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日的美文
倚栏轩精选8篇关于春日的美文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关于春日的美文(精选8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春日闲思
今天是礼拜天,晚上你去下棋了,我散步回来,坐在书房的电脑前,点进了你的空间,听你喜欢的音乐,美妙的音乐很好听,让心灵很空旷和感动;看你喜欢的自然风景,山山水水,拍的优美制作的也特别的精致;欣赏你喜欢的美文,思想深邃富有哲理,感受你内心世界里深刻的情感,我愿意走进你的心里,做你的知心朋友。
夜晚书房里,你空间的音乐陪着我,我的心很宁静和喜悦。最近因为和你一起的时间比较多,点点滴滴你对我的重视和在意,我都深切的感受到。你对我的请求,总是尽可能的满足。我们一起去浦江为招生的事情忙碌,一起度过一整天,去见往日的学生和朋友,我们一起在高速车道上,你在车里因为犯困而抽烟,我紧张的陪着你,让你打开车里的从丽江带回来的CD,CD里放在旅人沧桑的歌,这是我们听了无数次也感觉好听的歌;高速路上,因为只有我们俩,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一次次你开车带我和儿子出去爬山的情景,真是很感激你,因为你总是能够满足我对山水的喜好和愿望。那天,我们去浦江前,刚好有个熟人给你打电话,问你和谁一起去,你说和老婆一起去,当你说起老婆两个字的时候,我听得出来,你对我的在意和拥有的自豪,这让我很感激,原来,我在你心中的份量竟然是那么重。
我们一起出去旅游的日子,是多么的快乐。我记得,我原本是个十分胆小的人。而因为你的缘故,我开始变得富有闯劲和冒险精神。第一次坐极速之旅,头发全部都竖立起来,我吓得不轻,但那以后,我就渐渐的胆子大了起来;第一次坐你开的车进山,我是吓得大气不敢喘一口,而你胆大心细,终于让我对你放心;第一次跟你上高速,是去东阳,那是一个大雨瓢泼的午后,到东阳的时候,天都黑了,和你一起的日子,我就感觉到充实。我喜欢和你在一起。
爱一个人,是一辈子的事情。心甘情愿的为他做任何事情。你会想陪着他做任何他喜欢的事情,你会想让他自由的去做任何他喜欢的事情,你会走进他的心里去,探究他的想法。
你一直喜欢下棋,下棋水平也不错。每天只要有空,就会看围棋书,看下围棋的点播电视,躺在床上也看,坐在沙发上也看,有时是在看棋中睡去。我虽然看不懂围棋,但因为你喜欢,我对围棋界的名人赛事,竟然也略知一二,有时也陪你坐在沙发上看围棋电视,我边吃东西边放松的听围棋电视讲评,我听的是围棋的词语,虽然在看,也几乎是看不懂的,但这不影响我和你对围棋的交流。我总是说出讲解人的名字,并报出段位,问你对不对,每次你都会耐心的和我说对或者是不对,也会告诉我关于一些名人比赛的故事。
你喜欢钓鱼,我总是会帮你联系一些可以钓鱼的地方,也在双休日早上叫醒你,让你去赴钓鱼的约。喜欢在你钓鱼回来,给你开门;我喜欢给你自由自在的生活。因为爱你,而不愿意束缚你。
今天下午,大概是钓鱼累了吧,躺在沙发上的你,竟然做起白日梦来,不知道又梦见了什么,大叫起来,我连忙到你身边询问,又梦到什么啦?你告诉我说,四次做了同样的梦。大概是个恶梦了。害你大叫起来。你迷迷糊糊让我坐在你的身边,紧紧的握住我的手,叫我别离开。我有些迷信的,有些担心。
你每次一到家总是先找我在哪里,今天也不例外。看到了我在家,你才觉得放心。有的时候,我在外吃饭,你总是会生个气,其实,我知道,那是因为你在乎我。我明白你是个对情谊的十分珍重的人。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也不会将往日我们一起度过的美好隔离,在我心灵深处有一个静僻的角落,永远是属于你的,等待着你的来访。
如果你是伯牙,我愿意做钟子期,做懂你的那个知音。如果你是钟子期,我愿意做伯牙,为你弹奏你懂的音乐之声。
哎,人生苦短。有你的日子,我是幸福的。你是世界上那个我最欣赏的人。也是那个最懂我的人。不管生活是苦是甜,我对生命都十分的珍惜。如果我的生命某一天突然的就要停止,我请你记住我的好,我对你的爱。趁今天我还健康,我还有能力和精力,我要为你做一切我能够为你做的事情。
好好爱你每一天。
春日里的柔软时光
文/佟晨绪
冬日的阴冷好像就在一瞬间被阳光挤得如泡沫般膨胀破裂,渗出春日的丝丝温暖。有人笑说,昆明是四季如春,而这里是春如四季。
这座城市的春天是很短暂的,夏天的触角迫不及待地伸出来,费尽心思去够冬天的尾巴。然而这约莫一个月的光景,却是我在这一年中最期盼的时光。是因为它的味道吗,还是它的触感?总之,这季节很轻易便给我一种心灵上的安慰。
这一年之初,乍暖还寒,最勾人的,恐怕还是阳光。暖融融的阳光总能幻化出一种意境,把我带回任时光濯洗却依旧封存的记忆。沐浴着阳光,我好像又回到了十年前的老巷。深巷中,有房屋遮掩出的阴凉,有从缝隙中挣扎出的阳光,有祖母亲切的呼唤,有诱人的冰糖葫芦的叫卖声,有邻里之间和睦的笑声。只怕是那时,我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个季节。记忆中春天的睡梦,总是混合着阳光的淡淡的香味。老人说,要趁着阳光把被子晒一晒,驱走冬天的阴寒。我喜欢盖着晒了一天的被子,好像梦都是软软的,甜甜的。
阳光肆意地泻下,好像一位久别的故人,饱含满腔温情。忽然想到从前看过的一个故事,大概是属于这样季节的故事,小镇上有家咖啡馆,不大,却很有情调。温暖的午后,总会有一些人来这里闲坐。他们点咖啡的方式很特别,"两杯咖啡,一杯贴在墙上".你或许会觉得奇怪。其实,贴在墙上的咖啡,是为未来的某个人准备的:他们或许衣衫褴褛,或许无家可归,或许饥肠辘辘,但只要需要,他们在这里,都可以喝到免费的咖啡——一杯来自未知的路人的友好馈赠。这家小店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去向需要的人提供一份温情。无论是真是假,我独爱这个故事。脑海中勾勒出的小镇,是温暖的,无私地给落寞的人以慰藉心灵的拥抱。
往往就是在这样的温暖中,时光被盘曲折叠,变得可触可感。柔软时光,大抵如此吧。其实,柔软的也可能并不是时光,而是内心。
这样的午后闲坐在自家阳台上,周身被阳光包裹得严严实实,思绪漫步,不知去向何方。我意想不到,平日里板着脸的灰蒙蒙的城市,在紧张的节奏之余,也会奏出一曲乡村小调,给人这般轻松与欢愉。
春日短暂,然而这转瞬即逝间却看到了生活的本真。或许只有闲下来,抛开杂念,才会听到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人,到底是恋着自然的。如何也打不断这延续几千年的情谊,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人,也终究是满怀温情的。
美好的时光需要去珍视,然而回归现实,即使我们面对的是刻薄而非柔软,我们也要相信,爱与温情永远驻足在生活的某个角落等待我们去发现。某一天,某个转身,她会张开双臂拥抱我们,熟稔地一笑:"嘿,我在这儿,一直都在。"
春日校园行
文/许培良
说来或许令人尴尬,大专毕业后,我回到自己的家乡任教。这是一所地处偏僻的乡村中学,校园面积也不大,在这里我一呆就是近30年。
虽说业余闲暇,与同事们也散步聊天,但却没有走遍校园的每个角落。今日不知从哪来了股兴奋劲儿,忽生想法,我要转转每个角落,或许因为春天到了。
走出办公室门槛,迎面就是木槿花,成排成行,围成一堵堵树墙。初春的日子里,木槿树尚未花开,但已经处于含苞待放之态。树墙内,有几株挺拔的青松和白杨,盎然屹立着,似乎在彰显着一种蓬勃与奋发。
东西向虽是一条窄窄的过道,周遭却是花树满目,人在路上,心在树中。沿着南北路前行,翘首遥望,南端中央处,是一座庄严的雕塑,底座是坚固的大理石块,上方是铝合金质料的9本"大书",外涂一层银白色油漆,在春阳下,熠熠发光。它们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上面雕刻着金色的钟表,隐含着"珍惜光阴"之意。碑座上,题有高尔基的名言:"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这当是校园的胜景之一。
雕塑之下,外围着花墙,里面装饰着新摆放的花篮,可谓是花团锦簇,鲜丽夺目。业余闲暇,是师生的好去处。春来阳暖,正是散心的好时分,我掏出数码相机驻足此处,让同事尽情地"咔嚓""咔嚓".
雕塑南侧,是一片树丛,春风中,枝条泛着绿摇曳着。用理石铺就的小路,蜿蜒深邃,行走其上,大有曲径通幽之感。紧张的备课批改之余,偶有闲暇,走走想想,灵感就会飘然而至,很可能一篇妙文佳作就会诞生。此时此刻,我或许会变为罗丹笔之下的"思想者".
沿着树丛往西走,就是校园的花卉区。因为是初春,花树们还在积蓄着能量,期待着萌发花开。花坛内,地面还是衰败的野草,如果你俯首细看,就会发现苍白中依稀点缀着些许绿意,这是春的气息在升腾,在拔节。
花坛内,惹人瞩目的是两只振翅欲飞的丹顶鹤。它们栖居此处已有数年,风霜雨雪,它们熬过;电闪雷鸣,它们挺过。那种大鹏展翅的姿态,从未变过。2010年之春,我有幸成为首届"青岛市教育读书人物"之一,曾在这里拍摄过,与它们同欢共舞,编织美丽记忆。
沿着花坛西侧的南北走廊向北挺进,是一排排新落成的红砖瓦房。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及阅览室等,尽在此处。春日读书美,进得书室,好书连连,掏得经典佳作,闲暇读来,启人心扉。
一直往北走,就是一排排齐整的教室。近30年了,这里是我躬耕的精神园地。与学子们一起讨论过康有为、梁启超,一起证明过勾股定理、圆幂定理,一起吟诵过李白、杜甫、白居易。在这里,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生命的春天——只要心不老,人就永远年轻!
法国作家莫泊桑说过:"人生活在伟大的希望之中".春来了,我爱我的春天,春是希望的象征;春来了,我爱我的校园,就这样与校园一起行走,不止步,直到生命的天荒地老!
春日漫步
文/张祺竣
春日的暖阳照着,我与母亲漫步在湖边。
"呀,许久没出来了,春天早已等候多时了。"母亲感叹道。
是啊,这些日子疫情不但锁住了我的身体,更锁住了我的心灵。几乎所有人都这样:学生盯着网课,家长盯着新闻,没有人注意到,春天还是像原来那样,不知不觉地在窗外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了。
在这小径上,一边是密密排列着的小树,枝间已经冒出不少绿芽,一层包着一层,包成一个小球,翠绿翠绿的,饱满得似乎一捏就能挤出水来;再看那边,是别人家的小院子,一排望去有两三家吧,各具别样的风景:一家搭了亭子,还有葡萄架,刚显出绿色的藤缠绕着,边上一个池塘,几道红色的影子在窜动着;一家种了些菜,几条石板路分隔开来,好似一个微缩的田园;一家是几株果树,长得好的已经绽开了鲜艳的花朵,从栅栏中挤了出来,正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唔,真是,忙忙碌碌的,怎么一转眼已是春意正浓,花满枝头了呢?"
我心中万分感慨,从小到大,触摸春天的时候越来越少,童年已经真真正正地过去了,一去不复返了,伴随它的,孩提时代的那份"真"也渐渐淡漠了。年复一年,一个个春天过去,渐渐记忆也都是一样的了,我似乎随着时间的匆匆,生活的匆匆,人们的匆匆,城市的匆匆去了。蓦地回头,我想抓住这流失的时间,流失的记忆,流失的一切,可是晚了,它已经烟消云散了。我是该回头看看了。
转过小径,来到一座桥上,眼前豁然开朗:泛着微波的湖、斜斜垂下的柳条、对岸的亭子、戏水的野鸭,微风拂过,脸上痒痒的。真是美丽的画卷!我胸中也豁然开朗了:花谢了还会再开,春天去了还会再来,可时间是无法挽回的。能留下的,只有记忆。你来过这个世界,总要有些生命的光芒,让世界记住你。
春日采风随想
文/云芷清芬
因着编撰《昔阳古文译注》的缘故,我对本县的乡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着胡适之先生"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之十字真言,一年来,四处查询资料,到处求教方家,只为译注时尽量不出现差错。今年开学,又萌生文化考察的念头。于是,乘着上巳佳节(农历三月初三),发古人之幽思,跋山涉水,撅奇探幽,冀有一得。
皋落是昔阳两大文化源头之一,又是古乐平皋川乡的文化中心。早在春秋时期,就是赤狄东山皋落氏的聚居地,历来以山水秀杰,人文蔚起而着称。所以,我们把文化采风的第一站定在了皋落一带。
是日清晨,我们一行17人乘车前往皋落瓮山。一路上,晴空万里,偶有微风,看着满山的桃红,听着黄鸟的欢歌,受享着置身于自然的惬意。在昔阳,瓮山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旅游景区,昔阳旧志多处载有瓮山祈雨的历史,在民间关于三皇姑与三大王争道场的传说更是凸显了此地的神奇。沿途我们还经过了奇峰山,或许是因为来不及亲身登临的缘故,作为昔阳八景之一的"皋落奇峰",远远望去,平平无奇,只不过是绵延的几座山峰而已。汽车沿着杨赵河谷,在逼仄的公路上前行,从车窗向外望去,干涸的河床已变为乡间小路,完全没有了古诗中"倒浸乾坤空见底,直涌江海信无更"的盛景,只留下状元窑的传说稍许给人慰藉。
我还沉浸在漫无边际的遐想,汽车已来到了瓮山景区的售票处,当里面的工作人员得知我们是为文化采风而来时,好客的主人忙丢下手中的活计迎了上来,顾不得搽干净手上的泥土就忙着与我们寒暄,接着为我们指示进山的路线。大约又走了八九分钟,我们才真正进入风景区。 瓮山景区原是一条河谷,入山口极为开阔,下面是一方龙潭,上面架着铁索,铁索上搭着木板供人行走。大伙七手八脚攀着铁索,踩着木板小心翼翼往前走,生怕不小心掉下去。突然,走在前面的松杰和宝生恶作剧地用力摇晃铁索,霎时整座桥开始晃动起来,走在后面的女同志吓得大声叫了起来。这时,两人又回过头来眨眨眼睛,扮个鬼脸,原本大惊失色的女同胞们又不禁露出笑脸。越过龙潭,进山的路变得越来越狭窄,也越来越奇险。当我们攀山越过风雨双洞之后,只见青山如洗,白石如画,碧水中流,桃花如霞。好奇的女士们更是摸着,倚着,枕着每一块异样的石头不忍离去。这时,忽听见走在最前面的连元生主任高声向我们嚷嚷:"赶紧走啦,前面可是瓮山最经典的去处。"连主任是皋落车寺人,平时喜欢游山玩水,这次学校组织文化采风,便自告奋勇作我们的向导,以尽地主之谊。众人听到连主任召唤,顿时兴致高昂,朝着连主任处爬来。山上是二大王显应的庙宇,迎面望去,是大大王显圣的祠庙,两庙中间是三大王显泽享受香火之地。传说三大王埋靴智斗三皇姑,占得瓮山风水宝地,以后更是垦荒、灌溉、牧养,竭心尽智护佑着一方水土,为当地人民带来福祉,也赢得人们的爱戴与敬仰。作为昔阳的祈雨圣地,瓮山三祠至今依然香火不断。今天,我们或许会觉得先人鄙陋,可是作为一个靠天吃饭,靠地生活的民族,谁又能讥嘲他们真挚而又虔敬的心愿。所谓天人合一,心诚则灵。在瓮山祈雨的历史中,晚清重臣李用清与乡人约定"凡有种罂粟村庄,不得与神庙香花之会;每逢祷雨之期,吸食鸦片之人,不得宿坛入庙。"在那个鸦片横行的年代,我县的水峪、皋落一代种烟、食烟蔚成风气,在李用清看来,"晋省今日之灾,非天灾,乃人灾也。"(见李用清《祷雨记》)他把祈雨和国事、人事对应起来,作天人感应之论,在那个时代有着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折山而下,底部是一巨大的石罅,罅中有水,不甚深,周围群山环抱,形如石瓮,故名石瓮山,又名瓮山。再沿石磴往上攀爬,于显圣庙旁是一带碑林。众人于碑林处停下来,仔细观摩碑文,又见数块残碑凌乱于地,再看到碑帽也任其闲置一旁,不由得心生感慨。
沿山路回返时,我真切的感受到此行不虚,有所得,也有所失,失失得得,不正是人生至理?
中午我们在皋落镇草草用餐。刚过两点,也顾不得车马劳顿,便迫不及待赶往柏岩山。柏岩山,旧称古柏岩,位于皋落群山以西,水峪之北。金大定年间,僧人福惠结庵于此。相传其母张氏,外祖母陈氏到此寻子,此后久居是地,端坐而逝,因而得名"坐化岾".缘山径而行,古柏森立,草木葱郁,上垂峭壁,下临深谷。山径迂曲狭窄,只容一人通行。前行数百步,有一敞阔处攒蹙于悬崖间,可庇风雨。旁边多古柏,兀立悬岩,怪石嶙峋,异态万状,故名"古柏岩".
从金朝大定开始,山上寺庙道观颇多,时兴时废,直到明代弘治年间,在潞州僧人清琦的主持下,由我乡名宦横山乔宇诸兄弟,在元代旧址基础上重建重兴寺。重兴寺共四殿一堂,大堂西侧为僧人庐舍,此后数百年香火绵延,直至文革破坏殆尽。
沿着山路行走,见路旁有碑数块,其中一块碑座、碑帽俱全,近前一看,文字清晰可辨,一群人摸着字迹往下念:"乐平东南七十里,有村名水峪,其北,村曰石龛,曰横山,余故园也……"我不由的喜出望外,这不正是我所译注的《古柏岩重兴寺记》,望着这块由乔宇撰文,其兄乔宗(明代书法家)所篆的碑刻,真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忽然,我们发现悬崖之下,杂草丛生处有废弃的石阶,我和松杰、保生赶忙抓住灌丛,沿着残缺的石阶下去。呵,原来下面别有洞天,在一块较为开阔的地上,四处散落着老旧砖瓦,钻过一个石砌拱洞,草木掩映中到处是断壁颓垣,"诸廊绕砌疑无地,一刹临崖别有天"(乔宇《重兴寺二首》)这不就是我们苦苦寻找的重兴寺吗?望着满眼的荒草,摩挲着近六百年的残碑断瓦,我们不由得感慨连连。这时又听到与我们同行的摄影师鹏杰叫声中充满惊叹:"快看,下面还有两层。"我们仨赶紧往回返,在刚下来的地方发现一个半露半掩的密道,下面台阶完好,无奈口小人粗,而上面几个意兴阑珊的女同事又迭声叫喊:"赶紧上来,人都走光了。"我们这才怏怏地往上爬。坐到车上,心里依然有所不甘。
车行十里许,到了明代吏部尚书乔宇的故里横山,我们原本是奔着乔氏宗祠去的,谁料踪迹全无。问过一位老妪,指着村西北处的一所小学说:"几年前刚拆,新盖的小学。"那一刻,在我心里打翻了酱油醋,五味杂陈,全然不知是何滋味。所幸,一位老翁指着村北旧供销社的一面石碑道:"那旮旯当不住有一看。"我连忙大步往过走,远远看见上有蛟龙腾空,下有赑屃含云,就知道此碑规格不低。近前一看,碑帽用篆书写着"重修寿圣寺记",往下一看更不得了,此碑由乔宗撰文,乔宇篆字。知道乔宇的人都会对他的政绩、诗文有所耳闻,其实乔宇还是明中叶着名的书法家。他擅长篆隶,明万历名臣陈璘称其篆书"有二李风(李斯、李阳冰)",又与李东阳并称"篆圣".这次文化采风能看到乔尚书的书法真迹,幸何如之。看过碑文才知,寿圣寺初建于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至今有近千年的历史。年代如此久远,想来片石皆无,谁想一旁的老翁说供销社房后就是寿圣寺,现在成了人家。我们急忙赶到后面,只见大门紧锁,院中杂草丛生,一片狼藉,只是从木结构门厅看出是个古旧院落。无法进入庭院,只能绕到屋后。屋檐猫头滴水俱全,只是两边屋脊少了兽头。
这次横山采风,本为乔氏宗祠而来,不料村民不辨好歹,弃珠玉如瓦砾,更让我始料未及的是于大失望中有大惊喜,不但发现寿圣寺遗迹,还见到乔宇的手迹,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离开横山,我们前往川口村,那是金代状元、翰林学士、吏部尚书,被封为弘农郡候杨云翼的故里。此时,晚霞挂于天边,暮色渐渐从四周合拢。忙碌了一天的同事,一脸疲倦。于是我们在杨氏祠堂、离相寺略作停顿,便匆匆上路。
返往城里的路上,车内一片岑寂,只听见汽车发动机呜呜的声音,偶尔夹杂着窗外风吹草木的声响。
春日里一场风花雪月
文/阿简
时逢春分,东北的文友竟然在朋友圈晒起当日的春雪来——厚、白、暄软、洁净,墙上枝头一路披披挂挂的,妩媚中带一点高冷,对我们这帮因"京城无雪"而屡被同情嘲笑的人来说,简直是李焯雄的歌词里"怎么冷酷却仍然美丽,得不到的从来矜贵"的白玫瑰;配文中一句"S城的天气从来不会让你失望:冬天亏欠你的雪,春天会还给你……"更是让人眼气。
在北方,冬日里最大的福利,就是一场像样的雪。
北风呜呜地刮着,尾音里打着呼哨,不很大,却带着冷。天上的云一条一片地聚起来,虾青里混着苍灰色,像一笔一笔氤氲渲染的水墨。仿佛有什么感应似的,雪终于落下来了。从扑扑簌簌到纷纷扬扬,一路不急不缓轻车熟路。那一簇簇白鹅绒一样的雪花,明明动得袅袅婷婷、仪态万方,却又比完全的静止无声更加寂谧安宁。高高低低的大小建筑,看似被雪花薄薄地敷上了一层白粉,却像卸妆一样退掉了晴空下的珠光宝气,平白生出一种洗尽铅华、敛神静气的端庄素雅;而路边光秃暗沉的冬树,原本已经形销骨立无精打采,转眼竟变得玉骨冰肌明眸善睐,再被落脚的鸟儿撩一撩,简直粉面含春婆娑心动,娇俏玲珑风情万种。
虽说漫长的冬三月年年都有,但这样活泼灵动的好景致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果不选个好看的园子进去浪一浪,实在暴殄天物。北海公园,算是城内赏雪的一处胜地。廊亭里,冰湖上,银装素裹的白雪底色实在霸气——管他赤橙黄绿青蓝紫呢,再妖娆出挑的颜色也不能喧宾夺主,统统成了点缀;什刹海则是冰上娱乐的一个大"爬梯"——冰面上,穿戴着各色滑雪服和毛线帽的女孩子,飞燕一样轻盈曼妙地挪移旋转,或是悄悄团个小雪球,趁其不备丢进同伴的衣领里,在对方慌乱嗔怪的惊叫声里快意地大笑。玩累了,便穿着冰鞋笃笃笃上到岸边,接过父母或恋人买来的冰糖葫芦,咬一口,那可真是巧笑盼兮的口若含朱丹——晶莹圆润的大红果,在薄如蝉翼的糖壳包裹下闪闪发亮,跟女孩子圆嘟嘟的小嘴巴一样红得鲜润饱满,惹人爱怜。
如果想清幽一点,或是玩得更尽兴,那不妨移步郊外。有一年也是立春后,纷纷扬扬的一场大雪中,我们一家到植物园。已经是下午三四点钟,早来的游人开始陆续往回返。开阔的雪野上天远地宽,撒泼打滚儿、追跑嬉笑都可以全无顾忌,玩得格外过瘾。那时候女儿可可大概才四五岁,骑在老爸的脖子上看够了雪景,要下来到雪地上跑一跑。贴心的老爸从包里拿出一个简易的便携小雪橇,调试妥当后拉着女儿,老顽童一样时而雀跃、时而笨拙地在银白耀眼的雪野上疯跑。雪橇是出门之前,可爸用家里翻腾半天找到的木板、包装袋、晾衣绳和购物袋手柄临时现做的,材料简陋寒酸,却胜在设计合理,在麋鹿似的老爸拉动下照样跑得风驰电掣,一路都是女儿嘎嘎嘎嘎恣意嘹亮的笑声——那是冰珠掉进银碗一样的声音,明快、干净,在远山环绕的园林中越发清音悦耳。
可是太阳马上要下山,我们也不得不往回走了。将暮未暮的天光里,天地之间是一片亚光的青蓝,大小的人、远近的树、还有高低起伏的山峦,都成了这片青蓝上墨色的剪影。一路慢悠悠地滑着逛着,碰上路边堆得好的雪人,就停下来品评逗弄一会儿。那些雪人大小不一,形态却都出奇地一致:圆眼睛,尖嘴巴,顶着个大脑袋憨态可掬,永远也笑不够的样子。看着这些呆萌可爱的小东西,我有时会想象一下主人堆它时的场景,会心地笑笑——一个成年人,难得有一刻可以心无负累、理直气壮地回到童年的快活里去。
从园子里出来,已是圆月当空。天色初晴尚不澄澈,那月亮就像一颗肥白的汤团浮在朦胧的磨砂碗里。公园门口,有人用一只塑料桶装着卖花,猩红的玫瑰在靛蓝的薄棉被下探出头,有一种天生丽质难自弃的跃跃欲试。买几枝拎在手上,这一路余兴未消的返程,便又平添了馨香袭人的妙处。踩在白毯一样平阔松软的雪地上,听脚下咯吱咯吱细碎的轻响……人间能得风花雪月完美如斯,跟仙境有什么两样呢?
春日时光
文/冯瑶
在我少年时光的记忆里,有一片温暖的春日时光,这里有花开的色和香,有雨后的春笋,有味道特别的艾糍……春日时光既是绚丽多姿的,又是有声有色的,而且还是有滋有味的。
家乡在三十多年前,季节的变化相当明显,冬季冷,夏天热,春暖秋凉。春天暖和的阳光,让一群乡村少年终于脱掉厚重的衣服,穿上薄薄的衣裳,兴高采烈地走出家门,走进乡间大自然的怀抱中。这时,空气出奇地清新,弥漫着一种花草的芳香气息。田野里长满了嫩绿的野菜和小草,它们小小的叶片,长着柔软的绒毛,摇曳在暖洋洋的东风中。一群牛儿慢悠悠地散落其中,尽情地享受这些美好的食物。
当田野里的野菜嫩草被牛嘴亲吻过一轮后,我们便可以跟着放牛的成人走进山间,去参加一场百花齐放的视觉盛宴。像火一样红的杜鹃花,粉红色的含羞草花,嫩黄色的荔枝花,白色的山葛花,紫色的牵牛花,橙色的野菊花,还有许多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各色花儿,正千姿百态漫山遍野地怒放着,令人惊艳!花儿散发出的香甜味儿招引来无数的蜂和蝶, 正"嗡嗡"地在花丛中穿梭。这时,山间的鸟雀也出来欢快地鸣叫,仿佛在呼朋唤友,给这个被花儿点缀得美轮美奂的山野配上了美妙的乐曲。
春天里多的是一阵阳光一阵雨水的天气,这种湿暖的气候,让春笋长得特别多、特别快。于是,我们便带着竹篮子、铲子,和一弯安装在长长的竹竿上的钩镰,兴高采烈地去挖春笋。那时,乡下可挖春笋的野竹林零星分布在村边的杂树林、村前不远处的溪边和河岸。野竹林里的春笋长短不一地分布,有的一尺来高,有的刚从土里冒出来,有的尚未露头,却把表土顶松,绽开几道裂缝,一副破土而出的样子。刚露头的春笋上面总是顶着一小堆细碎的褐色泥土,经验丰富的我们总能在这堆松散的泥土下面挖出嫩笋来。我们小心地铲去土层,如同排地雷一样小心翼翼,不一会便露出春笋的可爱样儿。白嫩嫩的,如同刚出浴的瓷娃娃,薄薄的笋衣,只轻轻一捏,便碎成鳞片状了。
大多数春笋藏在野竹林的深处,周边长着密密的带刺的杂树和簕竹,我们无法钻进去用铲子挖。这时我们便把长长的钩镰小心地伸进去,先钩住目标,并尽量把钩镰压低至泥土里,然后用力地往回一挫,只听"咔嚓"一声,春笋便断开了,再小心地把它钩出来,放进篮子里。这时,满心都是收获后的喜悦和满足。
春季露水较大,在野竹林里钻几个回合,身上便变得湿漉漉的了。而当我的竹篮里躺满春笋,沉甸甸地提在手上,我便感觉整个篮子里都是蓬勃的春天!
挖回来的春笋,我们把那些绿色变老的部分淘汰出去,把剩下的乳白色嫩笋切成薄薄的一片片,用少许盐腌在陶瓷坛子里,可以贮存较长的一段时间。吃时用清水泡出盐分,再放在锅里焯一下水,沥干,用五花腩肉或鸭肉爆炒,甜脆爽口,带着天然山野的醇香,嚼之唇齿留香,令人回味无穷。
春日里,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便是艾糍了。春天来了,田间地头、溪边和河岸,都会长出一丛丛嫩绿的艾草,芳香扑鼻,色泽喜人。
"二月二,做艾糍",这天一早,我便与村里的伙伴相约去田间摘艾草。我们每人提着一个小竹篮,来到田间地头,陶醉于一片艾草的色香中。当摘到满满一篮艾草的嫩叶后,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往回走,为的是快点享受那顿一年中独一无二的美味艾糍。
回到家中,母亲喜滋滋地把艾叶拿出来漂洗、晾干,放入滚水中煮烂后,连同汁液一起倒入早准备好的用来过滤的竹箕中。滤走汁液后的艾叶,母亲再把它搓成碎屑,也滤到浓汁中去。然后,母亲就把这些青绿色的浓稠汁液全部加入糯米粉里,不断地搓来搓去的,只一会儿功夫,一个翠绿色的粉团便成型了。以花生、芝麻、白糖为馅,母亲把这团翠绿色的粉团做成一个个艾糍,码在铺着干净菠萝叶的蒸笼上,然后放在锅里隔水蒸,二十分钟左右就起锅了。这时艾香混合着糯米的独特香味,弥漫在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惹人垂涎,食欲大增!我们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软软的、绵绵的艾糍,那种浓香和甜美,好像把整个春天都嚼进嘴里了……
现在,我成了久居城市的一员,少年时代那些美味的艾糍,许久没品尝过了。可每到春天,记忆中那软绵香甜的艾糍、那美味绝伦的春笋佳肴,还有那万山遍野的山花烂漫,总在梦中催促我忙里偷闲,再次去拥抱故乡那一片悦目而馨香的春色!可是,一个春天又一个春天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春之旅却一直都未能成行。
现在想来,人生许多美好的时光,总是镶嵌在岁月的不经意之中,当你品出它的诗意,它已成了记忆深处的一种念想!正如春天之于我,它的美好和诗意,全落在我少年春日的记忆里了。
春日的燕子
早上起来时,还下着淅沥的小雨,这会,不知不觉地,太阳公公慢慢地露出了他的笑脸。这个三月,经历了阴雨、大风和雪的洗礼,春天的模样终于"羞抱琵琶半遮面"地露出了端倪,也引发了人们对春天无尽的遐想。
生活在大西北的人们,一年没有明显意义的四季之分,似乎冬季过后就能一跃到夏季,对于春天里享受着树叶枝桠吐绿的过程,只能通过眼前的图片了。朦胧的细雨中,树叶的绿也是稀稀疏疏地,绿色的窗檐外,还有太阳雨折射出的无数个光影闪动。窗帘上沿,是DIY制成的手绢娃娃小白和小青,圆圆的大脑袋懵懵懂懂地,甚是可爱!小青一朵小花头上戴,幸福满满;小白一身素色,一颗爱心却早已随风飘远了, 闪亮亮的草地上,斜躺着一把绿色的小伞,在静静地听候主人的吩咐,随时去迎接春雨的考验。有些时候,生活其实并不复杂,它只是色的重叠堆砌的一幅画而已,只要你欣赏它,你终有一天会有滋有味地融入它、、、
天地公公守信用,完成了对清明的承诺,了了人们在这个惆怅季节的忧思,让清风细雨在清明节前后如约而至。细雨慰藉了人们悼念亲人时的哀思,而小雨过后的温暖阳光更让那些失去了希望的人们看到了一丝曙光。
恢复了点自信--如我一样的人,便在家里抖擞而战了,擦地、洗衣、做饭、读书,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地在咫尺之屋转悠,给正洗的衣服接水、放水;拖完地,再去冲拖布,这些在平常人看来太过平常的小事情,对于我这个病号来说真正是一大锻炼了,没走几个来回,我已经呼噜气喘了,但内心里却有种渐渐充实起来的感觉,我又能干活了!真是谢天谢地!!春日里的阳光对一个病号来说胜过千万剂的良药。
春日的正午,站在洗衣机旁,滚动的水涡卷起一粒闪光的气泡,眨着梦幻眼来到了我的面前,转啊转,飘啊飘,好像在说:你好吗?春天到了,多晒阳光别累着、、、
春日的正午,站在关闭了一个冬天终于打开的凉台上, 深深地呼一口春的气息,遥望万里晴空,多想化身春燕起舞在蓝天下,叽叽喳喳,衔来幸运落在他(她)的窗前,那时,窗前露出的、、、管他谁呢!总会是张幸福的笑脸,用快乐的语气吧这个消息告诉他(她)的家人:快看,燕子报喜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