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文章
严寒文章(精选7篇)
立秋感言
文/高谦
打开空间的日历,"今日立秋"字眼在提醒我,秋天已经到了!是啊,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在酷暑难耐中终于熬过了炎炎盛夏,迎来了硕果累累充满收获的金秋时节。
秋天,一个美丽成熟的季节,她淡泊平静舒缓着大地间的气氛,舒缓了人们的烦躁,让大家变得心平气和,以饱满的热情迎接着生活的每一天。每当清闲时节,走出家门走向田野,到处天高云淡秋高气爽,到处硕果累累稻花飘香,压抑的心境顿觉豁然开朗畅快无比,停下来驻足欣赏秋天的美景,适时采摘秋天成熟的色彩,那些饱蘸秋韵的颜色,成熟的金黄,渲染的丹红,以及肆意流淌成熟的气息,让人眷恋让人着迷。夜晚清风徐徐,凉意澈心,夜空中圆圆的月亮,镶嵌在黑灰色的天际之中,推开窗时,一缕清风与我相拥,那柔柔的清凉已让我感受到秋天的味道。
立秋时节,在这寂静的夜晚,我体会到了:我们每个人不能因为个人喜好而拒绝哪一个季节,阻挡岁月的更替。或许我们每个人岁月,只有短短数十个春秋,但是必须体验春之妩媚,夏之热烈,秋之丰硕,冬之严寒,我想这是谁都没法改变的。虽然我们都喜欢春暖花开,春华秋实,但是酷暑严寒我们依旧不能割舍。实践证明,没有数九寒天冰彻刺骨就孕育不了百花盛开繁花似锦;没有盛夏酷暑炎炎烈日,果实就不能在秋天硕果累累芳香四溢。人生就犹如这四季轮回,我们不能只过平静安逸的生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需要那样的境界。在接受严寒酷暑考验时,在享受一时的生活快乐时,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之心,学会用盛夏的热情,对待生活上的严冬,用秋冬的冷静,对待事业上取得的成绩,要像对待春天那样热爱生活,更不要用秋之短比夏之长。不要为往事的不快而妒而恨,在人生过程中受到打击时,我们要像对待严寒那样,好好保护自己,戒骄戒躁永不言败,保持一颗平常心,为人生的春天积蓄萌动的力量。
是啊,金色的秋天已经向我们大步走来,她描绘了满足的色调,赋予了心灵舒展的羽翼。我们要珍惜这难得的光阴,用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踏实的工作,忘我的热情,谱写出丰收的乐章,才无愧于精彩的人生。
冬读古诗
文/董国宾
冬来,我就读冬诗。从冬天的第一声笛鸣划亮天空,一直读到冰雪消融。冬天走了,冬诗还没走,它留在了我幼年、中年的脑海里。
我读“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还读“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摇头晃脑的我,斜坐在小马扎上,读几句就往屋外撇几眼,我是在找诗里的梅花和寒色。幼年的我想象着古诗就是一棵棵树,可以长在头脑里,还可以走出来,长在庭院里,站在高岗上。唐代李商隐《对雪》和清代洪升《雪望》,我一读就痴了迷,虽不解其意,但我还是先背下来,第二天就捧着诗集问老师。古诗没读完,娘就做好了晚餐,我不情愿地被娘劝到餐桌前,咀嚼一口米饭,再瞧一眼古诗。我觉得这些古诗是一把摇风的蒲扇,能把冬天里的冷风扇走,将暖风带到心窝里来。
长大一点了,天寒风急,寂夜空寥,我就闭门夜读。古诗词在炉火旁窜动成欢快的小火苗,一句句开启我的心智。“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我读白居易的《卖炭翁》,可怜的老翁在南山伐薪烧炭,满脸尘灰,历尽艰辛,却遭到旧官人横行无忌的欺诈。诗词中卖炭老翁谋生的困苦和遭遇,我每读一句,幼小的心灵都会怦然心寒。在无尽的思索和感叹中,我一遍又一遍朗读,每个字都咬得“啪啪”响。冷寒的屋外,天黑漆漆的,我的心却亮了。在古诗词的朗读和感悟中,懵懂的我开始一点点长大长高,前面的路也越来越明晰了。
长大后,空旷的冬日里,我还是喜欢读冬诗。我把读旧的诗集找来,这些经典名作,是不老的新芽和绿叶,总在我眼前晃动着青翠和明亮。“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的《江雪》,我总是要读的,诗句里那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严寒时总能给我暖意和活力。“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我总当作枕边诗,孤寂的冬夜,我一眨眼就似乎看到凌寒的梅花在一隅独自傲然开放。那自然流畅、意味深远的诗意中,梅花不惧严寒的品格,自然也会在我的血液里汩汩流淌。我喜欢读古人的梅花诗,一读起来就醉在诗境里了。我还熟读唐代齐己的《早梅》,诗句里梅树在冻土里深扎根茎,而万木经不住严寒侵袭,枝干快要摧折了,只有梅树恢复生机,一枝早梅在夜里迎寒怒放。“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我朗朗地读着《早梅》诗,满屋子都滚动着暖意。
冬尽,就会走来自然的新绿,人生的渴盼就会铺满春色。我读唐代诗人韩愈的《春雪》,读着读着,即将迎来喜悦的春天。“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诗里诗外的浅春就要驱走严寒,在眼前晃动春意,我的心一下子暖了。
冬至,我就读冬诗。读古人的名诗佳句,能赶走风寒,还能在人生的跋涉中,铺开一片明亮。
取暖的方式
文/梁久明
点燃火堆,坐在火的中央
跑步、跺脚,或者别的运动
返回亲人关切的目光里
思想花朵、雨水
以及跟严寒一样难捱的酷暑
这些取暖的方式
都做不到
那么:
冷了不说!
严寒里的温暖
文/王之保
春节与家人团聚在温暖如春的家里,不禁想起我在城晋驿中心校上高小时候的一些往事,便说给孩子们听。
我们村是阳曲县一个偏远贫困的小山村,学校设在庙堂,只有一至四年级的复式班,村里的孩子上高小就得到相距五里的城晋驿中心校,上集体灶住宿读书,每周日休息才能回家一趟。返校时一般要带上点窝窝头和咸菜当零食添补,那时年少的我满怀希望刻苦读书,受苦受累算得了什么呢!
我们五六个孩子上高小,住在学校附近一位农民家一间闲置的东房里,一盘土炕挤着住下,大家既是同窗同学,又是朋友,互相关照,亲如一家。
最难熬的是寒冷的冬天,西北风呼呼刮着,雪花打在脸上生疼生疼,屋里虽然生着火,可四处漏风,还是很冷。学校没有别的办法,给了我们一叠报纸贴窗户补救,屋子里本来光线就不好,贴上报纸后,更加黯淡无光。房东大爷厚道热心,每天为我们看火,烧炕,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我们。他身材瘦小,不善言语,相处一段时间后才知道他是个苦命人,妻子死在日寇的铁蹄之下,儿子当八路军牺牲在战场上,只有一个女儿也已经出嫁,他孤单一人守着个空院子,我们的到来使他的生活不再枯燥乏味,他很高兴。记忆中,那年期末考试前几天我感冒了,发烧,肠胃疼痛,茶饭不思,手脚发冷,全身无力,同学们让我回村或请父母亲来照顾,我看着窗外厚厚的积雪,听到嚎叫的狂风,我拒绝了,怕耽误考试,怕给父母亲添麻烦,想着忍一忍就会过去的。房东大爷看火时发现我躺在炕上哼哼呀呀地难受,知道情况后,硬把我扯拽到他明亮温暖的正房里,为我十指放血治疗,给我盖上新毛毯暖身,熬小米稀饭,冲蜂蜜水泡干馍片给我吃,我心里无比感动,偷偷掉了泪。
在房东大爷的精心照顾下,我的病很快就好了,没有耽误期末考试,我父母要带着礼品感谢他,大爷谢绝了,他说,咱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孩子们住在我这里,我就应该认真负责地关照每一个孩子,请别多心。
几十年过去了,时常想起房东大爷像父母般关心我的往事,我永远铭记在心。
想念严寒
舍友有一个哈尔滨的,两年了,大约仍不适应上海这湿冷的冬天。她裹着棉衣或羽绒服整日窝在宿舍学习,空调也随她整日在二十七摄氏度高温运作。晚上回宿舍一开门,我就被热气腾腾的空气包围,眩晕。我睡上铺,热空气云集的“地段”,这一开空调不要紧,厚睡衣都没法穿了,穿着秋天的薄睡衣露着脚丫子还嫌热。四个舍友,一上海人,还有一个是在上海念书的南京人,这么多年想来早就习惯上海的气候了,可她们都喜欢通宵开高温空调,睡觉也不关。每天早上起来都觉得鼻子不通气,浑身发干。
想念没有空调的日子。
想念遵循自然冷热变化的生活。
想念冬日脱衣服时噼里啪啦冒着静电,缩着手脚急急忙忙钻进被子,一下子把头蒙住半天不露出来的情景。想念小时候爸爸给我掖被子的晚上,把被子的两条边叠进去,把底端卷进来。我伸着脖子,看着他,再道晚安。
想念早晨醒来,眯眼瞧窗外白蒙蒙的,或许下了霜,结了冻,落了雪,我却还在温暖的被窝里,刚做完一个甜梦,咂嘴回味。
想念那种当头棒喝般的刺骨寒冷、寒霜冻雪,仿佛一触碰、一回忆,就能让我对在暖房里多呆一分钟都心生不安。
阳光,严寒,谁才是天堂
蓦然回首,相识已是十余年之久,这期间我们拥有过,也失去过。
其实有时候我会想,假如我们还会再遇见,你还在等,我亦还在等,只是我们不确定到底在等谁,会不会有对方,这样的想法曾经在我脑中闪现过。那么真的再遇见,是否会相见?
其实不用 花时间来考虑这个问题,见或不见,情都在那里,不增不减!
不太记得再相见时是什么让我们执念要试着在一起,或许是相识已久的信任,峰回路转的惋惜,还是对婚姻迫切的瓜熟蒂落,可这些我们终究用时间来证明了跟爱无关,尽管我们抱得很紧!也许是抱得太紧了,才导致今天抱得那么无力。
我以为我们会有一个拥抱,然后再祝福对方,却还是选择了争吵,可能是发生的这一切都太平淡了吧,激励一点的方式,更能让彼此静下心来认清一段关系,更心甘情愿的选择祝福,更好的追寻或是等待一份感情。这一点我们都没问,都不说,这可能不是默契,但出奇的同步。
中午,我搬了一把椅子在走廊上,正面迎着阳光,刚开始,很舒服,但五分钟后,我的心里却想起了严寒。
风雅御严寒
文/娄丽萍
冬至是古时一个很重要的节日,除了吃饺子的传统,在岁月的变迁中,古人也有数九、画九、写九的习俗。
早在公元550年南北朝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有数九的记载,“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跟外婆学会了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农耕时代,人们的生活与天气息息相关,有了这数九歌,即使不识字的农妇,也能依据数九歌,及早为家人做好棉服,抵御寒冷。而农夫们也依据时节修整好农具,为开春后的农事做好准备。这朗朗上口的数九歌,有着实用的生活美学。
相传“画九”的习俗缘起南宋爱国志士文天祥。文天祥被元军押赴京城时,适逢冬至,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临危不惧,在狱中的墙壁上画了一株红梅,九枝,每枝九蕾,每度一日,便将一蕾改缀成花,九九八十一朵梅花画满,寒消春来,他却慷慨就义。为纪念这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后人逐渐演变出了画九的习俗。
明朝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有这样的描述:“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明朝杨允孚有诗:“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其自注云:“冬至后,贴梅花一枝于窗间,佳人晓妆,日以胭脂日图一圈,八十一圈既足,变作杏花,即暖回矣。”九九消寒图的形式多样,对于不擅画者,也可以画铜钱,在八十一个方格中各画一圆即铜钱,每天涂一钱,涂法是“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当中”。这不只为消遣,农人据此可预卜来年收成的丰歉。
清人入关后,画九的习俗也传入了清廷,并逐渐演变出“写九”的习俗,清道光年间尤为盛行。清朝吴振棫《养吉斋丛录》记载:“道光初年,御制‘九九消寒图’,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字皆九笔也。懋勤殿双钩成幅,题曰‘管城春满’。”管城春满,即笔成春满庭之意。写九也有写九体对联的,如上联为:柔柳轻盈香茗贺春临,下联是:幽柏玲珑浓荫送秋残。还有做消寒诗图的,全图每九诗四句,共三十六句。
数九、画九、写九,前人以风雅御严寒,让漫漫冬日不再难耐,颇富生活情趣。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冬日的娱乐丰富多彩,但借此古人意趣,颐养心神,静气遣兴,也是诗意的栖居。今年冬至,我在写九的同时,自创了“读九”的计划——每日读九页书,待九九八十一天后,待庭前垂柳,绿绦满枝,我便文思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