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文章
团结文章(精选5篇)
团结的力量
文/萧氏一狼
一只猫抓了许多老鼠,老鼠大王很生气。于是召开紧急老鼠大会想出应对猫的威胁的办法。会上,老鼠们群情激愤,痛斥猫的罪行。老鼠大王怒不可扼道:"我叫你们来是要你们想一个对付我们敌人的办法,不是听你们唠叨的,快给我想办法".经老鼠大王这么一发威,老鼠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作声了。过了一会儿一只老鼠站起来说道:"大王我有一计,必定能将那只讨厌的猫给除掉".老鼠大王一听来了精神高兴道:"快说,你有什么好主意".那老鼠就道:"大王,我的计策就是选一块伏击猫的地方,然后派出一只老鼠来充当诱饵将猫引向那里,一举即可擒之".老鼠大王听后犹豫道:"好主意,就是不知道谁愿意去当这个诱饵埃洞内又是一片寂静。老鼠大王生气道:"此猫不除尔等尽为其腹中之物矣".大会开了一天也没见有老鼠愿意充当这只诱饵。最后老鼠大王沉痛到:'既然都不愿意当那只诱饵,那你们就四散逃命去吧,最后也许会有一线生机".于是一窝老鼠在逃跑的过程中就都成了猫的腹中之物了。
危险与危机虽然只一字之差,然性质却完全不同。危险是眼下已经知道存在的而必须除去的,这时大家由于都受到了生命的威胁,自然会齐心协力共度难关。而危机则不同,它虽然也是已经知道存在的危险,但不会立即威胁到大家的生命。所以当需要有老鼠去牺牲而除去危机的时候,它们就会抱有侥幸心理而不顾大局,认为去了一定会死,而不去还有一线生机,所以没有老鼠愿意充当那只诱饵,所以它们的危机一步步变成了危险,也所以它们最终走向了灭亡的道路。
很简单的道理,在危险即将降临的时刻,它们选择的不是齐心协力共度难关,而是化为了一盘散沙,各自逃命,它们的选择是错误的,结局是悲哀的。
集体,之所以被称之为集体原因很简单。它就是集中大家一切能为之贡献的力量,舍我小家而顾大家。这是一群动物,每个人,一个国家和民族必须具备的生存理念。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是真理,就永远不会变。
犹太人的团结更是全世界每个国家学习的榜样。二战刚刚结束不久在美国的支持下犹太人建立了他们的家园--以色列。当许多身在世界各地逃难的犹太人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义无返顾的奔向他们刚刚成立的家园,他们也很清楚,回去了就是面对死亡。可他们就像离开妈妈怀抱太久的孩子一样,听到母亲的召唤不管前面是刀山火海还是万丈深渊,他们都将义无返顾。面对死亡,他们选择的是和死亡战斗,因为只有战胜了它,他们,或者他们的后代才不会整天被死亡所威胁,才能快乐的生活在幸福的家园里面。
多么浅显的道理,却是深奥的难以企及。多么伟大的民族,饱经沧桑的他们早以习惯了面对死亡。他们的血虽然各自流淌在他们各自的体内,但是他们的心却架起了一座希望之桥,让他们的血得以流淌在一起,让他们的力量得以凝聚在一起,让他们离希望得以更进,更进。最终让他们得以战胜一切。
在巴塘
文/罗鸿
我们沿着国道318线,驱车翻过苍茫的高原,把雪山、湖泊、牦牛群远远地抛在身后,一路向西追逐着阳光,一直追到了巴塘。
阳光下的巴塘
巴塘位于四川省甘孜州西部,自古以来就是从川入藏的必经之地,如今,它更是以开放、包容、热情的姿态,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人。
清晨,在啾啾的鸟鸣声中醒来,我从民宿“巴楚林嘎”的窗台往外望去,金光中的巴塘仿若仙境,在视野中缓缓展开。空气里透着清澈甘洌的气息,雪山的味道、果实的芬芳扑面而来。远处的山顶被大团大团的积雪覆盖,与蓝天上几朵闲适的白云仿佛要连在一起,它们反射着太阳的光芒,白得耀眼,让人一时难以分清,哪里是云,哪里是雪。
不远处,巴楚河淙淙流过,阳光铺在粼粼的水面上,仿佛流泻着细碎的金子。河岸上,有藏族同胞正绕着静穆的白塔和康宁寺,虔诚地进行每天的“转塔”“转寺”仪式,他们衣着庄重、神情肃穆,手持佛珠喃喃地诵经祈福。他们与白塔、古寺一起,被笼上了一层金色光芒。
再看院子里,李树、杏树、樱桃树、苹果树……各种树上都缀着深深浅浅的黄叶,金黄、明黄、黄里透红、黄中带绿的树叶在清晨的阳光里静默着,色彩缤纷,宛如油画。还有那未采摘完的苹果在枝叶中探出笑脸,不曾被鸟雀啄食完的石榴果朝着天空咧开嘴,就要被阳光和暖风变成葡萄干的几串葡萄晶莹剔透……难怪,这个城市里的鸟雀到冬天也不南飞,有这么温暖的太阳,这么丰裕的果实,一年四季就待在这里吧。
巴塘被称作“小江南”绝非偶然。崇山峻岭中,有这样一处静谧、安详的小城,花红树绿中飘着果香,还有流水穿城而过,怎不让人流连?
穿过阳光下的小巷子,我们去寻找一处“古桑抱石”的景点,还在远处,就被它惊诧得说不出话来。那是一棵长在巨石上的大桑树,蓬勃的枝干苍劲有力地刺向天空,挺拔、健硕。它裸露的根须与大石头缠绵地拥抱着,密不可分,难怪得此名字。古桑树下,两位藏族老阿妈一边晒太阳,一边同我们聊天。其中一位阿妈指着头顶最粗壮的那截树干,慢悠悠地告诉我:“那里是空的,像个小房子一样,我小时候经常躲到那里头玩,后来大人们怕小孩子往里爬不安全,就用石头堵上了。”这棵树见证着老阿妈由天真烂漫的小女孩慢慢变成饱经风霜的老人,几十年光阴转瞬即逝……
我想起先前读过的诗句《古桑抱石》:“悬根盘石奠巴安,半壁西南化紫坛。一瓣馨香凭父老,行人莫作画图看。”每个清晨,这棵沉默的古桑就这样深情地注视着巴塘,看这个阳光下的古老城市怎样蓬勃地生长,怎样以崭新的姿态惊艳每一个来自远方的旅人。
章德草原
位于巴塘县的章德草原,是茶洛、列衣、德达三个乡的牧场,被誉为“川西最美的高原草原”。草原长约8公里,宽不到两公里。我们到那儿时,草已枯黄,唯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在草原上静静地流淌。河岸边覆盖着一些薄薄的冰块,在蓝色天幕的映照下泛着微光。从车里走出,眼前的草原仿佛一条铺开的狭长地毯,向我们的左右延伸。此刻,我们都幻想着能无拘无束地奔跑、呐喊,或是骑上一匹骏马,潇洒地甩着皮鞭,吆喝成群的牛羊去往水草丰美的地方……
然而,牧人们已经收拾了帐篷,带走了牛羊,往日在水边嬉戏的野鸭、黑颈鹤也都隐秘地藏起了行踪,只留下蜜一般的阳光,洒遍辽阔的草原。
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硫磺气息,远近各有几处温泉冒着雾气。那泉眼汩汩往外涌出泉水,我们还未靠近,便感到热浪滚滚,蒸气逼人。在都市里,我们常常在人造的温泉泳池消磨时光,此时面对这么多天然的泉眼却手足无措,好半天还傻愣愣地站着,以为自己看花了眼。
我举起手机,将镜头对准四周的群山。群山中,最壮美、神奇的山峰就是扎金甲博神山。相传格萨尔王和王后巡察人间时,经过这里,被章德大草原上的湖光山色所吸引,于是双双化作神峰,与草原长年相守。有意思的是,在章德草原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到扎金甲博神山的身影,我们不得不为大自然的奇妙而叹服。
黄昏将至,周遭静谧。同行的几位摄影师都已经支好三脚架,调好了焦距,大姚甚至举着相机匍匐在地……我知道,他们正在等待落日。为了捕捉落日的余晖,许多摄影师无数次来到这里,每一次,他们都能找到不同的视角,把令人震撼的美景传递给更多的人。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此时的扎金甲博神山仿佛被金光笼上一层面纱,金碧辉煌,神秘圣洁。那光芒把周围的云彩也染上了一层灿然的金色。
“团结包子”
那种围脖形状、象征民族团结的包子,您品尝过吗?在巴塘,我们遇见了这种“团结包子”,一桌人都没有吃完一个,当然,不是因为它不好吃,而是它实在太大了,足足占据了一个蒸格那么大的盘子。
那天,我们在一家藏餐馆坐定,等待美食上桌。我对菜单上的“团结包子”充满好奇心,向服务员提出可否去看看怎么做的,原本担心她会拒绝我,哪知她热情地告诉我:“感兴趣的都可以来看,我们这里的女子都会做。”
来到宽敞的厨房,我看到一位藏族姑娘正在揉面。旁边有切好的土豆片、芹菜节,一起搁在大盆里,黄绿搭配,色彩清新,撒上调料粉后,仿佛缀上了橙红的小花。
姑娘转身去炒制排骨,那排骨在油锅里翻转,没有任何佐料,只散发出排骨本真的肉香。大概是火候到了,她拿了一个大勺舀出排骨,把它们浇在装着土豆、芹菜的大盆里,只听得“哧”的一声,肉香菜香瞬间混合在一起。
姑娘又把揉好的面团擀成薄薄的面皮状,铺进蒸格里。接下来,她开始搅拌馅料,让排骨和土豆、芹菜充分混合。她把拌好的馅料码在面皮周边,又在面皮中间掏出一个圆洞,把中间的面皮往外搭,又把外边的面皮往里扣,循环一圈后,一个围脖形状的“团结包子”就做好了。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姑娘笑道:“放进蒸笼蒸上30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翘首企盼,热气腾腾的“团结包子”终于摆上桌了,浓郁的香气顿时弥散在房间里。我们一边吃,一边赞叹,每个人都吃得嘴角流油……
做包子款待贵宾,这在巴塘有着悠久的历史。巴塘自古以来商贾云集,这里的口味就有了兼收并蓄的特点。陕西、河南商人带来了面食,加上本地人的琢磨,就做成了以土豆与猪肉或者排骨混合做馅的包子。
1950年,因为解放军的到来,巴塘的“团结包子”由此诞生,并留下一段军民鱼水情深的佳话。这年6月,18军先遣支队到达巴塘,受到当地各族人民的热情欢迎。按照习俗,大家就要蒸肉包子来款待解放军,但如果像过去那样一个一个地做包子,要做到什么时候才能做完,又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蒸熟啊?这个难题并没有难倒聪明的巴塘人,他们把馅料包在一个大包子里,一个蒸笼蒸一个包子,一个包子够10多人同时吃。人手不够、时间不够的难题就这样轻松地解决了。重要的是,大家发现,这个包子的味道实在太美啦!
离开巴塘时,我们的鼻尖上似乎还回旋着“团结包子”的诱人香气,独特而醇厚……
世间无孤岛
文/李羽晗
“人类以互助为原则”,孙中山先生曾如此说。的确,团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社会本就是集体,相互扶持才是前进之正道。
对动物来说,也是如此。蚂蚁为了生存,抱成一团滚过熊熊烈火,外层的蚁无怨无悔地将生命的希望留给了内层被包裹的蚁,无此伟大之牺牲精神,所有蚁群皆不能生存。羚羊飞渡也说明团结互助是自然生存的法则。
人类更是如此。
对个人来说,登山者冒着生命危险给快冻僵的人按摩,反而救了自己,虽是陌路之人,却因互助,搀扶着走出险境。人需要互助的温暖,毕竟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深海之下皆与大陆相连,人永远处于社会中,所以为人者,必团结,必互助,才能发展、进步。
对国家来说,更加显而易见。唇亡而齿寒,唇齿相依,亦是弱国抗击强国之道。长平之战后,赵国因秦坑赵兵45万之众,举国已无青壮之人。在此危难存亡之际,魏国竟趁此不义之时发兵攻赵,老将廉颇率童子军将其击溃,纵然胜了,却是自相残杀,虽胜犹败。六国就这样假合纵,实算计,将大好河山拱手而西送。这各自为战,不知互助的悲哀,令人扼腕。“向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苏洵亦深感六国实因不团结而自灭其生路。
最为可悲的是人需互助,国需相济这一道理,还有许多人从未明白。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北宋的统治者与新起彪悍的金国联合,合击已与宋和平共处多年的辽国,如此自掘坟墓,可悲!而百年之后南宋与蒙古共灭金国,再次将自己陷入灭亡的境地,已非可悲实为可恨!
纵观古今,再看个人,不知互助共济,团结共勉的人、国家无一不走向灭亡,多少惨痛的教训,时时警醒我们,要以古为鉴,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如此才能生存发展。
团结就是力量
文/欧铭静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经过这次的班级文化建设,我这才深深地意识到团结的力量是那么强大。
几个月前,老师发号施令道:“我们学校开展建设班级文化的活动,并举行比赛。所以,同学们要积极参与建设班级文化的活动,为班级争取荣誉。”老师的话音刚落,班里就像炸开了锅:有的在讨论应该怎么建设;有的在冥思苦想着自己能干什么;有的则向老师提出建议……
第二天上午,我刚踏进教室门,就看到
同学们在忙忙碌碌地装扮着教室。只见教室两侧的书柜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书柜上摆满了一盆盆翠色欲滴的植物,黑板上也粘贴着几张精致的贴纸。我连忙从书包里拿出一条漂亮的彩带,想把它贴在讲台上。我是用双面胶把它贴好的,谁知,这才过了一会儿,它就像一个受伤的鸟儿一样掉落下来。我只好再贴一次,可是又掉了下来。怎么办呢?“让我们来帮你吧!”循声望去,原来是我们小组的成员张红、李明还有谢冰。李明和张红帮我扶着彩带,我再次把“顽皮”的彩带贴在双面胶上,谢冰用力地按压着彩带上贴着双面胶的地方,使彩带贴得更牢固。果然,在他们的帮
助之下,彩带终于稳稳当当
地贴在了讲台上,平日里简朴的讲台也变得漂亮起来。
就这样,在同学们的互帮互助之下,我们仅花了几天的时间就把班级文化建设弄好了。六(1)班告别了昔日的肮脏、简朴的模样,迎来了焕然一新的样子。变得漂亮、变得空气清新、变得一尘不染、变得一走进教室就可以闻到一阵阵花儿的花香味……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大家携起手来走向同一个目标,只要我们团结起来,世上就没有办不到的事!
团结乡之春
团结乡,位于昆明黑林铺和富民县中间。春城人都知道,俗称昆明后花园。让人惦记住这个地方的事物有四:富有传奇色彩的筇竹寺、团结乡苹果、民族园的白族姑娘以及驾驶证考试基地。
筇竹寺位于去团街乡必经路玉案山上。建筑群隐藏于幽深的古树之中,远观之,只见一角上翘飞檐;近探知,方知红色围墙内外一年四季弥漫着淡淡的香烛味。路过此地几次,我并未进去一瞻那些五彩泥塑罗汉的尊严,不是对佛不虔诚,而是觉得自己并无佛缘。因为每次去到这些世外仙人潜修之处,面对那座座威严的佛像,都会感觉头疼。久之,我见到庙宇道观就不进去朝拜了,只在外面肃然起立。记得每年春节都要和妻去抚仙湖边的禄充游玩,但这个4A级景区内有一处风景点我是很少去的,那就是临湖而建位于风景更加秀丽笔架山的庙宇道观。还有09年去山西五台山去玩,也只是在陪伴的指点下,对圣殿中的佛像草草合十磕了几个头,现在想起都觉得有些不恭。我想自己可能是被边缘化得一类。每当看到那些虔诚的善男信女、香客不远千里迢迢赶来朝拜问签,总有一种天地虽大、品类丰富,竟无自己所钟爱的对象。
昨天路过筇竹寺去团结乡考路考,发现寺外有几株樱花枝条上扬着朵朵粉红色的花蕾,在名刹古树之间风姿盎然,颇有生机。同伴说,这里位于山里,樱花都比海埂大坝的开的迟。那边都谢了。惊醒,身处春城,却不知春已来临。
一路而过。农家的苹果园里荒草成堆,苹果树并未吐出新芽,只见光秃秃的树干。修剪嫁接痕迹赫然入目,加之残挂在树干上包裹苹果的塑料袋,竟生几分荒凉。细想来,才发现昆明连续三年干旱了。土地龟裂、草木枯黄再也平常不过了。这久,昆明各大媒体广告都不是在提倡市民节约用水?公交车上LED萍滚动的节水口号一天不断。这里果园的荒芜也就合情合理了。看着这些圈住的果园,开始惦记起这里的苹果。去年山里的阿妈告诉我们:“团结乡的糖心苹果最甜了,将苹果切成两半后里面能看到类似蜂胶的纹理。其色状和散发的甜味能让方圆一两公里的蜜蜂飞驰而来。”当时购之,内如其言。尝之,肉脆汁甜。只是并未见蜜蜂闻讯赶来,可能是冬季,蜜蜂也在蜂巢外晒着春城懒洋洋的太阳吧,懒得理会。
在即将到考试基地附近的一苹果果园内,突见几株桃树和梨树。淡红的花簇中掺杂一树细长雪白的花朵,煞是好看。卖花的人都说花有花语,有自己的灵气。偏偏我就不知桃花和梨花有何含义。从服装来看,路两边不时有白族的汉子和妇女穿梭,径直走向那民族园的三塔附近。此情此景,一首古诗从嘴边溜出: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反复吟此诗,想起了去年在此地白族一家餐馆吃饭时老板娘和教练的侃话:
“你家姑娘长得真秀气高挑,有没有姑爷?”
“没有,给有合适的,介绍一个?招个姑爷。”
“我身边的这个怎样?”教练一拉我。
“成,挺斯文的。”
“不成,不成。我已经结婚了。看看杨林合适不?”我急忙应道。
只见先前在帮我们倒茶水的小姑娘提起水壶,脸上带着一丝红晕飞奔进了厨房。
考试已过,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只是,今年不再去那家吃饭,那可人的羞态难以见了。还有,干旱久矣。河床裸露、溪流断流,树木枯黄。路中所见的樱花、桃花、梨花是在笑春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