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散文
倚栏轩精选7篇端午节散文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端午节散文(精选7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快乐端午
文/司岳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各地过法不尽相同。我认为最有特色的还是我的老家——庆阳的端午。
庆阳是着名的"香包之乡",民间艺术文化底蕴深厚。每年的端午节也是这个小城市最热闹的时候,因为这时会举办一年一度的"香包节".除了家家户户门上挂艾草以外,不管大人还是孩子,身上都会佩戴各式各样香味扑鼻的香包,手腕、脚腕、脖子上还会系上五彩线搓成的"花花绳"来祈求平安和风调雨顺。
今年的端午节我是在庆阳度过的。一大早,我便喊着要爸爸妈妈和爷爷带我去"香包节"凑热闹。
来到"香包节"会场,哇!可真热闹啊!广播里锣鼓阵阵,乐曲激昂,喜气洋洋。地上铺着红地毯,数不清的香包展位前人们熙熙攘攘。有的在与漂亮的香包合影,有的精心挑选喜爱的香包,有的在往自己和孩子身上佩戴香包。最吸引人的当然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各种香包了。有巨大的"五连粽",有精致的"五毒"背心,有小巧的"虎头鞋",有精美的"五彩钱",还有喜庆的"庆阳娃娃"……
人们面对这么多精美绝伦的民间艺术精品,无不啧啧称赞。我们一家也不例外。摄影爱好者老爸似乎找到了摄影的天堂,举着相机各个角度拍个不停。妈妈见到每件香包都爱不释手,不断在自己身上试戴。爷爷则是不住地赞叹现在的生活好了,原来端午节小孩戴的小香包也可以做得这么好。
我最感兴趣的是憨态可掬的"庆阳娃娃"香包。卡通的形象,头上戴着虎头帽,肚子上绣着大大的"福"字。一针一线,缝得十分认真。整个形象活灵活现,十分惹人喜爱。拿起一闻,还散发着扑鼻的香味。我迫不及待买下它,戴在脖子上,漂亮极了。我们还买了各自属相的小动物挂在身上,把五彩的"花花绳"系在手腕上。
肚子有些饿了,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小吃城。这里有庆阳当地和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有糖油糕、粘米饭、豆花、荞面……各路食客们个个吃得满嘴流油。
最高兴的是妈妈发现了小时候吃过而不能忘记的美味——"黄焖鸡".黄焖鸡一上桌,一股浓郁的香味便扑面而来。鸡肉上包裹了一层黄黄的"外衣",剥开外衣,鲜嫩的鸡肉便呈现在眼前。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哇!好香啊!太好吃了!用嫩、酥、烂这些词都无法形容了!怪不得妈妈一直念念不忘呢。
我们还品尝了诱人的庆阳米糕、蒸兔肉、清汤羊肉……样样十分美味,最后我都撑得走不动路了。
漂亮的香包,美味的美食,留下了家乡端午快乐的记忆。
端午枇杷香
文/王兴舟
倘若不算少时赖以果腹的几类家乡野果,枇杷可算是我钟情颇深的了。但和枇杷树日夜相处,则缘于最近的事情。
这几年,我与同事正在推进着一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由于周期长,项目指挥部已经五迁其址了,今年春末又搬到离拆迁现场最近的一个废院。院内虽然楼舍俨然,但野草遍地,杂木蓊郁,散漫得不成样子。这些杂木丛中,就有两棵我生平第一次见到的枇杷树。
在一个个寻常的日子里,我与这两棵枇杷树,随日之升落月之圆缺,天天厮守在一起,但熟视若无睹,也不见其有什么神奇和秀美的地方。心情烦忧时,常常在枇杷树下踱来踱去,时间久了,把它当成遮雨挡风的大伞,边拾取宁静,边开启心智,边锐意进取。我们春末入驻时,正是枇杷开新花的季节,那一团团、一簇簇、一串串、一朵朵的花儿正簇拥成穗,毛茸茸的盈盈若豆的花蕾,垂在树枝间微微地晃颤,隐在那片绿荫后面静静地小眠,一派闹市隐者的范儿,不细瞅你会察觉不到花儿在开,说实在的它那其貌不扬还有点棕褐色的花容,一点也说不上美丽。但那一树绿色的叶子,厚厚墩墩、朴朴实实、明明亮亮,涂着蜡似地发着亮光。
麦熟枇杷香。枇杷就成熟在端午时节。麦子黄,杏儿黄,枇杷也来赶热闹,跟着也黄了。成熟了的枇杷果挂满枝头,远看宛若秋后的胡杨与银杏,散发着金色的光芒,十分耀眼。微风摇曳,袭来阵阵果香,弥漫得满院都是浓浓的香气。人已渐老,开始心喜那些闲散的事物:一杯热茶,一幅古画,一曲音乐,一本老版书,一段悠远的往事……哪知这一盘金黄金黄的枇杷果端上来后,一向不喜水果的我,竟然也从内心生出极其静谧的气息,仿佛步禅入定,把尘世那份喧嚣与繁华冷凝,让心境恬淡、从容,完成无人喝彩的生命旅程。是啊,熟透了的枇杷,咀嚼香甜自然是一种美妙,然而让我记住的却是沁入心底的那缕酸涩的回味!
收获枇杷的时候,天有点微雨,沸腾过的古城,这时已经静谧下来。正是端午时节,枇杷把酝酿一载的情致,纷落一地,尽情倾泻直到空空如也。傍晚,我回头再看看微雨中两棵生长在北国的枇杷树,它们在夜灯下静若处子。灯光里闪烁着影影绰绰的碎碎点点,正在不断地变幻与组合,恍惚若梦,看去竟然有潇洒虚旷的画意。
端午亲情 粽子飘香
今年的端午节前一天,我们全家三口到老家,和姐姐及妹妹一家欢乐的度过。和每次的相聚一样,我们姐妹兄弟聚在一起时,总是回忆小时候在一起的欢乐时光,难忘的亲情,回忆着我们共同的父母,想起童年那些粽子飘香的端午节。
时光的岁月似水流过,转眼间,我们的父亲已离开我们十周年,而母亲也离开我们五年了。自父母过世后,你姐弟各自忙于工作,难得聚在一起,每当聚在一起时,彼此叫着小时候的绰号,回忆小时候的故事。记得每年的端午节,家里都是一番热闹,父亲早早的泡米,泡粽子叶,包好粽子蒸在锅里,满屋子都香味飘飘,而且,我家和别人家不一样,不仅有粽子,还有粘米做的切糕,这切糕的制作挺讲究,做不好外边熟了,里边还是生米,而父亲做的切糕,里外嫩香,吃上去可口味浓。记得和父母兄弟姐妹度过的日子,粽子飘香一年又一年的端午节,香甜着我们童年端午节的记忆。如今,多年来,每每端午节,面对市场上种类繁多的粽子,不知怎的,眼前总会浮现当年在家里吃粽子吃切糕的情景,父亲母亲慈祥的面容,是那么的可爱可亲,我的嘴边永远地飘起了粽子清香的味道。仿佛那些香气怡人的粽子和切糕,仍在我齿间流动着香甜的滋味。
那时候的逢年过节,我们虽然过着清贫的日子,父亲和母亲是那样热爱生活,精心的哺育培养我们姐弟,对生活充满了乐观,他们把希望寄托于我们,把日子过的有滋有味。
随着生活步伐的加快,父母衰老,先后故去,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味道,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独立的家,另一种日子虽说比几十年前富裕,却感到苍白,没有了那种纯情,真情,团圆和温馨,平安和快乐。
今年年初,妹妹打电话,说犯了心脏病,医生说需要做心脏的支架,我当即让妻子打电话,让妹妹来市里最好的医院,做一个全面的检查,看一下是否需要下支架,妹妹还不到50岁,下了支架就永远不能取下来。姐姐陪着妹妹到市里,我找到医院的朋友,为妹妹做了心脏的全面检查,医生说不用下支架,心脏有些小问题,吃些药会调理好的。我是始终不相信妹妹会病的那么重。当妹做完检查回家时,她像换了一个人,除去了心里的"病".
端午前一天,我们相聚在一起时,大家都异常的高兴,一起逗外孙,一起喝着美酒饮料,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共同回忆着养育我们的父母,共同享受着节日的欢愉和快乐!那些纯真的感情,善良朴实的父母,从小就感染了我们,一直温暖着我们,伴随着我们,让我坚信人间自有真情在!让我学会用真情去温暖世界,温暖亲人。
我想,这是我人生的一笔珍贵的财富!
端午随想
文/侯宁波
金麟湾人头攒动,市民纷纷前往划龙舟、包粽子、摘杨梅,一片欢歌笑语,怡然自得,享受着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气氛,很是热闹。
参加了敏大集团与商行举办的划龙舟比赛,晚上又吃了朋友送来的粽子,不经意之间2015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已眨眼而过。
我一直在想,划龙舟、吃粽子为什么是端午节的习俗?这是有典故的。相传古代楚国贤臣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但人们为了寄托哀思,一直荡舟在江河之上,然后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人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屈原的尸体,就纷纷拿出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他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正如唐代文秀《端午》一诗所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生多了一份淡泊,节日之际,都会有一些感想。记得小女7年前参加高考时,恰逢端午节。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很少请假,也没有什么休假,陪小孩的时间不多,但那几天,我安排好工作,毅然请了几天假,早上送去考场,考完接她回家。陪她吃吃饭,谈谈心,散散步,缓解高考的压力,以期望能考一个好成绩。我想通过自己微不足道的一些努力,给她一点帮助和支持,也算是尽一点父亲的责任。又是一年端午到,独在异乡追梦想,你一人远离故乡,要自己照顾好自己。家人已帮不了你,唯有祝愿平安,期望坚持,奋斗不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端午吃的粽子,很像家乡的"马脚杆".精选优质糯米,拌上八角、草果等佐料,中间夹一块五花肉,用粽叶包住,再用糯谷稻草捆紧,煮熟后即可食用,清香可口。因其形像马的脚,故称为"马脚杆。"家乡是壮乡,过春节为何都要包"马脚杆",有什么习俗文化,这些我无法考证,但包"马脚杆"的情景却很温馨快乐。每逢大年初二、初三,母亲带着一群妇女,有大人也有小孩,围座在一大盆糯米旁,一边包,一边说说笑笑,大家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无拘无束,其乐融融。每年都要包上百个"马脚杆",春节收假都要带一些回来,并送点给亲朋好友,尝一尝壮乡特色美味。我常想,平时很少回老家,只有春节全家人才团聚一起,这不仅仅是为了吃饱,更多的是一种亲情的传递。
端午节人们都会在家门口插上艾叶、菖蒲。青青的艾叶、菖蒲,能驱邪避鬼,寄托了人们的善良、真诚的祝愿,祈求亲人、朋友健康、平安、幸福!
每逢佳节到来,就想回老家,就会思念亲人和身边的朋友,这是不是我们已经在慢慢变老!
端午节里苋菜红
文/隆如
在端午节多彩的色调里,除了碧绿的菖蒲、艾草,以及江南人家宝宝穿戴的红肚兜、绣花帽以外,还有一种颜色是我所深爱的,那就是苋菜红。假如说粽子是端午节的最佳男主角,那么这鲜嫩红艳的苋菜,一定是他绝佳的搭档了。端午节里当之无愧的最佳女主角非苋菜莫属,比之芭蕉和海棠,这粽子和苋菜可以算得上端午节里的怡红快绿了。
苋菜,缤纷五月里走来的红粉佳人,袅袅娜娜舞着,咿咿呀呀唱着,轻染胭脂,淡罩嫣红,活脱脱一个芳华绝代的当家花旦。这就是苋菜,五月里最生动、最鲜活的色彩。
苋菜是端午节的时令鲜蔬,是五月人家餐桌上一道色香味俱佳的清炒。老人说:"端午节吃苋菜最当时,过了这个时间苋菜就会有老的感觉,涩的味道。"难道还有这样的说法?难道苋菜就是因了端午而生?我不必去怀疑这老话的真假,情愿相信这个古老的说法,情愿相信苋菜就好比一个真情的女子,守着千年的誓约,执着地和这个季节相恋,一朝相逢后,芳华尽褪去,老得那么憔悴,老得那么怅然,又那么有风骨。
趁着清早的时光,来到菜园中那一畦苋菜面前,看她们在风中摇曳的姿态,拂去沾湿红裳的露珠,一根根轻轻地掐下来,很快就装了满满一小筐。在中午的饭桌上,一盏白净的瓷盘里,那是苋菜呀,溢满了红汁的苋菜,胃口一下子被吊得老高老高。喜欢用苋菜汁泡饭,白白的米饭,淋上浓浓的汤汁,胭脂般的苋菜汁把每一粒米都染成嫣红,红得那么喜庆,红得如此动情。细细地嚼,缓缓地咽,满嘴都是苋菜香,满心都是苋菜红。每次吃饭时,只要有苋菜,我们一定会抢先把苋菜红汁泡进饭碗里,无奈"僧多汁少",常常为之争得面红耳赤。不过到底还是玩笑的成分居多,其实大家都在体会这种生活中的小欢喜,小自在,不过由此也足见苋菜受欢迎的程度绝非泛泛了。
苋菜红,是红到骨子里的。鲜艳明媚也就那么几天,之后便是无声寂寥,但,从生到老到枯总是那么红,那么艳,却又那么脱俗,仿佛那红就是眉心的一块胎记,是怎么也擦不去、抹不掉的。这让我想起了张爱玲,绽放光芒只在一瞬,刹那便又恢复平静安宁,那种内敛的、沉寂的美真正惊世而骇俗。遗世独立的姿态,风日洒然的衣着,激烈峻险的文字,对生活和爱情的冰冷与火热,多么像一棵红苋菜呀,就这么热烈却又平常地伫立在无边的翠绿丛中,绽着独特的光。
在街市上遇到卖菜的阿婆,那篾篮里装的正是红苋菜,整整齐齐,细细密密地扎成一小捆一小捆的,像极了束束盛开在初夏的花朵。"卖苋菜啦,新鲜的苋菜了!五月五吃苋菜啦!"熟悉的叫卖声,慈爱的老人,水灵灵的红苋菜,旧的竹篮筐,定格成一幅无比安静的画面,在喧闹的街口独自安静,独自芳菲。
谁将菖蒲饮端午
文/姜维群
地球变暖,有两种植物可证也。一是竹子,二是菖蒲。
竹子是南方植物,在天津旧时私家园林、个人笔记中很少看到有竹子的踪影。笔者见到的竹子种植是上世纪80年代在天津大学"黾园",即王学仲艺术研究所。时任所长的王学仲先生特意讲道,竹子在天津,在他这里成活了,算是北方第一竹了。此言不虚。
菖蒲在明清文人画中尤夥,但作为北方的天津从未见过。近年洋花东进南草北移,菖蒲在花市随处可见,并率先摆上画家文人案头。
时近端午,可以侃侃这菖蒲与酒了。
中国的日历上,凡年节就是庆,庆就是乐,乐当然离不开酒,这个链条的构成几无例外。端午节不光是粽子,其中两种酒支撑了这个节日的欢快。这就是雄黄酒、菖蒲酒。这里我们只讲第二个。
不要小瞧这个野草菖蒲,端午节的另一个名字叫菖蒲节。菖蒲是何方神圣?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七卷有"陈可常端阳仙化"一章,写南宋绍兴年间落第士子陈可常在五月初五作《菩萨蛮》词:"包中角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把粽子(角黍)、五彩线、菖蒲酒说了个遍,然后在端阳节这一天他成仙了。
"樽俎泛菖蒲",无独有偶,苏东坡有《皇太后阁贴子词》:"万寿菖蒲酒,千金琥珀杯。年年行乐处,新月挂池台。"这个菖蒲酒不仅登上大雅之堂,而且年年还是皇宫内苑行乐的上佳之物。
说到这里,谁敢小觑这野草?正所谓,一物入紫殿,身高九重天。菖蒲酒不会是虚名浪得。李时珍《本草纲目》这样记载:"菖蒲酒,治三十六风,一十二痹,通血脉,治骨痿,久服耳目聪明。"更有《太平圣惠方》,记载颇像当今的广告词:"饮百日颜色丰足,气力倍增,耳聪目明,行及奔马,发白变黑,齿落再生,尽夜有光,延年益寿,久饮得以神通。"简直嚷嚷得过了。
言及至此,宜有一事必视正听,此酒中菖蒲非文人案头菖蒲也。案头菖蒲实为野草,文人求其形爱其绿,而酒中菖蒲是生长在山涧泉流之旁的名贵药材,是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
然地生万物有用也,于奕正《帝京景物略》记:"五月五日,渍酒以菖蒲,插门以艾,涂耳鼻以雄黄,曰避虫毒。"饮酒入内防毒内侵,插艾于门防毒外入,再以雄黄涂抹耳鼻,由内及外立体"消杀".
以植物的气味和药性与"恶五月"的虫毒对抗,是无化学污染的"绿色"防御,作用是大是小还是微不足道?两三千年中国人年年过端午,岁岁老一套,虽是节日习俗,似在坚持着一种生存经验。英国赫尔普士说:"经验是从痛苦提出的精华。"敢说菖蒲酒何尝不是?
谁将菖蒲饮端午?敢将端午饮菖蒲。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常常免不了借仙还魂,让人五迷三道。但是本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宗旨,还是精华大于糟粕。不是吗?
菖蒲酒,曾经驱逐"恶五月"虫毒瘟疫液化的符箓,虽现在剩下的仅仅是一个符号,却负载着民族千年习俗的绵延不绝。
且行且珍惜吧。
端午
文/兰心
又是一年端午节,父母不再像往常那样张罗着包粽子了,估计是年岁大了,手脚不利索了,精力也不行了。本来打算第二天回家给父母亲送些粽子的,中午接到了母亲的电话,说姐姐已经捷足先登把粽子送回了家,叫我千万不要再买粽子了,怕吃不了坏掉,让我和孩子回去就好,弟弟也特意从深圳打电话回来关心父母亲端午节的安排,怕年迈的父母过节的时候没有人陪。
很久没有去看望父母了,因为一些琐事,但这也绝对不能成为忽略他们的理由和借口,所以内心还是充满了自责的,刚一进门,小花儿就撒欢的围着我们蹦来跳去,小花儿是我们家的小狗,今年三岁了,已经是一群小狗崽的妈妈了,儿子是小花儿最喜欢的对象了,激动的状态真的是难以形容,父母亲正在和邻里们一起打牌消遣,父亲难得能够清闲,因为到了做晚饭的时候一般都是父亲在干活,母亲在聊天,难得我回来,父亲就安排我做晚饭,虽然我并没有买多少东西会回来,但是父母还是唠叨说东西太多了,他们是无论如何吃不了的,父母真的是老了,上次给他们染过的头发又开始白了。院子里的蔬菜水果倒是被父母打理的充满了生机,我最喜欢的提子今年如愿的结果了,红果树似乎是累了,往年硕果累累今年挂的果儿少得可怜,妈妈说走的时候一定要给我拔一些小葱,因为今年的小葱长势真的喜人,第一拨丝瓜也被妈妈毅然的从秧子上摘下来,尽管它们还没有长的很成熟,每次离开家的时候拿走的总比送来的多很多。
姐姐买的粽子很香甜,为父母姐姐总是会很费心思,晚上我陪父母住了一夜,只有在这里才能找到家的感觉,这个从小魂牵梦萦的地方。
夜里睡得很踏实,很久没有睡过这么安稳的觉了,似乎都没有梦。第二天父亲很早就起来做好了早饭,每次父母总会把家里的好吃的留到我们回来吃,吃饭的时候接到了哥哥的电话,哥哥也是在端午节当天赶着回来陪父母的,父亲说哥哥最近回来的比较多了,也许是年纪大了些,生活条件更好了些,所以腾出了更多的时间来看看父母亲。本来早饭是没有给哥哥准备的,但是父母亲非要省下自己的早饭留给哥哥,还不停的督促我和孩子吃饱。临行前,母亲正在和邻居的嫂子自豪的炫耀孩子们回来的情景,一向很强势的母亲变得越来越容易满足,依依不舍得告别的父母和我挚爱的家,路上遇见了哥哥,非要塞几个粽子给我,惹得我只想流泪,家人就是这么好。
每个家庭都会在这一年一度的节日里有很多平淡感人的事情吧,虽然没有像我这般赘述,但是一定都是暖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