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公婆文章

2022/12/19经典文章

公婆文章(精选9篇)

再见,时光已走远

公婆家要房改了,大家心里都很不是滋味。比起赔偿的多与少,更不是滋味的是人的情感。

很快,这片大家居住了几十年的地方,将被推倒为一片废墟,然后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高楼,邻居们都在为租房子奔走东西,难得见面。想起这些,每个人的心里都很伤感,我知道,我仅仅与这里有过四五年的感情,而对于公婆,以及那些和睦相处的邻里街坊,他们更难以割舍这片安居乐业的生活家园。

但是,生活中,总有诸多的无奈和心酸。面对大局与小家利益的抉择,老百姓只有割舍自己的内心情感而顾全大局的现实规划。许多老人签了字,却哭了。虽然他们得到了房子——当今社会最炙手可热的东西,但他们却失去了许多再也无法找回的东西——比如旧日的时光,还有很多很多。没有多少人在为这得到的价值不菲的房子而欢欣鼓舞,相反却有太多的人为失去的东西而感伤。这说明,有时候,人不仅仅只为物质而活,特别是在这生活了大半辈子如今老之将至的人们,许多年积累起来的情感一旦消逝,将会令自己心痛不已。

是啊,这些房子,虽然旧了些,他们却安安稳稳地住了几十年。几乎每个人家都一样,小小的院子里,一年四季都有花草,很多花一种种了很多年,深深根植在这里,美丽了小院的春夏秋冬。如今就要被挖出了,没有地方也没有心情再去种植,不能全部带走的,就丢弃了。像公公这样的爱花人,突然失去他爱惜了这么久的花花草草,心里头一定非常难过。我也喜欢花,我好想把所有的花草都留下来,一棵都不要丢。可是城市立锥之地,寸土寸金,没有太多的空间去占用,何况“人挪活,树挪死”,重新挪出去栽植的草木,不见得能长成原来的模样。这些公婆精心侍弄的花花草草,很多只能保留在记忆里了。

比起草木,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深更浓。我结婚之后,进了这个家,也喜欢上了这里,喜欢上了这种邻里之间的和睦融洽之情。虽然我跟她们交往的时间并不多,但是我却很容易就能和她们谈的来,邻居们多是上了年纪的大叔大姨,他们善良、朴实而且热情。记得我和老公刚结婚的时候,有一次,婆婆在帮邻居家包粽子,我去找她,邻居家的阿姨见了我非常热情,让我印象很深,她一边忙着给我拿板凳来坐,一边又跑到里屋拿出很大很甜的杏子来给我吃,任凭我说什么都必须吃。后来有了儿子,我发现邻居们对儿子那么好,有好吃的都忘不了给儿子留着,动不动就送到家里来。

有一个大姨家的儿媳妇,是我生完孩子后第一次认识她,就住在我家附近,一看到我抱着儿子在街上,就要过去抱儿子,也不怕儿子尿在她身上。她对我那么热情,就像早已很熟悉的样子,一开始,我都不明白这种热情缘何而来,后来儿子渐渐大了,见了她总是“大妈、大妈”的喊。

现在,我终于明白,邻里们的和睦热情,都是公婆多少年来为出来的。有人说,孩子的脸是大人挣的,大人的脸是孩子挣的,这话说得极对。在别人惦记着我的孩子的同时,其实公婆也惦记着别人的孩子,有了稀罕的东西都会挨家分一分。公婆对别人和气,也换来了别人对我们的友好。

儿子很小的时候,我每天抱着他去公婆家,有时碰到家里锁着门,我抱着她没处去,就随便找个邻居家,放下孩子,和大姨啦着家常话,逗着孩子,等公婆回家。而在我们的楼房里,若要随便敲开哪家邻居的门进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是这样微妙,钢筋混凝土的楼房,阻隔了人心的沟通,而小小的平房院落,却方便了邻里的交往。

有时候,我下班回家,会看到一天井好几个孩子在和儿子玩,他们都是公婆家附近的孩子们,正杰,霞霞,紫薇,文龙,浩波,子怡,都是我最熟悉的孩子们,还有我的儿子多多。令人称道的是,他们居然都很少打架,大孩子知道让着小孩子玩耍,儿子在里面最小,且性格内向腼腆,却并不受欺负,人人都知道让他几分。不是小家伙的人缘多好,是这个和谐的氛围影响和感染着孩子们的成长。

还有那些租房子的,都在那里租了好多年,没有一个和公婆有过不愉快的。有一对夫妻,租了我家隔壁的一间小屋子,从来都是安安静静地。从孩子上幼儿园,一直住到现在,本打算孩子小学毕业就搬走,但没有搬,孩子上初中了还在这住着。现在终于不得已要搬走了,大家心里都很难受。

有一对夫妻,在屋后租着房子做太阳能生意,女的原是幼儿园老师,太亲切,太喜欢孩子,儿子没上学时,她天天领着玩,教他识字唱歌,让儿子管她叫“娘”,儿子以为她就是亲娘了。我常问儿子:“多多,谁是你娘?”儿子说:“卖太阳能的娘是我娘。”我说:“不对,我才是你娘!”儿子坚决地说:“你不是,你是妈妈,不是娘!”在儿子身上,她真的像娘一样,耐心又细心,充满了母亲的温柔,而且她和周围的每一个人也都相处的那么好,就这样一下子都走了,心里空落落的。

天气暖和的时候,每个晚上,公婆和邻居们都会搬出桌子和马扎,在屋后的路灯下打牌,他们的人手一般都很足,年龄也都相仿,一个人有事马上就会有人补上,那些大叔大姨们,一边纳凉一边打牌,谈笑风生,其乐融融。有时还有几个孩子在身边嬉戏着,热热闹闹的。每天晚上我和老公带孩子回自己家时,儿子都要对着围坐在一起打牌的人们大声喊:“爷爷奶奶再见!”,从儿子不会说话只知道坐在车里招手再见起,到现在儿子会大声叫喊,不知不觉已经度过了五个春秋,现在,儿子真的该和爷爷奶奶们那些曾经的快乐时光说再见了,那种欢乐的气氛在今后将成为一种奢侈。

最近,每天回公婆家,我都会多看一眼这座房子里的角角落落,那些破旧的盆盆罐罐,长势喜人的花花草草。当此处夷为平地之时,一切都将远去,不久的将来,当高楼林立在这片土地时,但愿在这个拥挤闭塞的空间里,那些昔日最熟悉的邻居们,还能够重新聚在一起,找回曾经一起乘凉一起打牌下棋的美好回忆。

现在,唯有一声叹息!感叹日渐远去的时光,再见!期待再重逢!

令我难忘的事

文/刘可欣

在我成长的这些年,有像沙滩上的贝壳一样多的事,有的光彩夺目,有的黯然失色,但有一件事最令我难忘。

记得那天,妈妈带我出去逛街。突然,我的肚子唱起了“交响乐”,我满怀希望地看了看妈妈,妈妈好像明白了我的心思,说:“去买点吃的吧!”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便朝早已香气扑鼻的卖公婆饼的小摊走去。

小摊前排着一条长龙般的队伍,每个人都焦急地等着公婆饼出炉。公婆饼有小摊的三人制作:一人做,一人烤,一人卖。公婆饼终于出炉了,那香气缭绕不绝,我不由自主的流下了口水。有一人把一元五放在了台子上,拿了饼就走了。卖的人没顾上收钱,便吆喝着:“下一位”。这位是一位显得很有钱的大老板,身穿名牌西服,名牌鞋,打着一条崭新的领带,手上戴着几枚戒指,眼睛却死死盯着台上的钱,说:“我好像给了钱。”便把手往衣袋里摸,我本以为他回掏出百元大钞,可他却装有钱的样,把手握成拳头状,放在一元五角上,接着手放开,大声说:“这是我的饼钱”。说完,拿了饼头也不回就走了。

我真没想到,竟有人在光天化日下做如此卑劣的行径,而且还是衣着如此光鲜之人。他不但没有脸红,反而大摇大摆地走。这大概就是老师说的老面皮吧。

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但依然令我难忘。每当想起这件事,我都会提醒自己,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青翠的莲花

文/南方有嘉木

翠莲,是我的初三校友。

其实在祁东读书那会,我们根本不认识。20多年后,我们才在网上认识。

前年春节,几个初三校友聚会之后,建立QQ群、微信群,陆续有40多人加入,散居在天南海北的校友们,遂在这虚拟而现实的网络里欢聚畅谈,翠莲最活跃。

通过群聊记录发现,翠莲掌管着一个鞋厂。她每天在店铺值班,联系业务。因为不是很忙,因此有大把时间QQ聊天、守群。她人缘好,善聊,善解人意,与群里人大都聊得来。

不知不觉间,我在群里与她聊开了,然后开“小窗”,私聊。我们聊天耿直而率性,一起回想学校的美好记忆,一起讲述同学的各种前程。聊得多了,无话不谈,我逐渐知道了她的成长历程。

她16岁初中毕业,告别小山村,随打工大军千里迢迢奔赴广东。南下打工妹,多少行人泪!她说,家乡穷呀,出去打工第一年就没回家过年。还好,自己很快学会了踩电车,很幸运找到工作,进了厂子,不用担心被查暂住证而遭驱逐或关押。

后来,她又辗转几个地方打工,遇见一个来自江西九江的男孩,通过长时间交往,喜结连理,生下一双儿女。翠莲说,女孩子远嫁他乡需要很大的勇气。嫁得远,好多的委屈需要自己一个人扛。嫁得远,对父母的孝顺就做得很不够。不能很好地孝敬自己的父母,就孝敬自己的公婆。她说,自己对公婆的孝敬远超出对自己的父母,她公婆说她比自家女儿还好。

通过在广东努力打拼,夫妻俩开办了一家鞋厂。夫唱妇随,厂子的事全由老公打理,翠莲负责在店铺联络生意。翠莲虽然学历不高,但经历丰富,历经磨练,并且善于学习。她每天都在QQ群里发布一二则激励人心、积极上进的哲理小帖子。好像一个标准的文艺范儿,她找来的那些小帖子,常令人耳目一新,增添每个人每天进步的信心和恒心。现随手摘录一帖:“学会用一颗强悍的心,让过去过去,让未来到来。人生真正的终点是希望的终结。苍鹰的骄傲是飞翔的双翼,人生的意义是不断的追求。不要等错过了才悔恨,不要等老了才怀念。时光一去不复返,抓住每一个当下,再苦再累也要奋力飞翔。”这样的语句,每诵读一遍,怎不激起人们内心的狂热和对理想的追求!

“莲因洁而尊,人因廉而正。”QQ聊天,是精神休闲的后花园。翠莲的QQ头像是一朵盛开的宝蓝色精致莲花,我将她想像成一朵青翠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带着露珠,带着阳光,盛开在南国繁华的大都市。

初秋

文/灵秀

铅灰色的天,沉甸甸的,欲雨又止。湿渌渌的地面,一地忧伤的槐花,被过往的脚步踩来踏去。高温闷热的天,早被这点点的秋雨洗礼成秋的凉爽。踏着那条曾经仙逝的亲人在人间最后经过的路,去祭奠远在天堂的他们。那是一片空旷的土地,相信他们的灵魂随处飘逸。寄托哀思,将沉沉的心事,曾经还有现在的纷繁夹杂在湿漉漉的心情里,一起埋葬或是全部焚烧。灰烬后,我的思念,还有那些如真如幻的梦,是否也一起被他们收藏。

我该如何的虔诚?能将这一世共生过的快乐和美好,送达您们的身边。

曾经,我们不懂,并没有好好珍惜,好好孝敬,好好陪伴,好好享受在一起……

时光一寸一寸的过,日子一天天的重复,四季就那么匆忙地轮回着,我们也在一天一天的成长,一天一天的懂得,直至相隔天涯,才在浓浓的沉重的思念里,返回曾走过的路,寻找那些丢失在路上的温暖和快乐,幸福和美好。

站在墓地,看黛青色的祁连山脉,在云雾里静卧,多像静静地躺着的亲人,安祥、熟睡。祥云幻化成各种图案,如羊如牛如兔如猴,还有一只可爱的狗,就在山脉前变幻着姿影,飘飘渺渺。我努力地追寻,追寻他们成仙后的灵魂站在那朵云上。奇怪,铅灰色的天空,只有在遥远的山脉前缭绕着云彩。

太阳没有出来,凝重的雨滴如积蓄在心上的泪,已不在眼眶里打转,欲哭无泪。我只在香炉前燃烬那些想念和如织的思绪,在脑海里演绎一个又一个共度过的场景,还有场景中亲人慈爱的微笑。

那一大堆的供品,还有那只颤抖着拉不到墓牌前的羊,它似乎已经知道它的使命,悲鸣到没有一点声息,奋力地反抗人们强行将它拽向刑场。对,这就是刑场,地面上的人和地底下的灵魂,都要它献身。它不知是带着地面上人的虔敬,还是能将地底下的灵魂抚慰,总之,人们就将它作为牺牲品,传达地上地下再也无法续写无法倾诉的怀念。其实,它什么也做不到,只是它生来就是任人宰割的命。人们高兴了杀它,人们不高兴了也杀它,人们垂涎三尺时还是杀它,生,就是为了满足人们需要时杀它的欲望。儿子紧紧的牵着绳索,妹夫将酒洒在它的头颅,人们用期待的眼神,注目它显灵时的抖动。只到将酒洒入它的耳朵,它抖动着全身。这一抖,将是它生命最后的作别。在人们的笑声里,它将要用生命来祭奠,我故去的亲人,然后成为一种美味。

天真好,没有雨,没有太阳。没有泪,没有悲伤。只如公婆生前在时一样,她们絮絮叨叨地将一些生活中的事念叨给他们听。在这儿煮肉,在这儿喝酒,在这儿陪伴,在这儿想念,在这儿诉说。今天是与故去的亲人相聚的日子,也是这个荒芜的地方最热闹的一天。人们陆续地走了,墓地又恢复了宁静。只我们一家,还在……

大姑姐要小姑子为公婆唱首歌。没有人应和,也没有人强烈要求,小姑子也仿佛没有听见一样,没有反应。在这空旷的只有死者安息的地方,歌声也许无法承载那种想念的忧伤,也无法将怀念真正渗透进远去亲人的魂灵,它只能让旷野的风吹散,如烧成灰烬的冥币灰飞烟灭。

曾经,在一起时总是欢歌笑语飞扬。

想起那年正月十五,电视台来采访,只是走进普通百姓家,做一期百姓在元宵佳节合家欢乐的喜庆场面。

大家事先并没有准备,刚摆好一桌丰盛的饭菜,他们来了。一家人如住常过节一样,各显神通。因为小姑一家都在群艺馆从事文艺工作,所以我们过节总是很热闹,歌舞升平。那天,就连年过八旬且患有食道癌的公公也唱了一首他的保留曲目"张老先生……",婆婆唱了"苏三起解",艺术细胞也是遗传的,一下子气愤高涨,有说有笑有唱,还跳起了舞。大姑姐激动地说起文化大革命时期,父母被关进牛棚的艰辛,自己下乡的生活。后来父母平反昭雪,父亲恢复到了领导岗位,却一身正气。自己凭借能力被调到会计室,可父亲却怕别人说,坚决要她退回车间。虽然是一厂之长,可几个子女都在最艰苦的岗位。这就是那时的领导干部。后来,婆婆和子女不想在公公的厂里总是让人觉得受到了优待,其实,她们很明白,即使她们在厂里比别人更优秀,干得更出色,有提干或调动的机会都不会轮到他们,只要父亲在那个岗位,他们就什么也别想。后来他们都调离了那个厂,包括婆婆,他们不愿意照在公公的影子下又看不到光明。后来组织上调公公到市经委做调研员,他断然拒绝了,他不想只占着位子,不干活。公公提前离休了。而他下面的一个副厂长去了他当调研员的那个位子上。后来,人家拿着几千元的工资,而在四九年前就工作的公公,只拿着几百员的离休金。厂子效益越来越不景气,有时好久发不了工资。看病也无处保销。婆婆和儿女有时常说他。可他却好像不在乎,心态非常平和。从不会因为自己拿着那么几个可怜的工资而生气或找组织。厂里在市区建新楼房,一开始就说有老厂长一套,公公还时常去工地看看,可建好的楼房却没有了公公的份,那一套被新厂长私自送人情了。公公知道后,是有些生气,他想不通现在的领导,党员干部会是这样一付嘴脸。气归气,他没找也没闹。正是他如此知足常乐,才身体一直很棒。他们那一代人奉献惯了,本是在省城工作的公婆,因为大伯子去世两个孩子没人管,想都没想就回到了一个小县城。自己的孩子还小,又多了两个,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时期,艰难可想而知。可偏偏在文革刚一开始,因为想不通,公婆在家中议论了几句,却被收养的侄女给告发了。家一下子四分五裂,公公被关进了牛棚,打得遍体鳞伤。婆婆抱着最小的孩子游街挨抖。孩子们上不了学,还天天被人追打。老公公差点熬不过那些黑暗的日子。婆婆在她大姑姐的帮助下,顽强地挺了过来。

公公不让大姑姐说,可说着这一切的大姑姐,却激动得泪花在眼眶里打转,作为父母最大的孩子,那时她也就十一二岁,却要管着弟弟妹妹,那段历史在她的心灵上留下了太深的印痕。

大姑姐唱了一首歌,跳了一支舞。最能唱能跳的小姑一家那天去了外地。

但就那个其乐融融的热闹场面作为那个栏目的片头天天滚动播放时,常有人羡慕地问,你们一家好热闹。

每一个重大的节日,大家几乎都聚在公婆那儿。公婆老了,做饭是大家动手。两位老人只是坐在沙发上,和儿女们聊天。其乐融融。就在那一年的五月,公公去世了。

三年后婆婆也去世了。

望着远处的祁连山,山前那些柔软的云絮萦绕,其实,萦绕于心的是曾经的时光。我是这个家唯一的儿媳,我只是尽了一个媳妇该尽的义务。至到他们故去,有人夸赞,也有人不满,但我问心无愧。我是否有一天也要埋进这块土地,陪伴着公婆,我不知道,我想将骨灰洒向大地吧。也许因为小姑的一句话,让我不愿……

人到中年,何必时常想这些凄凉的事。快快乐乐的活着。

每在清明或是七月十五,来看看他们,几十年的共同生活,不管是美好还是凄婉,都是亲人。我只是习惯于默默地在心底翻开生活一页一页,慢慢地独自品味。

心平气和

文/何卫平

十五年的婚姻生活,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过日子要心平气和”。心一平,气就和;而心不平的时候,气自然也无法和。这些都是生活的磨炼带给我们这个家的宝贵财富,不是与生俱来的。

我和先生的性格反差特别大,我是外向型的,性格直率,说话办事大大咧咧;先生则是内向的,沉默安静,不善言辞。经常是我东西南北说一百句,他才来一句“嗯。”

风风雨雨十五年,其间也经历了很多的争吵、冷战。学会理解和宽容是必须要在痛定之后的。

刚结婚的时候与公婆住在一起,我大大咧咧、花钱大手大脚的问题暴露无遗,而他们家庭一向困难,全靠公婆平时勤俭持家才将四个孩子养大,所以针鼻儿大小的钱都不舍得浪费。记得有一次,我买了几斤黑米,想早上熬黑米粥,而公公就嫌乱花钱,说这米那么贵,比白米贵好几倍了。类似的小事,经常发生,处理态度不同,互相看不惯,越来越难以忍受。自己觉得压抑,公婆也觉得愤慨,先生夹在中间,两头受气。这种状态直到我们买了房子、分家另住后才结束。

后来有了孩子,公婆不分昼夜地照看,而自己也因为抚养孩子的艰辛,更多地体会到他们养儿育女的不易,心里对公婆的那些怨艾慢慢消减。经历过一番波折,也明白了很多事都无所谓对错,只是生活习惯不同而已。自己和公婆,都是先生无法割舍的亲人,与其让他在中间为难,不如自己想开点。对公婆的态度,也要有个原则,有事上前,没事的时候退后。给彼此适度的距离,免得陷于口舌之乱。

我们是工薪家庭,买房后好多年在经济上一直捉襟见肘,一旦两边老人有病,或添点大件物品等大的开销,就得紧手好长时间。我便老想着开辟第二职业,挣点小钱补贴一下。有个朋友建议某个投资很稳妥,我便迫不及待把钱投了进去,结果半年后被告知经营不利,几年的积蓄有去无回。

惨痛的教训,让我们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有钱,任性;没钱,认命。不是谁都可以成为有钱人。把心放平,把气儿理顺,看好自己手里的牌,稳稳打,不出错,就是你能把握的财富。

现在,当我又为什么事儿气不顺的的时候,儿子就会在一旁提醒:“忘啦妈妈,心平!气和!你心得放平!”先生悠悠地说:“看,孩子都记住了。这就是我们的家训,我们传给孩子的最大的精神财富。”

磕磕绊绊一路走来,慢慢发现,生活就是不断地解决矛盾的过程,而所有的矛盾都是对立统一的。这些你所痛恨所愤然的矛盾,也带给了你难得的经验教训。先生给孩子取名相盈,正是取自老子的那句话,“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生活成功与否,不在于你经历了多少,而是在经历中你成长了多少。

心平气和地过好属于你的日子,就不错。

思想斗争

文/雪魂蝶舞

上周,应该是最舒服的一周,两位科长都不在,没有任何人给我安排工作。每天一个人呆在档案室里,静悄悄的,很是惬意,就是喜欢这种生活,领导离我远远的,有点儿活干,不要太忙碌。

虽然清闲了一周,身体,还是觉得疲惫,觉得太累,四肢无力,整个脑袋昏沉沉的,打不起精神,笑不起来,脑子木讷的很。为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就是感觉累,特别想休息,甚至有种快要死了的感觉。

我去医院看望了她,不知道她出院后修养多久才能上班。切割了整个甲状腺,说明是癌症。并不熟悉,并不了解,去探望她,是想让她感受到人情的温暖。老王查体,去年没有,今年脖子上也长了结节。我们厂至少80%的职工,都有甲状腺结节,做手术的很多,癌变的已有好几例了。到处弥漫着化工厂的臭味,扩延到西城,论坛里骂声一片。

下半年,结婚的很多,不是同龄人,而是同龄人的孩子。当官的不敢明目张胆的大摆宴席,开始了游击战术,一小股一小股的晚上单独宴请。我与老王已经参加了两场。一位同事的孩子替父赴宴,那女孩子长得真漂亮,气质也很好,水汪汪的大眼睛,把我整个人都吸引过去了,说话做事更是落落大方。那孩子活泛的,一会儿工夫,女士都成了干妈,男士都成了干爸。

一个月的功夫,老王给婆婆买了整4000元的药。不禁感叹,他二哥、他侄子都是大款,每个人掏出1万元给老人买药不行吗,1万元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毛毛雨,还用得着老王这样的小人物吗?可人家不管,那么只能是老王管。公婆,更是不张口说话。

领导都回来了,忙着职称材料的事儿,我依然清闲,但,依然觉得累,心累,精神累。

我常常做思想政治斗争。周末,老王加班两天。周六,我脑子一直在斗争,老王加班,我是老王家的儿媳妇,应该代替老王去探望公婆,这样,老王会很高兴。去?不去?脑子里争来斗去的,没有结果,因为我特别的疲惫,特别的累,特别的想休息,实在是不想动弹。最终,我还是没有行动。

周天,竟然一觉到10点,许多年没有如此这么晚起床。我又开始做思想斗争。看看妈?看看小妹?看看公婆?给小妹点钱?给她买点水果?婆婆喜欢吃青州蜜,买点?先去探望公婆再去探望妈?老王加班很辛苦,给他包点饺子?

就这么在争斗中强迫自己去行动,采购完已经是中午1点多了。先去妈妈家,给小妹买了两大袋子水果,背着老王偷偷给了小妹一张购物卡。本想紧接着去探望公婆,小妹的手机坏了又要买手机。

陪着小妹去了“国美”,一路上,一直到商场购买结束。我的脑子又开始做思想斗争,挣扎到最后。这手机,我给小妹掏钱?还是给她出一半钱?我都不舍得给自己换款手机,老王给了我一款二手的。小妹早晚要温锅,到时候再给她点钱?

这么一折腾,再送小妹娘俩回家,已经是下午5点多了。我又在做思想斗争?先回婆家?再回小家?5点了,去婆家,肯定得做饭,但做完饭再回小家,没法给老王做饭了,肯定来不及。老王加班两天,很辛苦,好歹让他晚上吃好点。犹犹豫豫中,还是舍弃了公婆,心里装着的最终是老王。就这样,我带着给公婆买好的青州蜜,返回了小家,和面,包水饺。

我意识到,我需要休息了,需要放松。

浓浓乡情

文/和而不同

转眼又到新春佳节,朋友问我有什么出行打算,我坚定地说:“回家”!

看到朋友圈里大家定的完美出行计划,去造访心中梦寐以求的旅行胜地,我却只有一个念头——回家。为什么我从没有想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想起一年前在天府之国——成都脱产培训的三个月,在别人看来是重返校园的美差,我却过得度日如年,满脑子想的都是三岁的孩子,看什么美景都索然无味。今年流行的一句网络语:“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引发了无数人走向远方的遐想,但是有多少人在遥远的地方获得了心灵的满足?心之所向,身之所往。只有清楚的知道灵魂安放在何处的人,才能在日渐浮躁的社会里找到真正的安宁。而我的栖息地就是——家。

终于在城市里买了房子,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个家,平日里,公婆、儿子和我住在这个家里,周末老公也会从另一个城市赶回来和我们相聚。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我们也算安定下来了。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就是简简单单的幸福。但是,我们都是这个城市的外来客,我们还有另外一个家——故乡。每当过节的时候,都觉得城市里很冷清。每逢长假,我们都会选择回乡下老家,和亲人们团聚。我和老公一个县,每次回家,两边的亲戚都要探望,假期几乎在路上度过,虽然如此,我们却乐此不疲。

回老家,于我,是因为老家有我的父母和姐姐、弟弟。我和哥哥都在外地工作,只有长假的时候,一大家人才能聚在一起,而兄弟姐妹都已成家,各忙各的,能聚齐的日子一年仅有的几天,颇为难得。中午在微信上看了一篇文章——《有一件温暖的小事,叫回家吃饭》,文中说道:“能陪伴在家人身边,能常常跟他们踏踏实实吃顿饭,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回到老家,吃着父母准备的佳肴,听着熟悉的乡音,说着生活的琐事,和最亲的人在一起,身心完全放松下来,是多美的一件事!

回老家,对我的公婆来说,是寻找那份熟悉的感觉。这两年公婆和我在外乡一起生活,离开了他们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很不习惯。没有熟悉的乡亲们聊家常,方言有时还听不懂,沟通起来都不方便。要不是为了帮我看孩子,他们或许一辈子都不会离开。老家有他们大半辈子的回忆,有他们曾经赖以生存的土地,还有他们牵挂的两个女儿。

中国人的乡情是刻在骨子里的,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人,对家乡的感情更深。在那一方世代居住的厚重而深沉的土地上,住着血脉相连的亲人。我想起小时候,住在北京的堂伯,每逢过年都要回家,和几兄弟会轮流在各家吃饭、聊家常,沟通感情,好不热闹。他总会给我们带回好吃的糖果,给我们压岁钱,还给我们照相。我小时候为数不多的几张珍贵照片就是拜他所赐。堂伯给我儿时留下很多美好的记忆。

有一首老歌叫《回家的人》,里面唱到“人生是一粒种,落地就会生根,风吹年华的梦,落叶总要归根。”当我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漂泊的游子都想回家,因为家中有扯不断的亲情和乡情。

情暖冷冬爱绵长

文/雷媛媛

冬至在我们家,是时令节气,也是一个重要日子。公婆身体还算硬朗,一年到头从来不用寻医问药。然而,每年冬天来临时,公婆都要去医院打一个礼拜的吊瓶。公公一直都很注重养生,他说气温骤降,输些营养液体能增强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公公说保养调节身体要顺应时令气候,他特意把住院的日子定在冬至这天。

回家陪父母上医院,成了我们家迎接冬天的仪式。冬至一大早,散居在小城的兄弟姐妹们,都会放下手头的大事小情,匆匆往老家赶。

一行人赶回家,帮公婆收拾好行李,浩浩荡荡拥着公婆去医院。楼上楼下一番忙碌,把公婆在病房安排妥帖。公婆躺在床上一脸笑意:“看着全家人围着我们忙乎,心里真热乎!”我们这些子女们,心里也是暖融融的:有机会在老人床前尽孝,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啊!

打开网络,好友的个性签名更新为:拥个暖男过暖冬!后面是个娇滴滴的笑脸,一看就是情场得意的表情。好友在情路上披荆斩棘好多年,刚开始立誓非土豪不嫁,屡屡受挫后把目标降为经济适用男,后来又想找个“都教授”……寻寻觅觅,最终把自己熬成了资深剩女。看她现在的签名,好像终于情有归处了。

拨通好友的电话,不等我开口说话,她的幸福就溢到了我的耳边:“正要给你打电话呢,我决定订婚了,青春好年华眼看连尾巴也抓不住了。再说天冷了,一个人的冬天好难熬……对方没什么钱,却是个标准的暖男呢!”

是啊,最好的感情归宿,无非是有一个人,能给我们脚踏实地的爱:热的时候开空调,冷的时候盖毛毯,饿的时候做吃的,渴的时候烧开水,委屈的时候温柔地劝慰……好友在冬天来临时,终于遇到了她人生的春天。

快递员敲门送快件,打开包裹,抖出一条艳红的羊毛围巾、一件雪白的羊毛衫。一张精美的卡片随之掉了下来,卡片上的字迹温婉秀丽:亲,冬天来了,亲手织一份温暖邮寄给你!原来,这是隔着千山万水的网友,为我寄来的礼物。

网友是南方人,多年前因为喜欢文字,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己。前些天我在网上跟她抱怨:“冬天就要来我们这里了,真羡慕你生活在温暖的南方,不用经受严寒的侵袭!”她说要寄一份温暖给我,以为是玩笑话,没想到她真的做到了。针短线长,这千针万线都是她浓浓的情意啊!

凛凛冬日,山寒水瘦。在萧瑟衰败的季节,用心感受那些身边的暖事,恍然觉得,心的世界花开春暖!

择友

文/崔玉红

朋友一起聚餐,边吃边侃。不知道是谁问了兰子一句:“兰子,你孩子公婆给看着吗?”正在嘻嘻呵呵的兰子,温和的脸呱嗒一下严肃起来,她说现在老公和婆婆在家看着孩子,公公一年前去世。说完这句话,就看到兰子的眼圈有些发红。一个知道内情的朋友对兰子说:“你公公去世得很突然,好像是心肌梗塞?”兰子点了点头。她说她那天傍晚正在做饭,公公和婆婆在院子里欣赏蔷薇花,婆婆对公公说,明年在院子里再多栽上些,到时候满院子开满蔷薇该是多么漂亮!婆婆说完这话,发现老伴没回应,一回头就看到老伴倒在地上,虽然家里人及时把老人送到了医院,但还是没有抢救过来。

兰子一边说一边哭得稀里哗啦,让我们心里也很难过。她说他公公去得太突然,什么话也没留下,就这样离开了,让她心痛,让她无法接受。她说她公婆对她和孩子特好,是特别善良明事理的两个老人,这么多年她和公婆从来没有吵过嘴红过脸。公公去世后,婆婆一直跟着她住。她一有时间就陪着婆婆拉呱聊天,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婆婆。她知道婆婆喜欢蔷薇花,她就在院子周围栽满了蔷薇,她希望婆婆每天都开心快乐。

说真的,我身边和公婆关系处得很好的女友也不少,但是她还是第一个把公婆夸得这么好的人。这一刻,我觉得能认识这样善良孝顺的朋友是多么荣幸。老辈人常说,交朋友就交孝顺的,因为孝顺的人大都善良和实在。那次是我们初次相识,但是从此,她便成了我一生一世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