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箕文章
簸箕文章(精选6篇)
梦雪思乡
文/陈文明
昨夜有梦——这座城市下雪了!
晶莹洁白的雪花,舞姿曼妙,轻盈而下。宛如天使撒向人间的花瓣,细小又迷人,美丽而梦幻。梦醒时分,窗外只有漆黑的夜,并无洁白的雪。然而梦中的雪,似乎还在眼前飘落,恍惚之间,我仿佛看到了家乡的雪景。家乡雪景与城市雪景相比,多了几分活力与趣味。
雪后的村子,显得格外寂静,山上河里白花花一片。刚被秋风扫过的零星枝头,所剩不多的枯叶因雪水交融而形成冰凌,透明耀眼,犹如晶莹的果实结在树梢。低矮错落的房屋,非但没有影响精致的雪景,反而添了些许起伏美妙的韵味。当然,雪后的寂静不过暂时景象,孩子们的玩耍嬉闹总在不经意间划破安静。于是,狂欢开始了。
打雪仗是雪后的通用玩法,不过太落俗套,我们早已玩腻。相比之下,更乐于冒险刺激。村头有个极陡的斜坡,长约百米,是个不错的滑雪场所。上面落满厚厚的雪花,雪花泛着白光,白光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有人找来厚实的木板,带头噌噌地爬到顶端,酥软的积雪在脚下咯吱作响,或许被踩疼了吧。只见带头者在坡顶摆好木板,霍然坐下后便风驰电掣一般呼啸而下,到底部竟还能借助惯性滑行一段距离。几个胆小鬼畏首畏尾,躲在后面,胆子稍大的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前去尝试“飞一般”的刺激。有些技巧不甚娴熟的家伙滑到半道,木板打转,整个滑稽地翻滚下来。不过这并伤不到身体,顶多像在柔软的棉上打了个滚儿,不觉疼痛,反而有趣,大伙儿一片雀跃。
除滑雪外,追寻野兔则是另一个颇为有趣的项目。冰天雪地,野兔出来觅食,行踪便会清晰印在雪上。群人结伴来到山里,山地空旷宁静,只得听见我们絮絮的低声讨论。大家头顶风雪,眼睛盯着雪地,小心翼翼地查找兔子的踪迹。一旦发现兔子,有人会一下扑将上去,没逮到也无妨,起来继续。严冬里的野兔,要么饿蔫了,要么冻僵了,就算有个别逞强的,跑不出几步也必定束手就擒。在白茫茫的世界里,我们像一群大兔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追赶着小兔子,纵然无所收获,趣味难以言尽。
雪后,即便孤身一人,也能找出乐子,譬如捕鸟。雪天鸟类食物剧减,大地犹如盖上一层雪白被子,食物更加无处可觅。每逢这时,我便会在雪地扫出小块地方,露出本色,而后在上面竖根木棍,棍上支个簸箕。小棍上面拴根长绳,绳子一端攥在我的手里。最后,在簸箕下撒些谷物作为诱饵,忙完这些,蹲到远处一声不响地候着,坐等鸟儿上门。往往不需多久,就有饥饿难耐的小鸟扑棱着翅膀钻入簸箕,饥不择食地闷头啄着。自投罗网,时机一到,绳拉棍倒,没及时逃掉的小鸟就被扣在簸箕下面,乖乖成了我的玩伴。
儿时的农村生活,饶是不富,但是乐趣不少,一场雪便可玩出诸多花样。
此刻,回味着适才的梦境,余味犹然。那梦中的飘雪,让我愈加怀想家乡的纷纷大雪,以及雪后的种种趣味。
愿得薏仁心
文/叶莹
薏仁在我那乡下老家一直都被称作“六谷”,关于这个称呼的由来,老家有这么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天下只有“五谷”,即:稻、菽、麦、黍、稷,后遇天灾,连着几年先是大旱、后是大涝,五谷颗粒无收,百姓民不聊生,纷纷跪求上天垂怜,玉皇大帝便遣天兵天将送来了薏仁。话说这薏仁,倒真有那么几分神奇,它耐水、耐旱、耐瘠、耐粗放、耐病虫害,产量又高。由于在五谷之外,便被称为“六谷”。
老家七井,几乎每家每年都会留下两三分地专门种薏仁的。薏仁很好种,春三四月播种,夏来开花结果,然后只待秋来丰收。成熟的薏仁颗粒饱满、颜色黑亮、状如珍珠,秋收回来要先放簸箕里晒干一定的水分才能进行“冬藏”,每每这时,我们这些爱臭美的小丫头们总会趁着大人晒薏仁的空档,从簸箕里挑一些大的“黑珍珠”出来,用妈妈的缝衣针小心翼翼地串成一串,当成手链或者项链佩戴。
妈妈们看到了也不恼,反而讲起了另一个有关“薏仁”的故事。据说,以前有一个小鬼,专门喜欢吃小孩,有一天,小鬼潜入一户人家躲在门后想把他们家小孩吃掉,却被能掐会算的户主算到了。户主故意大声跟他妻子说:夫人啊,跟我去把家里的小鬼眼睛珠搬出去晒一下,今天又有个小鬼藏在我们家,我们又有眼睛珠子抠了。说完,就把一袋薏仁米搬出去倒在外面的簸箕里晒。小鬼听到他的话,原本将信将疑的,这会看到他一下倒出了那么多黑咕隆咚的东西,以为自己真的碰上了“恶人”,专门抠小鬼的眼珠,吓得赶紧溜走,再也不敢打他家小孩的主意了。
虽然只是故事,却让佩戴着薏仁项链或者手链的我们觉得有点“吓人”,仿佛串着的真的是一颗颗眼珠。慢慢的,也就放弃了这个习惯。
家乡的薏仁却越来越出名,从原先的默默无闻一下子跻身“七井七宝”的行列,倒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它。原来,薏仁在很早以前就有“神珠”之美誉。古籍《群芳谱》中说:“薏苡仁为末,同粳米煮粥,日日食,补正气,利肠胃,消水肿,治风痹,除胸中邪气,治筋脉拘挛,除消渴水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患疝气,阴囊肿如杯大,用黄土炒过的薏米熬粥成膏状服用,病就好了。神话传说得更玄乎,甚至把圣人夏禹的诞生,也说成是因为他母亲吞服了“神珠”薏苡的结果。当代日本科学家还惊奇地发现:薏米中含有一种特殊成分,这种特殊成分具有相当高的药用价值,既可消散排脓、镇痛消肿、利尿抗溃疡,又对高血压、心脏病、大肠癌有显着疗效。
如此浑身是宝的植物,却始终保持着那般谦卑的品质,不挑土壤、不择环境,不争养分,只要一抔土,便能长成一个沉甸甸的秋天,这颗薏仁心,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春雨中的感动
文/李杰
周末,老家下了年后的第一场春雨,在我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感动,还有感动之余的深深记忆。
周末只要有时间,我都喜欢与妻子、孩子一起,回老家陪陪父母。那个周末也不例外。
星期天的早上,我耐心劝说坚持要跟我们一起下地干活的孩子在家写作业后,便和妻子跟着年迈的母亲到田里干活。那是一片充满希望、很宽广的田野,父老乡亲们三五成群地在土地上播撒着希望,有的在用旋耕机耕地,有的在地膜里往外抠已经长出新苗的早熟玉米,有的扛着锄头往田地里赶……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俨然一幅人勤春早的美丽画卷。
当大家都在忙着干活的时候,一场春雨不期而至。由于近期都没有下雨,所以大家都没带雨具。春雨的忽然到来让大家都有些措手不及,一些人赶紧往家里跑,一些则跑到附近的大棚里避雨。大家在大棚里闲聊着等待雨停,眼睛却一直注视着泼洒在田野里的春雨,都说这是一场及时雨。母亲一直不说话,肯定是担心她晒在院子里的几簸箕菜。
忽然有人指着远处大声说:“快看!那是哪家的娃娃?”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身穿红色衣服的孩子,在雨里一手撑着伞,另一只手还抱着伞,在崎岖不平的小路上往田里赶,摔倒后又努力站起来,继续往前赶。当那个红色的身影越来越近,看清楚是我的女儿后,我冒着瓢泼大雨冲出大棚……
在雨中,我迎上去,紧紧地把孩子抱在怀中。她一只手撑着雨伞,一只手紧紧地抱住我。猝不及防的春雨温暖着一身早已湿透的我。
回到家后,孩子问我们:“你们猜我除了送伞给你们,还干了什么事情?”我们都说猜不到。孩子说,她正在家里做作业,发现要下雨了,便一个人搬晾菜的簸箕——先把簸箕从凳子上拖到地上,然后再拖到屋里,搬了四个大簸箕嘞。说完,孩子一脸自豪地笑了。
春雨滋润了家乡希望的田野,也滋润了我的心。
香布袋儿
文/马长军
在我童年的时代,每到端午,村上很多孩子都戴上了香布袋儿。有的香布袋儿像小孩子的小手一样大,有的却只有大人的拇指一般大;有的是鸡心形的,有的像打开的信封一样;有的只是一块布做成的,大多数都是几块碎布头拼成的。所有香布袋儿都配上五色线,也都缀上了剪成半寸长的大蒜杆。
有一年的端午节正巧是一个星期天。那天母亲很高兴,可能也没有需要赶紧的活计,针线簸箩里正好又有几片碎布头,母亲说,要给我做一个“香布袋儿”。于是我就坐在堂屋的门槛上,很兴奋地看母亲在门口做香布袋儿。
针线簸箩里的每一片碎布头都被母亲用手仔细地量过,然后展平,费了好大一会儿,才选中一片黑条绒布头和两片浅蓝色布头。母亲又在屋里找到一块硬纸片,剪几下折成一寸见方的小簸箕模样,然后用筷子挖了一点剩红薯面稀饭抹在小簸箕上,把两片浅蓝色布头粘上去。
接下来,母亲把几片苦艾叶卷成一团,用那片黑条绒布头裹上,再用针线开始缝。我到现在都想象不出,那一小团东西在母亲手里怎么摆弄的,不大一会儿竟然变成了一只大拇指般的小黑猫。我急不可耐地要过“小黑猫”,让它蹲在我的手心,嘿嘿,好精致,比大针粗不了多少的小尾巴还翘起来了呢。
最后,母亲让小黑猫在小簸箕正中蹲好,用针线把小黑猫的屁股缀在小簸箕上,又在小簸箕沿上缀几缕五色线,一个黑猫蹲簸箕的香布袋儿就挂在了我的脖子上。
黑猫香布袋儿戴了好多天,我才取下,很珍惜地藏在了床头的席下,似乎怕别人发现我的秘密。
儿时燎麦
文/史久爱
童年时生活条件比较差,吃得最多的是黑面馒头、红薯汤及萝卜白菜,日子过得寡淡如水。待到麦子青黄时,我们这些农村孩子就变得异常兴奋起来,像平静的水面上掀起了一朵朵浪花。
学校坐落在幽静的田野间,下课后,我们会躲过老师的视线,三五成群地跑去附近的麦田里,偷偷掐一把青中带黄的麦穗,藏匿在附近的绿树或沟渠边。然后捡一把随处可见的枯草、枯枝点燃,手擎着麦穗放在雀跃的火舌上旋转、翻烤。待麦芒、麦壳被烧焦的一刻,我们熄火、瓜分,而后忍着麦穗的热烫,边快速揉搓,边“噗、噗”地吹掉麦壳。当手心里差不多只剩那些胖胖的麦粒时,我们便急不可待地往小嘴里倒。尽管小手被烫得发红,麦粒间还会有那么一点灰星及没吹干净的软皮儿,我们依然吃得津津有味,嘴角像长满了胡须。当上课铃声响起时,我们会意犹未尽地抹一下嘴巴,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教室跑去。
我印象最深的还有母亲做的燎麦粥。周末时,我们会兴致勃勃地随母亲去麦田稠密处拔些麦穗回家,用麦秆系成一把一把的,放在灶火上烧烤。灶火内红彤彤的火苗上下跳动,我们像小鸟一样在旁边叽叽喳喳地嬉闹,焦急地等待着。终于烤好一把,我和姐姐忙着揉,两个弟弟则死皮赖脸地抢我们手中揉好的燎麦吃。母亲笑嚷着弟弟,仍继续烤手中的麦穗。当所有的麦穗烤完后,母亲会把它们放置在簸箕内,用双手使劲搓,继而用簸箕簸。如此反复几次,簸箕内的麦芒和麦皮基本没有了,仅剩青中泛黄的麦仁,闪着诱人的光芒。我们迫不及待地抓起一把往嘴里塞,可尽兴了!吃不完的,母亲会在淘洗后放入锅中加水,在灶火上熬煮。煮至嫩麦粒在沸水中一个个“开花”,咧开嘴,乳白色的麦芯液溶入水中,这时满锅青绿乳白,香气四溢。喝上一口,糯韧绵软,细腻爽滑,味道鲜美。每一次,我都要喝到小肚溜圆,打着饱嗝儿才肯罢休。
儿时燎麦,岁月长河里一道美丽的风景,舌尖上的美味记忆,不仅让我的童年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更让平凡的日子溢出一份温暖和馨香。
时光的簸箕
文/二刀流的九命猫
昨天下午忽然感觉天气不是非常热了,心里好不容易不那么燥热了,手头竟无事可做,想到午饭我妈说姥娘又去医院打针了,so…决定去看看。
骑车又过了小学,过了医院。拐入了自从我会骑自行车开始便颠簸了我十余年的小路。忽然一阵风起,带起了湿润的的花草和泥土气息,还有不知名小虫子的腥味,身旁的树枝树叶开始咿呀作响,像是怪我打破了他们的dreamland。风鼓动着云彩,让他拿出勇气去遮住太阳,云却也很听话,扭动着身子抚去了太阳的光亮,小路的天地似乎一下子柔和了很多。
显然快要下雨了
忽然想起上午看的电视节目,我嘲弄地想,却不知道是在嘲弄谁,是不是萧敬腾要来了==、……
姥娘独自坐在院子里用簸箕筛着大米、麦粒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一见我来了便立马站起来问这问那,又是让我吃桃,又是说切西瓜;像是我很长时间没来了,其实我前天才来过,每次都是这样,我快能摸清姥娘说话的顺序和频率了。
话没有说太多,姥娘便继续埋头去干她的工作,话说哪里像生病打针的样子!!?
我心里掠过一丝轻松,便坐在姥娘身边低着头摆弄西瓜虫和蚂蚁。西瓜虫一动它就慌张地把自己缩成一团,过好一会儿才伸展开,不过缩起来一点都不想像西瓜,我就在他缩成西瓜之前把蚂蚁放进去(…),感觉很好玩。
墙上的钟表才刚敲了3下,天色便又应声昏暗了一些,又是一阵风,把刚才的西瓜虫和里面的蚂蚁一起刮跑了。院子周围载满了树,都比院子要高得多,每棵树上都挂满了宽大浓郁的树叶,被风吹得乱七八糟地舞动也发出一阵窸窣的声音,倒也不难听,像是诉说大雨怎么还不来,但抱怨的声腔中夹杂着喜悦,它们的心情跟这几天叫喊着“热死了”的人类是一样的。
院子里静得很 ,能清楚的分开树叶的呻吟和簸箕里麦粒的呻吟。在这种舒服的环境中竟让我心底生出一阵悲凉,如果我没有来,姥娘岂不是要自己在空旷的院子里呆坐着,重复着毫无意思的事。姥娘家还养了4只小动物(-=),两只狗+两只猫,直到天昏暗成这样这群家伙才出来,借着风劲儿在院子里蹦跳。
姥娘仍然专注着手中的活,簸箕一下下上下晃动着,麦粒中的杂粒和其他不是麦粒的东西也一下下都被筛到地上;伴着窸窣的风声,像极了流动的时光,一点点被筛尽。猫狗们看到有东西筛出来了便跑过来嗅嗅、舔舔,嗅一会便发现不是食物,将头扭向一边。毕竟…逝去的时光有什么好回味的…
风终于是停了,云自然没有了勇气和动力再***死地遮住太阳,不过已经快7点了,太阳挤出来时是已经变成了夕阳,固执地紧紧守着西边的天,流动着的深红色里,夕阳一点点谢落硕大鲜红的身子,像我们不知何时被人偷走的果实。
借着余晖,姥娘双手捧起最后一捧麦粒,像极了小时候家里书桌上摆放沙漏一样,缓缓地洒在如同皱纹白发一样浸满了时光痕迹的簸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