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故事摘抄

2023/08/14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故事摘抄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故事摘抄(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花儿与少年

文/侯发山

说起木匠张,方圆几十里没有人不知道的,提到他的本名,怕是知道的人没有几个。

行内的人都晓得,木匠有圆木匠和方木匠之分。圆木匠,指专门制作圆形木桶的木作,就是人们常说的箍桶匠;方木匠,就是制作桌子、柜子等方形的木作。木匠张属于圆木匠。在过去,各式各样的圆木桶是每个家庭必备的工具和用具,如水桶、粪桶、马桶、饭桶、洗面桶、洗脚桶等。木匠张跟其他圆木匠不一样,不是什么都做,他只做洗脚桶。

当初拜师时,师傅问过木匠张,问他为啥要当圆木匠。他没说圆木匠技术比方木匠高,却说圆形的东西没棱没角,即使小孩儿或老人碰到,也伤不到哪儿去,圆形寓意团圆、圆满,吉祥。师傅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师傅又问他为啥只做洗脚盆,他说手艺人不能贪多,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不错了。师傅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木匠张,把平生所学悉心传授给了他。

圆作要讲究质量,木匠张在选择木料时非常挑剔,一般选用质地比较软的杉木,而且还得没有虫洞、树结。买回来的木料要在阳光下晒一个月,做成后还要晒上两天再出手。他说,这样做出来好看,也不容易漏水。他做的洗脚桶都是腰鼓形状的,上下一般大,中间是凸起的,不但精致,还结实。他不用笔计算,全靠脑子,每一块木板的制作都是一次到位。他制作时会根据不同的顾客做出不同的产品。如果是给孩子做的,他会做得浅一些,外面刻上动物的图案,如小鱼;如果是女孩,图案就是花卉一类的,如牡丹;如果是个子高的人,他会把盆做得深一些。别人做一个洗脚桶,一天就好了,他少则三到五天,多则十天半月。尽管如此,并不影响他的生意。当时,其他木匠大都是挑着一副装满工具的担子,走村串巷。木匠张呢,不出门生意就来了。

木匠张的老父亲死后,亲戚朋友,包括左邻右舍,都以为他会亲手做个寿材(即棺材)。他没有,而是请了他两个小师弟过来。两个小师弟是方木匠,专做寿材的。自然,寿材做得无可挑剔。尽管师弟不愿意,木匠张还是塞给了人家一个大红包。事后,木匠张无意间说起这事,说请方木匠是对父亲的尊重,给人家报酬是对手艺人的尊重。

木匠张还真有眼光,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好多木匠都失业了。他的那两个做寿材的小师弟也改行了。唯独木匠张,营生依然红火,因为是纯手工,不使用合成板,也不用气枪钉、木胶、油漆之类的玩意,连接木条依然用的是竹钉,很环保,而且,现在的人更注重养生,知道了洗脚的好处。

那天,本村的大奎找上门来,定做一个洗脚盆。大奎搞建筑,在省城玩了几个楼盘,发了点小财。

大奎说,张叔,这是送人用的,好好做。这话还用你说?木匠张脸一沉。

大奎说,张叔,我还有个条件,能不能在桶外面刻个贵妃出浴图?

木匠张皱了一下眉头。

价钱好说,我给您双倍的价钱。大奎说着要从口袋里掏钱。凭啥?就凭你有钱?木匠张乜斜了大奎一眼,很是不屑。

大奎讪笑了一下,手又从口袋里出来了。刻啥图案,关键看这桶你给啥人送的,若是老人就不合适了。木匠张也不看大奎,自顾说道。

看到木匠张松口了,大奎心里一喜,忙说,这盆是给小丽送的。

小丽?小丽是谁?你家媳妇不是叫孙娟吗?木匠张虽然上了年纪,眼睛亮闪闪的,聚光着呢。

大奎知道自己说漏了嘴,忙解释说,这是我的一个朋友。张叔,这事您别给孙娟说。

好事不避人,避人没好事。木匠张不紧不慢地说道。

大奎没再犹豫,从口袋里掏出一沓钱,晃了晃,说张叔,这是1000块。1000块,一个洗脚桶!当时,洗脚桶的价格是200元。

我不稀罕!你走吧。这个桶我做不了。木匠张变了脸色。大奎清楚木匠张的脾气,知道说得再多也是自取其辱,转身灰溜溜地走了。大约两个月后,大奎的楼盘因质量问题出事了,他进了监狱。

木匠张听说后,便花了八天时间制作了一个洗脚桶,外面刻上一个大肚子、笑眯眯的弥勒佛,然后来到大奎的老家,把洗脚桶送给了大奎的老娘。临走,他要了老人家两个鸡蛋。他说,这是规矩,不能破。

一千年的蓝玫瑰

文/周淼章嘉

—它只是一株普通的蓝玫瑰,但是因为你,它一千年也没有枯萎。

你与我的相遇只是一次偶然的擦肩。你却说不懂事的我是你的幸福。你可爱的笑默认了我。心中紧闭的门被你轻轻推开。我会给予你冰河深处的蓝玫瑰,它象征着我那纯洁的心。

不知夏天过了多久,真希望美好的时光永远不会消逝。当你进入我的世界时,我从一个路人甲变成这座城市的中心。本该堕落下去,可你那纯洁的笑如阳光般驱散了我那内心的阴影。我,离不开你。

不知又过了多久,我还是到约定的地方等你。可是,一切都如死一样地静,只留车后那空荡荡的位置。心,也空荡荡地。

又一次与你相遇是在一千年之后了…时光怎能如此迷惘地飞逝?再与你擦肩而过时,你却对我视若无睹。你的笑如带血的匕手,那弧度撕裂了我的心。怎样才能再牵着你的手?从此,你的笑就只出现在我的梦里。夏天,还是过去了。冬天却比我想的还要早来到。(我披着厚重的大衣,身体蜷缩着,踱步在街上。风,还是那么冷。我站在你家门口,旁边地黑色袋子开口在耻笑我。里面装着的是花瓶的碎片,埋着我给你的那株蓝玫瑰。支离破碎的玻璃把蓝玫瑰撕裂得满是伤痕…彩虹出来了,心却更冷。跟蓝玫瑰一样的痛埋葬在心里。)醒一醒,这只是一个警示我的梦罢。

追溯到一千年之前,尽管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尽管还是难以放弃。在我活着的一千年里,我还做过什么事?只是守护这株蓝玫瑰而已。最初的幸福换来的却是最后的伤痛,蓝玫瑰变得不再坚强!

再也不能陪你去看海;再也不能牵着你的手。感谢你陪我到最后。我也不能再等你,尽管多给我一千年,我还是要学会放弃我最爱的蓝玫瑰,你也将变成我生命中一首永恒的插曲。再见了,折翼的天使;再见了,曾经的爱。我,祝你幸福。

温暖的邮政绿

文/周芳

正在开会,桌上的手机震动,来电显示"邮政汪姐".我赶紧轻轻接起。"喂?""你门咋关着?有汇票呢!""来啦来啦!"我边挂电话边小跑着出会议室。

汪姐递过一叠单子,我逐一签字。有两份样刊,几张汇票。汪姐走后,我迫不及待地查看汇款单,都是些小钱,但愚笨如我,已经很满足了。

单位的地址换了好几处,因为订报投稿,和数位邮递员有过接触,这么多年来,那一抹邮政绿,涂抹成我生活中的暖色调。

邮递员一个人要跑一个辖区,范围广,时间紧,他们走路如风。曾有一位女邮递员,步履更显匆促,还常有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跟随在后。时间久了,得知她老公身体不好,无法接送孩子。女儿的小学就在附近,放学时小女孩就站在校门口等着妈妈的邮车过来,然后陪着妈妈一路投递。我们一栋楼里有好几家单位,女孩经常在电梯口守着一捆捆书报,妈妈则一层层楼地送。

有时,邮递员到我办公室,小女孩也会跟过来,笑眯眯地看我在签收单上写下名字。我也有意在办公室里备些小零食,小女孩来时总会给上一些,她看看妈妈,再看看我,羞怯地说一声"谢谢".寒冬和酷暑是邮递员最辛苦的时节,母女俩匆匆的脚步总让我心生感动。后来,邮递员调到另一辖区,小女孩也该上中学了,我希望邮递员的工作区在女儿的中学附近,这样放学了,女儿依然能等到妈妈的邮车,陪着妈妈一家家地投递。

接替的是一位男邮递员,性子特别憨,连脚步都比同行慢半拍,甚至还能在办公室和人聊几句。无非是些市井八卦,野史秘闻。有段时间,我们单位的业务期刊经常收不到,偏有一期登有单位的工作报道,那是年底工作考核的加分项。领导找我要,我找邮局要,邮局追查后,在那位邮递员的办公角落里找到蒙尘的杂志。据说,他因此被扣了当月奖金。再后来,每次看到他,我心里还是有些歉疚的,毕竟挣钱不易。他来投递时,话语也少了许多,讪讪地。

后来,我们单位搬迁了,又有了新的邮递员。前不久的一天,我正在沿河大道散步,远远地,看到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呼啸而来,老远就有"叮铃铃——"的铃声。我身边没别人,明显是在提示我。正待细瞧,有熟悉的大嗓门传来:"还在写吗?"哦,是那位"憨性子"邮递员,一身邮政制服。我笑了,大声应和:"在写呢!"他挥挥手,如风般刮过。余下的一截路,我的心里一阵温暖,感谢他的不计前嫌,感谢他如故知般的亲切。

我们单位的楼道很长,南北对开门,逆光走来的人经常看不真切。有一天,我还是捕捉到一个熟悉的面孔,她正一间一间往各个办公室里探头找人。我一下子想起来,猛地拍下她的肩头,她回头,惊喜地拉着我说:"我正找你呢!"她是很久很久之前服务我们单位的邮递员。那时,不论男女都是骑那种笨重的男式永久自行车,车前面的横梁上挂着硕大且满满当当的邮包。她身材娇小,那么大的自行车,腿一抬就能骑上,风里雨里从来都准时。认识她时,我初写文字,每天迫切地期待窗外那一抹绿色。而她,自是懂我的心思,不及我说话,就迎上我的目光:"没你的哦",或者"来钱啦".

这次,她想咨询一些政策上的事,想来想去,这个单位就认识我了。"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别的辖区工作,还怕你不记得我呢。"我笑了:"怎么会啊!"

是啊,怎么会忘记呢?我订报,我投稿,我的文学之路一直有他们忙碌的身影。虽然和每一位邮递员相识有限,但在我们的生活中,正是这些缘浅忆深的人,构筑了琐碎日子里的细水流长。

震撼心灵的母爱

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盏灯,让你的心灵即使在黑暗的夜里也能感到光明;母爱是一阵清风,日期昂你的心灵即使在炎热的酷暑里也能也能感到一丝丝的凉爽。

我曾看到过这样的一则报道:一个怀胎八月的孕妇出了车祸,脑部撞成重伤一直昏迷,最后成了一个植物人。但她的腹中的胎儿却发育很好,足月以后,医生给她做了剖宫手术,她产下了一个健康的婴儿。孩子第一声哭声太震撼了,奇迹又发生了,这位母亲居然能分泌出乳汁。当孩子到半岁时,妈妈悄然离世了。看完这个报道,我留下来感动的泪水,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我的"妈妈"——"雨中的妈妈".

妈妈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最好的老师。

因为妈妈是小学毕业,要辅导我学习有些困难,所以在我上学的时候,妈妈就看书,想着怎样辅导我;在我玩耍的时候,妈妈又是我的玩伴;在我生病的时候,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我,是我不会因为有点小病而落下一节课。

记得四年级下半学期的一天,在学校时我就感觉不太舒服,到了晚上一直高烧不退。妈妈又给我端水喝,又给我用毛巾敷,在床边守了我一夜,我总算睡觉了。第二天我还是不舒服,窗外下着小雨。我很想请假在家里休息一天,可妈妈坚持让我去上学。当时我气极了,我病得这么严重也不让我在家休息,妈妈对我这么"残酷",我真怀疑自己是不是妈妈亲生的。我的泪水止不住的夺眶而出。可我还是忍着病痛冒着小雨去上学了。

我们家离学校太远,又加上下着小雨,所以中午不能回家。早晨因为生气也没带吃的东西,中午放学后,本来就感冒不舒服,再加上肚子饿,我望着窗外的小雨,泪水直往心里流。心里还跟妈妈赌气呢!正在这时,在雨中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不是妈妈吗?我以为是自己看错了,揉了揉湿润的眼睛,看了又看,是妈妈——披着那件灰色的旧雨衣,瘦小的脸上都是雨水。这是我飞一般的跑出去抱着妈妈,心里好后悔,我怎么能恨生我养我的妈妈呢?我脸上的泪水和雨水混为一体。中午不回家的同学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我。我大声的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

母爱是一盏灯,永远照亮我的心。

故地

文/云松山水

离别54年的

桂岭镇,是母亲54年前工作过的地方。

今天是国庆的第三天。我和大妹妹带着她回到阔别已久的工作单位――桂岭医院。这里街道一切都变了。变得没留下一丝的记忆。母亲走在街上说,地方是老地方,就是新建许多房子,比过去大了好几倍。过去医院的老同事许多不再了。时间太久,不可能在。是呀,母亲50年代在这桂岭镇医院工作,60代初期离开医院。苍海桑田,一切都变得陌生。 我这次带母亲来她过去工作的地方,仅仅是故地重游,满足老人的心愿。我们很快到桂岭医院,医院里都是年青的医务人员,医院后面是留医部,在穿过一条马路,就是医院的宿舍。我们到了宿舍,看看遇得着和母亲一般大年纪的人吗。这些人应该懂得些过去的事。在这里也许会有些奇迹发生。在母亲记忆中的老同事,也许在这出现。这是侥幸的一丝希望。结果,看到进出的一些人,都是些新的年青脸孔。真叫人大所失望。我思索道,离别这里医院,物是人非,准确说物也全非了。54年中,调走的调走,还有别离世道的呢。母亲临来故地时在说,几乎不可能遇着熟人的事了。也怪母亲离得久没来过。桂岭离我们住地只不过70多公里。虽近却隔多年才来,母亲说不上为什么。她回忆讲过,5、60年代,到了大宁就不通车到桂岭了,就要走上二十公里的小路才到桂岭。

那年母亲得了先进去县参加表彰大会。大会结束就坐车往乡下的大宁赶。那时,每天只通一趟班车到大宁,母亲带着出生4个月的大妹去。会议结束回到大宁,已是下午4点,本想在大宁住夜,到明天在回桂岭。母亲想着孩子要吃羹,尿片又缺少。母亲背着大妹毅然步行赶回桂岭,一切问题才得到解决。旁边的人劝道20公里到桂岭。背着人走,甚么时候到?再说了,前几天这路上发生过命案……母亲胆大顾不了许多,背着大妹在荒无人烟的路上赶。孩子饿了,母亲在路旁喂奶。一群山上砍柴下来的挑夫见状说,同志去那!回桂岭。挑夫说,这路不安全哟!要小心……母亲望着远去挑夫的背影。忙着起身赶路……那贫穷年代的路,正写着那年代的困苦。也写着哪年代的钢铁精神。此刻天已大黑,母亲又饥又累,离桂岭还有5公里。前面,萤火虫的灯在沿路前进。母亲害怕起来,以为是"鬼火".哦!是我婆婆,把盏煤油灯接母亲来了。

母亲到大宁时打了电话给医院。那会医院很多人都到下面去治水肿病。(营养不良的病)婆婆得知消息前来接应。母亲说着过去的故事,大妹在一旁听着无不为之感动。她是不会记得,在那个夜晚母亲背着她赶路的情形的。

我在医院宿舍的门口,遇上一个五十岁的人。我问贵姓,他说姓袁医院的会计,我心想问上此人正好。我把母亲相隔54年回访医院,找一找老同事的事说了一遍。他说天长地久的事那些人都不在啦!而且医院也不知道换了多少茬人了。是啊!他说的对!都何年何月了还会有什么人呢!母亲走近来说了几个人的姓名。袁会计好些是不知道的,就是说死了。我很怅然若失。母亲说了一个名字"周兴强",要是这人在,也快八十岁吧!袁会计说,这人认识。他不在医院住在街上。但是袁会计很热心的说带我们去找。

袁会计的热心,真的给我们一丝希望和光明。他帮找到周新强又可以知道很多老同志的去处呃!袁会计说他是本地人。看样子他也很想知道母亲的故事。母亲说她在62年准备到梧州卫校去学习的前一个月,周兴强就调来桂岭医院当医生。晚上和你老爸在一起拉琴弹唱。彼此感情很好。这事母亲说好几次。袁会计领着我们在街上走,边打电话给周兴强儿子,问明他父亲在不在家,而且还说几十年未谋面的同事找他……大妹问母亲这街道有印象吗?母亲望望摇摇头说,那么久了,好多是这几十年来建的水泥房子,一切都变完。我说周兴强找到了,就知道很多老同志的信息。幸亏还找到了一个老同事。母亲听人说,周医生在医院干了几年,就不在医院做,退出单位自己行医了。我啧啧称叹母亲的超强记忆。离别故地54年,还能说出几个人的姓名。她还说那个认着的满姨,哎!这人在的话有100多岁了。她摇摇头咕噜道,不可能在了,太老了。是的母亲回老单位太迟了。我对她说,倘若早二十多年回来看的话,蛮多人还在,找叙旧的人会很多。她懊悔说是呀!时光过得苍匆又那么无情。人若没抓紧办的事,就永远失去不会重来。我们来到闹市,袁会计指着前面那门面说,周兴强在那住。母亲也说,周兴强看病有水平。当年医院唯一的西医医生。我说那大的医院就一个西医。

是的!母亲说。此外全是中医。

我想对的!

要不然派有4个孩子的母亲去学西医呢。

62年大天荒,营养不良,农村几乎没存粮,很多人得了缺失营养的水肿病……

母亲在重复叨着过去的事。

袁会计领我们进周兴强的诊所,虽然今天是桂岭圩日,看病人不多。我们跟着袁会计来到坐诊桌的一个老人面前。

那老人苍白的头发,眼神呆板,在喝着粥。但看到我们时,立马站了起来,第一个叫母亲名"大杨".(我姨同在一个医院唤"小杨".)我很想看到那种分别54年再重逢激动人心的场景。没出现。但周兴强的内心是很激动的。我轻轻地唤一声周叔。54年前在桂岭,我只有4岁这样。大妹说,认识我们吗。周叔说认不得你们,仅记得那时候,你母亲有几个孩子。周叔到桂岭医院不到一个月,母亲去卫校学习了。同事之间感情非常短暂,父亲和周叔的关系久一些。我告诉他父亲在2011年走了。那会父亲和乡镇的音乐爱好者经常和周叔玩音乐。我忙叫周叔坐下,他依然站着,我说坐吧!我看着他的身质羸弱劝了几次,他才肯坐下。

周叔听母亲提到过去的事,脸上露出愉快的笑容。母亲问周兴强过去的老同事。那些人和名我们根本不知道!周叔说调走了,死的死了,那个矮个子院长肝癌死了。他还说医院就有七八个人得癌症死的。听周叔的口气桂岭的熟人只有他了…

母亲虽然没有见到其他人,也在预料中的事。但是我们得到了资讯也感到很欣慰。周叔哀愁地说他脚跌断过,走路不方便。还得过两次癌症,第一次,膀胱癌治好了。第二次鼻咽癌,放疗化疗又动手术。就这样有一只眼看不见了,耳朵也聋一个,好不容易救回一条性命啊!是的!他左边的眼几乎不会动,瞎的。放疗化疗把癌细胞和好的细胞一起杀死。为了救命不得已而为之。我听后很感动,两次癌病都挺得过的人,并伸出大拇指夸赞他有毅力。周叔说,63岁治好这病。今年79岁了,这病稳定了l6年,我是过一天就算一天了。他说得一点都不悲观。还露出灿烂的笑容。我说你的病是到哪个医院看的。哦!去了广西医科大,有两个主任医生给我做手术。所以医院的人说我比"成克杰"的待遇还好。他还说他去了几个医院咨询也找了不少关系……母亲问周兴强是不是桂岭人?他说他是桂平人,读书是在柳州医专。分配县人民医院。我的亲满姨要返乡离开医院,县卫生局就把他调去桂岭补这个空缺。周叔说着当年被调来的情况。他的故乡桂平我去过,西山是旅游胜地,还有那个公园古树茂密,规模非同一般。这是我对桂平的好印象。周叔的儿子替病人看着病,满口的桂岭土话。周叔的后代长在这儿,那会留下一丝桂平话的味呢。光阴似箭,一晃就到晚景。像周叔这样一个资深的大专生医生,过去来说就是一个宝贝。自已行医几十年,看着他留在这里和过得并不富足的生活。还有返乡后,贫穷潦倒的亲满姨的经历。哎!母亲一定会感到这辈子的幸福,是一直没有离开单位。如今生活好起来了,国家没忘记退体的医务人员……离别桂岭,告别周叔,母亲没留着遗憾回来。

阿丁和苗苗

文/小猪猪

阿丁和苗苗是室友,她们在一起生活两年多了,她们的关系却和当初一样平淡无味甚至出现一些问题。现在苗苗考虑她们可以分开吧。

两年前阿丁需要搬到离工作近的地方,她需要一个同伴分担房租。苗苗也需要,于是她们在朋友介绍下认识住在了一起。

一起住的日子发现了很多问题,一个喜欢早睡早起,一个却截然相反。一个需要食物才会有安全感,另一个却不同,……性格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同,总之没有什么使两人在一起感到轻松自在的。这种压力感和距离感使她们很累。外面已经压力重重,满是挑战了,不想回家后还带着沉重的盔甲。当了解这些事后,我深深感到她们的苦恼和不容易。她们两个都很善良 有爱心,会考虑别人。不知为什么就有这般体会。我陷入思考之中,还好这不是一段婚姻,如果一对夫妻到了这般田地,肯定会选择分开吧。对她们来说,对对方而言只是一个一同承担房租的人。这样想想很多关系都是多么危险,如果一开始没有做好对家人般对待对方,一有点不如意就会崩发,关系戛然而止了。家人之间因为有血缘的纽带所以紧紧相连,这种不可磨灭的事实铸就了不离不弃,尽管我们有时因家人的言行感到万分失望,无可奈何,也甘愿为之默默承受,等候他回头。不过如今的这种亲情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很多家人之间也越来越疏远,真得令人惋惜啊!可悲的是很多离婚的人都很难过,在一起更难过。而原因往往有时并非某一方的背叛的问题,这会被敷衍的解释---性格不合,这种牵强的原因破坏了多少无辜的人希望--人与人之间享有亲密和睦的关系。

找个时间坐下来想想自己的问题吧,两人都需要一个认为权威的准则,并且都尽力安之而为,才能继续走下去。这是不容易的,因为这需要为了改变自己去适应对方,或说为了对方不断改变自己。

也许换了一个室友会有更好的结果也不一定,不过要学会这些美好的品质-爱心,包容 忍耐,向对待家人般对待对方,也要对他们有信心。

阿丁和苗苗的故事还在继续,希望她们有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