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情感 > 心情随笔 > 正文

布依苗寨风情录

作者: 何廷慈2023/06/12心情随笔

我记得:上世纪四十年代在家乡就读小学时,在地理课本上读到:"贵州省近万方,自古名为黔地"的记载。没有想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会亲临其境,作为一名支黔干部来到贵州,在那里度过二年,领略了贵州高原独特的布依苗寨的民俗风情。

1966年初,我时任贵阳市花溪区财办副主任,负责全面工作。那年春,为贯彻落实"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贸工作方针,在区委的领导下,开展了"服务态度良好月"活动。在活动中,组织货郎担下乡,把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送上门服务。我坐上由供销社派出的马车队,跨越高山野岭,踏过深深积雪,沿途见到田野里一片片小麦、玉米、高梁、辣椒等冬季作物,还见到山上的桃花迎着白雪开放,以及放养的群猪在山上寻食,到达花溪公社

的一个布依苗寨乡。这个寨子是布依族、苗族、瑶族、白族、水族、乞佬族

聚居的地方。当由三辆马车组成的马车队进寨时,少数民族同胞听到大

队干部吹响的号角声,尤如《山间铃响马帮来》那幕电影一样,公社社员人

人背上萝筐下山,集中在大队部的草坪上。此刻,我站在人群中间,宣传

党的民族政策和送货进山寨的意义,同行者忙着工作,把马车上的货物

一件件卖出,又把农副产品一件件收购。满车而去,满载而归。那次乘

坐马车进山寨,他们告诉我布依苗寨的许多风情。

这里是油菜之乡。同行者告诉我,油菜和小麦、玉米、高梁一样,是这里冬季种下的一造作物,菜籽油是主油,其次是芝麻油。这里由于气候的原因,每年一造水稻,一造杂粮,除了大米之外,还种玉米、高梁、红薯等农作物,主杂粮兼食,除米饭之外,还有面条、面包、馒头、窝窝头,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这里是辣椒之乡。因这里地处高原气候,云雾多,雨水多,特别在冬春季节潮湿而寒冷,有时几十天见不到太阳,因而户户种辣椒,家家墙上有辣椒,辣椒是家产的一种标志。辣椒越多,这个家庭越富,餐桌上都有辣,样样菜都有辣,辣椒是生活的必需品。

这里人人身背箩筐。因住在山上,交通不便,因而箩筐就成了交通运输工具。集日赶场,上山打柴,下地干活,探亲访友等,箩筐都不离身,人到哪里就把箩筐背到哪里。

这里的赶集日按十二生肖排列。我们这里叫趁圩,北方叫赶集,花溪叫赶场,按十二生肖排列,分为牛场和马场。七场隔七日,为大场日,赶场人多;马场隔五日,为小场日,赶场人少。

这次送货到山寨,既是支援农业生产,又获悉布依苗寨的风情,收获很多,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