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包变迁记
上个月携妻儿回老家,92岁高龄的奶奶见到孙子、孙媳和重孙子格外高兴。奶奶从褥子下面摸出一个鼓鼓囊囊的手帕包,一层一层打开,里面露出一打叠得整整齐齐的纸币。奶奶抽出一张十元的纸币,递给我,让我给孩子买点零食。奶奶这块包钱的手帕让我注目凝思,记忆的闸门被缓缓打开。
改革开放初期,很多商品需要凭票供应。奶奶当时在家里主管财政,一个自制的方手帕里包着一些零钱和各种票证,平时锁在家中的炕柜里,只有购买商品的时候,奶奶才会拿出这个方手帕,从里面取出几角零钱和几枚票证。为了能买几块方糖,我经常央求好几天才能得到奶奶的同意。我是家里唯一的孙子,奶奶自是很疼爱,不过家中实在困难,平时维持生计尚且勉强,根本没有多余的钱给孩子们购买零食。有一年,我实在馋极了,便求奶奶买几块糖,奶奶就是不答应,我便躺在炕上装病。奶奶心疼孙子,边哄我边打开炕柜上的锁头,从里面摸出那个"神秘"的方手帕,取出一角钱和一枚票证,亲自到商店给我买了几颗方糖,使我的"阴谋"得逞。那些年,奶奶炕柜里的这方手帕最能牵动全家人的神经线,只要奶奶一取出方手帕,保准有好事来了。
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父亲开始南下打工,虽然没发大财,但每年总会给家里带回一打钞票。令我羡慕的是,父亲的衣兜里总是装着一个皮钱夹,钱夹的皮乌黑油亮,有人说是牛皮的,也有人说是猪皮的,那个年代,村里年轻人身上有皮钱夹的不多,父亲的皮钱夹是全家人的骄傲。当然,我最关心的还是皮钱夹里那一打五颜六色、可以用来购买各种商品的纸币。父亲想抽烟的时候,从皮钱夹里抽出两毛钱给我说,去买一包丁香烟;想喝酒的时候,再从皮钱夹里抽出两毛钱给我说,去打二两小烧。父亲的钱夹好像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完,让我的童年充满了无限快乐。
2000年以后,我已经参军并升为连级军官。那几年,我手上经常拎着一个小皮包,里面装着钱夹、名片、存折等物品。当时,我非常喜欢请客,只要来了朋友,都要到附近饭店吃一顿,用完餐,打开皮包,抽出两张百元大钞往桌子上一拍,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
这几年,智能手机普及,网上支付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现在,通过手机既可以在线购物,也可以即时转账,在大城市商场购物或者加油,甚至连银行卡或手机支付都不用,直接刷脸就好了。父亲以前本不玩智能手机的,在市里住了一个月后,非要买一部智能手机,还让孙子教他怎么使用,尤其要先学会怎么用手机花钱。
从手帕到钱夹,从钱夹到存折,从存折到银行卡,从银行卡到网上支付,四十年来,钱包从有形到无形,从实物到虚拟,见证了伟大祖国改革开放前进中的铿锵步伐。其实何止是一枚小小钱包的变化,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哪一个变化不与改革开放息息相关啊?我们国家由贫到富、由大到强,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会停歇,我们的幸福生活就会一直节节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