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生活的文章

2023/09/11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8篇生活的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生活的文章(精选8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生活,也让别人生活

文/静水

生活,也让别人生活。这句格言告诉我们,对别人要有宽恕之心。这与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的儒家思想同理,只不过,孔老夫子说得更具体、更深刻和透彻。

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为人处事的方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就如没有完全相同的相貌一样。所以,别人做事不可能都与你的想法完全一致,不如你所愿也就在所难免,发生矛盾和冲突也是常有的事。

常言道:"树林子大,什么鸟都有。"有你所认为的怪鸟,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这就需要我们有宽恕之心,不指责,不抱怨,多理解,多包涵和谦让。我们改变不了别人,改变的只能是自己的胸怀和气度。换个角度,我们在别人的眼里,又何尝不是"怪鸟"?

宽恕是爱。有爱心,才能够真正的宽恕别人。自私心就会埋怨和指责别人所谓的不好,甚至会寻机报复以解心头之恨。有了爱心,就会有了胸怀,有了宽容。——宽恕别人,可以让你变得美丽。

宽恕是美德。与人相处,能容人之与己不同,甚至能容人之错,容人对自己曾经有过的伤害,需要勇气,更需要的是博大胸襟和旷达的视野。——宽恕别人,可以让你变得优雅。

宽恕是智慧。只有你宽恕别人,你才可以得到别人的宽恕。宽恕别人,也是在宽恕自己。存有宽恕之心,生活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越走越亮堂,才可以获得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宽恕别人,是人生智慧和幸福。

宽恕是能力。人的宽恕之心,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不断的学习、培养和磨练。所以,要经常反思自己,经常提醒自己,经常修炼自己,在践行中不断扩展自己的心胸,放宽放远自己的视界,从而,来不断提高自己。——宽恕别人,可以让你变得高大。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经劝诫人们:"针对别人的行为动怒,就跟向一块横在我们前进路上的石头大发脾气同等的愚蠢。对于许多人,我们最聪明的想法是:我不准备改变他们,我要利用他们。"

是呀,在这个世界上,想让自己活得更滋润、更快乐的秘诀就是,改变自己。

生活不妨"幽上一默"

文/梁惠娣

生活需要幽默。生活的奔波容易让人迷失在平淡中。生活就像一道菜,不妨加些幽默的调料,使生活变得更有滋味。

一个男性朋友说,他在结婚一周年这天,没有红玫瑰和浪漫的烛光晚餐,没有美酒伴电影的二人世界,而是在丈母娘家的地里掰玉米,人生真是一场让人笑出眼泪的玩笑。我说:"那不是很好吗?让你过了一个低碳、省钱、原生态的结婚纪念日,何乐而不为。"我想像着,蓝天下,一片茫茫的玉米地里,他们夫妻一起掰玉米,然后扛着玉米双双把家还的情景,是何等的温馨。

某天在电脑上写作,女儿在旁边玩耍,突然我闻到一股臭味,我望向女儿,女儿不紧不慢地说:"妈妈,电脑放屁。"

老公爱抽烟,在婆婆的严格监督下开始了戒烟的历程。一天晚饭后他烟瘾犯了,打算借口去散步。在门口换鞋时,婆婆问他干吗去,他随口说了句:"去散个烟!"结果婆婆从他身上搜出一包烟,狠狠骂了他一顿。有一次,老公老远地看见一个小孩在抽烟,于是走过去摸摸他的头,温柔地说:"小朋友,你是未成年人,不能抽烟的哦!"当那个"小孩"抬起头来时,老公才知道是自己错了,因为他看到的是一张苍老而愤怒的脸!

我的眼睛不好使,有高度近视。一次我买了个镜子,看到墙上有个"钉子",就随手挂了上去,手刚一松,就听"啪"的一声,镜子掉到地上碎了,一只苍蝇嗡嗡叫着飞走了。过了几天,我看到那只苍蝇又降落在了墙上,想起被打碎的镜子,我觉得报仇的机会来了,就抡起了胳膊,一巴掌拍过去,接着我的手就受伤了,因为我拍到了钉子上。

一次在街上看到一个乞丐,觉得他很可怜,想给他五块钱,结果摸遍了钱包,只有一张五十的钞票,乞丐很淡然地问我:"你打算给多少钱?"我红着脸说:"五块。"乞丐一把夺过我手里的钱,正在我不知所措时,却见那乞丐很镇定地从他那又脏又臭的包里抓出一把毛票来,往手里吐口唾沫,很利索地数了四十五块钱塞到我手里,然后扬长而去。

在网上看到这么一张图片:一个流浪汉,在城市人家的一堵墙边坐着,他在红色的墙上画了一盏高脚立地灯,画上裱着相框的全家福照片,画上真皮沙发的靠垫,而在他坐着的地面上,则画着一张沙发和脚垫椅,整个画面仿佛是他正在华丽温暖的家中,坐在舒适的沙发上,舒舒服服地看电视,享受着家的温馨快乐。这个画面,透视了生活的豁达与幽默。

生活,不妨"幽上一默",给生活这道菜加一点调料,让它的滋味更佳更诱人。

吃面记事

文/何子妍

我虽说算不上"吃货",但却对吃面食情有独钟。而我与面相伴而行的印迹,也令我回味无穷。

还记得最初打记事儿起,妈妈最拿手的便是烩面片——红色的西红柿汤汁映着白润的面片和翠绿的香菜,嫩黄的鸡蛋絮儿点缀其中,木耳与豆腐捉迷藏般躲匿其中。面片儿香香软软的很好吃,那可口的底汤也有股家常味儿。烩面片打小也就成为了我的至爱之一,除了色美味香,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那时吃一次烩面片儿,可是家里不小的一道仪式呢。小时候有着耍无赖、撒娇的许可证,在我吃面片时尤能体现——面片才吃了没几口,我就放下碗不吃了,直到妈妈说了"一车"好话,端起碗拿起勺喂我之时,这才"放下架子",心满意足地享受我的优待。妈妈还曾对亲友笑言:"这孩子精灵得很,小小一点就会使心眼了。"谁让妈妈说烩面片是专为我这位小公主御做的呢,这可成了我摆谱的资本。

再长大些,逢春节回老家岐山,臊子面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臊子面有"酸、辣、香、薄、劲、光、煎、稀、旺"的特点。姥姥那双巧手,把岐山臊子面的特点表现得八九不离十。面一端上来,还在呼呼地冒着热气,可是两分钟后再看我的碗,已然被"扫荡一空",只留下喝剩下的些许酸汤伴着红油在碗底晃着。吃面时,我会和哥哥妹妹较量一番,看谁吃得最香。也许你会问,"吃得香"怎么衡量?简单!对于我们孩子来说,谁吃面时吸面声最响冠军就是谁。有一次,我为了造出声响故意很用力地吸面,却不成想吸面时面条一甩溅了我一脸汤汁,那根面还和我的眼镜来了个亲密拥抱。这顺理成章让哥哥妹妹以此为笑资嘲笑了我三天,我只好照单全收。

初二的期末考试,我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原以为爸爸知道会大大犒劳我一番。在回家的路上我还幻想着吃比萨的情景——再不济也得是一碗喷香的臊子面吧!我在心里如是想。回到家中,我看到餐桌上只有碗清汤挂面,碗中仅飘着一两根可怜巴巴的青菜,心中顿时失望。爸爸看到我的表情如过电影般由期待转为沮丧,解释说:"孩子,爸爸知道你这次的成绩很好,来之不易,爸爸心里也很欣慰。爸爸希望你能坚持下去,不骄傲,特意做了这碗"阳春面",你能理解吗?"细细咀嚼爸爸这番话,领会了其中真意。以后每每我翘起尾巴得意时,爸爸的话和那碗阳春面就会不期然浮现在眼前,我也就会恭谨地耷拉下尾巴继续谦虚行事。

回首往事,各式各样的面食伴我一路而来,我会记住烩面片,和无条件任我耍赖的妈妈;我会记住臊子面,和争食臊子面的童年趣事;也会记住阳春面,和给我深切教诲的爸爸。不同的面食,对我而言有不同的意义,但都会给我留下深刻记忆与感悟,让我在这回忆与感悟中不断成长。

吃春

文/王道明

当冬天的最后一场大雪席卷原野之后,春就开始清理战场,以一种急不可待的姿势再次登上季节的舞台。

春把微醉的原野气息带来了,把蛰伏了一冬的鸟兽唤醒了,把房前屋后的桃花撩拨开了,也把榆钱、苜蓿、荠菜、灰灰菜、洋槐花、头镰韭菜等美味佳肴带来了。

榆钱麦饭

榆钱长在榆树上,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榆钱到底是榆树的花,还是榆树的果?我搞不清楚,问父亲、问村里的民办老师,他们都不知道。

但我知道村子里的榆树大多都是野生的,并不像杨柳或者桃李那样专门被人栽种。榆树因生长缓慢、长相奇丑、身材扭曲而遭人嫌弃。它全身灰褐色,枝叶稀稀落落,难以长成国之栋梁,特别是其在弯节处常冷不丁地冒出一个令人惊愕的"疙瘩",而显得怪异、丑陋。"榆木疙瘩"也被人用来嘲笑反应木讷、老实巴交的人。既然这么不受人爱戴,榆树就干脆离群索居,把最佳位置让给杨柳槐楸,自己选择在崖畔边、土墙根、荒草瓦砾堆中生长,不在路边被人观赏,也不在庭院遮阴纳凉,避开了那份喧闹,也落得个清净自在。

能让人记住榆树恐怕只有两件事情,一件就是老榆木家具历经百年而不腐不朽,另外一件就是每年开春时节,榆树上就会长出一种名叫"榆钱"的美味食材。

长大后,我查资料发现,榆钱其实是榆树的果实。这种新生的嫩绿色翅果,因其外形圆薄如钱币,故而得名,又由于它是"余钱"的谐音,因而就有吃了榆钱可有"余钱"的说法。

当东风带来第一阵暖意的时候,榆树就蠢蠢欲动,迫不及待将密密实实的果实缀满枝头,人们会趁鲜嫩采摘下来,不用搭梯子,小孩大人都能拽着弯曲的榆树干爬上去,一把一把地捋下来,装在胸前鼓鼓囊囊的布袋子里,回家做成美味佳肴。

榆钱麦饭是其中最好吃的一种。刚采摘下来的新鲜榆钱尽快淘洗干净、沥出水分,撒上面粉、搅拌均匀,再上锅蒸熟,然后是盐巴酱醋、葱花蒜水,根据个人口味随意搭配,接着,烧花椒油,炸干辣椒,只听"刺啦"一声,一股窜香腾空而起,沿着厨房的窗棂悠悠地飘进院子。

凉拌苜蓿

那年,带学生到华县高塘镇一所曾经的炮兵营军训。

去的时候,北风猎猎、乍暖还寒。孩子们在操场跑步,我们在旁边守望。突然,一位年长的女老师"嗯呀"惊叫了一声。我们回首,发现她蹲在一片枯黄的草滩前。

"你们来看,看这是什么草?"

其他人围拢过去,那位老师拨开厚厚的麦草,露出了藏在下面的绿芽。

"没见过。""不认识。""杂草吧!"

"这是苜蓿,牲口的草料。"我轻描淡写随口一说,这群女教师眼睛都齐刷刷地看着我。

不知谁说了一句,这东西是野菜,好吃。于是,一个盛大而又忙碌的场面出现了——几百名孩子在操场忙着军训,十几名大妈忙着采苜蓿,操场边瞬间就有了一堆一堆的苜蓿。

苜蓿是作为牲口的草料被引进中原的。这种植物在初春时节钻出地面,长得异常鲜嫩,圆圆的小叶、嫩嫩的茎秆,像人们常见的三叶草,既好看又好吃。

当乔木灌木还在沉睡,苜蓿就悄悄钻出地面向四周探望。去年的枯草被压在臂膀之下,苜蓿以一种优美的舒展姿势,迎接着阳光的抚慰。苜蓿陶醉在阳光里,感激这个伟大季节的又一次唤醒,享受着春雨的滋润,拔节似的疯长。人们趁着雨过天晴、碧空如洗,抓紧时间采摘,再不吃就老了。

凉拌苜蓿鲜嫩好吃。每年春天,我常挎着篮子,蹲在那片井水够不着、只能靠天吃饭的苜蓿地,用指甲掐下一根根鲜嫩的茎叶,轻轻放在竹篮里。采摘回来的苜蓿,清水冲洗干净,倒进开水锅,苜蓿瞬间变得翠绿,颜色极其鲜亮诱人。洒葱花、姜丝,热油烧开撒上几粒花椒、几段干辣椒,待其香味溢出之时,浇过苜蓿,之后,加食盐、凉拌醋及蒜泥等调味品,调匀入味后即可食用。因其纤维较粗,苜蓿还是一种治疗便秘的神奇食物,比芹菜、韭菜的效果还要好。

除了粮食和蔬菜,春天的榆钱、苜蓿、荠菜、灰灰菜、洋槐花、头镰韭菜……在庄稼人的手里,都能变化出许多美味佳肴。这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庄稼人的口福。

"吃饭啦!""来啦!"庄稼人喜欢吃春,春也乐意被庄稼人吃。

拍黄瓜

文/马未都

拍黄瓜今夏在纽约火了,上了《纽约时报》头版,想必定会风靡美国。一道中国北方传统饭前小菜,忽然摇身一变,在大洋彼岸意外红了,什么叫时来运转,这就叫时来运转,有点儿农村小妞一夜成了大牌明星的感觉,不信命都不成。

拍黄瓜在纽约花样繁出,有拍完加蜂蜜的,有加酸奶的,有加橙汁的,有加芝麻酱的,有加孜然的,还有加金枪鱼的变成荤素搭配的,总之,美国人不管中国人的传统,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吃得开心就行,可中国有句老话叫"吃水不忘挖井人",拍黄瓜为什么好吃,这得和美国人说说。

拍黄瓜的秘籍在"拍",拍在中国厨师刀法中算是最粗最野最没技术含量的厨艺,用时不显山不显水的,比如有的肉类在烹调前需要用刀拍,轻重缓急由厨师掌握,有的家庭厨娘模仿专业厨子做一道菜,就少"刀拍"一道程序,吃着就怎么都不及餐馆,就是因为这个缘故。肉被拍了,外形不变,但结构变了,易入味,所以好吃。

拍黄瓜刀横握,力道要适中,否则一刀下去黄瓜会拍飞了,技术要求一拍即成,外形发生强烈变化,新鲜水嫩的黄瓜一拍则没了形,然后三两刀剁成寸段,撒盐加酱油醋,花椒辣椒自便,装盘即成,手脚麻利者一分钟之内新鲜上桌,由于拍成的黄瓜粗砺成块,既易入味又保持黄瓜天然生脆的口感,故拍黄瓜成为过去的家常名菜,人人喜爱绝非偶然。

我们是在拍黄瓜下长大的一代,小时候和在农村插队时,一到夏天每天与拍黄瓜为伍,记得为知青做拍黄瓜时,两大筐黄瓜在半小时内就被拍得魂魄全无,让百十名知青风卷残云般吃得连酱油汤都不会剩下,此是前世后话。

我的"微老"生活

文/黄艳荣

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老!从来也不相信自己有一天会老!可是,怎么形容时间流逝的快速呢?真的,觉得自己离"老"字还远着呢,直到有天照镜子,发现一根白发静静地待在那儿,白的刺眼,心跳忽然就加快了,赶紧随手便拔掉了。不想拨开头发细看,一根、两根、足足十几根,想起那年春晚那首《时间都去哪儿啦》的歌,不由得一阵苍凉涌向胸口。

有天下班在单位把包翻了个遍也没找到钥匙,到婆婆家拿着备用钥匙,走到门口,那把钥匙赫然在门上挂了一整天,还好我住的是顶层。下班走出几步,心里一紧,门锁好了没有,极力回想,不得答案,返回使劲推推门,确定锁好,这才轻松下班。并且,这种事情不止发生一两次,看样子,还会很持久的延续。

每当听到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小姑娘喊我阿姨时,总会感慨万千。我一直觉得自己的心境还不错,岁月也没在脸上留下什么沧桑,可在这花儿一般的孩子面前,心中感慨:再见,我的青春!

前两天逛街,看中一条牛仔裤,窄腿的,腰部还带点蕾丝边,试穿了两条都不行,气鼓鼓地对售货员说:"还是太廋了,换条再大一码的吧!"不想那小妞也不耐烦了,斜着眼对我说:"这是最大码啦,要不你看看别的款式。"我忽然有点不好意思,怨谁?怨自己赘肉太多,当年一尺九的腰围,如今增到了二尺三,还老抱着一颗少女的心去审美,看来,那些装嫩的衣服,我只能静静地欣赏喽!

尤其身边熟悉的人忽然辞世,唏嘘过后,告诫自己不要贪懒觉,早餐一定要吃,健康为重。有时候在房间想半天,不知道自己刚才想干什么事。做饭时,打开冰箱不知道要拿什么。你说记性不好吧,N多年的事却像过电影似的历历在目,时不时地还回放一番。

没有什么远大理想了,也不再争强好胜了,对老公使小性子的次数少了,信奉平淡就是真了。成熟的代价就是童真离自己越来越远,成长的结果就是每个人都要慢慢老去,一切都会被时光这把大手拖走,溶进岁月的苍茫中……

每个人,到最后都会成为历史,谁都不会是"常青藤",所以,好好珍惜当下的幸福,享受生活赐予我们的每一点快乐,才是王道!

岁末清零

文/董修宁

元旦已到,春节也为时不远。流量能清零,岁末年初,一年的事也该清零了。

古人云:"不如意事常八九。"一年里的不如意事,千件万件又何止?事发时,我们一定懊恼异常,沮丧异常,痛苦异常。为此劳神伤思,疲于应付,难免有心力交瘁之感,生活质量也大打折扣,如此心情带到来年,怎么得了?

人生应储存财物,储存幸福,可不敢储存痛苦。所以,岁末了,把一年的痛苦清零,当是明智之举。

要清零痛苦,就要让绿色占领阵地。绿色是生命的色彩,是希望,是慰安。陆蠡在《囚绿记》中,就借一根淡绿的藤蔓,抒发了对光明的热望。他那种对绿色近乎固执的迷恋,深深打动了我。虽是严冬里,但只要寻觅,还是有绿色的,冬青啦,松柏啦,这些老牌的耐寒树种,傲然地在风雪中挺立着,这使他们的枝叶越发地苍翠了。想想严冬里的百木凋零,在酷寒里这份绿,多么的可亲可敬!把这份绿请进心间吧,把乌七八糟的坏心情清除出去。

要清零,就要走出户外会友。培根说"友谊使欢乐倍增,使痛苦减半。"知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有了堵心的事,诉诸好友,在好友春风化雨般的开导下,痛苦的汁液缓缓流出,舒服多了,轻松多了。刘备遇诸葛于草庐,隆重对策,廓清了天下迷雾。伯牙遇钟子期于郊野,高山流水,奏出了天籁之音。管仲遇鲍叔牙,如父如兄,成就了人生伟业。生我者父母,知我者朋友。难怪爱因斯坦说:人生最可贵的,莫过于有几个正直的朋友。

要清零,还要读读书 .不知何时,我们和书籍渐行渐远,耳闻目染都是众声喧哗,快餐文化。读书的好处,古人、今人的论述,可谓恒河沙数。但有一条是毋庸置疑的:读书可以陶冶情操,使人理性。

其实,人生的许多痛苦恰恰是缺乏理性造成的。读好书,好比涓涓细流注进干涸的心田,让沙化的肌肤润泽鲜亮。读鲁迅、读莫言,感知弱者的不幸,始觉人间有大痛苦,我辈区区小事,何足挂齿?读罗曼·罗兰、海明威,知道了强者如何过活,便觉自己软弱的可憎。岁末的书房,暖意融融,正是读书的好所在。开卷有益,在智者的谆谆教诲中,领悟人生的真谛。

岁末清零,你准备好了吗?快些抛弃沉重的包袱吧,让一年的晦气灰飞烟灭,轻轻松松,乐呵呵,信心百倍地迎接新一年的挑战。

大赛巷食客

文/罗星航

有小吃的地方,总能吸引人。上海的城隍庙,北京的簋街,厦门的中山路,丽江的四方街大抵如此。

沙市大赛巷也不例外。这里经过几次城建改造后,面貌换新,原先的杂乱遮阳篷不见了,视野开阔了,风格统一的店面老远就能瞧见。靠近北京路口的"沙市大赛巷小吃一条街"格外醒目。据说在敲定名字的时候,有人想叫"舌尖上的沙市",后来被否定了。大凡一个城市的小吃街都在闹市区,且以地域名为主,叫大赛巷,本地人谁都知道,外地人只要一问大赛巷在哪儿,马上能得到答案。如果是叫舌尖上的沙市,本地的外地的都还要问具体在什么地方,太麻烦了。

小吃一条街一般以本地特色为主,兼顾其他地域。成都锦里以凉糕、牛肉焦饼主打,青岛劈柴院以海鲜摊档、烧烤扬名,南京夫子庙以秦淮八艳(八道点心)揽客,南宁中山路以芋头糕、卷筒粉闻名,武昌户部巷则以细粉、烧梅、面窝、热干面吸引四方来客。

沙市大赛巷长不过400米,宽不过数米,这里的小吃却独具一格。远远的,一阵香味扑来,令人食欲大增。沙锅米线、矮子饼、炒米粉、炸香干、烤戈块、煎面饼、麻辣烫、牛肉粉、卤鸡蛋、凉面、米线、混沌、凉粉、时令小菜,应有尽有。既具荆楚大地特色,江汉平原风味,又兼四川麻辣特点,江南清淡口味,适合各地客人享用。

一家号称"xx稀饭王"的小店,里面有13位顾客。叫"王"不敢恭维,小菜还真不少,海带、茄子、土豆、黄瓜、豌豆、榨菜、白菜、香干、包菜、莴笋、还有蛋花汤,尽管看不出有多少油水,但从种类上已经是比较齐全的了。我打了一碗稀饭,点了一碟小菜,又在门口买了两个葱油饼,很惬意地吃着。

很多人以为大赛巷是"农业学大寨"时取的名,其实不然。荆州史志学专家袁策明介绍,它原来叫过大寨巷,以元代修过大寨门得名,明代改为大赛门,1967年曾更为学农巷,1973年复为今名。《沙市志略》记载,"大寨巷,以元筑大寨门而得名。"与它平行的梅台巷、平安巷统称为沙市三条巷。由于这三条巷都是南北方向,南接胜利街挨江堤,北连内河,历史上这一带商贸发达,从长江到内河的货物大都由此越过江堤,当年的运输工具除了木制独轮手推车,还有绳子和扁担,靠北坡的叫旱码头,靠江边的叫水码头。许多人专门从事帮人推车或挑担的码头搬运工作,还能养活全家人呢。

没多久,走进一位30多岁的汉子,黑黑的脸庞,全身灰尘,头戴安全帽,手拿一把大夹钳,一看就是在太阳底下做苦力的工人。他进来要了两碗稀饭,两碟小菜,不一会,又进来一个年龄相仿的妇女,手拿4根油条和一碗豆腐圆子,男的即刻招呼,两人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猜,他们是一对夫妻。

豆腐圆子并不是豆腐做的,俗称米圆子。据《沙市民间传说故事集》(1984年版)介绍,唐代诗人杜甫因安史之乱逃出京城,流落沙市,住在现在的工部巷,也叫杜工巷,为养活家小,他想出一个窍门,到粮食行买来一斗米,泡在水里磨成米浆,煮熟后搓成一个个圆子,加上酱油、醋、豌豆酱、虾米、大头菜等作料,卖给过往行人吃,生意渐渐红火起来。杜甫干脆在沙市便河岸边挂起了"杜甫圆子"的招牌,人们争先恐后前来品尝。因叫起来顺口,后来杜甫圆子又演变为豆腐圆子,并作为一段名人轶事和荆楚名吃流传至今。

小夫妻吃得津津有味。男的姓王,女的姓吴,湖北黄冈人,在这里的一个建筑工地打杂工,有一双儿女,男孩已上学,女孩放在爷爷家。他俩很亲热,女的几次为男的夹菜(尽管没什么好菜,但两人像吃的山珍海味)。女人还抽出卫生纸擦去男人脸上的灰尘,由于纸很粗糙,擦过后脸上留有纸屑,女人偷偷笑,也望着我笑。后来她又掏出毛巾替他擦掉。

"中午就吃这点肚子能饱吗,下午还要干活呢?"我问,男的答:"只能将就一下了,下午下班后我们再买一点菜,和儿子一起吃好点。""儿子中午怎么办?""他在学校门口的小吃店随便吃点,每餐8元钱。"我的心一沉。8元钱,能吃什么?何况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男的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我们两人每月工资加起来才3000多元,房租500元,要吃要穿,儿子要上学,女儿还要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不过,我们还准备攒钱翻修房屋呢。你看,我们的身体都很好,趁年轻多干点活,多挣点钱。

约莫15分钟,两口子吃完结账。走时,男的拍了拍老婆身上的灰尘,说:"下午你少搬点砖,我那边忙完后过来帮你。""没事,你的活重,不要太拼命。"过了两三分钟,他们又回到店里。女人说,老公的夹钳忘在这里了。两人手牵着手离去,外面阳光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