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马羊曲随想
那时这里还没有人迹。黄河早已从第一弯"玛曲"北上拐来。那时该弯处亦不叫玛曲,因为青藏高原上还没有人类,对黄河的这一藏语命名尚未出现。
那时这里还没有路径。定然是一群群野生动物为黄河河水吸引,冒险沿两边危崖崎岖而下——皆为攀爬腾跃高手的食草、食肉类野生动物,其时种群发达而数量规模庞大,经年累月踩出了早先那一拐、再拐、再拐的盘山之路。
观上下游岸畔,多系鸟兽形影不见的险峻峭壁。唯到了这儿,河岸形成由崖顶直抵河谷的两面纵深阔大慢坡,天然成为动物们的最佳饮水处。
尕马羊曲,外人罕至。来者无不大惊失色:山崖峡谷之深之大,言语词汇岂能形容得了!视觉与心灵被猛烈撞击,原本平缓漫远的古大陆地表,被一股伟力轰轰然冲决开来!
这阵势令人敬畏。"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诗仙所指,必是黄河源头及附近区域的高险处了。天降能量开辟浑元,作用所到必至极尽。
人影炊烟、鸡鸣狗叫,很久后渐渐才有。人们去河里拉水引灌,在阳坡上耘土垄地,盖些房、植些树,把能种的青稞小麦、油菜大豆悉数种下。小山村伴着大河流,穿行于春夏秋冬;河水流量始终充足,光阴和老小载续着一样的静心恒心。人家稀少落单守独的村落,古朴素颜凝神定气的庄户,依山傍水在山崖盆底又矮又小,望去能把天地坐穿。
不知何年何月,这洪荒之所的名字有了:"尕马羊曲。"寥寥四字里,既有"马",又有"羊",还有"黄河",内容好生齐全,说雅极雅、说俗极俗。该藏汉词组已巧含"羊肠小道""马路"等语意,堪称地名文化一绝。
那时大面积森林和大批野生动物还未退去。待到有限的人群悄然来到,久而久之,自然史性质完全改变。尕马羊曲,转身成为古地质与古生物合成的古化石——古地质形态一目了然,古生物密码一时难觅。
尕马羊曲的"尕"字,为西北方言"小"之意。明明是条宽阔的道,却反过来指谓那么小,还是源于峡谷太过庞大,衬托得路径自上而下细若游丝,宏观微观反差太过强烈的缘故。实际上,它还隐含一个隐喻:黄河到此远眺,也蜿蜒窄细若羊肠。
若从峡谷上方俯瞰,羊走上这儿,很小;人走上这儿,亦很小;大大的马匹走上这儿,还是很小!遥瞅尕马羊曲全景:弯曲隐约道儿上,脚户哥的尕马车形影依稀几乎瞧不见;现代大小车辆如玩具。那个感觉,是走半天也走不出来呀。
我来到的似乎是个上古神话之地,因为时间确实过去亿万年了,但空间里的大山峦,仍然还是亿万年前的大山峦;然而这看来又不像真的,活在现代的人,焉能说回就回到史前山水大观中?
山水还是那个山水,来者却不是那个来者。远古的山水和人类的社会生活,一个坐落于原始初创的恒定气象中,亿万年无多改变;一个活动在自己经营的多变世俗里,百十年面目全非。
古人早早创造了奉山水万物为神的故事。表明,在混沌开启之初,人所获得的第一意识,是山水万物先于人而生而在。山水万物,对人有着坚强又忠实的护卫支撑。
那时,人类一睁开眼,世界全是新鲜奇异。他们所在之处有山水草木、飞禽走兽,初始的人类,童真的心灵,于全世界各处,同时看到的是神话景象,而非后来人们眼中的种种凡俗。
大地江山亘古不变,人类代代穿行其间。就这样,人类从古时不停不歇奔波到了如今。这种后人不见前人,前代不知后代的纪年过程,我们管它叫"历史".
朋友说,要领略远古大神话的经典,须来青海江河源大山水。是啊,远离那忙碌之地、繁华之乡,一旦闯入这创世洪荒之地,我们便踏进了同伟大自然交流的通道,也是沟通远古智慧的通道。
尕马羊曲,我晓得了,你是波澜壮阔之山河宽衣而坐,是跌宕从容的大山水书卷,让我打开,允我展阅,令我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