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关于饺子的文章

2023/08/25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关于饺子的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关于饺子的文章(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肉核饺子

文/王春玲

三十年前,那个风雪交加的除夕,雪人般的大姑父出现在我们家,给我们带来了"肉核饺子".如今想起,有暖暖的感动萦绕心间。

在那个物质极为匮乏的年代里,家庭主妇为了填饱一家人的肚子可是挖空了心思。年夜饭的饺子馅基本就能体现这一家的生活水平。记得那时候,我们家平时的饺子馅是萝卜,有股淡淡的怪味。大年夜的饺子馅才舍得用白菜的,还会多放一点油,肉是不敢奢望的。那一年,我的大姑刚刚嫁到了十几里外的一个大村里。大姑的公公是头脑活络的人,已开始"偷偷摸摸"地做点小生意,光景比一般人家要好一些。就是那年的除夕,我的大姑父顶着弥漫的风雪,给我们送来了"肉核饺子",在那个年代无异于山珍海味啊!

正月里大姑回门的时候,我隐约知道了更多关于"肉核饺子"的事。年前,大姑的婆家召开了"家庭会议"决定大年夜吃"肉核饺子",我的大姑又兴奋又难受,因为她念想着自己的爹娘一辈子也没吃过"肉核饺子".大姑偷偷地拿了一些,赶在除夕早晨天亮前送到娘家,挂在了门环上。那时候没有电话,无法事先告诉家人。而且,按照乡下的风俗,出嫁的姑娘过了腊月二十三就不能再回娘家了,所以大姑只能悄悄地来去。后来大姑的公公婆婆知道了大姑"偷送"饺子的事,傍晚的时候又让大姑父送了些来。也不知什么原因,我们并没见到大姑送的饺子,也许是让起得更早的人拿走了,也许是让狗叼走了,我们只吃到了大姑父送的"肉核饺子".

寒冬腊月的天,十几里的路要靠脚一步步地量过,大姑是趁天不亮匆匆来去的,大姑父是在无比忙乱的除夕干完了很多活后赶来的,又顶着那样的大风雪。当然,更可敬的是大姑的公公婆婆。大姑偷偷地把饺子送回娘家,虽是孝心可嘉,可在她婆家看来无疑是"吃里扒外","胳膊肘向外扭"啊!不想她的公公婆婆却给予了那样的理解和宽容。

如今,那段岁月已渐行渐远,大姑的公公婆婆也都已作古。而人到中年的我,却突然感受到了那些贫寒年月里来自亲人的温暖。

冬至的饺子

文/郑恒萍

谚语说:冬至大如年,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俗语说:冬至的饺子夏至的面,吃完喝完过大年;先生说:今年冬至不值班,下班回家吃饺子。

冬至的饺子,代表了一个节气,一种风俗,一种期盼。而冬至的饺子,要用羊肉来做馅。

羊肉,最好是新鲜的。最好是内蒙古羔羊,来自内蒙古大草原,湛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地,没有任何污染,没有狼群的窥探,没有疾病的困扰,自由自在,无忧无虑,这样的羔羊肉质鲜美、香嫩可口。所以最好吃的羊肉,都来自内蒙古大草原,吃着碧绿的青草,沐着和顺的微风成长起来的。羊肉的肉质里,蕴含着暖暖的日光,饱含着晶莹的露珠,储存着丰富钙铁镁磷钾、钠锌铜硒锰,明肝明目壮身体,驱寒驱湿驱疾病,暖心暖胃暖肚肠。总之,食这样的羊肉,实为俊杰也。

这样的羊肉,才是上等的羊肉,才是御寒的羊肉,才是冬至包饺子的羊肉。这样的羊肉,从内蒙古大草原千里迢迢来到你的餐桌,汲取了日月的精华,草原的瑰宝,牧民的深情。羊肉给予了你温暖、营养,你给予了羊成全、涅盘,与你是一种缘分,与肉是一种给予,自然界的生物链在人与羊之间衔接的浑然天成。

馅料也是需要精心选配的。羊肉最好是五花肉,肥瘦相间不腻不柴。配菜可以选用芹菜或茴香。制作的时候,将选好的羊肉按肥瘦比例搭配剁成肉馅,芹菜去叶去茎,用刀细细的剁碎,去除水分。然后调制调料,花椒油、老抽、香油、盐、味精若干,按照比例与剁好的羊肉芹菜搅拌在一起,细细调至均匀。

面要提前和好,放在盆子里,最好放在太阳下晒一个小时,要那种足足的暖暖的阳光,面才会懒懒的膨胀,懒懒的醒好,中间要不断的揉搓至匀,直到面揉起来啪啪脆响,用手揪起来带着一声声沉闷的回音,这样的面就可以包了,劲道、有韧性、弹性十足。

擀皮是先生的活计,我只负责包。我包的饺子皮薄肉大,放在笼屉上像一个个挺着肚子的将军,活泼、俊俏、又威风凛凛,一片片,一堆堆,像白色的方阵,在那里鼓着圆鼓鼓的期待,等待着我们的检阅。

煮饺子自然也是一门学问了。水要烧到沸腾,然后放入饺子,用勺子不断的沿着锅边搅动,要轻轻的、慢慢的,不动声色的,不要让饺子知道你的意图,不然它就会粘上你,稍不留意,它还会裂开嘴巴向你咆哮,即便灌入满肚子的汤汤水水也在所不惜。等到饺子小脸亮亮、肚子圆圆,浮出水面的时候,就可以稍稍的偷偷懒,可以少搅拌几次,只需要给他们冲冲凉水就可以了,当再次沸腾,再次冲凉之后,饺子就可以出锅了。

当一盘冒着蒸腾的热气,闪着贼光光、亮晶晶的饺子放在餐桌上时,所有的味觉、嗅觉、视觉彻底被打开,胃像开足了马力的二手车,奔突着、跳跃着、翻腾着,在飘散的香气面前,表现出从未有过的贪婪、急促、迫不及待。然后,一个饺子如囫囵吞枣般,进去了;第二个饺子如猪八戒的人参果,又进去了,甚至没有吃出味道,直到第三个饺子,在唇齿边逗留了那么几秒,哇,好香好香耶!

当盘子空空,锅儿空空的时候,摸着滚圆的肚子,打着一个接着一个的饱嗝,才感觉出羊肉的鲜美、稚嫩、润滑,才感觉到芹菜经过葱姜蒜以及老抽调和之后的香味。这种香味,只有饺子才有,只有冬至的饺子才能吃出这样的味道。

饺子的记忆

文/张跃刚

据说,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千百年来,饺子做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多以冷水和面粉为剂,将面和水和在一起,之后再用刀将一个个面团切成一块块圆的小面团,最后将这些小面团擀成中间略厚周边较薄的圆皮,包裹馅心,捏成月牙形或角形,包成后下锅煮至饺子浮上水面即可。馅心可荤可素、可甜可咸;饺子的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百食不厌。因而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早就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记得小时候过年,到了除夕的下午,家家户户就响起了剁肉饺子馅的声音。听母亲说,过年的饺子要包成馄饨型,象征着平安团圆,还给饺子里包3个硬币,说是谁吃了,明年的运气好。除夕晚上祭奠毕祖先、灶爷、财神,就开始吃饺子。吃完饺子,母亲就把新衣服发给我们,还给一块的压岁钱,说是我们又长了一岁,并让我们给大门挡一根棍子,说是挡住财不外流。大年初一母亲又早早叫醒我们,让我们换上新衣服,祭毕祖先和天地,.响罢炮仗,又开始吃饺子,饺子要吃两碗,说是吃双不吃单,想来大概是好事成双的意思,并告诫吃饺子时不准大声喧哗,说怕惊动了神灵。村里有个习俗,说是谁家放鞭炮早,谁家就接财神早,来年运气就好。记忆里农村过年,有的家晚上3、4点就开始放鞭炮吃饺子了,大部分家庭在6、7点左右开始,反正一个晚上放鞭炮声不断。吃完了饺子天就亮了,给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叔叔、叩头问好,然后大人们就带着我们男孩到没有出五服的本家去拜年,叩完头大人就把花生和苞米花发给我们小孩,那时穷大家还发不起糖果。拜完年小孩子就自由了。这时呼唤儿时的伙伴一块玩耍。好不乐哉!

记得我曾问过父亲:过年多好,人们怎不天天过年?饺子那么好吃,怎不天天吃饺子?好像父亲说过人首先是要劳动,有了劳动成果才能过年,才有饺子吃,不劳动地理不长庄稼,没有粮食就无法过年,也不会有饺子吃。

岳母的饺子

文/赵连伟

岳母做的饭菜,家人亲属都爱吃,像红烧刀鱼、葱花鸡蛋、笨鸡炖蘑菇粉条、熬肉皮冻、拌凉菜……尤其是她包的饺子,堪称一绝。

岳母包的饺子,好吃的秘诀在于拌馅儿。每次包饺子,岳母总是先精选食材,猪肉一定是选前槽部位的,蔬菜一定是时令新鲜的。岳母喜欢自己剁肉馅儿,剁好后,顺时针搅拌,边搅边加适量的凉开水。肉馅儿搅拌好了,岳母便开始炸花椒油,炸好后,把花椒捞出去,晾两分钟,然后浇在葱姜末儿上,葱姜末儿的香味就沁到油里了,倒到肉馅儿里,加入适量的盐、花椒面、生抽酱油,一块搅拌,饺子馅儿就准备好了。

岳母常包的饺子,有猪肉韭菜馅儿的、猪肉白菜馅儿的、猪肉芹菜馅儿的、猪肉酸菜馅儿、羊肉韭菜馅儿的、羊肉元葱馅儿的。至于面粉,岳母常年惯用的是内蒙古的雪花水饺粉。

包饺子之于岳母,已不是简单的厨艺和重复的流程,而是生活中一项庄重的仪式感——拌馅儿,拌入了岁月;和面,和出了亲情。

每当冬至、元旦、除夕、立春等传统节日,每当亲人团聚或家里来了客人,岳母都要包饺子。每当餐桌上端来热气腾腾的饺子,亲人们甩开筷子,敞开胃口,饱餐一顿,边吃边夸赞,岳母快乐、满足极了。

去年秋天,岳母新添了心脏早搏的毛病。家人们征得她的同意后,送她去省城治疗。谁知,住院治疗期间,岳母突发脑梗,一下子进入了昏迷状态。医生建议立即实施介入取栓手术。手术后第二天下午,按医院规定的时间,亲人们一起来重症监护室探视岳母。探视时间为下午三点半到四点,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且每次探视仅限一人。六位亲人,半个小时,我们轮流进去探视,隔着敞开的窗子呼唤她老人家,可她没有丝毫回应。亲人们的心被阴云笼罩着,孩子们忍不住抽泣起来……

探视,并没有探到岳母一丝的表情回应。我探到的是,生命是多么的脆弱,一个好端端的亲人,转眼间就变成了危在旦夕的病人。探视让我领悟到,人世间总会有这种情形,当你最想向亲人表达爱意和情感时,上天却不给你这个机会了。爱、感恩、尽孝、珍惜拥有的……对我来说,从此不再是轻飘飘、无足轻重的几个汉字。

探视完的第二天早上,医院传来喜讯:岳母醒过来了。岳母创造了奇迹,她的思维、语言表达很快恢复了正常。经过半年的康复治疗,她已能每天走一千多步了。她开始盼着早点回家。春节过后,一家人终于团圆。仿佛经历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艰难战役,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我们又过上了祥和安宁的生活。

看到岳母恢复得那么快,做子女的很是欣慰。但这场无情的疾病,还是从岳母身上夺走了很多。她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健步走动,不能每天下楼与老伙伴们一起散步聊天,也不能每天在厨房里为一家人开心充实地忙碌了,不能再为大家包饺子了……

一个暖意浓浓的家庭,当灾难来袭时,必然会释放出巨大的爱的能量。岳母成为家人关爱呵护的中心,温暖、体贴的氛围始终萦绕在她的身边。她每天都很开心,她的病体在慢慢痊愈。家人知道岳母爱包饺子,爱吃饺子,如今,她不能包饺子了,但家里包饺子的次数反而更频繁了。一家人在一起,包的是团圆,包的是温情,包的更是一家人的健康幸福。

一位伟大母亲的自然衰老,往往意味着一种味道渐渐成为记忆。而孩子们的成长成熟,也标志着那老味道的继承以及一种新的美味菜系、新的味道记忆的建立和形成。

祈愿岳母的身体恢复得越来越好,祈愿岳母的饺子在我们家香飘永远!

母亲的饺子

文/麦浪

孤身在外,又是一年。

年终的最后一晚,我谢绝了朋友的邀请,一个人猫在厨房里,鼓捣出30个饺子,然后在淡淡的月光里,就着一小瓶二锅头,度过了又一个假日里的思乡之夜。

大半生里,我爱下厨房,喜欢鼓捣不同特色的美食,但千变万化,饺子却是我的最爱。无论走到天南海北,只要听说有饺子吃,那一切山珍海味全是浮云。

饺子,历史悠久,源于南北朝的"角子",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如今,经过历代食客的传承,已成为芸芸中华一大美食文化,并深深植根于民众生活之中。

经过多年的人生感悟,我认为,饺子之所以能得到上朔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的广泛喜爱,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这种食品取材不拘一格,只要是天上飞的,地上长的,水里游的,统统可以选用。二是饺子巧妙地将主副食品完美融合,自成一体,体现了古人天地合一的精神境界。一碗饺子端上桌,虽不显富贵,但却有形,不吭不卑,荣华内敛,待客不寒碜,自用能解馋。不同的日子里,一碗饺子,即可作为主食,也可当菜下酒。这东东可水煮、油炸、生煎、清蒸,各种厨艺随意折腾,最终形不变味不散,个个精精神神,清爽可口。也正是它的这些特点,才使得民间宫内千年传承,让中华后人进化了一个海纳百川的好胃口。

在饺子发展的历史渊源中,中华母亲们的作用,与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华的社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男子奴役女人的天下,女人们不仅要和男人们一样耕种劳作,还要承担起生儿育女,操持家务的重任。也正是在母亲们日熏忙碌的灶火旁,发现并以智慧掌握和发展了这一贫富均纳、南北适用的东东。

我的故乡在黄河岸边,母亲是喝着黄河水长大的,具有北方人的饮食特点。而我却是淮河水泡大的,明显有着南方人的饮食习惯。但是,母亲的乳汁已经深深沁入我的血脉,我的饮食也就融入了南北习惯,这种习惯的标志,就体现在饺子上面。

小时候,没见过家中摆桌设宴,唯有来客或休闲时,母亲张罗包饺子的记忆。我十分留恋那时包饺子时的情形,一般情况下,都是母亲先和面拌馅,准备完毕,一家老少围着圆桌一起包,那一边包饺子,一边谈天说地的亲情融融,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场景。

从小跟着母亲吃饺子,胃部也就有了对饺子的瘾性,所以,隔一段时间不吃,就会像烟鬼们一样犯瘾。但后来几年,我却对饺子开始了排斥。原因是,当时我进入了淘气年龄,十分顽皮。每当家里包饺子,寂寞没人陪我玩耍,于是就无事生端,招惹这个掀翻那个,弄得大家都很烦。有时母亲急了,上来就是几个结结实实的大巴掌。这巴掌一下去,满屋吵的、劝的、责备的、劝慰的,自然是满城风雨,泪雨涟涟。等到饺子上桌,没有了欢声笑语,只得憋屈下咽。连着几次,气滞胃囊,就呈现出民间所谓的"积食"现象。到后来,我只要看见饺子,就会条件反射般的腻歪。于是,每逢家中再吃饺子,都要为我单独特供一小碗葱花鸡蛋面。

儿子拒食饺子,母亲急在心里,于是,四处祷告,终于求来一方。每当家里吃饺子,都要特意留下几个,先放在灶台上焙干,然后碾碎,加入红糖冲水让我喝,并且严令家人,今后吃饭前任何人不得惹我生气。于是乎,不知是此方神灵,还是母亲的爱心感动了苍天,不觉地,我又渐渐馋吃饺子了。

母亲性格豪爽,做的饺子也是大大咧咧。她包的饺子不是月牙状,而是花咕嘟,就是两手捏边中间一挤的那种。其饺馅也是剁的粗大,支楞八叉,和饺子形状一样,显得愣头愣脑实实在在。尽管后来我走南闯北吃过各式饺子,但总觉得都没有母亲做的好吃,因为,那些饺子都没有母亲做的有嚼头。

我对母亲做的饺子有一种依恋,后来成家立业抽空回家,都不让母亲操劳别的,总是让母亲下碗饺子,然后埋头一餐,即可心满意足地离去。我成家以后,母亲知道我偏爱饺子,逢到她包完饺子,都会早早坐在路口,瞅见我下班的身影,就会大手一杨,"回家吃饺子"!

正如先前说的,饺子是唯一适合南北口味的美食,但是,制作饺子的用材,在不同的时代、贫富不均的家庭也有着很大差别,除了普通的做法外,有两种饺子我印象深刻。一是在六十年代末,我随奶奶在故乡生活了一段时间,那时黄河两岸的农民很苦,视为主食的白面粉很少,当地人们就用红薯面粉包饺子。红薯粉粘性差,活成的面团很糟,所以擀出的面皮就很厚,不说饺馅如何,煮出的饺子,说不上是红里透黑还是黑里透红,粘糊糊的一大坨,吃起来尽在嘴里打转转,就是咽不下去。在豫南吃惯了白皮饺子的我,端起饭碗就犯愁。犯愁归犯愁,可吃上一段,味蕾也就有了记忆,事后回到豫南,隔了一段时间,就会冷不丁的想吃那黑乎乎的饺子,你说贱不贱?

另一印象深刻的是,八十年代初,在东北吃的四季饺子,这种饺子是把面皮从四面向中心对折,这样就有了四个面窝的形状,然后将调好的四种饺馅分别放入四个窝中,入锅清蒸。这饺子的关键之处,就是由四种饺馅组成,每种饺馅用不同颜色的蔬菜汁或原料本色做成,每个面窝里,放一种颜色馅,这样,就呈现出绿红黄白的颜色,寓意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煞是好看。由于一口可吞进四种不同风味的饺子,自然也就口留余香了。

九十年代末期,慈祥的母亲别我远去,无尽的思念之中,少不了对母亲饺子的回味,自此,我再没有吃到过母亲那愣头愣脑的粗犷饺子。

贤惠的妻子,深知我对饺子的眷恋,于是,隔三差五,也会为我包上一顿饺子。妻子并不怎么爱吃饺子,但她做的饺子却深得人心。她包的饺子是那种典型的月牙状,小巧秀气,中规中矩。饺馅也剁的细碎匀称,拌的色鲜味正,端上桌来,香气四溢。

我发现,妻子做饺子除葱姜蒜要给足外,还要两个重要的程序,一是肉馅放足佐料后,一定要加入适量水,朝一个方向不停的搅动十分钟,当肉馅变成糊状后,抽出筷子,将缠绕在筷子上的纤维剁碎。二是加入的蔬菜,一定要先淋入清油稍拌,目的是让蔬菜被油护住,不至于被盐分融化。在这之后,还有一个最关键的环节,就是一定要往馅中拌入一两个生鸡蛋,这样,煮熟的饺子就会蓬松,饺馅就不会结坨,同时增加了饺子的鲜香气味。

饺子,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亲情。人们对它的钟爱,散发的是一缕缕家庭祥和的气息,人们品味的不仅是它的清香,更多的是享受人间的温馨。

新世纪之初,出于生活的需要,我开始了孤身闯世界,但人在他乡,顽强的味蕾却一次次倔强地拒绝新的口味,如何适应他乡的饮食成了最大难题。出于身体之需,我选中了饺子作为调节胃口的首选食品。于是,每到一地,我都将寻找饺子馆视为首要任务。然而,我找了很久很久,最终没有找到和母亲妻子口味相仿的饺子。出于无奈,依照求人不如求己的原则,我自己就动手做起饺子来。每当闲暇或节日,包饺子就会列入我的日常计划。

多少次,我一人静静地包起饺子,脑海里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的情景就会油然而生,亲人们的欢声笑语就会弥漫房间。多少次,我想到了家里的每一个人,无论健在的、逝去的,都会在我脑海鲜活起来。我多么希望将我的思念,用饺子皮一样包裹起来,在热气腾腾中送给他们,让他们知道,苦难的人生里,还有一个人在默默地思念着他们。

桌子和饺子

文/徐潇竹

早先,边城搬来了两母子,母亲唤作皖娘,举手投足之间,总能显出娴雅与教养。没有人清楚他们的来历。有人说皖娘出身望族,只可惜家道中落,又克死丈夫,才沦落到这偏远小镇。也有人说,皖娘未婚先孕,遭家族嫌弃,被除名。总之,大家对新来的邻居抱有极大的好奇。这对母子也着实特殊,这朴素之家,也确有秘密。

他自小便随着母亲东奔西走,但无论怎么搬家,有一样家具是不会变的,那就是他们家的饭桌。那桌子上好黄花梨做成,不高,桌腿粗细不一,有些摇晃,细看,原来长短也不同,吃饭还得在桌角垫本书呢。许是日子久了,桌面的漆也掉了,边缘还毛刺刺的。

他曾嫌弃过这张破桌子,可皖娘说:"扔不得,这可是祖宗的宝贝。"

"桌子腿都是瘸的,为啥不能扔?"

"桌子造的时候专门这么设计的。"皖娘蹲下身子,招了招手,示意他过来看。

他佝着腰,钻到桌底,才发现四条脚腿内侧刻着字,分别是:德行,善举,长寿,富贵。

皖娘指着字说道:"这就好比是一个人,德行是撑起一个人的支柱;善举让我们更好地与人相处;长寿的人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而至于富贵,你如果一无所有,就不能实现你的理想和抱负。"

"以前家族鼎盛的时候,听说每个男子成人礼时都要双膝跪地,来瞻观这几个字,旨在让他们聆听祖先的教诲。可惜后来它被放在杂物间里了。他们都以为是张破桌子,分家时才让我占了这个便宜。"皖娘笑了,笑得有些狡黠和得意。他那时还不大,只记得这是个便宜,不能扔。

他们家过生日有规矩,不吃长寿面,吃的是四种不同馅的饺子。

饺子皮是皖娘亲自擀的,又薄又透,她拿一根竹签一挑内馅,沾点水,手腕一翻一个荷叶边的胖饺子便出炉了。若是心情好,再用小刀一划,一只小白兔便活灵活现。

锅里先放块猪油,等油烧热之后,沿着锅边将饺子溜下去,每当听见油锅里的"噼啪"声响起时,他的馋虫便被勾了上来,待饺子煎得金黄焦脆时,皖娘手腕一抖,撒下一把芝麻,再手脚麻利地打个蘸碟,那真正儿的飘香十里。

哪怕再馋,他还是慢条斯理地端着吃相。太粗鲁,皖娘会用筷子打他手背,这月都要吃素了。

"知道吗?虽然没多少人守族规了,可这饺子还是按照族规做的。"皖娘盯着饺子突然开口道,"你娘最喜欢的还是这两种馅。"他放下了筷子静静地听着。

"首先是这羊肉甜椒苦瓜馅,人生有乐就有苦,祸福总是相依的,面对大起要矜持,面对大落要淡定。方能成为人上人。据说这是先祖落榜后吃饭时悟到的。我以前最讨厌吃它,味道一点也不好。"他有些不解。"但吃的苦多了,便也习惯了。"

"其次就是这莲藕肉馅,不知是第几辈曾祖先了,那时正逢战乱,家族鼓励子弟上战场保家卫国,就创了这种饺子。藕断丝连,打断骨头连着筋,家族想告诉他们,无论你做了什么都和家族挂钩,绝不能做有辱家族名誉的事,比如当逃兵,但如果你无愧于自己的良心,无论你做了什么事,家族都是你最温暖的港湾。"

皖娘盯着他的眼睛缓缓道,"记住!即使家族支离破碎,族规被毁,这也要扎根于心,心头的那张桌子也不能塌"……

后来,皖娘不在了,桌子也不在了。

再后来,他长大了。

他经常去文玩市场寻寻觅觅,固执地想找回那张独特的桌子。至于饺子的味道,他尚能清晰地回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