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信仰日记

2023/08/08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7篇信仰日记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信仰日记(精选7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今天,我们该信仰什么

文/王一间

你有信仰吗?你的信仰是什么?

也许你信仰佛祖,或者是上帝,抑或是金钱。但很多学者认为,今天的大部分中国人是没有信仰的。

我们曾经信仰佛祖,《西游记》里,我们真真切切的见过佛祖,对于为非作歹的妖魔鬼怪,佛祖面前一律平等吗?不,我们都知道有背景的妖怪都被接上天界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了,没有背景的都被打死了。再看看今天的寺庙,一柱香明码标价几千上万,更有甚者,在寺庙安装了POS机。如果真的有佛祖,我们万能的佛祖要钱做什么?

我们信仰过上帝,可上帝是不公平的。上个月17日晚上,在北京通州发生一起车祸:前一辆大货车闯红灯,后一辆小轿车趁机违规变道,此时该小轿车后方大货车为躲避该小轿车而强行高速转向,结果侧翻,砸扁了规规矩矩的在另一车道等信号灯的出租车,致使出租车司机当场丧命,4辆车3辆违规,3辆违规车的司机都平安无事,最后遵守交规的司机死了。如果真的有上帝,上帝会这么安排吗?

后来,金钱成为年轻人的不二信仰,因为有钱可以"任性",可以"说走就走",于是我们毕业后就开始拼命工作,工作之余我们还做微商、跑滴滴、搞家教……我们幸福吗?以前是有时间的时候没有钱,后来是有钱的时候没时间,现在呢?现在是既没时间也没钱!现在我们是房奴、车奴、卡奴……就连我们的偶像史蒂夫·乔布斯,也匆匆离开,没有潇洒地任性起来。

我可能就是属于没有信仰的那部分人吧!我喜欢听耶稣的《十字架的爱》,也喜欢佛家的《大悲咒》,同时,我也喜欢金钱,也曾幻想做一名有钱的成功的商人,然后挥金如土,广交鸿儒,大庇寒士……经历过铁饭碗的机关工作、打工、创业,至今在要奔四的年纪,仍然是落在踌躇满志、碌碌无为、既没时间也没钱的尴尬境地。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他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我的思考是,我们的信仰可以是"无信仰"吗?老子还说"道法自然",万物的规律(即道)皆由自然来指定,这个自然可能才是主载万物(包括我们的命运)的天道。

在朋友眼里,我有车有房,孩子也在小县城比较好的学校读书,算是比较小资的青年人了,可是只有我才知道,为了维持这种小日子,再加上我自己比较热心公益事业,也常常捉襟见肘,紧紧巴巴。我觉得我应该换一份薪酬稍高的工作了,就在这时,未曾谋面的花总打电话约我喝茶,说实话,喝茶、钓鱼、下棋……我不是不喜欢,只是没时间!所以就礼貌地拒绝了花总:好的,等我有时间一定登门拜访。花总非常直率:别等有时间了,就今天吧,你随时都可以来,我全天候!这种直率是我无法拒绝的,我立即驱车来到大徐州,因为花总的赏识、花总的人格魅力,特别是高于我原来工作的薪酬,我没有任何理由拒绝,简直像是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把安排到了花总的公司,而花总的公司取名就非常机缘巧合的叫做"天道".

花总的天道公司应该就是这样顺其自然发展起来的企业,"天道"是从做防水材料和施工起家的,在长时间做防水的实践中,花总发现防水最难的是屋面,屋面容易漏水是因为屋面各施工环节的脱节,于是,花总成立了屋面技术公司,把屋面的防水、保温、瓦片的施工统一培训,一次完成,受到了市场的认可,为了更好地缩短工期和节约成本,公司又在此基础上研发了PFW一体板,刚好迎合了中国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需要,公司的发展仿佛不是老总在安排,而是完全奉自然之旨意,这样的顺天之道的公司没有任何理由不成功。

老子说:"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何劳人为乎?行正事,则自有正道,问心无愧,直至终老,这才应该是每个人最朴素的信仰!

信仰下的生活

文/清风旷野同行

我不敢确定这是否和信仰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也并不证明印度国民就一定比中国人有信仰。然而行走在印度,总有着某种的不同。就说鸟吧,中国天天宣传保护鸟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可鸟却一天天减少。秋日登紫金山,若大的树林树木不可谓不多,却难找到一只鸟的踪影,闻到一声鸟的语音。或曰环境污染所致,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曾记得鸟语花香的年代,然而捕捉、枪打比比皆是,皆为口腹之欲。至于今天,除了口腹之外,更不必说农作物药物用量之高,鸟能生存下来不是"五毒不入",就是纯粹凭运气活下来。

印度似乎还处在早期的农耕时期,恐怕地里的害虫也没那么多,用不着下那么重的农药,那一片片广袤的土地还是鸟类和动物们的天堂。更重要的是印度人视鸟为一种生命,甚至把乌鸦视为神物,绝不像咱中国人随时随地上餐桌,乌鸦和猫头鹰在印度遍地都是。德里有一座全首都的垃圾场,垃圾如山,汽车运送垃圾需如盘山公路一般盘旋而上。这垃圾山是乌鸦和猫头鹰的天堂,它们时下升起,时而降落,起飞遮天敝日,落下一片漆黑,刹是壮观。我想那里的垃圾中绝不含大量有害物质,否则鸟类早就乌乎哀哉。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遍地是鸟,不避人群,就在车下,地上,甚至就停在你的脚边,自由自在觅食和喝水,没人太在意它们,它们活得轻松而愉快。在AGRA红堡,到处扑腾着鹦鹉,城垛的墙洞是它们天然的家园,成片成片欢快的歌唱,与前来观光的与人流融为一体。

不仅是鸟类,动物也是如此。无论你在宾馆的草坪、公园的路边,还是嘈杂的马路上,通常随时随地可以看到松鼠窜来窜去,在AGRA古镇的住宅上面,四处奔跑的猴子,他们没有动物园,小镇就是它们的家,它们和镇上的居民生活在一起。它们经常偷居民家的食物和东西,但没有人对此怀恨在胸,它们每天都在住户的墙头翻来跳去,自由行走,吃东西,晒太阳。没有人想到要宰杀它们,用它们来下酒。国人看到一只美丽的孔雀,首先想到的不是孔雀之美,而是把它们杀了下酒,肯定是不错的美味呀!牛,再普遍不过,但却被印度人视为神物,不仅不能食用,而且对它们要充满敬意。不管黄牛水牛可以在所有的公共场所,哪怕是十分拥挤的公路和街头,任意徜徉,在AGRA古镇,如果一条牛躺在路中央,所有的车辆和行人都得从旁边绕行。在恒河的支流,放眼望去,河中躺满了成片成片的水牛,它们不仅在河中自由嬉戏,而且与当地居民共享阴凉,在路边树林,一边是躺着的水牛,一边是纳凉的木板床或者小帐房,各做各的事情,彼此互不介意,自得其乐。

再说吃,在印度好像不需要担心什么地沟油,也不用担心农药残留,大都是纯天然的食料,有的甚至不需要加调味品。咖喱是最常见的天然佐料,除此,只是将一些食料捣烂重组,必需的佐料也是天然的食材制成,不含各类添加剂,所以只需放点盐就是十分的美味。

伊斯兰教不吃猪肉,印度教不吃牛肉,每天都要祷告,宗教让印度人具有不同的信仰,信仰产生了敬畏。他们遵循信仰宗义,不轻意破坏,不轻意越过雷池,因为他们知道,那样意味着背叛和内心的分裂,由此产生道德约束和内心强大的自律力量。在印度不是每个有宗教信仰的人都能自律,但大多数人的信仰形成了一个民族性格特征。

改革开放让中国走向富裕,但商品经济,特别是金钱的力量让社会失去平衡,社会价值体系和道德体系发生了倾斜。信仰在金钱的魔杖下渐渐变得模糊,导致中国什么事都可以发生,发生什么事都不奇怪,因为越来越少的人拥有信仰,做什么事都失去了边界,感觉世界上什么都可以丢弃,唯有钱才是实在可靠的。一个什么都可以破坏,什么都可以不屑一顾的民族,如何能善待自身?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得以持续发展?

鸟远离了我们,所以我们因听不到鸟鸣而倍感孤独,动物远离我们,所以我们看到一只雪豹觅食而欣喜若狂。一只猫被疯狂蹂躏,一个孩童被数次碾轧,我们慌乱又大惊失色。果子狸并没阻止好食"野味"的漫延,除了我们自己的恐怖外,还有什么能让我们产生敬畏!

所以,行走在印度,让我们感到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产生于他们的内心世界:做该做的,不该做的绝不做,克制欲望,绝不为金钱摒弃人性中最宝贵的良知,而物质生活可以不丰富,环境可以原生态,但世界可以不要"诺亚方舟".

不知在信仰下生活的人们能够坚持多久。

信仰无罪

文/李劼睿

以前一直不能理解您的虔诚,虔诚到了痴迷。让我产生了某种怀疑。当这样的情绪出现后,您说的任何话语,都会让我在那个怀疑的基础上去理解。仅仅以为只是你一直不是我血肉相连的母亲,我才不能懂你。这份自私,一直把我与你隔阂着很多年。我的默然不能代表我对你的认同,看到每一次因为你虔诚的功绩,所赐于的平安,仍是因为存在的偏见,不能与你同享这份喜悦,此时,觉得,那比抛弃还要惨绝。

时间让我改变了,每每路过家门口的那个基督教堂,那红得让人存在安慰的十字架,似乎在向我微微伸出双手拥进她的怀抱。这样的意念不止一次二次出现了,成长的过程,也终于让我理解也相信了人类的信仰能改变自己。而这种改变,是一种进步,是为创造一个新的自己而存在的。在没有可以所托的环境里,唯有信仰能让人看到漫漫长路里它为你点燃的烛光。在孤寂得无人陪伴的时光中,它代替了我们的亲人,爱人,以及想念的人。

今夜,让我想起你虔诚地念着经,捏着珠,与血肉相连没有关系。只为对你的理解。想起每年不情愿上交的"保护费",如今只为理解而尊重您及说服自己。

我理解,您欣慰。

幸福源自信仰

教师本应该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职业倦怠、家教、体罚、乱收费"等一个个有关教育的网络热词,勾画出的是一个灰色调的群体形象。这样的形象实际反映了一个事实——部分教师内心缺乏幸福感。

这使我不由得想到宗教。各类宗教之所以长盛不衰,是因为它们可以使信徒们有着一种幸福感——那些宗教徒,也许他们的物质生活并不宽裕,但内心的充实,却让他们显得宁静而幸福。同样,作为教育的实践者,要想获得幸福,也必然要对教育有着如宗教徒对于宗教般的信仰。这样,我们的内心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富足。

那么教师该建立怎样的教育信仰呢?我认为以下两点必不可缺——坚信自己的工作是有益的,坚信自己的工作是重要的。

相对于别的职业来说,教师这个职业过于单调,也很难有什么多大成就感——因为它的特性是潜移默化,它不是显性的、容易直观感受到的。

商人一天卖出足够多的货物,他的成就感显而易见;警察侦破一个案件,解决一个纠纷,他的成就感是显而易见的;农民收获一季庄稼,他的成就也是显而易见的……

但教师不同,他不能够直接看到自己的成就,甚至他的无法准确量化他的成就。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使人产生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无区分的错觉。

这样的错觉容易引发教师的心理失衡——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干得更为出色,而所获得的又更为不公。这就容易引发教师的职业倦怠。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内心足够坚定,才能对这一职业产生心理认同。因而,在工作中,我们的内心必须始终保持这两个坚信。

首先,坚信我们的工作是有益的,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教给了孩子知识、培养了孩子能力、发展了孩子素养、开阔了孩子视野、提升了孩子的品德……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教育中虽未臻完美,但都有所进步。看着孩子们一个个从懵懂走向文明,我想,我们内心的喜悦也一定会油然而生。这种幸福感是无法用语言所表述。

因而,我们有必要常常将孩子才入学时的形象,与现在的形象进行对比。这种对比,一定会使我们更加坚信我们的工作是有益的。

其次,坚信我们的工作是重要的,这更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不能决定任何大政方针,但每个人的眼前有几十个孩子。他们的命运在这一阶段,是与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在他们的生命中,我们必定会留下足够深的印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未来命运也与我们现在的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影响他们,我们影响了无数家庭的未来。这难道不重要吗?

正是有着这样的信仰,正是基于这两个坚信,我们才能保持自己内心的宁静与幸福,带着一种幸福感去完成自己的重要历史使命!

有一种信仰叫做珍惜

文/蔡琳

第一次知道珍惜是小时候,奶奶每次都会把我剩在碗里的米一粒粒吃干净,时时提醒我,你知道每一粒米到你的碗里要经过多少工序吗?那神情,像一个虔诚的信徒,守护自己的信仰。后来我上学了,学会了计算有效价值,常常想,那一粒米就算我吃下去能有多大的价值呢?又值多少钱呢?对奶奶的告诫,渐渐不以为然。直到如今慢慢的长大,懂得了一些道理,才发现珍惜是无法用物质去衡量的,它是一种习惯,一种品格,一种精神,甚至,是一种信仰。

中国古代讲究福报,一个人若不懂珍惜一贯挥霍,会把福报耗尽,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对你所拥有的东西,你越懂得珍惜,老天就会给你的更多,若你挥霍浪费,很多福报都会随之失去。惜食、惜衣,不为惜财,只为惜福。我们不讨论是否有一些观点是封建糟粕,老祖宗的这些话,却是有很深刻的道理,值得今天的我们去遵守。

转眼之间,我们的祖国即将迎来七十岁的生日。七十年了,战场的硝烟,先烈的热血,仿佛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长河,远离了我们的生活。但是,请全世界不要怀疑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不要挑战每个中国人的宽容度和忍耐力。因为,我们都懂得珍惜!珍惜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打下的每一寸土地,珍惜祖先跨过的每一处河流江海,珍惜祖宗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千秋功业万里河山!祖宗基业,寸土必争。世人常说中国的八零后喜欢追求生活的品质,过潇洒的生活,但是他们更应该知道,看似不羁的我们从来都不曾忘记生命中最本质的意义和使命,那就是完成祖祖辈辈未完成的中国梦!为了父母兄弟能够过幸福的生活,为了祖国母亲不再饿蜉遍地任人宰割,为了扞卫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尊严和骨气,我们可以付出一切在所不惜!

在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上,秦皇汉武,唐宗汉祖,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拥有上下五千年最悠久的历史,但是,我们从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可以彻底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即使是唐宋盛世,依然在有些年份是饿蜉遍地。一直到解放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一代人的努力,我们才真正实现了温饱。五千年的辉煌,五千年的风雨,有一个声音世世代代口口相传,那就是民以食为天!庄稼之人不得闲,面朝黄土背朝天,但愿五谷收成好,家家户户庆丰年。只有中华民族知道,那个声音里,包含着祖祖辈辈多少心酸血泪的历史!

如今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仍旧没有改变,耕地质量不高,后备资源不足,形势十分严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逼迫我们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坚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将粮食安全作为底线!"这些话不是官腔,不是口号,而是中华民族内心最深处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吼声,是我们党总结无数的经验教训制定的最基本的国策,是保障每个中国人基本的生存底线,是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荣辱成败的关键!若不懂得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历史的悲剧还会重演,天灾或者人祸,中华民族都不能再承受!

我们珍惜土地,珍惜粮食,同样应该珍惜的,是我们的资源和环境。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珍惜每一滴水,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珍惜每一棵小草,不要让它变成沙漠里最后一片绿洲;珍惜动物们欢快的鸣叫,他们是这个星球上我们不可多得的朋友;珍惜那一片碧海蓝天,那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尊崇自然,敬畏生命,尊天重地,敬天爱人。只有我们珍惜身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才会有子孙万代的山清水秀,万里晴空。

每当想起奶奶顶着烈日在田间劳作的身影,想起她对每一粒粮食虔诚的神情,我都深深地感受到,在中华民族祖祖辈辈流淌的血液里,有一种信仰,它叫做珍惜,珍惜上苍给予我们的馈赠,珍惜用鲜血和生命扞卫的疆土,珍惜我们世代赖以生存的家园!

信仰与绝唱

文/龚彦欣

已经是深夜了,你独自彷徨在那伸手不见五指的天牢,透过天牢的小窗,望着那漆黑的夜,幽蓝的天幕上,不见星月。几处乌云压着身子带着令人窒息的压力。暮秋的风,裹着寒气,钻进了每个角落,包括你那件破旧的长衫……

你拖着泛着铁锈的脚镣,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向由几块砖堆起的"床".金属的撞击声在死一般寂静的夜里,带着几分鬼魅。床上那盏昏黄的油灯跳动着火焰,拖下长长的影子,似乎加重了黑暗。然而挂着的一纸官文仍然可见,金色的字,朱红的印,一切都那么清晰……

是的,这就是你的命运!日出之前,你必须做出选择。要么以死明志:用一腔热血去控诉昏君无道,用高贵的头颅去诠释自己的清白;要么苟且偷生:当然是有条件的活,你将忍受"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巾也"的奇耻大辱,铮铮铁汉从此变得残缺不全,带着世人的白眼,在破败的官邸中度过未来无数凄清的长夜……

你无法遏制心中腾升的怨怒,昨日朝堂的场景历历在目:当汉武帝在歇斯底里地咆哮时;当满朝文武双股颤颤时;当李陵一瞬间从英雄被定为叛徒时……你的心灵受到了沉重的创伤。

然而你志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志向于你的《史记》。也许是记录历史的那份职责、那份信仰让你知道:历史必须有真相!你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以一死以明其志,而你不怕死,但你却不能死,你选择抛弃尊严,在孤独与痛苦中苟且地活。你还牢记着父亲临终前,用颤抖的手,指着案上的书哽咽,那忧怨希冀的眼神让你感到肩头沉甸甸的使命。你不曾忘记心中那未完成的梦想——属于大汉的史书;属于中华的史书。于是,你以信仰为支点,屈辱的活——只为中华史书!

有诗人说:"真正的信仰不是为某件事壮烈地死去,而是卑贱地活着".于是一阵秋风呜咽着,吹起了《史记》发黄的纸页……你的信仰成就了一部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

家是一种信仰

文/郭华悦

每趟回去过年,返城前,总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细想回去的这几天,其实跟平日城里的生活,并没太大区别。每年回去的次数,并不多。所以回去后,难免要走走亲戚。三大姑六大姨的,每户串一串,说些客套话,寒暄一番。周而复始,直至过年,然后返城。

吃的呢?其实反倒不如平日。平时,大鱼大肉吃惯了,总觉得过于油腻。到了老家,反倒喜欢尝点清淡的家乡小菜。这么一来,在外人眼里,三餐的标准反而下降了。虽然母亲准备了一大堆过年的美食,但对于我来说,却已经没了吸引力。

至于住处,老家的房子已经有些老旧了。也曾对母亲提过,是不是把房子翻新,费用由儿女们来出?可母亲,把头摇得像拨浪鼓。母亲说,翻新了干啥呢?你们一年就回来住几天,没几年,还不是又旧了?至于我,人老了,恋旧,反倒喜欢老房子。

说起来,衣食住行,没一样胜过平日里的生活。可人,反倒觉得有精神了。回城前,在电话里和朋友说起这事儿。朋友说,简单呗,每个人心里的家,不仅仅是一栋房子,更是一片土地,一群乡亲。家,还是一种血缘和亲情。你回到的,不仅仅是家里的房子,更是一种有归属感的环境。

细细一想,可不就是这样?我们所说的回家,尽管也有地理上的含义,从一处到另一处;但更多的,却是心理上的含义,从异乡到家乡。回到一种特定的熟悉的氛围里,我们收获的是归属感和认同感。一年的辛劳和汗水,都因此而得到了慰藉。所以,"家"就成了一种精神力量。

所以,离家再远,也难以隔断游子们的思想之情。只因为,"家"不仅存在于地理上,更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回家,是距离的迁移,也是心灵的归属。

家,是一种信仰,一种能给我们精神力量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