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文章
家人文章(精选20篇)
瞒事
文/沙克
上海一家医院的病房里,躺着一位来自外地的老人,每天都在挂止痛药液。医生护士按照老人女儿的嘱咐,告诉他挂的是营养液和治疗骨殖增生的药水,他也不多问,瘦削的脸庞一片静穆。感觉好的时候,老人会在女儿的搀扶下,来到病房大楼下面的阳光中,在竖立着金色莲花雕塑的院子里散一小会步。
早在几个月前,老人身体的某些部位就开始疼痛,直到前些天痛不可忍被回娘家度假的女儿发觉,带到这家全国闻名的医院求诊,经反复检查确诊他患了恶性肿瘤,癌细胞已经转移。女儿怀着掏空身体般的恐惧和悲伤,对他隐瞒了病情真相。
我是她朋友,得知她爸爸的确诊结果后连夜去上海,大半个上午陪老人闲聊,说的尽是他退休前后的趣事。当他说到孙子孙女时,把一张纸片拿给我看,上面是孙子画的一只大红心,心的中间写着想念祝福爷爷的字句。他指点着纸片,眼神逐渐活络起来。他说他教过四十年的书,最满意的是教六岁的孙子学习,“小家伙跟我最谈得来,语文数学已经学到二年级了。”老人的脸色开始泛光,言语变得利索自如。为他挂水的护士来到病床旁,按惯例询问他名字,不爱开玩笑的他居然幽了护士一默:“我不知道啊。”
近午时分,一对从千里外赶来的夫妇进入病房看望老人,男的倒还自然得体,说些问候宽慰老人的话,女的表现出忧伤,侧过脸去抹泪水。老人抬眼看看悬挂在钩子上的输液袋,把这女的细微神态看在了眼里。朋友跟我交代过,跟这对夫妻也交代过,包括跟医生护士都交代过,要对老人隐瞒病情。她有两个想法,对爸爸隐瞒病情到底,全力治疗减痛来延长他的生命。
在和老人的交谈中,他的思维集结在往事中和孙子孙女身上,毫不触及自己的病情和治疗,也不谈明天以后的事。他对我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人老到最后,就剩下回忆啦。”我隐隐觉得老人在回避什么,他可能也在做隐瞒,那就是不想让家人和别人知道,他已经察觉了自己的病情。
我出身于医生家庭,在医院的院子里长大,见识过太多的各类病人及其家属,感受和亲历过许多的生死离别,我知道家人对病人隐瞒病情的事情天天发生,先是家人、后是病人互相隐瞒病情的情况非常少见。我非常理解这种互相隐瞒病情的做法,那是家人的爱心与病人的苦心相纠结,教彼此安心,减少焦虑苦楚,增加治疗疾病的信心。
还有比这更少见的情况,那不是电影电视情节,而是十年前我家发生的事。当我的妻子最先知道自己身患晚期肝癌,对家人亲戚都隐瞒了病情。她对我和女儿轻描淡写说:“没多大的事,有病治病呗。”在去上海做手术的前几天,她照常去她工作的医院药房上班干活,下班后照常料理家务、伺候读小学的女儿。妻子所具有的仁爱品质和超过强质男人的毅力,让我和女儿在刻骨的感动中抑制哀伤,一起与她身上的病魔抗争了将近一年,使她的生命超越了医生所说的三个月期限,延长了我们互相伴随的昼夜时光。
妻子好像不是绝症病人,见人总是微笑,始终情绪安然、神智清晰,还常常启发女儿做功课、给家里和亲友的事情出主意。我见过至少五个患了肝癌的大男人,被所有癌症中最极端的疼痛逼着发出哀嚎,他们无法顾及家人的感受,毫不隐瞒地用头去撞墙。我的妻子从头到尾没吭过一声,没用过一支麻醉药,强忍住疼痛的撕咬与整碗整碗的呕血折磨,决不给家人一点难过与绝望的理由。直到生命结束的前一天,她还在力所能及地料理自己,自己倒水吃药,扶着床架自己去洗手间,不给家人亲戚、医生护士多增添一丝的担忧与麻烦。陷入最终昏迷的前几个小时,妻子侧过身子,用枯瘦的手指把枕边的梳子、镜子和女儿的作业本放好,把身下的床单抚平。她微声交代我和女儿:“我没有力气再陪伴你们了,不要悲伤、好好过日子。”妻子把关于疼痛伤悲、留连不舍的所有隐忍保持到最终一刻,仪态整洁地走完年轻的一生。
生命长短难以把握,生死交替是自然规律,一丝矫情都掺杂不进去。家人为即将离世之人所做的仁爱的隐瞒,即将离世之人对家人所做的强忍的隐瞒,比起互相号啕大哭的悲情倾泻,维护了最艰难脆弱的那份生命的尊严,具有无可比拟的抚慰力量。我来上海看望的这位七旬老人,将会在若干昼夜的时间滴淌中,与他女儿及家人忍受各自的痛苦煎熬,直到一切归于平静。现在,他享受着女儿及家人隐瞒病情而给予他的最后呵护,也许他还在隐瞒知情的事实给女儿及家人以最后的宽心。
老人下了病床和我握别,想对我说什么却什么话也没说。我走下病房大楼经过院子中间的莲花雕塑时,看到它的金色特别鲜亮,心想这亮色也许能穿透各种危害生命的障碍,闪现在每年上百万前来求诊者的身上。我回头仰望病房大楼的窗子,看到玻璃上也浮现着融融金色,它是静谧的温暖的,肯定映入了老人隐情于回忆的心中。
家人在一起才是幸福年
文/王倩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身在遥远的冰天雪地边疆的吕阳愈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了,他恨不得时间再快点,快到腊月廿八,那样他就可以登上回家的飞机,穿越两千多公里的苍穹回到故乡,回到熟悉又陌生、期盼又愧疚的家里,和家人在一起,过个热热闹闹的年。
腊月二十,当记者拨通吕阳的电话时,正值他休息的时间。当说起回家的时间,他说已经提前一个月定了机票,就盼望时间走快点,每天是掰着指头数日子,已经三年没有回家了,都不知道女儿长得有多高了,都不知道父母妻子的面容苍老了多少,今年无论如何都要回来和家人一起过年。说到回家的心情时,这个37岁的男子汉在电话那头忽然沉默,过了良久,才传来他低沉的声音,他说:“我心里既激动又充满了愧疚,好几年都没有回家看看,对不起家人,总觉得家人在一起过年才是幸福年。”
吕阳是商州区夜村镇吕涧村人,自初中毕业后,便去烹饪学校学习烹饪,学成后先后在西安、兰州等地的大酒店里当厨师,平时工作比较忙,也很辛苦,几乎全年没有休假,一年到头都在与油烟、炒勺打交道,往往到了节假日,就是他们最忙的时候,在其他人享受家人的团聚餐时,才是最需要他们展现技艺的时候。“原来在西安上班时,虽然妻子和孩子都在西安,平时也没机会回家看看他们,更别说回老家看父母了。”每当说起对家人的陪伴,吕阳都有种深深的自责,但是为了一家人生活,他甘愿自己苦点累点。前几年,两个弟弟还在上大学,父母年龄也大了,只能打些零工,全家老小的生活就靠他一人当主力来扛,“虽然这行辛苦,但是工资待遇还可以,能为家里减轻负担,再苦我都能扛。”吕阳说,三年前当他干到主厨这个位置时,经朋友介绍到新疆和田的一个机关灶上当主厨,工资开到每月8000元,“当时觉得离家远不太想去,又一想家里的情况,只能放下父母妻子和6岁的女儿,能多挣一些是一些吧,趁年轻。”而这一走就是三年。
有种等待似乎从来没有期限,有种温暖永远都是守候你的家人。知道儿子今年要回家过年,在西安给工地看大门如今已67岁的父亲吕然今年早早就回了老家,准备好好打扫打扫家里的卫生,在儿子回来前把家里收拾得清清爽爽。“往年过年一家七口人总凑不齐,今年大儿子回来,一家人总算能过个团圆年了。”吕然说着话的时候,眼睛里闪烁着亮晶晶的光,他自言自语道,腊月廿八就快了。
悼念
文/秋月无限
2018年8月7日晚上9点多钟,万良表弟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五十周岁。他不想离开亲人,妻子还需要他的陪伴,年迈的父母还需要他搀扶尽孝,两个儿子还需要他呵护疼爱,可这一切,对他来说已经不可能了。
今年的春天,我们去看望老姑,在村口遇见了正在晒太阳的万良表弟。老姑共有三个孩子,其中万良是最小的儿子。这次见到万良表弟,让我们大吃一惊,只见他消瘦无比,说话非常吃力,还不停地咳嗽,特别是他的脸显得很长,眼睛无神,眼眶内收,与三月之前相比,他筒直判若两人。我们问他身体为何如此消瘦,他只是说吃不下饭,具体什么原因自己也说不清楚。
我们见到老姑和姑夫,一番寒喧之后,话题又转到万良表弟的身上,二老还未开口说话,眼泪早已夺眶而出。他们说,今年春节刚过,万良随着本村的工程队就到外地打工去了。过了一段时间,他因身体不舒服才回到了家里。家人见他日渐消瘦,呑咽饭菜困难,赶紧去县医院给他做检查,看大夫,得到的答案是回家静养。
万良表弟精通油漆技术,靠手艺在外打工挣钱,通过勤奋努力,他供儿子完成了学业,在农村和城里各有一处楼房,衣食住行无忧,小日子过得滋润幸福。他除了吃苦能干之外,人不太讲究,性格内向,遇事爱钻牛角尖。
十几年前,他染上嗜酒的毛病,天天喝,顿顿喝,喝醉之后经常与老姑纠缠于陈年往事,惹得家人十分反感。为此,我们几位表兄,对他多次劝诫和批评。让他担起家庭责任,减少饮酒,饮酒过量不仅会伤身体,往往还会惹事生非,自己若没有毅力戒酒,可以到医院让医生帮助戒酒治疗。我们的苦口良心,并没有换来他的丝毫改变,我行我素,依然如故。
据他的家人讲,他为了喝酒,想尽了各种办法。为防范家人发现,床底下、房顶上等隐敝的地方,都是他藏酒的地方。他偷偷喝完之后,在把酒瓶子偷偷地埋在屋后的地里。他这次病故的原因,可以肯定地说,酒精起了坏作用,不是真凶,也是帮凶。重病期间,任凭妻子如何数落他,一声不吭,他的内心明显感到后悔,后悔太放任自己喝酒,后悔自己为什么不听从亲人的劝告。现在,即使有千万个悔恨也来不及了,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其实,他的病情家人早就知道,只是他本人还被蒙在鼓里。他的病不仅食道有问题,肺部也有问题,去医院诊断已属晚期。期间,我几次打电话于万存表弟,询问万良的病情,他在电话里告诉我,医生说,他的生命已经不多了,再治疗已毫无意义。
在他生命的前二十天,我们最后一次看望了他。他躺在沙发上,气力衰弱,皮包骨的身躯,艰难的呼吸,让人看了十分心疼。他费劲地与我们打着招呼,眼睛里充满着生的渴望。见此情景,想想人生很是脆弱,昨天挺健康的一个人,今天说不行就不行了,人生苦短,不无道理。
2018年8月7日晚10点半,万存传来了坏消息,他说万良于当晚9点多钟停止了呼吸。万良的去世尽管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但还是觉得他走的比较突然。他的离去给年迈的父母带来无比悲痛 ,可怜天下父母心,毕竟血肉相连,孩子生前在有诸多毛病,此刻父母早已忘的干干净净,他们使劲地哭喊着小儿子,你为什么这样命苦,早早地离开了我们。
万良的走即与他生活的不良习惯有关,也与当前生态环境的污染密不可分。他的村庄不大,有600多口人,近几年来,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接连上演。村子里,正当年的男女突患绝症,大家猜测村前不远处的甲醇厂十分可疑,因为自从甲醇厂投产以来,村里常常飘来刺鼻难闻的气味。现在,工业化发展确实给社会带来富裕与进步,可人类生存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在二十年前,泗河曲阜段因纸厂排污,河水泛起红色,且味道难味,两岸村庄的水井深受污染,村子里身患绝症的人突然多了起来,其中有一家老少三口同时身患癌症。后来,市里投资将自来水引到两岸村庄,才保证了群众的生命健康。
即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蓝天,生态环保大于天,但愿诸如万良表弟的悲剧不再发生,但愿人们享受现代美好的同时也能健康长寿。
万良表弟安息吧,愿你在天国那边,别再任性,节制饮酒,保重身体,好好生活。
让自己开心,让别人放心,让家人安心
文/苏眉细细
让自己开心,是智慧。
一个人从懂事开始,便有了自己的烦恼,成年后的压力更是与日俱增。可即使人生实苦,也总要给自己调出点甜。
小区附近的公园里,每晚总有一个中年男子在吹笛子,笛声宛转悠扬。后来得知,这位男子和妻子开着一间早餐店。一家人的生活都靠夫妻俩起早贪黑拼命忙,一天下来,夫妻俩都腰酸背痛。
但是,他总会在晚饭后,到公园里吹一会儿笛子。笛声一起,所有的困顿烦恼都会烟消云散。
让自己开心,除了坦然接受生活的馈赠,还要学会取悦自己。听一首喜欢的老歌,看一本心仪的小说,或者找个清净的地方喝杯茶、发个呆,都能让心情焕然一新。
取悦自己,不是逃避,也不是抵抗,而是让自己转换心境,养精蓄锐,更有掌控生活的信心和力量。
让别人放心,是能力。
周末和朋友喝茶的时候,她接到了公司的电话。说是有个周一要用的宣传册出了问题,需要重新修改印刷。作为企划部主管,她打开工作表看了一下本周的应急小组成员,然后打电话把事情交代给了相关负责人。朋友说,这个同事特别靠谱,什么事都能处理得妥妥帖帖。
关键时候成为工作中的救火队员,让他人如此信任,这大概是职场人最出色的能力。
听过这样一句话说:“靠谱是比聪明更重要的品质。靠谱的人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但一定是明白自己能力边界,有能力、可靠的人。”
让别人放心,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美好品质。
让家人安心,是担当。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刚失恋,脸上还挂着泪花,接到父母的电话,立刻嘻嘻哈哈地和父母报平安;工作不顺,心情沮丧,却在迈进家门的瞬间换上了笑脸。为了让家人安心,多少人心甘情愿扛起了一切。
前阵子,在上海打拼多年的同学辞职回了老家。他的父亲突发脑血栓,后半生得在轮椅上度过。他卖掉了上海的小房子,在老家买了一个大房子,把父母接到一起住,然后用剩下的钱开了一家店铺。
我问他,离开上海会不会遗憾?他说,肯定有啊,但是,现在照顾好父母是最重要的事,为了他们,无论在哪里,自己都会努力。
如果把责任当成包袱,满腹牢骚,就会越活越累;如果把责任当成前行的动力,积极面对,生活总会越来越好。
最好的人生,不是拥有多少高光时刻,而是努力让自己开心,让别人放心,让家人安心,将日复一日的平凡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
他们俩
文/九满
他,年轻时不大爱说话。工作上的事情,他喜欢用眼睛看,用脑子琢磨。家里的大事小情,他不太清楚,也很少过问。
她,年轻时是个小巧玲珑的女孩,因为在一所小学教书,天天穿梭于叽叽喳喳的孩童之中,只能和他们吼着说话。回到家看着哭闹的女儿,巨大的压力伴着委屈,让她再也无法容忍,大嚷一通,之后,擦掉眼泪,继续重复以往的日子。
一九九四年,他们成了夫妻。操持婚事的前前后后如今早已模糊,她只记得那时要使劲仰着头才能看清他的面容。
她知道他是一个公路的设计人,但除了这个身份,其余的,他每天都在干什么,在哪儿干,他不提,她也不问。家,就是他的旅店,住几天,走几天。在女儿的心目中,他是一个陌生得让她害怕的爸爸。
他总是出差,去外地勘察调查,一走就是十天半个月,最长的一次三个多月杳无音信。她甚至偶尔恍惚,自己还有这么一个神出鬼没的“孩子她爹”。
她拉扯着孩子清苦度日。抱怨,没人理;说话,没人听。她就把这些话都存起来,等他出差回家时,倾筐倒箧地全抖搂出来——也不知道你去哪里了,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还得挤公交车上班下班,弄得女儿吃不上热饭……
他把每句话都收进耳朵里,不加一个字的辩解,只是拉着她坐在沙发上,摸摸她那还拈着粉笔味的双手,说一句:“你受苦了!”然后起身去洗手间,将热水放进脸盆,从绳子上拽下一条毛巾,浸在热水里,拧干,走到她面前,把她的双手紧紧焐在热毛巾里,轻轻揉搓。
他本想说些什么,却又把话咽了下去。他其实特别想倾诉,特别想把这次外业勘察中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讲给她听。但他不想说,他不想让她为他担惊受怕。
那时候,他外出勘察完全靠腿,水田、草丛、树林,他的双腿——跨过。家人并不知道,他的外业勘测之路上总是与危险相随;他曾将水平仪和衣服顶在头上,蹚过齐胸的河水,进入粤西华侨林场测量放线;他曾在勘测途中迷路,走入一片平坦的草地,却蓦然发现脚边一条眼镜蛇正对着他吐舌头……
她怎么知道这里面的艰辛,她只觉得他根本不在乎这个家。
女儿读小学四年级时,有段时间,他突然关心起了孩子的功课,每天都要孩子把课本拿出来,一页一页地翻,从头翻到尾,又从尾翻到头。可是没过多久,他就又回到了从前的样子,再也不管不问。
后来,他和同事们一起研究,那些日子里,女儿课本里的一幅图画不仅占据着他的心思,还被无限地放大,放大,再放大。而家,妻子,孩子,早已被挤到了不知什么角落。
丝丝缕缕的幻化,从虚无缥缈,到精准清晰,不断勾联、不断碰撞的线条,一点点汇聚起来,在他的大桥设计图上逐渐显现,最终成为广州中山大道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原来那阵子他正在设计一座大桥,主要是供小学生们使用。他希望从自己孩子的绘画中寻找设计的元素。这也正是他突然“关心”起孩子学习的原因。
直到现在,她的女儿已经是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她还清楚记得上小学时爸爸检查过她的作业,因为,那是仅有的一段岁月。
那年中秋,他特地租了一台汽车,带上妻女和父母去开平碉楼游览。
一路上,他一改沉默寡言的风格,不停地问这问那,还慎重其事地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让家人感动异常。
他的家人哪里知道,那时候他正在设计湛江一条高速公路。
在那个网络调查还不是十分发达的年代,设计人要了解乘客对高速公路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还得靠自己的责任与智慧,是不辞辛苦、大海捞针式的调查研究。
原来,他是想从家人的意见中找寻设计的灵感……
他这一辈子的设计生涯,都是在图纸上勾画着公路的线条,在原野里寻找最优的方案。及至耋耋,腿不行了,脑不灵了,眼不神了,他才终于退居二线,让年轻人冲锋陷阵,让自己变身“闲人”。用手机上网浏览新闻,在APP上欣赏视频,花费最多时间的是跟着视频学烹饪;他用了一个笔记本,密密麻麻记下菜谱和营养搭配知识;他像家庭主妇一样去市场买菜,绞尽脑汁琢磨一日三餐;他用十几种调料烹制的卤牛肉,色香味俱全,爽脆可口……
他俩结婚二十多年了,她终于享受起饭来张口的待遇。她说好吃,他就开心得不得了,大声说,好吃就多吃点,记得八分饱。
但他似乎还收藏着秘密。他的抽屉里还保存有未寄出去的三十多封信,记录了他对她的思念。正是这忙里偷闲的思念,让他在工作时愈加努力。这样的思念,让他和她,再也无法分割。
载着幸福回家过年
文/张翔
出门在外,一句话:回家看看。尤其在春节临近的日子里,格外是最有分量的一句话。听到了,不管你身处何地,不管你是落魄或是光彩的,都会瞬间心动起来,找出那已覆满灰尘的行李箱,整理打包回家过年。
而我的行李箱早早地躺在卧室的床边,里面空空的。时时刻刻地提醒我莫忘了回家,提醒着要装满幸福和期盼回家。这些天,我却犯了愁不知为家人准备什么。
母亲三番五次地通电话说不许往家中捎带过年东西,父亲更是严格,乱花钱买些过年东西,不许进门。回家过年,父母亲怎能忍心让日思夜想的孩子不进门。而这些是父母亲心疼我,知道挣钱不易,处处为我着想,希望钱花在刀刃上。
可是对于我而言,亲情和孝顺就在我的刀刃上。这钱我愿意花,也乐意花。
一下班,匆匆吃过晚饭就逛商场去了。这家店看看,那家店瞧瞧,琳琅满目的衣鞋类商品看得头脑眩晕,也挑不出几件适合家人的。喜欢的衣服,好看的鞋子,又因为不知道家人的穿着号码迟迟不敢买,有些惭愧。只好,装作有意无意地侧面打听家人的穿着号码,再用心记下来,照着去买。
一晚,母亲的一件羊毛衫。前晚,父亲的一双皮鞋。今晚,家人的保暖内衣……就这样每晚我一家商场一家商城地转转看看,相中了便买。空空的行李箱慢慢地被一件件过年礼品塞得满满当当,温暖起我这颗归家的心。看着它们,我心满意足地盼着假期快快到来,也忍不住这满满的幸福,迫不及待地与家人分享。父母亲先是“批评”一通,可这成了现实,他们便欢喜地接受,好奇地问着衣服鞋子是什么样式的。这时,我埋个念想,让家人多些期待,像我一样急切地盼着假期快快到来。
其实,家人盼望的只是我自己,即便空手回家又何妨。能够回家过年,能够陪着他们热热闹闹地把年过好,便是最好的过年礼物。这些道理作为儿女的我们都懂得,可是我们无法说服自己。毕竟工作在外多年,不论多么艰辛与困苦,在回家过年的时候,能为家人添增几件漂亮保暖的衣服鞋子,就是我们最孝顺的心意和最乐意去做的事。
归期越来越近,行李箱已装满备好,放在门口。准备锁住这扇异乡的房门,一张车票载着这年的收获和家人的思念,让这飞驰列车丢弃故乡的忧愁, 欢欢喜喜地到家,打开行李箱将幸福分享,将欢笑留住美好的春节时光。
放不开你的温柔
文/紫影幽寒
春暖花开的四月,一个难得有月亮的晚上,中原一个城市楼房的窗前,一缕烟慢慢的穿过纱窗向外透出,一个二十七八岁的男人,神情有点忧郁的望着窗外的明月,月光轻轻的映照着他:一张棱角分明的国字脸,立体感很强的五官,看起来身材修长,他是一个惹人注目的男子。这个男人叫强,一个已婚无孩的男人。他静静的注视远方,又回过头来看着床上睡着妻子,一个有点市侩,怎么也拎不起他爱怜的女人。远方的她好吗?他此惦记的是远在南方,那个名叫玲的女人。
同样的夜晚,南方一个山清水秀的城市,那个名叫玲的女子,披着一件单衣,同样呆呆的望着窗外,心里在想着那位名叫强的男人。分开整整三年了,多少个夜晚,她总是如此默念心中的那个他,静静的时候,心中会被母亲那偶尔刺痛的声音打断“你都快成老姑娘了,还不赶找个人嫁了”。有时候回过头来,看着一脸简单快乐,容颜不老的母亲,想责怪的话又咽了下去,如果不是因为母亲,自己怎会跟强分开,各自天涯,苦苦思念。
月色是温柔的,如镜中的自己,二十七岁的年纪,说老不老,说年轻却已成熟。没有男孩追吗?镜中的女子五官小巧,很婉约的一个女人,个子虽不算高,但匀称的比例依然能给人很好的感觉。条件好的男孩有的是,但她心里无法忘记那个名叫强的男人,也忘不了那一个名叫郑州的城市。那一个城市,她呆了整整七年,那里留下了青春的梦,也留下了人生一段遗憾的心痛。
时光倒转,来到了好多年前的一个秋季,郑州,一个中国有名的城市,一个学院里,好奇的新生充满了学院的每一个角落,那年玲十七岁,结束了艰苦的高中生活,从南方的一个城市来这上学。一头批披肩秀发,清秀的身材,柔和的语音,把南方特有的韵味带到了那里。她是一个典型南方女孩,与中原壮实的姑娘相比,她如水般的柔韵。她按奈不住心中的好奇,在办好入学手续后,四处闲逛会,感觉学校环境幽雅清静,没让、令她失望。开课了,她很快投入到大学的生活中去。
她是一个喜静的女孩,课余总喜欢在图书馆里呆着。一个晚上,她又来到了图书馆,在书架上找一本书,在翻动书的过程中,不小心,书掉到了地上,她正欲弯腰捡起的时候,一个人已快速拾起递到了她的面前。她抬起头,看到了一张很有型男孩的脸,她赶忙低下头,轻轻的说了一声“谢谢”,男孩则大方的笑着说不用。那一次是他们的初识。打那以后,玲去图书馆的时候多了一份心事,每次去总希望能看到那一张让她记忆脸。偶尔会有碰面的时候,微微会意的一笑,就算是打了招呼,就是一个微笑,会让玲高兴上一个晚上,虽然她不说出。
“你看,他打得多好啊。”同伴的声音打断了沉思的她,顺着女伴的目光望去,篮球场上,一群男生正在打篮球,她看到一个身材修长的男生正在灌篮,姿势很美。男生回头的一瞬,她的心“嘣”跳了一下,那是帮她拾起书的男生,在同伴不停叨念口中,她知道了他的名字叫强,同系不同班的男生。他是一个近一米八,身材修长,成绩和球技都很好的男生,他一直是女生中心中的白马王子。一路上,女伴还在絮絮叨叨,玲则一言不发,但是多了一道心事。以后,每逢路过球场,都喜欢在旁边呆上一会,看强打篮球,好多次,强抱着篮球,特意给她一个微笑。
一个星期六的晚上,玲手机里出现了一个条信息:图书馆见。玲揣着那条信息一直在忐忑,那是一条谁发的信息。“强的”,不可能?他们都没有正式的说过一句话,他不知道她的手机号,那会是谁的呢?玲一直在猜着。
玲和平时一样来到图书馆拿书就坐平常的位置上,低头看书的那会,她感觉有人在靠近她,她抬头的时候,她看到强坐在了她的对面。强张着是一张笑脸,她手机响起了声音,她打开信息看到:“出去走走”。他们沿着学校的湖边走,那晚,月色明亮,风很轻,强开口了,强说注意玲很久了,他喜欢她那南方女孩特有的娴静与温柔,玲微微一笑,她没出声,她想强一样知道她的心思。
打那以后,玲变了,变得爱笑,因为有强的相伴。强是郑州本地人,星期日的时候,强会带着玲到有名景地游玩,那里留下他们很多珍贵的镜头。校园的小径、湖边同样留下了很多深深的回忆。三年的校园生活如花般美丽,却即将结束,回到南方还是留在中原,现实摆在了玲的面前。
毕业后的玲回到了南方,告诉了父母强的事,母亲嚷着不同意,但是奶奶很心疼孙女,玲揣着奶奶给的四万元钱返回郑州。那时候强的家在郑州的市郊,家境不算很好,玲拿着四万元,和强开始了创业。他们先是做服装生意,进货、出货,生意做得很艰难,一步一步地走过。强的家人很喜欢这吃苦温柔的准媳妇,当他们回家的时候,老人已准备好温暖的饭菜等待,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但是很温馨。玲常依着强的肩膀,觉得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女人,强搂着温柔的女友,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男人。
两年后,家人来信了,说母亲有病住院,玲急忙赶回。医院里玲见到了母亲,母亲依旧是一个容颜不老的女人,简单的脸上在些忧郁。母亲开口了,她希望玲回到南方,和家人呆在一起,言下之意,要玲断绝和强的关系。玲犹豫不决,一头是亲情,另一头是爱情,如何选择,玲的脸上布满了愁云。母亲病好后,在母亲的失望中,玲返回了郑州。这次的重返,玲一改过去的欢态,变得忧郁,有时候常常失神的望着远方。微小的变化强都注意到了,强不说,只是对女友更体贴。夜色中,当收拾好生意,骑车穿过城市往家赶的时候,坐在车后的玲搂着强,头紧紧惦着他的背后,任由泪水渗出,玲常想,这样的夜晚还会有多少个。每当这时,强知道女友的内心在挣扎,他不说,任由风吹着他们的脸和心。
终于,有一次他们因为一件小事吵了起来。那是他们第一次的吵架,也许因为长期心情忧郁,引心起了心情上的不快而导致一件微小的事情而吵。强也许因为长期的害怕失去女友,终于在吵架释放了集聚已久的压抑。事情很小却伤得很深。玲觉得很委屈,自己远离家人,为了爱情来到这里,却得到这样的结果。玲向母亲哭诉,母亲劝她离开郑州回南方,心头一热的玲拎包回到了南方,尽管强与家人苦苦相劝,依旧留不住玲。
半年的时候,他们没有通信。玲虽然温柔,但性格却倔强,做出的决定难以收回。虽然很多的夜晚,对着天空想着远方的强,她依旧没有给他去信息。期间,强的家人曾来电,问玲是否回郑州,老人表示希望她能成为他们的儿媳,玲给了老人失望的回答。一年多以后,强的姑姑来电告诉玲,强结婚了,取了一个本地的女子,强家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的变化。由于征地补偿,强家拿到了不少的补偿款,日子也一改从前。
生活变好,玲内心为他们高兴,得知强结婚的消息,任由泪水往下流,决定这生不再和他联系。
然而,强的消息总是从他家人那传出,强的婚姻不幸福。强也许太留恋玲,跟妻子总生活在不和中。是否能回到从前,强的家人总会给玲带来试探的询问,玲这时总不回答。
在婚姻中挣扎疲惫的强终于放下自尊给玲来信了,说很想她,很怀念曾经的日子。收到强的信息,玲流泪了,曾经的一幕幕涌上了心头:想起了校园的时光,强逗她开心的镜头,想起也他们曾一起数星星的月夜。恋火重新点燃,网络是他们传递的通道。
强和妻子摊牌,他爱的是曾经的女友,妻子的反应是,离婚可以,要拿征地补偿款的一半。几百万的补偿款,妻子要拿走一半,强的家人不愿,事情就这样的耗着,离与不离,生活在冷冷的状态中。妻子常常发气,强总是冷面应对,在他内心,玲才是他的妻子。
和强的重新联系,玲的日子过得快乐,虽然母亲在不断的催着交友,但玲依旧是漫不经心,一旦逼急了,玲回上一句“今生我谁也不嫁”,母亲拿着她没办法。强的妻子给玲来电,叫玲不要和强联系了。玲轻轻一回:不是她联系他,而是他联系她。
月又爬上了树梢,两个人各自天涯,故事仍在继续,因为他们放不开彼此的温柔。
把最好的情绪,给最亲的人
文/邓小可
1
我的一位朋友老徐,三十出头就当上了公司总监,不仅事业有成,还在市中心买了一套大房子,把母亲接来一起生活,成了众人眼中的“人生赢家”。
一次,老徐在饭局上接到一个电话。他掏出手机一看,是母亲打来的,当时他的口气就非常不耐烦,说:“干嘛啊,说了不要在我工作的时候给我打电话!”说完,他匆匆挂掉电话。可实际上,当时他也没有在忙什么,只是陪别人喝喝酒、说些无关紧要的话而已。但他却因为没有耐心多听母亲说几句话,差点失去这个最爱他的人。因为这一通来电,是母亲的求救电话。
那天,母亲去超市买了很多果蔬、海鲜和肉,回到家在厨房做着儿子爱吃的菜。门铃一响,她以为是儿子回来了,就奔去开门,没想到脚底一滑,摔倒在了客厅。母亲摔得脑袋晕沉沉的,勉强拿起手机给儿子打了个电话,却不料被凶了一顿。幸好邻居帮忙,把老徐的母亲送去医院才没有耽误治疗。
母亲生病期间,老徐一直很懊悔。自己平时工作压力大,没少对母亲发脾气,也很难心平气和地跟母亲聊天。当他意识到问题后便开始改变,更多地关心母亲,常抽空陪母亲聊天谈心。
2
第一次见到同事阿牛时,我就被他的谦虚有礼吸引住了。平常一起吃饭时,他会体贴地给同事让座、打水,脾气也特别好,我们都很愿意和他打交道。
有一回,我们几个同事约着去阿牛家蹭饭,他二话不说就开车过来接我们,一路上还不停夸赞母亲的厨艺。途中,他接到母亲的电话,说身体有点不舒服,想在家好好歇会儿,不能给我们这些朋友做家常菜了。阿牛立刻回道:“要不要先陪你去医院看一下?”“你想吃什么,我和朋友早点吃完,给你带回来。”整个通话过程中,阿牛都温声细语,连连点头称是,时不时还笑出声来。
我们都很好奇,问他怎么跟家里人这么好脾气。换做是我们,多听几句唠叨就不耐烦,早挂电话了。阿牛说:“难道不应该吗?父母将我们养大,供我们上学,你不对他们好,谁对他们好?”
有人说,一个人的品性,对家人最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能把父母放在心上的人,人品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最高级的教养,从来不是只对外人好脾气,而是在家里也能保持好情绪。
3
网上有个话题:为什么你能对外人和颜悦色,对家人却不能?对外人笑到灿烂的我们,对家人也该有同样的笑容啊。
有句话说,我们最大的错误就是总把最差的情绪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给了最亲近的人。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则是一种教养。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家人更会与我们相伴一生。所以,请别忘了这句话:你能伤害到的,往往都是最爱你的人。往后的生活里,请学着把最好的情绪留给最亲的人。
月是故乡明
文/清城-扎克伯格
渐渐地,秋的意味变浓起来了,空气中隐约能捕捉到一丝硕果的芳香,苍穹中不时飘摇着金蝶般的枯叶,缓缓传来一声雁鸣。外出求学才一周,可我却感觉仿佛过了一个月。思念就像一条青藤,肆无忌惮地蔓延——我怀念家中温馨的氛围和可爱的家人。不知在这收获的季节里他们是否都收获了甜美的果实?我想到:自己又采摘到了些什么?
“稻花香里说丰年”,此时该是家乡作物金黄垂穗的时期了,田野上该是稻浪滚滚了,只不过那稻谷还泛着青,青黄交织也挺美的;林间该是落叶满地了。只不过树上还挂着许多绿叶,绿色宫殿中的褐色之路别有一番趣味。三五个知己散步在村里的每一处,都能闻见淡淡的稻秸香河清新的野花香,脚下踩着树叶,软绵绵的,“沙沙”作响,随零碎的步伐演奏一曲《秋日的私语》,鸟儿也“叽叽喳喳”的与我们一同唱和。目光所及之处尽是一片和谐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只可惜我与美丽的故乡分开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那越来越薄的日历本时刻提醒着我:时间如逝;那越发温和的阳光低声轻昵:炎夏即将过去。想到秋天,便察觉日历本上赫然显着:八月十四!呵!再翻一页日历便是中秋了,“家是温暖的港湾”,虽然我不像其他同学一样兴高采烈地谈论着中秋节的计划,但我心里却极渴望快点乘着月光回到我朝思暮想的避风港——家。
月圆人团圆,过去的十六年中,每一年我都在盼等中秋的到来,总觉得这一天的月亮最美最可爱,而我也会一直痴望着宛如圆盘的月亮,痴想着在月圆的时候,会看到沉寂的月亮中,娇小玲珑的玉兔偎依在幽美哀伤的仙子脚旁,那吴刚不知疲倦挥斧砍着桂花树,天上飞落下花瓣,空气中充溢着纯纯的花香……尽管现在意识到那一切只是幻想,但我却不肯放弃想象,因为我想保留一份难得的属于家乡的童真。
在学校的天空上很少见到月亮,即使月亮出来了,也像被蒙上了一层素纱,月光清冷为阴森,让人浑身不适。校园泮池里的鱼儿不曾与水中明月亲吻,池畔的灯光使它们彻夜不安。鱼儿也想家了它们把思念的话语吹成一个个泡泡传出去,可泡儿碰到池壁便破裂了。鱼儿坚持不懈地吹吐着。我仿佛听到鱼儿说:远方的家人,你们收到我的思念了吗?月亮出来了,虽然很惨淡,但却寄托着海角天涯人同样的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分明觉得月光像家人的无私关怀一样浸浴着我,我相信家乡的亲人走进月光中时肯定也感觉到我的思念。
忽的,一枚落叶悠悠飘下来,躺在了我的肩上,这也许是家人寄来的“牵挂快递”。我恍然意识到,在这个累累硕果的秋天里,我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亲情和思念。
小黑
文/刘妙
自从两年前小黑“走”后,我不再养狗。
狗太通人性,对人特忠实,与我们培养出深厚感情后,它一旦离去,我们几乎要经历生死离别。我不想这样。
那是2001年的一个春天,刚出生一周的小黑,便被商贩摆在了箱子上,它高傲地支楞着脑袋蹲在箱子上,对南来北往的顾客们非常漠然。我和朋友闲转到它身边,它虽不是优良品种,但它的眼神里淡淡的忧伤抓住了我的心。抱着小黑回家的当晚,陌生的环境令它叫了一宿。渐渐地,它开始熟悉家里环境,而且不停地嗅家人气味,并慢慢地融入这个家庭。但凡听到家人上楼的声音,或者听到家人的名字,它总是第一个跑到门口迎接。摇尾示好,表示自己对家人的热爱与亲近。
有一段时间,小区严禁养狗,家人无奈将其卖给一位陌生的中巴司机。一手交狗,一手交钱,看着车远远驶去,我哭了,泪眼朦胧中依稀看了一眼车牌。就这一眼,为我们家与小黑此世续上一生的缘分。小黑被卖后,看着它留下的痕迹,我抽噎不止。妈妈就因我那一瞥记下的车牌线索,几经周折,辗转找到了骨瘦如柴的小黑。自从它去了那位“新主人”家之后,一直无精打采,滴水不沾,给肉也不搭理。看样子,它害了思念病了。看到我妈妈找来,小黑一下子冲到她的怀里,并发疯似的摇尾巴,嘴里还发出撒娇的喃喃之声。回到家,便将盘里几天前没吃的干馍一扫而光。
从此,小黑再也没有离开我家。
狗最通灵性,这点在小黑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它听得懂家里每个人的名字,谁对它好,它就对谁更亲近一些。自我怀孕后,小黑便被送往乡下,与我奶奶作伴,它整天欢乐地伴在奶奶左右,每个周末都盼着城里的家人回家看望它。如果看见车回来了,就急切地往上跳,以为接它回城。后来,当我的孩子学会走路,带娃娃回乡下玩时,家人担心小黑咬着孩子,一再给它讲,这是妙的娃娃,要离娃娃远一些。聪慧的小黑自然明白,不仅离娃娃很远,即使不小心遇到娃娃突然走到它的跟前时,它也总是以最快速度躲得远远的。
我奶奶最初总认为养小黑太麻烦,还担心它会咬到村里的孩子。其实,小黑基本上都不太出门,时刻守护着自家的院子,只准外人往院里扛东西,但绝对不允许外人从院内拿走一针一线。更有趣的是,我家内屋挂着竹帘,当奶奶两手端着饭菜不好进门时,呵斥道,“小黑,别光顾着自己进门,也不管我。”小黑竟然迅速转过身来用小脑袋顶起了竹帘,奶奶才得以顺利进门,令人直呼神奇!
记得,小黑最后一次生病,只是因为它太有情意。小黑生狗娃那天恰是半夜,又不巧遇到了寒流,六个小狗崽不幸都被冻死了,这件事情对小黑是致命的打击,从此小黑压根儿就不进食了。它腿软了,再没有站立起来,无法再像以往那样精神抖擞地在院前院后欢快地跑来跑去。为了挽救小黑的生命,家人将小黑接到城里,想尽办法,却最终没有把她搭救下来。
2011年的又一个春天,已经10岁的小黑,因伤感而断送了自己的命!当时,全家人都非常伤心,毕竟有十年多的相处,彼此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如今,小黑离开我已时隔两年,每当我想到以前回家时,小黑那么亲热地亲吻我、依恋我的样子,听到它欢迎我回家的撒娇声,还仿佛是昨天刚刚发生的事。它依旧充满活力,依旧可爱伶俐,依旧在家里忠心地等我回来……
此生,我将不再养狗。
特殊的除夕
文/赵向辉
1993年的除夕,我至今难忘,因为我做了一件好事。
那时,我还在病房当男护士,护理没有被家人接回家过年的十几名精神疾病患者,因为人手少,我又离家比较近,所以领导安排我站好最后一班岗,值完上午的班再回家。
12时下班后,我吃了包方便面就往保定长途汽车站赶,开始等15时的最后一班汽车。到火车站附近时,突然发现一名流浪汉躺在地上,只见他60多岁模样,一动不动,气息非常微弱。我很着急,一边扶老人坐起身,一边招呼别人帮忙打120,那时公用电话都很少,更别说手机了,一位中年男子跑出去100多米才打通了电话。在等急救车的间隙,我利用所学的护理技术对老人做了简单的体检,体温不高,肌张力也不高,呼吸和脉搏微弱且缓慢,呼之能应,虽然答应的声音非常低,低到必须紧挨着老人的嘴才能听得到,但是说明意识还未丧失,暂时没有生命危险。
救护车来了,医生检查后说可以排除重大躯体疾病和严重感染,但是老人的身体非常虚弱,再在这么冷的地上躺着只会加速老人的死亡。救护车把老人拉走了,大概经过几天的调养身体就会恢复健康,如果能顺利找到家人还能与家人团聚呢。
等安静下来后,我突然回过神儿来,坏了,汽车该开了,我赶紧往汽车站跑,果不其然,等到了检票口,被告知汽车开出去五分钟了,让我快追。出了候车室,我一路追下去,没有看见那辆汽车的踪影,也没有其他的长途汽车经过,我沮丧到了极点。
怎么办?难道不回家过年了嘛,不可以,家人都在家等着我呢。我向回家必经的路口走去,最后倒了四次车才回到家,到家时已经是夜里八点了,家人都很焦急,因为那时联系非常不方便,家人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
为了救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我“丢失”了一辆回家的汽车,但是得到了一个难忘的除夕夜,我无怨无悔。
回家看看
文/丁利军
最近总下雨,没法施工,临时决定回家一趟。傍晚时分,车到了老家建昌。天还在下雨,妻已经在路边等我了。看到我,妻笑了,“咋不早点打电话?家里什么菜也没买。”
“我回来还用买什么菜啊?你也不避避雨,衣服都湿了!”我说。
“咱家财神回来了,我得好好照顾啊!要不,不给我们娘几个挣钱,我们吃什么呀……”妻开起了玩笑。
“儿子没张罗来接我呀?”我问。
“要来!下雨了,怕他感冒,没让他来,在家闹呢!”说话间,就到家门口了。
一见我们,儿子连蹦带跳地跑出来,喊着“回来了,回来了,爸爸回来了……”父母也微笑着迎了出来。
我抱起儿子,他歪着小脑袋看着我,喃喃地低唤着“爸爸,爸爸……”一双小手在我的脸上抚来抚去。
晚饭后,天还没黑。爹在院子里伺弄他的“小花园”,儿子围着我和妻子转着闹着,妈坐在炕上笑呵呵地看着我们……
这就是家,平凡、简单,却满满地盛着爱。离家已经快三个月了,看着围在身边的家人,我心里酸酸的,他们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只有在家里才是无人可以取代的,才是最重要的。家人并不苛求你的荣华富贵,只需要你的关心和陪伴。钱是挣不完的,而家人的幸福却等不起。“忙”从来都不是理由,心在,爱在,牵挂在,幸福就永远都在。
我的老家美如画
文/李凤仙
风情万种的秋浦河,用她母亲般的胸怀滋养了老家村庄的良田,灵山秀水也赋予草木知恩图报之秉性,一草一木四季向这片热土作出殷勤报答,虔诚奉献她们的绝代风华与盘中餐。她的安宁,她的魅力,她的富足,她的与时俱进,为她赢得了“这个村庄美如画”的美誉。
百亩翠竹像绿色的屏障世代守护着家乡,一座座二层小楼掩映在姿秀容丽的小小竹海里,白天婆娑竹影遮阴蔽日,夜晚阵阵竹涛安神伴眠。竹子秀颀坚韧,气质不凡,且不说其入歌入画,艺术身价不同凡响,单其白嫩肉脆的冬笋就高贵冷艳之极,忍不住想拥有,想攫食。其身价昂贵除了增加收入,还是馈赠亲朋的“高大上”土特产。“清明前,出半园”的黄金笋,有经验的老家人开始择优留苗,脚笋制作笋干笋衣,留足自己的后,全部抛售。日暮晚归,和乐满足流溢在清冽的大壶酒里。每年八至十月是成竹间伐期,老家人不贪婪看得远,从不杀鸡取卵,总是留好留足母竹。昂面四顾翠屏绿帐,不禁舒心展眉:“不费事不费心,票子进了荷包。”
老家人聪明耐劳,具有前瞻性,一辈子亲和大地。所以在外发展的儿女反对父母耕田种地时,数家老人说一样话:“现在种田有什么难?都机器,直播产量高,小飞机帮打药,平时就管管水!”他们懂得运用科技,自发组成互助组,主动与镇农技员联系,灭虫用肥,不用自己摸索,农技员指导及时拿捏精准,还送货上门。因此,年年从育种到收割,老家人都成竹在胸,自得其乐。
家家门前都有一口鱼塘,仿佛亮亮的珍珠镶嵌在无垠的碧野间。不喂饲料,青草菜饼养壮的鱼旨在垂钓鱼趣。撒下青草,笑看大鱼小虾追逐抢食。袅袅炊烟也曼舞晚霞里,氤氲夕阳下,倦鸟归林,各种小虫呢喃细语……老伯们此时或自信抱臂,或抖落衣褂,声如洪钟互相透底:大青混多重,哪个钓技了得的儿子女婿会稳蹲稳得,节假生日,一锅汤鲜肉嫩的鱼火锅热腾腾了浓浓的亲情友情。
懒惰萎靡无法拥有丰盈祥和的心灵,这种超然物外需要勤劳乐观信心百倍来修炼。老家人自发建设自己勾画的美好乡村,他们认为,居所不仅是安身之处,舒适美好才能怡情悦性,老家人的竹海得益于祖宗留承,而房前屋侧果木稀珍品种繁多,则是老家后辈学习科技得益科技的有力例证……仅柑橘,果子成熟期就分为数种,所以无需冷库,从国庆到春节,家家新鲜柑橘香飘满屋;“樱桃好吃树难栽”,如今樱桃却成片根深叶茂于老家的厚土里;传统的多品种错时令成熟的桃李栗梨,房前屋后布局井然。
秋菱夏莲,清香了老家原本干净养肺的空气,莲之清雅脱俗,洁身自爱,一如老家人的心性。城里来的亲朋,外地寻求农家乐的旅者,无不流连忘返。手机里摄影机里,除定格了“映日荷花别样红”,“碧花菱角满池塘”的别致风光,还大包小包满载而归。老家人慷慨,与人分享与人为善是他们传统悠久的美德,泛舟采摘的人,一边收获老家人勤劳朴实的双手献出的荷香菱趣,一边盛情赞叹:“真美啊,这个村庄真是一幅画!”
如果说大池州是一条银光闪耀的珍珠项链,那么我的老家就是项链上最亮的那颗;如果池州山水是甘浓芳香的美酒,那么我的老家当属最醇的那口……这里不仅是安身立命之所,还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她庇护她的儿女活出了自己骄人的风采。
我的老家,广袤无垠的大地为画布,科技知识为羊毫,智慧与博爱为色彩,泼洒了一幅幅不朽之作——新农村的老家美如画,令我们永远守望与牵挂!
亲情味道
文/侯秀菊
从高铁站走出来,我发现,雨一直在下。整座城市都被雨水模糊了轮廓,似一副水墨画。
刚返乡回来的我,看到这里的一切还是熟悉的样子,心中微动,日子终归于常态。
望着雨帘,我蓦地陷入了回忆。在老家的那几天,日日与家人相处,生活过得格外充实和喜悦。一切都是温馨、舒适和亲切的,让我沉浸在这种氛围里无法自拔。
奈何,相聚总是短暂!假期即将结束,返程的日子到了眼前。临别前,家人一句句叮嘱着,总有说不完的话。
就这样,我带着家人精心准备的礼物,坐上了高铁。
路上,我在想:亲情是什么?在我的心里,亲情就是无论亲人间互相付出多少,依然感觉彼此亏欠,无论亲人间距离是远是近,依然在心中相互挂念。
我知道,家人给予的最好的爱,是给你力量做自己。怀着家人的爱,我一夜好梦。
第二天一早,我倚窗而立,静静地看向窗外。阳光温暖,风亦轻柔,一切都是刚刚好。
幸福,那每年都会上调的爱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你以为明天一定可以继续做的,有许多人你以为一定可以再见面的,可是,在你暂时放下手,或是暂时转身的时候,你心中所想的,只是明日又将重来的希望,有时候甚至连这点希望也不会感觉到的。因为,你以为日子即然这样一天一天过去,当然也应该没什么不同的,但是,就会有那么一天,在你一放手,一转身的刹那,有些事情就完全的改变了。太阳落下去,而在它重新升起来以前,有些人就从此和你咫尺天涯了。
——席慕容
小凡的故事:
他走以后我才发现这份保单
“我和程是同学,2004年毕业后就结婚了,他就是在那个时候买的保险,不过并没有告诉我。”
“程生前一直和我说,他对我的爱在一年一年的增加。我一直认为他是为了哄我开心才这么说的。没有想到,当我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时候他已经走了。”
“他走后我才发现这份保单。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份保险,我和孩子才在他走后顺利撑了过来。”
那份爱每年都会上调
程都是湖南人,毕业后程只身一人来惠州打工。刚到惠州的时候,只能租住在简陋的出租屋里,四处寻找工作。由于人地生疏,学历也不高,他好不容易才在一个仅有5个工人的化工小作坊里找到了一个工作。
“他是个要强的人,恶劣的工作环境,低廉的报酬,超强度的劳作,孤身一人的生活,不但没有磨灭他的意志,反而激发了他改变自身命运的强烈拼搏之心。当时选择他也就是看中了这一点。”说到这里,小凡的嘴角稍稍地向上翘了翘。看得出来,当年的她非常地幸福。
凭着不懈的努力,辛勤的付出,程逐渐掌握了化工材料生产、销售的技能。不甘于一辈子打工,他盘下了一个小作坊,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创业。由一个打工者成为一个小老板,实现了自己人生财富的第一个梦想。
“他是个对家庭充满爱心与责任的人,在事业初有小成的时候,他将我和孩子接到了惠州。他常说,他对我的爱每年都在增加。”
“他一定是太累了,什么事都是一个人,事业是靠透支身体换来的。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说到这里,小凡有些心疼,也许在责怪自己为什么没有多关心关心丈夫。
2010年底,踌躇满志的程贷款3000万在湖南老家筹划投资一个化工新项目。在紧张的筹办过程中,严重透支的身体再也承受不了过度的劳累,一场毫无预兆的致命灾难突发而至,程因“突发右侧脑内出血并破入脑室”被紧急送院,终经救治无效而不幸身故。
“他就这样离开了,留下我,还有五岁的孩子。”小凡心灵创伤显然还没有愈合,她一边说一边咬着嘴唇。
突如其来的变故对小凡和孩子无异于一个致命的打击。小凡这些年一直在家相夫教子,没有收入,孩子尚小。迷茫与无助笼罩着这个曾经无比幸福的家庭。
“我是在整理他的文件的时候发现这份保单的,理赔人员把钱送到我手上的时候告诉我,这份保单每年都在上调保额。投保的时候保额是20万元,我拿到赔款的时候已经是32万元了。”
“理赔人员说这就是万能险的特点,投保人可以根据人生不同阶段的责任调整保额。”
“那一刻,我终于理解了程的话:我对你的爱在一年一年的增加。”
爱家人,还要会爱家人
“现在我也给自己买了万能险,孩子在一天天的长大,我的责任就在一天天加重,所以我也会每年调高保额。”
“有一天孩子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了,我就把保额降下来,用现金价值为自己准备养老金。”
是保险金让陷入绝望的小凡重新燃起了希望。“这不仅仅是一份保险金,更是丈夫对妻子、父亲对孩子的爱。虽然失去了程,但他的爱,会一直伴随着我们,并带给我们生活的希望和勇气。”
身为家庭经济支柱的程的不幸身故,带给家人的痛苦无疑是巨大的,但富有远见的程没有让家人陷入经济的困境。他不仅深爱着家人,更知道如何去爱家人。
风险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降临到我们每个人身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在风险降临之前,为自己、为家人、为亲朋筑起一道道保险墙;在风雨来临之前,撑起一把把保护伞,使我们自己、我们的家人、我们的亲朋能够有效的抗击风险的伤害,抵御风雨的侵袭
别把坏情绪带回家
文/泉水
深夜,朋友打来电话,说自己和妻子大吵了一架。朋友在电话里长叹了一口气,说现在自己很后悔。
他说,因为白天有一笔很重要的业务没谈拢,回到家后心情就很郁闷,一直靠在沙发上休息,什么都不想做。
吃饭的时候,妻子多催了几句,他嫌烦,忍不住发了脾气,然后两人就开始争吵起来。
这段时间工作不太顺,他时常带着坏心情回家,而且还理所当然地把妻子当做自己发泄情绪的垃圾桶。
可他没有想到的是,再相爱的人,也经不起失望的累积。
都说家是温暖的港湾,也是卸下伪装的地方,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家人面前,我们就可以放任情绪失控。
恰恰相反,不要让家人心寒,应该是我们每天都要提醒自己的事。
情绪的好坏,决定了爱的温度。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经营出有爱的婚姻。
有人说,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好好说话。
我爸,在家一直都是温言细语的样子,从来没有跟我们大声说过话。
还记得我上小学时,有一次,他带我去公园玩。那时正值盛夏,玩了一天,我们都有点累了,便在回程的公交车上闭目养神。
半路上,我爸的椅子靠背突然被人用手重重拍了一下。
等我们睁开眼,一位不知道何时上车的老伯,正站在一旁,大声指责父亲,说父亲不给他让座,不尊重老人。
弄清楚情况后,我爸直接起身让了座,没有再与之争辩,但是老人依旧怒气满满,嘴里嘀咕说个不停。
那天回到家,我爸还是像往常一样,满脸笑容,有说有笑。
晚餐时,听我妈问起今天的情况,他一句也没提公交车上发生的事,只挑了一些游玩时发生的趣事来讲,把我妈逗得哈哈大笑。
这样温馨的一幕,从小到大我不知见过多少回。在我爸的影响下,我们一家人的关系一直很融洽,几乎从未发生过争吵。
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做人发脾气只是本能,压得住脾气才是本事。”
其实回头想想,我们的生活中并非不会遇到问题,就像小时候发生的那个小插曲一样,只要与人交往,矛盾和纠纷都在所难免。
但父母用自己的言传身教,让我明白,不管在外面发生了什么,回到家,都应该丢开烦恼,开心相处。
家是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家里宣泄情绪,不仅会伤害感情,还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情绪漩涡。
在回家之前,调整好状态,坚决不把情绪带回家。这既是对家人负责,也是对他们最好的爱。
我们常常有种错觉,觉得家人理应包容我们的坏情绪。无论自己怎么发脾气,只要事后道个歉,就会被原谅。
可哪有什么理所当然的包容,有的只是因爱而生的理解。
事实上,每一次突如其来宣泄的情绪,都会像一把刀,割在不设防的家人心头。
久而久之,伤口会结疤,会变硬,整个家庭的氛围也会渐渐变冷,变僵。
生活中,谁都会有被情绪所困的时候,但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会懂得守住理性的高地,不让坏情绪冲破防线,伤害自己所珍视的亲情。
所以,回家前,请记得先把心情安放好。
如果感觉情绪真的很糟,不妨尝试做一些事缓解后再回家,或者是回到家以后,尽量先给自己一个独处的空间,坐下来看看书,听听音乐,等到感觉心情有所平复后,再去和家人沟通交流。
要知道,处理情绪最好的方式,绝不是冲动发泄,而是用爱与温暖的正能量,让它在心的边缘慢慢地融化。
而这份力量,唯有亲情可以给予。
家人,永远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更是最值得珍惜的人。
愿我们都能学会好好地表达情绪,而不是带着情绪表达。
在情绪面前,做一个克制的成年人。保持平稳心态,携家人之手,走向幸福的未来。
居家
文/星云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家,家是安全的避风港、是安乐窝,尽管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回到家中,都会有“回家的感觉真好”的幸福感。但是,也有的人认为居家像牢狱一般,因为人事不和,或是知见不一,感觉不自由,所以他们成天总想往外跑。
居家,对多数人而言,因为家里都是至亲骨肉,人多,亲情洋溢,热闹无比;人少,一家人都外出了,一人在家,可以享受独居的宁静,也会觉得家真是美好。不过,孔子说“小人闲居为不善”,不会安排生活的人,忽然闲下来,就会无所事事,或是不耐寂寞,就会无事生非,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不当行为,所以居家要懂得安排闲暇时间。正当的居家之道,举出数事提供参考:
一、整理家务。趁着家人外出,家中无人之际,主动把门窗擦净,把地板扫好,把桌椅摆设整齐,把厨房里的锅碗瓢盆都清洗一番,让家人从外面回来,感到家中焕然一新。如此,家人高兴,自己也有成就感,何乐而不为呢?
二、读诵书籍。居家无事,正好可以拿出自己喜欢的书籍,同时泡上一杯好茶,一边看书,一边喝茶,享受清心悠闲的读书之乐,岂不美哉。
三、打坐静修。家中无人,四周一片静寂,此时此刻,如果能够利用客厅的沙发、地板,或是卧房的床铺,双腿一盘,双目一闭,静坐片刻,快乐,也不过如此。
四、完成计划。读书的人,可以利用居家闲暇,完成一篇文章。志不在写作的人,也可以为自己的工作拟订一些计划,或是与家人共同策划家中的年度行事。为自己或家人规划人生,都是很有意义的事。
五、约谈好友。趁着家人不在,可以约个三五好友,到家中小聚,谈心论道,也是人生一乐。
六、重新布置。家中的布置,常年不变,看久也会失去新鲜感。如果偶尔能把布置更新,例如墙上的书画换一换,桌椅方向改变一下,窗帘换新一番,都能让家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茶缘·母恋
文/丁春艳
时值冬月,母亲忌日临近,我驱车回到生活二十多年的家乡——离县城近一百公里的宣汉县漆碑乡太阳村。母亲墓地前那片茶田郁郁葱葱,无声地迎接我的归来。
祭拜完母亲,伫立墓前,随着那缕缕上升的轻烟,思绪已飘飞到三十年前的孩提时代。
儿时的我,总爱随着母亲来到田间地头,或趴在湿润的土地上研究虫子蚂蚁,或心血来潮帮母亲播种捡粮。最有乐趣的莫过于田边地角那一棵棵高低不一的茶树,成为了我儿时的乐园。
印象最深的那片茶地离我家较远,每年春天,经过一个冬的酝酿,茶树抽出新芽,嫩绿的茶尖就会得到人们的青睐。每逢此时,我们都会全家齐动手,挎上母亲缝制的棉布袋,将茶尖采回,然后卖给茶厂,以贴补家用。
最先采茶的时间一般在清明前半个月,茶树刚刚抽出犹如针尖一样细小的叶,我们称它为尖子茶。重视尖子茶的隆重自不用提,母亲事先会准备好一个干净的小木桶,还会准备一根湿润的毛巾。我们会在茶树上细细寻找每一根茶尖,小心地采下,等摘到一定数量,将采摘好的茶叶倒进木桶,用湿毛巾盖住,放到阴凉之处,以免水分流失而蔫掉。而此时的我,也会和家人一道,带上忠实的小伙伴——小白狗来到地里,和小白狗一起在茶树间捉迷藏,你追我赶;或趁着美好春光,摘一根还未转青的毛草咀嚼着,优哉游哉地晒太阳;或采一朵早开的野花悄悄插上母亲的长辫,快乐的笑声回荡在山野。偶尔也会心血来潮去采摘茶叶,可为数不多的尖子茶总会调皮地从指缝间滑落。即使面对空手而归的我,母亲也只是嗔怪道:“你看你一个女孩子家家的,像个什么样子哦……”
这片茶地要让全家忙活上小半天才能采摘完毕。再过两三天,母亲会再来地里,进行第二次采摘……三道茶,四道茶……直至初夏到来,采茶工作才会结束。
贤惠的母亲总会将一部分二道茶留下来,为家人做上够喝一年的茶叶。当年母亲制作茶叶的场景仍让我记忆犹新。洗干净大锅,开灶起火,烧干锅子,将带着露水的新鲜茶叶倒进锅中,不停地翻炒,等茶炒到合适的时候,捞起茶叶,倒进簸箕开始揉茶。母亲力度适中,揉茶时间刚好,这样的茶喝起来特别清香。
每天清晨,母亲会泡好一大盅清茶,家人一天的忙碌也就从一口茶开始了。尤其是每逢家中请人做活或农家红白喜事,掺茶的人最受欢迎,那一杯杯橙黄溢香的茶水,飘出的是母亲勤劳的味道,是乡里人淳朴的味道,是农家人生活红红火火的味道。
时光荏苒,在外求学的我只关注着自身的发展,家乡的变化仿佛是在一夜之间。昔日蜿蜒曲折的小路被一条条宽大的沥青路取代,村上引进了新的茶树品种,乡亲们将茶秧整齐地栽种进了地里,家乡变成了茶乡。大字不识的母亲已然成为了种茶专业户,在田间地头不厌其烦地为乡人讲解如何种植、如何抬剪、如何管理。放眼望去,那一片片、一沟沟郁郁葱葱的茶林,犹如对新生活的赞歌,歌唱着新生活的美好!
而今,畅销全国的九顶毛峰、九顶雪眉,大都盛产于漆碑,乡里的茶叶已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全国,甚至走向了国际市场。
母亲已离开我五年,而母亲对茶的深情,犹如一束温暖的光,照亮我的心房。母亲墓前的那片茶林,在这样的时光里,正开满乳白色的茶花,那淡淡而又熟悉的味道,让我永不能忘却!
幸福的感觉,是因为家人的团圆
喜欢这幅图片,有种风平浪静的感觉,很美。这是中秋节的气氛,是团聚的感觉。
我们一家人是永远都不会分开的,我们的孩子阿YUE在健康而美丽的成长着。
阿雷回来喽,高兴,于是去掉了那些说他坏话的博客,一家人又是和和乐乐的,开心着。
阿雷是真的不能出差了,他一出差,我就会胡思乱想,就会感觉到他在外面会有别的女人来诱惑他,好在阿雷的意志坚定着,他说,他永远都不会有婚外的女人的,更不会有婚外的孩子的,所以我开心,我快乐。我幸福。
今天一口气写了许多的博客,全是即兴而写的,没有底稿,听听音乐就写了出来,只是哭了好几回,是想念一个人了,可惜他不知道自己的心事。
明天全家上街和我的父母一起吃饭去喽,今天得好好尽兴的写,这样我明天就不写了,后天也不写。
感觉幸福着,快乐着,所以思泉众涌,呵呵。
阿雷这次出差,是去外协厂加工一个精密的零件,是激光做的,所以去了不少技术同事,今天回来了,我特别的高兴,总感觉他回来了,我才放心下来,才会感觉到家是完美的。
我是不担心有人会伤害自己的家人的,因为自己没有仇敌,阿雷也没有,女儿阿YUE更没有,所以我是放心的,再说了,法制的社会,谁敢伤害别人啊,伤害了别人,是要用生命作代价的。咱才不傻呢。
所以一家人幸福着,快乐着,真的开心。
不写了,去陪阿雷聊天了。呵呵。
有一件温暖的小事,叫陪你吃饭
文/晨航
我一个朋友,有一个保持了多年的习惯,不管多忙,每个月一定要跟两个最好的朋友吃顿饭。菜品怎么简单都好,哪怕只是一碗炸酱面。
其实,要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约着见一面,吃顿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历,跟几个朋友约吃饭,每次微信上都说,什么时候约着一起去啊。对方回,好啊好啊。可“什么时候”真的就成了一个未知数。有那么一天,订好了桌子,信誓旦旦地要去赴约了,碰巧领导临时让你加班,说好的聚餐就又耽搁了下来。
我问那个朋友,你是怎么坚持那个习惯的?或者,时间久了,这种习惯会不会就变成了一个形式?
朋友说,“我一直觉得,朋友圈再多点赞,也不及和朋友吃碗面条。现代科技是很发达,可是,毕竟不如面对面来得温暖。热气氤氲中,朋友见面聊天,相谈甚欢,还一眼就能看出你胖了,他有黑眼圈了,看你不太开心啊……这些真不是在冷冰冰的电脑或者微信背后能够感知到的。”
那么,你有多久没跟家人朋友一起吃顿热气腾腾、推心置腹的饭?
我第一次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并且觉得跟家人朋友吃饭原来是件如此正式、需要慎重作答的事,是在去年。
那次,我代表公司去外地出差,跟另一家公司商讨合作协议的细节。那天的会议一直开到凌晨五点,依然有许多细节没有达成共识,于是决定回房间休息三个小时,然后再议。对方项目团队里一个30出头的小伙子,立马收拾东西,急匆匆地要往家赶。
“就在旁边的酒店凑合一晚上吧。”他的同事说,“你这路上往返就得两个小时呢。”
他笑着摇摇头,打个出租车走了。
他赶在老婆起床前到了家,轻手轻脚做好了早餐——她最爱吃的三鲜面,外加一片烤面包、一个荷包蛋。两个人迎面对坐,笑意嫣然,边吃边聊些工作、生活上的琐事。等她吃完,他麻利地收拾完碗筷,在八点钟前又回到了会议室。
中午开完会,正好跟他一起下楼去自助餐厅,于是就聊起来。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说,这几天老婆身体不太舒服,请假在家休养,而他工作这么忙,晚上回到家,老婆都睡了,所以,陪老婆吃顿早餐,是他们一天惟一能说会儿话的时间。他不想错过。
我问:“你们是刚结婚不久吗?还处在新婚甜腻的阶段。”
“不是,我们认识十多年了,结婚五年,孩子两岁。”
我有些诧异了。这样的状态,按理说,不太会这么在意一顿饭要不要在一起吃的啊。
小伙子说,之前其实也不这样。在那半年前,他得到老板赏识,升了职,从此似乎每天都有写不完的项目计划,见不完的客户,接不完的电话,回不完的邮件。早上天不亮就出门,披星戴月回家,早就成了常态,往往连周末都会搭进去。
连轴转了几个月,有一天,突然觉得心慌乏力,站不起来,眼前一黑,就那么倒在了电脑旁。同事赶紧扶他躺下,又打了急救电话,送到医院一检查,原来是心脏累出了毛病,这下不得不休息了。
养病期间,父母过来照顾他,每天换着花样儿做他爱吃的。老婆给他送到病房来,就坐在床边,看着他慢慢吃完。
“我那会儿就在想,假如当时有个好歹,醒不过来了,我最遗憾的是什么。有一个项目没有争取下来?最想要的那辆车终于还是没有攒够钱买?说好的换个三居室,结果还是只能挤在50平的蜗居里?都不是!”他说,“我竟然觉得好久没有跟家人吃一顿像样的饭,怎么那么让人难受呢?”
于是,他开始重新思考人生如此匆忙的意义。现代社会,越来越多元,包容性也越来越强,可对于成功的衡量标准怎么还是那么单一?考上名校,有份高收入的工作,开着好车,住着豪宅,的确是人生赢家。但能陪伴在家人身边,能常常跟他们踏踏实实地吃顿饭,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我想起另一个朋友,被单位派驻国外两年。任期结束前,领导找他谈话,问他是否愿意再延一个任期。他开始纠结,驻外的好处是,收入比在国内高不少;劣势是,特别忙,并且由于时差的关系,经常会出现他还在睡梦中,国内的电话又打来的情况。但他想着,不如趁自己还年轻,多赚些钱吧。情感的天平就这样倾向于再在国外呆两年。
他回国休假那天,一进家门,就看到饭桌上摆着一大碗山药炖羊肉。爸妈一个劲儿地让他多吃,说有养胃的功效。他这才想起来,有一天,他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状态,说因为加班,生活不规律,胃不好了。父母的电话、老婆的电话,很快就打了过来。他应付了两句,赶紧又投入到工作中。没想到,家人一直惦记着,知道他一个人吃不好饭,就希望他回家时,能帮他好好调理调理身体。
这种久违的温暖,让他回忆起过去——上学那会儿,每天早上出门之前,妈妈都问他今天想吃点什么;刚结婚那会儿,一有空闲就跟老婆手牵着手去菜市场;离开家了,每年春节前,妈妈老早就开始张罗他爱吃的东西,盼着他回来。可是,什么时候,我们忙得忘记了那些温暖,忘记了那些期盼,忘记了那些陪伴。
家人那么爱你,如果你忙得连吃口热饭的时间都没有,他们会心疼的。如果他们准备好一大桌子你喜欢的饭菜,你却忙得没时间回家,他们会失望的。如果你爱的家人一直生活在心疼和失望中,你再努力奔忙,又有多大意义呢?
就因为那碗羊肉,他决定不再延期。他说,年轻人要拼搏要奋斗,这没有错。但我们是不是常常以此为借口,过度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间?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理由,等忙完这个项目再说,等熬到下个月再说,等赚到这笔钱再说……等来等去,你发现,有很多事情,如果今天不去做,可能就再也来不及了。
之前看过一个公益广告,一个孩子费力地用筷子夹菜,夹不起来,急得大哭,终于吃到嘴里,就破啼为笑;大人还没坐齐,一个孩子就拿着筷子想去夹菜,被爸爸阻止,直到长辈先开动,孩子才能伸筷子;一个年轻人过年回家,跑到厨房看老妈做饭,老妈夹起一块肉就塞到儿子嘴里;一个老汉独自在家过年,邻居叫他一起吃团圆饭,他有些不好意思,邻居热情地说,“就是多双筷子嘛”……
为什么一双筷子能寄托中国人那么多的情愫?这其中,有文化的渊源,有家风的传承,更满含对阖家团圆、彼此陪伴的祈愿。
而现在呢,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家乡,交通是越来越方便了,可回家的路,却怎么越走越长了?通信也越来越便捷了,可是,我们见面的时间怎么反而越来越少了?我们一起吃顿饭,怎么就变得越来越难了?
我知道,你很忙,是为了给自己和家人更好的未来。
只是,不要让忙,成为不好好回家吃饭的理由。
不要让电子产品,冲淡了我们渴望彼此陪伴的温情。
我知道,你真的很忙,你有那么多事需要去处理。
但是,有一件小事,叫陪家人朋友吃顿饭,那么温暖,你一定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