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居住文章

2022/12/11经典文章

居住文章(精选10篇)

予在心底最深处居住的女子

文/寒子矜

如水旧时光,站在回忆最深处,忆着美好 --题记

记得有人说,最好的朋友就是当所有人都觉得你是小题大做时,她懂得你为何哭得如此的歇斯底里。是啊,这样的知己,一生难求。

她是水做的女子,是三分的善良,七分的智慧,穿着棉布材质的衣裳,她喜欢这柔软,她说她的爱人,一定会有这 棉质的目光。

她深信着爱,却被爱伤得千疮百孔,她说,我不信这世上有美丽的结局。

她是一个温柔的女子,如此的善解人意,她把平淡的日子涂画成彩色,她总是用温柔如水的目光看着我,对着我说,幸好这世上有这样的一个你,陪伴着我,幸好这世上有友谊这样如向阳花般充满阳光的感情存在着,值得我们一辈子去惦念着。

她坚定着生活得快乐。

她在我眼里,如晴阳般存在。她淡雅,从容的面对生活得一切,她有坚强勇敢的心,她纯白,站立在风雨中,无所畏惧,却又是那样的脆弱,仿佛一触碰就消失。

我喜欢用李延年的诗句,描绘她,似乎她就是那个佳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人生的记忆,感谢你曾来过,感谢我曾见过,感谢我们还要一起走下去。

风居住的街道

如果注定要伤悲,请来的稍微晚一些,这颗敏感却又迟钝的心还没有做好准备。

如果情缘躲不过距离的牵绊,那就放飞手中的线,有多远飞多远,不要再有任何眷念,人生本来就是这样,再美的过去带不到现在,有情有义哪里敌得过时空和天性的界限,只是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会这样难过。

你在寻找什么?你需要什么?

你在昏暗的角落,独自悲泣。风吹过街道,她也舍不得离开。这首没有歌词的曲子,那么悲伤,是谁在哭诉她的哀怨吧?

请你慈悲一些,允许留下一些美丽的幻想和对过去美好的怀念吧,梦如路长,从来就没有任何誓言,人生再一次擦肩而过,而此生,终将就此别离,那天的雨下得如此凄迷,本来就如此遥远,本来就不该,又回到最初的起点,可是这些回忆怎么抹得掉?你年轻的生命总有精彩的邂逅,美满的生活和爱将伴随你,在你歇息的片刻,在沉睡的午后,在喧闹的人群里,偶尔也会想起多年前那个沉默的人吗?

风居住的街道,有悲伤的行人路过。

雨居住的城市

我喜欢一个城市会有很多理由。

譬如一种美味的小吃;一处在别人觉得并不优美的风景;甚至一个陌生人善意的微笑都能让我记住这个城市。还会因为这些城市的地理特点,也是我喜欢的理由。譬如拉萨的阳光和高原的白云,西宁那个飘满牛肉香味的清晨;玉树那个静寂而悲伤地夜晚;再譬如敦煌大漠里的大唐飞天;青岛海边夜晚的海浪和清晨沐浴在阳光里的古老教堂。喜欢贵阳不仅是她有优美的小吃,迷人的风景,更因为她是一座雨居住的城市……

早些时候,曾经在一家音像店里听到了一首曲子,名字叫做《风居住的街道》。听过之后令我沉浸其中,一遍,两遍,三遍……难以罢手。那浪漫的钢琴声和低沉悲伤的二胡声交织在一起,如歌如泣……像是讲述着一个浪漫而悲伤的故事,带给你一份心灵的寂静。原本想写一篇赏析曲子的文章,但我迟迟不敢着手,怕我浅陋的文字污染这支美丽的曲子。于是想起了这个题目,想用这只美丽的曲子给我的浅陋的文字添一点思念的颜色,不管怎样变化,都让我记住这个美丽的城市,即便是人亦逝去,但她依然美丽。这里的清晨最为寂静,因为这座城市还没有从睡梦中醒来,睡得太晚了。站在酒店的窗前去感受感受那种寂静,也许我在我居住的城市里也有这份宁静,也或许是住的太久了已经不曾记起来我在这里又找到了。要想感受那份清凉的雨丝,我劝你不要带伞。恐怕有的时候你也想不起拿伞,因为出门的时候一定会是艳阳高照的,而雨随时会到来的。徒步走在小城的街道,来往的人行动悠闲。让你感觉到生活的洒脱。“总是在你毫无感觉的情况下会突然一阵急雨倾泻而下,路两边的猴儿敏捷的窜上树丛躲雨,而我只有屈居小树下面避雨了。大雨来的急走的也急,好在有了那棵小树的呵护才算没有被淋成落汤鸡”.但我更喜欢那细细的雨丝,每当行走在街道上,那雨丝细而密,就在你眼前,总能看的那么清楚……清楚的令你想抓一根放在手里,但却很难,毫无办法。只能任由着细而密的雨丝将你随意的抚摸。

手里捧着一杯湄潭翠芽。袅袅升起的茶香像个多情的女子,萦绕在我的脸颊周围,任由她在我的体内进进出出。而我则出神的看着窗外细细的雨丝,欣赏着婀娜多姿的舞步,静静地观雨。随着雨丝的翩翩起舞,却让我思念起林城的雨……林城是一个被称作‘天无三日晴’的城市,那里的天气的确很怪,只要是飘过一块浓浓的云彩,肯定是一场或大或小的雨,我更喜欢那被细细的雨丝淋得感觉,夏天里能体会到春天细雨的感觉,也算是一种美事;美景……

印象里最深的恐怕要数在麒麟洞遇见的那场雨了。那日,穿过竹林拾级而上,到达山顶时已经是“香”汗淋漓了,气喘吁吁了。倒不是想用年龄来掩饰自己的慵懒,想必这就是不爱锻炼身体的结局了。也总是在这个时候突发奇想的去制定以后的健身计划,然而来的快去的也快,这种情况下制定的健身计划也总是在下山之后就会‘流产’了。又被睡懒觉不是错的理论给平衡掉了,着实阿Q的精神了。小憩之后沿着后山的环山公路向山下而行,路两边郁郁葱葱的林木,遮天蔽日。让你仿佛置身于一个迷人的世外桃源,听着各种鸟鸣声也是再惬意不过了。路两边不时的有猴儿在张望,看看是否是喂食人来了,我是断然不敢去挑逗它们的,且不说我是不是强龙,它们是不是地头

蛇;人打劫了我,有警察;猴儿打劫了我,却是无人敢管自认倒霉了。突然一阵急雨倾泻而下,路两边的猴儿敏捷的窜上树丛躲雨,而我只有屈居小树下面避雨了。大雨来的急走的也急,好在有了那棵小树的呵护才算没有被淋成落汤鸡。当走到麒麟洞的时候,细细的雨丝又开始飘飘洒洒的落了下来。虽然很喜欢着细细的雨丝,但接受了刚才急雨的洗礼,身上已经开始有一股凉意上心头的感觉了,于是去麒麟洞避雨。

走进这个不大的院落,干净别致。洞前的正房和偏房错落有致,几棵说不上名字的树木已然有了独木成林的感觉,伸展着郁郁葱葱的树枝快把整个小院都遮住了,带给你的是一份清凉的惬意。坐在树下的桌子边,要了一杯湄潭翠片暖暖的握在手里,淡淡的茶香随着细细的雨丝飘满整个小院。也许有了伞呵护和茶的暖心,身上的那丝凉意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透过了细细的雨丝,仿佛有了和历史对话的意境。因为在洞前的这座正房曾经关押着一位名人;更确切的说是一位将军,他便是少帅张学良了。看过将军晚年坐在藤椅上的照片,所以此时,总在恍惚之间觉得将军依然坐在房前的滴雨檐下,坐在藤椅上沉思的望着天空,不知他在想些什么呢……在一旁陪伴他的便是赵四小姐。只是已经由意气风发的少帅变成了耄耋老人。如今将军已经驾鹤西去,我想冥冥之中他也许会回来看看关押了他许久日子的麒麟洞的。

最妙的是在夜晚有这样的景色,因为你可以坐在合群路小吃摊上,一边品着美味小吃,一边观雨。看着车来车往,看着来来去去的行人。雨水将整条街的灯光都倒影在路上,仿佛是这个城市的微缩景观。那种景色纵然会让你流连忘返,乐不思蜀!曾经还在黔灵山上游弘福寺的时候,也遇到过一场雨。那日穿竹林拾级而上,就在竹林中间雨就下来了,像个顽皮的孩子,时而大时而小。等穿过竹林的时候已经是满身皆湿了。虽然是在仲夏身上还是一股凉意,但是太阳出来的时候,瞬间凉意便会跑的无踪无影。反倒一会儿你就开始想念刚才的那股沁人心脾的感觉。那日淋得我居然在寺的门口心写出一首小诗出来,的确也是当时环境的感觉得出,

禅房品春茶,

和曲颂经声。

平淡既是福,

莫求富贵来。

在人的一生中,总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记忆;或快乐或痛苦;但是也总是不经意的时候经历一些美好的景致或事情在脑海里。即便是昙花一现,能拥有一刻也是人生的一件美事。此情此景何时有,人生能有几回遇?每当那些飘着细雨的日子,我就常常开始思念林城的雨,一座天无三日晴的城市。老天爷情有独钟的把那么多雨都给了这座美丽的城市,令人羡慕,令人喜欢,令人爱恋……这就是雨居住的城市,贵阳。

风居住的街道

哥:

这次不管谁对谁错,我们真的是离开了彼此。

听到这首曲子的时候,突然不可抑制地想你,呵呵,有什么用呢?我们已经不能在一起。

你总是对我说“我怎么找了你这样的一个女的呀?”每次我听到都忍不住心花怒放,充满了身为小女子的快乐。(*^__^*) 嘻嘻……,昨天晚上,大概是你最后一次跟我说吧?那时候我也是心花怒放的,只是怒放之后的所有,都成了一场灰烬。

你今天叫了我的名字,是全名,呵呵。记忆中你好像从来不曾这样叫过我,充满了陌生,与敌意。我一下子明白了,我们是真的,要分开了。

哥,你说的对,离开了你,我依然能生活得很好。你看,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很多年里都沉浸在你的世界里。可是没有你,我依然能生活得很好。我甚至想,我们真的,在一起过吗?

哥哥,有吗?我们曾经在一起过吗?为什么我已经找不到一丁点儿彼时的感觉呢?

对于爱情,对于生命,对于语言,对于心灵,我都觉得越来越陌生。我甚至不知道这样下去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一种悲观的绝望吧?

将来会怎么样,谁会知道呢?只是一想到将来所有的生活里都没有你,禁不住悲从中来。我看到你将我的QQ拉入了黑名单,那个两天前还给我们带来了狂喜的聊天工具,就这样被你弃之如敝屣,呵呵。

哥哥,我知道我做错了。可是,我更知道,其实我们最深层的原因不在这里,你的心结也不是这个。你知道的,它不在这里。可是,我能说什么呢?哥哥,我只是万般虚无地说一句:其实,我是多么多么不想失去你呀。

人生的种种,是命中注定的吧?四年前,我们就错过了彼此,也正因为那次的错过,使我们倾尽了一生的力气,也不可能再次在一起。

如果我说,这辈子我只喜欢你一个人,你信吗?我自己都不信。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那么坚贞的爱情。我不可能有,你更不可能。

爱情是多么脆弱的东西呀,不管多么如胶似漆,不管多么卿卿我我,说没有,就一下子天翻地覆了。就像你,那么爱我的你,我曾经以为在这个世界上对我最好的你,竟然会对我说:”你***吧!“真的,这句话该有多恨才能说出来呢?

哥哥,自尊、高贵,这些都是什么样的词语呢?很多很多年,我也以为自己是自尊的,是高贵的,但是谁知道呢?其实这些东西从来都不是自己可以强求的,是自己争取别人给予的。想起很多很多年前,我对你说:”与君初相识,仿若故人归。“像是上辈子的事情了。现在的你,怎么离我越来越遥远了呢?

哥,我以后要好好学习了,谢谢你让我从此脚踏实地。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那些遥不可及的梦境,我都要丢掉了。我开始学会了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路。

有一天,我会和一个能给我足够温暖的人结婚、为他生一个宝宝,过着平淡的日子。而这些,你也会,对吧?

哥哥,我会微笑,微笑着愿我们一切都好。

家在高树葱茏处

文/何心雨

生活在一个满是方砖水泥林立的环境中,冬天是满目疮痍,死一般的沉寂;夏天是一片白光满院,火奥一般蒸腾。这是在山区的乡镇的某个单位机关的感受,而在城市里——就处在那山沟之间的县城里,那仅有五六层高的楼房,被四下的兄弟建筑围得水泄不通、密不通风,车过吼如龙,风起半城尘,河滨酸气绕,缸底数粒沙,白天一线天,入夜火似冥。那么大城市呢,前多年在省城呆过一段时间,白天在车流中匆匆奔波,夜晚在霓虹下闪烁人生,正街是盛世华衣,背街是肮脏碎屑。

而今站在水泥砖块垒起的房屋上,偶一远眺却发现了一片葱茏的高树,那丛聚之处必定有一所废弃而有待复垦的地窑院。它过去一定是人欢马叫,鸡鸣狗叫,牛羊满圈,一派生机的。

想当初,先民们从巢居穴处的地方走下来,告别了茹毛饮血的原始设方式,而选择了靠近水源而又不容易被水淹的安全地方居住,即在本地——黄土高原居住的居民,选择沿着沟畔开凿明院来居住,下沟取水方便,上崖行路容易,院有井窖蓄水,顶有场院晾晒,兼有楸、桑、柿、桐、枣、花椒、核桃、皂角、青槐和古柳等等树木环绕周边。加之地广人稀,走兽飞禽常常出没村院,鹊在高枝巢窝,燕在窑顶育仔,麻雀四时相伴,狼群相与为邻,虎豹有时出没,野猪不时闯院。好在炊烟袅袅,鸡犬相闻,教化不达,目不识丁者多;靠天吃饭,人丁兴旺者少。依此延续了不知数百千年,才走到了今天,古老的大地才感受到现代新风的蔓延。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黄土高原上悄然兴起了庄园改造的热潮。所谓的改造,当时可能由于条件限制,砖木太稀缺或者代价太高了,于是,人们便选择平底和居于村塬中心的位置开凿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创造——四合院式土窑洞。就地下穴,四方四正,三五丈处起平院,四面开窑,上垫场院,南面靠东处凿通门道通上地平,联通村路与场院。院中心凿有渗窖,以防洪水淹宅;门道半腰打明院,建门楼,外有蓄水窖,以便接受来路雨水,有些地方还可从水坝中引水,从此告别了下沟担泉水、河水的艰苦岁月。场院周围可栽种树木,场上可晾晒三季粮食。场上建有场房,以备看护之用。门道也有朝东的,但决不会朝西或朝北——天下衙门都朝南开,虽不是衙门,平常百姓这样做也是图个吉利。

但时代发展太快了,从八九十年代开始,随着经济作物的种植,农民口袋里的钱慢慢多了,瓦房渐渐兴起。先是砖木土石结构,有土坯房,上顶茅草或油毡的;也有砖瓦房,很少有一砖到顶的,大多是砖作基柱,胡基磊墙的,上是椽上撒瓦,内是顶上绑席,墙壁用灰粉白。

经济宽裕的,在外做工的,村干部,脑筋活门路开的,开始建平房;冒尖户,专业户,万元户,暴发户,便率先着手盖楼房。但这是稀缺,也因此成为一类人的荣耀,成为富裕的象征。

奔着住宅的改变,人们劳碌一生,是何道理?

诌一句吧,叫——穷谋衣食,富建豪宅。

近几年,城里兴建单元楼,住宅商化;而乡下呢,移民搬迁三告别的政策扶持,使得住宅也被注入新的理念,节约土地,美观,方便,实用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建成了一批花园是村庄,集居住与生产、健身与娱乐、休闲与旅游、科技文化、医疗与教育、行政管理与生产养殖等于一体,大大提升了人们的居住品位。你看那坦荡的水泥路直通那红墙碧瓦的新庄园,路灯树门前,花园建两边,广场可跳舞,超市可购物,文化信息畅,卫星天线树房上,进门客厅好宽敞,劳作归来太阳能里热水冲澡好舒畅,沼气灶上美味食品煎炸烹炒样样鲜,四世同堂和谐幸福好村庄。

土窑洞的时代结束了,艰难的时月一去不复返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计划,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问题。乡亲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教育环境,不满于本地师资与教育条件,不惜把孩子转到县城,甚至更远的三原、西安与咸阳去读书。那我们的村庄呢,可不能搬了去。要知道,有一阵风是乡下人奔城镇,城镇人奔县城,县城人奔省城,省城的人不知奔首都还是外国,都要在那里买所房子、定个单元。而又有另一股风,天好地好,没有风水好,于是有一批城里人把眼光瞄向了乡下,在这儿旅游、度假、甚至买地建房,以便更好地亲近山水,享受自由清新的野风,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写到此处,我想起前一段校园硬化的时候正刮着沙尘暴,有学生调皮地说:“还硬化里,软化都来不及啦!”

如今处在三夏大热天,水泥地铺就的庭院更显得其热异常。于是,我开始怀念,怀念那被水泥包裹下的土地所带来的清凉,怀念土地上所生长的花花草草、垂柳白杨,怀念土地上生长的牵牛花爬上了花墙,怀念常开不败的月季与傲霜的秋菊,怀念树上的鸟叫与叶间的蝉鸣,怀念婆娑庭下的月影与晶莹可爱的清露……

地球是一个大村庄,那里才是我们的归宿?

我的菜园,我的菜

文/闲时聊天

我的菜园近在咫尺,出门就是。

菜园不大,也就是一块长约十五米,宽约两米的条形菜地。

因为小区内禁养牲畜,所以既没必要给它砌上围墙,也无须给它扎上篱笆,只是留下一尺见宽的地沟,权作与邻居家菜地的地界而已。

我居住的小区,位于王家山脚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那时从城区到家,要跨过百余米的东门大桥,路经天佑中学,还要七弯八拐地走一段小路。在当时,我们所处的小区属于远离城区的城乡结合地带。

刚入住小区时,我居住的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四面环山,错落有致,四周的空地上植满绿荫荫的草坪。靠近路的一方,还齐整整地种着一排桂花树,有几株白玉兰间隔地插在其中,像武士、像卫兵一样守护着我的家园,俨然是一幅美丽的风景图画,特别是在傍晚的落日余辉下更是引人注目。

而今,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让我们的小区也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当年的偏郊野外,也成了县城的商贸中心。当初种植的香樟桂花树都已长大成荫,每年的中秋时节,丹桂飘香,沁人心肺,真叫人心花怒放。

时过境迁,十多年过去了。过去被誉为县城的样榜小区已然落后。因为我所居住的徽派建筑只有两层,又建在高出公路两三米的山磅上,与后来风涌云起的高层建筑极不协调,也有失观瞻。

07年政府曾动过改造小区的念头,欲将前排居住的房屋改成商业用房,但由于种种原因,阻力较大,最终没能成事。

而那时的草坪也因缺乏管理而杂草丛生,荒芜狼藉,有失于古朴的徽派建筑风格。

"开垦荒地,种植蔬果,美化家园"不约而同的想法,直接地演变成南泥湾式的垦荒。于是大家将屋前屋后的空地都开垦出来,种上自己喜爱的时蔬。

不过,种菜也很辛苦。挖沟整地,锄草施肥每样都得上劲,半点含糊不得。要说种菜的活说难不难,说累不累。但不得其中要领,一味蛮干,也有得受的。

种菜先要锄草。锄出的草要么深埋在土里任其腐烂或者晒干后焚烧成灰,等于给土地施道基肥。然后是挖地,也叫掘地。挖地时要舍得力气,用力将地挖深,再将挖出的土块用锄头敲松,地挖得越深、土敲得越松就越益于菜的生长。再说整地,地挖好后,要将松垮的土拢齐,平整。再将平整的地进行掏沟,将其分割若干的小块,便于浇水施肥。这一整套的工作完成,也真不让人轻松。

在我们家挖地整地是我的活。给整好地种上什么菜,怎么种全由我妻子来摆布,不过给种好的菜浇水施肥却还是我的事。菜地常留下我们夫妻俩一起忙碌的身影。

种菜也论时节,上半年雨水充沛,除种上辣椒、青菜外,还可以在地边地头种上一些南瓜、丝瓜,当然豆角、扁豆也是不可少的。

好在我的房屋座北朝南,光照极好,益于蔬菜的成活长大,收成也不错。但遇上干秋的年份,种菜就多了一份辛苦,给菜浇水也就成了每天下班后的必修课。

今年入秋以来,将近有一个多月没有下过雨,种下的白菜、雪里蕻、菊花菜每天被太阳晒得干瘪软遢,无精打采,干渴的菜天天都期盼着能多喝上一些水。

还过,说来也怪,无论再干瘪的菜,只要给它浇上水,让它喝个饱,到第二天早上仍然棵棵生机盎然,神气活现。

种菜需要肥。诸如什么尿素、复合肥类的化肥,我们从来不用,因为用了化肥,就谈不上环保生态的时蔬了。扫些落叶,铲些杂草凉干,焚烧成草木灰都是极好的有机肥了。

虽然,我种出的菜比不上菜场上的粗壮,但吃起来却是十分的坦然,别有一番味道,足以让我尽情地享受。

有时,菜园里的菜实在吃不了,除送给邻居、同事分享一些外,剩下的就做成腌菜、泡菜。遇着好天,还能晒些丛菜。用丛菜蒸猪肉,可以让肉肥而不腻,十分爽口,是我们当地的一道名菜。

久而久之,我和我的菜园,我和我种的菜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的菜园四季常新,而我种的菜更是秀色可餐。

寻觅老家的味道

文/马西良

好久没有回老家了,心里总是有点想到家看看的想法。昨天(元月三号),我让儿子开车将我送到家,看看四弟盖的房子,看看乡亲们,寻找一下过去生活的痕迹,和童年的乐趣。

老家祖孙几代人居住的老屋,在村子的东头,前面就是一条小河,传说我的爷爷的爷爷就在这个地方居住,老屋翻盖了几次,传承了几代人,后来都到别处盖起了新房,此处空下来了,前几年拆掉一直没有盖房。

对这块土地,我们都是一往情深,这次听说高铁修公路,家家户户都盖房,抢占地方。四弟借此机会,将这块地基,盖起了三间钢筋混泥土的小楼,我听说后非常高兴,那毕竟是我们家几代人居住的地方。

冬日的村庄格外宁静,道路修得宽敞明亮,村中只有几位老人,年轻的都到外面打工,一天都挣一二百元,谁还在家养清闲。挣大钱的远赴几千里之外,近处的早晨出去,晚上回来,不影响家里的活路。家家都是楼房,铝合金封闭的都很严实,两扇大门紧闭。

在墙根晒暖的几位老人打过招呼,有的还必须到老人面前,一是耳聋二是眼花,不靠近说他们听不到,反而指着你喊:“那是谁,那是谁?”。在河边的小路走走,满地都是落叶和荒凄凄的野草,原来曲折光滑的小路,已看不出的幽静。原来的参天大树都被砍伐掉了,现在都是光秃秃的杨树,金光沙沙的河岸看不到黄沙,塑料纸垃圾到处都是。干枯多年的小河,已经很少有水流过,哗哗的小溪流水以成为记忆。几处深坑还有冰冻,干裂成一块块的。一条直通高铁的小桥,没有了昔日车轮滚滚、行人穿梭的繁忙景象。

村庄下河崖上的石碾,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枯草野艾中度过余生,再也没有人去关心它,碾锅子已生出木耳,身上仅有的铁器已经生出铁锈,一天到晚“吱吱”的叫声和妇女儿童的熙熙攘攘的声音,早已不复存在。古老的石碾自是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默默看着太阳的起落,静听说四季的变化,和那路人窃窃的私语。

村边的拂水的柳枝,都长成了枯树,原来婀娜多姿的柳丝,没有了随风轻飏的发型。河边村妇捶衣的“砰砰”声已经听不到,潜鱼戏水,游鱼沁人的场面已成历史。树下谈天闲逛的村人,已没有了踪迹。

中午吃饭时间到了,我爬到哥哥的楼顶,整个村庄尽收眼底,一家家的房屋都建成了楼房,平平的楼顶摆放着杂物,我深呼吸一下,想问一下炊烟的味道。昔日里这时应该是家家炊烟,在村庄上空飘荡,淡淡的柴火味夹杂着浓浓的饭香,常常让我又醉了感觉。

我在楼上看着远处的原野,看着那一排排楼房,和那一条条笔直的道路,我静下心来,让心灵感受一下老村的味道,哎呀,没有了鸡的鸣叫,烟的味道,悠长的叫卖声,过去像飘带在村前的小河,也成为存放垃圾的大沟。

乡村在变化,已品不出那老村的味道。

我的故乡石引居住的变迁

文/傅安辉

我的故乡石引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侗族山村,有村民2032人,户数496户,坐落在距离锦屏县城22公里的西部高寒山区。过去,故乡石引除了盛产杉木,几乎就没有什么出产形成规模产量销往外地。人们都知道石引与其他九寨山区的村寨一样,是一个有名的贫穷山村。每年大多数人家缺粮都在三个月以上。居住的房子,也大多是火灾后重建的破旧的干栏式木房子。可是,改革开放40年来,在那两千多人的故乡石引,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改革开放之前,已有锦彦公路从石引经过,那是坑坑洼洼的泥土路,只能说是勉强通了车。而生活用电和通信用网就谈不上了。改革开放后,随着西部大开发建设步伐的加快,石引家门口有了柏油路,电网、电视网也拉了进来,真正实现了生活必不可少的“三通”。

“三通”之后,故乡石引乡亲们就想提高居住质量,这就不得不考虑到钱的问题。千百年来,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务农的乡亲们搞的都是自然经济。一年务农劳作所得,能够填饱肚子已经相当不容易,哪里还能考虑生活居住条件的改善呀!所以,千百年来干栏式的木房子居住,困扰了世世代代的乡亲们。现在“三通”了,只要有钱,居住条件就能改善。因此,当政府在保护长江和珠江水源地、严禁砍伐森林的背景下实施劳务输出,号召各族人民外出打工的时候,故乡石引的乡亲们立即积极响应,顿时涌起了打工潮。故乡石引的乡亲们外出打工,在厦门市的人数最多,常年有500多人,最多时达到700多人。有的打工积累了资本,有了从业经验,就返乡开店经商,跑运输,搞种养专业户,成为第一批富起来的村民。钱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居住问题的解决。

首先,有了钱,实施对住房进行改造。

过去石引是清一色的木房子,经常发生火灾,一家失火,全村遭殃,损失惨重。乡亲们打工经营得到了一定数额的钱后,就要去掉切肤之痛,修造砖房。经过20多年来的你追我赶建砖房,现在石引村已经成为九寨侗族社区(一乡一镇)所有村寨中砖房最多的村寨。又由于砖房的形状大都模仿厦门市小洋房的式样建造的,因此,如今石引村被人们誉为“厦门村”。

砖房修建后,人们不管在家用火,还是锁门外出打工,再也没有发生火灾造成损失的恐惧了。过去的木房子,楼下的一层或屋边又建厕所,又安圈舍,喂养猪牛鸡鹅等家畜家禽,又堆畜禽粪便,臭,蚊子多,很不卫生。现在,建造砖房,一楼大门前有宽阔回旋之地停车,家畜家禽的圈舍都另建在距离砖房较远的屋后或两侧,这就比较能够讲究卫生了,也使村寨显得美观宜居。

过去的木房子,房顶盖的是木皮或瓦片,三五年间两头漏雨,隔不多时又要检修。现在砖房替代了木房,房顶都有防水设备,也就解除了这一后顾之忧。

过去的木房子,住起来,夏天阳光猛照木壁,白天很热,冬天寒风吹入木壁缝隙,夜晚很冷。在木房子的木地板上走动,或者开木门关木门,响声很大,噪音严重影响他人睡觉。特别是年轻夫妇睡在木床上,得小心翼翼,害怕木床发出声音,传到房间外面被人听到,感到很尴尬难为情。现在,住进砖房,地板和墙壁固若金汤,木床制作也讲究质量,没有了响动。

过去住木房,在火塘里烧火煮饭,烧的是柴火,烟子很大,熏得搞炊事的妇女们睁不开眼睛。特别是在外工作和生活的亲人们回到家过节过年,在火塘里被火燎烟熏,难受得只掉眼泪。从小在城镇长大的媳妇、女婿或孙儿孙女们,来了一次,就不敢再来了。现在,住砖房,设置有厨房,烟囱直通屋顶,没有了烟害。一家人住起,都高高兴兴了。

过去住木房,楼上没有卫生间,要大小便,还得下楼到楼下或屋边的茅坑去,很不方便,又被虫咬,风吹雨淋。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上茅坑还容易出意外。那些城里来的亲人,更是苦不堪言。现在住砖房,每层楼都有卫生间,甚至主卧室也有,和城镇住房的设施几乎没有区别。千百年来木房子时代上厕所难的问题也就得到了彻底解决。

石引村里有的人家打工收入高,修造的砖房子,几乎每个房间都安装有空调,很高档,住起来就真正进入了新时代。

其次,有了钱,合作引水入户。

过去石引村和其他村一样,不论人畜用水,都得靠人去井边挑。有的人家距离井边不远,还不成问题。多数人家居住距离井边远,挑水是不轻的家务事。那些居住在半山腰或山坡上的人家,还要下山来到井边取水,然后挑上去,更是费时和费力。在水源干涸季节,大家都集中井边取水,排成长长的队伍,更是浪费时间,很是无奈。现在,打工经营有了钱,对这方面的困扰进行排除。利用房屋周边较近的溪水或山泉水源,两三户或五六户合作,集资买水管、修水池,实施自来水工程,把水引到家到户。有了自来水,生活用水靠肩挑这一世世代代因袭的家务活就成为历史了。自来水取代了人工挑水,年轻的媳妇们被彻底减负,她们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悦,变成脸上绽放出的甜蜜笑容。

再次,有了钱,捐资搞公共设施建设。

一家一户的砖房建起来了,整个村子很洋气。但是,没有现代化的公共设施,一时间已经成为故乡石引的不足了。

在村“两委”的积极争取下,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资助,加上村民发扬搞公益事业的传统美德而积极捐款,故乡石引筹集到大款,先后修建了鼓楼、球场、斗牛塘、赛歌台、桃源文化广场、停车场等等,还修葺了学校、庙堂。这些公共设施的建成,给石引的现代化砖房以靓丽的衬托。

村“两委”又积极争取到水泥,组织村民献工,对所有村道进行硬化。然后,积极筹措资金,修筑环村公路。现在的故乡石引村,村道与环村公路四通八达,非常方便村民生活与出入。

以上这些建设,在改革开放以前,连想都不敢想,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了,一项项公共设施工程建设得到实施,共同构成了石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宜居景观。2017年,石引村获得了贵州省侗学研究会评出的“魅力侗寨”授牌。

最后,有了钱,很多村民还往城镇购买住房。现在很多石引人,居住实现了城乡结合,既住村里,又住村外的城镇,成为新时代的两栖居民。

小楼梯,大邻居

文/许山

楼梯虽窄,却牵动着十几户人家。在这上上下下的见面,话里家长家短,一个楼梯的生活宛如锅碗瓢盆一样,成为邻居不可或缺的桥梁。

12月9日,农历十月二十八,北方已是冰天雪地,闽南却下起了大雨。每逢下雨,我们居住的楼梯就见水了。原来,楼梯转梯处用防盗网做的,光线倒好,只是每逢大雨必漏,结果楼梯就积水。

有一弊必有一利,我正好乘此洗楼梯,既节约用水,又一次清洁了卫生。虽然家在五楼,上面三个楼也享受到我家清洗的好处,自家享受更不必说。我养成了这个习惯,也就是楼梯进水不那么讨厌,反而觉得下大雨是个机遇。

家不论居住在哪,都一直保持干净的门面,家人讲究卫生是出了名的。我原来分管学校德育工作,也喜欢舒服的环境,讲究楼梯的整洁,隔三差五的打扫与清洗。

我家所居住的楼房都没有电梯,现今住着14户人家,十多年来,有的邻居搬来搬去,熟面孔的走了,生面孔来了。所幸没有电梯,上下楼梯可以搭话聊天,邻居关系就在这一上一下间拉近,拉家常,说卫生,谈中彩……共同的话题还真不少。你看,这家大嫂买菜回来,就站在那家大婶门前闲聊。妇女闲暇时也聚在一起打打牌,消磨时光又话里家常,交流思想;每逢春节,我们这些大男人也喜欢串串门,拜个年。

当然,邻居难免也有磕磕拌拌的事。就拿我的楼上楼下说事。楼上住的是我中学的同学,同学关系非常珍惜,可是他老婆却令人费解,阳台上种了许多花,常常随意浇花,我家阳台上的衣服可就遭了秧。有一次家人向她提意见,她竟然还振振有词,骂起了人,真是不可理喻。可是老同学来收清理水池的钱,防漏水的钱,我都如数支持,所幸前年他家搬走了,要不然低头不见抬头见也挺尴尬。

还有一件更令我家生气的事。刚搬新家的时候,我家的厨房水池管被塞住了,水没地方排了,我就找到楼下的屋主,主人姓张,是一位所长,以前和我岳父是“酒肉兄弟”,我有点谢天谢地了!可问及排水要拆他家的厨房的顶板时,我们负责把顶板恢复原样,他竟然不分青红皂白一口拒绝了,我真得生气了。为什么人世间“忘恩负义”的人就在眼前,人们不是说远亲不如近邻吗?他竟然如此绝情,等着瞧吧!

我家只好另谋弯道,请一师傅从厨房打通外墙,专门接了一条水管作为下水道,白白花了三百多元。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家楼下住的是张所长的女婿,他上楼来告诉我,我家的地板滴水了,滴落在他家厨房,请求我们恢复厨房水管通水。世间轮回因果报应就这么快,我真得有点幸灾乐祸。起初,我的气还没消,压根不同意,让他家也尝尝鸡肠小肚的滋味。后来,他家女婿几次三番上门说情,我家也就得饶人处且饶人,恢复了原来水池的通水模样。

邻里关系就这么奇妙!你敬我三分,我敬你十分。时过境迁,我们也不再记住人家的短处,相遇还是礼尚往来。

我们这楼梯,也有一些不讲卫生的主,过道上塞满旧杂物,有风扇、旧电脑、破桶等,就连那火锅店送来的吃夜宵的铁盆也随意丢在楼梯口,有的臭水留了一地,真得让人目不忍睹,这是怎样的素质啊?

当然,爱清洁是居民的共识。二楼的主人就专门请来了清洁工,定期清洗楼道,一楼的电灯也是他家换的……瞎子提灯,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

回想起,我们在安居工程居住时,那时候的邻居是何等的和睦和统一啊!统一清洗楼梯,统一串门,统一祭拜天地,真得让我难以忘怀。以至于搬走后每逢春节,我都会回访,虽然老邻居已搬走得只剩两三家。

在安居工程居住的日子值得回味,我家住在2楼,这个楼梯有12户人家,底下没有停车场,一共是六层,就是大家搬走后还有来往,实为小楼梯好邻居的典范。“邻居好——赛金宝”。这话说得在理。

虽说我家住在安居工程仅有六年,是现在居住地的一半,然而邻居相处的日日夜夜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在安居住的日子,给我留下了满满的记忆,虽然已经离开十多年,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好邻居的名字。相比之下,在现在的居住地,我几乎叫不出邻居的名字,可想而知,我们在安居工程是怎样的熟悉程度。我们那个楼梯的邻居有说有笑,常常聚在一块聊天,即使我家搬走了,仍然有好邻居走动,如同走亲戚一样。

一楼老张家是我们的常聚地。老张虽然是下岗职工,是上了年岁的人,却得到大家的尊重。安居工程有一半以上是教师,在同行之间走动比较平衡,话也比较投机。不过,我们的邻居多数不是教师家庭,我们仍然敬邻如宾。

九十年代末盛行玩扑克牌,家家户户都会一两手,于是,邻居们常常聚在老张家和我家打扑克,是纯友谊的消磨时光的娱乐。最流行的打法是两付扑克牌的80分,这种华山论剑也能玩到深更半夜,兴味盎然。周末的时候,我也常参与“战斗”。雅闻轶事也就在这样的场合传开。

老张家有一女儿叫阿飞,名如其人,初中还没毕业就谈恋爱,有一次竟然玩失踪,结果急坏了老张一家子。几位邻居就急着帮忙寻找,会开车,会跑腿的全用上了,楼上的张师傅开了一辆专车,连同几家的妇女同车去寻找。据可靠消息,阿飞出走的路线是马山方向,果然,我家人眼亮,发现了她的踪迹,于是大家好说歹说劝她回家,从此,阿飞就辍学了,而且早早地与一网友谈婚论嫁,老张被折腾得头发都白了,所幸有这么多邻居劝慰。

邻居有事,同楼梯的都会搭上一把手,比如我家对面的阿伟,电工、水工样样精通,邻居家里的电器、水管坏了,经常请他维修,他也成为我家名符其实的义工。五楼的阿清是位文化人,有一年春节,她请我义务写对联,我满口答应,毕竟我也曾摆过摊子,卖过对联。后来她家搬走了,事后还邀请这些好邻居光临呢!

三楼的阿香也是一位热心人,她女儿与我女儿同学,还曾经是同桌,上学放学形影不离,都是高个子,服饰打扮也追求一致,阿香也三天两头地拿来新款式,女儿禁不住“诱惑”,也讲究起穿衣打扮了。

在安居工程居住的日子,我还与同楼梯的李老师共同负责过这一片区的人口普查。李老师原来就是我同事,我邀请他为镇政府做好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这一片区我们熟悉,普查的事我们也培训过,我们尽职尽责地完成了任务。

邻居有时候也会一同出去游览,自然也是为了拓展孩子们的视野。那一次,我们一家就和阿香一家到过火田的葛布山参观。葛布山有许多寺庙,有的恐怕已经是很古老的,还有一座陈元光将军墓,坐落在葛布山顶。据说“开漳圣王”陈元光是在火田受伤而牺牲的,最早就葬在葛布山,后来才迁往漳州。那一回,女儿还写了一篇美文游记。

小楼梯,大邻居,小小楼道里,蕴藏着道不完说不尽的人间友谊。

文/杨辰雨

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楼下传来男子的嬉笑声,微微掀起帘的一角向下看去,是一个男子持着布来买丝。你进了铺子却没有四处挑选,而是静静地等待着。哦,你不是来买丝的,而是来商量婚事的。杏花含露团香气,绿杨陌上多离别。送你渡过淇水,到了顿丘,低着头对你说:“不是我不答应婚约,而是你没请一个好媒人,请你不要发怒,就以秋天为婚期吧。”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你骑着马离开了,只留下一个背影在淇水旁默默相守。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独自登上颓坏的墙,遥望你居住的地方。人言落日即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君。看不见你居住的城关,泪珠簌簌地往下落。目光一转,看见了熟悉的城墙,那便是你居住的地方,脸上泪珠还未擦拭便露出了笑颜。你又占卜,又占筮,没有不吉利的说法。地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你骑着高头大马,带着迎娶之车,来到绣楼之下,载着心爱的我和嫁妆,前往我们的新家。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新婚之时,你情意深厚,正如那肥沃的桑叶。我就像鸠贪吃了桑葚,沉溺在欢爱之中。男子沉溺于欢爱,尚可解脱,女子沉溺欢爱,就无法解脱。

时间年年岁岁不断流逝,你的情意慢慢衰退。自从嫁到你家之后,多年贫苦。虽然过着贫苦的日子,但心意不改。我没有什么过失。你却常有偏差。没有原则,三心二意,反复无常。灯在月胧明,香烛销成泪。经常独自一人守着空房,孤灯至天明。

作为你的妻子多年,不以操劳家务为劳苦,早起晚睡。天天如此。心中想起既已与你完成婚约,共同生活,你本该一心为家,可你却粗暴无比。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回到家中,兄弟没有安慰反而讥笑我被你休弃了。一个人独处静心想想,却也只能独自伤情。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心中想着种种过往,本想与你一起生活到老,心中却有了怨念。淇水虽盛也有堤岸,湿地再大也有边界。回忆当时年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人生匆匆聚散,烟火种种,岁月沧桑。流年安然无恙,山石草木毫发无伤,可曾许过地老天荒的那个地方,早已不见。思无穷,旧欢如梦中。既然誓言已然消散,那就从此断了吧。与其怀念,不如放手,只愿留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