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过年的散文
倚栏轩精选6篇描写过年的散文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描写过年的散文(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回家过年
文/来子的世界
时间的流逝,任何人都无法阻挡。当我又一次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已是回家过完年的第一天值班。校园里依然很安静,办公楼空荡荡的,还是我一个人。仿佛自己没有动,春节回家的这十来天梦境般穿插进来,来去匆忙,让人恍惚。
虽然很累,但心满足了。春节这几天和亲人围坐,吃饭聊天,感受着浓浓的亲情。每家的小日子都越过越红火,每个人都在奔自己的前程,生活充满着朝气。与家人团聚极大地缓解了我的思乡情绪。我打心眼里珍惜春节的每一次团聚,也总是无法克制地去计算这样的相聚一生还能有多少次?按照每年一次算,也就几十次吧,想想很可怕。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过于悲观,还是每个身在异乡的人都会有同感。
母亲来武汉看孙子的这8个月,对她来说是一种难言的煎熬。她心里明白照看孙子是做奶奶的本分,但想家的情绪却又难以控制,曾经连续一两个月睡不着觉,人消瘦了许多。回家前的几日,母亲每天都在倒计时,脸上露出了久违的从内心溢出来的笑容,欢喜地像个孩子。我也替母亲高兴,她终于可以回老家看看了。
对父母来说,一辈子在农村,生活习惯和观念已经固化了,不愿也很难再改变,城市生活他们无法适应,只能是硬着头皮慢慢熬。而我,虽想家,但与母亲想家的情形不同,只是想回家看看,看看故土、看看亲人,没有久留的欲望。老家屋里虽生着土暖气,但还是感觉冷飕飕,有自来水但没有下水道,洗漱也不方便,曾经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我感觉无比地舒适幸福,然而十几年的光阴,尽管在情感上我始终认为我还保持着农村人的本色,但在生活习惯上,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被改变,武汉才是自己的家了。
儿子自从出生,这是第一次回老家,刚上火车的新鲜劲过后,便憋得耍脾气,晚上火车咣当咣当响,他哭闹着难以入睡。好容易哄睡了,凌晨3点到唐山站了又把他叫醒,小家伙委屈地又是一阵哭闹。虽然一出门把他包裹得严严实实,但小孩子的抵抗力还是很有限,北方的气候小宇适应不了,从三十晚上一直发烧,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因为他年都没过好。
老家有春节请祖宗的习俗,我已经三年没去家族的坟地了。今年请祖宗的队伍又增添了新的晚辈——两个五六岁的小侄子。父母亲盼孙子的缘由也就在此吧,父亲这一支得留下老张家的根啊,但等小宇长大了,他对老家的感情肯定没我深了,能够保证每年春节回家一次请祖宗就不错了。
为了让母亲在老家多呆几天,我和老婆带小宇先返汉。初六一大早,母亲从商店买来海鲜、韭菜、小西葫,在冰凉的冷水里洗菜,赶着炒给我们吃。其实前一天晚上还剩了很多菜,我劝母亲别炒了,她说过个年你们也没吃上多少东西。都60了,她还是光想着儿女。
返回的火车上,想到母亲,我有些愧疚。当她和亲戚朋友们念叨在武汉的不适应,我没有耐心地去劝导她,反而有时会说母亲两句,怪她脑筋太死、总是转不过来弯。其实,母亲在武汉照看小宇真的不易,孩子每天24小时不离手,她还承受着想家这个巨大的精神负担。今天晚上,就在此时,父亲已经送母亲踏上了来汉的列车,我能想到母亲难过,甚至有些畏惧的心情。母亲曾和我说过,后悔没再要个闺女。作为儿子,我该懂得体贴她的内心,去尽力弥补她的遗憾。
春节过完了,新一年的工作开始了。平凡的生活,我依然努力前行。感谢不平凡的自己。
过年漫谈
文/雨凡
从初一到除夕,一年之间,从除夕到初一,一日之间。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从如酥细雨到漫天飞雪,从一抹新绿到落叶飞飞,在生命河流里泛舟,欣赏过皎白玉兰在枝头的微微颤袅,细听过河堤岸柳离愁别绪里的喟然轻叹。一年365天,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风雨;一年四季,同样的脚步,不一样的冷暖。时光流转,你我在岁月的葛藤上攀缘,不为绿荫鸟儿的啁啾,只为寻求一片绿叶的静好。清茶氤氲的岁月里,似乎正抑郁于阴霾的缭绕,却突见雀跃于灿阳的沐浴,刚刚与初一依依惜别,却又听见除夕的轻唤。哭泣与欢笑,酸甜与苦辣都是人生旅途中的步履点点,汗泪滴滴。站在除夕门口,回首迢第便数驿,蓦然转身,初一巧笑在眼前。当钟摆荡过那一秒,就像走过万水千山,"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时针滑过那一格,就如辽阔天空一掠而过的飞鸟,一去无迹,过去的一切因此清零。
除夕是旧年的终点,初一是新年的起点。辞旧迎新,年终盛典,集结号响,即使山长水远、人在天涯,也要收拾行装,回家过年!家里有乡音缭绕,家里有父母絮叨,家里有小时候猪肉炖粉条的味道。清洗打扫,一切清清爽爽、干干净净;贴春联、挂灯笼,一切崭新喜庆、红红火火;插鲜花、穿新衣,一切艳丽芬芳、漂漂亮亮;点爆竹、放烟花,一切热热闹闹、火爆如潮;包水饺、蒸年糕,一切团团圆圆、吉祥如意;人们卸下一年的疲惫、困惑、烦恼,用最奢侈的美食犒赏,用最虔诚的心祝福,用最醇香的美酒迎春,用最温暖的话语开启生命中崭新的年轮。
严冬的肃杀是为了春天的生发,冷到极致,春就来了!似乎所有的希望都会在枝头萌发绽放,所有的愿望都会在碧空中振翅腾飞。"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走过了春花秋月、经历了风霜雪雨,长大一岁、年老一岁,一个崭新的自我又将站在初一起点,遥望除夕终点:又是一个365天的旅途,又一个春夏秋冬的流转,下一个除夕又要雷打不动地站在那个必经的节点。是暗自庆幸人生的静好,是淡然静观风云的变幻,还是略带惆怅人生的无常?我不知道,因为有些事想着想着就淡了,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心若浮沉,浅笑安然。"那未来的一分一秒、每时每刻、日日月月,信步走着,微微笑着,慢慢熬着,坚强挺着,快意活着。"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一切风轻云淡,顺其自然。一年年、一岁岁,无论四季如何变幻,它总是在唱同一首歌。在这永不停歇、生生不息的四季歌里,人在出生,也在死亡;人在成长,也在衰老。年少的盼年,是期望长大,年老的盼年,是渴望团圆。岁月如歌,歌声绵长;人生如梦,梦轻难记。酸甜苦辣,冷暖自知,天高地远,路途迢远,人生旅途的每一个年轮,每一个节点,每一首心曲,都在顺应四季的流转,天地的运行。所以,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遇,我们都会遵循古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岁月如歌,人生恰似一首诗,绮思柔情,含英咀华。或漾漾如水,或静美温雅,或荡气回肠。过去的即将过去,未来的还未来到,静心沉淀,紧紧抓住现时的分分秒秒,以冷暖四季为经线,以斑斓生活为纬线织就一幅赏心悦目、花团锦簇的人生画卷。
年的脚步近了,寒冷也要尽了,春要来了,花——要开了!
过年杀驴
文/雷长风
过年了,杀猪还是杀驴?志强选择了杀驴。这不是脑筋急转弯,而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真事。
志强是我的朋友,来自封丘县农村,个子不高,稍黑偏瘦,留着小胡子,戴个方戒指,乍一看有点痞,熟悉之后就会发现,他脾气直,心眼好,人憨厚,办事实。他杀驴不是自己吃,是为了送礼。
志强十年前出来当瓦工,砌了几年墙,学了些建筑本事,于是就自己拉起一支队伍,挂靠在县建筑公司名下,几十号民工都叫他经理。虽然是个小公司,过年送礼也是"必须的".按照眼下行情,送"礼"就是送钱。志强水太浅,金钱送不起。不送又不行,心中暗着急。一个关节打点不到,麻烦就会接踵而至。无奈只得量力而行,送点年货,略表心意。究竟送啥好,让他费心思:送烟,领导夫人不高兴。送酒,酒里有塑化剂,领导和夫人都不高兴。送鸡蛋怕苏丹红,送牛奶怕三聚氰胺,送牛肉怕注水,送猪肉怕瘦肉精,送油怕地沟,送菜怕残留……既要花钱少,又要效果好,只有走环保绿色原生态的路子,估计领导会满意。
那就杀一头土猪,让领导尝尝农家肉,后来觉得猪肉太普通,怕送出去没有效益。志强拿不定主意,就和老婆商量。他老婆在包工队管财务,一次请领导吃饭,听孙乡长赞美"天上龙肉,人间驴肉",就说领导爱吃驴肉,干脆杀头驴,于是志强采纳了老婆的建议。
刚进腊月,志强就花4000块钱买了一头驴,牵到工棚里好草好料喂着,养得膘肥体壮。到祭灶那天,把驴杀了,花几百块钱买来煮肉大料,工地支起大锅,劈柴火煮得肉香皮烂。捞出来晾干后,分成18份,装到汽车后备箱里,送给了主管建筑的赵副县长、建筑公司的钱经理、公司驻地孙乡长、派出所的李所长以及招标办主任、工程监理等等,每到一户,都表白一遍:"驴是我自己养的,肉是我自己煮的,没有任何添加剂,真正的绿色环保原生态带皮驴肉,放心吃。"
驴肉送完,了却心事,志强带着老婆,回家过年去了。正月初七,他突然给我打来电话说,驴肉出事了。我以为有人举报他行贿,就说,不送礼无法生存,你也是被腐败逼的,几斤肉能出啥事?强子赶忙解释说,马屁拍到马蹄上,把领导惹急了!
事情是这样的:强子认为驴身上最好的肉就是驴鞭,筋道细腻,营养丰富,下酒绝美。所以自己舍不得吃,一条鞭全送给了赵副县长。谁知,他送肉的前一天,赵县长已经出国走了,县长太太看到驴鞭,立马变脸,打电话把建筑公司钱经理骂了个狗血喷头:"你那个包工头志强是个什么玩意儿,明知道老赵不在家过年,却给我送来驴身上那个脏东西,什么意思?快拿走!"
钱经理马上解释:"夫人哪,我比你还倒霉,正要收拾这小子,我好心让他挂靠在公司名下混口饭吃,他不思报答,大过年的还给我送来一包驴肝,这不是骂我驴肝肺么,你说可气不可气?"
转身,钱经理又打电话骂志强:"你弄个黑不溜秋的驴鞭送给县长夫人,脑子让驴踢了!连个礼都不会送,趁早滚回老家去!"
志强着了大急,问我该咋补救。我哭笑不得。
回乡过年
文/路惠民
又是一个岁尾年头到来,苍茫的时分不时地撩动我的心境。连续多日,总感觉有一种力量在不停地催促我踏上回乡的行程。
从乡土走向城市,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但不时的有一种喧闹不堪的感觉;告别了静谧的乡土,踏进繁华的城市,短暂的欣喜之后,却有一种无法完全适应的感觉,总觉得一种浮气绕于身。喧闹的都市生活,琳琅满目的货物;灯红酒绿的酒吧、饭店;吵杂的商业街;熙熙攘攘的人流,川流不息;车水马龙中夹杂着衣着时尚,装扮时髦合时宜,又充满活力的靓女俊男,努力地赚足了眼球。……
城市的钢筋水泥丛林里,行色匆匆的人流,快节奏的生活,来自多方的压力,让人生活空间被无情的压缩,一种焦躁的心境,时不时地困扰着自己。虽然城市里拥有着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与乡土相比更具时代信息、更具活力,又有更多的机遇,更易快捷地实现人生的升值,……但这一切无法抵挡乡情不时的呼唤回归。
从乡土走向城市的人,总有一种乡土情结,骨子里总是以"城市乡下人"自居,无法完全融入现代化的都市生活。虽然城市的一切让人目不暇给,但这一切似乎让有着乡土情结的人们,心灵似乎更加苍白贫血,物欲横流替代了从容,功利之心使人与人之间关系发生了裂变,缺失了一种纯朴与憨厚,增添了人与人之间的世故与市侩。长久地城市生活的奔波,让人纷扰不宁,一种困惑与浮躁;一种迷失自我的感悟,让人有一种急不可耐的回归乡土欲望。
说不清也道不明,越是接近年关,越是急切地想回乡,也许是乡土、乡情的呼唤,也许是过去的时光,曾经让我太多的感动与联想;也许是记忆中故土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召唤。乡土、农舍家园和那朴素、朴实的相邻,让魂牵梦绕的我,急切地期盼回归。
走近乡土,面对那收割后的一片深沉平静的田野,还有那大片大片的苹果园,纵横于阡陌之间的小路和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那寒风中矗立的粗壮古老的古槐;埝边地头那一排排高大、苍老的柿子树,无声的注视着归来的赤子。
村子里那一排排暂新整齐的楼房早已替代了久远的土坯瓦房,一幅幅红红的大铁门镶嵌于时尚的瓷砖面墙之间,门顶上苍劲有力的"家和万事兴"、"耕读传家"、"富水长流"等瓷砖匾额,门廊上贴上了充满喜庆的春联,家家户户"旧桃换新符";孩子们穿上了新衣裳,高兴的穿梭,"显摆"着自己……
游走于故乡古老而新潮的巷道之中,热切的关注乡土的变迁,在迷茫模糊的岁月风尘中回眸,现实与过去不断的交错闪现,让自己来回穿梭于时空隧道之中,从容地平衡着内心,把曾经的过去与现实结合,冥冥之中感觉到一种呼唤,召唤着自己踏上记忆之中的旧路,追梦去日,一种亲切、一种刻骨铭心,使曾经浮躁的心回归平静,血液却在体内汹涌流淌,一种力量无声地触摸到灵魂深处,往日的宁静与纯粹,朴实与祥和,重现于眼前。远离了喧嚣尘世,那一草一木曾经寄托了我多少梦想,让生命里不由地洋溢着欢乐的音符。
邻里、亲人们的嘘寒问暖,热情的话语、亲切的方言乡音,让人感悟出生命力里的祝福与热烈圆满。响亮的鞭炮声编织出洋洋的喜气。家族之中所有的男丁,依照古老的的习俗,齐刷刷地跪于列祖列宗排位之前,拜祭先祖,企求他们赐福、保佑,继续蒙荫子孙,俨然地向先祖祈福;众多的子孙后代们与先祖们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品味着日常生活的小满足和大幸福,诉说着曾经的得失,期盼着来年的丰收与辉煌。
说不完的乡情、亲情,一天时间转瞬即逝,再看那夕阳下的村落,依偎在落日残留的余辉中,显得更加美轮美奂,那太阳渐渐失去了炙热刺眼的光亮,慢慢地降落于远远的西山背后,消失了。晚霞在惨淡中褪色,夜幕开始弥漫于时空之中。
乡村过年,一种亲切,一种心灵的宁静与平和,一种幸福美满,还有那无穷的感悟与慨叹。平静的乡土生活,使人惊心岁月流年暗换,募然之中,发现生命之中的又有一些日子远逝,岁月无法挽留。
盼过年 怕过年
文/王秋女
春节前,人们的心情很纠结、很复杂,从年初忙到年尾,天天铆着劲不敢松口气,就盼着春节好好放个大假,但又怕过春节长假。
譬如我,最怕的就是回谁家过春节,之前公婆说房子要拆迁,得租房子住,出租房里样样都不方便,今年过年回不回来就随你们了。这可把我高兴坏了,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不去公婆家过年了。先生就顺水推舟地送我个顺水人情,说既然不用回去过年,那今年我们春节就去旅行吧。
我早就规划好线路,酒店也预订好了,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公婆那房子一直没拆,现在正式通知下来了,要过完春节再拆。于是公婆又说了,今年是最后一年在老房子里过年了,大家一定都要回来,好好过个团圆年!唉,我这几天尽忙着取消各种预订。
我怕回公婆家过年,一是我去了他们家,我爸妈就要落单了,这种永远是无法皆大欢喜的单选题,不管选了谁,总是一家开心一家愁。而更让我烦心的是,公婆家是个大家族,而且他们那儿有个风俗,就是春节期间,每家每户都要大宴宾客,一家家轮着吃过去,每天都排得满满当当,一个春节长假下来,起码得胖八斤!回来又要为减肥抓狂!不过这倒也罢,更让人郁闷的是,这满桌子的美食也堵不住人家的嘴,每次去,总有三姑六婆各种盘问,记得我们当年刚结婚,第一次去他们亲戚家吃饭,每个人都问我们什么时候要孩子?现在呢,我们孩子都上三年级了,总没话说了吧!没想到,自打前几年二胎一放开,现在一见面,全来问什么时候要二胎?我说不打算要二胎。立马巴拉巴拉地劝:"再生个女儿多好,刚好凑个好字,你看谁谁谁刚生了个女儿,多好啊!"
我很想说万一再生又是个儿子,拆天拆地你们帮我带?难得碰到几个不劝我们生二胎的,刚想松口气,又来问我家孩子成绩了,中不溜儿的成绩,这问得孩子不高兴,我和他爸也没面子。当然,人家问我家孩子的成绩不过是个伏笔,接着马上开始炫耀自己的孩子考得如何如何,被评为三好生什么什么的。唉,这鄙视链真是无处不在啊!
像我这种已婚已育的资深妇女都怕过年,身边那些未婚的单身狗朋友更怕过年了。我有位资深单身狗朋友,已经连续五年赶回家吃个年夜饭,然后大年初一就出发去国外度假了,我们眼红他洒脱自由,他哀嚎不已,我何尝不想好好窝在家里吃吃喝喝过春节啊,只是实在受不了亲戚朋友的毒舌逼婚和强迫相亲!
那按理说像我公婆爸妈他们,总不怕过年了吧,其实也不尽然,天增岁月人增寿,每到年关总要感慨一句:"又一年了!"言下之意,带点无奈带点不甘。还有更怕的是各种无所不在或明或暗的攀比,过年儿女们回不回来,回来时开的什么车、送的什么礼物、包的红包大小……甚至孙辈的考试成绩,都能比拼一番,也是令他们喜中有忧。
这么一数,好像只有小朋友们才盼过年,有玩有吃有礼物有压岁钱,当然,前提是不能问考试成绩噢!
不过大家虽然嘴上叫着怕过年怕过年,可到底还是心心念念地盼过年,这辛辛苦苦忙活了一年,不就是盼着这个团团圆圆的日子?即便是有点小膈应有点不痛快,可一过完今年这个年,又开始盼着明年的年了!
回家过年
文/王克俭
我所工作的西安高压电瓷厂上世纪50年代建厂后,从三原、富平、西安市郊县蓝田、户县和商县等地招收1200多名工人,多年后这些工人中除结婚成家的外,住在单身职工宿舍的就有700多人。每年春节,绝大多数人都要回家过年。
那时交通不便,班车又少,职工回家过年十分困难,不少人骑自行车长途跋涉回家。如家在淳化县山区的工人陈兴才,一次过年父亲有病急于回家,因买不到车票,骑自行车回家,当时公路也很差,100多公里路骑了近10个小时才回到家。
为了保证能回家过年,许多职工请假提前回家,有时因请假职工太多,还影响生产。之后,工厂领导为关心家在郊县农村的单身职工回家过年,又不影响生产,每年抽调10多辆解放牌卡车,由厂工会、行政科、汽车队分别负责送单身职工回家过年,而且提前一天送,单身职工十分高兴。
之后,每年春节因有"专车"接送,职工回家都要买很多年货,特别是80年代之后,工厂每年都给职工发米面油,他们也高兴地顺车带回家。为此,每年春节前车队都要把接送职工的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并派最好的司机。每年送职工回家过年的场面也十分壮观,10多辆卡车在工厂大门内的广场上一字排开,回家的职工提着大包小包按照车头张贴的线路上车。当时接送职工北到三原、富平、铜川;西至咸阳、武功、凤翔;东到临潼、渭南、蓝田、商县;南到长安、户县等。车队出工厂大门时浩浩荡荡,坐在卡车上回家过年的职工高高兴兴。虽然是十冬腊月,天寒地冻,但他们的心都是热呼呼的,工厂所有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到大门口欢送。正月初五又把他们接回按时上班。
我家在蓝田县金山乡,也享受了10多年这种福利待遇。原来回家过年,因乡镇一般都不通班车,坐班车到蓝田县城得背上行李步行20多公里山路才能回家。1985年我被任命为副厂级干部。这年春节回家时,厂长和书记商量,准备派辆小车把我单独送回家。那年厂里也发了米面油,我还买了一些年货,有小车送当然方便。但我想400多名单身职工回家过年都坐卡车,我却坐小车,这不是搞特殊化吗?于是我给厂长书记说,我就坐卡车同大家一起回家吧,婉言谢绝了厂领导对我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