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同学故事

2023/02/05经典文章

同学故事(精选20篇)

贩梦者

文/石钟山

林又在讲自己的梦,说的是,一位盲人演唱师傅带着盲人徒弟走街串巷说书唱戏。一日,徒弟问师傅:眼睛如何才能看到光明?师傅应:等拉断第一百根琴弦时,眼睛就会看到光明。小徒弟有了希望,随师傅奔走于一处又一处的演出场所,风里雨里,弦声伴随着他。后来师傅离开了他,他又有了自己的徒弟,为了一百根琴弦的目标,他带着徒弟一如师傅带着他在执念中拉琴。每拉断一根琴弦,便藏在一个树洞里,一根根被拉断的琴弦都刻在了他的心里,终于迎来了第一百根琴弦,想象着这根弦一断,自己就可以见到光明了,他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终于在一次演出中,第一百根琴弦断了,然而期盼中的光明并没有如约而至。他病倒了,因为心里那浩大的希望落空。在小徒弟无微不至的照料下,他躲过了这一劫,他一下子明白了师傅的用意。他又一次带着徒弟走街串巷时,徒弟问他:师傅,我的眼睛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光明呢?他学着师傅的口气说:当你拉断一百二十根琴弦时,自然会看到光明。徒弟咧开嘴,笑着,心里已经亮了。他看不见徒弟,但他知道徒弟一定是这样的,亦如当年自己的样子。

林讲完这个故事时,宿舍里所有人都沉默着,仿佛自己做了一场梦,醒来盯着上方模糊的天棚,久久地思考着什么,却想不到尽头。越想不透就越想。不久,宿舍的人便陷入梦乡,各自寻找自己的梦境去了。

他把自己的故事讲完了,却并没有睡着。他还要想下一个故事,供明晚睡前给大家说。此刻,他们已经是大四学生了,他讲了四年故事,每天晚上都是如此,就像他刚讲完故事中那个徒弟一样,一根又一根琴弦拉断了,又期待下一根。他不是盲人,只是贫困学生,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父母跑运输,车出了事故,再也没有回来,是爷爷靠拾垃圾把他养大,又供他上大学。为了减轻年迈爷爷的压力,他申请了助学贷款。为了还贷款,他一有时间就出去打工还贷款。

四年前刚入学时,住在下铺的赵姓同学一日晚上睡不着,动员大家讲故事,并许诺说:谁的故事讲得好,就把他明天的一日三餐全包下来。赵同学家境殷实,父亲是开公司的,吃的用的,自然是全宿舍最好的。于是大家为了明天的一日三餐,都在搜肠刮肚地拼凑着故事,似乎这些故事总不能让赵同学满意,他仍然失眠。直到林开始讲,不仅赵同学在他讲完后,很快进入梦乡,其他同学有的在他的故事还没讲完时,便酣然入梦了。赵同学从不食言,第二日的一日三餐果然全包了下来,自己吃什么就让他吃什么。有肉有菜,有时还有水果或者酸奶什么的。

他节省了一日三餐的钱,生活自然轻松了不少。只是每日的故事,要常新求变才好,不然觉得对不起赵同学的一日三餐。每天在同学入睡时,他自己却不能入睡,想着明晚的故事。

一日赵同学认真地凝视着他问:你怎么会有这么多故事?他沉吟一下,还是答:我讲的不是故事,是自己的梦。赵同学哑然,同学们亦哑然。在同学眼里,他便神秘起来,他每日的梦有头有尾,还丝丝入扣,引人入胜,这是什么人才能做的梦呀。他们的梦往往有头无尾,早晨睁开眼睛,梦境早忘光了。他在众同学神秘又羡慕的目光中度过了四年。在这四年中,一个宿舍其他五个人,都享受了他的“梦”,也有许多同学轮流请他吃一日三餐;赵同学并不争抢,没有别的同学主动请他时,自己才会出现。

一晃四年大学生活结束了,他和赵同学被双双保研,又去读研究生。他和赵同学依然是一间宿舍,没了上下铺,两人并排躺在各自床上。熄灯后,赵同学依然要听他的故事,直到他听见赵同学的呼吸均匀起来,进入梦乡,他的故事才会戛然而止。

在这期间,他也曾阻止赵同学的一日三餐,但总会被赵同学驳回,赵同学感激地冲他说:你的故事治好了我的失眠,没有你的故事,我会睡不着觉的。于是他的故事照讲,赵同学有滋有味地听。

终于他们研究生也毕业了,赵同学留校做学术研究,他在家乡的省城联系到一家单位。分手时,赵同学拥抱了他,拍着他的后背说:谢谢你每天给我讲的故事。他想到这些年,赵同学每日请他的三餐也不禁眼睛湿润,感动地说:我吃了你这些年的饭,感谢的应该是我。两个同窗好友在用力拥抱中分别。

他和赵同学分别却没断联系,偶有电话往来,聊工作,说生活。赵同学每次在电话里都说:我怀念你的那些故事。有机会见面,还想听你的故事。他就在电话里笑一笑,并不说什么。

又是个几年后,他突然接到赵同学的电话,说要到他所居住的省城出差。两人约好相见。

地点是他定的,还没到约定时间,他就站在饭店门口张望了。饭店是五星级的,赵同学见到他吃了一惊,望着他身后的饭店责备道:怎么定在这了?咱们是老同学,就是叙叙旧,何必这么破费。他不说什么,引领着老同学往里走。

偌大的包间就他们俩,菜品在任何人眼里都称得上奢侈,酒也是顶级的。赵同学扫了一眼酒桌上的菜品,正色道:今晚我请。他不说什么,只是笑一笑。两人坐下。他端起酒杯道:老同学,这些年我一直想找机会答谢你,是你让我大学生活有饭吃。说完一口喝光杯中的酒。赵同学凝视着他,半晌才道:我不失眠,不听你的故事也能睡着,但你的故事不是三顿饭能换来的。

那天两个老同学都喝多了,又一次拥抱在一起。一晚上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谢谢老同学,我永远记着你的一日三餐。也感谢你让我讲故事。赵同学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你为什么把研究所的工作辞了,现在靠什么生活?他听了又淡然一笑:我现在是个贩梦者。赵同学似乎不解,怔怔地望他。他忙解释道:我现在是个网络作家,每天在网上写故事,他的签名就叫“贩梦者”。吃惊后的赵同学如梦初醒,惊叫一声,又一次狠狠地把他抱在怀里,小声地说:其实当年你不讲故事,我也会请你一日三餐;怕你不接受,才让你每日讲故事。他推开老同学,认真地冲老同学鞠了一躬道:感谢你让我成为现在的贩梦者。

那晚两人走在街上,他又想起多年前讲的故事道:老同学还记得当年那个拉断一百根琴弦的小徒弟么?老同学望着天空悠长地说:当然记得,人得有梦才美好。

快乐和幸福

文/谭明旭

去年,我们学校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运动会。运动会的前一天,学校的工作人员把主席台装扮得十分美丽,彩旗与气球遍布在整个校园,顿时,整个校园生机勃勃,仿佛一个窈窕淑女。

运动会那一天,早上八点半,就有班级入场了。不一会儿,操场便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欢呼声、大笑声、说话声不绝于耳,到处都洋溢着他们的兴高采烈。有的同学正焦急地盯着主席台,跺着脚,无比盼望这时候运动会就开始;有的同学激动地说着话,讨论着运动会的各种项目;有的同学在埋着头做作业,时不时瞟一眼主席台,期待着校长的出现……

到了九点,同学们都按捺不住自己万分的喜不自胜,都把手上的花球挥舞着,像一条巨龙在盘旋着,似乎在催促着校长快点宣布运动会开始。

须臾,校长昂首挺胸地走上了主席台,庄严地站立着,用强有力的声音公布:“从现在起,运动会正式开始!”这声音穿云裂石,久久回荡在整个校园里。

霎时间,全校同学喜出望外的心情融成了一阵呐喊,好像千万头气急败坏的雄狮一齐怒吼,盖过了校长庄重的讲话。

良久,两百乘八的接力比赛开始了,全校的欢呼声更加激烈了。我们班的选手在跑道上摩拳擦掌着,对这场比赛十拿九稳。他们信誓旦旦的笑了笑,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不移,仿佛在说:“你们可看好了哦!”

裁判员一声令下,令人拭目以待的比赛终于开始了!我们班的同学犹如离弦的箭一般冲出了人群,用尽浑身解数狂奔向终点,暂时领先。全校同学的目光都望着他们,加油的声音此起彼伏。后面的同学对他虎视眈眈,犹如几条豺狼虎豹在捕捉着猎物。那位同学遥遥领先,早已把接力棒交给了下一位同学。

只见第二位同学迈着大步流星的步伐,像一阵风似的刮向终点,许久,便气喘吁吁,放慢了速度。其他选手乘虚而上,健步如飞,竭尽全力地追上了他。我们瞠目结舌,一个个焦头烂额地扯着嗓子大喊道:“加油啊!就要被反超了!”我们心惊肉跳,便拼命地挥动着花球,犹如一阵阵波涛汹涌的浪花。他瞄了一眼这翻腾的“波涛”,便胸有成竹,卯足了吃奶的劲儿,像踩了风火轮似的,风驰电掣地跑了起来,摆脱了“猎人”的狩猎,化险为夷了。台下的我们也松了口气,继续观赛了。

就这样,比赛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在台下一会儿放声喊叫着,一会儿舞动着花球,时而心惊胆战,时而喜笑颜开。

总算,轮到最后一棒了,我们纷纷举起花球,不知不觉,在天空中摆成了一个参差不齐的“一”字。怎么会这么巧?我想,因为,我们是六年级一班啊!我们是第一名呀!这是我们心有灵犀的象征,是我们班级团结的标志!我们心潮澎湃,屏息凝神地凝视着他,并默默祈祷。

只见那位同学,面对着众目睽睽,面对着无数盼望,他发出了一声震耳欲聋的嗥叫,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飞驰而去,第一个越过了终点线。

顿时,我们把手中的花球扔起来,仿佛一个个烟花在半空中绽放。我们欢呼雀跃,尖叫起来,那声音似乎充斥了整个校园,久久,仍有余音。这惊心动魄的比赛终于结束了,我也如释重负,好像这不只是八个人的胜利,而是全班人齐心协力的成果。在一片欢呼声中,比赛结束了……

那一次,我们夺得了第一名。现在,时间犹如白驹过隙,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了,真希望时光可以永远凝固在那一刻呀,永远与同学相聚在一起,永远像运动会时那样快乐和幸福!

逝去的青春,擦肩而过的人

文/如果

突然间,想起某个人,一阵傻笑。然后,一阵失落……

我出生在农村,在家里排行老三。19岁的我高中毕业,就来到了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学校,开始了新生活。那时的我很单纯,很内向。在陌生的城市里,我的内心有些惶恐,我不爱说话,我怕我的方言在同学面前闹笑话。面对校园里的同学们,看着他们时尚的打扮,我甚至分辨不清哪个是老师、哪个是同学。在新校园里,我努力着让自己融入这个外星球,使自己融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

刚开学那会,我们对这大学里的一切都充满着新鲜感,好奇心驱使我们去体验神奇,去捕获青春的灵动。

大一的我,刚进入这个陌生的城市,在陌生的校园里学习。新的环境,新的面孔,新的学习,新的教学,使我极度不适应。我很迷茫,也感到困惑,但更多的是无奈。新生进校,军训开始了,这拉近了陌生同学之间的距离。经过一周的相处,同学们的名字相互记的差不多了,大家也都熟悉了。由于我是学网络专业的,所以我所在班级的女同学是男同学的四分之一,这让班里的女生格外突出。渐渐和同学们熟悉了,大家形容我有一双爱笑的眼睛,我也变得爱说话了,开学时的陌生感渐渐远去。

城里的孩子都比较外向和早熟,后座的男同学总爱和我开玩笑,每次我都置之不理,比较敏感的拒人千里之外更不用说主动去和男同学说话了。那时的我认为:我好不容易可以上大学,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个机会,要好好学习……

那时相比跑家的学生,比较熟悉的还是住宿生,我和班长“黄丽”被分到了同一个寝室,相同的家境让我们之间多了一份亲近。黄丽和我一样,都来自农村,家境虽然相同的我们性格却截然不同。她是一个说话大大咧咧的人,做起事来雷厉风行,身为班长的她人缘自然不用说了。我的同桌“叶玲”是市里女孩,她与生俱来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给人的感觉是高高在上的,在班里为数不多的女生里她是特别的。这样不同性格的两个人,在班里却和我成了知心朋友。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着,在青春的校园里,我们到处燃烧激情,不论是社团,还是学生会。从来没有什么可以阻挡自由而年轻的心,我们去尝试,去寻找我们即将开始的路,去发现我们自己,一切都是朝气,连枫叶也为我们鼓气。大一,就是这样的过程,当我们回过头去,原来就那些事……

随着大二开始,渐渐熟悉了大学生活,公共活动有学生会组织的各种舞会、歌唱比赛、排球比赛等等。上大学前,提起舞会,自然就会联想起电视里那种高雅的场所,心想大学的舞会也应该差不到哪里去,至少是灯火阑珊,情意浓浓;第一次见识大学舞会的时候,我是真的傻眼了。一片空旷的屋顶,几个咿咿呀呀的音响,一群东跳西蹦的年轻人,再加上几个气球。我真的很难把这群高中老师眼中的乖娃娃跟眼前这些脸联系起来。

在大学校园里,那时学生恋爱已是公开的秘密,很多同学也都变成“恋爱一族”.大二时完全感觉不到高中时期的学习压力,一堂课下来完全没有了最初的认真,最初的激情,唯一不变的就是每次考试后,我保持第一的成绩。也许在我适应环境后,随之而来的就是自己的变化。

我们的爱情也在那个时期发了芽……

孙艺鑫是系里学生会长,是我的学长。他是家里的独生子,一个从小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孩子,他在这个城市已经生活了22年。那时的他长得虽然不算帅气,但是他为人和善,性格开朗。他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追求。在大学校园里,他的优秀让他经常被大家所谈及。那时的我和黄丽是学生会会员,很多时候经常会和学长碰面,渐渐和学长熟识了。有时候我们QQ24小时在线,会相约一起游玩,集体网游,参加各种舞会以及校内组织的各种活动,大二--我们最疯狂的时期。

有一天,学长和我们说他喜欢上了叶玲,让我们帮他的忙。在我的心里一直认为学长是一个有着冷酷外表、内心细腻的人,无论你遇到什么事,找到他,他都会帮你解决。听到学长说喜欢叶玲时,我的心跳莫名的变了节奏,随之而来的是高兴,学长和叶玲家境相似,两个人男才女貌,想想走到一起的两个人是那么的般配。

叶玲听完我和黄丽的絮说后,表情惊讶。她说怎么会是学长喜欢她呢?学长并不是她喜欢的类型。听完她的话,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情绪,和她说了很多我眼里学长的优点,她却不为所动。不知道学长知道叶玲的想法后会怎样,我们开始犹豫,应该怎么婉转的和他说?当时的黄丽已经有了男朋友,她无暇顾及那么多,学长交代的事就压在了我肩上。

QQ聊天时我把叶玲的想法婉转的转告给了学长,虽然看不到学长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学长在鼠标的另一方停顿回复的时间有些长。当时的我不知道怎么安慰那样的学长,不知道要不要安慰他,无奈只好岔开了话题。

后来我听黄丽说学长和叶玲谈了一次话,他做了最后的努力,结果是我能想象的。从那天后学长开始学会了抽烟,人也不再那么阳光。“抽烟好,只伤身,不伤心”这样的话在那时广为流传,也许都是受过伤的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后来想戒烟的人,发现离了它好像缺失了什么,烟成了失意人的必需品。

我们大二快结束时,学长迎来了毕业。学长和我告别的那天,我莫名有些伤感。得知学长要去参军,作为临别礼物,我做了一个网站送给学长留念。网站里有我们一起经历的欢笑,有叶玲、黄丽、我、还有很多学生会的其他同学。那个送礼物的初衷只是为了以后能更好的追忆现在,却不知那时离别却成了我人生中唯一的遗憾!

学长走后,我仿佛明白曾经不规律的心跳、临别时的伤感并不完全是单纯的情绪,有很大一部份源自我对学长的喜欢。想要表白却没有了表白的对象,QQ上再也找不到那个曾经闪烁的头像,从此我和学长失去了联系,再也没有见过。“遇见只是一眼回眸,错过的便是一世无回”这句话充分诠释了我的心绪。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个人,每次想起他的时候,会觉得有一点点心痛、一阵阵的失落,但我们依然愿意把他留在心底,因为那个人让我们了解了喜欢是什么。走过的青春不能重新来过,擦肩而过的人错过了就是一辈子,如果现在你眼前的青春还没有流失,你眼前的人还能把握,请珍惜你现在所拥有的……

放飞心情

文/萧葛

“不要想那么多,是我没有处理好,伤害了你,年轻不谙世事,请理解”。

有你的音信,收到你这简短而宽慰的短信,已经时隔29年了。

29年,在人生的岁月里可不是短暂的一瞬,它是那样的漫长,它占了你、占了我人生的三分之一、二分之一,亦或更多的时间,不得而知。

但29年我们彼此经历了什么,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29年,我背着沉重的精神枷锁,在自责和没有尊严、没有人格的感觉中喘息;

29年,我极力回避和其它同学谈你起,自欺欺人的对你表示漠不关心;

29年,我从不主动打听你的消息或联系方式,以满足自己那卑微的自尊;

29年,知道你和同学联系着,我一厢情愿、多么可笑、也多么愿意那只是你做出的样子。你的心可否象我一样苦愁,受着同样的煎熬、折磨、亦或摧残;

我知道,我错了。

这一切不是你的错。当初我的鲁莽,是对情感的亵渎,是对同学情谊的沾污,是对朋友的诋毁。你明确的态度、女人的直觉,直到今天我仍然承认你的英明。你是对的。

难道不可以换另一种方式惩罚吗。要知道,无声的语言是最可怕的惩罚。这世上没有比想要解释、想要争辩、甚至想要忏悔而得不到机会更令人痛苦的事了。

那一刻,我背上了深重的精神枷锁,陷入深深的自责,我的灵魂受着煎熬,过着梦魇般日子,生活在惊厥之中。

这是非人的日子。

我觉得我已经不配谈同学情、朋友谊了。这也是多年来我不愿意和同学联系的原因。我宁愿自暴自弃,不负责任地惩罚自己。为此我也付出了生活的成本和事业的代价。到现在仍是一事无成,愧对工作,愧对家人。

三十而立,我没有把握。

四十而不惑,我不知珍惜。

五十而知天命。

仿佛圣人为芸芸众生安排好一切。就是在我尔届五十之时、知天命之年,我懂得了珍惜,顿悟生活美好,人生苦短,恢复了一颗平常而仁爱之心。我关心同学,关心朋友,关心家人,关心周围的人和事。仿佛有了热情,心情也释然很多。

一个偶然的机会,同学给我发来了你的联系方式,怀着复杂的心情,凝练出本能的感觉和原始的感情,也是我的内心真实的表白:“伤害了你,也伤害了我,这是我心中永远的痛。没有了尊严,没有人格,人生还有什么意义”。虽说说的有些大了,但这是我原始的本能的直觉。

我给你写了短消息,原本是想保存起来,再凝练凝练我的心声、换一个时间、沉淀一下我的思绪、检验一下我原始的冲动再发给你,如果感觉不变,就发给你。不想误操作发出去了。这就是你收到我第一条短信的原由。也是我没有想好、没有署名、而让你猜测发短信的人是谁的原由。

有没有你的回音,我都会给你发出第二条的。一是解释,二是署名。那是一条敢于署名,敢于担当的短信,做好了你不回短信的心理准备。

你回了短信。

这是你吗,你也学会了宽慰,这一刻,我的双眼噙满泪水。

不恰当地引用和改写一句诗:渡尽劫波情谊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是我内心的希望和梦想。也希望封存这段历史,放飞心情,放飞希望和梦想,去掀开属于我们、属于生命、值得珍惜的新的一页。

希望有机会和你再次重逢。

这个电话不寻常

文/九满

冬日的黄昏,海边的人迹渐渐稀少,我沿着海陵岛的环岛公路独步。

大海已失去往日的浮躁,安详如矍铄的老人;秋收剥去了田野华丽的盛装,旱地和道路两旁的树木越发显得低调,一阵海风习来,枯叶纷纷落下,飘下片片惆怅。而我看到的却是生命的枯竭与消逝,凄凉与无奈突然萦绕在我的心头,强烈地孤独感向我扑面而来……

“叮铃 叮铃……”有电话打来,号码陌生,声音陌生,不说是谁,让猜。

我讨厌这种把戏,信口说出几个名字。这些名字跳出来,在环岛公路上滚,滚到游人的脚边,随后被踢走了。踢走了没什么,这些名字和这个时候的我一点关系也没有了,还有这个打电话的人。

对方说,不是,不是,也不是。

哦,不是。我继续报。眼睛盯着对面那个吹气球的小男孩。小男孩正把自己的脑袋吹得老大。一声爆响,声音沿着弯曲的海滨大道一直向前,在干枯的砂土上蹦跳,然后顺着逐渐冰冷的空气,闯进村庄里面,再从各家的墙角,转到院子里……

那个声音又响起来了。喂,喂,说话呀,是什么在响,放炮吗。

是的,放炮。不好意思,你到底是谁呀,是不是打错了,真的是找我吗。

当然是你,没错的,九满同学!

呵呵,知道我的名字,还是我的同学。我笑了,眼前的事情突然有了些趣味,像清汤寡水的面里突然蹦出了鱼腥。

唉!生活过得差不多连自己都忘了,这样的人怎么会被别人想起来。

对方还是不说。我继续猜……亲爱或不亲爱的,年轻或不年轻的,全部挤在一起涌出来,潮水般奔向对方。

一个,两个,三个……他们何时与我相识,现在又在何方,这些名字携带着遥远的气息扑出来,我突然有了点怀旧的味道。

可是,这些名字里依然没有对方的名字。

对方的口气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有了些火药味。我依旧漫不经心,依旧搜肠刮肚地找名字,逮着一个就放出来。

突然,我发现我记住的人已经跑了个精光。

于是,我说,别绕了,沿着电话线爬过来吧,总得让我看看你到底是谁吧!

在一大片沉默之后,电话里传来开心的笑声,说:“九满,我是国林!”

国林,卢总!我的大学同学,好朋友。武汉一家大型民营企业的总工程师,个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专利就有二十多项……

名字从他的嘴里飞出来,从我的耳朵里过一遍,生活就跨越了千山万水。

提起大学同学啊,我常常自叹,强烈的自卑感无形地催残着我的身心。甚至于有人提及某某是我同学时,我总会涨红着脸争辩他不是我的同学。

现实太残酷了,我闭上眼,不忍注视。

人贵有自知之明。因为同学中有当董事长的,有做局长的,还有像国林这种,集技术权威与官僚于一身的成功人士,他们踌躇满志前途无量。而我这个不争气的家伙,在工地一呆就是三十年。跟不上趟就得退避三舍,所以,我与我的大学同学之间完全是断了线的风筝――没联系,以至于让老朋友国林都失联数年。

他说:你确实像同学圈子里传说的那样:淡泊、自得、潇洒。

呵呵,我还潇洒。我无奈地说。

是的,这年头,我们活得都很累,除了你。能自得的生活,寻常吗?他说。

国林说得有板有眼,而且还力证我真的是一个淡泊的人。

多年以来,我的世界成了一个黑洞。国林试图照亮它,借声音把我的世界撬开一道缝,放一点光进来,进入到我的生活里面,让我的世界变得丰富起来。

渐渐的,我相信他说的话了,我从自卑里脱身,真实的自己也回来了——身心一致,轻松而自然。我的心态也有了一些变化——恢复了与老同学交流的自信心,这种自信是经过国林有计划、有预谋地“洗脑”之后成长起来的。

于是,我们像学生时代那样交流。一同聊起大学时代的同学,道出那个时候可笑可叹的故事。我们还谈起了各自这几年里的情况。并不时回到那白云悠悠、阳光洒满一地的校园,我们依旧是怀揣理想意气风发的翩翩青年……

后来,我在国林的牵引下,慢慢地走进同学们的生活。

同学圈里,我得到了同学们的许多关怀和看重,一言一行也端坐大雅之堂。于是,我主动参与一些同学交流、活动。

渐渐地,我也融入了洪流……

有此老同学,我们甚幸矣

文/林中红花

人间最美的感情,究竟是什么?它存在于亲人之间朋友之间老同学之间还是素不相识的人之间。我的老同学,那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工作的老同学的所作所为,让我懂得了一切……

她是我高中同学中的至好,她当时是班中的团支书,活波外向,常常在我们班坡头露面,班级学校迎新晚会上少不了她的动人歌声。高二那年一曲"三月三",让我们至今老同学聚会时成了她的必唱。高中第一次高考,我们都没得考上。补习时,她到了县城,我仍在原来的乡村学校。我们互相鼓励,太多的时候是她对我的激励:我们农村孩子都不容易,好好学习,跳出农门吧!时不时她送给我她们县城班中的复习资料好的习题;补习了一年,我们还都没考上,但成绩进步了不少,她相约我继续补习;第三年,我们终于考上了,她成绩比我好,考上省城一所大学,我呢,上了本地的一家师范学校。

大学中,她更是学生会的积极分子。毕业时,和男友一同进了北京;我呢,回到家乡。从此我们见面的机会少了许多。每年她回家,总是想办法打听我的消息;她曾让她弟弟骑车三十几里找到我会面与她。她说:到北京工作真的是不容易,她刚到北京的单位,锋芒太露,因为工作于专业不对口向单位提出要求,遭到婉拒后她风风火火好一阵子竟得罪了单位领导,单位让她停职检查,多亏她男友,她现在的丈夫(当初也是大学学生会的骨干)几番周旋,才得以使她不久恢复了工作。她语重心长的说:大家都知道'北京人在纽约'不容易,其实,外地人在北京更不容易呀!

到北京那一年春节,她将单位发的三个月工资(每人一月500元),和丈夫的合到一起,加上有个同事提前回家让他们领着工资,一共是4500元,他们又外凑了500元拼成5000元寄回家让穷了一辈子的父母把多年的旧房拆了盖成新的。而自己和丈夫没敢回老家,两个人愣是用了仅仅200元钱在北京的陋室里过了个春节,一个多月呀!好在他们两个人当时在北京谁也没有熟人,春节不用走动不用多余的花钱。

后来她也回来了几次,总忘不了找我闲聊。

他们到北京后,她丈夫是山区农家人的后代,家里人供他们上完大学已不容易,他们怎忍心再让父母们花钱呢?他们俩简简单单在单位领了结婚证草草结了婚。之后两年便是帮助丈夫的弟弟,(她丈夫弟弟为了兄长上大学辍学回家打工挣钱),让丈夫的弟弟终于再读了一年,也从家乡走了出来;后来她的小弟高考未中,有远见的他们让小弟上了一家函授学习自学法律知识,如今她小弟在一个大学担任了班辅导什么的,日子挺不错;最可怜是她的小妹,当初为了她,她小妹在家里卖蔬菜卖水果,一毛钱一毛钱的赞起来,供她补习了一年又一年,供她上完了大学,而小妹婚姻不幸受了刺激,精神恍惚。她坚持将父母小妹接到北京,为小妹看了几家医院,终是将小妹的病情稳定下来。他们两家子亲人,他们成了顶梁柱!

2008年的时候,听说她在单位干的很好了,成了院长办秘书,她丈夫也成了他们单位分院的副院长。那年,她回了一次老家,特地组织了我们高中同学的第一次聚会,她拿出1000元作为底金,当时我是600多元的工资,鉴于大家在老家都不容易,一人100元,最后来的因为资金充足不用凑分子了。她送给每一位同学的孩子一人一个北京福娃吉祥物,给我们所有的女同学每人一条珍珠项链。以后每每同学聚会皆因她而起,而她也成为联系我们同学情谊的桥梁。

古话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我始终处于穷的系列:虽说如今工资升了,我的心里高兴了,但我只知道好好孝敬自己年迈的父母,让他们能安享晚年;只知道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好让他能走在正道;再大的就是希望和丈夫一起到祖国各处走一走看一看,也不枉活一世;而她呢?前一段时间,她回老家见了我,闲聊这几年父母生活安康孩子学习优秀每年假期都保证孩子外出走走看看,最后她认真地说,想让我帮她个忙。我问什么忙?她说,让我在学校(我工作在老家的一所乡村学校)留心一两个女孩,孩子学习要刻苦,家里条件又不太好,她很想资助她们完成学业。她又说了,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读书上大学不容易啊;而尤其是一个女孩子,想完成学业梦,走向自立更不容易!她只想为这些孩子做一些什么!听罢,我感慨万千,我惭愧呀!

"不管谁有机会到北京来,第一要通知我;不管谁有什么困难,第一要想到我。"这时她每每临走时对我们的告白。

有此老同学,我甚幸,我知足矣;有此老同学,我们甚幸,我们知足矣;有老同学这般的热心人,不知道将会有多少穷人家的孩子甚幸,知足矣!

恩师的背影

文/姜芳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在新乐东关小学时的“蒙师”叫卜民志,生得白皙挺拔,宛如田间道旁一株“小白杨”。卜老师有手绝活儿,就是对于上课分心走神的同学,拿粉笔头随手一掷,不管你在什么位置,常常一击中的——脑门或鼻梁。倏然一惊,带着脸上的白斑站起来,可卜老师却不剋你,而是让你认一个字或算一道题,答对了,可少站会儿,否则得多戳会儿。有个叫李破罐的同学,由于旧鞋前头露着“大拇哥”,遭同学嘲笑,直到上课了还低头瞅自己的鞋发呆。卜老师问明他弟兄多家贫的情况后,便量了他脚的尺寸,用自己的薪水买了一尺布,让自己的母亲给破罐做了一双新鞋。破罐穿上新鞋后,听课可上心啦,小眼瞪得溜圆盯着讲台。有一次,我从桌斗里抽出一张美猴王的小画片偷看,只听“啪”的一声,鼻尖上挨了一“飞镖”,我一惊,腾地站起,弄翻了凳子,同学们哄堂大笑。知道了我的孙悟空情结后,卜老师给了我一本连环画《西游记》,对我讲,孙猴子过去学艺不专心,被批了后好好学艺,练成了大本事,你看后要想想该怎么听课。

因业绩突出,卜老师要调到杨家庄小学当校长了。这消息像炸了马蜂窝,学生们有的哭,有的喊,还有同学去找校长“说理”。我和慧民等几个小伙伴竟天真地以为,把老师的门锁上,他就走不了了。乡亲们听说后找上级,请求“收回成命”。可最终卜老师还是要走了。他走的那一天,乡亲们往他背包里塞满了花生、红枣,梅英大娘、秋萍婶子还让他带上两双亲手做的“千层底”新鞋。我们班的同学更像一群小鸡簇拥着老母鸡一样,送了他一程又一程……

1963年我上高中时,班主任是冯平老师。

我所在的正定一中高中35班是个“精英班”,全是各县的尖子生。有一位老师提议学校成立个“尖子班”,由他带3年,保证高考时5个清华,5个北大,5个科大,5个南开,其余也都是全国一类大学。并立下“军令状”——以党籍担保,如不能完成任务,请组织上开除他的党籍。这位老师就是冯平。他细高个,黄卷发,蓝眼睛,高鼻梁,是个典型的中美混血儿。他与我们的见面话煞是风趣:“我是你们班主任,叫冯平,来源于美国爸爸中国妈,又找了个中国妻子叫许灵,生有二子一女三个小杂交动物。”把大伙儿都逗乐了。

冯老师堪称“教霸”,全区老师搞物理教学测评,他每次都折桂称王。他对我们的学习抓得特紧,也有高招儿,比如,他鼓励我们去各教研组参加有奖“灯谜晚会”,以此催生我们的学习兴趣,奋勇争先。故而在全年级的学习评比中,我班一直独占鳌头。

冯老师还是个体育竞技狂。打篮球,踢足球,都有绝活。对于校内的“体育赛事”,更是要强好胜。瘦削的马维兰是我们班的短跑选手,为了让她在全校田径赛中夺标,他花钱买罐头给她增加营养。比赛那天,马维兰一听枪响,如箭离弦,以13.9秒的成绩摘金。我班与前冠军班33班乒乓球团体决赛前,33班班主任柏老师向他“挑衅”道:“老冯啊,挂个免战牌吧,我班有全校冠军王沛然,谁也打不过。”冯老师反唇相讥:“先别吹大泡,赛场上见分晓。”决赛时,我第一个上场,对方派出王沛然,由于我打法怪异,弄晕了王沛然,结果爆了冷门,2:1胜出。我班乘势进攻,顷刻锁定全局。在旁观战的冯老师向柏老师做个“鬼脸”:“怎么样柏先生,牛皮吹破了吧!”赛后,他没让我们三个在食堂吃晚饭,而是买了一包馒头,带我们到他宿舍,打开两筒肉罐头,让许老师做了一锅鸡蛋汤,重重地“犒劳”了我们一顿。

1966年初春,一场暴风雨从天而降,冯老师也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当批斗者质问遍体鳞伤的冯老师以后还敢不敢用反动学术思想毒害学生时,他抬起头来一字一板地说:“我还想当老师教学生成才,可惜我那一班好学生今年升不了大学了。”

1969年我离校返乡后,心里一直牵挂着这位可敬的师长,却不知他去往了何方……

送给同学的一封信

文/荆浩

2022级毕业的同学们:你们好!朋友是下雨时的一把雨伞。朋友是放弃时的一声鼓励。朋友是苦闷时的一丝春风。即使不是朋友,他也会教会你一些东西,带给你不计其数的快乐与温暖,就看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吗?它——无处不在!我不会忘记,当我生病时,同学那关怀的眼神,那安慰的话语。当我考试考差的时候,同学那同情的眼睛,那鼓励的话语,我更不会忘掉——老师表扬是的关爱,同学那强壮的大拇指!其实,这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可这却让我感受到了友谊的快乐!也许,谁也不会想到,在纪律不太好的六1班,在不太团结的六1班,也有温情。也许,在运动会时,谁也不会忘记,同学们为正在参赛的选手,撕破嗓子地呐喊声!谁也不会忘记,同学们拼搏时的信心,为的是班级的荣誉呀!有同学说:“我才不想参加呢!得了奖又有什么用呢?”说在口中疼在心里。其实,我们都知道,他是爱这个家的,爱这个家的每一个成员,只是,他不想表达出来而已。有个同学跑八百米,得了第一名,他说:“我不想跑太慢!”其实,他想为班级争光呀!谁又能想到,平时为了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的班级,在运动会上竟然能如此的齐心协力!这——就是班级的力量鼓励着着他们!这——就是因为他们总把班级放在第一!当我们拿到成绩兴奋的喊出来时,谁能不回忆起选手们努力奋战的画面呢?这次,我强烈地感受到与同学共同分享的快乐!我们相聚在2019级1班!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任何一位同学,不论你是开朗。活泼,不论你是多么的文静,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你——同学!我们在一起学习了三年,也许,我们永远也不能再聚集在一起了,永远也不能再一起学习了。当我们迈出校园一刹那,我的泪不由的流了出来,真的,永远也不会再见面了,与那些不在初中部读书的同学,老师说的对,同学只是你生命中的一个过客,小学的班主任永远不可能是你初中的班主任,对于现在已经毕业了的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现在的同学。在初中毕业的时候,不会因为在哪些事情上而后悔。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这三年里你快乐过多少次?你再一次爬起来过多少次?你成功过多少次?这都是朋友给你的!这都是同学给你的!他们让你尝过这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因为他们教会了你,做人要学会宽容,多一点笑容。有些同学因为一点小事就吵架,这不值得,因为你们是朋友,一定要互相信任对方,彼此多一点宽容!有相聚就有离别,让我们带着同学的祝福,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带着老师给你的希望!祝你们学业有成 Xb·GN·荆浩 4月30日

那场偶遇,震撼了我

文/清水伊心

未曾在意自己在时间的流里留下何种印迹,按部就班的行进在人生的途中,上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发现镜中的自己容颜渐渐老去,眼角平添了细密的皱纹,脸色也不再红润,也曾觉察出自己现在的身体状况已不如从前,越来越容易感到劳累。曾经的一切经不住现实的对照,相形之下,会让人心生怅然。流光溢彩的年轻的日子开始变得斑驳陆离。

高中之后就很少在生我养我的小村庄待过,小学的同学、儿时的玩伴大都没再继续求学。从我读高中之后,我来到县城,就很少再见到他们了。时隔经年,很偶然遇到了一个小学同学,她的变化着实让我吃惊。

曾经,她是我们那所小学校的小名人、小才女。在那个当时来说较为闭塞的、各种书籍相对匮乏的小山村里,她的才情是让我们羡慕的,她在老师的眼里是突出的、优秀的,作文成绩总是最高的。也许是因为她有三个在外上学的姐姐的缘故,能让她接触到更多超出我们小学范围的书籍、报刊等文学的东西,她从中得到熏陶。那时,她的才情明显优于我们。她的作文每次都会当成范文在班里诵读。那时的我尽管也早已偏爱语文,偏爱优美的文学语句,但头脑终难迸射出灵光,笔下终不能流淌出让人心动的句子。

初中的时候(那时是需要考试才能上初中的),我考上了中心学校,她和班里的几个同学去了镇上一所民办学校,也许是有才气的人自古以来就是多情种,他们的心事要早熟于一般人。在我对爱情依旧懵懂无知的时候,听说她恋爱了,还处处留情,弄得那个本不大的小镇路人皆知。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听说她退学了。之后的十几年里,我去县城上高中,离开县城上大学,回到县城上班、结婚,又离开县城来北京。一晃十几年过去,对小村里的故事知之甚少,尽管有时也回去看望日渐年迈的父母,但停留的时间总是寥寥,偶尔听母亲提起儿时的几位同学,也只有只言片语,终不能有太多了解,时间隔得久了,有时也无心去过问他人的生活。

怀上女儿那一年的夏天,我在一家饮食店里休息。突然,对面桌子上一位男子叫了一声我的名字,我一愣,继而认出是我小学的一位同学,与他同桌的是一个女人,仔细看过才认出她竟是我小学时的那位才女。恍如隔世啊!时间竟然如此残酷地将人摧残到如此地步!她与我印象中的样子差距太大了,她头发蓬乱,脸膛黝黑,还带片片斑痕,脸颊略显臃肿,虽然也冲我笑了笑,但表情总觉还是木然。她已全然没有了过去的样子,想必那才情也早已消失殆尽了。

我坐过去和他们聊了起来,方知那男的是来劝她的。原来,我这女同学在闹离婚,这男同学是她丈夫的好朋友就来劝劝。此时,她已有两个女儿。我不明细节,也不知从何说起,只是说了些冠冕堂皇的劝慰的话,之后就走掉了。

再后来,也就是去年吧,我见她在县城的街上摆摊卖小孩的衣服,聊了几句,她说是帮她姐姐处理衣服的。如是几次都见到她,我想那该是她自己的营生吧。我没问及她的状况,看样子那婚是已经离了。她的脸因常在外风吹日晒越发显得黑了,五官好像也变了形,变得紧凑起来。脸颊的两个小肉球就像生嵌在上边似的,眉毛依旧浓黑,但眼睛全然不见精神。

我不知女人落入此番天地究竟该责问谁,时间对人的摧残让我震撼,我暗暗为自己的未来感到惊恐。

有此我联想到两篇文章,一篇是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里面描写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作者的父亲也认为他比作者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述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作者的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我”拿回那半本书让父亲装订完整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可言呢?还能有多大“出息”?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一句时髦的话概括一下:“知识改变命运”.但是,谁能给“他”以知识呢?这就促使我们更深入的思考了。

总之,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着生活与人生。过去的确有很多孩子因贫穷而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但我那同学绝非因贫穷而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还有一篇文章我已忘记了名字,大意是讲抗战期间一个行伍之人驻守在某一小村时,爱上同村的一位姑娘,姑娘美丽大方、体贴热情,对他也心生好感。他感觉天下在没有比她更美的女子了,他认定她就是他一生要爱的那个人。离开小村时,两人私定终身。由于种种原因,部队撤离、转战,乃至到了解放,男人碾转了众多地方,却终无机会再回到那个心有眷恋的小村庄。但他的心始终未变,恋人的一切在他心中无人可以替代,人渐老去他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他想去找他钟爱了一生的女人,哪怕只见一面,了却他此生的遗憾。多番探听、几经周折,他终于得知了她的下落。他知道她远嫁到其他的村子--没有等他,他知道他也许早已不记得他,但他不怨她,他就想见见他心中藏了多年的最美的她--哪怕只偷偷地看一眼!

他去了,经人指点他也见到了那个让他牵挂了、爱了一生的女人。一个老妇人坐在一农户大门口,身材臃肿、满脸皱纹、衣着邋遢,头发乱而花白,是不是,她还对院子里耍闹的小孙子大吼几声,嘴里骂骂咧咧……一切都变了,变得面目全非,他心中的美被击碎了。支撑他心灵的那根支柱轰然倒塌了。也许我们该慨叹他不该由此行,心存一份想象也许会更好……时间就这样改变了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女人,我们又该如何为她们感慨呢?!

人人都会老去,都会因各种经历在脸上和心里留下岁月沧桑。有人会风韵犹存,有人会不忍目睹。改变,不容置疑。而实质的变化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就像我的同学,我想她的青春是毁于她自己之手的。我期望如她一样的人,能在岁月里清醒,走好自己未来的路。相比之下,我是幸运的,我把命运清清浅浅的握在自己手中。虽不富足,但享安宁;虽无功名,但心亦安然。所谓平平淡淡才是真,如是而已。

无论你变成何种模样,如果有一个人对你始终是关怀的,那你定是幸福的,这幸福就足够你受用一生了。如果你曾经在他或她的眼中是美丽的,那么就永远也不要再见了。现实太残酷、残忍了。给大家留一份幻想的空间吧,让不能拥有的美和爱在心里绽放!!

聚会

文/邬建国

微信真好!小学同学群终于建起来了,这是一个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连线,一个小学同学再次手拉手心连心的平台。纪同学叫我给这个群起个名字,我想啊想,想起一首童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我们的小学在上河边,正是长江运河十字黄金水道交汇处。校门外是千年古运河,拐个弯汇入长江,运河里总有南来北往的船,多么有诗意的画面。所以我们的群就叫“摇啊摇,摇到上河边”。

我在上河边小学读书的6年,是记忆最深刻的学生时光。50多年来,母校、老师和同学们经常萦绕在我心里。近些年,我去过两次学校。上河边因为要改造,居民都搬走了,长长的巷子静寂无声。小学大门洞开,记忆中的校园看不到了,空荡荒芜,我有点感伤。我常常想,我的小学老师还有健在的吗?同班同学都还好吗?

国庆后,我们小学同学有了第一次聚会。大多数人是从上河边小学毕业分别后第一次见面。我走向餐厅,兴奋,期待,还有点忐忑。50多年太长,当年分别,都是小姑娘和小小伙儿,现在年近古稀,互相还认得出吗?两双老手相握,互相盯着仔细看,竭力寻找对方小时候的模样。一旦报出大名,嗨!像揭开一道谜的谜底,中了一次彩,相视大笑,又引得满室大笑,两双手更紧地握在了一起。

这次聚会,有两个人特别使我感动。建平同学已经移居上海,他从浦东专程赶来聚会。还有一位龙年同学,身患癌症4年,病魔把他折磨得精瘦,只能喝流质。他提前两小时第一个到餐厅,然后和其他陆续来的同学攀谈,生怕从指缝间漏掉每一寸时光。菜上齐准备开席了,龙年却忽然起身要走,说约好回家要与某亲戚再见一面,和同学告别时又说:“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再见!”听龙年此语,我既悲怆又感动。多么坚强又情深的龙年,什么力量驱使他硬撑着来相会?是同学情,少年情,上河边小学的不了情!

都说老年爱回忆,这不是糗事,是好事。曾看过一段话,提到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是“6个童”:追忆童年、多交童友、多看童话、多听童声、常存童乐、做一个快乐的老顽童。我对同学说,经常追忆在上河边小学快乐的日子,多和小学同学交往走动、分享小学故事,畅叙同学情意,这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益。我们要把小学同学这根情感纽带拉起来,再拉紧,伴我们共度夕阳红。附五言诗一首:

《忆上河边小学》
古街有琼林,少学在此间。
水浅走渡去,流深绕闸还。
识字人口手,读数一二三。
恩师化愚钝,同窗嬉廊栏。
操场独高柳,翘首窥鸟蛋。
秋千平衡木,隔壁枇杷馋。
河沿背书朗,临波羡钓鳝。
六年小学毕,漫漫走人寰。
半生纵江海,缱绻上河边。
复访崇尚处,鸦雀啄阑珊。

手抄书

文/丁维香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在一所农村学校读高中。那时国家恢复了高考,我们这些学生更是如饥似渴地拼命学习,不只因为知识改变命运,也因为个人爱好,那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好书让我沉醉迷恋。

那时在相对偏僻的农村,要得到一本好书是不容易的,无处可买,也无钱可买。要是哪个同学有一本好书,其他同学就排着队借,记得好不容易借到一本《青春之歌》,我读了一个通宵,归还的时候还特别不舍,想着如果自己能拥有一本该是多么幸福的事。那时,《中国青年报》连载《第二次握手》,我有个亲戚在一所学校当老师,他们学校有《中国青年报》,我每天下午放学后,赶五公里路到去他那里看当天的报纸,风雨无阻。只看一遍觉得意犹未尽,就把报纸带回家,第二天再还回来,我想把每天连载的内容抄下来,汇集成一本书。每天晚饭后写完作业,我就一笔一画非常认真地开始抄,天天抄到半夜。就这样几乎一天不落,我终于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书,整个过程我一点也没觉得苦,有的只是兴奋和满足。

那时,有个同学弄到了一本上届考上大学的同学的复习资料,说可以借给我一个星期,我决定把整本书抄下来。我课间休息的时候抄,吃饭的时候也在抄,晚上抄到眼皮打架,如同走火入魔般硬是在一个星期里抄完了。后来我考上大学后,这本手抄的复习资料书被下一届同学传借,最后不知所终。

手抄书的时代已成为过去,那种求书若渴的精神让我难忘。

大源渡的故事

文/周可迦

一个初冬的傍晚,忽闻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亦乐乎!说是朋友其实就是同学,只是我们一起高中毕业,下放,到他考上大学,我们参加工作后,就一直相聚甚少,联系也不多,这次他远道回来,我们该好好聚聚,好好地款待他。早就听说大源渡的野生河鱼味道不错,极其鲜美,不妨就此机会我们一起去试一试,尝尝鲜。这家伙长期浪迹都市,置身商海,想必已是一身铜臭,满身燥气,正好带他到穷乡僻壤里去野一回,尝尝乡土味,沾点泥土气。这主意不错!立马约上同城的另一位同学,我们接到远道回来的同学后,一行仨,便驱车前往县城外十公里处的大源渡。

大源渡原是湘江边的一个古渡口,历史上也曾繁华一时,因时代变迁,渡口渐渐萧条,直至完全废弃。这里历来地少人多,加之是湘江的一个回流湾,盛产江鱼,自古就有很多渔民,世代靠从事捕捞江鱼谋生,早些年还有专业的渔业队。现在这里已修筑了“大源渡航电枢纽工程”用于抬高水位,通航发电。为确保大坝通航安全和环保,当地政府遣散了渔业队,渔民改转其他职业,有小部分人便上岸改行餐饮业,就地开起了小鱼店。

沿着新修的柏油马路,一路浏览着沿江的自然风光,不一会,我们就到了大源渡。初冬的大源渡一片苍茫,暮色中,只见江宽水阔,波涛涌涌,一座大坝当仁不让地坐拥江中,只身锁住滔滔江水,尽显雄伟霸气,大坝上两排亮起的灯光照印在流动的江水里,则显得静谧而诡谲。紧邻江边的大源渡小镇,此时也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灯光,给寒冷、寂静的景象增添了些许暖意。我们开车在小镇上转了一圈,见几家鱼店要不是新开的,要不就是新装修了,都是搞得花里胡哨,不伦不类,感觉都不对,没一家中意的。同学提议到对岸找更地道、更原始的店子去。

一江之隔是两个县,河东是衡东县,河西是衡山县,沿着河坝去到对岸便是衡东县的一个小村庄,因“大源渡航电枢纽”办公楼建在东岸,加之不远处还有一个小火车站,所以当地村民也因地制宜开了好几家小鱼店,也有从对岸过来开鱼店的原渔民。我们一路探寻,终于在一个小山坡上,发现了几家小鱼店,都是低矮、简陋的房屋,其中还有一家是用废弃的木板和塑料板搭建而成的,里面漏出昏暗的灯光。我们把车子停到空地上,下车后再四处探视一遍,这里有四五家鱼店,有新开的,也有老鱼店,设施设备都不一样,有烧气的,烧煤的,还有烧柴火的,鱼池也有大有小,有的还装了充氧机,鱼池里面的鱼也有多有少,但价格基本一致。巡视一遍后,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了那家最简陋的小鱼店,感觉原始、地道,还有点自然的野趣。

我们来到这家小店前,首先看鱼,只见门口有大小不一的两个鱼池,鱼池里的水浑浊,黑乎乎的挤满了鱼,大池子里有好几种不同形状的鱼,小池子里则是一色的黄沙鱼。听到有动静,店老板从里间跑了出来,满面笑容迎接我们,我们问他有什么鱼,四十来岁的店老板拿起捞子,从大鱼池里逐一捞起不同的鱼一一向我们介绍,这是鳜鱼,这是鲩鱼,这是鲶鱼,还有翘嘴巴鱼,肥头鱼等,并逐一介绍了不同的价格,末了,他还笑盈盈地告诉我们,今天刚好还有沙鳖子(湘江里一种小鳖鱼,因稀少,难捕获,很珍贵,味道鲜美)。问价格,要一百多元一斤,百多就百多吧,老同学难得回来,我们点了鳜鱼、黄沙鱼、沙鳖子,不能全是吃鱼吧,我们又加了土鸡、豆腐和青菜,其它鱼就没再要了,毕竟我们只三个人,吃不了那么多,主要是来尝个鲜,图个味道。确定好了后,老板捞鱼、称秤,接着还要清洗、宰杀、烹饪,趁此时间,我们正好可到河边去看风景。

此时的湘江白茫茫一片,薄雾中,水近山远,朦胧得象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远处农舍上的袅袅炊烟,飘浮不定,弥漫成一串飘动的雾岚,在山腰间缭绕飘忽,亦真亦幻;在水天一色的湘江尽头,有一泛小舟在缓缓摆动,悄然无声,忽明忽暗,仿佛是飘荡在远古的时空里,是那般悠然自得,无拘无束。忽然,一群白鹭由远及近,飘然而至,它们飞抵我们头顶,都能听到翅膀的拍打声,不及我们细看,忽又飘然远去,在湘江上空不时地变化队形,忽高忽低,忽远忽近,自由自在,优雅地飞翔,是那样怡然,那样自如。一阵江风吹来,闻到淡淡的腥味,如同吸吮了湘江的灵气,顿时神清气爽,令人心旷神怡。在江边伫立久了,已能真切地听到江水拍岸的“哗。哗…”声,那种节奏,那种神韵,是那般深情,那般眷恋,好象是江水与江岸有着永远诉不尽的衷肠,它们不分昼夜地在不断的交流,不停地倾诉,硬要爱到地老天荒。是啊,亘古以来,江水与江岸一直就是患难与共,相依为命,它们彼此之间确是有缠绵的深情,有永恒的依恋啊。

“真是超凡脱俗的美景,好一幅世外桃源的图画”!正当我们陶醉在这绝美的风景,沉醉在美妙的意境之中,远道而回的同学突然嘣出的赞叹,打破了一时凝固的宁静和我们刚放飞的遐想。“好久没吸到这样新鲜的空气,好久没看到这样醉人的美景了”。同学继续发着感叹,我们不失时机打趣道:“可你赚了钞票,发了财,成了大老板了哟”。“你们别逗了,你们还不知道我哟”?是啊,我们是朋友,也是同学,我们之间太了解了。象我们这位远道回来的同学,原本大学毕业,分在省城的事业单位,谋了个美差,但他性格耿直、急躁,十几年来总是受制于人,始终不得志,后来他愤然下海经商,几经折腾,几度沉浮,硬是咬着牙,一个人在商海里摸爬滚打几十年,才小有成就,而付出的艰辛和劳累,我们也是略有所闻哟。确实是身在江湖,身不由已,有几个人能按自己意愿生存啊。听着同学的感叹,我们又相互聊了一会各自的近况和感想,不知不觉中,夜幕已完全垂落,天地一片混沌,只有远处的点点灯光在夜幕中睁着好奇而又狡黠的眼睛,还有山脚下,江水与江岸还在窃窃私语,还在一如既往,没完没了地互诉着衷肠。此时,鱼店里已飘来了诱人的鱼香,我们意犹未尽地转身向着简陋、低矮,散发着桔黄光亮的小鱼店走去。

小鱼店是用木板、胶合板搭建成品字型的简陋棚屋,有一个餐厅,两间小住房,其中前间的小住房也兼作餐厅,厨房就设在住房与餐厅之间的小天井里。我们进去时,老板已煮好了鳜鱼、沙鳖子、鸡和豆腐,满屋子弥漫着菜肴的香味和呛人的油烟,老板还正在烹饪黄沙鱼,老板娘从天井的后门提着一筐青菜笑盈盈地走了进来,见到我们赶紧放下菜筐,迎上前来,笑吟吟地说道:“现在可以吃了,你们看坐那里好?”我们打量,餐厅里有四张小方桌,因是淡季,没有客人,显得空荡荡的,加之已是冬季,夜晚气温低,空荡的餐厅还透着几分凉意,而对面小房间里正好只摆了一张桌子,靠墙的柜子上还有电视机,电视机还开着呢,想必是在没客人的时候,闲来无事,夫妻俩看电视消遣。我们一致说:“就坐小房间里吧。”老板娘迅速收拾好房间小饭桌上的杂物,擦拭干净,把已煮好还冒着热气的菜肴端到桌上,摆好碗筷,并提来茶壶和杯子,为我们添好茶水。等老板娘忙完,我们进入房间,房间很小,除了摆着电视机的柜子,靠墙的一张木床之外,就是摆在中间的小饭桌,我们三人进入房间,基本上就把整个房间挤满了。

看着桌上还冒着热气,散发着诱人香味的菜肴,我们食欲大开,急不可待地拿起筷子就试起味来,无论是鳜鱼、沙鳖子、土鸡还是豆腐都是既香又甜,鲜美无比。刚回的同学更是连声惊呼“好呷,好呷,这才是真正的味道!”说着,随即挪开椅子,扒开双腿,率先坐下,他手夹筷子,探着身子,瞪着眼睛,俯览桌面,那架势,好似要准备大干一场。同行的同学赶紧从车上取来白酒,给他把酒杯斟满,他自己也倒满一杯,给我也洒了小半杯(他们知道我一直不喝酒),我们三人都坐好后,大家一起举杯,为我们的相聚,为我们的友谊,干杯!因为我们的久别重逢,因为菜的美味,因为酒的甘醇,我们吃得兴高采烈。不一会,老板又端来了一大盆黄沙鱼,陪同的同学给我们每人舀了满满的一碗黄沙鱼汤,喝到嘴里,真是鲜美!不愧是新鲜的野生江鱼,确是名不虚传,味道非同一般!我们兴致勃勃地吃着,喝着,聊着。期间老板娘把青菜也端了上来,刚从地里摘的青菜苔,油光翠亮,还带着泥土的芳香,还有江雾的气息,如此清脆爽口的青菜,莫说是身居大都市的同学,就连我们小县城里的小居民,也难得吃到这般新鲜脆嫩的青菜哟。没几下,一大盘青菜便吃完了,同学大叫,请老板娘再来一盘,老板娘一直是乐呵呵地看着我们,听到同学的呼叫,笑盈盈地应允着,转身又到地里摘菜去了。

老板还在厨房里忙碌,我的俩位同学喝着酒,吃着菜,聊着天,他们酒兴正浓,兴致正高,正边吃边天南海北,海阔天空地一顿神侃。侃到观点相左处,竟还脸红脖子粗,互不相让地较着劲,激烈地争辩起来。在他们的争吵中,我的小半杯酒早喝完了,我正吃着饭,乐得听他们天花乱坠地一阵胡侃瞎吹。听到房间里争吵的声音,老板探过头来张望,连他家的大黑狗也在门口瞧着我们,一脸诧异。我对老板摆摆手,意思是:没事,你去忙吧。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我饭都吃完了,可我那位远道回来的同学,瞧了一眼已干涸的酒瓶,显得意犹未尽,陪同的同学见状,立马要再去车里取酒。我拦住他,劝说道:“酒喝到刚刚好就好,不要喝醉了,他刚回来,还没回家呢,你已是破了例,也不能再喝了,多吃点菜,等下再吃点饭。”我们知道,我们这位远道回来的同学,其实酒量并不大,原来喝得两三杯就会醉,可能是今天高兴,菜对胃口,酒也来劲,最主要的是今天心情好,兴致高,总觉得还未尽兴,还没过瘾。陪同的同学望着面红耳赤,已略带醉意的同学说道:“要不再来一瓶,今天就陪你好好过把瘾?”我们这位陪同的同学,可是海量,斤把白酒都不在话下,只是他现在患了脂肪肝,医生多次告诫他,必须戒酒,他事实上也基本把酒戒了,今天是破例。刚回的同学望着陪同同学的一脸真诚和满眼的诚意,想起自己多次醉酒的窘态,不禁哑然,半晌,对着陪同的同学高声嚷道:“今天就到此为止,下次还来这,我们接着喝,来,把杯里的酒喝了,我们再吃饭。”说着,他俩起来,碰了酒杯,一饮而尽。我赶紧要老板换了热米饭来,此时,老板娘也正好又端来了一大盘刚炒好的新鲜青菜,他俩各装了一大碗热乎乎的米饭,继续吃了起来。

初冬的夜晚,已有几分寒意,江边更是寒气袭人。我坐在房间正觉有几分寒冷,老板娘从厨房抱来一个大火盆来到房间,里面是满盆通红的火燥子(应该是刚才用柴火煮饭烧菜形成的火燥子),房间有了火盆,顿感温暖、舒适。此时,老板和老板娘也已忙完,来到房间休息,老板坐在火盆旁看电视,老板娘端了一杯茶水给我,整理好床上的物品,也坐下看电视节,我记得他们当时看的是湖南卫视的寻亲节目,他们盯着电视,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看得很投入,很认真。我的俩位同学已没有刚才喝酒时那样的亢奋,正安安静静,慢条斯理地喝着鱼汤,吃着饭。外面的大黑狗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也溜进了房间,正在一旁啃着地下的骨头,形态安然自若;火盆旁忽然多了一只大花猫,也在不声不响地舔着鱼骨,更是安逸惬意。忽然,电视里嘣出广告,店老板夫妻俩才从专注中忪驰下来。我问道:

“你们的鱼店开了多久了?”

“也有三、四年了。”老板回答。

“生意好吧?”我继续问,

“马马虎虎,还算可以。”老板答。

“你们就是本地的吧?”我们继续一问一答,

“我们是对河的,这里是我堂客的娘家。”

“怎么没在自己家里开店?”

“我们家在偏远的山里,不好开店。”

“在这里开店,怎么不把房子盖好点?”

“冒钱啊,这几年负担重。”老板娘回答。

“俩个儿女要读书,开支大。”

“读中学,还是大学?”

“一个是大学,一个读中专。”

“本来两个都可以读大学的”老板娘不无遗憾地说。

“那是为什么?”我好奇的问,

“他们俩个成绩一直都很好,当时都考上了县里的重点中学。那时渔业队刚刚撤销,又没找到事做,经济紧张,没办法供俩个读重点学校啊。”老板娘继续说道:

“他们俩个都懂事,从小就感情深,有好的总是让给对方,上重点中学也是,互相推让,非要对方上重点中学,自己留在家里读本乡学校。最后还是妹妹犟赢了,她把哥哥送到县里读重点,自己留在家里读本乡学校,他们俩个比亲兄妹还亲啊。”老板娘无限感叹地说。

“他们不是亲兄妹?”我的同学问道,此时他们已吃完饭了。

沉默片刻,老板娘回过神来,不作声了,她起身去收拾桌上的碗筷,端着一摞碗筷去到厨房,大黑狗和胖花猫也跟着她去了厨房。

老板从口袋里掏出香烟,发给我们每人一支,他自己也点了一支香烟,感慨地说:“他们原来自己也不晓得,只是后来长大了,到学校读书听别人讲,才晓得的。细伢子原来是我邻居的儿子,那时我们都在渔业队,渔业队的渔船也承包到了户,为了多捞收入,有时晚上也要到河里去捕鱼,那天夜晚,本来天色不好,大家都不敢下河,我邻居为了要砌新屋,急着赚钱,夫妇俩趁着天黑便下了河,那知突遇特大风暴,顷刻之间就船翻人亡,那年细伢子还不满岁,父母双亡,只剩下六十多岁的奶奶,奶奶当时也是体弱多病,一个人没办法扶养孩子,我老婆帮衬着她,那年我老婆正好也生下女儿,她的奶水就喂养两个孩子。没过两年,孩子的奶奶也病逝了,因没有别的亲戚,细伢子就成了孤儿,当时有人建议村干部把孩子送到县孤儿院,我老婆心慈,见孩子怪可怜的,不忍心把孩子送走,就央求村干部和她一起去县里办了领养手续,孩子就由我们抚养。”

“孩子争气,从小就没病没痛,长得结实健壮,又懂事,会读书,还处处护着妹妹,让着妹妹。我那丫头从小就古灵精怪,不但不怕他哥哥,还时常捉弄、招惹他哥,可其实她心里是最疼爱她哥的,表面上是哥让着妹,其实还是妹让着哥呢。我那丫头天生就是满肚子的精灵古怪,想出的怪点子,别人就是摸不着头脑,淘尽了气。”

老板娘已洗好了碗筷,来到房间,她接过了丈夫的话,继续说道:

“这对家伙,从小就爱在家里打闹,但从不在外面招惹是非,在学校成绩也好,又知书达理,懂礼貌,常常受到老师和乡亲们的夸奖和称赞,家里的事,他俩也是抢着做,省了我们不少心。”

她停了一会,接着说:

“自从他俩知道了不是亲兄妹,关系比原来更融洽,更亲密。儿子变得更懂事,更孝顺了,只是话比以前更少了,更稳重了;女儿也比以前更知事,更谦让,更乖巧了。”此时老板娘两眼放光,满眼思念。

这对夫妇谈到他们的儿女,竟滔滔不绝地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而且还是对着并不很熟悉的陌生人,可见他们对自己的儿女是打心眼里喜欢,有抑制不住的喜爱,是从内心里感到自豪和骄傲,是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儿女的慈爱与挂念。

“他们放假都会回来吗?”我的同学已被他们的叙述感染了,很关切地问。

“头两年学校放假,兄妹都回来,从去年开始,儿子放假就没回来了。听女儿说,她哥要她继续考本科,说到时候学费由他付,从去年暑假开始,她哥就开始打工为他妹攒学费。最初妹子不同意,怕她哥太辛苦,但后来,她了解到现在就业难,文凭要求高,自己也想多学点本领,好为以后工作、就业打好基础,狠狠心也就答应了。这两年,孩子读书也很辛苦。”老板娘颇为心疼地回答。

我们听了,内心一阵感动。

“是双好儿女,他们互相体贴,相互帮助,又体谅家里,我们辛苦点也高兴。”老板娘继续夸奖儿女,内心很欣慰。

此时,大家不约而同地围坐在温暖的火盆旁,沉浸在这段温情的叙述中,连大黑狗和胖花猫也挤在火盆边,很安静地聆听着。

“其实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已经熬过去了,现在儿子,女儿在学校里都有奖学金,还有困难补助,加之他们又很节俭,现在他们每年不要用我们很多钱,每年春节回来,儿子、女儿还会给我们买很多礼物呢。”老板娘洋溢着满脸幸福,继续说着:

“我和孩子他爹也计划好了,到明年,我们也准备盖新房,好让儿女回来有个好安生,让客人来了也坐得亮堂舒服些。”老板娘的话充满期待和憧憬。

“材料已准备得差不多了,只是等办手续和找施工队了。”老板也颇为自豪地补充。

“儿子是学建筑的,他把图子都画好了呢。”老板娘更是很得意地补充道。

我们感到他们的梦想是那样的生动,真切,令人向往,不仅是怀端在心里,很快就会呈现在眼前。

“到时候,我们一定来道喜,来庆贺!”我们情不自禁地为他们高兴。

这时老板娘从里间房里搬出来一沓相册,让我们看她儿子、女儿的照片。

相册里,她儿子英俊、潇洒,朴实、纯真,还透着几分刚毅和帅气;她女儿则是清秀、俊俏,凸显出聪慧、活泼,有几分调皮和灵气。

我们很羡慕这勤劳、质朴,善良、和睦的一家,充满了向上奋进的力量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满满的亲情和浓浓的爱意。我们甚至也不由自主地沉浸在他们满满的幸福和浓浓温情之中。

我们看完相册,老板娘又准备要去为我们烧茶水,我们连忙道谢,说时间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去了,你们忙了一天,也该早点休息了。

我们结了账,买了单,起身再次道谢,便向他们告辞,准备回家。

他们夫妻俩坚持要送我们,一直送我们到车边,直到我们上了车,启动,开走,上了小路,下了山坡,他们还在向我们招手致意。

不一会,我们就上了大坝,冬夜的江岸,冷风飕飕,但我们并不寒冷,而是感到很舒畅,很快意,有一种很大的满足感和获得感,并不完全是因为今天的美景和美味,有一种比它们更动人,更受用的东西,是那样朴实无华,无声无息,而又是那样的深邃隽永,摄人心魄,动人心弦,象是触动了人心上最柔软最温暖的地方,使人满心温馨甜蜜,令人回味无穷。忍不住,我再次回头张望,山坡上那间简陋的小鱼店,仍然散发着暧暧的桔黄光亮。

周可迦 2018.07.16 衡山

落单

文/残雪

在整个童年期间,落单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无奈但又经常发生的事。我生性热情,但却是那种内热;我渴望传达感情,但又极其腼腆。比如在课间,当孩子们都与各自的玩伴跑出教室时,我往往是那少数几个留在教室里的人之一。其实并非同学们不欢迎我参与他们的游戏,而是我自己畏缩顾虑,不敢贸然进入不熟悉的圈子。我就这样向内收缩着,对自己很不满意,却又没有勇气改变。总是一个人,总是悄悄地畏缩着,沮丧着,羡慕着,熬过那些落单的寂寞时光。其实并不是敞开心扉有多么难,只是我常年养成的习惯令我总是迈不出第一步。

在一节体育课上,那位老师发现了我有短跑的才能。他不厌其烦地对我进行了好几次测试,确定了这一点。正是这些测试给了女同学们印象,所以第二天一下课,我就受到邀请了。她们要玩追击的游戏,需要我这样的快腿女孩。我每一回都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跑啊,跑啊,跑得气喘吁吁,跑得无比畅快。这种同大家交流情感的游戏驱散了我心中常年的乌云,让我感到自己实实在在地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追击的游戏持续了不到半个月,同学们的注意力又转向了一种新的游戏:踢毽子。我没有毽子,即使有,那种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我也学不会,我也不敢借同学的毽子踢一踢。于是我又落单了,我成了旁观者,在他们当中走来走去,假装不感兴趣,其实内心焦虑得很。他们在踢,踢自己的或别人的毽子。有几个女孩的技巧的确高超。

回到家,一放下书包,我立刻找来铜板和废作业本做毽子。我剪啊剪,很快就做成了一个最简单的纸毽子。我想练技巧,就学着同学的样子踢起来。好像这个活动是我最不擅长的,我缺少身体随机应变的灵活性,平衡的能力也很差。我一连练习了好几天,进展还是不大。我想,我连这种纸毽子都踢不好,更不要说同学们的那些鸡毛毽子了。唉唉,就不要去丢人了吧。

因为是冬天,踢毽子的游戏一直持续着。一些人踢出的花样越来越多,他们的姿势也越来越好看了。我呢,还是只能做看客,既羡慕,又沮丧。没人叫我进入到他们的圈子里去踢,因为他们都是能手,也因为课间只有十五分钟,十分宝贵。我是怎样挨过那个漫长无聊的冬天的啊,真是不堪回首啊。

春天终于来了,我们明天要去春游。我知道我的好时光要回来了,从下午起就在偷偷地激动中设想那些情景。

我们在烈士塔下面开了个会之后,老师就宣布让我们自由活动了。我们搞什么活动?当然是追击,去山上的树林里玩“工兵捉强盗”!更令我兴奋的是这一次,我们将分两边,男同学一边,女同学一边。女追男!我追到了两个“俘虏”,当时我激动得要发狂了。

礼物

文/孙玉秀

教师节的前两天,我正在批改作业,体育委员李俊敲门进了办公室,他腼腆地冲我笑了笑,递给我一张表说,老师,咱班的体育项目都统计出来了,您再给看看,如果可以,我就拿去上交了。

我接过来粗略看了一遍,感觉安排得挺好,便夸奖他说,不愧是班级体委,这么快就整理出来了。

李俊说,这也没啥难的,好容易赶上一次运动会,大家都抢着参加比赛呢!

我点头说,你体育好,又有组织能力,这次运动会上,一定要组织好同学,为班级争光。

李俊红着脸点头说,老师,要是没问题,那我拿去上报了。

我说,行,拿去吧!李俊偷看了我一眼,拿着表慢吞吞地往外走。

我望着他瘦高的背影想,才十五岁,个子就有一米七五了,篮球、长跑、跳远都难不住他,是特长生的好苗子。

想到这,我突然感觉哪里不对劲儿,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冲他喊了一嗓子,你回来!我咋没看见你的名字?

李俊愣了一下,转身回来将表格给了我,便低头站在一旁。

我又仔细看了一遍,沉下脸说,你解释一下,这上面怎么没有你?

李俊将头扭到一边,很快又转了回来,将头埋得更低了,也不言语,眼睛死死盯住脚面,额上却沁出了汗珠。

我将那张表拍到他面前说,抬起头,脚有啥可看的?赶紧把你的名字填上!

李俊不说话,也没动地方,仍然低头盯着脚面看,眼里却泛出了泪光。

我随着他的目光,瞥了一眼他脚上的鞋,那是一双洗褪了色的布面球鞋,虽说旧了些,但也很干净。我又厉声说,是男子汉,就抬起头!

他抹了一下眼角的泪,还是没反应,目光始终没离开他那双脚。

我压不住心头的怒火,用力拍了一下桌子,不想参加就算了!太让老师失望了!赶紧将表拿走!

李俊张了张嘴,想要解释什么,又咽了回去,拿起表格,抹着眼泪走了。

第二天早自习时,班长来找我说,老师,李俊没来,可能是辍学了!他昨天放学时跟我说,要是他今天没来,就让我把这封信转交给你。

我感觉头“嗡”的一下,昨天只批评了他几句,难道就辍学了?千万别出啥乱子,否则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我打开那封信,感觉手有些发抖。等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读完那封信时,眼泪止不住掉了下来!

李俊在信上说,我做梦都想参加运动会,可我脚上穿的旧鞋,是捡哥哥的,大了两个号码,跑跳都不太跟脚。我回家跟妈说了,妈骂了我一顿,说我太不懂事了!哥哥还在读大学,爷爷瘫痪在床,爸身体也不好,家里随处都需要钱,总不能为了运动会去买新鞋!所以我没报名,惹您生气了!老师,请您原谅我!我不想读书了,等我赚了钱,再回学校去看您!

我含着眼泪把那封信读给了全班同学听,大家都哭了。我惭愧地对他们说,是老师失职了,对他了解得不够,还冲他发了火,老师出钱给他买一双运动鞋!

班长站起来说,也算我一个!其余同学见状,都纷纷举起了手,算我一个!算我一个!还有我一个!

我望着教室里高高举起的一双双手,眼泪又一次模糊了双眼!

那天我给李俊申请了贫困生补助,又给他母亲打了电话。

教师节那天,李俊返校上课了!班长捧着一双崭新的运动鞋,郑重地递给李俊说,收下吧,这是大家的一点心意!

李俊又一次红了脸,低头嗫嚅着说,这鞋、我不能收,是我骗了大家。

我和全班同学当时都呆愣在那里,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李俊又说,其实妈说家里再苦,也不能让你没鞋穿,就去借了五十元钱给我。我想了又想,没舍得买鞋,便去商场买了两条丝巾!今天是妈的生日,也是教师节!我想送给你们一份惊喜,又怕被妈骂,才偷着去捡了两天废品,还给了妈那五十元钱。

李俊说完,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我说,丝巾老师不能要,但这双鞋你必须收下!

李俊含泪接过来说,谢谢大家,我会努力的!祝老师节日快乐!

全班同学都笑了,齐声喊,老师,节日快乐!

我站在讲台上,望着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心里比吃了蜜还甜,赶紧说,谢谢同学们!你们团结互助的精神,才是老师收到的一件最贵重的礼物!

天要下雨,儿要长大

下班时间到了,我还在座位上磨蹭,这极为反常。这么多年对下班的渴望,依然如同要去赴初恋的约会,早早做好准备、迫不及待出发。所以,值班医生很奇怪,风平浪静为何我还滞留科室:赵老师,下班了哦。

翻个白眼,我的手机没故障,知道过了下班时间,这不是家中的小子们要制造惊喜,让我6:30才回家嘛。此时此刻,家中有三个平均年龄不到21岁的小伙子们,正在我的厨房挥铲舞勺,准备8人份的豪华晚餐。

都以为赵医生恋儿,担心儿子上大学后会迷失方向,殊不知,其实我早已厌倦了,以高考为目的,更年期和青春期小心翼翼却危机四伏的相处,胜负已经不重要,关键是等到一个结果,便有了新的开始。

孩子上学后,短暂的不适应,不单是因为想儿子,更多的是突然多出了时间和精力,没有合理地安排。兴匆匆给自己定了几个计划,却又贪多嚼不烂,荒芜了几多雄心壮志,浪费了一干人民币。

冷静下来发现,这是人生中最难得的黄金时期。孩子刚刚结束一场战斗,进入相对和平的建设时期,对父母的需求不大。我们正值中年鼎盛,工作经历、社会经验收获满满,夫妻感情稳定到不设防,年龄优势让我们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日子是游刃有余的自由自在。

有位老大姐,很小就把孩子送出去读书,一度母子感情冷漠,她说不怕,孩子长大了都要回归,重新开始依恋父母。此话诚不欺我,感到儿子开始想家,考试结束第二天,就急忙赶回达州。

已经自由了一年的赵医生,突然感到压力,天天都要对付三两张嘴,实在辛苦。这一年来,我和娃他爹除了周末,一般各顾各,大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潇洒。人变懒容易,变勤快很难。

一家三口在家吃饭,看儿子大口吃不嫌弃我回生的厨艺,很是有种满足的幸福。听儿子喋喋他的暑假安排,只在家待10多天,便要出去一系列活动。真心话,当时真没有丁点惋惜相聚太短的遗憾,反是暗地里欢喜,苦日子不太长,坚持坚持就过去了。

口内尤自虚情假意地抱怨,好不容易放假怎不在家多些时间。饭毕又满脸笑容恭维儿子越来越懂事,儿子识趣地准备洗碗。老公却抢着说儿子今天才回家,明天开始洗碗,今天他洗。最恨这种为了拉近感情,没有原则的竞争,我上纲上线地抨击老公破坏同盟的错误行为,儿子在一旁哂笑。

在家的日子是儿子的才艺展示。被我弃用的台式电脑,经过他一番折腾,告知屏幕大使用舒适,劝我以后都在这台电脑上写文章;并成功维修打印机,123教我使用步骤;还非常热心地到我科室,调试好投影仪,把他多余的配件送给我们。

最不可思议的是,小子说他的两个同学,假期要报培训班学习烹饪,让我也教他几样简单的菜肴。我晕,现在的男孩是看到未来竞争的残酷吗?急急忙忙学些讨好女孩儿的技能。立马联想到同学的儿子——爽儿。

要说教育根本没有可以复制的版本。我这同学一直体弱,家境也不宽裕,总觉得她的教育消极悲观,怕对孩子有负面影响,还经常劝诫她。谁知见到今年大学毕业,靠自己实力签约某公司的爽儿,实在让人欣慰。小伙子阳光、自信、开朗,待人接物礼貌有度,看问题理性深刻,很是招人喜欢。

爽儿还有个让人眼前一亮的爱好:厨艺。要说这厨艺的培养,应该是同学危机意识,打小她就给儿子念叨:妈妈身体不好,你要自己学会煮饭哦,不然哪天妈妈病了要饿肚子。于是爽儿小小年纪学会了简单的炒菜煮饭。

大学时,懂事的孩子体谅母亲的艰难,麦当劳打工,看食材转变为食物的美妙过程,对厨艺有了更多向往。一边向周围人学习,一边有空便尝试,竟自学成才起来。到大学毕业,已经能够做出一桌宴席的菜肴。

于是邀请爽儿到家带儿子做厨,儿子立马邀请他的好友,三人一拍即合表示同意。互加微信后,他们定下日期,开始准备,儿子对他们安排的菜谱守口如瓶,一心要给我们惊喜。下午2点,他们超市集合,爽儿带着两个大一学弟,开始了采购做厨一条龙服务,让我6:30才能回家。

傍晚6:40,邀请的几个客人都到齐。除了我和同学,6位食客从00后到90后,参差10年的光阴。所有的菜品上桌,八菜一汤,惊艳的色香味俱全,实在叹服三个年轻人的手艺。享受年轻人的服务,既有总算松一口气的欣慰,亦有时光流逝的怅然。

送走客人,问儿子累不累,儿说:不累,多高兴的,做饭的也高兴,吃饭的也高兴。长大的过程,就是可以帮助到他人的过程,所有的孩子都在长大。天要下雨,儿要长大,由他们去吧。

我的同学王春霞

文/九满

王春霞,是我的大学同学。

那年七月,我们怀着“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的喜悦心情,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

参加工作没几年,春霞就成为一家大型央企的计划处处长。

从此,每次参加会议,看到坐在台上那些道貌岸然的女领导,我就会联想到春风正得意的春霞。领导这玩意儿很神奇,无任是同学还是亲人、朋友,只要坐上领导岗位,总能让人从中看出威严的味道。

那年冬天,春霞来广州参加工程投标,乘这个机会,她请茂好联系在广州工作的同学小聚。茂好叫我组织,让我意外且自豪,赶紧联系我熟悉的饭店,并拿出珍藏多年的好酒招待他们。五粮液,在当年算是好酒了。但当时假酒盛行,而且考虑到我所处的位置,酒桌上,同学们都表达了他们的担心,劝我在饭店里拿酒就行了。我执意要他们喝五粮液,迅速拧开瓶盖,让生米煮成熟饭,以表明我的盛情和诚意。于是,他们怀着担忧迟迟疑疑地喝。到底还是喝到了假酒,未及离开饭店,就有人吐了起来。

从此,再见春霞,我便有些许忐忑,畏畏缩缩的,总觉得自己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不能登大雅之堂。跟她打招呼,都要先深呼吸一下,看她一眼都需要很大的勇气。况且同学们都争着与她交流,我只好躲得远远的,没能和她说上几句话。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之间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联系。春霞曾劝我不必有这样的顾虑,老同学嘛!何况和我聊天并不乏味。见她这么说,我的神情中显出心满意足又无比感激的样子。

话虽这么说,我与春霞的交流还是少之又少。直到那年同学聚会,我成了东道主,我才以此为媒介,和她主动联络起来。刚开始,我兴致勃勃、滔滔不绝地向她讲述自己生活中的波诡云谲与惊心动魄,而她似乎没有什么兴趣,只是不好意思打断我。但这次谈话后,我们竟然“活络”起来了。

那天,我打电话给她,问她有没有时间来我工作的地方参加同学小聚,她说:“我必须去,不仅为着我们之间的情谊,更为着你的面子!”哈哈哈……到底是在官场上行走的人,心里冰雪般的透彻,不仅清楚我的这种煞有介事,也知晓我需要她的身影在同学聚会中出现。我本来预料她一准会来,可她真的答应来,仍是让我激动。交谈中,我希望她带些北京特产过来,她满口答应。我虽然知道此事的复杂与麻烦,但她仍是爽快地答应了。

在我和春霞的联络中,她总是艳羡我的无欲无求。偶尔,她会问起我有哪些同学参加聚会,以及一些同学的近况,我说谁谁上副处了,谁谁挣大钱了,她都表示不屑一顾,似乎他们都不能和我相提并论、同日而语。我迅疾反驳了她的看法,说她是领导,不食人间烟火,根本不了解我的情况。我告诉她我低矮的位置,工资待遇不高,还忙得一塌糊涂,既不能顾家,也不能养家。她说同学中就我最潇洒,我觉得此话不值辩驳,就岔开了话题,但打心底知道她认识之偏颇。而她是个知趣的人,也没就这个话题纠缠下去,也许她依旧认为我活出了真我。当然,她的振振有词,多少让我相信自己也许真的有些洒脱,就兀自高兴了一小会儿。

同学聚会后。又过了几个月,半夜时分,我喝高了,突然想起叫我“辩证”地面对失败,解释命运的春霞。便打电话给她,感谢她多年来对我的支持和鼓励,并邀请她再来广东走走,亲身感受南方的暖冬,品味老同学的温暖。我们也谈到了她的成功。我告诉她,我是从某某同学那里获知她升迁的,本想向她表示祝贺,仍是怕打扰她才作罢。我对她在“官运”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现出了发自肺腑又溢于言表的高兴,她这才意识到,我其实是一个打骨子里敬畏权威的人,她的成功,早已化作权威的影子,让我认可了她的人生之路。

我还告诉她,我时常在百度里搜索她的名字,也总能获知她的一些近况和变化,还不厌其烦、兴致勃勃地予以枚举。她说:“何必这么麻烦,你直接加我微信好了。”我对她愿意和我互加微信表现出受宠若惊的样子。随后,我翻看了她的朋友圈,里面什么都没有,这倒也符合她性格中谨小慎微的那个部分。但是,从此以后,我便融入了她朋友圈的海洋里,但凡她发布关乎她一星半点成就的信息时,我总会跳出来点一个赞,让她意识到我的存在,有时还让她怔忪半天。

随着我与春霞交流地深入,我逐渐意识到,就是因为她,还有与她类似的同学对我人生观的不断修正,终于没让我在她们所认可的“正道”上越滑越远。我不知这于我而言到底是好还是坏,我只知道,我终于名正言顺地在某些场合坐到了主席台上,成了他们所“不屑”的那类人。于是,凭我阿Q似的自信,我似乎能和他们平起平坐了,也不惧与她们联络了。然而,我老了,他们也老了。

明年,是我们毕业三十五周年,说好了一定要见的,不知道还算不算数!

女同学为我做棉裤

文/杨靳葆

又是一年严冬到。每当此时我总会想起1964年在阳高县度过的那个冬天,想起为我做棉裤让我熬过那漫长阴冷的塞外严冬的学妹杨文英。1964年9月,新学年开学不久,省里下了文件,要求在校大学生在冬季农闲的时候下乡参加“四清”运动,我们系被安排在当时的雁北地区,地区所在地是大同。雁北地区所辖的各县从地理位置上看在山西省的最北部,属于高寒地区,冬季来得早,时间长,气温低,所以发给这个地区人们的布票比山西省其他地区的要多。

下乡的准备无非是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精神上是讲为什么要参加“四清”等等一些要求,而物质方面的准备则是大家如何保暖防寒,安全过冬,以保证“四清”工作的顺利完成。

我的老家在晋中的最南端,我冬季不穿棉裤,只穿绒裤,这在太原可以,到了大同是不行的,会把腿冻坏,所以学校要求必须做好防寒的物质准备,没有棉裤的要做或买。这一年的暑假因为参加军训,我没有回家,当时回家做也不太可能,所以系领导决定同学们互相帮助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班是我们系唯一的“和尚班”,20名同学清一色男生,没有人能做得了针线活,系里联系其他班的女同学来帮忙。我不记得当时是怎么联系到比我们低一届的学妹杨文英的,按她的要求,我找了两条旧的单裤,棉花针线等等就不记得怎么回事了,很快棉裤就絮好了。她的针线活很出色,一看就是平时在家常干活,针黹颇见功底的。文英是我们系学生会文艺部部长,是一个比较活跃、性格开朗、美丽大方、交际和组织能力较强、颇有人缘的女孩,是系里系外许多男生心目中的偶像,看了她做的活更让人肃然起敬。

这年10月,“四清”工作队在大同经过短暂的集训之后分别下到县里,我们都在阳高县,我在北徐屯公社,她在罗文皂公社。

阳高县真的好冷,11月份就已经天寒地冻,但是因为我穿了厚厚的棉裤,所以我没有觉得受冻,我很感谢文英。

毕业分配时,大家各奔东西,虽然我知道她也生活工作在这个城市,我也时不时地探听其下落,却总觉得我们离得很近又很远。2019年4月,大学兄弟班的同学有个小聚会,我应邀参加,意外地见到了50多年不见的学妹杨文英。她还是那么落落大方,那么快人快语,只是无情的岁月和生活的磨难使年近八旬的她显得衰老。席间谈到1964年那条棉裤,她还记得一些细节,诸如用的是两条西裤等等。

分别时我们互相留了手机号,此后我们建立了微信联系,常常问候和祝福对方。

这是一件小事,但却终身难忘,我感激她,愿她的晚年生活平安、健康、快乐。

相见

文/孙进

没有想到,和他竟然就这么见面了。

我去他任职的公司办事,闲暇时随口问了一句,他好像在你们公司?热情的同事立刻去找他。

我们是初中同学,当时家住得很近。那时大家关系非常好,我没有自行车,每天上学他路过我家,都会在楼下叫我,我立刻飞奔下楼,跨上他自行车的后座,一起去上学。放学也大多一同回家,我们关系亲密得好像一家人似的。

初中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那时没有微信、手机之类的联系方式,后来大家都搬了家,渐渐地失去了联系。前几年,初中的班长费经周折建了班级微信群,张罗了二十几个同学进群。在群里大家礼貌地打了招呼,我和他也相互加了好友,说了几句客套话,通过朋友圈,隐约地了解了一下对方的情况。

正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他走进了会议室。如果在路上偶遇,基本就是擦肩而过了,他胖了,发际线后移了不少。因为有之前的铺垫,我们都迅速认出了对方,热情地握手言欢。

时间尚早,大家聊了聊现在的状况,还有班上同学的情况,其实大多内容我们都知道,但似乎需要寻找一个由头才能开始话题的交谈,我们都相互默契地回避着个人的家庭、职位之类的私人话题。

毕业以后的情况,也是简单聊聊,半小时之后,大家一下没了话题,出现了片刻的冷场。这时,同事叫一起坐车回去了。借机大家起身,还是热情地相互道别,说要下次打电话再约时间好好聚聚。

回去的路上,我突然发现,我们只有微信,连电话号码都没留,也不知他的微信号是否就是手机号。这时窗外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以前骑车他带我时,遇到下雨,或是我钻进他的雨披,或是我帮他打伞,一路上总是欢声笑语不断,还时常打趣班上谁又和谁好了之类的话题。微信上,同学群里曾经开玩笑地说过,几十年没见,遇到可要说个三天三夜。可如今这短短的半小时,大家似乎跨过了几十年的人生。

年轻时读鲁迅的《闰土》,对后来鲁迅和闰土相遇的酸涩和漠然无法完全理解,教材中的标准答案说是由于地位差异造成的。如今渐渐走到了人生的暮年,才慢慢理解其实并不完全是所谓地位的差异,更多的是随着时光的变迁,每个人都会烙上不同环境的痕迹,不同的痕迹就是不同的人生轨迹,而轨迹大多是平行的。人与人的交往其实都是即时、都是当下,远去的回忆永远都是过去。

晚上我做了个梦,梦到了我们以前一起上学、放学的情景,也许人老了就是如此吧。

乡间剃头匠

文/谢观荣

我一个同学,初中毕业学了剃头手艺,成了乡间剃头匠。记得有一回跟他师父到我们村剃头,那时他刚学不久,看见我时,很兴奋地笑了,没有半点难为情。剃头匠是体面的,毕竟是门手艺,乡村人除了种田,大多会学门手艺,木匠、泥瓦匠、石匠、铁匠、漆匠、厨子、吹鼓手等等,剃头匠算轻松的,挣钱也容易,不管世道如何变化,人总要剃头吧。

我本不想要老剃头匠剃头,他太老了,走不动路似的,特别那双手,颤巍巍的,叫人感觉害怕。可奇怪的是,只要剃刀在手,老头立即变成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手也不抖了,下手准确,力道恰到好处。村里长辈们笑话我,老剃头匠就这样,手抖多少年,只要开始剃头就像换了一个人,放心吧,没事。我还是担心,毕竟年纪大了,要是一个愣神,手中剃刀的力度大了些,那可是把锋利无比的剃刀啊!

正好见到我的同学朝我笑,还挤着眉,笑容里有很多内容,大概因为师傅在场,不好多说什么,不然早就奔过来拉着我诉说别后情景了。其实在校时,咱们关系一般,他属于不爱学习的那种,整天变着花样玩,成绩一塌糊涂,能够混个初中毕业已经谢天谢地了。而我是个好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安安静静,成绩总是班级里的前几名,考上了县城的高中,也算是件比较风光的事。本来我想在县城理发,城里发型时髦精神,可剃一次头要3毛钱,对农村孩子来说,太贵。

于是,我就在星期天回家的时候剃头,在家剃头不要钱。其实也不是不要钱,那时乡间剃头都是包年的,家里几口人,每人每年十来斤粮食。年底,老剃头匠的儿子拉着板车,带着小秤,挨家挨户称粮食,那情景还是很有人情味的。老剃头匠一家一家说着感谢的话,态度诚恳,心怀感激,而每家人都对老剃头匠表示感谢,也是诚心诚意。现在想来,那时人们之间的关系真是朴实得很,遇到一两家家庭困难的,老剃头匠就会让少称几斤粮食,或者干脆算了,但那家人肯定不依不饶,非要足额称出来,只有这样才心安理得,老人家辛苦一年,可不能让人家白忙活。

我要同学给我剃头,他挠着自己的头说,还没学会呢,现在只是跟师傅打打下手,做做杂事。我鼓励他,总有第一次嘛,你试试,剃坏了不怪你。得到师傅应允后,同学在我的头上开始了他人生第一次剃头实战,说实话,我有些后悔,他不仅把我的头剃得乱七八糟,而且手也发抖,比他师傅闲着的时候抖得更厉害。

后来几年,学业渐渐繁重,我回家少了,剃头都在县城,虽说是高消费,也只有咬咬牙,认了。而家里人剃头,还是找乡间剃头匠,老剃头匠退休了,我的那个同学接替,他出师了,手艺不错。只是他剃头归剃头,从没要过我家一粒粮食。父亲过意不去,他就说,我和你儿子是同学,像亲兄弟一样,我能要你的粮食么?说得理直气壮,父亲只好作罢。

倒是我很惭愧,几年了,一次也没遇见过他。

退后的人生

文/柳若凡

夏日的清晨天亮的早,向云今天早早就醒了,躺在床上想着心事,自从大学毕业后,一直忙碌的找工作,换工作,总是压力很大,这么长时间了就没像今天这样激动过,望着昨晚一直摆弄着飞往海南的机票静静的在枕头旁边,自己模拟的好多场景会是什么样子呢?抿了抿嘴唇,今天一定要告诉他,马上起床梳洗。

走在这条熟悉幽静的小路上,盼了两年了,多少次一个人偷偷的跑过来看看那家咖啡厅,故意经过一下,一直回想着班长在毕业的时候在这组织的那次有意义的聚会,大家相约两年后的今天在这儿再次聚首。一幕幕还在眼前。

班长和几个女同学早早就把现场布置好了,温馨浪漫的现场和两年前是一样的,大家见了面还是上学的样子,几个女同学在一个角落里互相问着近况,就没有空场的时候,男同学还是一起拍着扑克一样还是争得脸红脖子粗的,但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个时候,不知谁喊了一声“秦风来了”。门一推开,一种窒息的感觉,秦风比以前更帅了,接着更窒息的事情发生了,秦风从身后拉出一个漂亮时尚的女孩,“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的女朋友”所有的女生的目光都投向了向云,男生也在悄悄的瞄着向云。这时候班长反应也慢了半拍,赶紧寒暄着给他们让座。大家不知道为什么都不像刚才那么玩着,闹着起劲了。

向云的脑袋一下就懵了,手一直攥着口袋里的那张机票,眼泪一直不争气的在眼睛里打转,不知自己怎么离开的座位,飞快的跑到洗手间,几乎是趴在洗漱台上深深的吸了口气,望着镜子里的自己,眼泪还是不争气的流了下来。门开了,小玉走进来"没锁门啊,你没事吧","我没事,在这呆一会儿就好了,”"哎,我陪你一会儿。"

向云补了一下妆,"我没事了,走吧,还那么多同学等着呢”,小玉心疼的看了一眼向云,没说话,俩人一前一后来到了大厅,又来了好几个同学,大家互相打着招呼,韩天一直坐在角落了,可向云和小玉一出来他就盯着向云,他一进来和秦风打招呼,就能想到向云会是怎样的表情,本来他很想上前跟她们打招呼,可不知为什么他希望还是向云走过来主动和自己打招呼,小玉拉着向云走到韩天身边坐下来,礼节性的互相问候了一下,向云勉强的笑着,但还是心不在焉的像正在和女同学调侃的秦风那边张望,好像他的女朋友走了。

韩天依然是慢慢的喝着茶,和两个女孩子一问一答的,小玉说是去照顾一下大家,离开了。向云也喝着咖啡望着窗外,两个人就沉默着,韩天鼓了半天勇气从包里拿出一样东西,“打开看一下,送你的,”“什么啊,是红柳,”向云诧异的望着韩天,“你怎么知道,我喜欢红柳,上学的时候我和你说过吗,”“没有'',"我记得上学的时候我就没怎么和你说过话啊,”“你记不起来了,但是我知道,我刚毕业的时候去戈壁滩找遍了,但是没找到,只有骆驼刺,后来去过好多地方找,今年听说在青藏高原有,我终于在两年聚会的时候找到了".

向云努力的回忆,俩个人都在沉默,对了,是毕业聚会有一个环节,大家换心愿,左边的同学写好心愿交给右边的同学,自己左边是秦风,难道右边的是韩天,真的一直都没记着,就知道当时很想知道秦风的心愿,他写的是和喜欢的女孩子飞海南,向云的手一直在口袋了攥着那张机票,估计都被汗水浸湿了。她看着韩天,韩天点了点头,只有韩天知道在聚会前请了班长一顿酒,给他透露了这个环节,当时是怎样的激动的排在向云的右边。

相聚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向云带着红柳回到家,感觉好累,好累,妈妈从她一进来就知道她有心事,跟进了她的房间,“妈妈,我想抱着您哭一下,”“哭吧,孩子'',妈妈把向云揽在怀里,抚摸着她的后背,女儿真的大了。"痛快的哭一下,就完了,妈妈有话和你谈”。“嗯,妈,我好受一些了”,虽然眼泪还是不争气的流着,向云终于平静一些了,“你和秦风分分合合的,妈妈都看在眼里,想过你们不合适吗,你要的是征服,他要的是自由,不过怎样,你俩都有一个会痛苦,这样的爱会有结局吗,不小了,一定要明白自已想要的生活,早休息吧”。妈妈出去了,向云想了很多,突然看到桌子上的红柳,就过去拿过来看,在包装的纸上有一行字,“如果你想去看红柳怎样在沙漠上顽强的生长,给我打电话,我会陪你去,韩天”。向云马上拨通了韩天的电话,可一时真的不知道说什么,“这么晚了,还没睡吗”,电话的另一边是韩天平静的声音,其实韩天一直在等这个电话,尽管他内心很是激动可他不知道是怎样的结局,最起码他不想失去友谊。向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你明天就要走了吗”。“对,明天就走”。电话两边是好久的沉默,向云把那张机票撕碎了,坚定的说“明天我要和你去看红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