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清明节的日记

2023/08/23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清明节的日记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清明节的日记(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清明里我明白的事

文/李晓

清明,这是春天里最澄澈的两个字,清明,是让你内心里,明白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其实是生死。

每年清明,一座城市里的人,几乎都要倾巢出动,去乡下,去城郊公墓,凭吊逝去的亲人们。

在我乡下老家,有一句话说得好,不要过分去回忆那些逝去的亲人,免得他们在那边牵挂,就让他们真正到极乐天堂里享受去吧。这句话给我启发,我们去怀念那些离世的亲人,其实是为了抚慰自己的心,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善待珍惜那些活着的亲人们。

有天坐一个中年男人的车去小城访人,他一路开得慢,稳。他问我,你知道我为啥开这么慢吗?我说,你刚开车吧,是这样的,开的路多了,也就自然快起来。

中年男人笑了,说,我一想起女儿,就开慢车了,我看见那些飙车的人,是没有家吧。我一瞬间就懂了。这个中年男人,五年前天赐爱女,改变了他此前规划的人生。此前人生,他想自己就是飘零浪游的一辈子,深夜里一个电话,也可以为浓烈的友情奔赴一个酒局。女儿的出现,动荡的生活,安静下来,坚硬的生活,柔软下来。还有一个雨天,我和他在茶楼喝茶,他对我说,无论如何,我得给自己的生命设置一个底线,陪伴女儿到十八岁吧,以前,总以为自己的身体足够强大,一点小病,扛一扛就过去了,到了这中年岁月,得讨好身体了,得和岁月试探着口气,软下心来讲和了。

一个人的生命,并不完全是他自己的。当你懂得这个道理后,你才明白了什么叫责任。一个没有责任的人生,活得再飘逸,肯定比羽毛还轻。所以看起来一些貌似沉重不堪的人生,倒让我正眼相看,保持敬重。人生,不一定都能活得比大山还重,但你总要明白,你在世间的应有担当。

亲人与亲人之间,就是一场一场的目送。

我放下镰刀走出村庄那一年,母亲在山梁上目送着我。后来,母亲蹒跚着来到城里,我去老城看望二老时,母亲又在阳台上目送着我。而当我没在她眼前时,她那空洞的眼神,也是在一次一次目送着我:回去,离开,在路上。

亲人的目送,总有生离死别那一天。友人力哥,他父亲去世那年,之前毫无征兆,身体健壮的父亲,还叼着大烟斗吸烟,爽朗大笑,幽默谈吐。可有一天一检查,晚期癌症,天突然就阴了下来。父亲去世前几天,痛苦的样子,真是惨烈。力哥的兄弟说,哥,要不想想办法,让爸先走吧。力哥一把抱住兄弟说,弟弟啊,只要爸还在那里没闭眼,我和你都还是有爸的人……力哥后来告诉我,别以为你的亲人们一直按照你的念想、安排、预定、目标,某天某月某年就老老实实在那里,生命降临世间是偶然,生命离开也是突然。

今年春天的一个黄昏,小区的一对夫妻出门散步,妻子中途说,去超市买一瓶酱油吧,还想买一袋牛肉干看电视时吃。结果,在马路上,一个司机,开车猛冲过来,把那人的妻子撞飞,当场死亡。生命离开,夫妻永别,不像马路上的红灯闪起一样,有任何提前警示。所以一个人的生命,哪怕是说遗言的机会,有时也被无情地剥夺了。

面对死亡,是生命对生命的目送,可有时连目送也没有。为了不出现这样的尴尬,那就趁现在,把目光投向亲人朋友,把关爱、体贴、理解、祝福及时送上。

清明了,我们这样来理解一个关于生命的真相,一点不严肃,很简单,那就是,善待你那些活着的亲人们。善待他们,就是善待你自己的人生。

清明雨

文/蒋沁含

清晨,新鲜的水汽浸透窗户,夹杂着青草与泥土的芳香。细小的雨滴从屋檐滑落,落在长满青苔的积水坑,沉闷的雨水顿时化为清脆的敲打声。我打开沉重的木门,天色未亮,只见带雨云埋了一半山,忽而听见了远方低回婉转的鸟鸣,清明便在朦胧与柔美之中缓慢伸展。

河畔,烟柳的发梢拂过茫茫水面,几只黑色燕子从眼前闪过。随即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女童在雨中赶着黄牛的画面,黄牛的黑色眼睛分外澄澈,长长的睫毛倾斜而下,富有光泽的棕黄毛色的背,在雨水润洗后如同顺滑的流苏。黄牛不紧不慢地迈动蹄子,忠厚老实,如同这乡村的人。一声鸟的鸣叫响彻大地,穿过茫茫烟雨,直冲云霄。记忆之中的岩泉村又何处寻觅?或许,这就是了。

我与家人,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去祭祖。远方的山在白色的雾气中延展,柔和的轮廓若隐若现,沿途白色的野蔷薇绵延数十里,绵绵细雨中,白色蔷薇如同静谧弥漫,忧伤淡淡,却在雨水中格外清香,这花,莫非也懂得尘世的情?

近了、近了,杂草萋萋,故人已逝,万物静默,独留孤冢,黯然销魂,折花敬上,怆然涕下。最朴实的情,最真诚的忆,在清明的迷离烟雨中晕开。"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个体的死亡只是逗号,本没有什么抱怨和遗憾的。

沿途返回,车窗外白色的野蔷薇如同一波又一波的浪花,这是生命的狂澜在不断延续。

回到老屋,天气转晴了。坐在长满青苔的石阶上,看着孩童们放风筝,风筝越飞越高,直到在低矮的乌云里穿梭。步履蹒跚的老奶奶端上一盘清明花糍粑,糍粑的颜色说是墨绿又不全是,那是我没有见过的无法描述的一种绿,一阵清香引得孩童们都凑了过来,脏兮兮的手抓了几块糍粑,见了我这所谓的城里人,便又躲开,嘻嘻哈哈,没了踪影。

此刻,我多么渴望自己能做一回乡下人。

几只黑色的燕停在屋檐,倾斜着脑袋,谨慎地窥探着屋里,叽叽喳喳,啼叫不停,我问奶奶燕窝在哪,老奶奶指着房梁,憨憨地笑——房梁上有一个燕窝。很快,燕儿放松戒备,钻进了温馨的小窝。窝里,应该还有小生命的吧。一个小窝,又蕴育了多少生命呢?

"奶奶,它又回来了。"

"人像燕子一样,总是要回来的。"

"故乡在,根在。"

清明雨,一首流泪的诗,一曲不熄不灭的歌谣。

清明时节的思念

文/徐俊

今天是星期天,一大早鸟鸣啁啾,便知又是一个难得的静好晴日,推开门窗,果然如此。然此时却对户外踏青了无兴趣,虽然已是人间四月天,田野里油菜花开得正黄,路边的小溪潺潺地流着,阳光撒在小溪上,银光点点,如串串珍珠闪烁,我还是窝在床上,靠在床头,想睡却睡不着,不如让思绪漫无边际地浮想联翩。

这时,我想起长眠在故乡的我的先父了。清明时节,不孝儿却在千里之外的他乡,为自已的明天打拚,不能亲临坟茔,为您祭扫了。好在春节期间,按照乡俗,领着儿孙看望您了。我用柴刀砍光了坟茔上的荒草杂树,拂去了墓碑上的青苔,在坟前的祭台上摆上供品,还有您一生也没有喝上的好酒,点燃长明灯,焚香鸣炮,虔诚地磕头,默默地祈祷。后来,儿孙们走了,我又独坐坟前,怀想您生前的点点滴滴……

独在异乡,最是思念泛滥成灾的时候,我思念故乡的孙女,想她淘气的样子,想她当面不喊爷爷,可是背后却到处找爷爷的样子;想她见我不给钱为她买东西吃,就把我口袋里的烟和打火机拿走的样子;想她把爸爸打她留下伤痕给我看的样子,想她背书不如她表妹撅着嘴巴气嘟嘟的样子。真是又好笑,又好急!

思念如水,总在漫漫长夜一遍遍地将我的心灵淹没,叫我不能自拔。此时此刻,我最忆是杭州,西湖上的樱花,今年你可曾烂漫;太子湾的郁金香,此时你可曾妖娆?

在所有值得思念的人中,最最难以忘怀的是深切地走进我心灵的人,我最脆弱的时候,给我鼓励和希望;在我最迷茫的时候,给我支持和方向;不求回报,只有叮咛。无怨无悔,不离不弃。怪只怪我此生羁绊太多,怪只怪我今世壮志难酬。愿将余日,泡一壶浓茗,任过往的点滴常在心中品咂,独自吞咽命运回馈于我的苦涩与甘甜,将每一个寂静的夜晚看透,将心中最美的诗行幻化成闪烁的星星。

思念是山,它巍峨而沉重;思念是水,它清澈而绵长。我愿是山上的一抔土,播种我的真情;我愿是水中的一朵浪花,洗涤我的污浊。这样想来,今天虽然没有户外踏青,还是值得的。因为我这颗漂泊的心因为思念而得以安顿。

清明粑

文/刘燕成

写下清明粑三字,竟淌出口水来。因心里念到了母亲做的清明粑:略带点儿墨绿色,个儿不大的实心圆球模样的粑,置于先祖墓碑之下祭祀后,方可入口。

清明粑是母亲在天尚未亮之前就做好了的,晾在堂屋八仙桌上,用餐罩罩着。我们尚睡在梦中,朦朦胧胧闻得清明粑的香味,从木窗外飘进房间来,睁开眼睛就看见母亲在灶屋内忙碌的身影。炉上的蒸桶正冒着白气,在柴火明亮的光照下,我看见母亲脸上渗出的汗水,亦是亮亮的。

村庄里,清明节是春节之后的又一个特别隆重的节日,其唯一不同的地方仅在于,这一日是活着的后人与逝去的祖先共度的日子。这一日,后人与祖先的唯一桥梁就是清明粑。仿佛,一口清明粑,就是与祖先的一句对话。一个粑,就是一颗孝心。母亲老早就将经年晾干的清明菜用开水泡好了,只待清明日一到,便放到蒸桶里与糯米掺水一起煮熟,然后放到粑槽里慢慢地擂,捏成一个个小圆形粑。父亲在这一日总会与我们讲起祖先的故事,有的是祖先的笑话,有的听起来很励志。

挂青那天,我们用镰刀将先祖坟茔上的草木割得干干净净的,又在墓碑下平铺了塑料垫子,摆齐了祭祀的清明粑、瓜果和糖,倒出三碗米酒,点燃了香纸和蜡烛,又逐个跪了头、作了揖,在墓前的空地上燃过了几串爆竹。父亲于是凑了上去,将祭祀的酒,一半倒在碑下,一半自己喝干。旁边的一些荒冢,碑断墓旧,许多年无人祭祀,草木葱茏。我们路过那里,父亲总要抽出镰刀,帮忙收拾一阵。待得挂上一树的白,方才离开。路上遇到放牧的小孩,父亲就掏出清明粑,一人一个或两个;若是还有爆竹,又送一串爆竹。可是,调皮的山里娃,在你的背后,吃着你送的清明粑,嘴里却高声唱着:挂青不送粑,老鼠拱***;挂青不送炮,老鼠拱你灶;挂青不送糖,老鼠拱你娘……不知是谁教的,这样的歌谣特别难听。但我和三弟也在别人背后唱过。

其实,那时我们这些少不更事的小屁孩,并不在意自己唱的什么,只是想多吃几个清明粑而已。因为有的人家吝啬,在挂青路上遇到了小孩,舍不得送出祭品。后来我们被人跑到父母那去告状,我和三弟因此被父亲抽过棍子。以后就再也不敢唱了。

如今,母亲、祖母、父亲均已先后辞世。每年的清明,虽然我只要有空便会返回村庄祭祖,但那圆圆的清明粑,总是吃不出童年时的味道来了。

清明节

文/王吴军

清明节又来到了。

"一笠戴春雨,愁来不可遮。清明思上塚,昨夜梦还家。归兴随流水,伤心对落花。晋原松下泪,沾洒楚天涯。"默默念着这首诗,我的心里情不自禁地潮湿起来。站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面朝乡下老家的方向,我想起了父亲的坟墓,我心中一酸,想跪下。

清明节是农历的一个节日,在现代化的城市里却显得有些苍白和无力。要追根溯源,城市人其实都是从乡下走出来的。只是,在城市里生活久了,许多人就把农历淡忘了,连纪念自己那些去世的先人的清明节,也被许多城市人忘记了,也许不是要故意忘记的。如今,大多的城市总是记得圣诞节和情人节,却不记得清明节。

但是,我却忘不了清明节,忘不了传统的农历,也许我的身上还没有失去乡村的泥土气息。

我去世的父亲在清明节这天魂归故里时,看到老家寂寞的院落,会不会伤心。我想起自己小时候过生日的情景,在外面玩得兴高采烈,母亲使劲把我拽回家,桌子上是让人一下子开心而笑的香喷喷的鸡蛋面。我大口吃着,母亲笑着问,慢点吃,锅里还有。我问,妈,今天啥日子,为啥吃面?母亲笑着说,今天你的生日呀,你整天就知道玩,啥也不记得了。父亲在一旁抽着劣质的纸烟,笑呵呵地看着我狼吞虎咽地吃面,说,真是个傻小子,连纪念日也忘记了。

我后来明白了,不论什么时候,父母也不会忘记孩子的生日,那是孩子的出生纪念日。

对于去世的父亲来说,清明节就是他的纪念日。虽说我比较忙,我也应该抽出时间给九泉之下的他问个好。最起码,我不能忘记。

想起小时候的清明节,父亲总是带着我和哥哥去坟地里给先祖烧纸钱、扫墓,还要摆一些供品,敬三杯老酒。看着坟地里热闹的景象,我就觉得亲情的味道在四处弥漫,心里热乎乎的。回家的路上,看到路边那些冷冷清清的坟地,不禁想,去世之后,有后人记得纪念和祝福真是温暖的事情。父亲经常说,不论到啥时候,都不能忘记先人,没有先人栽树,哪有后人乘凉?做一个人,饮水别忘记思源。

这个清明节到来时,我心中伤感。回望故乡,我默默流泪了。

其实,清明节是一个谁也不能忘记的纪念日。

清明节,我思念我的父亲。

清明与聪明

文/汪金友

4月1日,是西方的愚人节;4月4日,是中国的清明节。据《中华节令风俗文化》丛书记载,我国的古人,把清明节又称为聪明节。这就巧了,愚人节讲的是"愚",清明节讲的是"聪",一个以愚人为乐,一个以自聪为求。

愚人节也称万愚节、幽默节,是从19世纪开始在西方兴起的民间节日,但未被任何国家认定为法定节日。在这一天,人们可以用各种方式相互欺骗和捉弄。往往在玩笑的最后,才揭穿并宣告被捉弄的对象为"愚人".在愚人节里,有人传递假消息,有人散布假政策,还有人冒充你的亲戚、朋友或者恋人,提出假要求,制造恶作剧。只有看到被捉弄的人受骗上当,愚人者才感到快乐。相比起来,我们中国的清明节,则更有春天的信息和人间的温情。春风一吹,脑袋开窍,把没有想明白的事想明白,把没有办妥当的事办妥当。环境"清洁",人心"明净",生活"清新",社会"明正",给人的感觉,就是和谐和温暖。

清明节,让我们更聪明地孝敬老人。有一句古语,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等儿女羽翼丰满,想到要孝敬父母的时候,他们却不在了。虽然可以在坟上填几锹黄土,在坟前烧一包纸钱,但谁都明白,他们再也看不到、听不到了。所以每一次扫墓,都是孝心的一次洗涤和升华。活时不孝,死后哭天,让别人耻笑,也令自己不安。最聪明的办法,就是父母健在的时候,常回家看看。

清明节,让我们更聪明地对待他人。清明节风俗的主要来历之一,就是晋文公和介子推的故事。这是一个凄惨的结局,也是一条沉痛的教训。首先是晋文公赏罚不明。人家介子推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割肉奉君尽丹心",而在论功封赏时,却唯独把他忘掉。所以介子推"柳下做鬼终不见",让你后悔一辈子。这个介子推,也是一根筋,宁可搭上自己和老母的性命,也要让晋文公痛苦和遗憾。这样的心胸,未免太狭隘了。人与人之间,最需要的是坦诚和包容。有容乃大,寡欲则宽。

清明节,让我们更聪明地创造生活。唐宋时期,清明节的主要习俗之一,就是钻木取火。很多的唐诗宋词,也都记载了清明起"新火"的盛况。如杜甫的"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等。每到这一天,都要举行隆重的"赐火之礼".很多的人,带着榆柳之木当场表演。谁要首先钻得新火,就会获得重奖。"钻木",代表着一种力量,"新火",寄托着一种希望。这些活动也在告诉我们,美好的未来,在于精益求精,奋勇向前。

清明节,让我们更聪明地享受阳光。有一次,孔子问几个弟子的志向,曾皙回答:"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讲的,就是踏青。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宋代吴惟信这首《苏堤清明即事》,真实地描绘了当时人们踏青的快乐情景。

到今天,我们有了更多的向往和更好的条件,去向盎然的大地,沐浴灿烂的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