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散文
倚栏轩精选6篇清明节的散文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清明节的散文(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清明祭祖
文/王娅莉
今年的清明节,对于我们家来说,意义重大,三天时间,我们一直在等昨天下午的祭祖活动。为此,堂弟坐半夜的火车从西安赶了回来。
清明节前一天,下起了雨,我们都担心不会再搞活动了,然而,我问了族长,他说下午就去。车到了张滩,沿山梁上去,路又变得不好辨认起来,岔道很多,父亲边看窗外,边说,这地方你爷爷来过,这里我来过。我们则感叹,这么远,当年进一次安康城多不容易,那些肥料籽种是怎样翻山越岭背回去的?
我们分不清前往祠堂的岔路,边走边问,路边所有人都知道王家祠堂,一个开三轮车的说他也是王家人,主动在前面带路,一直走到下坡的地方为止。我们从极窄的路下去,一路惊险,到祠堂一看,院子里竟然停满了车,坐满了人,一种从未有过的情感堵住了我的心口,我们家在外姓的村庄里住了几十年,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本家。
主持祠堂活动的多是老年人,我又回到了童年在乡村里感受过的生活场景:做知客的,泡茶找烟;族长接待所有人,给每个人介绍祖上的分支;道士开始唱经,一句也听不懂;刚来的人放鞭炮,磕头,敬香;小孩子激动得跑来跑去。一种仪式的庄重感和想象的神秘感攫住了我们的心,一种单调平庸的生活方式被打破了。
特别是天井里的大鼓咚咚响起来时,一个人挥舞着鼓槌,其他几人围着他敲锣,那种击破夜空的声音让所有人的内心都跳动起来。嘹亮的锣和勇猛的鼓仿佛在对唱,敲锣的人和打鼓的人眯着眼,沉浸在对决的狂欢里。生命在呼唤,血液在迅速奔流,情感在膨胀,斗志在昂扬。这时,一个敲小锣的老人唱起了歌,大意是欢迎回到王家祠堂,愿家族兴盛,福禄终享,愿祖先庇护,家族精神传扬。苍老悠远的声音盖住了所有锣鼓,袅袅升腾到夜空,所有人的心魂跟着一起飘荡到太空。一曲罢了,蹲在三槐堂角落的老人又唱起来,唱正月到十二月的花讯,唱亲人的分离,嗓音沙哑低沉,饱经沧桑的吟唱里有一种奇特的柔美。他始终蹲在角落唱,别人再喊,他也不站起来,我听到这辛酸凄美的声音,几乎想流泪。仿佛看到一代代王家人背着沉重的竹篓从山下攀援上来,看到他们用柴刀砍开荆棘,看到他们用布满老茧的手砌起庭院,看到一块块来之不易的砖瓦垒起祠堂,看到无数个老人以他们的残年余力捍卫着精神家园。
歌声唱出了家族史,民族史的沧桑和柔美,声音缭绕飘散在夜空。
堂弟在这天晚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他几乎承担了和所有亲人的敬酒;父亲和姑姑受到前所未有的尊敬,在这里他们是辈份最高的人;女儿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懂事,几次磕头上香,并在吃饭时主动照顾家里所有人。
我再也不需要教导女儿什么是礼仪了,她比我学得更快,在场的其他小孩子也极其恭敬。礼教和乐教的结合,使成人感受到莫大的心灵滋养,也使孩子受到了教育。
半夜时,我们离开了祠堂,心却留在了那里。我读《白鹿原》,读中国文化史,读荣格心理学所不能释然的问题,此刻都释然了。在中国,祠堂文化这种形式,是不能简单用精华和糟粕来定义的,我明白了建祠堂的意义,许多在年轻时嗤之以鼻的事,许多文化的茫然,那些迷雾在眼前 逐渐散开,我们终究要回到自己,终究要找到上山和下山的路。
清明是种信仰
文/张辉祥
清明,一种品质,对为官者来说,这是廉洁的信仰;清明,一个节气,对农民来说,这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农耕信仰;清明,一个节日,对每一个人而言,这是追思祭情的信仰。
据史书上说,清明祭奠曾是古代帝王个人独享的信仰,或许他不肯与人分享这清明时节的情思?可是,当晋国公子重耳下旨在清明节前一二日不准生火做饭,只吃冷食,纪念为之"割股奉肉的介之推"以后,青青的柳枝便拂去"寒食节"的哀思,反而让"清明节"承载了一场全民祭奠的盛典。在那纷纷细雨中,唐代诗人杜牧着一袭素袍,骑一匹跛驴,吟出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千古名句,把这虔诚的祭奠之情渲染到了极致。其实,清明就是一种信仰,一种民族、国家、家族的精神文化信仰。
清明,无论是陕西黄帝陵的"公祭轩辕黄帝典礼",还是河南新郑黄帝故里的拜祖盛典,抛开"黄帝之争"的经济利益,剩下的全是信仰:"同根同祖同为炎黄子孙,同心同愿同拜炎黄始祖!"是的,一个民族的认同感,是建立在积极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的。我们祭黄帝,他人文始祖,勤劳勇敢;祭炎帝,他尝遍百草,创立农耕文化;祭帝尧,他禅让,大公无私废除家天下;祭大禹,他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清明的公祭,就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民族信仰。
清明,万物生长皆此时,苍松翠柏环英烈,人们在铭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前默哀献花,一种爱国主义信仰油然而生。无论是推翻帝制的辛亥革命,还是建立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或是改革开放中的社会主义建设,大批革命先烈为之前赴后继、不懈追求、流血牺牲,忠诚着自己的信仰。清明,我们凝望着鸭绿江的对岸,遥祭长眠异国他乡的英魂,保家卫国;清明,我们在南京"遇难者300000"的石壁前深鞠一躬,勿忘国耻;清明,我们献一束鲜花在汶川大地震的废墟遗址上,多难兴邦……清明的缅怀,和国家联系在一起,就成为一种振奋向上的信仰。
爱让我们手同携,身相依,心相连。理所当然,亲人永逝的时候,我们的爱也就应该随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身影而去,为他们做一盏引路的明灯。所以,不管逝人如何,我们这些生人都会在清明这个特定的日子,扶老携幼、拖家带口,来到亲人的坟前,燃上香烛纸钱,奉上瓜果祭品,并在内心的深处道一声:你在他乡还好吗……千百年来,人们都是这样做,没有人问过为什么。似乎只有这样做了,才能让逝者温暖、生者踏实,对得起列祖列宗,或许这就是清明的家族信仰吧。
清明,祭祀亡灵,为民族、为国家、为家族,它是我们最虔诚的精神信仰。
清明祭奶奶
文/童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没想到,要在网上祭奠您。一边敲打键盘,一边流泪了。奶奶,我想您了……
2011年8月22日晚上八点十五分,您闭上了眼。永远离开了我们,还来不及见我最后一面。奶奶,您怪我了吗?每一次离家时总是会拥抱您,要您好好的等我回来,可是这一次,23号我赶回家时,您已躺在了冰棺中。我总觉得这是梦,虽然早知道会有这样一天,最亲爱的奶奶离开我,我真的无法不痛哭。朋友同事都劝我,说您九十岁的高年龄离开我,要我别伤心。可她们不知道在我心里您就是一百岁我都觉得您不应该离开。
您走后这半年,我一直希望能梦见您,可您一直不肯到我梦中来。直到前些天,可能是清明快要到了,您三次走进我梦里,第一次是慈祥的躺在那里,招手叫我过去,要和我说悄悄话,我凑到您耳边。问;奶奶您要和我说点什么呢,您像从前一样笑笑的说:就是想听听你说故事,说说发生在外面的故事。接下来梦就醒了。第二次也是前些天,梦见你躺在那里,奶奶您说很冷,要我帮您找件衣服。我赶紧去给您取衣服,帮你穿上。我很想您再对我说些什么,可是您什么也没说。第三次,梦见您回来看我了,我心里知道是您的灵魂,我说奶奶我好想您,您终于来看我了,我紧紧的抓住您的手,没呆两分钟,您就说您要走了,您化成一道光走了。明明是梦却流下了真实的泪水。醒来后很久很久都没睡着。
您这一生,是坚强隐忍的。五十岁时爷爷离您而去,你坚强的独自扶养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长大成人,她们结婚生子,您为她们操了好多心。您帮着带大七个孙子孙女,我几个月大的时候,您是左手抱着我,右手抱着大我两个月的堂姐,中午要做饭时,您要抱着两个去照镜子,看看哪个睡着了,好放下一个,然后一手抱着一个,一手做饭烧菜,从不叫累。我三四岁的记忆是断断续续的,您记住的我却没有什么印像,您会一遍遍的讲给我听。吃饭时,你总是要我多吃点,说胖胖的才好看。我呢也偶尔会半逗您,因为老人家就像小孩子,我们说的开玩笑的话,您却很当真。我说奶奶,小时候好怕您的,老是要骂我,不给我好吃的。家里做了好吃的,总是留给客人吃,我们小孩子不让吃。您很不好意思的笑着说:唉,那个年代啊,哪有这么多好吃的菜啊,好菜是要留给客人吃的。不然我们吃了,第二天哪有菜招待客人呢。您说我们生活在多么幸福的年代啊,可以挣钱自己花,可以去外面看世界。而您年轻做闺女的时候,是不轻易出门的基本上在家做女红。
大姑在十年前离开您时,我们都瞒着您,不想您白发人送黑发人,可是您多聪明啊,心里跟明镜似的。每次拿着大姑姑的相片默默的流泪,说这么孝顺的女儿,为家里人做了这么多事,怎么就离开了呢。然后无数次在我们晚辈面前提大姑,您总觉得女儿太好了,为您和家里的亲戚做了好多事情,而您却无力回报。要我们学会感恩。奶奶,您真的很伟大,从不说苦,事事为晚辈着想,不想麻烦别人,哪怕是自己的儿女。只要自己能动手,您决不依赖晚辈,身体不是太好时,您还要自己洗自己的衣服,农忙时帮儿子们做饭烧菜,有时还去田里忙一下,家里的菜地您也不让她荒着,您八十几岁的高龄,您只要能做一点,您肯定会去忙一下。我说奶奶要是想买什么东西时,您就让晚辈们去买吧,您却总是笑笑,说您有时是想去街上看看呢,十分钟的路,您即使要走一个钟,您也愿意自己去走走停停去看看。
奶奶,您一生都节俭,对自己很节省,夏天的的确良衣服穿了三十年不舍得扔,有时我们买衣服给您,您总是说,不要买了,家里衣服几箱,你很快就会去的,到时也是要烧了。对亲人对朋友您总是特别大方。晚辈们给您的钱,您总是不花,存起来。您说您走后,用这些钱办后事。生前为儿孙们操这么多心,连死后的事都要为家里人打算。
奶奶,您在天堂还好吗。我坚信您去了天堂,因为您有一次差点去了,后面回过气来时告诉我们,有一匹白马在您旁边等您。我相信您是乘着白马去了天堂,您一定是上帝关注的孩子。
自我懂事以来,您就信了基督教,这些年来一直有做祷告,做礼拜,只要能走得动,都会去听那些姐妹们讲圣经。也许正是有了信仰,您总是非常真诚的对每一个身边的人。您和您的教友做完礼拜回来的路上,捡了五十元钱,您站在那里等,您说人家丢了钱的或许会回来找呢,等了半天没等回来。您就分一点给您的教友。自己非常节俭,但是您偶尔还是会为教会捐一些钱,您说有很穷的人家,没饭没衣穿呢。
奶奶我和您最亲,其实在您八十岁的时候,我就知道有一天您会离开我,可是我总是在心里为您做祈祷,希望您能活一百岁。这么多年出来打工,每次回家,我基本上是腻在你身边,陪着您,一会没看见您就要找你。听你讲那些过去的事情,讲爷爷和您的故事,也是您最爱讲的故事。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就是您讲给我听的。
2012年春节回家时,长这么大第一个春节,您不在我们身边,家里感觉好冷清。这一个冬天特别冷,年初一想去坟上看您,弟弟说晚点去吧。接下来几天,也是好冷还下了小雪,我天天念着您,到快要离家的前一天,年初五吧,我和弟弟去坟上看您,在坟前点燃了一串鞭炮。希望泉下的您能有感应,坟上长了些小草,天很冷,我的心也好冷。奶奶,奶奶,我去看您了,您知道吗,您在那里还好吗?您听到了吗?您见到爷爷了吗?我有空回家一定会去看您!
清明尤追长者风
文/张菲凡
又是一年清明节,我来到这片墓地,行人川流不息,并没有打破这里的气氛,这里还是一如既往的冷清,虽然是春天,可是却没有一丝暖意,只有满满的凄凉。
我们来到一个黑色大理石墓碑前,经过了一年的风吹日晒,这里已经长满了杂草,覆满了灰尘。曾祖父,我来看您了,您在那边过得还好吗?
还记得我小时候的那些美好时光吗?小时候我和您一起下棋。当时我甚至不知道将、兵、炮……有什么作用,只是学着您的样子照猫画虎罢了。可您见了,没有斥责我,反而悉心地教导我——给我仔细讲解它们的作用和走法。当时的您就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慈祥和蔼的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和您的关系也慢慢变得疏远了。记得您那时候放学来接我,我因为您的穿着不体面而感到羞耻,回家后还一直发脾气不理您,结果把您气病了。从那之后,您只要来接我就站在远远的地方,默默等我过来,一路上咱们不再像以前那样说说笑笑了。那一刻,我深深地意识到,我的话伤了您的心。当时我想弥补自己的过错,却碍于面子始终没有跟您说一声对不起。现在想想,当时的我多么无知,竟然因为那么一点小事,而对您发那么大的牌气。现在,我想对您说一声对不起,可惜您已经听不见了,我真的希望您还能听得见,希望您在那边一切都好。
长辈永远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家人。儿时因为我们不懂事,对他们造成了深深的伤害,现在知道自己错了,想挽回了,却没有机会了。我以后会对自己的家人,尤其是老人孝顺一些,不违背他们的意愿,更不做让自己后悔的事,否则,有时想弥补都来不及了。
曾祖父,我想您了。
清明怀故
文/周岐彬
清明,是一个充满怀念的日子,她把对故人的怀念,约定俗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祭祖风俗;清明,又是一个沾染了沉重的日子,她用一注清泪,帮人们去追忆那些生离死别的故事。由是,每到清明节,这种怀念和沉重,总会催动着人们祭祖与怀故的脚步,从天南地北返回故里,从四面八方涌向墓地,为一座座坟头添一抷新土,斟一杯清酒,点一炷新香,献一束鲜花,深情寄托活着的人对故去的人的哀思……
这是一种流着血脉温情的情感,也是一种十分传统而又善良的情感宣泄方式。从古到今,人们一直都在用这种纯朴的方式,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也许,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让奔波的心灵找到一个寄托哀思的机会;也许,只有亲手捧一捧黄土,亲自撒到亲人的坟头上,才能让那些远在天堂里的亲人们,过得平安,度得安康。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沐浴在亲人的阳光雨露里。亲人们,用宽厚的胸膛温暖着我们的躯体,让我们茁壮成长;亲人们,用坚强的臂膀,为我们遮风挡雨,让我们无忧无虑。他们坚韧的秉性、坎坷的经历和特有的勤劳,构成他们伟大而又平凡的人生品格。当儿子儿孙们成家立业的时候,他们却悄悄然地离去,只把想念留给了后人。
站立在他们的坟头前,会让我们想起已经过去的点点滴滴,最深沉的去体味那段被生养、被呵护、被教育的悠悠往事;默守在高拱的青冢旁,垂首哀思,会追忆起逝者的音容笑貌,让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感受到人类生存并积蕴起的人生精华,知道怎样善待生命,无愧生命,珍爱生命,学会感恩。
也许,对故人的怀念,不需要用过多的语言和文字来表述,因为再华丽的词藻和激昂的语言,都无法替代情感的无边孤寂和心底的无限怀念。也许,冷酷无情的时光,会把逝者的轮廓变得越来越模糊。但是,怀故的心绪却会一直留在我们这些活着的人的心田里,永远不会被泯灭……
怀故,是一种情结。我们需要通过清明怀故,重温逝者的无私奉献和拳拳爱心,更好地把握现在,面向未来;需要通过清明怀故,学习先人的无私,铭记生命的意义,坚守做人的准则,把持美好的情感;需要通过清明怀故,深刻对生命的感悟,用一种淡泊名利的心境,珍惜活着的人生。
这是对故人的最好纪念。向先祖致敬!向逝者致哀!
清明插柳
文/王乃飞
清明节就要到了,我还记得当年清明节插柳的事。对我来说,是一段难忘的回忆。
记得小时候,每到清明,母亲就在家和面,却让我们去砍些柳枝来。
春天的柳枝绿得可爱,嫩得喜人,柳叶里散发出一种清香的气息。春风袭来,枝条随风摇摆,就像一条条柔和的绸带。
哥哥爬到柳树上,用镰刀割下几根柳条来。
回到家里,母亲在面板上已经做完了活,她没蒸馒头,却蒸了一些鲜活的小家伙:一只张开翅膀的燕子,作欲飞状,一条将身子盘起来的蛇,还有一只挓挲着刺的刺猬……这几种小动物,在母亲的手里,都活灵活现的,它们都是用面子作成的,眼睛的地方有两颗小绿豆。我喜欢燕子,却怕蛇,见了刺猬也犯怵。可现在它们却都非常可爱,一点也不可怕了。我伸手欲抓,母亲却说:"别动,要等它们蒸熟了,放在柳枝上。"
母亲就把那些小动物放在锅里,像蒸馒头似的,蒸那一锅特殊的面食。
等蒸熟了,那些小燕子、蛇、刺猬都显得丰满了许多。
母亲再拿来柳枝,把几只燕子,几条蛇,几个刺猬,都插在柳枝上,又把柳枝插在门框上、门楣上。家里几个门上都插上了柳枝,柳枝上还有燕子、刺猬和蛇。我一开门,便会看到满眼的柳枝,一片的绿意。
那些在柳叶间的小动物,就像有了生命,蛇盘在柳枝上,刺猬在吃柳叶,特别是燕子,就像是飞累了,在柳枝上暂作停留。一阵风刮来,柳枝一动,它们就在上面乱动着,好不可爱!
我问母亲:"为什么清明要蒸燕子、刺猬和蛇呢?"
母亲想了想说:"燕子、刺猬和蛇都是咱家的客人。春天暖和了,我们在门口插上柳枝,就是欢迎它们来呀。"
我觉得有道理。这时候,燕子已经陆续从南方飞回来了,我家檐下的燕子窝里,已经有几只燕子飞来飞去了,我家也有蛇经常出没,刺猬也能偶尔碰到,它们在我家里安家。
以后,每年清明,我们家门前都要插柳枝,母亲都要蒸这么一锅特殊的面食,把那些燕子、刺猬、蛇都插在柳枝上。
这是我们家多少年来,在清明节必做的一件事。
多少年后,直到乡下不再插柳了,我和哥哥也都有了各自的生活,母亲也老了,给我们蒸不了那些小动物了。我对清明插柳又有了新的理解:燕子是候鸟,每年春天都会飞来,刺猬与蛇也是每年惊蛰后,才懒洋洋的在大地上出现,还有柳树,每年春天都会长出新的枝叶来……这都是春天到来的象征,也是新开始的象征。清明插柳,是在迎接春天,迎接一个新的开始。
只是近年来,家家户户都不插柳枝了,也没有做燕子、蛇、刺猬的了。可是我觉得,清明插柳,是一份对春天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