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故事
倚栏轩精选6篇春联的故事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春联的故事(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写春联
文/孙欣怡
写春联,是每年春节都不能少的大事儿。
小时候,我总喜欢帮大人贴春联,我觉得对联真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字数相同,上下连贯,读起来还朗朗上口,特别有味道。
这几天放假,爸爸认真地教我了关于对联的知识,还脱口而出向我展示了一副新的对联:"五洲美景花争艳,全面小康梦望圆".还别说,一个个字分析下来,真是平仄相对,词性相符,我便暗暗下了决心,自己一定也要写一副春联才行。在苦苦研究了一周后,可算是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大作:申岁多喜事,祖国倍繁荣。虽说简单了点,但总算完成了,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然后,我备好笔墨纸砚,打算把这副春联写在红纸上。果然,以前练了一年多的毛笔字还真是管用,起码不至于不会写啊!不过,由于字与字之间的距离掌握不当,我只好拿宣纸先行练习,还要在红纸上打好格子。看着宣纸上日渐端正的字体,我恨不得马上就写好那份属于自己的春联。可心急是求不来的,在静静的等待和反复的练习之后,父亲终于认为我现在可以把字写在红纸上了。这时候,我可兴奋啦,一想到马上就可以完成第一副春联,心情比糖果还甜!春联写好了,我却发现少了点什么,横批写点啥呢?我又不知所措起来。不过,爸爸每次都像及时雨一般,顺手就写了一张"幸福和谐"的横批给我递了来,在无限的欢乐中,我第一次学写春联就算大功告成了。
看着这副春联,本想收藏起来留作纪念,也算自己学习传统文化的一个见证。可转念一想,既然是春联,就应该物有所值,放在属于它自己的位置上!于是我悄悄决定,等过年的时候,我一定要亲手把这副对联贴在我家的大门框上。
遥想当年的春联
文/刘东霞
快过年了,记忆中最亮丽的风景是父亲写春联。父亲生前是一个乡镇中学教师,写得一手好毛笔字。父亲小人物,平平庸庸生活了几十年,最辉煌最得意的事情是为村人写春联。
父亲在外地教书,每年放寒假一回到家就不断有人找上门。百把户的小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家要父亲写春联,直到年三十晚上。这段时间父亲成了一个香饽饽,最忙碌,也最高兴。他把写春联作为年前的专职,家里的活几乎不干。往往一家需要好几幅春联,里里外外门上,牲畜窝棚,石碾,谷仓,廊柱,供财神、灶神的地方等等,还有大小不一的"福"字。一年就一次,大家都图吉利和喜庆,能贴的地方都贴上,可以理解嘛。等给村人都写完了,父亲才琢磨着给自己家写些什么。
父亲是个随和的人,说话幽默,好开玩笑,脸上迟早挂着笑容,你很少见他不开心的时候。他写的春联跟他人一样,让人舒适,让人欢喜。贴什么地方,给什么家户贴,父亲设计的内容与之匹配贴切,怎么看,怎么读,都让人感觉恰到好处。不仅一家不同地方的春联内容不一样,给全村写那么多,内容重复的不多。这就是父亲的功夫,靠几十年的积累修炼而成。
父亲写时很专心,让我们远离他,不要妨碍他。写完一条,父亲就摆放到床上、坑上或者地板上等待墨水凉干。弄得家里像开办春联展览似的。我们走路小心翼翼,怕踩着,怕脚步移动带的风掀起刚写好的。父亲乐此不疲,白天写不完晚上接着写。常常半夜醒来的时候,发现父亲写字的身影映在烛光照着的墙壁上,随着烛火跳跃闪烁,父亲的身影明明暗暗,时而拉长,时而缩短。
父亲做这些是无偿的,从不取得村人的报酬。不论谁找上门,他一概来者不拒。
一场大病使父亲的生命停留在四十五岁的冬天。正值腊月,大雪纷飞,当时我大学毕业不到半年。那场大雪落在全家人的心上,冷冰冰、湿漉漉、沉淀淀。
葬过父亲,过年在望。我家寂静清冷,门前冷落鞍马稀,往年的欢腾热闹场面成了回忆。母亲泪水涟涟,一遍遍盯着门框看,甚至自言自语。
看到母亲这样子,我姐弟仨心照不宣。
过年一天天临近。我想,刘家庄在地球上定居了几百年,出了我一个大学生,要说肚里的墨水,村里几百口人非我莫属。我去找别人给我家写春联,怕人家笑话:嘁!书念得不少,实际用不上!也许我太敏感了。
我没得到父亲的遗传,我的毛笔字一塌糊涂。但我还是决定亲自动手,用实际行动告慰父亲,减轻母亲心里的忧伤,同时也暗示两个未成年的弟弟:不怕,父亲不在了,姐姐可以支撑起家里的天空。
我找出父亲用过的毛笔,笔头泡软,去村里小卖部买来了墨汁。
我设计好需要的春联,先在报纸上练。就只练春联上的那些字。我家有许多关于春联的书籍和报纸,以前它们是父亲的宝贝。今天我拿起它们,继承父亲的遗业。我摊开一张废报纸,眼前晃动着父亲的影子:轻轻蘸墨,落笔前短暂的停顿、思考,运笔时凝神屏息,手腕优雅地在红纸上横折撇捺点流利滑动,像一只燕子在天空随意变换姿势飞翔。我要让我握笔的手成为一只燕子,像父亲那样!
算了算所有对联、横幅、条联上的字一百零四个。我反反复复练习这些字。母亲一会儿过来看看,一会儿过来看看,看过后揉揉眼睛;弟弟们也一会儿过来看看,一会儿过来看看,看过后说,姐,好好写啊。
当我练习几天正式在红纸上写的时候,我学父亲的样子,先把红纸裁剪成各种条形或方块,把每一张需写几个字折叠出米字形,然后平摊到桌子上,轻轻蘸墨,落笔前短暂停顿,运笔时凝神屏息,手腕在红纸上横折撇捺点笨拙地移动,握笔的手像一只小燕子在天空中扭动身姿努力飞翔。
那些对联珍藏在我的记忆中,多年了仍未褪色。院门的春联是"春回大地千峰秀 日暖神州万木荣",横批是"辞旧迎新".
春联一贴新芽萌
文/桑明庆
我小的时候,物资非常匮乏,过年时村里普通农家很少能买到印刷的春联,主要靠村里小学牛老师和李老师俩人来写。
两位老师很认真,他们在一个教室支起案桌,抖展红纸,饱蘸墨汁,瞬间教室里便氤氲着浓浓墨香的味道。李老师年轻写得快,但毛糙,他笑呵呵地说:"我这是紧走不拣路,乡亲们来得快回得快,过年不耽误事。"牛老师五十来岁,戴着老花镜,脸上严肃认真,手腕起落有序,一笔一画地写,很规范,他说:"写对联就要规规矩矩,这样看着舒服,过年心里痛快。"冬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桌上红纸的面上,红红的颜色反射在牛老师的脸上,让牛老师满面红光。由于村子大,户数多,每年从腊月二十六七起,牛老师、李老师两个人就开始写,一写就是几天,等候的人排成长队。有一年春节,有一户排到年三十下午还没有挨到,这户干脆不等了,回到家找来墨水在裁好的红纸上画了上联五个"十"字,下联五个"十"字,这家主人解释说,上下联共十个"十"字,期盼来年家里"十全十美".尽管物资匮乏,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像日月更迭一样,谁也阻挡不住。
我的奶奶在83岁那年去世,在无限哀思中,我家迎来了又一个春节。在我们那里有这样一个风俗,谁家有人去世的第一年春节不能贴春联。"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盛大节日里,全家非常想念奶奶,特别是父亲,经常凝视着奶奶的遗像自言自语说:"娘啊,过年了,你在那边好吗?"怎样又有春节的气氛,又尊重风俗,父亲想了这样一个办法,就是在红纸上写成白字。全家动员想了一副春联:"山清水秀春光美,音容笑貌记忆新".尽管这副春联不太符合平仄对仗的要求,却表达了当时我们全家的心情。这样用红色纸有了春节喜庆的氛围,白色字又寄托了对奶奶的哀思,一举两得。
记得十几年前的一个春节,我在单位值班,单位大门口需要贴一副对联,由于大门高有三米,买不到这么大的对联,我们就决定自己写。从报纸上挑选了一副比较适合的对联,值班人员推来推去让我写,我斗胆写了下来,上联:"太行莽莽顽强石",下联:"洹水悠悠奋进波".写好后,贴好了,新年的阳光也多了几分柔情,照在高高的大门上,红红的对联,再加上门头上悬挂的大红灯笼,构成了一幅喜庆的年画。
现在,印刷的春联多种多样,令人眼花缭乱:有胶印的,有铜版印的,有烫金字的,有红纸黑墨凸现的;内容也丰富多彩,有唐诗,有宋词,有传统的,有现代的,但大多是新编的联语。这些春联既与时俱进讴歌了新时代传递了正能量,又抒发了人民群众的心声,深受人们的喜爱。最近几年,文化、宣传部门每年都要组织书法家下乡义务写春联,农民足不出户就能拿到书法家写的春联,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一副红红的春联传承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寄托着千家万户对美好明天的期盼。红红火火新春联,开门见红纳千祥。春天,在红红的春联里不知不觉地悄然拱出了绿芽,呈现一片生机。
写春联迎玉蛇
文/耿依晨
金龙去,玉蛇来,东西南北换新颜,是呀,2013年是蛇年,前几年春节,我家的大门上总贴着从街上买来的春联。对呀!我学过书法,而且已经考过七级了,何不自己动手写一副对联呢?
上次书法课时,我已经请老师帮我写了副春联,这次可派上用场了,我决定照着老师春联临摹。老师写的上联:笔走龙蛇资雅韵;下联:诗题福寿贺新春。我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写好,不枉费我考来的七级书法证书!
我拿来笔墨纸砚,首先开始练习,看似简单,其实很难啊!
我打算先练练上联,感觉还可以,拿给爸爸看,爸爸说:"嗯,写得不错,直接在红纸上写吧!"我心里暗暗叫了声:"耶!"拿出红纸,我的心里有些紧张,总不敢动笔,但心想:写吧,别紧张,越紧张越写不好。
过了好一会儿才定下紧张的心,开始动笔了,慢慢地,一笔一笔的,好不容易写完了,自我欣赏了一番,还算成功。但是,"龙"和"蛇"写得太大了,"资"写偏了。爸爸看了以后,和我的想法完全相同。然后,我又写了一张,这次放松多了,看来做什么事都不能紧张啊!"写得好多了,继续努力,这副通过!"爸爸安慰道。
然后练下联,练完后,在红纸上写。第一次"诗"写小了,呜呜呜……就差一个字啊,但为了更好,我只能再写。第二次时"福"写歪了,哇,好倒霉!为了写好,只得第三次拿起笔来。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比较完美了,得到大人的夸奖,我真开心!
写完后,我拿给爷爷奶奶看,爸爸跟他们说:"这可是我女儿的杰作!"他们一看,连忙说:"这是她写的?""那当然。牛皮不是吹的,狼山不是堆的。这当然是她写的啦!"爸爸真幽默。接着,大家连忙拿来胶水开始贴春联。爷爷和爸爸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又一遍,看有没有贴歪。我家大门上有了这副春联,喜庆多了。
以后,我要更加努力练好毛笔字,到了明年春节再写春联,如果顺利,再给每家亲戚朋友写一副送去!
这是今年寒假里最有意义的事了,也是我这个小学生用特别的方式来迎接玉蛇的到来!
春联情怀
文/葛艳平
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从刚进腊月就开始一日一日地盼着,因为从腊月开始,我要陪着爸爸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我认为是非常光荣、神圣的任务——写春联。
那时候不时兴买春联,也没闲钱买春联,而且就算有钱也买不到春联。是规矩,是传统,也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家家户户过年都要贴春联,春联上的内容都是和丰收、幸福、憧憬有关的。人们买来红纸求镇子里念过书、写毛笔字好的人来写。爸爸的毛笔字写得可漂亮了!虽然那时我还不认识几个字,但是看着爸爸挥毫泼墨,红纸黑字,龙飞凤舞,看得我眼睛都直了。从那时起,爸爸成了我心目中的偶像。耳濡目染,我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我迷恋书籍,和这段经历也是有关系的。
写春联之前,爸爸把一大张红纸裁剪成不同宽窄、长短的条幅。先用尺子量出尺寸,用铅笔做好印记,小心地沿着铅笔印儿折起,拿小刀裁好备用。做这些工作,爸爸早已是轻车熟路,耽误不了多大工夫。
写春联是硬功夫。遒劲有力、美观大方的毛笔字那叫一个好看。爸爸每写完一个字,红色的条幅就要向前推动一下,我的任务是双手扶着红纸的另一端向后拽一拽,抻直、端平,防止未干的墨迹流淌,毁坏字容。看着春联上的毛笔字,是一种最惬意的养眼。
腊月足足要忙一整个月,一直到大年三十的上午还有人来求对联,爸爸是有求必应,我也是乐此不疲。爸爸一边写,一边给我讲解春联的意思。春联贴的位置不同,其长短、宽窄自然也不同。贴在院门上的春联,条幅较宽较长,字写得大,醒目扎眼。贴在房门上的春联,条幅相对窄一些、短一些,字也相对小一些;贴在室内门边的春联,则是细长的条幅,字更小了,贴好后,还要在条幅上方贴上"囍"字或"福"字。"福"字大大小小,每家要写好几个,院门、房门、墙上,各处都是要贴的,爸爸把写春联剩下的边角料折成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既给所求之人节省了红纸,又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来求春联的乡亲,有的想讨个过年的喜庆,爸爸毛笔一挥,上联"春满人间百花吐艳",下联"福临小院四季常安",横批"欢度春节".有的希望来年事事如意、发家致富,爸爸提笔赠: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有时候,爸爸也会别出心裁,根据十二生肖写春联,例如"金猪如意招财富,平安顺遂迎新年".如果有谁家新添了娃儿,就赠"莲花并蒂新结子,夫妻恩爱喜添丁".有的人家四代居住在一起,爸爸就写下"瑞雪纷飞舞一门吉庆,红梅报春贺四世同堂".读着这些春联,就感觉日子有希望、有奔头,眼前都是美好的,未来是更美好的。
猪圈、鸡窝、牛棚等处也要贴春联,例如"肥猪满圈""畜禽兴旺".粮仓贴的是"粮食满仓".
贴春联之前,要先打浆糊。妈妈舀出一小碗白面,用凉水搅拌均匀,马勺里装五六成水,烧开后,把和稀的面粉倒进去,用筷子一个劲儿搅拌,等咕嘟咕嘟冒泡了,就成浆糊了。浆糊要趁热用,外面冰天雪地,凉了春联就贴不上了。我看着妈妈熟练地把浆糊抹在对联的背面,迅速递给爸爸,爸爸找好位置贴上去,双手从上到下摩挲一遍。一连串的动作,两人配合默契,大功告成。最后,爸爸找来一根约2米长的结实木棒,稳稳立在大门口,贴上"抬头见喜"的条幅,看着就喜庆。
贴屋子里的春联,妈妈总是一个人忙活,她是心疼爸爸写了一个月的春联,想让爸爸歇歇手。爸爸不做声,起身去抱柴烧火,烀肉、杀鸡、剁饺子馅儿。我快乐地围在父母身边,父母也不嫌烦,任由我蹦跳,任由我馋嘴。听窗外,爆竹声声辞旧岁,幸福快乐又一年!
爷爷写春联
文/王加月
儿时的春节充满了乐趣,乡村里洋溢着浓郁的年味,这是我们美好的记忆。过年的时候,除了穿上新衣服、吃着美味的菜肴和零食之外,最让我难忘的却是春联。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换上新的春联,是过年时必不可少的环节,春联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在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贴上暂新的春联更能把春节的喜庆描摹得淋漓尽致。
以前农村的春联都是手写体,买几张鲜艳的红纸,按照门的尺寸裁剪好,然后请一位毛笔字写得比较好的人挥毫泼墨。我的爷爷上过私塾,毛笔字写得相当好,在我们这里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整个小村庄的春联基本上都是爷爷写的。每年的春节前夕,爷爷总会找出他的宝贝 —— 笔墨和砚台。
戴上老花眼镜,泡一壶茶水,爷爷就开始写春联了,他先根据红纸的大小选择春联的字数,然后折叠成痕,拿起蘸好墨水的毛笔,挥洒自如地舞动手臂,很快,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跃然纸上,每写完一副春联之后,爷爷总会很习惯地看两眼,我不明白,他是在找错还是在欣赏,后来才知道,爷爷既是在找错也是在欣赏,因为春联是马虎不得的,不能有半点差错,否则会被人笑话的,爷爷做事情一向非常谨慎,所以,村里人都会把红纸拿到我家里来,请爷爷帮忙写春联,而爷爷从来不会拒绝。
爷爷写春联的时候,我们一般在旁边帮点小忙,比如按住红纸的边缘,比如给砚台加点水磨两下,比如把写好的春联小心翼翼地放到一边晾干。爷爷像个大领导、大明星一样,喝着茶水命令我们做这做那,他那种"派头"真叫人羡慕不已,如果我们也能写春联该多好啊!于是乎,趁爷爷离开片刻之时,我们便争分夺秒地拿起毛笔争先恐后地狂写起来……
爷爷的突然出现让我们措手不及,他虎着脸、但很快又眉开眼笑地说:"写的不错啊,等爷爷老了,你们就来写,一定要帮乡亲们写好喽!"没被爷爷责怪,我们已经是心满意足了,赶紧热火朝天地帮着爷爷做事。
当邻居们来领取春联时,爷爷总是细心地关照他们:"这个是上联,贴在东边,这个是下联,贴在西边……"如果实在弄不清上下联了,爷爷就会在春联的反面标上"东、西"、"上、下"、或者"1、2",乡亲们非常感激爷爷,总会递烟以表谢意。
后来,爷爷真的老了,再后来,无情的病魔夺去了爷爷的生命。每逢春节的时候,再也看不到爷爷忙碌着写春联的身影了,心里总觉得空荡荡的,就好像缺少了一种特殊的年味,有时候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地拿起爷爷留下的"宝贝",学着爷爷当年的样子写几副春联,但左看右看,还是觉得爷爷写的春联好,怎么比都比不上他。
现如今生活好了,春联都改用印刷品的了,很少见到有人用手写春联了,我们也在城里买了房子,尽管如此,春节的时候,我总会用毛笔写上几副春联,追寻那些印在脑海里、永远忘不掉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