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散文精选 > 经典散文 > 正文

舌尖上的秋

作者: 孙成栋2023/01/02经典散文

不知不觉中,早晚已有了些许凉意。不少人或许就是从这悄然而至的清冷里,才蓦地想起,秋天已渐行渐深了!回首来时路,秋天是如何降临大地的?面对这个"朦胧"的问询,多数人无法给出准确答案。而我,却通过那一袭纤微的舌尖,真切地捕捉到来自秋天的一缕缕讯息。

不久前,去一个小村的葡萄园游玩。一到园里,主人就递上一大串水灵灵、亮晶晶的葡萄。可将葡萄放进嘴里时,我感到舌尖上涌起的却是与暑期来时不一样的味道。那次的葡萄与这次的一样玲珑可爱,却在甘甜中夹杂着丝丝缕缕的酸,令怕酸的我唇齿间泛起淅淅沥沥的涩。而这回,我格外灵敏的舌尖上漫过的,是一种纯净、彻底、柔润的甜,甜得如晨露一样隽永、小溪一样绵长、碧潭一样清幽。

园主的一番话解开了谜团。原来,立秋这个节气是葡萄成长之旅的分水岭。在跨过秋的门槛之前,葡萄宛若青春可人的少女,于蓬勃之中透着几许青涩,生命里的点点酸胚犹如一叶叶无处不在的小舟,在夏日热浪的层层鼓荡下,于浩淼的季节之海上尽情徜徉。对于喜酸者来说,这样的韵味无异于天庭飘来的一缕清香,在舌尖上萦绕成余韵绵延的幸福涟漪;可对于畏酸者而言,如此的风味就仿若心头漾过的一股醋潮,在舌尖上凝结成挥之不去的酸涩记忆。

因此,恐酸的人常常有意识地避开夏日时光,而专等立秋过后,与葡萄来一次迟到但绝不会错过的约会。这些人的选择是明智的,因为,在踏上立秋的站台之后,葡萄仿佛在岁月之途的颠沛中逐渐成熟,成了一位丰腴多姿的少妇,先前的青涩自然荡然无存。此时的葡萄,外表上看似几乎没有变化,内里却已是另一片丘壑、另一般意蕴。而这,最瞒不过的是舌尖,那被秋阳秋风秋雨秋岚秋声孕育出的纯粹而浓烈的甜,俨然秋天写在舌尖的歌、栖在舌尖的梦、泊在舌尖的舟、笼在舌尖的雾、洇在舌尖的泓。

藤蔓间,一串串紫水晶似的葡萄晶莹剔透;廊架下,一阵阵欢笑声和着葡萄的清香此起彼伏。漫步于、流连于这秋色皴染下的葡萄园,舌尖上情不自禁地回味着、反刍着这个季节的第一丝秋意。而脑海里,不禁掠过儿时"咬秋"的剪影,虽历经三十余个春秋的风雨洗礼依然清晰如昨,舌尖上不觉又增添了连绵不绝的余味。

那时,乡亲们中间流传着"菜接夏,瓜接秋"的说法。因而在立秋那天,家家户户都得吃瓜果,称作"咬秋".印象中,位于蟒蛇河畔的故乡可供"咬秋"的瓜果五花八门:啃一口圆滚滚的红瓤西瓜,那种又甜又脆甘冽清凉的感觉,从舌尖一直向肺腑的深处蔓延;吃着香喷喷的绿瓤香瓜,感觉世界上所有的甜味都浓缩在舌尖上,又汇成涌向全身的涓涓蜜流;柿子通体莹润透亮,犹如一枚枚嫣红的玛瑙,又若一只只火红的灯笼。咬一口,美味挑逗着你的舌尖,满口生津,乐而忘忧……

最难忘的是在外婆家"咬秋".外婆家地处百里之外的湖荡地区,在那里,被称为"水中落花生"的菱角成了"咬秋"的主角。一汪碧波粼粼的水面上,菱叶密密麻麻地紧挨着,织成一面青翠欲滴的绿屏。我在小舅的带领下,挎着竹篮,提着木桶,划着小船去采菱。进入湖中,停船横桨,便开始寻找菱角。一粒粒小巧玲珑的菱角躲在菱叶下面,颜色呈深青或黛绿,角上生着尖尖的硬刺,不小心会被刺到。我小心翼翼地挑出鲜嫩的菱角,剥开皮,放在舌尖上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开始有点苦涩,不一会儿苦味尽去,就只剩下满嘴甜丝丝、凉飕飕的香了。

木枣也是外婆那里"咬秋"必不可少的美味。在立秋那天清晨,竹竿敲打枣树的噼啪声响彻每一个农家小院。打落的枣子在屋瓦和窗前的地上欢快地弹跳着,地上很快铺满一片翡翠样的"青云".抓一把枣子在手中,圆溜溜、细腻腻、嫩滴滴,拿起一只放进口中,舌尖上涌起的除了层层叠叠的香甜,还有童年的梦、童年的真、童年的情、童年的韵交织而成的斑斓憧憬。

其实,这些瓜果平常并不是没有吃过,只是感觉到了秋天味道才最好。我想,这或许是因为只有染上秋意,瓜果才真正成熟吧。那么,是否可以这样说:舌尖上的秋天,才是最真切的秋天;最纯美的秋天,从舌尖开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