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养生文章

2022/12/14经典文章

养生文章(精选13篇)

谷雨正当时

文/杨春云

关于谷雨,民间有个古老的传说:远古时代,仓颉造字,黄帝决定重奖他。一晚仓颉梦酣,听见有人大喊:“仓颉,你想要啥?”仓颉梦中回答:“我想要五谷丰登,让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饭吃!”第二天漫天谷粒飞落。仓颉将这件事告诉黄帝,黄帝便把下谷子雨的这一天定为谷雨节,号令天下百姓每年此日载歌载舞,感谢上仓,祭祀仓颉。

谷雨是农民的劳动节。在每年4月19日~21日之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后降雨量充足而及时,农作物开始茁壮成长。自古以来,农民编成许多关于谷雨的农业谚语,世代相传,提醒自己赶紧播种。“谷雨前,好种棉”“谷雨不种花,心头像蟹爬”“谷雨时节种谷天,南坡北洼忙种棉,谷雨前后见家吉(鱼)”“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等,谷雨为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寒冷天气结束,气温快速回升,正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大好时机。

谷雨是茶客的狂欢节。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叫雨前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茶树经半年的休养生息,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茶水滋味鲜活,香气怡人。雨前茶中的一芽一嫩叶,泡在水里像展开旌旗的古代枪,被称为旗枪;一芽两嫩叶则像一个雀类的舌头,被称为雀舌,它们与清明茶同为一年之中的佳品。雨前茶价格经济实惠,水中造型好、口感上不比明前茶逊色,往往更受茶客们追捧。南方有谷雨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当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连难得糊涂的郑板桥也好这一口。

谷雨是百姓的养生节。此时天气忽冷忽热,人易患感冒,应注意“春捂”;过敏体质人要远离自然界中花粉、柳絮等物质;谷雨后雨水增多,空气湿度加大,风湿病易复发,应小心防范;谷雨那天可喝清代名医吴鞠通所创的用鸭梨、荸荠、藕、麦冬、鲜芦根煎制的“谷雨养生汤”,提升阳气、滋阴生津;谷雨时还可选择踏青、慢跑、放风筝等运动养生方式,但要遵循“懒散形骸,勿大汗,以养脏气”的原则;此外还可通过开穴通络和调节情绪,进行经络养生和情志养生。

谷雨正当时,雨催百谷生,万物尽生长。“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飘飞,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向人们宣告:时至暮春了。

老妈养生

文/张朝元

自从老妈从教师的岗位上退下来后,她便特别关注报刊上的养生信息。慢慢地,老妈便按专家的建议,开始带领我们全家吃起素来。

有一天,我对老妈说:“妈,您好久没蒸粉蒸肉了,今天特别想吃,您就给我们加加餐吧!”我的话一说完,老妈微笑着拒绝:“专家说了粉蒸肉脂肪太高,吃了会有患脂肪肝、肝癌的风险,所以不能吃。”

“既然这样,那就买条鱼红烧吧!”

“这鱼更不能吃!专家说了鱼和泥鳅都是用避孕药喂大的!”老妈这么一说,我吃鱼的兴致一下子全无。

既然肉类和鱼类不能沾,买点苹果总可以吧!老妈一见红彤彤的苹果,又说开了:“这苹果啊,也不能吃的!别看样子十分诱人、好看,其实都是打了工业蜡的。专家说了蜡对人的身体非常不好!”

专家说了,专家说了!这样的四个字慢慢地成为老妈的口头禅了!起初,我们全家对老妈打造健康餐桌还是还蛮支持的,甚至还觉得老妈在退休后充分地发辉了余热。但是,每天都吃素我首先受不了了!我是一个无肉不欢的人,我怎能受得了长期吃素的生活!说件不怕丢人的事:有一天,我在街上办事时,当我看到一条狗在大街上啃着骨头时,霎时间我馋得口水直流!最后没办法,只得进餐馆大吃一顿来抚平难受的胃……

有了这次经历后,在无法让老妈停止吃素的情况下,我偷偷的带着老婆和儿子去餐馆来解决舌尖上的难题。

又一段时间后,一进门我闻到久违的肉香。就在我使劲下咽口水的时候,老妈端出一盘红烧鱼放在餐桌上。

一见红烧鱼,我内心十分惊喜继而又十分不解地问:“妈,您今天是怎么了?您不是说鱼是避孕药喂大的不能吃吗?”

“以前,我的做法是有些过激!从今天开始,咱家不再忌讳那么多了!你们爱吃什么就吃什么!”

说完这句话,老妈又端出了几个荤菜,基本上都是我们爱吃的菜。老妈给我们加餐,难道是发现了我们仨常下馆子的秘密?就在我心存疑惑的时候,老妈解释了原由。

原来,最近一段时间,老妈每天都会发晕。到医院一检查才知是严重的营养不良!医生建议抓紧食补,否则会影响健康!

医生的话,老妈一向是奉若神明。当从医生那里得知长期吃素在方式不对的情况下会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容易引发癌症时,老人家惊讶得好半天都回不过神来!这样一来,老妈不得不反思自己所做的一切,最终,老妈醒悟了:养生真的不能按所谓的专家说的那一套来,虽然有些观点固然值得参考,但是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如果盲目照搬的话,不仅不养生反而会伤害到自己的身体!

见老妈大彻大悟后,我和老婆由衷地开心,从此以后我们夫妻再也不用担心老妈营养不良的问题了!

母亲爱读书

文/薛建邦

母亲今年八十有一,除了耳朵有些聋外,别的没毛病。

因为耳聋,近年来母亲很少出门和别人唠嗑。她说,耳朵听不清,乱打岔,惹人烦。

母亲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老高中毕业生,早年当过民师、村支书,还担任过村剧团团长,是那个时代少有的文化人。如今独处家中,没别的嗜好,就喜欢读书。

母亲读书大致分为两类,养生和历史。为满足老人的愿望,近几年为她订阅了《文摘周刊》《老年报》《益寿文摘》等报刊杂志,有时儿孙从外地回来,都不忘捎回几本养生和历史方面的书。

每天,母亲就坐在窗前,戴着老花镜,安静地阅读,见到好的文章,就剪下来贴在一个本子上,久而久之就集了厚厚一本。

今年春节,外孙女放假时从北京带回一本穴位按摩方面的书,厚厚的,字不大,母亲爱不释手,每天拿着放大镜字斟句酌,乐在其中。有时,还一边看书中的图例,一边按摩自己的穴位,口中念念有词,神情专注,可爱极了。

前些天,我去看望母亲,她正眯着眼按摩穴位,一看到我就忙说,快来试试,效果好着呢。不由分说,便拉住我的手,边揉搓虎口边布起道来:“虎口是合谷穴,按摩合谷穴对治疗头疼、感冒、牙痛有帮助……”

虽然当时我没有什么感觉,但我还是眯着眼,假装很舒服的样子。“看看,效果不错吧,平时你要多按按太阳穴、肩井穴等穴位,对身体有好处。”听着母亲的唠叨,我感慨万千。母亲年逾八旬,身子骨还如此硬朗,这跟她平时注重养生有一定关系吧。

养生

文/李晓

这些年来,健身运动成为城市的一大风景。步行、跑步、登山、游泳、打球、跳舞……这些运动方式,都是现代人对健康生命的追求。

健康的生命,得注意日常养生。不过而今养生的专家层出不穷,他们的说法有时前后不一,着实有些让人犯晕。比如我爸,血糖高,这个一向性格倔强的老头子,只有在医生面前表现得顺从,他严格遵照医嘱,不吃含高糖分食物。我爸似乎有些偏激,而今他连水果也不吃了,因为水果含糖分。我有次提着刚上市的枇杷去看他,我爸当场发火:“你明明知道我不吃水果,你这是来害我的命啊!”我对爸说,养生专家说了,糖尿病人就是要适当吃一些水果,说是可以补充身体里的血红蛋白维持身体正常运转。我把刊登这个养生专家说法的报纸拿给我爸看了,爸叹息一声,我又该听谁的啊。

像我爸这样,时常被养生专家们的千叮万嘱牵着鼻子走却又犯糊涂的可真不少。想起那年,老家出了一个“神医”,我认识的一个女人,慕名而去挂了一个高达5000元的号,最后给她开出的处方是:回家多喝绿豆汤,多吃洋芋红薯这些粗纤维食品。”“神医”开出的处方似乎也没有不对的啊,但问题是他放大了这些食品的功能,因为他说靠吃这些还可以治疗肿瘤等毛病。“神医”还说,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房是厨房,最好的治疗是食疗。这“忽悠”得好像也没错。问题又到底出在哪儿呢?

诸如此类的养生大师们,把我楼下这样的女人培养成绝对的粉丝,粉丝们靠养生大师的只言片语去养生,就差一点没去炼长生不老的仙丹了。现在的人生活好了,不差钱了,就差健康。养生大师们的话也常常打架,相互矛盾冲突。比如,一个养生专家说,生病了,喝水好,多喝水可以软化肠道,有利于人体排毒。可另一个养生专家说,喝水容易使排泄器官温度降低,反而容易引起便秘。一个养生专家说,吃生肉可以减肥,吃面条米饭寿命短。可我认识的一个长寿之人,每天早晨吃一碗素面,活到了90多岁。另一个养生专家说,醋泡黑豆可以强肾,看五官就知道哪里有病。更玄乎了。

还真把人越搞越糊涂。一个随时在琢磨养生之道的朋友跑来问我,到底该信哪一个养生专家的话呢?他说,一个养生专家认为,保持足够的睡眠,可以长寿。另一个人说,睡眠多了不好,人要少睡觉,说人在睡眠时器官更容易衰老。朋友已经买了上百本养生方面的书籍,但正是这些说法前言不搭后语混乱不堪的书籍,让他晕了头。我告诉他,我信一个养生专家说的话,最常用的养生方法就是四句话: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不生气,多运动。

朋友大悟,拍拍大腿叫了起来,说,这就对了啊,我怎么就没有做到呢。我说,其实你没有做到的是养心,只有安静养心了,才是最好的养生。

我乡下的堂叔,今年87岁了,每天吆喝着一头牛或者几只羊上山,牛和羊在山坡上吃草,他就倒在山坡草丛里睡觉,或者拿出一个小酒瓶仰头喝几口,顺便吃几颗炒胡豆。堂叔高兴时,就哼唱几句唱了几十年的山歌。山歌在山风里飘,堂叔在山风里觉得这日子其实已经很安逸了。我回乡时,喜欢陪堂叔在山坡上躺下望天,或者闭上眼睛什么也不想。有一次,堂叔对我说,侄儿啊,只要人活着,你又有什么想不通的呢?我从来不去胡想,病大多是想出来的,我不想,病也没有来找我。我的堂叔,在那个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看起来有些沉寂的村庄,那么优雅那么通泰地活着,原来他最好的养生之道,就是心静得以养生。我认识的几个长寿老人,一问他们的长寿之道,大多是,遇到人生再艰难的事,都是自己挖一条沟疏通淤积的“毒素”,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现代人,活在处处竞争中,活在重重压力下,所以,我觉得,最好的养生方式,就是养心。心,是人体的泉水,汩汩地流啊流,山高水长,天蓝地阔。

雅兴与养生

文/春华秋实

当黎明来临,你也许在散步、舞剑、打球、练太极……

当夜幕降临万籁俱寂,他抑或在上网、赏乐、读书、看电视……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富裕、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人们越发注重自身的养生之道,更渴望精神生活的富足。

那么,何谓养生之道?我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总结的十六个字,概括其养生之道的内涵。这就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少酒、心理平衡”。

也许前十二个字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做到,但唯独最后四个字人们却很难把握。诚然,“心理平衡”,乃精神世界的范畴。他包括人的情操、意志、气节、情感等整个心理活动。并与人们的文化水平、工作环境、生活条件、性别年龄等息息相关。

生活在大千世界,食饮着五谷杂粮,身居世俗的红尘,历经风雨的波折。我们的身心真正健康的为数并不多,往往处于亚健康状态。特别我们的心境犹如天气一样,每天并不都是风和日丽,也常常阴霾密布。

那么如何持有健康的体魄以至延年益寿呢?我想科学的合理膳食、恒久的体育锻炼、戒除生活中不良习惯至关重要。但更重要的就是常态化的心理平衡。我阅读一本养生之道的书籍,阐明人得疾病的原因大多都是由内气(喜、怒、忧、思、悲、恐、惊)和外气(风、寒、暑、湿、燥、火)共同作用所造成的。我认为“外气”可以通过衣物的保暖御寒、医治用药、调剂饮食等得到防范与治愈。但“内气”用上述方法却很难奏效。

针对“内气”,我切身的感悟就是: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神补,简言之就是心理平衡。在生活中我切身感受到雅兴不仅是养生之道的载体,更是心理平衡的一把钥匙。

诚然,雅兴乃是一个人的最感惬意的活动与最大的爱好,人人有之,或多或少。坦诚地说我有广泛的爱好,多年与“五友一园”(即球友、泳友、琴友、网友、旅友和菜园)演绎生活的乐章。正是这诸多的雅兴伴随我走过每一个季节,丰富和充实我多彩的人生。

每天清晨我去乒协打球,下午下班后没特殊情况我始终坚持游泳。晚上我习惯打开电脑,阅览新闻或登陆网站,欣读喜欢的文字,或从书架上拿几本书欣赏美文佳作。周六我练习弹钢琴,周日我还要耕作一块菜园。此外,我还喜欢唱歌、酷爱书法、热衷摄影、陶醉于旅游……

我感觉打乒乓球是体育锻炼的一项很好的运动,并且老少皆宜。它是手、足、腰、脑、眼同时并用,不仅能增强你的体魄,保健你的视力和心脑,而且还锻炼你的反应与判断能力,同时历练你的心智和心理素质。

游泳是体育锻炼中的一项综合运动。不仅滋润你的肌肤,而且强健你的体魄。由于水对人的胸腔产生一定压力,因此增强人肺部的呼吸量。此外,无论室内还是室外游泳,空气净洁,湿润,没有灰尘污染。特别游泳时溅起的浪花会产生有益的氧离子,对人的身体甚有益处。

音乐不仅是润色心灵的妙曼之声,更是人们生活与情感的调节剂。轻快活泼的音乐使人飘忽如云;舒缓悠扬的音乐使人心境如水。每当我弹奏钢琴的时候,愉悦的情感完全融入唯美的意境。音乐不仅抒发与寄托人们的情感,更是人类感情的艺术模拟与升华。

当然,喜欢文学更是至高无上的雅兴,它不仅静美你的心境,心灵得到驰骋。而且历练你的写作,陶冶你的情志,得到释怀与慰藉。

旅游是生活中醇香的美酒,只要你尽情地畅饮就会品味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生活之美。无论你是富有还是清贫,是年轻或是年迈。都可以在青山绿水、风花雪月、历史与未来的穿行中,陶冶情操、拓宽视野、缓解生活的压力、捕捉一份好心情。

耕作一块菜地,真是怡神健体之益事。它不仅使你与所种蔬菜零距离亲近,感受耕耘的愉悦。同时在劳动之余,有一种收获的成就感。特别是自己种的蔬菜施用的是农家肥,没有化肥和农药,绝对绿色环保、安全可靠,而且都是新鲜的。

我想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爱好与雅兴,这样生活才会绚丽多彩,富有诗意。否则,生活是多么苍白孤独乏味。

我深深感悟,登山健身、读书明理、观海旷怀、赏花怡心、听乐爽神、吟诗抒情、踏雪感趣、绘画养目、钓鱼尽兴、上网消遣。是的,神爽顿觉天云阔,雅兴令人愉心怀。此刻,油然想起前不久,我给北京一位同学发的短信:

人生并非惊天动地,健康就好。

工作并非辉煌业绩,快乐就好。

钱财并非数以万计,够花就好。

餐饮并非极品佳席,绿色就好。

生活并非灿烂美丽,充实就好。

朋友并非故乡外地,想着就好。

有健康的体魄、颐养天年、乐享春秋,是我们追求的生命质量。为此,我们不仅需要物质食粮的养生,更需要精神食粮的富足。我们不但要保持常态化的心理平衡,更需要自身培养诸多的雅兴。

让雅兴拭去你红尘中的困惑;让雅兴缓解你工作中的压力;让雅兴驱散你生活中的烦恼;让雅兴消除你家庭中的憾事;让雅兴富足你养生之道的内涵;让雅兴丰富和充实绚丽多彩的人生。

我为什么喜欢养生

文/卢新智

一个人也许无法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但却完全可以掌控自己的寿命。

多年来我很少参加单位体检,因为对我毫无必要。我对我的身体状况完全可以自信。一个长期淡泊名利、心闲气静,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重情重义、善行天下的情感至上者,除了双眼视力略有下降之外,绝无“三高”等任何疾病。我觉得,我的体质与比我年轻二十多岁的人比不相上下。

我一直坚守吃亏是福、吃苦是福的信条。吃亏与吃苦可能是我的宿命。任何人都可以亏待我,甚至可以欺负我,但最终却成全了我,促使我走上养生长寿之路。曾先后有十多位百岁老人对我说过,忠厚敦实的人终究是吃不了亏的,老天是不会亏欠你的。“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将功名抛向身后,将甘露洒在前方。 我常静坐阳台,赏花开花落,观滚滚红尘。只觉荒唐之人浮躁之事太多,让人无法看遍姹紫嫣红。大多时候,我是一个孤独的旅者。

在繁华纷扰的都市里,从东郊到西郊,从南郊到北郊,我都是步行着;而在空旷广袤的乡村,我更是健步如飞,将自己晒成皮肤黝黑的人。每到一个熟悉的地方,我总是躲开觥筹交错和推杯换盏的饭局,一个人纵情于山水间。我将心情一直调整为旅行,人生不论到哪里都有动人的风景。在日常生活中我总是最快乐的。心中总装着一程山水,一方胜景。一旦变为自由人,我将践行“周游列国”的梦想,真正成为养生达人、营养专家、户外健将、旅游玩家,从而将快乐和幸福进行到底!

养生三伏天

文/杨崇演

“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唐人张守节亦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

太阳——太阳就跟不要钱似的把热量传递给你,不要都不行,非要给你,死皮赖脸地给你。风呢?偶尔几缕凉爽的,吝啬得像葛朗台。

三伏天最好的养生,是不上班?苏东坡老人家说得好“五更待漏靴满霜,不如三伏日高睡足北窗凉”,什么都不如三伏天在空调房里睡觉。这大概是懒人的想法,而勤劳的人则有勤劳的招法。我们小区有一对夫妻是小区环卫工,从早到晚都要清扫几次。就是早上这一次,也要扫到十点以后。一次,我们打了个照面,我问:“热吗?”他说:“说不热是假的,但我们热了,你们就凉了,这就是我们的快乐!”多好的回答呀!

三伏天是一年内最热的季节,水果是最佳的消暑品了。从杏到桃、从桃到果,再从果到葡萄、到西瓜,只要市场上有卖的我就买个不停,一日三餐就靠它了。虽然三伏天酷热难熬,却瓜果飘香,也算是“美事一桩”,既解决了嘴馋问题又能在吃水果中解暑,这就是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出了一道难题给你,却又给了你一个解决办法,让人们在炎夏中感受到了它的美丽。

《水浒传》里不是说了吗,“在凉亭上水阁中,浸着浮瓜沉李,调冰雪藉避暑”,只要不是忙着劫生辰纲,最好慢慢悠悠地吃点冰镇西瓜,等到天黑再出门。呵呵,颇有点侠义肝胆了。

三伏晒书恐怕是我的专利了,不,也算是附庸风雅——“三伏乘朝爽,闲庭散旧编”,这不是古代文人晒书的闲情逸致吗?每逢黄梅雨季后,因为纸张的特性,易被鼠啮虫啃,易发黄长霉,所以定要拿出来在日头下晒上一晒。知道“袒腹晒书”这个成语吗?说的是东晋名士郝隆袒腹仰卧在太阳底下,别人问他,他回答说,我晒腹中的书。腹有诗书气自华。书页可能发霉,文字却是永远鲜活。三伏晒书,让阳光沏进书香、清凉一夏,生活也定会“晒”出自信来!晒书,成了我每年的“必修课”。

晒书可消夏,读书更可觅凉夏。宋代的杨万里,喜欢在月夜的庭院中闲步纳凉,并写下了广为传诵的《夏夜追凉》:“夜热依然午热同,开窗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杨万里“开窗小立”,是在为自己觅一处静心之地。无独有偶,宋代苏舜钦的《夏意》也这样写道:“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小院深深,曲径通幽,榴花怒放,竹席清凉……实乃一惬意的纳凉之地。

入伏,大叶芭蕉葱绿如翠,在阳光下叶片闪烁出光亮。一想起雨打芭蕉的美好意境,入伏后的热度似乎就降低了些。把芭蕉种植在屋前屋后、小院一角,为的是一份养眼绿意。李渔写过:“坐其下者,男女皆入画,且能使台榭轩窗尽染碧色。”大片的碧绿,驱赶了一些入伏的暑气。

进入三伏,有很多小动物的声音,此起彼伏。蝉鸣,蛙声,鸟语,虫儿清唱,夏之歌,不绝于耳,演绎出一段生命的乐章。记得小时候,越是三伏天,天真烂漫的小伙伴越不在意,总是活蹦乱跳地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我们喜欢昆虫——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蚂蚁、蚯蚓,此外还有河沟里的青蛙、泥鳅和鱼儿。邻家男孩阿钢弟专门疯跑到野外去逮蜻蜓,邻家小妹阿莲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着落在那上边……

双休日回家,经常听父亲唠叨——早年三伏天里,乡村间往往从水井里挑回冰凉冰冷的凉水,一大瓢凉水下肚,图的就是解渴、消暑、舒服啊。而现在没有水井了,改用自来水了。

当三伏遇上双抢,恐怕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了。“双抢”,即指农村夏天抢收庄稼抢种庄稼。“伏”,福也。只有经过了三伏天的酷热,才能有收获。正如一首歌所唱: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接下来的日子将越来越热,一些地方即将启动“烤肉模式”。真武者练筋骨,真修行者练心。令心不受气候条件的扰动,才是真境界。“心静自然凉”,尽量平静自己的心,保持着积极平和的心态,便可安心度夏。

在此,只愿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凉爽一夏,觅一心清净对抗这炎炎热浪。

漫谈运动养生

文/尹祖泽

“三高”缠身,去了多家医院看,吃了不少药,疗效不理想,体乏力弱,精神消沉,思想纠结。有一天,去拜访一位老医生,想听听他的意见。老医生看了我的几份医院的检验报告单和平时服的药,以及听了我日常饮食生活习惯后,也不开药给我,只是给了我几条医嘱:1.药要按时服,控制为主,不盲目相信虚假广告;2.营养要跟上,不抽烟少喝酒,按时睡觉、起床,加強运动;3.思想要开朗,情绪要稳定,不要消沉。老医生着重讲了运动的重要性,希望我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制定一套科学的持之以恒的运动计划,并实行之。

听了老医生的忠告,我一改长时间看电视懒得活动的毛病,开始了早上起来慢跑,饭后散步,平时做家务,有时去背水,爬山锻炼脚力;闲暇时阅读写作,让一天过得有规律有趣味心情舒畅。经过几年持之以恒的活动,我的“三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身体好转,心情好,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了。

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周围环境进行了美化,住房条件有了改善,小车进入家庭后出行更便利了……生活越来越舒适。可是生活好了却容易滋生惰性。有的人开始享受生活却懒得活动,出入坐车,少了走路的锻炼,缺了体力劳动消耗,加之饮食丰富多彩,导致营养过剩,年纪轻轻的就开始“发福”,挺个“啤酒肚”。而要改变这种状况,最好的“药剂”就是开展全民健身健美运动,使之天天向上,健康强壮!

中年人在工作之余做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比如做广播体操、跳舞,打乒乓球羽毛球、爬山等轻便的运动。在运动中既能激发情绪的活跃有益于身心健康,也可释放郁闷,调节紧张的工作带来的思想压力,何乐而不为呢?

人到老年,激烈的运动已经不能适应逐渐“走下坡路”的身体了。年纪大了,体质下降,各种生理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脏器功能、消化系统也不那么“年轻”了。偶染风寒,毛病四出。因此正确地对待自己的病症外,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比如散步、做广播操、娱乐活动等。现在公园里老人做活动的很多,参与其中活动四肢,放下包袱,忘记病痛。闲暇时可根据自己的爱好或看书或写字或画画或上老年大学……寻找一块发挥余热,陶冶精神,激活情绪的文化平台,快快活活颐养天年。

按摩养生

文/甘德林

养生之道诸多,我都喜欢,日常生活中也实施了不少,但对按摩最为钟情。

我按摩养生已经40余年。上世纪70年代初,我偶然获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晚上泡脚时,总互搓脚底前半部分来养肾,而肾正是我要重点保护的脏器。当时我的左肾长有囊肿,已经摘除,原本两个肾的“工作”全都落在了一个右肾上。于是,每晚泡脚,我也按照苏轼的办法做,互搓脚底前半部分,搓后感觉良好。后来请教一位老中医得知,这里有涌泉穴,搓它养肾,的确有些道理。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普遍注重养生了。退休后,我从各种养生节目、养生讲座中,学会了很多穴位的按摩方式。每天早晚,我从脚到头,手能够得着的穴位,以及按摩工具能触及的穴位,全都要按摩到。涌泉、三阴交、足三里、合谷、内关、外关、风池等主要穴位,着重按摩。按摩方式多样,有按、边按边揉、搓、敲、刮、捶、拍打等,多半用手,也辅以按摩工具。按摩次数从38下到366下不等。全套按摩下来,需要两个多小时,我不厌其烦。若没有特殊事情,按摩是我每天必做的功课。

从40多年的按摩生涯中我悟出,按摩贵在坚持,按摩时心要静,力度适中为宜。按摩养生的同时,我也保持着诸多科学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少油少盐,适当保持运动等。从1974年左肾切除后,我仅剩的右肾独当一面,至今45年了,“工作”正常;我的失眠、头晕、胃痛、关节炎等旧患,也逐渐缓解并消失。按摩养生功不可没。

如今,我已是83岁的老人,饭吃得香,觉睡得甜,精神矍铄,步履稳健,耳聪目明,思维敏捷,笔耕不辍。多年来跟随旅游团走南闯北、跋山涉水,饱览华夏大美风光,我总是走在队伍前头,从不因疲累而落下一个景点,深得“驴友”赞许。

按摩养生多年,我不吃药,不打针,不花冤枉钱,自己就是自己的保健良医。

养生莫忘调心态

文/孟令文

朋友开了一家养生馆,再三邀请我光临指导。盛情难却,我便去看了看。

这家养生馆档次较高,先进的设备加上高档的养生产品,还有按摩、香熏、火疗等,应有尽有。

我们聊了一会儿,朋友忽然想起“大财神”吴总有几天没来了,便给他打电话。只听他惊讶地啊了一声,一时无语。

接电话的是吴总的老婆,她说吴总遭遇车祸了,身体多处粉碎性骨折。

原来,吴总晚上开车,遇到对面的司机开着远光灯。他变换灯光提示对方,谁知对方仍我行我素。他火了,赌气也打开远光灯,心想,看谁的车灯亮!结果,他被晃花了眼,撞上了一辆抛锚的大铲车。

朋友叹息:“咋会这样啊?他在我这里做养生,挺随和的,从不讨价还价。”

我对朋友慨叹:“开斗气车要不得啊!戾气是杀人刀,冲动是魔鬼……看来,你这养生馆还要增加一项业务——心理养生!”

健康是福乐的前提,好心情则是健康的前提。好心情有赖于调整好心态,如果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今天抱怨这个,明天仇恨那个,动不动就发脾气、跟人家斗气,心情能好吗?身体能棒吗?生活能顺吗?

读书抗老

文/雨凡

那时候我们都还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年纪,今天再聚时,有人竟再也见不到了,见到的多也苍颜难识。可大家都说我老样子还在,最显年轻。我知道那是比较而言,岁月无情,人怎能不老呢?只是有人善养生,老得慢点而已。现在的人重视养生,讲养生的道理满天飞,但我以为,讲养生勿忘勤读书,人生抗老的办法,最好的还是多读书。

爱读书是一种高尚的生活方式,与养生的关系极其密切。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受到图书的熏陶,不仅能使我们的头脑变得聪明睿智,而且能使我们的体魄变得健壮,有利健康长寿。

文字如语言一样,能够调节情感、平衡心理、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开阔人的视野。读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强的书,好像在和良师益友交谈。读书有较强的解忧和宣泄效果,能够调整人的心理状态,使人注意力集中在书上,一切忧愁,所有的烦恼和不愉快的情绪,顿然烟消云散,增进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故古人云:书犹药也。就是说,读书是健康的良药。

更要说的是,读书有益大脑的健康。大脑是身体的“司令部”。人老其实是先从大脑开始的,要想使大脑衰老减慢,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它经常接受到外界的良性刺激。书中的各种知识犹如滋补品,能够有效地刺激大脑,使大脑功能增强,而很好地指挥全身的各个系统。不是吗?高寿人多见的是能读书会读书的文化人吧?诸如周有光、杨绛、张中行等。

年轻人除了生存需要去读一些“功课”类的书籍外,尚应有选择地去读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闲书”,诸如《瓦尔登湖》《菜根谭》《今古贤文》等。人生进入中老年后,更要学会去读书,特别是老年人。

老年人闲散的日子多了,独处时,可让书来陪伴自己。书和人不同,会随叫随到,一本在手,精读也行,泛览亦可,它会不厌其烦地陪在你身边,听你差遣,随你安排。老年人旅行的脚步没有从前那么灵便了,有人坐上了轮椅,行走空间小了,借助书可以进行新的方式旅行啊。足不出户,知天下事,对信息时代的老年人来说,不是一件难事。把从前读过的书再拿出来读一遍,会读出与过去不同的感受。“老人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是的,不到那个岁数,就得不到那个感悟。特定的年龄段会有特定的感悟。一般来说,老年人的感悟力,非但没有衰减,反而越来越强了。近年,我每年都要在全国各地的报刊上发表数十篇千字文,一多半都是人生感悟类的随笔,许多报刊编辑喜欢我的文章就在于此呢。

忘得了 放得下

文/雨凡

朋友曾是一个单位的中层领导,他很懂得养生知识,也很讲究养生。如何锻炼,怎样保健,饭要吃少,觉得睡好,早起喝杯水,睡前泡泡脚,说起来一套一套的,比谁都明白,就是心眼太小,对过去的一些陈年往事总放不下。怨这个,怪那个,总觉得谁也对不起他。由于不能正确处理“健身”与“静心”的关系,他的情绪越来越消沉,精神状态越来越低落,健康也每况愈下。

境由心生,福由心造。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我们的烦恼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因为我们加在这些事情上的观念、意识可以把地狱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腾成地狱。”忘得了,放得下,才是养生的大境界。

一是放下架子。曾有的辉煌已是明日黄花,只有放下架子,心态才能平和,心胸才会豁达,才能平心静气地处事,平等善意地待人,才能天宽地阔,拥抱欢乐。

二是放下名利。名利乃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个背着沉重“名利”包袱的人,必然是患得患失,心烦气躁,神气两伤,连日常生话都不得安生,哪里还谈得上养生。

三是放下恩怨。有恩于人,不要像储户那样等着收利息。对伤害过自己的,应该宽宏大量,尽早消除隔阂。记人之善是做人的品德,忘人之恶是处世的原则。否则,不但对养生无益,也降低了自己的人格。

放下是智慧,忘却是品德。放下则心平,忘却便气和,心平气和,不仅一身轻松好养生,也是做人处事的应有品德。

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

文/小来

一位作家曾说过:“到了现在这个年纪,谁都不想再取悦了,跟谁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

余生不长,不必把所有人都请到我们生命里,相处舒服的,三两个足矣。有些人,和他相处起来,聊着聊着就没话题了,心累。有些人,和他相处起来,处着处着就分不开了,暖心。

相处舒服,是朋友的幸事,更是自己的福气。

看过这样一段话,“人与人之间舒服的关系,是可以一直不说话,也可以随时说话。”

生活中,有人选择刻意讨好别人维持关系;有人却与频率相同的人为友,相知相依。

表姐身边就有一位至交,两个人平常都忙着上班、带娃,很少有时间聚会。而为数不多的几次见面,全都是在对方人生中的重要时刻。

表姐家孩子出生,朋友就算买站票也要来道喜。朋友父亲病危,表姐请了一个星期假帮忙陪护。两个人的交情,到现在已经维持了九年。

表姐说:“我俩从不抱怨对方有好事怎么不想着自己,反而是,有用得上我的地方,一定要开口说。”

和频率相同的人在一起,无须过多言语,就能知你内心想法;不必委曲求全,就能相处自在。

余生,有携手同行的人,是缘分;有相知相惜的人,是福分。

网上曾有这样一个提问:“提升幸福感最快的方式是什么?”点赞最高的回答是:“不要对别人要求过高。”

我认识一对夫妻,结婚多年,仍然相看两不厌。妻子说,起初她和丈夫也会有矛盾,只不过后来都学会了各退一步。

有一阵,她特别愿意吃丈夫公司楼下的卷饼,丈夫连续几天下班后都会买一份回来。可有一次,丈夫因为加班忘了买,她就发了脾气,觉得丈夫连自己这点小要求都做不到,丈夫觉得自己加班很累了她也不理解,两人一晚相望无言。

第二天,她静下心来一想,的确是自己要求太高了。即使是夫妻,也不能逼迫另一半来满足自己的期望。那天晚上,丈夫依旧加班,她这次却没有让丈夫买一份卷饼。而丈夫下班后,发现卷饼摊已经关门了,便转身走到一家花店,为她挑选了一束玫瑰花。

放弃对他人的高要求,别人轻松,自己也舒服。我们终其一生想遇到的,不过就是一个知晓自己的不完美,却仍愿意包容的人。

有人说:“嫉妒是人性,不因嫉妒而失态乃至报复则是修养,我们无法压抑人性,但可以做到有修养。”

那些相处舒服的人,别人好时他愿意喝彩,别人不好时也不会落井下石。

正所谓厚道之人,必有后福。他们不仅守住了自己的良心,更温暖了别人的真心,长此以往,自己也会得到福报。

与人相处,就是将心比心,怀揣善念,别人会感恩,自己会心安。

余生,愿你身边有人知你冷暖,懂你悲欢。愿你眼前虽有阴晴圆缺,却心态平和,随遇而安。愿你心中时常怀有善意,以良心为根,人品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