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瓜的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关于西瓜的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关于西瓜的文章(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吃西瓜好处多
文/任万杰
炎热的夏天,大家都喜欢吃清暑又具有解渴的西瓜。这其中包括一些老年朋友,确实,老人吃西瓜好处多多,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老人吃西瓜到底有什么好处。1.有利于心血管疾病
瓤肉含糖量一般为5%至12%,包括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甜度随成熟后期蔗糖的增加而增加。西瓜中所含的糖、蛋白质和微量的盐,能降低血脂,软化血管,对医治心血管病,如高血压等亦有疗效。2.消炎
西瓜还富含多种维生素,能够抗氧化,增强免疫力,防止细胞损伤,并促进牙齿和牙龈健康。西瓜皮及种子壳所制成的西瓜霜,能够治疗口疮、口疳、牙疳、急性咽喉炎待喉症。3.蔬菜替代品
西瓜也含有大量的硫胺素、镁、钾,如果你不愿意吃菠菜和其他深绿色叶类蔬菜,西瓜将是非常健康的替代品,而且效率更高。4.维持人体酸碱平衡
西瓜对肌肉和神经功能也有益,还能维持人体的正常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减少患结肠癌、哮喘、心脏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危险。5.利尿护肾
西瓜果肉所含瓜氨酸、精氨酸成分,能增大鼠肝中的尿素形成,而导致利尿作用。西瓜也是肾脏健康食品,因为它能化解肾结石。清洗结肠和肾脏一种很好的方法就是一整天不进食,只吃西瓜。6.去除老年斑
老年人随着年纪增加,身上会浮现出一些老年斑,让许多爱美的老年人感到困扰,西瓜皮富含维生素 C、 E, 用它擦肌肤,或将它捣成糊状涂在皮肤上,待10至15分钟后用水洗净,有养肤、嫩肤、美肤、祛斑和防治痱疖的作用。7.降血压
老年人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适当吃一些西瓜可以帮助老年人降压。这是由于西瓜含有丰富的 L-瓜氨酸, 瓜氨酸能控制健康血压。
西瓜里的夏天
文/秦延安
西瓜,又名寒瓜,据说因为从西域传入而得名。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农政全书》记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虽然民间对传入时间有争议,但这并不影响西瓜在中国的传播。最早记录见宋代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五代同州合阳县令胡峤居住契丹七年,曾从回纥得到西瓜种,"结实大如斗,味甘,名曰西瓜".
记得小时候,每一年夏天,父亲单位都要发几百斤西瓜。那时生活物质匮乏,夏天吃西瓜,就如同开荤吃肉一样让人兴奋。每一次父亲带回西瓜,母亲都要给左邻右舍送上半个,就这样,七八个西瓜很快就分完了。
滚圆的绿皮西瓜,以水桶悬于井中,经过半天的浸润,到晌午时便清凉透心。井水的冰凉与西瓜的甘甜相遇,就如同火上浇油,滋味更长。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随着快刀滚落,那掩藏在绿皮里的鲜红瓜瓤纷纷亮相。一个个含情脉脉,朱唇粉面,就连黑色的西瓜籽,也如一颗颗美人痣般,养眼,真是"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葡萄苜蓿夸"(南宋范成大《西瓜园》)。那渗着汁水的瓜瓤似乎蒙着一层纱,薄如羽翼,清灵透俏,丝丝缕缕的汁水便顺着刀切的印痕不断往下滚落,让孩童的我们甚至不忍心下口,而是用舌头去舔。舌尖碰着鲜红的汁水,如雨露跌落平静的湖面,掀起涟漪的惊鸿。焦唇干舌也在瞬间被冰雪融化,如雨落尘灭般归于平静。在舔完了滚落的汁水后,我们才放开口,细细品味那滑喉入体的清凉。"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南宋文天祥《西瓜吟》)。一口的汁水,满嘴的香甜,越吃越快意,很快便风卷残云地将一块西瓜啃得只剩下一块皮。"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元代方夔《食西瓜》)。口齿间西瓜生香,清芬醉人。在盈盈笑语中全家交谈甚欢,一顿西瓜宴,不仅让唇干口燥的身体如阵阵凉风吹拂,而且还潜滋暗长出一种透心的清凉和惬意。
看着我和弟弟贪吃的样子,父亲和母亲只是象征性地吃一两块,便将剩余的西瓜全部留给我们。而我们仍不知足地埋怨父母,为何将西瓜分送给邻居?母亲说道,吃嘴的东西,再多也没有个够。一个东西自己用是独乐,与人共享是同乐。就像这西瓜,自己吃了感觉甜,更多的人吃了会感觉更甜。虽然母亲不识得几个字,母亲的话让当时的我似懂非懂,但那融入西瓜的处世哲学却让我终生受益。
常言道:"夏日吃西瓜,药物不用抓".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西瓜能"消烦解渴,解暑热,疗喉痹,宽中下气,利小水,治血痢,解酒毒".西瓜性寒解热,除了清热生津外,还是一道佳肴和良药。《随息居饮食谱》中称西瓜是"天生白虎汤",还说"瓜瓤煨猪肉,味美色佳而不腻,瓜肉爆干腌之,亦可酱渍,以作小菜".可见西瓜不但可以作为水果食用,还可以用来做菜待客,让食欲不振的人,在夏日里胃口大开。
当烈日当空,天气闷热,蝉噪聒耳时,一个个西瓜便粉墨登场了。那甘甜脆爽的滋味不仅让人大饱口服,也让酷暑跟燥热渐行渐远,直至暑意全消,一种舒适爽快、心旷神怡的感觉便油然而生,自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而整个夏天也变得悠然起来。
半个西瓜
文/史国忠
瓜真好,红红的瓤,又沙又甜!可大家吃着西瓜,甜在嘴里,悲在心里,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任由它滚落在红红的瓜瓤上。
这是岳父生前留下的半个西瓜,是给周末回娘家的女儿们留的。岳父是四月初六(5月23日)的晚上走的。白天还好好的,去永年转了一圈,吃过晚饭还到街上遛了个弯儿。可晚上10点钟左右,心脏病突然发作,经抢救无效驾鹤西去。当时二姐、五姐和爱人都在邢台,接到岳父病重的电话后,立即打车赶回老家,可赶到医院时,老人家已与世长辞,三人看到这一幕,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都愣了,傻了!这一天是周六。
照例,周日总有子女们看望他们。子女们平日忙,只有在周末才有时间在娘家聚一聚,尤其是爱人,基本上是每周都去。岳父见瓜好,又沙又甜的,就给岳母说:留着闺女来再吃吧。这瓜,与其说是给孩子们留的,倒不如说是给爱人留的。
岳父母育有一子六女,爱人排行老七,家里人都喊她小七。爱人是岳父母的老疙瘩,是他们的心头肉。
每到周末,岳父母都会准备上好吃的,等着闺女来。岳母等不及,总是站在巷子口向村口望着,岳父则会骑着三轮车在村口等候。岳母常对爱人说:闺女在娘家是孩子,到了婆家就成大人了,上有老,下有小,有啥好东西哪能轮得上你们吃啊?到了娘家,恁爹总是想让恁放开了吃,想吃啥吃啥。平时不做饭的岳父,这时也总会亲自动手,做两个拿手好菜。爱人平时听了这话,总是嬉皮笑脸。岳父去世后,岳母再说这话,子女后辈听后全已泣不成声。
初次见到岳父,那是2002年11月的一天,当时我和爱人刚刚经人介绍认识。岳父慈眉善目,中等身材,穿着朴素,最显着的特征是头戴一顶白头巾。白头巾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冀中南地区农民常见的装扮,在当时却已十分少见,因此印象非常深刻。
岳父是一名老党员,当过村支书,又当了多年的乡铁工厂厂长。当时已退居二线,在厂子里管点儿闲事。
岳父人实在,选女婿也看重这方面。他一不看钱,二不看权。他着重看两点:一是看家长,家长要理性,也就是家风要正;二是看本人,本人要实在,也就是人品要好。因此,老人家的六个闺女嫁出去,都是夫妻恩爱,婆媳融洽,家庭和睦。
岳父练就一手好毛笔字。爱人说,她小时候,一到年底,家里忙着包饺子,他却忙着写对联,爱人就帮忙晾对联。当时全村的对联基本都是出自他老人家之手。不过,到了21世纪,手写春联退出历史舞台,我便未能亲眼目睹他老人家的书法风采。
岳父退休后闲不住,村里的红白喜事常常请他去管,兄弟分家、父子矛盾也常常请他出面解决。因为大家知道,岳父这人做事缜密、处事公道,考虑事情也总是设身处地,这也因此给他留了个好名声。
在岳父的葬礼上,很多三里五乡的人自发地来为他送行。大家都谈着他的事迹、他的好,说的人热泪盈眶,听的人潸然泪下。
烧完头七纸,岳母从冰箱里取出岳父他老人家留下的半个西瓜,切成小块,可谁也舍不得吃,岳母说:"吃吧,这是恁爹的心意,吃了恁爹他就高兴了。"大家两眼模糊,双手捧着,看着这红红的瓜瓤,沙甜的瓜瓤,小口咬着,小口嚼着,连一滴汁液也舍不得咽下。就这么一小块瓜,大家恨不得吃上一年,两年,就这么一直吃下去。
父爱如山!吃的是瓜,品的却是一份如山的父爱!
古诗词里的西瓜
文/丁庆霞
西瓜又称"寒瓜",以清甜多汁、营养丰富着称,素有"夏季瓜果之王"的美誉。早在汉代时就传入我国,东汉刘祯有诗赞曰:"杨晖发藻,九彩杂糅,蓝皮蜜里,素肥丹瓤。"非常生动地描绘了西瓜的神韵。
自古以来以西瓜为题的诗不胜枚举,而最脍炙人口的当数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西瓜吟》:"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寥寥数笔,言简意赅,把西瓜的形、色、味及切西瓜的动作、啖瓜的情景描绘得惟妙惟肖,堪称妙极。"恨无纤手削驼峰,醉嚼寒瓜一百筒。缕缕花实沾唾碧,痕痕丹血掐肤红。香浮笑语牙生水,凉水衣襟骨有风。"这是元代诗人方夔的《食西瓜》,在诗中当时的佳人俏妇们尽情食西瓜的欢乐情景尽收我们眼底。明代的李东阳对西瓜是这样称赞的:"香浮碧水清洗透,片逐鸾刀巧更斜。"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形象地勾勒西瓜的外形,而且把西瓜的美味、特性也写得生动传神。
"采得青门绿玉房,巧将猩血沁中央。结成曦日三危露,泻出流霞九酿浆。溪女洗花新染色,山翁练药旧传方。宾筵满把瑛盘饫,雪藕调冰信有光".这是明代瞿佑的《红瓢瓜》,更使人产生不尝西瓜不罢休之感。
俗话说:"热天一块瓜,胜如把药抓".炎炎夏日,酷暑难耐,只要吃上一块西瓜,顿觉清爽无比,暑气顿消,经过冰镇的西瓜更是可口解渴,美不可言。现代医书也有诗云:"青青西瓜有奇功,溽暑解渴胜如冰。甜汁入口清肺腑,玉液琼浆逊此公。"读后,令人赞叹不已,酷暑也就在丝丝沁凉中走远……
西瓜散记
文/孔伟建
夏日,多产瓜果。西瓜,是我非常喜爱的水果之一。
西瓜,浑身是宝。瓜瓤、瓜皮、瓜子,皆可食,无不可用之处。
我喜欢大大小小的西瓜摊,还有林林总总的守摊人。
一堆西瓜,谁也不知道到底多少个,就在那儿堆着,花色、大小不一,被人们掀来翻去,摸、拍、听、看,来去比较,默默接受着来来往往顾客的挑剔眼光。
挑来挑去,终于选中一个或几个。这瓜,不知被多少巴掌敲打抚弄过多少遍了,可它依旧绿如翡翠,静若处子,心中有数似的守在原地,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顾客,等待垂青自己之人……
挑瓜,看瓜,其实都是猜,都是隔皮猜瓜。谁也不敢保证,一刀下去,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结果。
有经验的瓜农说,对西瓜,除了种瓜人用日月来掐算之外,神仙也猜不准生熟的。
猜瓜,像看人。时间才是最好的见证者。
西瓜翠衣
夏日读文,偶得西瓜皮可做中药材的新知。说是中药铺里,对西瓜皮的美称是西瓜翠衣。
查阅百度,果有以下条目:择青皮种,将瓜洗净,用刀将表皮含有蜡质的青皮层刨下,晒干,即为西瓜翠衣(或称西瓜青)。性味甘凉,煎饮代茶,可治暑热烦渴、水肿、口舌生疮、中暑和秋冬因气候干燥引起的咽喉干痛、烦咳不止等疾病。
西瓜翠衣,好美的名字。对于中药,且先不论其药效如何,单是有些名字就足以美得让人遐想。比如连翘、丹桂、陈皮等。
夏日里,我吃西瓜,往往是连瓜皮都舍不得丢的。
红瓤儿吃尽,一条条瓜皮,收集起来,削去外层坚硬青皮及内层啃食过的柔软部分,取其中间,切细条,拿白糖拌匀,吃起来汁水满口,爽脆可口,既可解渴,又可做菜,一举两得。
也可在炒瓢之中翻炒一下,加油少许,食盐、香醋适量,不待汁水溢出,即盛盘,可食,酸脆可口。夏日里,也是一道不错的小菜。
西瓜酱豆
酱豆,要凑伏天制作。
将黄豆挑净、煮熟,用面粉拌了,放在被子下捂着,待其生菌、长毛,几天后,黄豆结块。
用手将黄豆搓开,加姜段、葱段、花椒、茴香、肉蔻、大盐、辣椒等调料,放进大盆,待买来西瓜,下酱豆。
上好的西瓜,沙瓤,汁水丰盈。切开,将最好的瓤心切下,给孩子吃。
将西瓜外皮蜡质部分切掉,切成块状,与黄豆、调料等会合一块,慢慢搅拌,至均匀。大盆之中,但见红的瓜瓤、绿的瓜皮,酱色大豆、红色辣椒,五彩缤纷,煞是好看。
取来罐子、坛子等容器,将盆里东西倒进罐子,扎严口沿,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了。
西瓜酱,是百姓自制咸菜,易于保存,携带方便,炒制简单。
秋冬之际,西瓜酱,是很多人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下饭菜。
说西瓜
文/厚圃
夏季多水果,缺了哪样都行,唯独不能少了西瓜,否则整个夏天就会变得更酷热,更焦渴,更漫长。金圣叹先生曾说:"夏日于朱红盘中,自拔快刀,切绿沉西瓜,不亦快哉!"汪曾祺先生谈到吃西瓜,真是生动传神:"西瓜以绳络悬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有个谜语,我已记不得是从哪儿听来的了,"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儿子多,个个黑脸膛",智慧在民间哪!
我儿时有一玩伴,因门牙大且突出遭到他人嗤笑,躲在家里生闷气,大人就开解他。下次别人再戏弄他,他就说:"龅牙好呀。"别人问好什么,他很认真地答:"好吃西瓜,不会弄得满脸都是汁。"没有哪个孩子不爱吃西瓜的。
西瓜有沙瓤和脆瓤之说,会选瓜的只要将它托在手里转转,再放到耳边拍拍,就知道个八九不离十。脆瓤的瓜肉厚汁多,口干舌燥之际大啖一番,十分过瘾。清代画家金冬心曾在册页上画了一片红瓤黑籽的西瓜,上边还题着"行人午热,得此能消渴。想着青门门外路,凉亭侧,瓜新切,一钱便买得",我想他画的该是那种脆瓤西瓜。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沙瓤西瓜,家乡话叫作"吊瓤",瓜瓤成沙粒状,入口绵软欲化,又由于水分少,更甜。
说起来也许你不信,潮汕人吃水果爱蘸酱油,比如拿一颗荔枝或者杨梅,蘸一下咬一口,拿削了皮的菠萝片也一样,只有西瓜是抹上一点盐,或浇了点淡盐水。有人说酱油可以中和水果里的毒素,我是不信的,倒是往瓜瓤上抹点盐,确实能够增加一丝甜味。
在农历六月六那天,潮汕人通常不买西瓜回家,因为传说那一天,冥府的鬼魂会跑到阳间"挑西瓜"回去消暑,小鬼因为太懒了,就到处抓人代劳。所以是日向晚,家家关门闭户,生怕被小鬼抓去挑西瓜。据说有个胆大的后生偏不信邪,跟别人打赌敢在晒谷场过夜,结果第二天真的醒不过来,伙伴们从他的裤兜里掏出一把纸灰,那是小鬼给他的报酬。当然,这也只是来自民间的杜撰。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出于对西瓜的珍爱,古人写过不少关于西瓜的诗,也画过不少关于西瓜的画。《燕京岁时记》中有言:"西瓜必参差切之,如莲花瓣形。"可见连切西瓜也有一番讲究。文学名著《红楼梦》里曾多次提到了西瓜,不只是夏天吃,在贾府的中秋夜宴,贾珍还特意给贾母献上西瓜和月饼。在北方,立秋当天有吃西瓜的习俗,俗称"咬瓜",提醒人们天气转凉,西瓜少了。我在北方念过几年书,印象中天津人很爱吃西瓜,每年初夏,市场的角落、马路的两边,甚至停在一旁的货车上,都堆放着又大又圆的西瓜。我们同学几个,手里拿着一把勺子走出校园,买一个坐在阴凉处挖着吃,七八斤重,没一阵子就挖空了,再托起瓜皮往嘴里一倾,聚积在底部的汁液,带着瓜果的甜腥气也带着瓜果的清凉,直抵心底。
西瓜可入馔,清宫御膳中有西瓜盅,烹饪的方法是将西瓜的瓤控净,放入鸡丁、胡桃、火腿丁、松子等食料,用文火细炖,此外还有广东的"时果西瓜盅"、云南的"什锦西瓜盅"等等。西瓜的瓜汁、瓜瓤、瓜皮、瓜仁等也可入药,尤其是西瓜皮(西瓜翠衣)是一味清解暑热的良药。西瓜多籽,《清异录》里有载,五代时期,吴越湖州一带的人吃西瓜时爱聚堆,猜瓜子的数量,错了得请酒。《金瓶梅》《红楼梦》行文中也多次提到了瓜子,有人专门研究过,林黛玉、潘金莲嗑的瓜子就是西瓜籽。西瓜籽曝晒之后可细剥消闲,故丰子恺先生称发明吃瓜子的人,是了不起的天才。
西瓜便宜,块头又大,送人很体面。好多年前,有个浙江朋友来访,我跑出家门去接他,远远地看到他边走边弯腰,推滚着一只极大的西瓜。他后来歉意地解释,抱了一段路,实在抱不动了。我开玩笑说:"这叫千里送西瓜,物重意也重。"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家乡的那句俗语,"西瓜未切,不知红白",那已经跟西瓜无关了,它旨在告诉别人,在未了解事实真相前,别急着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