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关于新年的故事有哪些

2023/08/27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8篇关于新年的故事有哪些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关于新年的故事有哪些(精选8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新年新语

文/poki

照例来一句:2014,新年快乐!

太阳从地平线照常升起,一切也并非宛如隔世,生活照旧,日子照过,只不过,是第366天而已。今天的天空很蓝,阳光很灿烂,很温暖,仿佛已进入春天,一月的天气能如此,记忆中还是第一次。雾霾后的反常天气,看不到小时候吹着哈气,一起堆着小雪人的那股纯真劲了。时间,真的,你到底去哪儿了?抓不住你离去的脚步,却留下自己渐老的痕迹,生活,还得继续,再美好的回忆,再倔强的逆行,终究还是得要面对现实的那面镜,那面能照出你的容貌,你未来的人生之路的镜子。

窗外,鞭炮声依旧,想起小时候呆呆的拿着炮仗,远远的站在远处捂着耳朵看鞭炮霹雳啪啊乱响一通,兴奋的不得了,特别开心。长大了,却也不觉得这有多有趣,只不过小时候如此纯真,不明觉厉而已。

不想重复太多条框式的言语,亦明了自己需要什么,追寻什么。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听歌,带着背包,开始一段遥远的全新的旅程。2014,希望会精彩!

新年旧俗

文/包乔发

腊月的乡间,是安静、祥和的。

雪花总会在安静的夜里轻轻地飞杨,温柔地落在小村陈旧的瓦片上。被积雪压断的树枝,在夜里喀喀的响得格外清脆。

一个吉祥的日子在瑞雪兆丰年的时候样悄悄地走来。

整个冬天,父亲的目光很祥和。这个季节,他用不着每天天不亮起床,忙着到地里去干活。他把平日里使用的那些工具,比如犁、竹篓、锄头,一件一件起找出来,坐在堂屋里慢慢地修理好,最后把它们整齐地放到闲置的角落里去。

父亲说,要过年了,也该让它们好好休息一下了。那些在大地上辛苦了一年的农具,在冬天的祥和里,安静地享受着它们悠闲的时光。

在清理完农具之后,父亲就开始打扫卫生。平时父亲对家里的卫生问题从来不管不问的,他始终认为那不是他的工作职责范围。但每到新年临近的时候,没有谁安排他,他总会自觉地做这些事,且干得很认真,甚至连一片树叶他都要把拾检干净。好像这样做,才有新年的气氛。

把自家的房前房后收拾干净整洁了,父亲就开始打扫屋里。他把家里所有的锅、桶、桌子、凳子统统移到院子里,像摆地摊一样放在那里。等打扫完屋里后,再一样一样地洗干净,放回原来的位置去。我们则把平时从别人那是要来的报纸,一张一张地,小心翼翼地贴在板壁上。

那是多年的老屋,用木板制作的板壁裂缝纵横,有的还被蛀虫吃得残缺破碎,散发出一阵阵的霉味。

但我们很感兴趣,父亲也愿意把这样的活让给我们来干。最起码,我们可以把那些不同大小、不同样式的报纸,一张张地粘贴起来,给来到我们家中的客人有一种朴实的美感。

碰到高的地方够不着,我们会找来一个小凳子,踮着脚把报纸贴上去。我们总会把那彩色的,有书法有绘画作品的贴在最显眼的地方,让它们义务地装点我们家那年代久远的老屋。

我们要小木屋感受到新年的气氛,我们要在这间木屋里度过一个值得回忆的春节。

我家的房子有三间,中间是堂屋,左右两边为侧屋。靠左边的房子里,放了一个四方形的木架子,上面稳稳地坐着一台圆圆的石磨。右边的屋子外的屋檐下,有一个用来给稻子脱粒的石臼。

家中的那个石磨约有两百多斤重,力气小的人根本推不动。

在用电不方便的年代,每年到春节,石磨一天到晚咿咿呀呀不停地歌唱。母亲和村里的婶婶们站在石磨的后面,来回地推着,这让我们想起了远古人类在田野上劳作时的舞蹈。

她们磨了黄豆,又要推豆腐,有时要忙到夜深人静。

白花花的面粉如瀑布一样从石磨的周围流了下来,煤油灯在夜风中时明时暗,小村在安静的夜里唱着一支欢快的歌。

孩子们则在歌声中睡梦着,他们好像听到了新年的鞭炮声,隐隐约约。

在孩子们期盼的目光中,新年跚跚迟来。

终于盼到大年三十的晚上,孩子们的心是无比激动的。

从这一天的早上开始,大人们就开始准备新年的晚餐。大清早,父亲就蹲在堂屋里洗着火腿肉,他先把一大块的肉放在红红的炭火里烧上几分钟,再放在盆里清洗。

村里的每一户人家都在做着相同的事,整个村子里都弥漫着阵阵的香气。

这些事情都与我们无关,我们有自己的工作。

我们约了三五个小伙伴,到河里去挑圆圆的鹅卵石。我们走在腊月间的河滩上,河水冰冷清澈,发出哗哗的声音。

我们挑选了三五个长得很圆,有鸡蛋大的石头放在口袋里,直接去了山上。大山在祥和的节日里也很安静,金黄色的松针轻轻的落下,地下金黄一片。松针堆积多的,如一张柔软的大床,我们躺在上面,看着天上的白云悠悠地飘过,心里十分地轻松。

我们从松树上摘下一些青青的松针,放在竹篓里,就跑回家去了。

天色在我们的期盼中渐渐黑了下来,远村已响起鞭炮的声音。

大人们都在忙着各自的事,我们则把摘来的松针均匀地铺在堂屋的正中央。等一会儿,我们一家人都围坐在这里吃饭。

等到所有饭菜都已准备就绪的时候,父亲就开始虔诚地点香、供饭。

父亲在大门的两边、堂屋中央的供桌上、平时母亲用来煮猪食的土炉上分别插上三支香,香烟袅袅,满屋清香。就有点新年的味道了。

之后,父亲一一在这三个地方供饭,父亲说的意思是,过年了,得先给老祖宗们吃过才到我们。嗑头的时候,我们图好玩,就跪在父亲的后面,学着他的样子,点头低头。这个仪式结束之后,父亲用到了我们从小河里拣回来的鹅卵石。三个鹅卵石此时在火炉里已被烧得十分通红,犹如三个红红的鸡蛋,父亲找来一个铁水瓢,里面垫上一些松针,把三个火红的石头放在里头,揣上一瓢水,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去转。每到一个房间,都在石头上浇上一点水,冰冷的水的遇到火红的石头,发出丝丝的惊叫,腾起一阵阵白色的烟雾,很有一些神秘的味道。

我们知道这个程序叫"打粗炭".我们猜想,应该是给每一间房子冲一冲一年陈旧的气息,迎接新的一年开始。

这里需要说上一句的是,父亲对一个问题始终不太清楚。那就是点香和供饭的时候,先从哪里开始,他老是搞不明白。他也专程去请教过邻居牛家大爹,他们也是说法不一。再说,民间的这一类问题,根本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父亲也就是犹犹豫豫这把件事情做了。

接着就是放鞭炮,礼花。阵阵鞭炮声在大山间清脆地炸响,回音也是一阵阵。美丽的礼花冲天而起,映红了半边天,小村沸腾了,到处都是啪啪的鞭炮声,火药的清香味儿,四散飘扬。大人、小孩都沉浸在新年的欢乐之中。

这些仪式结束之后,才是真正意义上吃年夜饭。如果喂得有狗的人家,还要把饭菜先端一些给狗吃,父亲说,狗先吃那样,来年价格就一定会贵。

以前的年夜饭,就是一家人蹲在堂屋中央吃的,所有饭菜、酒都放在青青的松针上,你尽管放开吃就可以了。

吃完了年夜饭,小孩子们都出去看别人家放礼花去了。父亲却在灯下,用一根小小的竹签观察一支鸡卦。朴实的父亲根据祖祖辈辈传下的习惯,想从一支小小的鸡卦里看出新的一年是否有好的运程。

夜很深了,鞭炮声还在不断地响着,只是渐渐减少了,孩子们在村子跑来跑去。

当所有人都在新年的睡梦中时,父亲却一个人坐在火塘边,不时给供桌上的香换一次,这叫守岁。按照古老的规矩,父亲一直要守到第二天天亮,只是他的年纪渐渐大了,熬不了夜,就算坐在那里,也是在打瞌睡。后来,他干脆就去睡了。

小村又在祥和的夜里安静了下来,除了空气中还的一丝丝的火药味。

无论睡得有多晚,父亲总会在凌晨6点钟起来,他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在我们老家,称为"换净水".其实,就是提了一只桶,带一挂鞭炮,在水井边放了,提小半桶水回来。村里的老人们认为,谁家第一个到水井边取回第一桶井水,谁家来年就会一帆风顺。

从水井边回来,父亲就开始点香、供饭,一个人默默地做着他的事。

那时,公鸡啼鸣,天边已渐渐亮了起来,新年的第一天真正开始了。

大年初一至初三,是所有年轻人、小孩子的节日。一年之中,也只有这三天,你可以一件农活都不干,放开去玩你的,天黑的时候回家来吃饭就行了。

那时,很流行唱山歌。

每到过年的时候,我家后面的大山就站满了穿得花花绿绿的青年男女,他们分成几大群,站在松树林间唱山歌。真正唱得好,在那种场合放得开大唱的人毕竟不多,大部分是来凑热闹的。我们小孩子不知道这有什么好玩的,只顾在松树林里跑来跑去的,听到别人大声呼吼,我们也胡乱地附和一两句。

大山里的青年男女,也只在这样的节日,这样的场合才可以近距离接触。听说,真的有人唱山歌最后唱成了一家人。听起来还十分的浪漫。后来,会唱山歌的人成了家,做了父亲母亲,也就不好意思在山上唱了。新一代的孩子们也不愿意学,现在的新年里,已没有人唱山歌了。

他们去打麻将,看电视剧了、参加运动会去了。

每一年的春节总会如约而来,在腊月的乡村,只是,每次回老家过春节,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新年的阳光

文/孔伟建

古人真有想象力,你看这元旦的旦字,不就是一轮朝阳正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吗?人们都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话不错,可是,新年的日出,更容易让人心生感慨。毕竟,浮生如梦,世间万物都长了一岁,太阳和人概莫能外,年轮里又多了一道或深或浅的印痕。

元旦之前的一场强冷空气,让人切实感受到了冬的威慑力。新年的第一轮朝阳还未升起,我窝在暖洋洋的家里给亲朋好友们发短信,我想将我的问候传给他们,别管身在何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们以不同的方式相互提醒,在日复一日的匆忙生活里,别忘了共迎新年。

我要赶在第一缕阳光还没洒落下来之前,虔诚地迎接她的到来,在阳台上。我知道,她的意义毕竟不同于往常。尽管,我知道,在城里,在这样的小区里,看不到我儿时在空旷原野之中常见的那样遥远的地平线,当我看到太阳时,它已从东边两栋楼房的夹缝里挤了出来。

可是,我依然怀着感恩之心,双手合十,心里默念着、祈祷着,我知道天气预报说元旦期间,尽管寒冷,可都是晴好的天气。因此,我笃信可以看到长了一岁的古老而又年轻的太阳再次辉煌升起。屋内温暖如春,窗子上看不到冰花,在这样的寒冷时节,我觉得少了点诗意,感到有些遗憾。我知道是暖气让人变得慵懒了,是暖气让冰花无处藏身了。可我又不能诅咒暖气,年事渐老,我越来越怕冷,越来越觉得暖气真是好东西。什么冰花、窗花的,算什么呢?我忽然又很怀念那些冰冷却原汁原味的遥远的冬天,就像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去世的着名作家史铁生念念不忘那遥远的清平湾一样。

想到史铁生,我觉得有点悲哀,他没能迎来兔年的第一缕阳光。可是,对于他那样伟大的作家而言,他存在的意义已远远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生死。在新年的第一天里,我为升入天堂的史铁生祝福,他可以和母亲欢聚了,可以无忧无虑了。他把那温暖人心、砥砺斗志的微笑永远地留在了世间,这就够了,还有什么比这微笑力量更为强大的呢?

阳光照在防盗窗棂上,反射出银白的光线,暖人眼睛。楼前几株白杨删繁就简,寒冬里正做着迷离的春梦。一方鸟巢,悬于半空,独自体验着高处不胜寒,静待鸟儿归巢。北风小了,光秃秃的枝条在空旷的天幕下,书写着属于冬的童话。新年的钟声敲响之际,他们也听见了吧?

阳光照进房间里来了,依旧可以看见细小的灰尘,在冬阳里轻舞,这新年里的灰尘似乎都跟平时的不同了呢。窗台上几盆花儿,鲜绿得可爱,吊兰、君子兰、杜鹃、一叶兰、玻璃翠、滴水观音,大大小小的花盆,高高低低的植株,默默地给我带来生机,带来美丽的心境,给寒冬添了韵致。新年来临之际,也该祝福他们呀,四季的轮回里,它们也一样添了年岁。万物静观皆自得,与它们默对的时间长了,这花儿也通了灵性,真有相看两不厌之感呢。

元旦收到亲友的一则短信:如果北风呼啸了,说明春天快到了。是呀,春天就在寒冬里藏着呢,她是一点点化开的。让我们在元旦的阳光里,一起祈望春天吧。

接新年

文/许培良

新年是什么,古往今来,有无数先哲给出了千万种答案。我认为,新年,寄予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寻;新年,是一种基于乡愁情结的心灵宗教。

新年,是儿女们归家团聚的好日子。

进入腊月不久,在威海就读的儿子,满怀喜悦地归来。不经意间,儿子就长大了,个子窜至1米8,再也不是我拉扯着他蹒跚学步的时候,做父亲的只能是满怀欣慰。儿子学业也有很大进步,什么高数、什么机械制图,儿子都能如数家常地娓娓道来。更令我们惊喜的是,儿子竟然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我想,这当是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

小年临近,在外地教书的女儿也回来了,带着一个大大的行李包,里面装满了种类繁多的小礼品,说是孝敬奶奶和爸妈的。我们劝女儿说,刚参加工作,挣钱又少,生活中用钱的地方还很多,不要太破费,能有孝心就很好。常言道,"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女儿一放下行李包,没顾得上休息,就帮我们做这做那。夜晚到来,还给奶奶和妈妈捶捶背捏捏脚,嗨,有女儿就是好!

新年,是全家人品享美味佳肴的好时光。

小时候,农村经济条件差,过年能吃上几口白面,就是莫大的奢侈与享受。记得,1976年春节,我因为想吃两顿白馒头,差点遭遇母亲的"笤帚疙瘩"(那个年代,吓唬人的一种简易用具),那时候就是穷呀!现在日子好了,衣食无忧,食用更是讲究绿色与品位,鱼肉虾蟹已不再是梦寐以求的桌上餐。妻子是一位理家的能手,小年过后,各种易储存的蔬菜瓜果就装满了冰箱;香肠烤鸡、鸭蛋鸡蛋、鲅鱼梭鱼等等,应有尽有。

蒸馒头是过年的一大盛景,和面揉面搓面,工序不少,要费很大气力。现在,附近集市上出现了馒头店,做工精致,花样繁多,乡村已很少有人自己去做。挑选购置来10余个大馒头,码放在供桌上,尽显生活的如意吉祥。

新年,是家园修饰装扮的好时机。

过年了,忙碌一年的人们闲了下来,葆有一颗好心情去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所以,对于自己的居室住所,要好好整理装束一番。我家的庭院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花园,4年前的大魄力翻新装修,堪与县城的某些楼房相比。庭院里,摆放着各种花卉,譬如迎春花、荷花、菊花、椰子竹、仙人掌、发财树、君子兰、竹节梅等,正在氤氲着春的气息。

书房是我的精神绿洲。过年了,书房也要有一番新气象。抹抹附着在书脊上的微尘,调调台灯的亮度,往书桌上摆放几盆鲜花,整个书房就是一个圣洁的殿堂!

新年将至,激情徜徉,年年岁岁,憧憬向往!

新年走一走

文/许亮生

马上来到新年,该是走亲访友的旺期。俗语道:走亲戚,不走不亲。亲戚好友若疏于走访,仅靠手机说几句会若有所失。彼此有什么事,手机上也难以说清。久而久之,亲情友情将会淡化。遇大事、要事未能参加,还可能留下裂痕。不论亲戚、好友,还是同事、同学、客户,也应适当走动,关系才会稳固、和谐。

有人说,五年不通音讯的老朋友,最好不要交往了。这话初听有点残忍忘情,细想却不无道理,既然是老朋友,岂能五年不通音讯?五年虽不算长,但在五年音讯中断的情况下,对方的变化之大真的不好说。

三国时,周瑜死后,吕蒙继任都督。某日,鲁萧来见,吕蒙谈起军事头头是道,让鲁肃感到判若两人。因为,过去吕蒙给鲁肃的印象一直是个不爱学习的平庸之辈。鲁萧不禁夸奖说: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有勇又有谋,再也不是以前的那个"阿蒙"了。吕蒙则回答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就是"吴下阿蒙"的经典史话,似乎也在警示人们:人的变化之大在短短数日里也会令人刮目。那么五年呢?变好变坏简直不敢想象。

人若不走动,就是邻居也会形同陌路。如今高楼林立的大都市,有很多邻里相居的高楼住户,由于不明对方来自何方,哪个单位,戒备心重,平时从不串门,老死不相往来,这与乡村农民之间的亲密随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楼内邻居遭遇小偷、生病之类的意外,也没人及时相助,古话"远亲不如近邻"好像失去了意义。

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利用点时间,适当走动是人之常情,亦可弥补平时工作忙碌的遗憾。走动切忌"无事不登三宝殿",非要有事才叩门。走动要有平常心。在这岁末更应该拜访一次亲友,在嘘寒问暖之间,找回流失的那份真情。即便有事相求,彼此就会感到很自然,互相支持。

走动,容易让人想到送礼。如今彼此缺的不是物质,而是情感、精神,提着什么东西,对方不屑,甚至觉得你俗。所以送礼渐渐过时,还是免了,收礼还礼,送来送去有多累?不如都别来那一套。

穿上花衣过新年

文/郭庆梅

小时候,过年最高兴的事莫过于穿新衣服了。去亲戚朋友家串门听着大家对我的新衣的称赞,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可那时,生活水平低下,父母每月的工资加起来满打满算也不过50多元,平日里勉强能够我们吃喝,根本没有多余的钱给我们买新衣服穿,所以过年穿新衣服的机会便显得弥足珍贵。

记得那一年的冬天,父亲的胃病又犯了,整个冬天都要靠药物来维持,所以那段时间我们家的生活特别紧巴,往往不到月底家里的面缸、米缸就空了,吃饭都成了问题。一直到了年底,眼看就要过年了,母亲却还是没有给我买新衣服的意思。

于是,我三番五次地问:"妈,你什么时候给我买新衣服啊!"每到这时,母亲总是显得很无奈,可每次都会答应着我:"过几天就买。"转眼就到了腊月二十九,我的新衣服依然没有着落。我开始哭闹,一边哭一边喊着:"我要新衣服。我要新衣服。"一旁的奶奶看到这阵势,急忙把我拉出去,数落着我说:"你这孩子真不懂事,家里的钱还不够给你爸买药呢,哪有闲钱给你买新衣服啊!"我大哭着说:"我不管,反正过年我要穿新衣服。"

到了三十这一天,我依然吵着跟母亲要新衣服,母亲一反以往的无奈,坚定地对我说:"你等着,过年我一定会让你穿上新衣服的。"说着,母亲就出门去了。等到傍黑,母亲兴高采烈地进了家门,只见母亲一手拿着一块花布,一手还拎着一些瓜子和糖。我的心里立刻乐开了花,觉得母亲真有办法,这下过年终于可以有新衣服穿了。便趴在母亲旁边的炕沿上,看她是如何做新衣的。

接下来,母亲顾不上吃晚饭,便将花布铺展开来,用软尺先在我身上量好了尺寸,再用画笔在花布上画出衣服的轮廓,然后用剪子沿着画线"喀嚓喀嚓"地剪起来。等做完了这一切,母亲又开始用缝纫机给我缝制新衣。从没有想到过,缝纫机"哒哒哒"的声音原来竟如此美妙,简直就像一首动听的乐曲。在这美妙的乐曲声中,不知不觉我居然睡着了。

当黎明的炮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时,已经是大年初一了,睁开朦胧的睡眼,一下便看到了枕头边上放着的新衣服,马上跳了起来,顿觉欣喜若狂。我急忙穿上新衣服,在镜子前面照了又照,不大不小正好。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出门找小朋友们去炫耀,并和他们一起玩耍做游戏去了。

等我在外面玩够了回到家,却发现家里的气氛有点不对头,奶奶急忙走上前来对我说:"快去看看***吧,***晕倒了。"我一听,吓坏了,急忙跑到母亲的床前,哭着问:"妈,你怎么了?"这时母亲微微睁开了眼睛,说:"可能是累了,休息一下就好了。"后来,我从奶奶的口中才得知,原来,母亲为了我能够穿上新衣服,居然去卖血了,再加上三十晚上赶着给我做新衣服,结果初一那天就昏倒了。

长大后,我曾责怪母亲:"为什么当初去卖血?"母亲说:"如果那年你没有新衣服穿,那将给你的童年带来多么大的遗憾啊。"母亲的话,让我泪流满面。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日子越来越红火,小孩子平时穿的衣服和过年不再有什么区别。然而,我却始终忘不了那个苦难而温馨的童年。又是一个新年将至,当年的气息丝丝缕缕飘近眼前时,让我们一起学会感恩、珍惜、满足。

又是新年

文/李庆高

一年的光阴不经意从指尖滑过。女儿在作文中写道:"一年里,我们在成长,而我们的父母却在变老。"是的,我们每个做父母的人都会变老,惟一不会变老的是时间。

新年,总是踏着她亘古不变的步伐悄然而至。只要有新年,就有世世代代的期盼;只要有新年,就有生生不息的希翼。 过去的一年里,你也许和我一样,有许多烦恼、忧伤和不如意,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忘掉忧郁,抛开那不如意,让所有的烦恼随着新年的钟声消逝而飘远。

站在新年的门槛上,远去的人和岁月与我们擦肩而过。穿越日历为我们编织的透明栅栏,在新年里,用一方沃土种植我们执着的追求;用一阵春雨洗礼我们崇高的理想;用一束阳光朗照我们坚定的信仰。

为了365天的等待与期盼如愿以偿,让执着无悔的步履攫住沮丧与迷惘,用我们的激情、智慧和汗水,去谱写最新、最美的乐章。为耕耘的幸福,为收获的欢乐,拉着岁月的缆绳,让我们一起敲响2016年新年的钟声,我们要赶在太阳的前边奔向工厂、奔向田野、奔向哨位……我们要从分分秒秒中追问生命,让缤纷的更加缤纷,让壮丽的更加壮丽;我们要在新年的第一缕晨光里学会热爱一一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故乡、热爱我们的朋友和亲人。

新年不是凝重的结尾,而是轻松的开始。让我们从一张张笑脸中去体味新年,让我们在一声声问候里感触新年。

新年第一天

文/周玉荣

新年第一天,还差一个小时二十分钟就要结束了。望着墙上的时钟,忽然起了心思,很想借用文字,说说这一天。

这一天,很好,睡到自然醒。冬阳灼灼,好上加好。起床,爱人打乒乓球比赛去了,女儿还在睡觉。念初三的女儿,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今天就让她好好睡一觉吧。于是放轻手脚,烧开水,洗衣服,干起了家务活。待女儿醒来,洗漱弄妥后出去吃早点。两人两碗面,她一杯豆浆,我一个鸡蛋早餐就饱了。

回家的路上,太阳照在身上,久违的日光浴,让人心生无比的贪恋。女儿说,妈妈,我们玩会再回家吧。于是,和女儿走上临河的一条路,散步逛街晒太阳。在一家花店前,一颗颗水仙,已经长有一手掌长,亭亭玉立,惹人怜爱,禁不住停下来看了又看。多年来,一直喜欢养水仙,也越来越觉得水仙适合我这样的散漫人养,像诗里说的"借水开花自一奇".养水仙是一件省心省力的事情,只要隔一段时间往盆里注些水,假以时日,就会水到渠成地开出花来。心下打定主意,一会儿逛完街回来买。

闲闲地逛到路口,女儿说要回家做作业。于是她回家,我一个人逛。想起好友要我买的香菜已经买了,于是打电话给她。她说,正在娘家,马上开车来拿。不过十几分钟,就到了县城,还是那么风风火火。留她吃中饭,她说,好久没陪父母了,这顿饭得陪父母吃。还说,下午还要赶回市里,孩子还要上补习班。好吧,就不留了,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感同身受。

中午,女儿和约好的同学出去吃火锅,我原本打算一个人在家随便对付的,被老公拉着和他的一帮球友去一个农庄吃饭。一桌的菜,土鸡汤鲜美,蔬菜新鲜,满口生香。吃完,老公继续打他的比赛,我回家睡了一觉,看了几页闲书,下午的时间就这么走了。

晚上,文友爱人的布鞋店又开了一家分店,请我们吃饭。新年第一天,生意开枝散叶,自然是一件极好的事。布鞋店里,一双双布鞋,虽然都是棉布做的,花色,式样却是各各不同。那些女式鞋,不管是洋气时尚的花格子,还是蓝底子白花的民族风,款款吸引眼睛。架子上,两双婴儿鞋格外地招眼。一双虎头鞋,虎头虎脑,虎虎生气。另一双老鼠鞋,夸张的长鼻子,机灵的小眼睛。这两双鞋,穿在任何一个baby的小脚上,都是满满的惹人爱啊。还有一款黑灯芯绒方口鞋,就像小时候妈妈给我做的棉鞋一样。猝不及防地,那些过往的穿布鞋的旧时光,慢慢在眼前泛起。当怀旧,已经成为一种生命的常态,是否说明我们已经走入生命的下半场。在我,是这样。

一餐饭吃罢,友人把桌上的饭菜都打包了。友人说,父母心善,家里养着十几只流浪猫狗,还有人在往她家送。真是一对善良的老人,新年里,送上我这个小辈的敬意祝福。坐友人车回家,车内几支腊梅清香幽幽。带回家几支,一杯清水养着。无事,浏览日常关注的几个微信公众号。逛进老树工作室,一个男子,戴礼帽,着长衫,抱着一捧红梅,男子谦恭,红梅喜庆。老树还配了文字,过年老树无所赠,聊送一捧山中梅。春风已经在路上,估计很快就能回。 待到春风吹起,我抱花去看你。 说尽千言不是,有意总在心里。很喜欢老树的作品,收藏了他的博客,闲时总喜欢去看看。极尽廖廖的笔墨,家常话一样的文字,两者在一起产生的却是化学反应,是质的变化,总能抓住人心,让人沉溺。

就像我们过日子,生活尽管琐碎平淡,日子尽管庸常忙碌,却有一个又一个的明天,让我们期待,给我们希望,人生因此生生不息,魅力无限。

忽然想起来,水仙还没买,明天一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