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网络文章

2023/08/16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网络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网络文章(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山里人家

文/段绪兰

八月的阳光热情似火,阡陌大地一片炙热,当整个达州开启烧烤模式时,重庆城口县的岚天乡却是一片清凉世界。

周末,与朋友相约开车去城口岚天乡,四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目的地。进入场口,一阵清凉的风扑面而来,乡场建在山间峡谷地带,依山沿河而建,四周高山耸立,满目青翠。一栋栋崭新的民宿规划整齐,一字排开,分出几条街来。水泥铺就的街道宽敞干净,统一的门窗,清一色的白墙青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新农村风貌一览无余。

入住朋友联系好的农家,吃过晚饭,漫步乡街,沿途所遇皆是家乡人,一路打着招呼,感觉并没有身在异乡,仿佛是家乡搬了个地方而已。整个乡场一大半的农户家都接待游客,包吃包住,价格根据游客住宿的时间长短而议,每天从七十元到九十元不等。经济实惠的价格,舒适凉爽的气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达州、重庆以及陕西等地的人来此避暑。其中尤以老年人居多,他们每年过来住一两个月,这里成了他们休闲纳凉、修身养性的好地方。短暂的两个月,来来往往的游客不仅给岚天乡的农户带来了丰厚收益,长住的老人们还与岚天乡的乡亲结下了深厚情谊。

文化联谊活动,促进了两地的文化交流。岚天乡的钱棍舞独具一格,他们把现代流行元素融入古老的钱棍舞,一群年轻人用青春活力把传统钱棍舞打出了现代摇滚的韵律,时尚感爆棚,与我儿时记忆中家乡的钱棍舞大相径庭,他们让钱棍舞生出无穷魅力。据说,为了推广和传播他们独特的文化,在乡政府门口,每晚都会有人免费教外乡人打钱棍,老年人学的热情也高。为了打造避暑产业,岚天乡还修建了广场、塑胶铺就的篮球场以及大型体育健身馆,方便游客运动健身。互学互通、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让岚天乡的夜晚充满活力和生机,焕发出迷人光彩。

热闹喧嚣的乡村,并不符合我们清静休假的想法。第二天一早,我们便开车沿河向山里进发。路旁的山坡上,栽种的全是玉米,也许是受山地条件的限制,沿途没有看到稻田。虽然山路蜿蜒,但没几分钟的车程,在公路右边的山坡上,一个写着小茅屋的山庄出现在我们眼前。

进入山庄,只见绿树成荫,花草茂盛,掩映在绿荫中的两栋楼房分别坐落于东边和北边。北边主楼坐落在宽敞的院坝,东边两层楼房地势较高,面朝公路,视野开阔。纯木的走廊,全落地的玻璃门,古朴典雅,环境清幽,一下就吸引了我们,大家决定在此住下。还未见到老板,热心的住客就给我们介绍开了。他说这里的老板娘是个80后女子,这两栋楼都是政府无息贷款修建,用于发展旅游业。老公为了还款,外出打工,家里就留下女主人和两个儿子。大儿子今年考上了大学,小儿子还在读小学。家里可同时接待40人左右,这段时间一直客满,所以只好临时雇人帮忙。今天刚好有几间房要退,我们正好可以入住。

闲聊中,老板娘终于来了,个子矮矮瘦瘦,语言质朴,做事利索干练。我们入住在东边的楼房,房间虽然简陋,但还算干净,宽阔走廊上木质的秋千吊椅适合闲看云雨。看着老板娘着实忙碌,我们主动提出自己更换床单。两个儿子倒也懂事,帮忙打扫卫生、收拾屋子。一切安顿好后,老板娘已将午饭弄好。四桌住客同时开饭,八菜一汤,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非常可口的农家菜,难怪山庄生意兴隆。

山里的气候一日三变,时而艳阳高照,时而烟雨蒙蒙,时而又是太阳又是雨。走出山庄,公路左边有一条落差大的河流,河水清澈冰凉,哗哗的流水声回荡在寂静的山谷,水里的鱼儿自由欢快地游弋,碧蓝的天空一团团白云飘浮在崖顶,自然清凉的风拂面而过,全没了伏天的酷暑。

几天的休闲时光,让我们不用面对工作的压力,不用去想家事的繁琐,就这样转山戏水,坐看天边云起雨落,走看远处山高水流,每一分都是悠闲,每一秒都是舒坦。

岚天乡,明年我们还来。

又是书香时

文/轻吟细语

鹏城金秋,天朗气清,又是书香时。在这一年最惬意的季节里,一年一度的读书月拉开了优雅的帷幕。这是深圳的第十一届读书月,满城书香,不由令人联想书与书香之古今渊源。

书是人类认识的载体。有知识的人把所见所闻或所思所想记录下来,成为书,有价值的书是智慧的结晶。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表现于这个民族人民精神生活中,也储存于这个民族长期流传的典籍书册中。

古代的书,最初是人工写的,3500多年前的商朝有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文,尽管那时还不能算是书。随后写书材料不断变化,到了春秋至两汉期间,多用简、帛写书。刻写在竹片上,再贯穿成册的称简策,写在丝织品上,可用轴卷的称帛书。所以古代称书为一册书或一卷书。

西汉时发明了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至此,写书用的材料渐由纸张代替。到了隋唐出现了雕版印刷,由于印刷术的兴起,书才逐渐由竹刻手抄改为刻板印刷,并由卷轴变为册叶形式。当时人们将文字刻在一块木板上,经过雕板程序印刷。咸通九年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第一部标年板印品,图像已十分精细,至中晚唐刻印佛经、通历、医经,韵书均已屡见不鲜。随着,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

宋辽金元,官司私井行,经史子集医算诸者,均采用梨枣制板的雕板印刷。亦出现了李十娘、谢氏、徐氏等一批良工,此期的版本,成为后世的文化珍品。

于明清两代,南北二京成了雕板印刷中心。明之南藏、北藏、道藏以及龙藏和清之武英殿本,均出自两京。此期,同时出现了朱墨套印术,分色分版的彩色套印法,版有多至几十块,各色深浅浓淡可分。到清顺治元年,又兼用拱花凸印、无色凸印。至此,中国的印刷术已臻高峰。各种版本雕版印行的书,是古代藏书人最看重的版本。

藏书人购得心爱之书,总习惯捧于手中,摩挲观赏一番,细把名家批校,孤本秘籍,毛抄黄跋。无论明刊精本,还是黑口古装,又或者万历竹纸,传世绝罕,一一当作珍品收藏。藏书人见之心暖,读之色舞,视如珍宝,爱不释手。兴悦之余,一方篆印,持重盖上,便是某氏藏书。

古代的书,纸墨古雅纯良,纸是澄心堂纸,墨是松烟制墨,纸如白玉,墨如凝脂。加之

为防止蠹虫咬食书籍,书中常夹有清香之气的芸香草。于是,书斋又有了"芸窗"、"芸署"、"芸省"等蕴含书香气息的雅号。书人推门入室,清气袭人,桂馥兰香,沁人心脾,固然曰为名符其实的书香。

沧桑逝水,风习递嬗。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代跨入21世纪的今天,书的演变,不仅仅现代人早已不太容易见到芸草,书的印刷技术更是超越。什么电脑照排,滚筒印刷,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平版印刷、丝网印刷等等五花八门。书印出后,藏书者除了名家也多为放些樟脑之类的防虫。

再随着科技和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书又有了电子版本,读者可作便捷之选网络阅读,或坐在办公桌上用电脑浏览,又或走在路上打开手机拾贝,正可谓随心所欲。于是,充满现代科技元素的书与传统意义的书香似乎更是遥遥无缘了。

古人读书,在一些人是息影卸政之余事,在一些人则是培养去俗之雅事。另一些人却是求金玉之缘,再又一些人则是寻古对话之乐趣,无不有转圜的余地以及读书的环境。

明朝士大夫许自昌《卧云稿》所钤藏书印,若"万山楼"、"竹隐"、"结缘"、"美人兮天一方"、"吟诗一夜东方白"、"半亩梅花"等等,无不透露其嗜书之旨趣和生活之余裕,甚至可闻其口角留香,余味犹存的神情。所以,往往古人读书相当一部分是艺事的,浪漫的,诗意的,由意象而造,真幻相间。

今人读书,环境物欲横流,充满竞争浮躁。想要寄情山水,必做到与世无争,关起门来莳花种竹,才能静读。细赏《十竹斋笺谱》,默念"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爱书者缥缃万卷,嗅嗅墨香而沉醉。

打工一族,真正爱书者,更是命数先验的宿命。不是么?为了生计奔波劳碌一天,晚上了在繁华城市某一角,坐下来颇有聚散无常,浮生一梦之感。入夜一灯青莹,埋头苦读,心生境界。往往想拥有些书,还得省吃俭用。

如今,全民读书月,为普通爱书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条件。读书月有403项活动正在举办,其中重点主题活动就有42项。不仅开展个性阅读,还开展有声阅读,艺术阅读和高端阅读等等各种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阅读,让爱书者对书香有了更高雅而广泛的体味。此外,全市范围还有"图书漂流",传递文明,传递和谐,可谓书香流溢满城馨。

"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是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由市民评选,专家审定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之一,全民读书已成为这座城市独特的风景。深圳是一个年青的城市,没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没有显赫的历史背景,有的是向前迈进的朝气。读书月下一个十年规划,即力争把读书月打造成为与东方魅力都会相匹配的特色文化品牌,倡导并实现"每人每天阅读一小时",争取申办"世界图书之都".

在这座城市,爱书者不仅可以到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浏览,任由借阅。各社区还设立了流动电子书屋,只要输入身份证,付相应的押金,就能在家门口把喜欢的书捧回去慢慢欣赏阅读。如果电子书屋没有你想读的书,还可预订,输入书名,隔天来取,方便至极,用不着花本钱,也不用跑老远的路,就能读到心怡的好书,现代人读书的渠道比古人宽广多了。

一个现代人,应以坐集中外千古之智为幸事,以阅读为荣。手捧书卷,沐浴心灵,使自己更加优雅,智慧和机敏。为自己和这座城市蓄积力量,让这座城市处处彰显文明风采,也让自己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现代书香是一种精神情怀。虽然没有古人那种幽韵,却可造就今人的典雅。当读书时,静心去品,诚心痴爱。书香,就会无声无息地,悠悠然地飘进心田,浸入思想,浸润心灵。那古雅清淳之气,散淡飘逸之风,会让你洗净尘嚣,驱散烦恼,身心获得愉悦。所以,书香情怀更多的是缥缃书卷里所蕴藏、积淀的一种不尽的历史记忆与个人向往。当我们氤氲陶醉在心灵书香之中时,深深感谢书中天地,延伸了生命的意义。

月下谈秋

文/张恨水

一雨零秋,炎暑尽却。夜间云开,茅檐下复得月光如铺雪。文人二三,小立廊下,相谈秋来意,亦颇足一快。其言曰:淡月西斜,凉风拂户,抛卷初兴,徘徊未寐,便觉四壁秋虫,别有意味。

一片秋芦,远临水岸。苍凉夕照中,杂疏柳两三株。温李至此,当不复能为艳句。

月华满天,清霜拂地,此时有一阵伊哑雁鸣之声,拂空而去,小阁孤灯,有为荡子妇者,泪下涔涔矣。

荒草连天,秋原马肥,大旗落日,笳鼓争鸣。时有班定远马援其人,登城远眺,有动于中否?

诵铁马西风大散关之句,于河梁酌酒,请健儿鞍上饮之,亦人生一大快意事。

天高气清,平原旷敞,向场辅开窗牖,忽见远山,能不育陶渊明悠明悠然之致耶?

凉秋八月,菱藕都肥,水边人家,每撑小艇,深入湖中采取之。夕阳西下,则鲜物满载,间杂鱼虾,想晚归茅芦,苟有解人,无不煮酒灯前也。

天高日晶,庭荫欲稀。明窗净几之间,时来西风几阵,微杂木稚香。不必再读道书,当呼"吾无隐乎尔"矣。

芦花浅水之滨,天高月小之夜,小舟一叶,轻蓑一袭,虽非天上,究异人间。

乱山秋草,高欲齐人。间辟小径,仿佛通幽,夕阳将下,秋树半红。孤影徘徊,极秋士生涯萧疏之致。

荒园人渺,木叶微脱,日落风来,寒蝉凄切,此处着一客中人不得。

浅水池塘,枯荷半黄。水草丛中,红蓼自开。间有红色蜻蜒一二,翩然来去,较寒塘渡鹤图如何?

残月如钩,银河倒泻,中庭无人,有徘徊凄凉露下者乎?朝噶初上,其色浑黄,树露未干,清芬犹吐,俯首闲步,抵得春来惜花朝起也。

焚一炉香,煮一壶若,横一张榻,陈一张琴,小院深闭,楼窗尽辟,我招明月,度此中秋。夜半凭栏,歌大苏水调歌头一曲,苍茫四顾,谁是解人?

一友忽笑曰:"愈言愈无火药味矣,今日宁可作此想?"又一友曰:"即作此想,是江南,不是西蜀也,实类于梦吃!"最后一友笑曰:"君不忆抬头见明月,低头思故乡之句乎?日唯贫病是谈,片时作一个清风明月梦也不得,何自苦乃尔?"于是相向大笑。

落叶的文学性

文/林少华

深秋了。树叶不再长了,不再绿了。红的红,黄的黄,飘的飘,落的落。

记得上个星期在中国石油大学讲文学,"互动"时有个男生问我文学有什么用。我告诉他,同样看见一片树叶落下,懂文学的人和不懂文学的人,感受应该是不一样的。在前者眼中,飘落的可能是一首诗,一支歌,一缕秋思;而在后者看来可能仅仅是一片落叶。这就是文学的用处。就此而言,我觉得懂文学的人说不定比一般人幸福好多倍,而且这种幸福无须任何经济代价,不劳而获。

也巧,日前看报,上面说俄罗斯某座城市通过一项法律:不得清扫落叶,已经清扫的必须送回原处。这让我再次认识到,俄罗斯果然是个诗意民族。生活中可以没有面包没有伏特加没有壁炉,但不能没有诗。也就是说,地上的落叶可能比地上落的卢布还金贵!

同是落叶,在吾国一些城市可就没那么金贵了:落叶被归为垃圾。一位大学同事告诉我,前几年大学本科教学评估期间,他所在的那所蛮够档次的大学的校长下令把深秋时节校园所有树叶全部打光,以免教育部派来的评估检查团把不知趣飘落的树叶视为垃圾,或不巧落在检查团某位女士头上影响其心绪,致使评估减分。我笑道,若那位女士是诗人,正巧诗兴大发,加分倒大有可能。对方说我太迂,诗人怎么能是检查团成员呢!

好了,不说这个了,说这个影响心绪,说回眼下的落叶。

一夜秋雨敲窗,翌日早上出门,只见校园那条路两侧的枫树叶落了一地。深红色的、浅红色的、红黄相间的、红黄莫辨的……或一片片贴在路上,或一叠叠铺在路旁,令人不忍落脚。而一抬头,雨后的晨光正一缕缕射在树上的枫叶上,光影斑驳,玲珑剔透,恍若置身梦境。再往前走就是高大的悬铃木了。夜雨洗去叶片的尘埃,增加了叶片的润泽,在清晨的阳光下更加显得五彩斑斓,闪闪生辉。粗大的枝条左右交叉,编织成幽深而璀璨的长廊。间或有一两片款款飘落,宛如思凡仙女的彩裙。悬铃木尽头,一棵挺拔的银杏树守在老外语楼前。那是我最熟悉的一棵银杏。十年来,它看着我在教室里上课,我看着它在教室外长大。春天看它舒眉展眼鼓出嫩芽,夏天看它伸腰直背上下葱茏,秋日看它娉娉婷婷满树夕阳。时而有两三把金色的小扇子随风飘进窗口,翩然落在讲台,落在打开的书页——是想蹭课听日语、学翻译么?是想求我在扇面题写俳句么?而当书合上的时候,它便乖巧地变成书签告诉我下一节从哪里开始。说实话,几年前迁往新校区上课的时候,最舍不得的就是这棵银杏。新校区固然崭新固然漂亮,可惜教学楼窗外还是教学楼。

我站在这棵银杏树下抬头细看。金灿灿,黄晶晶,深邃,通透,洒脱。你知道自己再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向母体输送营养了,便为了减轻母体的负担而毅然决定离开母体,飘落下来化为松软的毯片温暖树根,以便母体凌风斗雪养精蓄锐,在下一个春天到来时长出更多更绿的叶片——那是你的再生吗?我不知道。我知道、我看到的,是你此刻正在展示今生最后的辉煌,以此举行告别母体的庄严仪式。

也不仅银杏,枫树、悬铃木等许多树木的叶片尽皆如此。人是不是如此呢?我猜想也是如此。如果把人世、把世界比作一棵树,那么我们每一个人即是一片树叶,总有一天褪去生机勃勃的绿色,而逐渐变老变黄,最后悄然飘落。什么时候飘落诚然重要,但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飘落前展示怎样的光彩。

最后我想引用日本当代着名画家东山魁夷先生的话结束这篇小文章。先生在《一片树叶》那篇散文中这样写道:"一片树叶的飘落绝不是无意义的,而同整棵树的生命密切相关。正因为一片树叶上有诞生与衰老,树才得以一年四季生生不息。一个人的生死也关系到整个人类。毫无疑问,任何人都不中意死。珍惜赋予自己的生,同时珍惜别人的生。而生完结时回归大地,应该是一件幸事——这与其说是我观察院子树上一片树叶获得的感悟,莫如说是一片树叶向我静静讲述生死轮回的真谛。"

打酸枣

文/和谷

清晨时分,被村巷里一阵"收酸枣"的吆喝声唤醒。推门出去,见一辆蓝色农用车停在了村头沟畔上,婆娘老汉们陆续围拢过来,肩扛手提着装满酸枣的口袋和笼子,与买主讨价还价。做了一辈子庄稼的农民,做梦也想不到,眼下满山满洼野生的酸枣还能卖钱,甚至比小麦的收购价还高,一斤卖到了两块多钱。立秋时节,这便丢下辛辛苦苦种下的花椒不急着去摘,却一窝蜂似的投入了打酸枣的行列。

酸枣刺是家乡一种常见的野生植物,一旦在农田里冒出嫩芽,就会被庄稼人连根除掉。枣刺一般生长在地畔或沟边荒野,有尖锐的刺,还有带钩的刺。传说邻村孟姜原是孟姜女的故乡,孟姜女为修长城的丈夫范喜良送寒衣,得知丈夫累死后被夯入城墙,哭倒了长城,滴血认亲,负骨而归。秦军追杀孟姜女至同官金锁关,孟姜女在奔跑中被酸枣刺地弯钩挂住了衣裙,怨恨地说,你就不长直一些么?老天显灵,这一带的酸枣刺便齐刷刷地长直了,孟姜女得以逃脱,殉情于县城金山下的石窟里。家乡离金锁关三五十里,酸枣刺却依然是带钩的。

酸枣刺是大红枣的母本,嫁接后的大红枣又大又甜,不像酸枣又小又酸,皮薄、核硬、仁小。酸枣満山遍野,任性生长,春天长出的嫩芽是牛羊喜欢的食物,夏天开出花期很长的米粒般酸枣花供蜜蜂采蜜,冬天坚硬的刺条是庄稼人烧炕取暖的绝好燃料。酸枣的根扎得很深,耐旱,一茬茬刺条被砍了,又一茬茬刺条长起来,在耕地外的贫瘠土壤和黄土崖畔上从未断种,反而积累凝结成疙疙瘩瘩的根块,顽强地延续着生命。

记得童年时的酸枣,是秋后季节,酸枣叶片都随风飘落了,酸枣的果实红得好像血珠似的缀满了土崖畔,红雨一样点点滴滴落了下来,供馋嘴的孩子们捡了吃,酸得直打牙颤。有心人把酸枣收集起来,晒干,其核如骨,在碾子上碾碎,用细箩滤过,和上粗粮面粉做枣糊或枣馍,调剂贫乏单调的吃食。那些年月,天旱的时候多,人们广种薄收,角角落落都耕种了,草木稀少,割牛草放羊的孩子,一晌只能割到几斤草,挣不了几分工,价值几分钱。

这多年退耕还林,牛羊圈养,看不到牧羊人挥动鞭儿赶着白云般的羊群在山野漫游的情景了。然而草木一下了茂盛起来,甚至野蛮生长,疯狂地蔓延到了荒野和地畔,淹没了乡间小路。尤其是酸枣刺,长到了镢把粗也没人去砍柴烧。原因是村庄人少了,年轻人都出外到城里打工去了,孩子到城里学校去读书了,只有少数老人偶尔砍柴烧火,绝大多数人家放弃了柴火灶和烧炕,用上了电磁炉和电褥子。人们终于放生了酸枣刺,让它自然生长,结出繁盛的果实。果多圆或椭圆形,味大多很酸,核圆或椭圆形,种仁饱满可作中药。气味酸平,无毒。李时珍曰:仁,味甘、气平。主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痛湿痹。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

当今采摘的酸枣,等不到果实红透即可收获,青皮,有的青红相间。按说,正值摘花椒的时节,但今年春寒,下了一场霜,花椒树刚刚长出的嫩芽一夜之间被冻枯萎了,天气转暖后长出的叶片错过了季候,到了开花敛籽时又遇上天旱,花椒歉收是板上钉钉的了。加上渭北一带几乎全域栽种花椒,市场饱和,花椒不像前几年那么受待见了。谁知打酸枣一说,前几年只是几个老汉老婆的营生,打的是红酸枣,分量不多,价钱也不高,人们只是作为笑谈,说老人是岔心慌,随便捡几个小钱。没料到,今年的酸枣行情大涨,年轻人假期也赶回来打酸枣,一个人一天打的酸枣有的收入一二百元,有的甚至能卖到五百元,令人咋舌。开始是手执长杆打酸枣,一颗一颗捡拾,后来干脆在地畔的酸枣钵子下铺了塑料布或床单,连果子和叶子一起收拢,到家再用簸箕筛子清理,一口袋酸枣比粮食的分量还重。散发着青涩鲜香的酸枣,便一车车运出村子,消失在通往城市的道路上。

傍晚时分,在村口遇到年过花甲的发小,在清爽的凉风中歇息拉话。他掂量着笼子底不多的花椒,说后晌去凹里的一片椒树园摘花椒,是老品种的狗椒,很小,几乎是一粒粒摘的。半晌的工夫,其价值顶不了一包烟钱,但闲着也是闲着,权当锻炼身体。有能赶上时代的聪明人,从农科城引进了新品种的大红袍花椒,结的一爪一爪的,一晌能摘一大笼。也有人说,前几年都吃到了花椒赚钱的甜头,争先恐后地栽种花椒树,说不定过几年又该挖花椒树而重新种麦子了。急功近利要不得,要有市场意识,捕捉科技信息,做新型农民,才能彻底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今年的酸枣行情好,明年呢?

在村口,可以透过一片沉入夜色的沟壑,望见市区的一片灯火。有一阵嗖嗖的风声传来,铮铮地响亮,是前不久架设好的高压输电线路,在宽阔的沟壑间琴弦一样鸣响。有的合作社建了大片大片的光伏基地,在地里不种庄稼,不种果木,种电,也能卖钱。邻村建起了秦人村落度假区,传说孟姜女是种桃的,桃产业很兴旺。近来又将桃基地扩展到了周边,流转种小麦的土地种桃树,一亩地补偿五百元,还能在家门口打工赚钱。因春旱,今年方圆麦子歉收,一亩地赚不到一百元甚至赔钱,纷纷加盟桃产业。

家乡是隋唐医药学家孙思邈的故乡,近年煤业凋零,资源性城市的转型,正朝着中医药产业的养生城市和文化旅游城市转变。酸枣,青皮可加工饮料,果仁可做中药原料,打酸枣便一下子成了周边村庄今秋的一桩盛事。

"收酸枣哩!"这热切的吆喝声由远而近,由近而远,随着金色的秋风不时在村巷里流动。

聆听,冬的抒情

文/红尘一笑(刘静)

冬,宛如久别的故人,舞着雪花的水袖,清清纯纯,来赴一场季节的约会。

极目尽处,天远了,风硬了,枝瘦了,群山脱去锦衣玉褛,从繁华中回归,只剩下黑白琴键,于沉静中,奏一曲清简,晶莹了冰雕雪砌的世界。

书页上,秋的韵脚走出平平仄仄,大雁的歌唱仿佛还在耳畔,已有光阴的屐履轻踏一地寒凉,挽着冰清玉洁的旧时光,款款而来。

冬,是浪漫的。"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有雪的季节,是小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看吧,雪刚刚停,已有仨一伙俩一群的小孩子跑到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你追我赶的笑声,让悬挂在枝头上的雪花也情不自禁翩翩起舞。清清的月,淡淡的雪,相映成趣,亦梦亦幻。雪花是冬的使者,一夜雪舞,惊艳了天上人间多少倾情的眸光,欢喜了多少农家人的向往。

"可有梅花寄一枝,雪来翠羽飞",人间自是有情痴,雪花若蝶,惹了丝丝痴情人的思念与惆怅。片片思念片片情,洋洋洒洒的雪花,是有情人的信使,甜蜜了一怀期盼,婉约了一帘幽梦。

冬,是抒情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仿佛一幅清明上河图,徐徐拉开时光的画轴,将春、夏、秋的过往一一细数。染墨成卷,那徐徐展开的,不单单有山清水秀,万紫千红,更有前行路上的汗水与欢笑,撷一朵白云画心,纳一缕清风运笔,所有的风光旖旎尽在舒缓之中。

"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品一阙柳宗元的悠远;"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游一泓杜甫的意境,又有哪一颗心不被这人世间的清纯和美好而感动呢?

冬,是简约的。删繁就简,没有了那些繁华锦瑟,暗淡了尘世的万紫千红,将黑白底色毫无保留地袒露给人间,不张扬,不萎靡,只留下铮铮风骨和抗击寒冷的坚韧,用沉默的安详,将那些锦瑟年华一一收藏,记载繁华过后的宁静。

是的,没有任何一个季节能和冬天媲美,能如此率真、纯净。人生,许多时候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简约,平平淡淡才是真,走过了岁月的山山水水,方懂:简约,是人生的最真。

冬,是理性的。深倚冬的门楣,聆听心灵的呓语和生命的歌唱,感悟人生的真谛与厚重,多了思索,少了感性。人生须臾,恰如雪花,每个人都与沧桑有染,与欢喜有缘。生命的最佳状态,莫过于能够倾听与懂得自己灵魂的回声,并与阳光同行。

学会珍惜,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份相遇;学会微笑,笑对生活的雨雪风霜,用所有的坚韧与顽强,来相遇灵魂里那个最完美的自己。

冬,是含蓄的。一片片雪花自天外飞来,那是冬的絮语。一枚落叶,一笺诗,送给与冬相约的有缘人;一片雪花,一份情,只等今生今世倾情的那个人。

冬,将一季静美交给温馨,只待,时光的一个转身,便相遇生命中那个桃红柳绿的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