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送礼文章

2022/12/22经典文章

送礼文章(精选7篇)

送礼

文/宇逸

送礼

教师节。学生踊跃送礼,班主任施恩全单收下。同学郝琼未送。

一天,施恩提出看一下郝琼的银行卡。郝琼回家跟卧病的父亲说起此事。父亲说:“同学都送你不送,往后怎么面对老师,况且老师在敲边鼓呐。卡上仅有200元,全部取出送去。”

郝琼取钱回家,惊喜地跟父亲说:“卡上又多了3000元。

泰峰

E-mail:renjianping1003@126.com

有关送礼

文/雲枕霧衣

圣诞节到了,送礼的季节到了。于是和每一年一样,想起周围的每个想要感激的人,拟一份名单,反复查看,生怕遗漏了。随后从和朋友相处中点滴的观察,思考他们的喜好,定下内容,分别挑选,总是大包小包地提着回家,寒冷的天,却大汗淋漓,虽辛苦但快乐,只为了看到他们收礼时喜悦的一瞬。

送礼中最难的是回国送礼给同胞。某些同胞收礼时的思考习惯是:“这个东西中国买的到,还是买不到,多少钱买的到,和送礼者收入相比,礼物薄了还是厚了,自己被重视了,还是轻视了,如果自己不需要能转送给谁,该还什么礼……”

在国内物质缺乏经济落后的二十年前,从国外带回国的礼物大都是国内没有的东西,样样显得很珍贵很稀奇,大到电器用品,小到女孩饰物。如今时代变了,送礼者很难挑到国内没有的礼物,原因很简单,国内什么都有了,国内是国外商品的制造地!

大多数经济发达物质丰富的国家,送礼的习惯都非常普遍。收礼者一般当众拆开礼物,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美国人尤其会夸张地瞪着眼,张大嘴,称赞礼物,表示一直都想要这个礼物,随后给你一个热烈的拥抱和亲吻表示感谢,于是送礼者得到的满足感不亚于收礼者。

送礼和收礼都是一种单纯的表达感情的方式和交流。表示对方想着你,感激你。贵在心意,珍惜才好。

当然男朋友送礼不合胃口,不称心意,不在以上范围之中,也许体现对方对你观察不细,不够重视,不够大气等等,必须小题大做也(笑)

送礼

文/李标

乡下大哥家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始终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这两年一直在外地一家私人企业打工做销售员。

去年,全省统一招考公务员,在大哥极力主张下侄子报了县城物价局科员职位。

记得去年侄子刚报完名,大哥就风风火火地从乡下赶到县里来,拿出刚取出来的两万块钱对我说,这是送礼的钱,你一定找人给孩子“活动活动”啊。

我笑着跟大哥说,公务员考试凭的是真才实学,用不着走后门。可大哥说,你当这么多年领导了,怎么还是和我一样死脑筋啊。人家村长都跟我说好几次了,这年月不花钱就办不成事,考公务员要托关系、找人啊!

我跟大哥解释说,公务员招考是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我一个小县城的副局长上哪去找人给你通融关系、走后门啊。可倔强的大哥大着嗓门说,你死脑瓜,不会去市里省里找找你大学的同学和老领导老同事啊?我不管你想啥招,反正孩子考公务员的事就交给你了。

我的天啊,上哪去找人办这事呢?无奈,我只得把钱留了下来,要不大哥会一辈子不和我说话的。

过后,大哥打来电话问我找到门路了吗?钱送出去了吗?

我苦笑着说托人找了关系,钱送出去了。大哥在电话那头说,好、好,钱送出去,我就放心了。

结果,去年侄子因复习时间较短,准备不充分,笔试没有过关。

当我把那两万元钱还给大哥时,大哥自言自语道,是不是人家嫌钱少吧,要不咋没有让孩子过第一关呢?

今年又招考公务员了。这天,大哥又风风火火领着孩子来到了我单位,让我帮孩子报名。

我和侄子在网上报完名,大哥把我叫到一边,从兜里掏出一张银行卡,说这里面有五万元,你再找人给通融一下,人家村长跟我说了,上回咱拿的两万元太少了,所以没有办成事,这回咱拿五万块,你看够用不?不行,我回头再把家里那群山羊卖了,还能凑两万块。

我跟大哥说,考公务员根本用不着搞这歪门邪道的事儿,你还是把钱拿回去吧。你不想帮孩子了?你就忍心看着他一辈子在外打工啊?大哥不高兴了。

我只好把卡小心翼翼地锁进了抽屉里。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这天我正在办公室处理文件,大哥打来电话高兴地说,孩子笔试通过了。

又过了一个月。一天大哥兴高采烈地站在了我的面前,他笑着说,你侄子面试通过了,考上公务员了,咱家又出来一个端国家饭碗的人啦。

大哥伸出大姆指说,我的老兄弟就是厉害,你找的人真好管用啊。听说孩子的岗位有七十多人报名呢,就要一个人啊。

我兴奋地对大哥说是孩子自己考的好啊。大哥把头摇得像拨浪鼓,嘴里说还是你找的人硬啊。

你看这是什么?说着我打开抽屉把大哥几个月前送给我的银行卡拿了出来。

这不是我给你的那张卡吗?这、这,咱可不能这样干啊,人家帮咱了,你咋又要了回来呢?

我笑了,说大哥去年那两万块和今年这五万块我根本就没有给你送出去啊,是咱的孩子争气凭真本事考上的。

我接着说,我先让侄子参加了市里举办的公务员笔试辅导,又让他去省里参加了面试辅导,再加上他今年准备的充分、复习时间又长,所以一路所向披靡、过关斩将。

这、这,这是真的吗?!大哥疑惑地问道。我打了大哥一拳,老弟还能骗你吗?

大哥的脸红了。他又自言自语道,谁说这世道变了?!这社会还是公道的啊!

送礼

文/朱鸿

礼的学问颇大。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过去对孔子的教导理解不够,不在乎礼,一旦齿长,经历多了一点,遂觉得礼的深奥。

礼是涉及祭祀的,礼不周全,敬神敬鬼就少了庄重。如此,不敬还好,敬得虔诚,神鬼才会保佑。

有一个经学家服虔说:“礼,所以经国家,利社稷也。”法弱,社会秩序便要靠礼维持;礼强,法也会有情理渗透进来。

礼的故事极为有趣,它也能见证中国的精神内核。

舜巡狩天下,诸侯朝见,所执之礼有五瑞和三帛。

齐桓公为诸侯,谙熟其礼,并能用深用透。他得到管仲,任其为大夫,托他理政。这也是礼,此礼足重了。山戎侵犯燕国,受燕庄公之邀,齐桓公助其讨伐,山戎败。燕庄公表示感谢,送齐桓公返齐国,竟不知不觉越燕国之界,踏上了齐国的土地。至此,燕庄公揖别,还燕国,他感到十分完满。不过齐桓公说:“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无礼于燕。”遂以燕庄公立足之处划线,割其土地给燕国。

孔子懂礼,从而钻礼的空子,展现了可爱的性格。季氏知道孔子有才干,希望孔子出仕辅佐他,可惜孔子对他不满意,便规避季氏。阳货是季氏的家臣,欲见孔子,以进行沟通。阳货了解孔子,清楚他懂礼,就赠孔子豚。一旦孔子接受豚,他将要回礼,亲临阳货家。礼当如此,阳货也真是钻研透了。可是孔子坚持要规避季氏,就观察阳货的动向。他看到阳货出来了,趁这个机会至阳货家,既不会面,也不失礼。孔子很可爱的吧!

乡村的礼,一向都很认真。过年走亲戚,礼就很严谨。女到娘家,礼也重,不仅要提一篮包子,还要加一盒糕点。父母看其女,礼也轻,无非是挑几个灯笼,并带上粽子、柿饼和胡桃之属。邻居盖房,墙是伙墙,遂要彼此沟通,以求屋脊之平等,以防东家压了西家,西家压了东家。兄弟之间,兄让弟,弟敬兄,弟可以嬉其嫂,兄不能逗弟媳。礼失求诸野,因为野存礼矣!

遗憾野也在变迁,尤在萎缩和稀疏。民散而野衰,礼何附焉!

陈忠实难免会得到一些食物,米呀,面呀,木耳呀,茶叶呀,中秋节的月饼呀,他用不了,总是送乡村的故人,并明告,不要弹嫌!妇孺皆笑,无不喜纳。

有一年,李敬泽到西安曲江书城来签售新作,红柯赠其一袋岐山馍,一种由面粉制作的干硬生香的饼,李坚辞,而红柯则坚送,推让反复,不能平息。红柯有难得之诚,终于托了一个朋友带到机场交李。

陈忠实2017年走了,红柯2018年走了。他们的逝世,都令人震惊!

礼是玄妙的,送礼也非易事。送礼之难大约在是否把握了合适的时间、地点和氛围,尤在礼之贵贱及接受之人对它喜欢的程度!

这些年,是谁收了谁的“礼”

文/常礼常说

又近年关,单位那些“当家的女人”们又聚在一起团购年货,甄选的空闲不免唠叨抱怨,说是给自家买年货,选啥都合适,一旦要选购走亲访友拎的礼品,就要煞费心思,礼送轻了送重了或者没送到人家心上,都不合适。

王姐哈哈笑着说:“你们还有功夫操心选啥礼,我和孩儿他爹家里亲戚都多,一个春节,光挨个串儿一圈就累得够呛,那还有功夫想送啥礼。只要是长辈基本买同等价位的,甚至干脆买一样的,全扔车里,到了谁家,后备箱一开,拎出那箱是哪箱。唉,其实也怪没意思!”

谁说不是呢?

想起去年春节送礼,我还遇上一件颇为尴尬的事儿。初四拎到三姑家的坚果礼盒,到了初五,又被四叔家的堂弟当做礼物给拎回来了。不用说,一定是三姑屋子里的礼品太多,去四叔家拜年便随意拎了几提过去。四叔家的礼品也多啊,儿子儿媳过年串亲戚,自然也是先拎家里堆积的。于是乎,一盒坚果转来转去,就转回来了。

看到礼盒的那一刻,我忍着没笑,当即决定晚上就拆了这盒坚果。天意不可违,这是命中注定被我们家吃掉的节奏啊。

中国人常说百善孝为先,平日里大家工作繁忙,没时间没机会对七大姑八大姨嘘寒问暖,遇上这传统节庆的大日子,无论如何都是要表示一下心意的。

只是这心意,越来越物化了。

我印象中最排场的送礼,莫过于小时候在老家遇上的那些出手阔绰的准女婿们。

那些年老家的风俗浓郁。年逢中秋或端午,那些订过婚的准女婿们都会油头粉面打扮一番,土豪般哒哒哒地开着那年月顶级配置的座驾——某某牌小奔马车,载了一车斗的烟酒、糕点、肉禽、水果……,浩浩荡荡而来,一片孝心天地可鉴。

那时年纪虽小,但也能看出些许端倪,那堆积如山的礼品,数量和质量与丈母娘的开心程度成正比。在八婆娘们儿围观的眼神中,谁都免不了虚荣攀比之心。

只是疑惑,有些人家里连冰箱都没有,吃不完怎么办,坏掉岂不可惜。

老祖宗教导我们,待人接物要有礼,婚丧嫁娶要有礼,风俗习惯要有礼,礼仪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可是老祖宗也给我们留下了“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样的千古警句,为的是告诉我们,情谊不在鹅毛,而在千里。

遗憾的是,现如今千里不过一步之遥,而当年的那片鹅毛,再也无法承受人与人之间昂贵的情谊了。

礼仪被简化成了物品和金钱。

之前曾看过一则新闻,某地一对热恋男女因为婚事受阻,男方拿不出丈母娘要求的高额彩礼及房子车子,悲愤无奈之下,竟与女孩商议,双双投河殉情而亡。

哀叹之余,不免为这对恋人悲哀,也为两人的父母惋惜。有网友斥责女孩妈妈,说你这是嫁女还是卖女?也有人为老人打抱不平,社会的大环境下,谁人都不能免俗,当妈的自然要为女儿终身考虑周全,没钱没房没车,你拿什么给妻儿一生幸福生活?

毕竟,大盘如此动荡,谁知道你所谓的潜力股到底有多少潜力。

单位年轻同事较多,每年都会遇上有人结婚、有人添子的头等大喜事。既然是喜事,同事之间本该高兴庆贺才是,但有时也会平添几分困扰:有些同事不在同一部门,只是混个脸熟并无深交,收了请帖去赴宴必定要送礼?包少了不合适,包多了肉疼。如果不去,又怕落人话柄,觉得自己不懂礼数,薄了同事之间的交情。

说实话,总觉此类交情格外矫情。

苦了那些刚入职的新同事们。本来实习工资就不多,又期望尽快融入到这个大集体中,遇上前辈此类大事,哪怕后半个月吃土,也要笑逐颜开地将红包认真奉上。

最雷人的,是有人在婚前公告朋友圈:同学们!朋友们!人可以不到,红包不许不到哦,如果不能来,告诉我,我把账号私信给你。

天雷滚滚!有人说真想多结几次婚,多生几个孩子!

曾几何时,携一只忠贞的大雁就把亲事提了,曾几何时,三书六礼才是明媒正娶,才可抱得美人归。

现如今,大雁不见了,三书六礼省了,新时代的婚恋观里,爱情成了买卖,婚姻是AA制也见怪不怪了。

不仅仅是爱情婚姻,人们表达孝的方式也越来越简单粗暴,给老人花钱,送老人最好的礼物,就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大孝了。

爱情、亲情、友情,被淹没在物化的各种“礼”节里。

礼从仪式、秩序、关系,变成了礼品、送礼。

“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价值观,将“礼轻情意重”这几个字扔到了故纸堆中,礼物的贵贱高低,成为调节关系的重点,互相攀比,厚此薄彼,心不够钱来凑。另外,聪明的商家也借助利益的需要来推波助澜,让各种礼品礼物包裹上不同规格不同档次的外壳,与金钱合谋,演变出一个极其庞大的礼品市场。

于是乎,权钱交易也滋生了官员们贪婪腐化的土壤。

人际关系的核心,变成了送礼。礼成了嘴上有心中无,无法融入实际生活中的精神。本来礼的核心价值——尊重,却逐渐消失了。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出现了一条能令肌肤生香,不生汗渍的大红汗巾子。这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送给北静王的贡品,北静王疼爱戏子蒋玉函,赠予其。后蒋玉函与贾宝玉一见如故,又将这汗巾子解下赠与宝玉。宝玉回到家,又解下给了袭人。一条腰带辗转多人,虽可笑也可贵。最后,这汗巾子冥冥中促成了袭人与蒋玉函的一段美好姻缘,也算升华了这几份情谊的意义。

没人问这汗巾子值多少钱,有多珍贵,我们只是看到,它配得上王公贵族,也配得上丫鬟和戏子。

前几年,电视里经常滚动播出那句笃定又任性的广告语,跳舞的爷爷奶奶不是为了通知你“今年过节不收礼”,而是强调“收礼只收**金”。

过年很累,累的不是腿,送礼更累,累的是心。

真希望有一天,我们不用再拎着沉甸甸的礼物,而是可以空出双手,见面拱手施礼,相聚把酒言欢。小酌也可,畅饮也罢,坐下来谈一谈来年的美好,叙一叙旧年的热闹。

亲友相见不必拘礼,来来来!我干杯,你随意!

臣心如水

文/张勇

东汉班固所著《汉书·郑崇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上责崇曰:‘君门如市人,何以欲禁切主上?’崇对曰:‘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愿得考覆。’”“臣门如市,臣心如水”因此而成为千古的名言,说为官者心地洁净如水,常被直道以事人主的大臣们所引用。“臣心如水”,是一种极高的为官境界,这样的官员是榜样、楷模,历史上各个不同时期都有很多杰出代表。

东汉时,华阴有个叫杨震的,很有学问,人称“关西孔子”。他年过50才出来做官,先做荆州刺史,后来调任东莱太守。当他赴任途经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闻知顶头上司过境,不仅隆重接待,且趁夜黑送去了黄金百两做“贺礼”。杨震严词拒绝。王密以为他故作推让:“暮夜无知者。”杨震怒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

据《资治通鉴》载:当年唐太宗东征回师途经易州时,该州司马陈元璹只因给唐太宗呈献一批新鲜蔬菜,就被免了官职。别以为这批蔬菜不贵重——其时正值冬月,北方新鲜蔬菜极为罕见。而陈元璹所送的蔬菜则是差人命百姓利用地窖、点着温火栽种出来的。唐太宗心想:你身为地方官员,如此劳民伤财,还能是个好官?当即免了陈元璹的官职。

《资治通鉴》中还有一个例子。宋武帝刘裕清心寡欲、生活简朴,他的财产全放在国库里,宫内没有私藏。有一次,岭南呈送给刘裕一种筒装细布,一筒竟能容纳八丈之多。刘裕嫌这种细布过于精美华丽,织起来耗费人力,便下令有关部门弹劾岭南太守,并将岭南送的细布退了回去,还下令禁止岭南织这种细布。

民国时期的冯玉祥以执法严格而称著。有一次,一个县长给他送礼,被他狠狠地打了一顿,消息传来,再无人敢给他送礼了。1938年9月,冯玉祥的二女儿冯弗伐结婚时,许多达官贵人纷纷借冯玉祥不在家之机送礼。冯玉祥回到家中,得知详情后,把所有礼金换成救国公债券,并附上一封感谢信,返还给送礼者,言称:为了抗战,你们就多出点钱吧。据说这是冯玉祥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破例收礼。冯玉祥不收礼,当然也不送礼。唯一的一次送礼是给宋美龄的同学、南京市市长刘纪文的“新婚大礼”,那是南京中山路拆迁受害居民的几百件诉状,弄得刘纪文在新婚大喜之时尴尬万分。

为官者若想清廉自守,不妨学学这些“臣心如水”之官。为官者不能有贪婪之心,贪婪了往往对诱饵就失去警惕。见钱眼开的人,终将跌入泥潭。“臣心如水”“严防死守”,决不越雷池半步,方可“利万物而不争”,留得一世清名。

过年过节不送礼

文/罗昭伦

转眼就到春节了,朋友们都在谈论春节又要花多少钱。我听后淡淡一笑,告诉他们,我过春节可不花啥钱。因为在我们大家庭,拜年不流行送礼给红包,这个习惯已经延续十多年了。

记得还是1997年春节,我和妻子和往年一样,准备了烟、酒、糖果之类的拜年礼品,去给岳父岳母拜年。席间,岳父说:“从明年开始,你们几姊妹之间拜年,就不要送礼了。包括来我这里,也都不要送了!”

我和舅弟听后立即反驳:“爸,我们给您拜年送点礼,是理所应当的,哪有不送的道理!”姐姐和三个妹妹也附和。岳父一脸严肃:“我说了,不让你们送就别送!每年春节回来,你们都大包小包地买,不嫌麻烦呐。再说,过年过节一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不图别的,只求大家和和气气,平平安安!”见岳父的语气这么强硬,我们都沉默地低下了头。

第二年除夕晚上,我还是犯难了,这礼到底是送还是不送呢。送吧,怕岳父责怪,因为他这个人说到做到;不送吧,总感觉心里过意不去。妻子说,干脆今年就不买了。

第二天,我们去岳父家拜年。岳父见我们没提任何东西,顿时喜笑颜开:“嗯,这就对了!快进屋,***正在等你们呢。”

不一会儿,舅弟、三妹和四妹几家也陆续到了,他们也是什么都没买。团圆饭上,岳父格外高兴,破例喝了酒。觥筹交错中,我们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温馨。

临走的时候,岳父一再给我们强调:“以后过年过节,啥东西都不要买,只要你们人能来,比买什么都强!”就这样,这些年来,无论是过年过节,还是家人生日什么的,我们从未送过礼。

其实,仔细想想,岳父的做法真是睿智。大家平时为了生活和家庭而奔波忙碌,没有时间相聚,好不容易在过年过节团聚在一起,本来就是为了叙旧和聊天,看望一下亲人,增进一下感情,干嘛非要送礼呢?今天你上门给我送一份礼,明天我再去你家回敬你一份。买的东西提来提去辛苦麻烦不说,还得费尽心思地去选择、比较,怕自己送的礼品不够档次,和别人的相比不够气派……最终,劳民伤财的是自己。

过年过节,亲朋好友之间互相串门,送礼,表达一份心意;不送礼,感情依旧甜蜜。虽然两手空空,但却带来了千金难买的真诚和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