哀愁。西湖见过她们貌若天仙的姿容,曾见过她们翩翩起舞的倩影,曾见过她们爱恨情愁的喜怒哀乐。正所谓:"西湖山水年年在,曾照惊鸿艳影来".
当我驻足在西子湖畔,心中一遍遍的揣摩着这些故事,为故事的主人公的曲折经历所羡慕、所敬仰、所同情、所叹息的时候,心里不禁产生疑问:是世世代代伤心女子晶莹的眼泪造就了西湖的浩瀚纯净,抑或是浩瀚的西湖收藏了世世代代伤心女子的眼泪才如此纯净晶莹?为什么如此多的故事,都发生在这小小的西子湖畔?西湖的魅力何在?
我站在西湖边,凝视着微波荡漾的湖水,湖水纯静清澈、平静如镜。映照着远处的高山、古塔,近处的柳绿、亭台、楼阁,湖光山色、美丽如画。西湖的水,碧波连天,一望无际。细细的波纹,偶尔泛起波浪,似是在向人们诉说着一个个流传千古的传说。
此刻,我明白了,西湖宽容,不择细流,所以才成其浩瀚;她温厚、纯净才成其纯洁;她广博、深沉,才成其厚重,它蕴藏着人世间太多的诗情画意,蕴藏着人世间太多的悲欢离合;西湖,她含蓄、包容,人间的刀光剑影,爱恨情仇,化成了这一湖晶莹的水,静若处子,波澜不惊。
西湖正因为她的美丽,她的纯净,她的温厚,所以西湖才如此的吸引人,让人百看不厌;西湖正因为她的深沉,她的含蓄,她的博大,她的包容,才让人顿生爱意,流连忘返;西湖,正因为生活在西湖故事里的人物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才让人心生遐想,回味不已。
西湖因人而美丽,人因西湖而光彩。"日走苏堤千百步,不辞长作杭州人",如果有时间,几年后我会再次游览这美丽的西湖。
作者;张照准,笔名:紫荆藤、紫金藤、山靑石、陌上迎春开等,现供职于临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