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散文
倚栏轩精选6篇清明散文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清明散文(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清明,回我美好的家
文/梁時
清明节,我携妻子和孩子回家,属第一次。天在整夜地下雨,像是祭奠很多亡灵的泪水,雨声也因是清明,听来像是为亡魂哭泣的声音,悲戚幽怨。雨就滴滴嗒嗒一直下到清明节那天的上午十点多才休止。天却还没有放晴,大地还是那么阴沉,雾到处轻飘飘的,让人看不见远处的景物,使人感到压抑。
车站来去很多人,很是喧哗,人声车声混合一片,噪音比平常不只增加一倍。我和妻及女儿乘下午约一点钟的车回家。上车后,或许因为昨晚没睡好的原因,还是天气的原因,很困,竟然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而且在大白天里迷迷糊糊做起一个梦来,梦中与我回家的人却是她人。天空非常晴朗,是一个艳阳天。沿途原野山岗鲜花盛放,幽香淡淡。车里面很闷热,我说很渴,她递给我一瓶矿泉水,但我喝不着,水倒在我的衣领上,闷热瞬间消失,我感到冰冷,打了个寒战。醒来,车已经开进了英西峰林走廊的地界。我揉揉眼晴,往外看,还是一片蒙蒙的,能见度很低。初时,我以为自己的眼睛刚懵醒。再次揉揉,还是朦胧的一片,方觉是烟雾的人间。
平时回家我总爱看家乡的山峰,总是百看不厌,总是像看到昔日的恋人一样,有一种死灰复燃的动情的感觉。
车继续往峰林走廊行驶,我竟然不知。峰林呢?已被烟雾遮掩。一座座挺立的峰林,此时,像是从头到脚披上圣洁婚纱的一个个出嫁的新娘,正举办集体婚礼一样。让人看不清她往日清秀的脸,看不清她往日阿娜多姿的腰肢。雨下了一点,仿佛新娘出嫁告别生养她的父母的泪水。远处传来一阵阵的鞭炮声,像是为迎接或是送别新娘子而点燃的,殊不知那是别人在某个山头拜祖放的鞭炮。我突然想起一句古诗:"云深不知处",在这雾锁的峰林里,真的不知何处。
待车行驶到某个村落,才知道"白云深处有人家";才看见路上的行人昏昏沉沉打着雨伞。一股醇香的味道,香得醉人。我用鼻子一吸,才感觉到那是酒味。村落--家,但我在这雾锁的峰林里,我看不见家的方向,觉得模糊。像是在左边,又像是在右边。可又觉得左右都不是,似乎迷失了回家的路。觉得曾是那么熟识的路,今天却变得如此陌生。我真想哭,像迷路的小孩那样哭。在想哭的时候,记起来了,我的家在马路旁啊!记起了村名来着。不用哭啦!告诉司机。到了,司机会叫下车的。就这样不断往车窗外看,归家的心,像离弦的箭。
一会儿,车停了。司机告诉我,你到家了。呵?坐了约两个小时的车,终于回到生养我的家。一股温暖感,使我的脸热乎起来。我急忙携妻的手,妻拉住女儿,跟着我下了车,朝家里走去。不远处,有一座两层的楼房,座立在大山脚下。大山像"云断秦岭",有一道白雾环绕山的半腰,美极了。两个熟识的身影,站在楼房的大门口张望,他们不是在领略风光景色;而是在盼望他们的儿孙、媳妇的回来啦!"爸、妈!我们回来看你们啦!回来祭祖啦!"两老一个拉的是孙女的手;一个拉的是媳妇的手。哈,怎么不拉我的手?还要我拿行李。后来父母解释说,儿啊!别怪父母不拉你的手,你的手父母从小就拉,把你拉到大啦!是啊!是父母把我拉扯大的,我怎怪呢?再看看父母,老了很多。岁月啊!真的既有情,又无情,容易催人老。
我喝过茶,还是像往常回到家里一样,到家门口看那条小溪。小溪留下我童年的足迹,留下我爱捉鱼摸虾的笑声。不过,由于雨天,溪水不是很清澈,有点浑浊,看不见游来游去的小鱼。为了在日后想家的时候,我拍了几张家和小溪的照片。即使拍得不好,但家在我心里永远都是美好的。
又是一年清明时
文/伍远朋
又是一年清明,我最不能忘记一位老朋友。说是老朋友,其实是同桌了极短时间的同窗。
2004年的春天比往年来得要早,窗外的杨柳、松柏等不及地抽出了新芽。然而对一群即将在6月面临中考的同学来讲,这些都不能左右我们的视线。
我的同桌——黄凤威,消瘦的脸庞,颧骨凸起、眼神迷离,身着军绿色上衣,和大家一样,忙碌于老师"轻描淡写"间布置的课后习题、模拟试卷。忽然有一天他去了医院,带回来一堆感冒药。站在门口喊报告时,我发现他脸色苍白。连续几天,他一直很落寞,课间休息时,独自一人在桌位摆弄着小物件,只是颧骨更加突出,眼神更加迷离。十几岁的孩子还没有觉察异常的意识,大家相安无事。没过几天,他"感冒"加重,才去了县城的医院检查。
农村的孩子自小就"拖病"惯了,不到特别严重的时候绝不会去医院,因为家里没有闲钱,更因为父母根本没有时间顾及。检查结果简直是晴天霹雳——白血病,晚期!当地的小医院医疗条件所限,一直把他的病情当做重症感冒在治疗,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
听到这个消息,教室里安静得可怕,甚至传出了个别女孩子的抽泣声。冷静过后,大家商量着怎么陪伴他走完最后一程。最后,班长借来单放机放进新磁带,我们每人录了一句说给黄凤威的话,最终把这盘磁转给了黄凤威。
班委代表全班看望黄凤威回来不久,传来了他去世的消息,同学们都沉浸在无限悲痛中。一个人在世的时候大家觉得很不起眼,一旦离去大家感到万分悲伤和不舍。后来,大家都忙着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渐渐转入复习,事件慢慢淡忘,只是属于黄凤威的桌位应我们要求没有搬走,一直摆在我的课桌旁边。
12年悄然过去,当时的同窗都已长大成人,我们走的路没有当时长辈们期待的那么精彩,也没有他们所担忧的那么悲观,一起同窗的同学大部分已成家立业,我们常常提起黄凤威,感慨颇多。他如果还在世,也该娶妻生子了吧。
我常常想,如果没有他,我们还会不会去回忆曾经的2004,还会不会去回忆这段青春,罢了,祝愿他在天堂生活幸福吧。
清明时节雨纷纷
文/灵芙醉客
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清明似乎是摆脱不了这个魔咒了。近段时间,差不多每天都有雨,而且不是那种和风细雨,往往是那种狂风暴雨。昨天傍晚就是大雷雨,电闪雷鸣的好不吓人。今天早上起来还看见太阳,这会儿太阳又不见了,天上已经铺开了厚厚的云层,不知道这样的好天气是否能坚持到下午。好吧,下就下吧,古人早有预告,也不需要做什么心理准备了。
记得去年的清明时节天气已经回暖,冬装都被我收进了衣柜里。今年却不一样,风雨交加,又冷又湿。厚厚的冬装穿在身上一点也不觉得过分,春装只能躺在柜子里唉声叹气了。话说回来,今年一件春装也没买,想着冬天过完了估计就到夏天了,春装可以忽略掉。再说了,现下形势不好,如此还可以省下一笔开销,倒也不错。
写着,写着,想起今天已经是四月一日了,桌上的日历还没翻。于是匆匆地去翻日历,却看见有人赋予了四月一首诗,乃是唐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的下方是一副画:一树桃花,两只燕子,湖光山色。江南的诗,江南的景,江南的春。桃花依旧笑春风,叵耐,我却还未看见过桃花。从前是见过的,只是今年还没见过。今年见到的只有白玉兰和油菜花,都是站在房间里远远地望见的。春走的这么近,我却似乎离它很遥远。是什么将春天推远了?是什么将春天的味道驱散了?此时此地,此情此势,只有默然。
一首诗,一幅画,两行数字,就是四月。那么多绵密的日子,怎可以如此简单?一秒秒,一分分,一日日,一页白纸就尽了。那么复杂,又那么简单。话说回来,任何事说复杂就复杂,说简单就简单,端看你要怎么做。你愿意让它简单,那就简单。偏偏,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相信它可以那么简单,反而使事情复杂了。原来,烦恼都是自找的!
自寻烦恼,庸人自扰。原来,我们都是庸人。多数人自诩聪明,反而被聪明所误。倒不如憨憨实实的,哭和笑都可以简单一些。天边的云似乎又明朗起来了,阳光或许会重回大地,我却无所谓。晴也罢,雨也罢,都是曼妙的风景,哪来那许多伤时感怀呢?
似乎记得李煜有一首关于春天的词,回忆了好久还是没有想起来,便去网上找,终于找着了。从前将这首词记得很牢的,今天怎么就忘记了呢?真真是奇怪!那首词想必大家都熟悉,便是《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明明说不伤时感怀的,怎的偏偏想起了它?怪哉!
想必是跟这纷纷的雨有关。春风一度,繁花万里。那雨如此缠绵悱恻,那些姹紫嫣红又怎经得住?自然是百花含泪下,落红无数了。偏偏世间少了惜花葬花的黛玉,只有一抔黄土掩风流了,难免令人嗟叹!如此一想,这朝来的寒雨晚来的风委实可恶!
原来,春风化雨一点也不可爱!
岁岁清明
文/费城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对于"清明",我始终觉得它代表着过去,因为祭奠和怀念。
花木芳菲,草长莺飞的四月天。怎奈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使得"清明"二字,在文字深处更增添了几分烟雨凄迷的感觉。
清明是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时节,气候温度回升,雨量也随之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但是,当清明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出现,似乎便与纯粹的节气区分开来,二者因此有了明显的不同。
我查阅了关于"清明"的一些资料,了解到清明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清明节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纪念意义。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清明是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扫墓踏青的好时节。而在二十四节气里,似乎没有哪一个节气能像清明节这样,蕴含着如此浓郁的感情色彩。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标志天地清朗、寰宇澄净。而清明又是充满忧思的,在这个日子里,生者从喧嚣繁忙的现实生活中静下心来,在心中腾出一块地儿来怀念先人。而长埋地下的亲人,也能透过香炉间袅袅的青烟和燃烧的纸钱,感受到那份追思与不舍。最后,这青烟和纸钱萦绕、消散,化成烟雨,润湿了人们足下的青草。
清明表现了中国人的复杂情感。大约自春秋以来,清明节就作为中国人对逝者表达哀思的传统祭祀节日。人们在这个节日里,集体追怀、祭奠先人,每家每户都会把拜祭活动当作一件大事对待,漂泊在外的人也会在清明来临的日子重返故乡。扫墓的人们挎着盛满祭祀物品的竹篮,有些还会带去镰刀和铁铲,锄去坟头上旧年长出的野草,修葺土坟,垒实墓基。因为与泥土和青草有关,于是,又有了"踏青"的另一层含义。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出现在中国诸多古诗词中的清明,多有一种无法言道的寂寥落寞,更有一种撩拨心弦的感动。仿佛一缕淡愁在烟雨迷漫的山岚间飞升,是在嗟叹岁月的不易,更是感叹人生苦短,生命流转如飞花易逝,开落之间,转瞬又是一年春来到。
在清明时节,在一片萦绕的惆怅哀思中,我们更能够体悟活着的美丽,于是便理解了逝者如春花秋草的寂寞轮回的释然。无论闲情逸致也好,愁绪满肠也罢,我想,这就是人生的经历与体验,无法绕开。
挂在柳枝的清明
文/张成林
春天,柳枝上写满了嫩嫩的绿。牧童遥指处,正是挂在柳枝上的清明。春风明媚,绿树成荫,人们在这一天踏青、扫墓、上坟。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
清明戴柳,有的将柳枝编成圆环戴在头上,也有将嫩柳枝结成花朵插于头髻,还有直接将柳枝插在发上。明朝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清明,家家插柳满檐,青茜可爱,男女或戴之".簪柳谚云:"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白首。"唐人认为三月三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清明节插柳的习俗非常盛行,人们踏青游玩回来,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史籍典章的记载,清明节插柳总是与避免疾疫有关。春天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这是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所寄予的希望。
柳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柳树很早的时候就被人们寄予驱邪避鬼、护佑生灵的厚望。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着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清明时节,万树吐绿,柳树为先。柳是清明的主题。挂在柳枝的清明,充满着思念、希冀和美好。
清明思话
文/龙君昊
1
三月的烟雨,飘摇的南方,我坐在美丽的花溪河畔,一手握着苹果,一手握着命运。
花儿,风中掉落一地叹息,寻不到,一块墓志铭的青春,梦不见,当时明月。
思念,热烈过某个山头,一个深夜归来的醉汉,某年某月某天,絮絮叨叨,离别疼痛一场风花雪月。
干涸龟裂的心等不到一场雨,等不到雨过心情。往事随风么?光明与温暖还在远方,寒冷依旧放肆在悲伤的四月。
在阳光下将灵魂曝晒,聆听放荡不拘的风,不再摇响屋檐下那串老风铃。将往事,一一垂询,一一记忆。
四月的风吹过异乡,一只鸡,一条狗,一只蚂蚁,一只蚂蚱,疼痛。飘落的桃花,铺满谁的忧伤。
山火烧过母亲的坟头,点燃,一场泛黄的过往,破碎一块顽石热烈的歌唱。春花开遍原野,父亲孤独着,在岁月里,忍饥挨饿。
向着家的方向,寻觅即将到来的清明。站在漂泊的港口,当风儿拂过这里,故乡已很遥远。
2
习惯了聆听教诲,暗暗点头。比如"绿叶对根的情谊";比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却在生命的长河中,渐渐抛弃一切,连同忧伤、寂寞、眼泪;故事、回忆、思念。
习惯了在路上放荡,不顾那些所以。疯狂的忘却,直至一些人模糊的身影飘在云端,破碎,凝聚,凝聚,破碎。
寻不到山野,一座土堆,细雨绵绵的四月;梦不到一片瓦,前世今生,姹紫嫣红的四月;看不到蛀虫,安家历史,一场山火燃烧的四月。
或许攀登一座山,年轻人心中永远的痛。情愿在路上挥霍古老的岁月,也不想辛苦涉足一块草地,眼泪书写某些名字。悲伤么?笑声里无视一树桃花的凋谢,泛黄家谱写不下一个年轻的名字。
清明,听不到风中轮回的梵音,无法查询往事,任何蛛丝马迹的章节。
四月,背叛一片古老的叶子,连同一棵树的身躯。
四月,背叛一束将熟的麦穗,连同一块土地的敦厚。
四月,背叛一座破败的老屋,连同一个人渐冷的体温。
四月,背叛一段泛黄的回忆,连同一座座风中颤抖的墓碑。
3
斟一杯素酒,独自悲欢;饮一壶漂泊,相思沉醉了谁的沧桑。
忘却意味着无情的背叛。可村庄在空鸡蛋壳上舞蹈啊,还有那么多的人在悬崖边,小心翼翼,练习飞翔。
许多年了,许多人的头发都白了,而我们一代又一代,似乎都在做着某种程度上的重复。贫困者叹息着贫困,富有者悲哀着富有。点一根青香,燃不尽悲欢;奉一盘素果,尝不尽凄苦;流一场眼泪,诉不尽离别。
没有谁会背负着一块石头,高声歌唱。就让故乡的泥土掩埋一切吧,梦在远方嘲笑着一无所有的白云。或许,"清明"只是眼角不经意间流出的眼泪,亦或许,"清明"只是嘴边可有可可无的苦笑。而孩子也不会书写某位祖先的姓名,墓志铭在历史的故纸堆里腐烂,往事如烟。
悲伤吧,尽情的悲伤吧,衰老的终要衰老,年轻呢?一场雨已经在路上。而怜悯是一株蒲公英在风中的骄傲。
忘却吧,尽情的忘却吧,生活凌驾于命运之上,谁能在遥远的高山顶,安之若素。权当一座风化的土堆是心中难以逾越的高山,权当自己是那匆匆脚边一粒热烈的微尘,也权当即将到来的清明是人生最后的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