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思想散文

2023/01/02经典文章

思想散文(精选20篇)

心中有景,处处花开

文/独谙鱼

如果你不出去走走,就会以为这就是你想要的世界。旅行应记叙的,不仅是耳闻目见,更是所思所想。

——独谙鱼

人的一生一定要疯狂一次,无论是为一个人,一段路途,或是一个梦想。

要勇于离开睁眼闭眼看见的世界,逃离身边的纷纷扰扰,放逐自己,任性一次。一直以来,渴望驰骋于规矩方圆之外,奔赴一场荒诞而盛大的旅行。

岁月更替,在光与影的交错里,演绎一场与时光的相逢,繁复的过往凝固了回忆的悲伤,往事一幕幕,已然难以风化。

一直认为,一个有内涵的人,他思想的锐利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是外表的华丽仍遮挡不住的光华。他的心中更是人们无法企及的桃源深处。就如同一座城,给人印象深刻的并非它装潢华丽的外形,亦或是绞尽脑汁的表现形式,真正震慑人心的是经长期的打磨与筛漏遗留下来的强大的历史文化底蕴。古埃及,漫漫黄沙下斯芬克斯远古的守候,为人们带来的绝非宏大的视觉体验,更是绕梁千年亘古不变的神秘预言。静默于尘世荒凉的一隅,看透岁月镌刻下的斑驳痕迹,几番喧嚣,几番静谧,蹁跹于在水一方,守望着一个人的守望。仿佛唯有这样,才能解释得清,所有苦涩的孤独,都有了归途。

人往往会陷入这样一个怪圈,会因为求不得某些事物而感叹它的美好,并憧憬之;又会因为义无反顾的投入却没有半分收获而感到疼痛。因美好而疼痛、因求不得而哀恸,这是多么遗憾的事情,但偏又为它痴迷、为它癫狂,穷其一生追寻而不悔!我想,这便是人的执念吧…旅途的终点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期待,又有谁能提前预见?

如今,身处高楼林立,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背负了太多责任与期许,疲累的在利益浮沉中挣扎,快节奏的生活剥夺了我们思考的能力。我们一路奔走,却毫无目的。颠簸劳碌,却终是赶路的过客。于我而言,一直渴望奔赴一场心灵休憩的旅行,放下一切纷扰,尽情地宣泄与释放。旅行,让原本阴霾的心渐渐放晴。风过,带走对前路的迷惘,吹开来不及开的愿望。仿佛一切都是那样美好。臆想的世界,安静而平和。我们往往忽略的是,希望用旅行删除一些记忆。可是,记忆能像行李一样可以减轻么?而旅行本身,往往是件奢侈的事。但是,脚步无法丈量的地方,心能到达。而及时地清空心房,才能更好地飞翔。

我们路过沧桑,经历成长。用心营造一个世界,无论流年无可避免的为你带来什么样子的伤害,闭上眼睛,领略心中那个祥和的世界,低下头能够闻到一种芬芳,伸出手,仿佛能够触摸到季季寒流后的融融暖意,这就是现世的安然。一个人的心绪刻画着一个人走过的路,就算物质能力有限,也不能成为思想鄙陋的借口。思想总能超越一切介质与障碍远行,直至归途。我坚信,通往人生的旅途中,心中有梦,执著前行,彼岸,就是属于你的独家绝景。

闭目,任思想徜徉于自己缔造的旅途中。

听见,花开的声音。

思想的力量

文/姚元和

《寂静的春天》是美国现代环保运动先驱蕾切尔·卡森的一部心血之作,它的中译本2008年出版后,我就曾读过。但那时对这本书的印象和震撼,远没有重读这本书时那么强烈。

卡森在她的书里着重讲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农药、特别是杀虫剂对环境的污染。卡森将这本书起名《寂静的春天》,是因为对于普通的美国人来说,在自家后院听不到鸟鸣,是件令人惊悚的大事。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心怀谦恭地为这本书写序,称赞它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并得出结论说,一种思想的力量远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他断言,如果没有这本书,世界环保运动会延误很长一段时间,甚至现在还没有开始。也有人还将《寂静的春天》与《汤姆叔叔的小屋》相提并论,因为这两本书都改变了美国的历史。

卡森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因为她收到来自马萨诸塞州一位妇女的来信,告诉她滴滴涕正在杀死鸟类。经过调查和求证,卡森发现滴滴涕、氯丹、狄氏剂、艾氏剂、安德萘、烷基、有机磷酸盐等毒性药物,不仅对动植物造成毁灭性戬害,而且通过水源流转和食品链的传承,损害人的身体健康,其毒质还可能由母亲传给子女。在当时的美国,滥用杀虫剂和除草剂等毒性药物形成的“化学药雨”,已经到了倾盆而下的地步。卡森给我们描述了一幅受毒药虐杀的毛骨悚然的世界:大量鸟类横尸公园,河里的鱼类不能繁殖,草地上的牛羊突然倒毙,饭馆和大学食堂的每一种膳食样品都含有滴滴涕,在美国人所吃的每一顿饭里都含有氯化烃……

作为一部环保名着,最可贵之处在于它对人类利用现代科技破坏生存环境发出了第一声警告。但在当时的美国,这本书却遭到与农药相关企业的猛烈抨击和一些媒体的语言暴力。几家大型化工公司都试图禁止它的出版。当该书的摘录在《纽约客》杂志发表时,马上出现了反卡森的“大合唱”,指责她歇斯底里,是极端主义者。这种攻击,可与当年出版《物种起源》时达尔文遭到的恶毒诽谤相比,甚至,由于卡森是一位女性,很多冷嘲热讽直接拿她的性别说事。而卡森在写作这本书时,正忍受着乳房肿瘤切除的痛苦,同时还在接受放射性治疗。书出版两年后,她不幸逝世于乳腺癌。美国也以国家的名义为卡森正名,并成立了专门的国家环保机构。所以从某种意义说,卡森是为自己的生命尊严在战斗,用毕生的心血在写作。由此我们也似乎领悟到了“思想的力量”:一种能改变人类共同命运的大预见,一种比政治力量更持久的软实力,一种既悲天悯人又尊重自然的大情怀。

如今,卡森的思想虽然早已深入人心,但仍然没有成为这个蔚蓝色星球上几十亿人的共同意识,环境问题依然是全球首要的共同问题,环境污染这个魔鬼仍然还没有重新装进瓶子。在建设生态文明、实施生态发展战略已成不可逆转之势,当我们误入迷途时,卡森能给我们“猛击一掌”。首先,环保问题牵扯人类共同命运,每个人都无法独善其身。破坏生态环境是既损人,也不利己的事。如果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我们每个人都难逃厄运。其次,不要用人类的“善恶”标准去看待自然界。在自然界中,所有的动植物都是有存在价值的,并无“益虫”、“害虫”之分。第三,以敬畏之心对待自然,充分发挥自然的自我平衡作用。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大自然都是人类的导师。必须向自然学习,尊重自然以自己的方式保持着的和谐与平衡。第四,充分认识现代科技的负效应。现代科技可以说是无所不能,但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它在破坏生态环境,污染空气和水源,损害食品安全等方面可能存在的推波助澜作用,并采取积极措施预防。

卡森告诉我们,未来人类最有价值的财富将是良好的生态环境,谁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为了让春天不再寂静,为了让我们栖息的家园更安心更舒心,我们必须共同努力。

清洁思想,做个轻松快乐的人

文/若愚

人生的目标,就是让自己的生命活得有意义、有价值,能让自己快乐。快乐生活的前提是改变思想,生活反映思想,思想造就生活,因此,时常给思想“洗洗澡、做做操”就成为了生活的必须,拥有良好的思想状态,人生才能不断变得美好。

有位作家曾说:“别让低效拖垮你的人生。我们不应该在无益的人、事上浪费时间,因为不管多么有效率,也只是无用功”。是的,美好的人生需要有效的规划和管理,不做无谓的浪费与蹉跎。

思想是一种力量,它源于对生活的信念。生活中,积极主动有创造性的思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热爱生活,感恩生命赋予的一切,尊重大自然,是懂得欣赏生活、感恩生命的人,内心阳光、积极的人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与快乐。

不论工作、生活,如若你认为不合适,就勇敢的说“NO”吧,这时,你其实是在肯定自己,对自己说“YES”,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奖励。

放下虚妄,迎接未来。其实幸福很简单,生活的点点滴滴皆是幸福,生活中每一点进步都值得嘉奖,学会奖励自己,为自己喝彩。进步时,为自己庆祝,善于发现快乐而享受快乐。在人生旅途前行的路上、在实现目标的途中、在失意时,不妨放慢脚步,给自己一个鼓励和拥抱,为自己助力,给自己温暖,给予自己前进的动力。开心的时候可以微笑,不开心的时候必须微笑,因为微笑是快乐的源泉。

选择永远比机会重要,选择往往能决定命运走向。困难险阻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直面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只有战胜自己,才能从中获得超越自己的力量、勇气和信心。人们之所以留恋没用的东西,只是因为不敢做决定罢了……忘掉该忘记的,舍弃不属于自己的,丢掉不合时宜的,勇敢的走出属于自己未来的那一步,做自己愿意做、想做的事,相信自己,相信未来。

问题往往是成长的契点,任何困苦,自会有它存在的意义,也许这是生命的考验,可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正确对待、认真接纳生活赋予的使命,清理思想垃圾,摒弃负面情绪,助推自我成长。当抛弃思想、生活中没用的东西时,就是思想最恣意的状态和最好的豁达与自由。

思想是行动的基础,信仰成就人生。善于追求、保持渴望、坚定信念、坚持理想,让理想信念引领自己,不让今天的努力留白。多读一本书,书中自有颜如玉,终有一天它能滋养到你;多学一种技能,终有一天可以帮助到你;多做一件好事,终有一天会因为你的善心感动上帝;世上最精明的投资是自我投资,而自我投资最高端、潜力的投资就是投资知识,终有一天你定会因此而获得无限回报。今天的付出一定是今后人生坚实的铺路石,定是成就明天辉煌的奠基。净化生活,净化思想,把重心放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在关键的时间做重要的事,取悦自己,开心自己,且思且行且快乐。

无论何地,养成随时为自己思想做清洁的习惯,清理消除让自己不快乐、阻碍自己成长的杂质,因为它们会无限消耗自身的能量。仍掉杂物,清洁思想,做一个轻松快乐的人。

走过的光阴里

文/晗馨

我想我怀念的不止是时光,还有在那段时光里穿梭而行的自己。

对于生命,对于生活,对于自己,终于明白,生命必须有裂缝,阳光才照的进来。当生命之泉流经你的时候,你的思想是什么形状,生命就是什么形状。很多愿望,我想要的,上苍都给了我,很快或者很慢地,我都一一地接到了。而我对青春的渴望,虽然好像一直没有得到,可是走着走着,回过头一看,好像又都已经过去了。人的一生很像是在雾中行走;远远望去,只是迷蒙一片,辨不出方向和吉凶。可是,当你鼓起勇气,放下忧惧和怀疑,一步一步向前走去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每走一步,你都能把下一步路看得清楚一点。对于上天给了你怎样的生命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思想。好与坏,善与恶,是与非全部来源于你的内心深处,你的思想形状,生命、生活、自己,紧紧相依,却可以使你变得分化,怎么样去结合,听你自己的心声。最好是在一段阳光明媚的午后,听一曲Vincent,闭上眼睛沐浴在阳光里,张开怀抱拥抱思想时,你会真正的知道了解到你想要的思想定位。

在有思想的人的生活世界里,人生是条平行线,一个是真实的生活,一个是内心世界。遭遇失败后,不反省自己,而是挑别人的毛病,很可能会再犯同样的错误。面对失败的残酷现实,要懂得调整自己的情绪,设法减轻挫败感,缩短消极情绪的持续时间,以便用冷静的头脑分析失败的原因。我跟自己说好,要活得真实,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就算全世界否定我,我还有我自己相信我。我跟自己说好,要过的快乐,无需去想是否有人在乎我,一个人也可以很精彩。我跟自己说好,悲伤时可以哭的很狼狈,很狼狈,眼泪流干后,要抬起头笑得很漂亮。为什么我所感悟到的与自己处身在做的都是一致的?

在过去的23年里,我所感悟到的是生活带给我的正能量,从最初一无是处,没有思想,没有生活态度的小毛孩,转变为今天一个热爱生活,感恩生活,用自己的心理导向带领自己影响身边人生活的热爱生活的实践者,我从没有过对于23年生命状态里的抱怨,我颓废过,我虚度过光阴,正因为我体验过所有不在正能量范围内的反面生活,才明白懂得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感谢我遇到的挫折,让我不断蜕变和成长。那些曾经让我哭泣和不安的人,我相信也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他们化身为敌,让我不能懈怠,让我坚强成长。只要未来越来越光明,希望还在,让我们一起走向曙光。体会生命力带给我们的光阴。生活里,生命力让我知道:所谓幸福,是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称心的工作,一位深爱你的爱人,一帮值得信赖的朋友。

生命的世界里,没有年龄的局限性,好多人说你现在所拥有的成就的,已经足够了,应该想好你的下一步,不要成为剩女。但大家有没有清楚的分析道,有些所谓的“剩女”并非嫁不出去,只是她们觉得单身生活更惬意,从来没想过要改变什么。她们心目中的理想人生和男人是没有半毛钱关系的。对这些女人来说,结不结婚都无所谓。人跟人追寻追求的都不一样,一种生活状态时一种思想,可能多数人的世界里会觉得她们完美到只缺少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但是他们不知道,这种可以转移的依靠,有更多的替代品,那就是一种叫做“心态”的东西,每个人都有,但却没有正确的解析它,给它真正意义上的摆位。

生活跟生命给了我一种叫做“感恩”的心态,也给了我一段叫做“自己”的光阴。

思想需要表达

文/李周怡

好比每一种花都有属于自己的花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我们应如花儿一般,绽放自己,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蒲公英·自由

想到蒲公英,不由觉得那是我向往自由的动人表达。如果只是绿丛中的一团白草,它不会引人注意。浦公英在风来之际,一把把小伞乘风而去,落入土壤,自由飘逸。它以风为媒介,在自然中表达着自己的思想—追寻自由。留在我脑海中的,不是它本身的样子,而是那一抹白絮随风而去的情景。蒲公英的思想这样令人向往,自由,快乐。它用简单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展现出自己动人的一幕,随风而去,自由旋转在风中。

莲·出淤泥而不染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陶渊明一首《爱莲说》,耳熟能详,为人传颂。从优雅的语句中,都透出了他对莲花的喜爱之情。他以文字为墙,标点为窗,筑起了自己的思想之屋。他借“莲”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通过表达,陶渊明收获了人们的赞扬、认同。或许像他这样的文人雅士,是不在乎世人的看法的。《爱莲说》是他善于表达、勇于表达的文化财富。

每一个人的思想都需要表达,像蒲公英一样用行动也好,像陶渊明一样用文字也可,重要的是向他人“说”出来。

桂·不张扬,不平凡

于我而言,我最喜欢的刹那芳华即是桂花。是的,我喜欢桂花,我更想表达的是对她不张扬,而又不平凡得让人难以察觉的喜爱。我用行动表达着自己的思想。每到桂子飘香的季节,我最乐于将新鲜的桂花制成“书签”,一打开书,沁人的芬香使人沉醉于中。我用文字表达着自己的思想。信手写下“我愿生如桂花”,内心一抹情愫氤氲而起,她总是一团团一簇簇的生长,有人说桂甘于平凡,而不一枝独秀,在我看来,她从容淡然,互相依偎而默默无闻,用最简单的方式体会着最简单的幸福。许多人为了追求成功,错失了陪伴家人的时光,桂花却紧紧依偎,幸福而快乐,用恬淡的笑容,清雅的香气证明自己此行无憾,人生在世,快乐就好!

桂用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我也在表达思想。

思想需要表达。

生如微尘

文/蓉儿

一朵蒲公英的种子在路边静静地绽放着,在阳光的照耀下静谧祥和,摘下来一朵放在手中还未来得及细看,它便随风忽高忽低飘荡开来,看着漂浮在空气中的蒲公英渐渐从视线中远去消失,再看看紫陌原野上正在生长的植物们,想到它们在不久的将来,也要从我的视线里消失,生如微尘的感觉涌上心间。

许多时候,我都是迷茫的。一直觉得这个世界上散布着无数个自己,我被时间分割在不同的时间点上,而每一个不同的自己又都栩栩如生地奔跑在自己的记忆里,那么多的自己多像一粒微尘,在记忆的时光隧道里穿梭流浪,找不到自己的坐标点、迷失着、不由自主地飘荡着、沧桑着。

上帝有时候是不公平的,像我这样一个没“才”没“貌”的女子,偏偏让我生成路边映水的花一朵,如果仅仅是一片没有思想的无名花朵也就算了,却偏偏又赋予了我红尘女子的闲愁。那闲愁像一缕轻烟,牵引着我的思想与灵魂,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漫游,惹上黄昏的落寞,惹上如烟的轻愁,如果仅仅是觅来的闲愁也就罢了,因为我早就明白茫茫天地间人生如浮尘的说法,如果真明白了也就不纠结了,那样我就能花开我化蝶翩跹,雨来我化荷沐浴起舞,在随性间了却这短暂又漫长的一生,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然而向我这样平庸的女子,悟性还达不到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境界,做不到潇洒的出尘入世。在时光的流年中,在这茫茫人海中面对一份飘渺的感情,无论想用多决绝的心去坚守,觉得自己就像一粒微尘,左右不了自己的意愿和命运。在不可把握的命运里,更没有人会注意到一粒微尘的渺小,更不会有人关注一粒微尘的心情。

时光冉冉,四季穿梭中老了容颜,紫陌花间的影子,纵横在心底,总会让心落上难于言说的无奈,谁会知道,一粒微尘的艰辛在于有灵魂有思想,以及由思想生出的虚无的梦想,如果让这如云淡远的梦想再纠结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就会让今世的情感负载上太多的泪水;就会让自己有限的生命背负上太多无能为力。

我如微尘,却不会随风起舞,我如微尘,却做不到晓梦出世,在这个喧嚣的世界,在这个异乡煤尘滚滚的小镇上,如果我是微尘一粒,谁又会用心来守护属于我的那份孤独,我又将会身披谁的目光,摇曳在万丈红尘。

在雁荡山游走

文/吴佳骏

在雁荡山游走,我遇见了云朵和太阳。这是冬季,太阳很少出来露脸。只在云朵感觉到冷时,它才跑出来暖一暖。太阳一照,云朵就开始撒娇,在天空变幻着形态飘动。从这个山头,飘到那个山头;又从那个山头,飘到这个山头。它们时而将太阳遮住,时而将太阳散开,捉迷藏似的。但太阳毫不生气,只紧紧地跟随着它。像一个男子,惯着他任性的恋人;又似一个母亲,罩着她顽皮的孩子。

我在太阳下走着,也在云层下走着。走着的我,也便有了云朵的姿态和太阳的光亮。这种感觉和幻境,深深地打动了我。同时打动我的,还有那些奇形怪状、高耸入云的山崖。它们使我获得了一种高度。仰望山,即是仰望一种境界。在红尘中活久了,我们早已习惯了匍匐,把心低到尘埃里。可雁荡山,让我有一种飞翔的欲望。我渴望站在一个高处,打量这个世界。宛如太阳照耀着白天,月亮守候着夜晚。

在大龙湫入口,立着一块形似剪刀的山峰。虽然表皮锈迹斑驳,落满了时间的垢痂,刀刃却无比锋利。上天握着它,裁剪流云和飞瀑;大地握着它,裁剪山水和岩画。雁荡山的一草一木,一凸一凹,一景一色,一秋一冬,都是这把剪刀的杰作。我从剪刀峰下走过,我的心情也被裁剪了。它裁掉了我内心的忧愁和彷徨;剪去了我精神上的阴影和杂乱。让我轻装简行,把自己腾空,以做减法的方式,去走更长远的路。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为求飞得更高更远,总是不断给自己插上翅膀。翅膀一多,反而飞不起来了。很多人都被翅膀所累。他们羡慕鸟,却没有鸟的智慧。鸟之所以能翱翔,不止是因为有翅膀,而是鸟忘记了自己是在飞翔。那么,人若真想飞高飞远,就应该剪掉翅膀,给心插上羽毛。只有心的飞翔,才能使肉体脱离苦海,获得一种大逍遥,大自在。

越往大龙湫里面走,我的心越静。心越静,就越能感受到你所感受不到的事物。在穿过一条绿荫小道时,我望见右边的山崖上,镌刻着一尊酷似鲁迅先生的肖像。他目光淡定,面容严肃,充满正义地了望着远方。那形象和气质,是另一种高度。一种中国式高度,与天地精神共生。我顿时觉得,雁荡山的石头也有了思想。那每一道裂纹,都是思想的棱角。我甚至还觉得,这些威猛、险峻的岩石,一定是地球在亿万年前的一次发火后,流淌出来的思想岩浆。岩浆凝固了,就是现在的样子。地球想让人类明白和记住它为什么发火,便在历史长河中找了若干年,才找来一个思想接近它的人,将其形象雕刻在崖壁上,铸成永恒。让每一个看到他的人,生发出敬畏。由此说来,宇宙才是真正的智者。人在宇宙面前,统统变得那么傻,那么蠢。

大龙湫瀑布,是另一种思想,流动的思想。它从山崖顶端飞泻下来,也是从远古的时光和银河里飞泻而来。水使雁荡山有了柔软的性格,就像云和鸟使天空有了柔软的性格。瀑布流过的地方,崖壁都成黑色,那是思想碰撞和沉思后留下的烙印。我在瀑布底下的潭池边,找了一块石头坐下来,聆听瀑布下坠的声响。这声响,居然跟我的心跳声一模一样。我终于知道,我的体内也有一道瀑布在流淌。我活着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我思想的形态。我沿着雁荡山游走,也是在沿着我思想的山脉游走。我以游走的方式,完成我自己和思想的超越。

从大龙湫往回走,我目睹了另一种穿过和飞翔。一根钢索连接两山之巅,像一条河流,连接此岸与彼岸。一个人徒手从钢索上穿过,好似被风刮着朝前滑动的气球。他在大地之上,天空之下。他的身姿比鸟更迷人,比云更洒脱。他以胆量和绝技,替很多人实现了一辈子都实现不了的梦想。我不禁感叹,一根钢索,就是一条生命线。人从钢索上穿过,就是从生命的四季里穿过,从现实和梦境中穿过。

雁荡山有很多古寺,每一个古寺,都是山的一个灵魂。在普明寺后山的一间禅房里,我依窗眺望,看到了远方的树和山影。那些树木,有的苍劲,有的青翠。它们在山上站了许多年,才站成佛的模样。我在眺望树的时候,树也在眺望我。我们彼此是彼此的风景。

在雁荡山游走,是我的一次转经。

夜晚的雁荡山,则是另一番样子。在灵峰山下,我看到了雁荡山的剪影。那一幅幅形态各异的图案,被黑夜放大了成百上千倍。山寂寞得太久了,也会在夜晚跑出来活动筋骨。它们把自己变成人的模样,动物的模样,上演一幕又一幕话剧。

夜静了,我披着夜色离开,突然耳畔传来几声钟响。

每一声,都是绝唱。

文/只谈风月不谈政治

独自一人把自己关在门内,静静地注视毫无生气的门,细细听去,仿佛发出沉重衰老的叹息,于心是不注意外界的任何事物的,只是痴痴地望着门,亦或者可说是心底百般的惆怅,亦或者可说是思想的梦幻全毁灭而生出的恬静心境。虽是甘于寂寞,但于未到达心如死灰的绝境中去,一些零碎的思想尚且还在这寂寞中涌动。门是寂寞的人的绝好伴侣,静静的门把世界的一切全隔绝在千里之外,而房中独独留下自己,以及一切的陈设,房中自然是百无聊赖,自己倒还是有一点活气,门只是呆板板死沉沉,可也不全是荒凉,让人心底生出凉意来,总让人感到一味的绝望。

倘辗转于杂乱的世间使人消沉意志暗淡,再生不出什么黄金般的美梦来,那把自己关在寂寥的门内反倒是会生出一些梦来,哪怕是一些狰狞恶怪的梦,也总让人感觉自己尚且还是个活物。寂寞的门内一切都是死灰一般,唯有活气的也就只有自己,倘作了一个春光美梦,又是那样的真实,不免觉得心中暖和,恣意下去,也就心情舒然许多,不至于还是绝望的寂寥。于是独坐在窗前,把恶梦美梦翻转出来,点上一支烟,细细品味着梦里的片段,这是流连于忙碌中的人所体会不到的情感。

曾在读书时,自己一人住在宿舍楼的最顶楼,宿舍里空落落,只有一张小方桌和几个张床位,平日总喜欢独自关上门,坐在小方桌前,静静的遐想,思想中闪现着奇异的想法,就像现在一样,面前一扇紧关的门,然后听到一些车流的声音,又仿佛成了美妙的音乐,或者拿出一本书来,仔细翻阅,沉浸在动人的情节之中去,世间一切的浮躁仿佛已绝于耳畔,有的只是一片的寂静,自己的心跳且能听得出来;亦或者拿出一支烟来点上火,悠然地抽着,那种滋味绝对比在风中在太阳底下抽的有味。在这种无比寂静之下,尽可赏悦春光、秋月、鸟鸣,山色、汽笛、雨声,仿佛世间一切事物全在眼底下、脑海中、思想里。使人又是鲜活,而不至于辗转流离的绝望,人总是走在希望与绝望的边缘,一不小心就会跌进绝望的谷底,越是挣扎越是陷得厉害,这是很可怕的事情,绝望的人也并非出自自己的思想上让自己绝望,而是现实的枷锁总会来束缚人的思想,使之沦落以致绝望。我何尝不是一度绝望过?真沦到绝望的谷底时,是任何言语的鼓励也不能使人振作的,于是把自己关起来,静静伫立在门里,世界终于有了片刻的宁静,回想着其实也没那么糟,再糟的事也总还有一些希望的,不至于到希望全都毁灭的绝境,思想的零碎希望在静静中慢慢拼合,恣意下去,便会欣然昂首,全身满是活气,房中也非绝望时的荒凉,呆板死沉的门亦仿佛有了活气。

轻轻摁住门把拉开,面前赫然一片光怪陆离的景象。

一三年四月六日于匀城北

--寒风

QQ:842639465

做一根有思想的苇草

文/孙守名

出银都迎宾馆南行二百米,折而向东,沿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很快便登上青龙山的半山腰。我4点50分走出宾馆,天空浓云弥散,压抑得很,路上少有人走,偶尔一两位晨练的老者,看上去也懒洋洋的,似乎与这久热耐忍的天气有关,尽管今天正是立秋时节。

一波又一波的疼痛从遥远的天际传来,不断地袭击我的灵魂。坐在半山腰一块凸起的崖石上,眺望着远处鳞次栉比的楼房,突然生起了一种对生命的绝望。我似乎理解了像海明威那样一位对生活如此热爱、生命力那么顽强的人为何要开枪自杀,那是一种从骨子里对疼痛和生命的恐惧!还有那位神情忧郁的画坛巨匠凡•高,他对生命的倦怠大概也是源于一种无法忍受的苦痛。

其实,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就像一根苇草。悄悄地生长,用孱弱的身躯支撑着整个世界,一阵风过,难免要折断有形的肢体。人与自然相比,何其渺校难怪陈子昂登上幽州台,面对横无际涯的浩瀚宇宙,发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的慨叹;而苏轼则更是感思"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进入八月,已两次陷入牙痛的窘境。疼痛正像一位清雅高贵的女神与我如影随形,我只要一躺下,她便用佛尘向我洒出几滴甘露,借以驱散那些意欲同我接触的美梦。我在无边的痛苦中挣扎,夜不成寐成了家常便饭。我的眼前无数次幻化出茂密青葱的苇草,有时就想,也许,我的生命还不如它们,因为,脚下的大地、身边的清风、头上的日月正源源不断地抚慰它们。

不远处就是宋江的那座梁山大寨,正是国学大师、书画巨匠范曾笔下的"迤逦梁山,荦确延岱宗脊脉;浩淼水泊,波澜接黄河源头"的水泊梁山。鼓角钲鸣早已远去,刀光剑影也已黯淡,留下的只有经年的古迹旧踪。这让我忽然想到,宋江和他的一百单八将们是否也会为牙痛所困扰,那些驻扎在山上山下的大军呢?号称地灵星的神医安道全难道有何良方药典?他会不会也像当世的那些庸俗牙医,牙痛拔牙,牙坏去神经。这到底让我有些想念那位医术高明的安道全,也许他能给我一朵"玉灵芝",让我驱散疼痛的阴霾,走向光明和美好的未来。

草棵上的露珠晶莹洁透,我用手指轻轻触碰了一下草的边缘,那些露珠便轻轻地滑落,然后悄悄地浸入大地,湿润出一片自已的小天地。人的一生,不也是如此吗?满怀希望地来到世间,像流星一样划过生命的苍穹,留下的只有岁月的片断和少数几个人的怀恋。

几只蚂蚁在草丛间东张西望,似乎正在觅食,这些起早贪黑的生灵让我生出无限的敬意。它们的生命比起蝴蝶虽要长一些,但至多也只有六七年光景。生命的短暂与精神的高贵是它们一生的写照,在部族面临灭亡的时刻,它们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以自己生命换取同伴的安全、部族的延续。活在世间,它们多像那些有思想的苇草,在精神的引领下,将 自己变得执着而又伟大。

不远处传来阵阵蝉鸣,时断时续。这些夏天的宠儿,似乎并没有意识到生命短暂的威胁,站立在枝头,餐风饮露,用美妙的仙乐装点着人间。秋风一过,黯然引退,世间一场,与"寂寞开无主"的断桥边的梅花何其相似!但它们,这些可怜而又可敬的蝉儿,却无怨无悔,在茂林幽树间无私地张扬着个性。

又是一波疼痛传来,更强更胜,像大海中的波涛滚滚涌来,涌来,又涌来。我静静地坐着,想着那些曾经的过往,生命,爱情,事业,无数人的面庞从眼前一一闪过,或疾或徐……我在等待阵痛像岁月那样流逝,渐渐隐退于深山老林。眼前又幻化出无边无际的苇塘,清风徐来,苇叶摇荡,苇穗正微笑向人世间点头示意。我忽而哑然失然,毫无来由的。

浓墨的乌云笼罩着山头,天空零星飘些雨丝,我站起身,朝山下缓步走去。铃音响起,打开后,徐主任有磁性的梁山口音传来,他简明扼要地叙说了寻找治牙良方的过程,然后就催促我快回吃药,那口气,我的牙痛似乎早已好了一半。莫非,在梁山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安道全的后人尚在人间?

无数的力量在身上集聚,逼退了挥之即来的疼痛。八百里水泊梁山的苇荡在哪儿呢?明天我还要去寻找苇草,因为,它们是我灵魂的栖息地,是我的精神家园。做一棵有思想的苇草……

穿越

文/胡双庆

这段时间“穿越剧”横行,老婆和女儿都喜欢看。今天晚上,母女俩坐在沙发里,挤在一起看穿越剧,看得如痴如醉、忘乎所以,我不屑一顾地说,“这有什么好看的,乱改历史,颠覆自然规律,那些编剧和导演纯属吃饱了撑的,专门糊弄你们这些思想空洞、大脑无知的人。”

我的一番话立刻遭到老婆和女儿的围攻。老婆首先发难,“你懂什么?我知道你有思想、有知识,可是,没情趣。”女儿接着说,“还有,缺乏想象力。”

我敌不过她们,举手投降,然后问她俩,“你们这么有情趣,有想象力,如果让你们穿越历史,你们想穿越到什么朝代?”

老婆不假思索地说,“我最想穿越到唐朝。”老婆有点微胖,可以理解。女儿犹豫了一下,说,“我不想穿越那么远,我就想穿越到今年的正月初二。”我和老婆同时问,“你穿越到正月初二干什么?”女儿眉眼一横,“那天姥姥、姥爷、舅舅、舅妈给了我那么多压岁钱,全都被你俩搜刮去了。我要是能够穿越回到那天,就赶在被你们搜刮之前挖个大洞把压岁钱埋起来。”

思想,真的好无理取闹

文/浅月一丝梦

只是在突然,脑子里闪过一片空白,仿佛迷失了世界,一束未知的光线切断了时间,我似乎逃离了这个世界,被另一个异次元吸入。安静,只有安静,一幅幅浅有深的画卷披拂在脑海,就这么奔跑着,追逐着记忆的一幅幅画面。一道道光修改了一切,梦幻的波澜,悄悄的变得平稳。

一点点沉醉,触碰着梦中那一片雪,似乎翱翔在这里,清新的种种美感交际在身体,我仿佛被勾勒成了划痕,一点一滴的勾勒一切,安详,像云一样,一点点迅又缓的牵动轻柔的脚步,就这么感受着,寻觅着曾经的一条条道路,一丝丝风谱写着童话,静悄悄的,躲在这个地方,或许是逃避,但真的很好。

有是在突然回过神来,雷鸣声敲响了温暖的葬音,将太阳硬生生推入了葬礼,风凌乱的吵着,用一种华而不实的态度写着记录,雨静静的落着,用不言,静悄悄的敲着音符,生命的曲奏,几人可以参透?

还是那么无所谓无知的笑着,雨淋漫过了头发,划过了嘴角,沾湿了衣服,就这样的一曲。倒也自在。

细微的蝉鸣声不知何处袭来,没有因为雷雨而打断,就这样的唱着,优雅的唱着。这样一曲,何妨凄婉?

潇洒的一片叶子,轻轻的舞着被雨浸湿的身体,色彩更加鲜艳,多么艳丽,可是依旧要寻找一个归根处。

时间一点点流去,就像是流沙,漫过的悄然无声,却积淀着责任,一个个或深或浅的脚印牵动着记忆的深浅,黄昏时刻,风停了,雨停了,沉闷的天,还依旧扬着巨人愤怒而紧绷的脸。

遥望老旧的山,被扼杀的太阳应该已经坠入了深渊,但是一缕缕残红留在哪里,是在感叹着一抹悲凉么?

灵魂鞭策着躯体,天是不是也被某个未知的鞭策着?才会弄下令人嘲笑的幽默的安排呢?

夜了,手机的光刺在脸上,一张苍白的脸,写着枉然。

夜空不见星月,只有黑色,仿佛一座炼狱,黑色的火焰焚烧着世界。灼烧的痛感,沉重的难以呼吸。

风被剥去了自由,陈旧的路,被雨水积淀出一个个小湖,看不到一点波纹,灯光迎来,照在水上,一副浅月的悲凉,水寒的凄苦。

理不清的思绪,叹叹叹。只是想去安静下来,可是难以平静。心静或许是在偶然才会有的吧。

忧愁写在了夜空。迷惑印在了心。

思想,真的好无理取闹。

沈晓宇。

山居杂记

文/哥萨克骑兵

习惯了平原生活的人,总会感到山居生活的逼仄。平原确实好,一马平川,坦荡如砥。推开门,就是平畴,就是成片的庄稼,就是潺潺的河流或者平滑如镜的池塘,就是一团团的绿树和掩映在绿树里的村庄。秋天,庄稼收割了,冬天,树叶凋零了,更是一览无余,一望无边,赤裸着的褐色的土地上,有点点的冬麦或油菜泛出的绿色,点缀着沉寂的秋冬里的生机,远处即便几只觅食的野雉或归巢的寒鸦,都能清晰地看清它们的身影。积雪覆盖原野的时候,常有猎人带着猎狗,深一脚浅一脚地追赶那些可怜的灰毛的野兔。

平原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光着脚巴满世界的乱跑。自小,生长、生活在长江边的冲积平原上,四季中,除了实在寒冷得忍不住的冬天,其余的时候,多是光着脚巴,踩在既坚实又柔软的土地上。下田干活,是光着脚巴,下河摸鱼,当然也是光着脚巴,就是到芦苇滩里采野菜,也是光着脚巴。不仅是节约了一双、两双的布鞋,那种脚踏实地的亲切感,是以后许多许多的日子里再也体味不到的温暖。再回故乡的平原,孩子们已经几乎感受不到这样的亲切与温暖了,坚硬而冰冷的石头、水泥及随处可见的玻璃瓶,把他们的双脚与养育他们的大地彻底隔绝开了。

好在,他们都不是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安泰。

以我有限的阅读,写平原的诗句当然有。杜甫的“山随平野尽,月涌大江流”意境开阔而辽远,虽然写到山,但大处入手,着墨似乎更是广阔的平野和在平野中奔流不息的河川。李清照的《如梦令》“常忆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写的是“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荷花塘,多半也是江南平原水乡最常见的景致。至于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 秋思》“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应在天涯。”画家依此诗意,或许会轻描淡写地画上如黛的远山,但那骑着瘦马、踽踽独行的天涯归客,正是行走在太阳已经没入遥远的天际线的平畴中。想再列举一些写平野的诗句,当然还能找出不少。不过,写山的,似乎更多一些。随手拈来,就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有“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就有“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就有“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老杜的一首《望岳》,更是写山的绝唱:“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中国画里,写平野的,也有,比如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团团绿树里的一杆酒旗、几户人家,深深庭院里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但几乎都不可能表现出平野那种开阔的气象,多是截取平野的一隅、一景,多是水墨小品,多是宋代以后文人士大夫的游戏之笔,聊以寄托一下闲情逸趣而已。虽然有时也能达到咫尺千里的效果。即使是平原地区才有的景象,在画家笔下,往往也少不了以山做背景。明画家周臣以宋杨诚斋《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之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一诗结句诗意而作的画,其背景就是壁立千仞的高山。而梅子、芭蕉、柳树,多是江南平原及丘陵常见的景观,那突兀如斧削一样的高山,使整个画面不仅充满动感,而且更有气势。

即便不以高山深壑占据画面,但挺拔有节的翠竹、傲雪斗霜的梅花、抱香枝头的秋菊、高洁有志的兰花……也多是山间常见的精致,多是画家们乐以一再重复的主题,其间的深意,也是可以体味的。

所以中国画里,那些写山的,无论工笔,还是泼墨的大写意,佳构迭出,涌现了许多名家名作。尤其是元代以降,有“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合称“明四家”的文徵明、沈周、唐寅、仇英,清代的“四僧”、“扬州八怪”、徐渭等一系列群星璀璨的大师出现。直至近代的黄宾虹、刘海粟等大家,传之于世的画作,也多是描写山水的,刘海粟曾十上黄山,将近耄耋之年还再登黄山,临山摹水,乐此不疲,也是画坛的一段佳话。而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更因其非同寻常的经历,成就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

诗人墨客们不仅喜欢歌咏、临摹山水,历朝历代的隐士,也多是寻一方佳山佳水,作为自己的栖身之所。最早有名有姓的隐士,大约是商末的伯夷、叔齐,他们弟兄俩在商朝灭亡后,誓死不作周的臣民,也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采薇而食之,最后饿死在首阳山。他们这种“不食周粟”的行为,成为后人心目中抱节守志、有骨气士大夫的典范。

像这样名气大的隐士,历朝历代多得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把别人求之不得的彭泽县令的乌纱帽向县衙门的桌上一丢,跑回家,在庐山脚下隐居了,过着穷得经常不名一文、无钱沽酒的日子。他也和乡邻一样种着几亩薄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样的劳动态度和水平,自然很难养活一家老小。但隐居者的本意并不在于物质生活的丰饶,在隐居劳动的过程中,他们欣赏的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田园意境,获取的是精神上的惬意与满足。他们要在僻远而贫瘠的土地上,在茅屋、柴扉里,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憩园。所以真正的隐居山林的人,已经对喧嚣的滚滚红尘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因为他们的心灵与山林已经融为一体了。也就是陶渊明的诗中所写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衮衮诸公的车马即使洋洋得意地从自己的门前驶过,也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因为一旦自己的心远离俗世俗物,不管住在哪儿,也觉得很偏僻了,所谓的“大隐隐于市”。

隐居,是一种退守,也是一种坚守:退守并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现实世界,往往物欲横流、追名逐利,对心灵是一种诱惑,对思想是一种锈蚀,对精神是一种麻醉。清醒者唯有选择退守,退守山林,不仅是寻找一方远离俗务的净土,也是寻找一个让自己的精神自由驰骋的家园。“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即将荒芜的并非是种植着庄稼的田地,而是生长着精神之树的家园。精神的家园一旦杂草丛生甚至寸草不生,精神之树枯萎了,人就失去了支柱。这样就有了陶渊明、孟浩然……现实世界往往也很黑暗、险恶,一介书生,要想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独善其身,保持节操,也唯有选择退隐山林。这样就有了“竹林七贤”、顾炎武……

当然,物质生活的匮乏,有时候可以靠精神去抵挡一下、支撑一阵,而黑暗社会及残酷政治的迫害,却很难逃脱。“竹林七贤”中绝不与司马氏政权合作的嵇康,结果是免不了被杀,一曲“广陵散”从此成为绝响。

平原,并非不可以成为栖息之地、隐居之所。但更多的人隐居时喜欢选择山林,应是山林有难以抵挡的魅力在。

平原因其地势平坦而便于车马交通,因其河川平缓而利于舟楫行驶,多是繁华的市井乃至名都大邑构筑的地方。即使找一个偏远的农村隐居,相对于崇山峻岭,交通还是比较方便的。倘若要造访这样的隐士,不要说高头大马,就是一匹羸弱的小毛驴往往也足矣。造访者要是隐士志同道合的知己,也最好不过,大家会“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或者围炉夜话,吟诗作赋,开心而来,尽兴而去。这样才会出现“雪夜访戴”的佳话。但更多的时候,恐怕会有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谈一些不尴不尬的事,这是隐居者最不愿意遇到的。宋代范公偁在其所作的《过庭录》中记载了诗人黄庭坚的一则故事:黄庭坚寓居鄂州时,文人士大夫争相拜访这位名满天下的诗人兼书法家,其中一位经常拿着自己谬误百出的诗作来请黄庭坚评判,黄庭坚对友人讥之为“放野屁”。估计这位不识相的人骚扰诗人的次数也多了点,所以文雅的诗人不耐烦了,才会说出这样不文雅的话。

所以,更多的隐居者选择山林,一方面是完全隔绝自己与繁华而喧嚣市井、都市的联系,一方面也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毕竟,附庸风雅的人很少会跋山涉水、吃辛吃苦,大老远跑来探访一位隐居者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能到这样白云缭绕、人迹罕至的深山寻师访友,一定也是一位高风跨俗的贤士。

这大约也是深山多古刹的原因。修炼者选择深山,是为了心无旁骛,一心修炼,避免干扰。同时,对信徒也是一个考验。虔诚的信徒即便风餐露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也会不辞辛苦,朝拜自己心目中的圣地,烧香拜佛。而伪信徒,是经不住这样的考验的。武侠小说中,那些武林高手、江湖霸主,大都也选择常人想不到、很难到的深山悬崖的山洞里,作为自己苦练武功的地方,抑或也是这个道理。

从纯粹自然景观角度看,平原的美景自有可观处,平原也有许多诗情画意。但平原的空旷与平坦,景物一览无余而缺少了层次的变化。山间则不同,一山一景暂且不说,同一座山,景物也有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因而更加丰富多彩。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就曾精细的描写了琅琊山朝暮四时不同的美景。宋代画家郭熙在《山川训》中说过:“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入滴,秋山明净而入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这确是对山的极好写真。山上茂林修竹,山涧清流飞湍,林间鸟鸣瞅瞅,树下野花丛丛,真的是一步一景。置身其中,不需要用杯中物化解胸中的块垒,很多烦恼自然烟消云散。当年郁达夫游桐君山,就曾无限感慨:“能在这样的地方结屋读书,以养天年,那还要什么的高官厚禄,还要什么的浮名虚誉呢?”

古刹多高僧,山林多贤士。高僧之高,贤士之贤,首先在于品质和操守。他们不欺世盗名,不趋炎附势,保持真本色,活出真性情,任何时候都不虚伪,不做作。在讲究礼教的魏晋时代,阮籍就是一个真性毕露的人,蒋勋先生称之为“一清如水”的男人。他的隔壁是一位漂亮的少妇,别人想去而不敢去,怕引起非议。阮籍可不管,经常去和她聊天,有时候竟能在她家的桌子上趴下睡着了。沸沸扬扬的世俗舆论和传闻,他充耳不闻。他的母亲去世,大家都来吊丧,看他怎么哭以显示他是一个大孝子。可他在整个丧礼过程中,一滴眼泪都没掉,《世说新语》里说到这件事,有个非常感人的结尾:“宾客散尽,阮籍吐血三声。”这一细节足以说明阮籍不受礼法的约束而显示真我的风范。

高与贤,还在于这些隐士们的学识、文章要高人一筹、贤人一等。隐居而不从政,可以免掉许多俗务,少看许多俗人,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应酬往来,静下心来思想。何况他们多是饱学之士,甚至有经天纬地之才,有的是因为天性使然,淡泊名利,无意仕途,才隐居山林,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推杯把盏、诗来赋往,驰骋在独属自己的精神天地中,或者就是孤零零的一个人,青灯黄卷,与古人交谈,与宇宙神会,在孤寂中淬炼自己的品行,打磨自己的思想。有的是因为“不才明主弃”,只能“仰天大笑出门去”,行走于江湖间,追寻着“清风明月一船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诗意人生。还有的,则是身逢乱世,遭遇昏君,有才不能展,有志不能伸,只好“小舟从此逝,江海度余生”。但不管是哪种情况,真正的隐居者,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思想。消极避世、独善其身的思想确实不足取,但更多的隐士,都是隐居而不忘现实,内省自我而不忘众生,在不断的冥想、追问中,给自己、给人生、给社会求解。这样品质高洁、思想超迈的隐士,在魏晋有“竹林七贤”,在盛唐有孟浩然、李太白,在明季有顾炎武、王船山、黄梨洲…‥他们都给中华民族的思想、精神武库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对现代人而言,隐居,越来越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话题。一方面,现代社会交通及通讯工具的发达,已经很少有人所不到的地方了;另一方面,越来越物质化、功利化、形而下的追求,导致物欲横流,谁还会以古代高洁的隐士做自己追慕的对象?连那些最应该“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专家教授们,许多也纷纷挂上董事长、总经理的头衔,被自己的学生们称作老板,搏击商海、追逐孔方兄去了。如果这个时代还有隐士,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无疑是另类,是神经病。

确实,这个时代也不需要什么隐士了。我们不再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守住一亩三分田就能过好日子。我们也不再处于有了半本《论语》、几本线装古籍就能钻研学问、开创流派、甚至形成自己独特思想体系的时代了。我们的个性再落落寡合,生活理念、行事风格、人生方式等必须与时代、与社会相契合,否则我们就是这个时代的零余人、旁观者,就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了。

但是,我们虽然不需要隐居山林,不需要青灯黄卷,不需要面壁十年,并不代表我们不需要隐士精神。相反,我们应该像西方人崇尚骑士精神一样,崇尚隐士精神。很多时候,我们还需要堂吉诃德,还需要陶渊明。隐士们注重个人品行的修养,注重个人学识的积累,注重个人思想的历练,注重民生疾苦的关注,都是给人以很深启迪的。他们的特立独行和精神世界的异常丰富,更是值得少数患有“精神软骨症”和“精神贫血症”者好好学习和仿效。俗话说,吃饱了撑着。吃饱了,靠什么撑着?靠精神,靠思想。帕斯卡尔说,人是思想的芦苇。失去了思想和精神,人这根芦苇不堪一折。

树,一道美丽的风景

文/郭军平

树,那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每当我疲惫不堪或者心情憋闷时,望一望窗外葳蕤繁茂的树,心情就会大为好转,那种不快或者憋闷也许就会立刻消失而去。这是一种什么原因?树又不会说话,也不会做思想工作,但是望着它,你就会有一种心旷神怡,神情气爽的感觉。

树,是一本书,一首诗,一位大师。因为我常常感到望着树的感觉不亚于捧一本书来读的味道,也不亚于吟诵一首诗的感觉,更不亚于得一位得道大师的指点迷津的感觉。树,如一缕清风,拂去了心灵上的阴翳;树,犹如一缕阳光,照亮了心灵里的暗礁;树,犹如一曲动人的乐曲,抚平了心灵里的皱褶。

树,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不能不肃然起敬。

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的诗人赞美树,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的画家描摹树。因为,树就是最美的风景。有了树,就有风;古人言:“树大招风”诚然斯语。有了风,树就美了起来。你看,风吹叶动,那是轻风,不过,树的千姿万态就表现了出来,那一片片晃动的叶子是在和你摇手致意,还是向你轻轻诉说;说什么呢?是关于树的古老传说,还是关于树和人的亲密关系。这些都不可而知,但是凝望着你就感到无限的亲切,凝望着也会有无限的心思和思想,想起“大树底下好乘凉”,想起“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大椿,继而想起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树,有知觉吗,有思想吗?树,有灵魂吗,有秘密吗?树,有快乐吗,有痛苦吗?树,有心愿吗,有理想吗?

看看那些风雨中挺立的仰视苍穹的大树和那些在它枝头上飞来飞去欢唱的小鸟。你就会明白,一棵树就是一个人,是的,它们有自己的思想,灵魂,快乐,痛苦,也有它们不愿向人道的秘密和心愿,以及那些崇高的理想。是啊,没有哪一棵树不想傲视苍穹,也没有那一棵树不想枝头繁华,和清风游戏,谛听小鸟歌唱,也没有哪一棵树不想一站立就是千年。

你明白一棵大树傲视苍穹的秘密吗?你明白一棵大树枝叶繁华的原因吗?假如不明白,那么,请到它的根部去看看。我曾经见过一棵棵裸露着虬龙般的,胳臂一样的壮实的树根,也曾见过那扎到十几丈深的沟壑边的邹巴巴的老根,方才明白了树在风雨中挺立不倒的原因,方才领悟了树能保持千年青春不老的道理。

热爱树吧,树给我们带来凉荫,带来清风,带来小鸟的欢唱;热爱树吧,树给我们带来思想,带来灵感,带来美好的未来;热爱树吧,让我们成为树的朋友,树的知己,成为树的丹青妙手。

因为,树,那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思想装在水烟壶里”

在开罗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五花八门的水烟馆。

抽水烟是埃及乃至阿拉伯最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最大众化的一种民俗文化。达官贵人,平民百姓,男男女女,谁都能沾,只是在街头看到的,草根多些。

水烟在阿拉伯文中叫Shisha(希夏)。水烟壶用一根或多根橡皮管同烟嘴连接。壶里装上水,上面放着烟袋锅,烟袋锅里装上烟膏。在烟膏上放上烧红的木炭。在烟嘴上一吸,壶里的水汩汩冒出气泡,把烟叶点燃,烟膏的气味就出来了。

烟味通过水的过滤,似乎变得清纯些。水烟的名堂全在烟膏里。埃及的烟膏很有特色。首先将烟叶剁碎,伴上蜂蜜,再加上各种果味,如苹果味、菠萝味、草莓味、梨味和桃味等,然后经过发酵而成。这样,抽起来便有各种果味清香,不但吸引了众多的男烟民,女烟族也很喜欢。

水烟壶不仅仅是一个烟具,因其造型美轮美奂,摆在家里也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用好看的水烟壶抽水烟犹如品醇酒香茗,让人难以抗拒。

真主对埃及似乎格外厚爱,赐给它充分的闲暇,让人们不管白天黑夜,泡在水烟馆里,优哉游哉地抽水烟,啜咖啡,喝红茶,侃大山,悠闲地乐享生活。

在埃及,水烟馆的生机似乎比别的行业强。你去看吧,遍布开罗街头的那些大大小小的水烟馆里,什么时候都有人。当然,夜晚比白天多些,尤其是斋月,可谓门庭若市,热闹非凡,成了埃及一道独特的景观。

每当夜幕降临,一个个水烟馆便成了一个个热闹的场所。来水烟馆的,或自个儿孤身一人,或三三两两,或五六个七八个相约而来,一拨接一拨。

有的围着水烟桌,有的坐在皮墩上,有的干脆在铺着地毯的地面上席地而坐。服务员拿来水烟壶,有的水烟壶有好几个烟嘴,几个人围在一起同时抽。顿时水烟馆里烟雾缭绕。边抽水烟边聊天,品味彼此间悠悠然的谈话,那氛围就甭提有多爽啦。

进水烟馆者,三教九流,无所不有:平民百姓,一般市民,新潮男女,大中学生或上流社会有身份有地位者。因此,水烟馆也分三六九等。有简简单单而经济实惠的,有独具匠心而讲情调的,也有环境幽雅而温馨舒适的。在我们新华社驻中东总分社住地附近,就有三家这样不同类型的水烟馆。

先说那家简单实惠型的吧,其实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店堂,是由一爿倒闭的小店改造而成的。店内有一张简陋的吧台,吧台旁边摆着杯子、托盘和水烟壶,外面摆着一排椅子。椅子就摆在街边的人行道上。光顾这家水烟馆的,多半是劳作了一天的打工者。他们来这里图的是实惠,花点小钱,抽袋水烟,喝杯饮料,欣赏车来人往的街景,消除一天的劳顿,抛开尘世间的诸多烦恼,自得其乐。

再说那家讲情调的。设计者匠心独运,把门窗上的木头都漆成深咖啡色,看上去古香古色,还在门口的柱子上挂个假人,身着青年服,脚穿运动鞋,很气派帅气。甭说,这家水烟馆的定位就在新潮青年男女。

他们来这里品的是新潮时尚。看看那些木头,瞅瞅那些假人,抽抽水烟,喝喝咖啡,侃侃大山,据说别有一番情趣。埃及的少男少女喜欢泡在水烟馆里聚会聊天嬉闹,女孩抽水烟更是一种时尚。

埃及女孩多半眼睛大大的,鼻梁高高的,身材窈窕,颇有姿色。她们并不刻意打扮,却显得靓而不媚,雅而不俗。她们爱到水烟馆里吞云吐雾,要的就是那种气派。我们一个年轻气盛的同事,见到这情景,总要嘟囔:“想不到埃及女孩竟活得那么潇洒。”

还有那家新开张的花园式水烟馆呢。屋顶铺的是红砖瓦,是专门从意大利进口的。埃及少雨,屋顶很少铺砖瓦。有了红砖瓦,就显出与众不同的装饰效果,格调就不一般。他们从埃及南西奈运来褐色石头,砌了个小假山,另一头挖了个小池子,铺上水管,安上水泵。水泵一开,水就从假山上流下来,形成个小瀑布,给人以动感。小瀑布中间架设个小桥,两边围上铁栏杆,两头铺着碎石路。路两边有低矮的路灯。在草坪中央栽了几棵树,树下安了小探照灯。草坪两边栽了两排树作为篱笆。

夜幕下灯一亮,瀑布的水一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氛围怎么样,不错吧,如今讲究的不就是情调吗。

来这家咖啡馆的,多半是有头有脸儿的人,上流社会白领丽人。男的西装革履,皮鞋锃亮,女的雍容华贵,举止文雅。他们把这儿当成温馨的港湾,以避开尘世的躁动。他们来这儿花钱找感觉,抽上水烟,点了咖啡或红茶,慢慢地一口一口地呷,细细地品。在品味的同时,也品味生活的甜美,让静静的溪水从心上缓缓地流淌。感觉如何各人自知。

一位阿拉伯小说家描述这情景时写道:“腾云驾雾间,水迷烟醉中,经典的时光恍若倒流,回到了遥远的过去。”

如今,在埃及,水烟馆的形式包容越来越多。水烟馆也可能是咖啡馆、茶馆、快餐厅、果汁屋或别的什么。在抽水烟的同时,也喝咖啡、红茶、果汁或其他饮料。

中国人喝茶,喝出了茶文化,有了老舍笔下的茶馆。埃及人抽水烟,也抽出了他们自己的品格。水烟文化在埃及,旧时的遗风很重。埃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纳吉布·马哈福兹的创作灵感,有的就是来自他经常光顾的水烟馆。

难怪有人说,阿拉伯知识分子的思想,就装在他们的水烟壶里。

一个人的独白,图的是解脱

文/彭世直

下雪了,阴霾了多日的鬼天气总算得以化解。

不喜欢早早起来就看到沉沉的天空,匆匆的上班途中总会感到压抑,也给心悸添乱。

今天好,天气预报的灵验,果真让大地披上了洁白的盛装。透过晨窗,护栏折射出若干个空间,可眼光追寻的却是晶莹剔透的焦点,一片白茫茫的景象,精灵覆盖了大地。

早春的雪,过往的路面和缓缓的河水瞬间就融化了,返青的杨柳也想来个拥抱,却随之化为泡影,只有托地生灵聚集了从天而降的绚丽,大千赐福,万物静谧。

路面湿滑,跑步免了,沏上茗香,独享清闲。佩戴耳机,倚靠窗前,忧伤的音乐,随着窗外河水流淌,心境也随之打开。目送缕缕清香习习而去,有一丝温暖,也有一丝失落,还有会意的微笑和沁心的伤痛。

不愿回想过去,可不得不去面对,再强硬的汉子也有脆弱的心里底线,在虚伪和谎言面前显得那么无力。人与人的交往就是斗心计吗?还是要有点真诚,还是要有点善意,还是要有点人情味。新春没有那么寒冷了,可纠缠的心悸还徘徊在脑海,久驱不散,奈何不得,心底冷飕飕的。

窗外一片宁静。远处有一只小狗穿着鲜红的外套在河床上戏耍映入我的眼帘,鲜活的生命,尽情的奔放,灵性与洒脱感觉真好,在开阔的原野上显得格外耀眼,目光随着它跳跃。痛到极处,伤在冰点,脆弱情感,茫然若失,它的出现,活泛了呆傻的思想,孤寂的窗口似乎有了灵性,约束的思维也从护栏夹缝中得以开脱。

踏上河堤,零乱的脚印在雪地里交织,堤坡上扛过一个冬季的残留植被,露出雪面的颜容,略显沧桑,可透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堤上的垂柳和杨树经过寒冬的洗礼也迸发出春的旋律,不管朝上还是朝下的枝条都露出了璀璨的笑脸。此时的心境在雪中梳理,心灵得以净化,容颜倍感舒展,心态平和了,思绪不再零乱,权衡利弊,心中还有什么放不下。

人总会有心地狭窄的时候,遇到这时就想把自己藏起来,就像要把自己关进只属于自己的港湾,有个说悄悄话的地方。都说做个好男人要心胸开阔,要包容万千,对事物、对情感要有一种责任感。可谁又知道这背后的辛酸,连我也不知道这苦衷要向谁去倾诉,心里流着血,强忍着泪水,脸上还要挂着微笑。是虚荣心在作怪吗?不是。是善意的表现吗?也不是。其实这就是好男人的一种风范。

在事业和生活中不论受到多少挫折,想到倾心、倾情的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虽不能十全十美,可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就觉得生命有价值,不会再去计较得与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一时的孤独、伤痛是难免的,只有在磨砺中练就大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找到心中的平衡点。

人活在世上就要有自己的思想,每个人的身世不同,所处的环境和机遇也是不一样的,不能靠别人来施舍什么恩赐,还是要靠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去扎扎实实做人,还是要靠自己的诚信和真情来打动周边的人。做人就要有自己的尊严,也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

雪地里留下了纷乱的足迹,雪后的心情也一扫心中多日的阴霾。相机记录下了北京冬去春来第三场雪,这是大自然留给世间的美好,再回到温馨的小屋,豁然晓悟,赶紧用键盘来敲打这一时的思想,不经意间又敞开了自己的心扉。

一个人的独白,图的是解脱;一个人的独白,图的是理解。会心的与大自然默默地交流,你会有舒畅的感觉,调理好身心,一切又都恢复到自始至终的原点,那就是做人的原则,有点憋屈又算的了什么哪。

每个人都会选择走自己的路,苍天有眼,老天也是公平的,因人而异,最终都会有正解。

种一束思想之花在心田

文/白茫茫

一位作家乔迁新居,因为相熟,招呼我们几个年轻人帮忙搬家。作家很谦和,提前在电话里说,家具等大件已让搬家公司搬走了,剩下一些书,担心搬家公司干活的工人不仔细,怕把书给弄坏了,就留了下来。下班后,我如约来到作家的家中,果然客厅和卧室里已经没有了东西,剩下的40多捆书摆放在书房的地面上,每一捆都分门别类地用红绳系好,只需提下楼就行。

提着一捆三十来斤的书走下四楼,手心勒出了两道红印。看似不多的书,其实很重。书一趟趟被搬进越野车的后备箱,越野车的车胎也一点点下陷,装了才约一半的书,司机说话了:“再拉一趟吧,太沉了。”

是书沉,还是思想沉?那一瞬这个问题跃然我的脑海,让我从另一个角度对作家进行了一番审视。在圈子里,作家颇有名气,也确实实至名归。名气大是因为他写出了许多精品佳作并屡屡获奖,名气实是因为他为人处世高人一筹,说简单点就是有思想。作家是怎么成名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似乎是个无人知晓的问题,却又是不少年轻人苦苦追寻的答案。如果不到作家的家中,谁会知道他这辈子读了这么多书,谁会关心他这辈子读了哪些书,谁会了解他这辈子是怎么读书的,谁又会在乎他这辈子用了多少时间来读书。看着手上被一捆书的绳索勒出的痕迹,我相信作家是一本书一本书读着成长起来的。正如作家所说:哪有什么捷径,常翻常看,常读常思,温故而知新罢了。这是一个谦虚而又通俗的说法,真正的含义是———思想的厚度是日积月累的沉淀,不是火候不到,而是时候未到。

不同的读书态度走出了不同的人生,就好比向酒杯里倒啤酒一样,怎么倒是有讲究的,如果你想一下子倒满,洒了一桌子啤酒沫不说,留在酒杯里的啤酒也只有一点点;而如果你慢慢往酒杯里倒,一杯就是一杯,满满的一点也不洒。读书更不能像猪八戒吃人生果一样,囫囵吞枣地看一遍,连人生果的味道都没有尝到,却在一旁羡慕别人细嚼慢咽吃得津津有味。总体来看,快餐式的学习除了给读者以一种短暂的享受外,并没有留下真正的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和心灵的滋养。

英国诗人柯勒津治把读书方式分为四类:一是沙漏,进去多少流出多少,头脑毫无痕迹;二是海绵,什么都吸进去再挤出来,原样不变,只是脏了些;三是布袋,把豆浆漏掉留下豆渣;四是选矿,只捡纯净的宝石,淘汰矿渣。最高层次的读书应该是选矿式的,通过采矿、冶炼、加工等环节生产创造出新的东西。所以不全在于你读了多少书、学习了多少知识,而是在于你能否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能否创造出新的知识。

燕子垒窝,蜜蜂酿蜜,靠的是日积月累。学习是智慧之源,知识消化吸收后才会变成滋润心田的春雨,并让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一天天长大直至开花结果。同时,还需要不断浇水、施肥和锄草,要不然它就会长得丑陋不堪甚至死亡。需要警醒的是,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一辈子只在工作前接受教育的时代已经永远过去了,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地持续地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

三读《论语》

文/黑马老歌

中国传统文化门类颇多,最经典的当属被尊为儒家圣典的——《论语》。历代贤达对它的评价是:“半部‘论语’治天下”。足可见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分量。鄙人系统读《论语》有三次。

第一次是正值文化大革命的“批林批孔”,那会人虽然年轻,但从小好学,间接地也看了一些在当时被认为是封建主义余毒,糟粕,毒害青年思想的禁止看的书,其中之一就包括孔子的《论语》。可以正式摆在桌面上看,可以用笔记比较系统地看的是编印的《批林批孔专题学习材料》,在学习园地贴上自己写的批判文章,学习心得,我还是比较认真的。别人写一两张纸的篇幅,我的往往是几十张,他们全部加到一块还不及我一个人的多,其中还有帮助不会写的同志们完成的“政治任务”。当时很懵懂,总觉得很多话说的都对呀,为什么要批,君君臣臣,仁者爱人,学而优则仕,克己复礼,都被批判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卫道士,为统治阶级欺压劳动人民的精神鸦片,云云。我却把凡是学习资料上的全部原文都一字不漏地摘录了下来。时常看看。临近批林批孔活动结束,有一老者告诉我:“道不暗则不明”。你看如果不批判孔老二,肯定不会有这么多人知道他,现在可好了,全国人民都知道孔丘,孔仲尼,孔夫子,孔子是个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的创始人。

第二次系统读《论语》,是改革开放正如火如荼的十年前,中央电视台,文化部主办的“百家讲坛”,其中于丹的讲座深深地吸引了我,专门买了一本由她编着的《于丹全集》。厚重的像砖头一般,几乎把《论语》结合现实生活重新论了一回。这是无拘无束,酣畅淋漓地通读了一遍。尽管读到一半有些重复的感觉,还是坚持读完了。

第三次才刚刚开始,缘由是就在昨天,从延安大学赵维森教授手中接过他的《孔子的精神世界》新书。这是本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9月刚推出的425千字,印刷精美考究的系列新书是“国学经典现代教学研究书系”之一。所谓“国学经典”,是专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发展具有奠基性、决定性和深远影响力的先秦经典文本,尤其是代表儒、道两大思想流派的原始经典文本。

我这里权且把先《论语》统一成“孔子”的代名词,方便说话而已。《论语》处处体现着的是中国传统一以贯之的整体直观性、实践性、体验性、鲜活性的民族思维特征,而不像西方思想论着那样是纯理性思辩和逻辑演绎的产物。《论语》是从人生、社会不同角度思考人的德行修为的,因此,《论语》的仁学(修心)和礼学(修身)无疑是孔子思想的两翼,它们共同构成了《论语》思想的总纲。而修心无疑是修身的前提,因此,仁学又是孔子全部思想的核心、基础。孔子的其它思想都是在以上核心、总纲的基础上展开的。这个逻辑体系是清楚的。如果说“中庸之道”是孔子的一个具体思想,不如说中庸之道是孔子思考、对待、处理一切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和行为策略,是孔子全部思想的理论基石。因为孔子的所有思想都建立在中庸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之上。基于中庸之道内蕴于孔子的全部思想中。

作者很了不起。是我结识的朋友中的“中坚”人物之一。一是他还算年轻,其实人的年龄是不能算作被衡量的标准的,关键是其作为。看他在后记有里这样的打算:本书仅仅是“国学经典现代教学研究书系”的开卷之作,其后笔者即将推出的是《老子的精神世界:“道德经”思想的体系化解读》。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整合、组织、加强团队力量,陆续完成《易经传》、《庄子》、《孟子》、《荀子》、《大学》、《中庸》等经典文本的现代教学研究成果。这才是我称其“中坚”的真实理由。

孔子的精神世界是克己复礼,礼兴乐和的终极秩序的理性世界,是整体趋于统一稳定的盛世文明基石。他所期许的统治者是君为轻,社稷为重的仁义楷模;被统治者是三纲五常,恪守忠义的道德良民。社会在这种道德体系运作下,可以长期维持安定统一的政治格局,但势必造成人民思维僵化,缺少创新的奴隶气息,最终形成死水一潭,槁木死灰的家族王朝,脱离人类进化的主线。孔子和而不群的集体思想在整体上容易形成凝聚力;但在人性解放,思想自由的革命者眼中却是精神枷锁,必须扬弃。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弘扬孔子舍己为人,廉洁自律的集体主义思想;更要发扬他敢为人先,弘毅进取的儒家精神,为生民立言,为万世开太平。更有对科学技术的无知和轻视那是时代文明还没有进步所造成的历史局限性,怪不得他了。

上世纪70年代的那场“批林批孔”,也不是毫无道理的,它起码告诉人们,当处于一个砸碎旧世界,开创一片新天地,打江山之际,用的是兵不厌诈的《三十六计》,你去宣杨《论语》那肯定万万是对不上调的。但赢了战争,坐了天下,教化子民,规规矩矩那可真的就离不开《论语》的思想了。我倒是希望永远国泰民安,用“半部《论语》(就可包)治天下”了,可谁又能料得到呢。

再从另一个角度看,尽管法制信仰,科技发展,国际化大生产,欧元,亚太经济,地球村将成为时代的主流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总还是要传的。总要有一批像于丹,赵维森这样的教授,学者、专家、导师、老师去作为。眼下国际上新成立的百余所“孔子学院”,要长久总还得需要有人去任教传道,去解惑授业,去安抚引导人类的心理。所以说赵老师的“这类书没人要”的忧心是多余的,无论你怎样去翻新、包装、解读、研究,只要不离其宗,相信也还是有碗饭让你吃的,包括若干年以后。

第三遍读《论语》,是在赵维森教授的这本《孔子的精神世界》导读作用下,再也不会像第一次那样偷偷摸摸,第二次那样酣畅淋漓,毕竟该是从从容容的年龄(62岁)了。

其实,第三遍读《论语》,这才刚刚开始。这部博大精深,空前绝后的《论语》真的不可小觑。尽管它已经是两千多年前的作品,面对这样的书,这样的“千古文章”,普天下的读书人,文人墨客,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贤达君子,没有不自愧不如,汗颜不已的。

梦乡

文/序冬

普天之下没有世外桃园,东晋诗人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汉代隐士严子陵垂钓的严陵滩,也不是自由之地。人真正放飞思想,实现自由的地方是梦乡。庄子梦中化蝶,“栩栩然蝴蝶也”。卢生在梦中享尽了荣华富贵。我们每个人都曾在梦乡里实现了心底的愿望,经历了惊世骇俗的奇遇。

梦乡里,展臂高飞,像神仙一样腾云驾雾,遨游天宇。

梦乡里,经常与逝去的亲人相聚,享受他们生前的生活温馨。

梦乡里,敢与朝思暮想的情人大胆幽会,或是与素不相识的人苟合。

梦乡里,在深山老林里与凶猛野兽搏斗、与仇敌厮杀、与恶魔拼命。

梦乡里,有幸福、有痛苦、有希望、有死亡……

稀奇古怪的梦是从哪里来的呢?有很多的梦是见未曾见过,想未曾想过的事情。由此,便有了周公解梦之类的迷信,有的还被说中可验。解梦纯属骗人的把戏。梦,是人昼夜所为所思形成的,那些奇异古怪之梦是人的潜意识冲破各种束缚和桎梏,闯入人的思想而形成的。所以说,梦乡是人的思想意识最为自由的地方。无论多么伟大的人物,还是卑贱的小民,甚至身陷囹圄的罪犯,在梦乡里,都会剥去一切伪装,冲破一切抵制,自由地放飞自己。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说:“梦是潜意识的欲望……白天受压抑的欲望,通过梦的运作方式瞒骗过检查以满足欲望。”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都认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东汉时期的王符说:“人有所思,即梦其到;有忧,即梦其事。”他还认为情感致梦,喜梦、惧梦、噩梦均属情感所至。明代思想家王廷相认为性格致梦,不同性格的人对梦中的内容有不同的影响。世界上近七十亿人口,每个人的梦决不会相同,即使是同一内容的梦,其细节也会有异。因为梦是人的个性意识反映。

梦乡决不是梦想,梦想是方向和目标,只要奋斗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梦乡是心灵的思想,是秘密的真情。我们认真品评自己的梦乡,就会看到真实的自我,是伟大还是藐小,是高尚还是卑鄙……

鲁迅先生说:“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

不要惊醒梦乡,但要实现梦想。

梦是花瓣滑落的思想

文/张 银

最近与一场梦邂逅了。梦很美,梦后的我仍痴痴地冥思着从枕边滑落的花样的梦,嗅着迷离的香,就像花瓣离开花儿的拥抱,随风而逝,只在泥土里散发着沁人的芬芳。

我与梦邂逅在一起,她与我邂逅在梦中。她是一位女子,皎然如梦,烨然如花。人们说梦是现实的反映,我想或许是吧!这个梦中的女子,没有显性的特征,也许仅是以异性的身份存在,而非一个真实的存在,又或许聚集了所有女子的特征。我可以理解为任何一个落着美的女性,可以是母亲,姐姐,妹妹,又可以朋友甚至是学生……但不管她是谁,在我落寞的时日里,以梦的方式向我传递女性独有的美,那是一种跌落的美,没有傲立枝头的凌然,弥补我在生命之旅的寻觅中缺失的思想。

梦后,我总有一种莫名的感觉,梦中,丝丝幽影;醒来,失落无踪;觉之,苦甜参半,但有时也惊恐万状。

梦不需要选择特定的时间,好像那是傍晚了。那段时间我感到特累,身心极其紧缩。下班后打开房门的饥渴就是赶紧往沙发上一躺,闭上眼睛,舒展一下紧绷的心弦。没想到梦来的那样快,当然无暇推及也推断不出梦于何时来临,我的形神和梦就这样邂逅一起,缠缠绵绵。直到带着忐忑惶恐的神色从沙发上惊起,迷蒙中像是幻境,又像是真实的存在,不匀称的呼吸和全身浸溢的汗水,挣扎着一个惊魂未定的思维:做梦了,梦到自己黯然神伤地“死”去。内容至今难忘,生死只在一瞬间,当我在人世间奔波无定,还没能在世间留下自己的点滴的时候,忽感自己的时日已无,“唰”地消逝在空气中,没有人知道自己,孤寂地躺在蔓草丛生的坟冢下。

而实际上当时我才26岁,正当“花”样年华。

母亲说梦总是反的。我半信半疑,梦是那么起伏跌宕,就像枝梢尖端的花儿娇弱地迎挺着风雨,带着瞬间坠身而又倔强坚挺的思想,在我惊异或脆弱的时候悄然叩击了我的房门,挟裹着现实的不特定的未知缓缓我向靠近,给迷茫以标杆,伴落寞以明灯。我跌落在死亡的背影里,将自己绽放得更加鲜艳。

我在梦中哭过,哭得彻底纯粹,扑在母亲的怀里,靠在父亲的肩上。虽起初我不太确定,在我将醒未醒之际,我明显的听到一个哭泣的音调在室内盘旋。最终我眼角的泪水使我确信,我哭了。回想一下梦的情景,如今历历在心。梦中的我走在世俗的泥土中,带着率真的不成熟,迎接着质疑的眼神和指责的声音。在城市哓哓的空气里,尝着的是辛酸,唱着的是孤寂。但毅然面对着,直到自己疲惫,憔悴。于是我决定走向乡村,以此摆脱一切。然而就在接近故土的刹那,质疑和指责尾随而至,更甚的是甩着童稚音调的孩子们也对我厉声戾气。我有点头眼昏花,差点晕倒,幸好弟弟一把把我扶住,随之父母亲也来迎接我,终于憋不住心里头的怨气,在母亲的怀里在父亲的肩上,哭嚎啕大哭,没有矜持,哭声纯粹得犹如落地的第一声啼哭。

哭声含怨含酸,泪涌一脸,梦中的我就这样哭到天明,我哽咽的喉头颤动到天明,痛失到天明。痛伤到亲情是那么多明亮与耀眼。

梦啊带着幽美的身影而感伤的心绪,一次次走进了疲惫与失落的夜,在我的梦里酵成一个个故事和形象,有时凄苦,有时甜美,有时驳杂,有时渺远。

一次邂逅的甜美,一次死亡的冥思,一次痛失的眼泪,人生之梦何止这些,但不知什么时候才会有这样的梦出现。它们就像那枝梢头的花瓣绽放的思想,它促使花瓣摆脱花儿的拘束后在风雨浸染里的飘摇和选择,跌落在泥地里的落得一声粲然的笑。一次比一次豁然,一次比一次铮铮有声。

我每天思考着人生,就像花瓣思考着大地,期盼着纷飞的梦,但愿还能聆听梦落的声音,那是花瓣落地时粲然的思想。

儒家VS武士道

文/赵俊凯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以“仁、礼”待人治国的思想,在我国延续了2000多年,成为我国的一个治国方针。使我国成为了屹立在东方的一个礼仪之邦。

但是,今天我想与孔子先生讨论探讨一些问题:儒家学派在民国之前,一直是我国的主导思想。可在民国之后,人们开始对儒家思想不闻不问。以至于,中国人的“仁礼”思想逐渐淡化。到了现在的中国,儒学好像真的已经成为“历史”了!“金钱教”“霸占教”已经风靡全中国。人们心中的道德良知变得淡化,像一篇报纸上说:有一位老大娘在路上摔倒,竟无一人前去帮忙,后来记者问:“为什么你们不上前去扶一扶她呢?”市民的回答却是:“她又不是我的亲人,我何必要帮她,万一是个骗子,骗我的钱怎么办?”这种愚昧的理由,算得上是理由吗?我禁不住感叹:“大家这都是怎么了?人们的良知那里去了?”

时间的年轮已经把我们带进了二十一世纪。在这个时代里,人类要想成功,就离不开团体。要想在团体中受尊敬,就离不开礼貌,以礼待人。在社会生活中还是有着不小的作用。孔先生,你认为我说的对吗?

现在,侵略主义抬头。你所提倡的天下和平的思想也销声匿迹。在我国唐朝强盛时,我国从不侵略别国。让唐朝赢得了流传千古的美誉。但在侵华战争时期,日本大举侵略中国,你认为他们做得对吗?大和民族所尊崇的武士道,正是一种侵略主义。杀、抢的血液,流遍他们的全身。他们提倡的争夺,正是你所不支持的。你的思想让人们恭敬地称为“君子思想”,而他们的思想是一种让人鄙视的“金子思想”,两种思想在争辩着。侵略主义的抬头,就是武士道思想抬头的表现。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消除这种思想呢?

孔子老先生,是你领导了中国3000多年的文化思想。我希望你的后代能将儒家学风再次掀起,让中华民族的强盛变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