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游记美文摘抄

2023/09/11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游记美文摘抄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游记美文摘抄(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再游武陵仙山

文/熊定质

己亥暮春,我一家人再次游览了位于重庆市黔江区石会镇境内的武陵仙山。

上午十点多钟,儿子驱车从黔江城出发,向石会镇方向行驶三十多公里,过石会集镇不远,由重庆市原市长王鸿举题名的"武陵仙山"四个字牌坊式景区大门便映入眼帘。

眨眼工夫,香山寺就到了。据《元统志》载,武陵仙山原名髑髅山,唐天宝元年改名为武陵山。二十一世纪初,又改名为武陵仙山。该山在清代曾是与四川峨嵋山、贵州梵净山齐名的佛道教圣地。

香山寺位于武陵仙山的脚案,系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高僧清园始建。迈进香山寺门,但见前厅供奉着近四米高的如来佛。看到地上排列着三个圆形布垫,少不更事的五岁孙子问那是用来干嘛的,我说拜佛时垫膝盖头的。

香山寺呈方印形建筑格局,宽敞的院坝四周整齐排列着具有当地土家族、苗族民居建筑特色的木房。走进古色古香、蔚为壮观的禅院,但见烛光闪灼、香雾袅绕,些许僧侣有序地忙碌着。一些游客或悠然闲逛或进香祈福或抽签问卦,热闹而不喧嚣,一派肃穆景象。

我们走出香山寺,原本想从寺庙附近沿石梯路爬上主峰去的。据了解,自古以来,到顶峰贞武观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都是沿着那条由数千步石梯铺就的陡峭山路爬上去的。

怕孙子吃不了持续爬坡上坎那份苦,加之大人们也有一些惰性,我们打消了沿山路爬上顶峰的念头。儿子驱车沿着盘山公路迂回向主峰附近的天子殿方向驶去,不一会就到了天子殿。

相传,乾隆皇帝曾有意巡游武陵仙山,黔江知县大兴土木修建了雄伟气派、屋宇高朗,拥有十几间木房的接待站,乾隆皇帝终未能成行,故名天子殿。

因天子殿停车场已经没有车位,我们把车停在距此三百多米,海拔位置高于天子殿的武陵人家农家乐停车场。

车停稳后,我们沿着三米多宽的水泥公路向主峰走去。走了三百多米我们就来到森林防火安全检查站,呈"撮箕口"状的一栋木房显得有些孤寂。按规定填写好单位、姓名、电话号码,值班人员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后,我们向核心林区继续前行。

山上森林中松树、杉树居多,脸盆大小的比比皆是。在这和谐共生的家园里,高大的乔木与矮小的灌木相依为命,同为绿色氧吧默默散发着负氧离子。

绿肥红瘦的暮春时节,漫山遍野的山林植被俨然一张巨大碧毯,碧绿,深绿,浅绿,嫩绿融为一体,使群峰环列的山峦焕发出勃勃生机。

开凿于悬崖峭壁之上呈之字型的"三百步"石梯十分险峻陡峭,部分游客需要抓住两旁的铁链小心翼翼往下方走去。

三百步至主峰这一带俨然成了名木古树展示区,抱多大,两、三百岁的黄杉、红豆杉、珙桐、铁坚油杉、水杉、银杏等树种鳞次栉比、争奇斗艳,就像给峰顶的真武观遗址戴上一条别具一格的翡翠围巾。它们在悬崖峭壁上沐雨栉风、历经磨难、风采依旧,其生命力之强令人惊叹不已。

经过半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来到真武观遗址的山门前。石门柱上阴刻的楷书楹联十分清晰:"玉笋凌霄曾向瓶中靡珠露;山环皓月好泛钵中现昙花。"

静悟此联,写景叙禅,妙不可言:兀立、陡峭的山峰如玉笋似净瓶,仙人曾从瓶中将甘露洒向人间,济世救人;夜空明朗、皓月环山时,众佛即来给僧人讲经布道。

走进山门,在海拔一千零九十二米的峰顶上,呈梯步状的四块屋基平台展现在眼前。第一个平台上搭建有一座凉亭,亭内悬挂着一口台湾人士铸造的铜钟,钟上镌刻着"南无大行普贤菩萨"字样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边吊着一个长一米五左右大碗口粗的撞击棒,游客若要撞钟需交费十元。

第二个小平台上有一座占地五十平方米左右的小庙,供奉如来佛、观音菩萨。一些游客在小庙内烧香拜佛,祈求神灵保佑全家安康。

据史料记载,贞武观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庙宇布局于四块狭小的平台上,四周用条石于绝壁上皆悬空挑出九尺长,支撑着两柱房梁,其惊险状让人叹为观止。

寺庙原有房屋125间,至下而上依次是雷神殿、观音殿和正殿,共有木质结构房屋百余间,只可惜该道观被人为拆毁。

清《酉阳州志》记载了它的鼎盛状况:"寺僧恒数百人,常住半足,向数年一启戒坛,远近淄流,奔赴不绝,香火之旺,殆甲全州。"

真武观扼踞绝顶,地势险要。相传,一般瓦匠不敢上房捡瓦,民国期间,附近只有一位叫宋子廷的人能担此任。据说他能预测风云变幻,捡瓦前先上庙里住下,吃斋念佛七天后,山顶必起大雾,浓浓的雾霾遮住了险景方便于操作,等到他把寺里的瓦捡完时雾才散去。

遥想当年,游客登临绝顶,在寺庙楼阁上把酒临风,听暮鼓晨钟、林涛阵阵,看奇峰竞秀、云卷云舒,悟物换星移、沧海桑田,那是何等超然与惬意!

流连真武观遗址,环顾四周,山势峻峭,奇峰兀立,若人、若神、若仙、若禽、若兽、若物,惟妙惟肖,风格迥异,千姿百态,砂岩大峰林地貌让人目不暇接、心醉神迷;极目远眺,似万马奔腾的山峦罩着亦真亦幻的面纱,显得神秘而悠远。《增广贤文》曰:"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看来,此话说绝。

晚清名臣张之洞任四川学政时曾游历武陵仙山,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佛道氛围使他如痴如醉、宠辱皆忘,创作灵感油然而生,即兴赋诗赞曰:"尚爱此山看不足,每逢佳处辄参禅。"

据了解,景区危岩整治工程已竣工,接着就要启动真武观修复工程,估计两三年便可正式开光迎客。届时,名刹真武观将重放异彩,这将是武陵仙山之幸,更是八方游客之福。

游莫干山

文/徐若潇

熹微的晨光微抚着万物,远远的,看见了山的轮廓。

一下车,清新的空气捎来了春的问候,长途旅行的烦闷霎时间烟消云散。走在民国式古朴建筑风格的街道上,绿树成荫,青草涩涩,哪怕是一滴花瓣上的露珠,也能送来豁然开朗的心情。

一抬头,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醉人的绿。绿草、绿树、绿叶、绿竹,带来了绿色的心情,这一切,都使近在眼前的莫干山散发出难以言喻的蓬勃生机,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上山,得先坐大巴车。一路的左弯右转、摇来晃去,每到一个转弯口,车里不论是人或物,都毫无保留的倾倒到一边。大人们早已习以为常,可是一些小孩子们却兴奋得上蹿下跳,听到大人们的训斥,才肯安分一会儿。车驶到了山腰与山顶的交接处,往山下看,哇!深不见底的山谷,令人感觉深处百丈高,如果是星夜,必能"手可摘星辰"了吧。我往山下看时,只觉一阵眩晕,云里雾里的,我连忙收回目光,眼不能看,耳畔却传来了林涛声,一波又一波的绿浪拍岸而来,一起演奏着大自然的赞歌。

山里芳草萋萋,拾级而上,山中长满了翠竹,身处竹林中,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根根挺拔俊秀的翠竹。这翠竹之密,令人无法想象,一棵紧挨着一棵,你推我攘,挤挤挨挨,参差有致。每一棵都那样笔直,每一棵都那样高大,抬头顺着竹竿往上看,呵,竟一眼望不到头!他们长得那样旺盛、繁茂,似乎是紧赶着要去参加什么欢乐的派对。这振奋的情绪,感染着每一个登山者,只要看到这翠竹的人无一不心情一振,向上的脚步变得更加稳健有力。

山间有许多小店铺,有卖水果的、卖水的,还有卖扇子的,每个摊主、店主都十分热情。兴许是生意好,兴许是遇着了什么乐事,兴许是青山翠竹慷慨的滋养,反正个个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令游客们也心情舒畅。

太阳早已升到了头顶,人们的情绪也达到了高潮。炎热不能压下大家登山的兴致,一个个虽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却也累并快乐着。我和大家一样,戴着的帽子湿了一大片,所以坐下小歇一会儿。"哗啦啦",耳畔传来了水流的声音,我抑制不住好奇心,立马起身,循着水流声看去,呀!山间有一条小溪。清澈见底的溪水在石涧潺潺流下,用手去触,冰凉的溪水调皮地越过指尖,哗哗地向下跑去,似乎要为满头大汗的登山者送去一片清凉。

不知不觉中太阳西下,夕阳在林间散发出迷人的金色光芒,斑斑光点落在石涧、沿着溪水流走。整个莫干山像是披上了一层迷人的金纱,来到转乘处,我们又坐上了回程大巴,一路左弯右转,终于下了山。此时,一丝疲惫感袭来,可心情却更加爽朗,坐上我们自己的车驶向民宿。这是一个坐落在山里的小别墅,翠竹环绕,幽雅静谧,但是在大山的怀抱里又显得那样恰到好处。房子前面是一个种满了玫瑰花和绣球花的小花园,还有一把巨大的太阳伞和一些铁艺的桌椅,四层楼房上爬满了月季花,门边低矮的灌木丛前,有一个精致的秋千。一条弯弯的石子路和爬满紫藤花的长廊通向大门外,别有一番世外桃源般的意境。

黄昏的风温柔地轻抚着面庞,坐在三楼露台的摇椅上,听着狗吠,捧一本书,这注定是一个美好的初夏夜……

冬日去看官鹅沟

文/杜富桂

官鹅沟,总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场合,被无数次提起,官鹅沟这个名字就涵盖了世间所有的美丽,浅春,盛夏,深秋。种种不同的描述,种种美丽的传说,一个旖旎的梦。

一念,二想,三思。心心念念,冬日去看官鹅沟。官鹅沟由官珠沟、鹅嫚沟、木隆沟、庙沟等景区组成。每一条沟,每一处景都会找到许多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抵达官鹅沟时,空谷悠悠,重峦叠嶂的山峰,皓白苍茫,冷峻神秘。吸一口气,又冷又甜的,比薄荷的味儿淡了一点,是山花蜜呢!披着白斗篷的树们,便是这天地钟情的山水间,千万个忠诚的卫士。衰草含雪,黄旧的苔藓是山的薄被子,储藏着阳光,储藏着温暖。深山绝壁,是松的家,恰是在这冰雪的世界里,玉树临风,是怎样的一种动人魂魄。

冬日的山水,都是简静的。飞禽走兽都各自避风取暖了。山河养育的花花草草们在用雪花做着嫁衣,每一株草心里都有婚纱啊。满山满沟,都远离了尘世的浊,心里想要的美丽与干净都在这里了。

往前走,山和山之间的天显得窄小了,抬头,并没有鹰飞过。悬崖峭壁上是一帘帘冰挂冰瀑,老天爷最写意的画作,是用白水晶,羊脂玉做成的。心里沸腾着欢喜,眼睛却被这世界上最纯净的光芒刺出了泪,这凝固的千堆雪,这些白玉兰,这些合欢树,对吗?不对。这些冰瀑,站在远处和近处看到的物像都不相同,正面和侧面观看,更是形态各异。

恰此时,太阳光硬是从逼仄的天空漏落在峡谷间,给美轮美奂的大瀑布、小瀑布、冰挂子,打上一层柔和的亮光,冰便有了绸缎一样的质感。沟壑间,冷而不寒,是白月光的皎洁哩。只感觉:"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好干净的山谷呀!

冰瀑,一眼看过去是一个大大的珊瑚,周边却是海藻,水草,再细看,分明就是"东海龙宫"嘛。那铁做的定海神针已被猴子拿去当了兵器,冰做的神针从谷底一直插向险峰。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山神护佑的,更别说白唇鹿、金钱豹、云豹,斑尾榛鸡、蓝马鸡、林麝、红腹角雉,还有千万种植物,名贵的中药材,羊肚菌,野菇……

又一帘冰瀑,一个冰美人恬静地睡着了,美丽的公主中了魔咒。魔说,解咒,冬日。来官鹅沟赏玩美景的王子从这帘冰瀑前走过时,脱去了棉袍棉衣,用他炙热的肉身扑向了冰瀑,冰融化了,公主活了。她用夜莺般美妙的歌喉唱着以身相许的羌族情歌:"豆子开花头对头,燕子飞过绣花楼,妹是灯盏哥是油,一根稔子陪到头".王子和公主紧紧拥抱在一起的时候,终年积雪的擂鼓山,雪融冰化,雪水从高山草甸经过,暗香浮动,十万亩杜鹃花儿盛开了。雪水从茫茫林海经过,水草丰美,珍禽异兽饮用着这雪山的琼浆玉液,毛色发亮。雪水从山崖跌落到沟谷,在河滩停靠,形成天然各异的湖泊,湖水清澈透明,随湖底地貌高低呈不同颜色,蓝天白云青山古树映入湖中,天地浑然一体,天庭瑶池,最美也无非如此了。

雪山的水源源不断地滋养着官鹅湖,王子和公主舍弃了荣华富贵,在官鹅沟的草原上骑马牧羊,养蜂酿蜜。她们养育了七个如花似玉的女儿,身着美丽的羌服藏袍,在夏夜的星光下,点起篝火,和如织的游人一起跳着锅庄。天上的星星醉了,地上的人儿也醉了……

滑雪去喽!同行的姐妹们在欢喜地招呼,把我从自己编织的一个童话中,带回到了滑雪体验场。童心泛滥,纵容自己在这冰雪世界里做一回无忧无虑的孩童,任性地放飞所有的禁锢,感觉自己轻巧如羽毛。于是,在官鹅沟的眉弯,或者臂弯里滑下去,欢笑惊起飞鸟,点点甜蜜的浪花飞溅,稚子的快乐啊,纯粹的欢喜。

在官鹅沟的山水间,恍惚记起一个词语:"上善若水".心念起,心中便涌出如水的柔情。眼见着这山,奇、险、峻、美,却偏偏想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面对了冰雪奇景,莞尔一笑,只感觉山色鲜妍明媚。

而那湖面,已是结了厚厚的冰,雪落得好均匀。人间万象,草木无数次的枯荣之间,江山流淌,不舍昼夜。造物之手随意地涂抹,便是让人一辈子都走不出这山水长卷了,物转星移,得用长长的一生去眷恋,放牧,歌唱。

离开时,凝在眉间的雪化了,听见官鹅沟在说:"还有春天,夏天,秋天,我都会等你。"树上的残雪,倏忽间变成了转世的蝴蝶,飞进春天里。

草堂情结

文/罗跃

浣花溪旁,杜甫草堂,青涩当年成都……近十年来,我一直想念在成都呆过的时光,是那样地美好!

前段时间,在某自媒体微信公众号上,我看到了一篇题为《人生如诗,你几月出生,就和哪个诗人最有缘分!》的推送文章。初看标题,"人生如诗"便很吸引着我,源于希望人生过得如诗般美妙和美好。当往下看到"你几月出生,就和哪个诗人最有缘分!"时,对于一个爱好文学和诗歌的人来说,一定得好好看看这篇文章。我也想知道,农历五月出生的我,到底和哪位诗人最有缘分。

内心深处,我希望与"诗仙"李白最有缘分。喜欢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桀骜不驯,也喜欢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美好情感,更喜欢他"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的翩然若仙。然而,五月出生的我,却与"诗圣"杜甫最有缘分。

该文说,杜甫为人善良,性情温和伶俐。口才好,懂得随机应变,身边朋友多。但是做事三分钟热度,要想避免虎头蛇尾,必须磨炼心性。杜甫,虽和李白齐名,却没有李白那么率性。他很善良,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化淳"的宏伟抱负,他不仅关心自己和家人,更关心大众,愿为他们发声,做一切能做的事。他性情温和,似润物无声的春雨,蕴含最大的能量。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心理原因,感觉作者所分析的杜甫性格,却和自己恰有几分相似。或许,作者把杜甫的性格,与农历六月生人联系在一起,估计出生在六月的人,也会觉得跟杜甫最有缘分。如果真是心理作怪,那我也只能"呵呵"了。但关于我和杜甫的"缘分",还得跟"杜甫草堂"联系在一起。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我最喜欢的全唐诗里面的一句。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让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杜甫心情不好,坐在草堂窗口前,面对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遂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抒怀。在2003年时,我第一次申请了腾讯QQ号,身边的朋友有取"婉婷""顺其自然"等等网名的,朋友问我想取啥网名,我随口就说"西岭雪"吧!我希望自己像西岭雪山上的白雪,洁白无瑕,永恒地守护在雪山上。其实,在网络和现实当中,"西岭雪"网名较为普遍,但我却将这网名一直沿用至今。

取网名"西岭雪"算是我第一次与"杜甫""草堂"间的神交吧!2005年,我与"杜甫草堂"擦肩而过,让我心存遗憾长达12年之久。那时,我正在北方上大学,前往成都看望朋友时,到浣花溪公园散步,杜甫草堂映入眼来,当我到售票窗口询问票价时,记得售票员说要70元。当年正值青春年华,囊中羞涩便作罢了。12年来,有几次出差路过成都,没得时间前去一探究竟。每当看着当年留影浣花溪的照片时,便会感叹时光流逝太快,青春年少时的青涩,早已不见踪影。于是写下"浣花溪旁,杜甫草堂,青涩当年成都"一句,为记。

去年夏天,和几个朋友到成都周边转了转。出发前,我特别给同行的同伴作了说明,此次行程中"杜甫草堂"是必游之地。在杜甫草堂里,我走马观花式的转了转,不到两小时,便从侧门溜了出来。因为我知道,听到的,过眼烟云;看到的,铭记于心;做到的,沦肌浃髓。也许,有生之年,我还会再到草堂看看,或许,也不想再去,因为,我的"草堂情结"暂时画上了句号。

虽然暂时画上了"句号",但我知道,"草堂情结"也会伴随人的一生。芸芸众生中的每一个人,不都有"草堂情结"吗?对于某件事、某种情感的执念,让我们都希望把任何一件事都做好,做得完美,不留遗憾。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作为现实社会中的平凡人,每天面对繁琐的工作、纠结的情感、复杂的人或事,不都希望有一份超脱、超然的心情吗?放下一切,归隐山林,结庐欢歌,在精神家园的"草堂"里,虚晃光阴。

草堂,我们来了;草堂,我们又走了。

镇远的记忆

文/复达__岛主

在贵州时,已闻到镇远古城所散发出来的一抹抹记忆。

不仅缘于镇远的名声响,也因为那天晚餐时几个朋友说起镇远,说镇远的夜景尤其漂亮,我的心里就涌上了非去不可的念头。朋友便鼓动我利用晚上和第二天上午的二三个小时浏览一下镇远。餐后,我当即由一位司机朋友带领,连夜前往镇远。经过三四个钟头的奔波,终于徜徉在镇远的记忆里。

许是已是晚上近十一点,许是仲秋并非旅游旺季,镇远的夜已渐渐地寂静起来。朋友曾说,镇远的夜晚美在红灯笼,沿河两岸高挂的红灯笼密密麻麻,有种铺天盖地般的架势,热闹非凡,艳丽壮观。映现我眼前的,却只有两三幢房子的屋面上挂着红灯笼,点缀着还在经营的店家。见此情景,有点失望,像是镇远没有了满眼红灯笼,就失却了光彩似的。可是转念一想,这两岸星星点点的灯光和倒映河里的光影,这默默流淌的河水,这不时映在变幻彩影里的古石桥,这一栋栋沿河而建的古色建筑,这沿街清清幽幽的环境,不就是镇远最本真的夜景?镇远历史长河的记忆里,夜色下的古城就如街道上我轻轻踩踏的每一方大青石,都沉睡在古老的梦中,让我仿佛看到千百年前这里曾经有过的安静平和的生活。

翌日,起了个早。想尽情欣赏镇远晨景,更想体味镇远一幕幕的记忆。

窗外,马头墙屋檐下的临河人家粉墙黛瓦,沿河两边一一排开,映现些许江南的灵秀。一座座起伏的山又作为这些民居的背景,民居的山地建筑布局便与江南庭院风貌在这里完美地结合起来。民居的背后,还藏着一条条的古巷道,看上去狭长幽深,想来全是交叉街连,互相达通,组成古城生生不息的血脉。一幢幢的民居,一条条的巷道,该是镇远最初的记忆脉络。它们似乎敞开了心怀,在默默地等待。等待一些遇见,等待一些倾诉,将记忆里的故事娓娓道来。

流经古城的舞阳河碧如翡翠,清可见底。屋的倒影,山的倒影,布满河的两边,静逸,淡然。几艘小船泊在河埠头,仿佛在耐心地等待。偶见一两妇女蹲在埠头,洗菜洗衣,亲近河水。河的两岸便是古城,南北分别而建,却又浑然相成——是舞阳河昼夜不停地在滋润古城,呵护古城。没有舞阳河,又哪有古城?那舞动着的河里,积淀了多少古城的记忆啊。河面上的一抹抹倒影,不就是古城碎碎念念的记忆?

不能不去青龙洞。这座古建筑洞窟群落,既与城市距离最近,又保持了山水园林本色,坐落在舞阳河畔的断崖绝壁上,与甘肃麦积山、山西悬空寺并称中国古代三大"空中古建筑".从建筑风格上看,青龙洞建筑群将中原的建筑形制与苗村侗寨的吊脚楼干栏式建筑加以了巧妙的结合,并且与周围的石崖、古木、青藤相互映衬,显得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可谓美不胜收,拍岸叫绝。登上最高的玉皇阁,整个镇远古城便尽收眼底。令人惊讶的是,青龙洞寺庙里供奉着佛像,也供奉老子、孔子的塑像,甚至连孙思邈、文天祥文也供奉其中,将佛、道、儒三教及相关的杂家合在一起,看上去热热闹闹,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包容的情怀吧。

回望青龙洞,忽想这些建筑何以安建在悬崖上?是要俯视镇远古城,观赏舞阳河,还是要独具一格,独领风骚在绝壁之上,让过往的客人瞻仰它的容貌?它就像一位千年古人般高高地站在山头上,让人感到崇敬。不知它的脑海里装满了多少关于镇远、关于舞阳河、关于宗教及一切与古城有关的人和物的记忆?

眼前出现一座天后宫,青灰精致的牌楼高高耸立,"天后宫"三字赫然醒目。镇远这座内陆的山城里怎么会有天后宫?天后为海神,乃我国沿海地区信仰的神灵,与妈祖等同。曾见何时,在我居住的岛上就建有多座天后宫,至今还保留一二。镇远远离大海,却也祭祀海神,就有耐人寻味之处。我想这与舞阳河在历史上曾是楚、黔、滇一带的水上要道有关吧。那时想必有许多的福建商人在镇远居住,他们在远离大海的高原内陆上修建了天后宫,既用来祭拜海神,又可聚集议事,所以也称"福建会馆",成为镇远历史上"八大会馆"之一。现在,这天后宫还在祭祀海神吗?尽管我不知,但它却分明已成为福建乃至沿海一带商人的记忆,静穆地等待信仰海神的人们的祭拜,让人倍觉亲切。

舞阳河的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最先连接两城之间的,定当是祝圣桥。祝圣桥原名"溪桥",青石建造,七个圆孔构成。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因舞阳河爆发山洪,数次被冲毁,直到雍正时期才得以修完。于是,这座桥的桥墩属于明代,而桥身却属于清代。后因向康熙祝寿,更名为"祝圣桥".古时缅甸和云南方向的贡品都由祝圣桥进入中原,至今,还在桥上塑有缅甸使者骑着大象过桥来的雕像,像是在传颂王朝的不凡。桥正中的塔楼高高矗立,风姿绰约,却又显历经沧桑,淡然地目视桥上的过客和桥下的船只。站在桥头,望着桥身,目睹缅甸使者的塑像,感到祝圣桥仿佛是王朝的记忆那般,在眼前定格。

舞阳河的两岸构筑了一座又一座的古码头。两头步阶,中间稍低,全用石板、石块筑就,船只便在码头边装货卸货。我见过米码头,码头照壁似的墙面上书写一个大大的"米"字,想必古时镇远居民所食的稻米多由此码头运载。米码头记录了多少镇远古城的辛酸。还有一座叫禹门码头的,又名龙码头,专为进京考试归来的科举士子所建。科举士子考取功名后,坐船从舞阳河归来,于此上岸,以示荣耀。有诗为证:"少年登科弟,皇都得意回;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所记述的,即是科举制度留下的记忆。舞阳河沿岸两边的每一座码头,功能不一,也就一一成为古城不同的记忆,在河水的拍击中,被洗涮得越来越苍茫。

还有古井。四方井、猪槽井、琵琶井等,走着走着,就会有一口井呈现眼前。一口井,就有一个故事吧。那有圆有方的井口,犹有一张张张开的嘴,仿佛都在诉说。而井的本身,已实实在在地成为一种种的记忆,默然地沉积。

一块块的青石铺就了街道,那样沉重、朴拙。青石上,看上去仿佛布满一个个的脚印,那是过往的行人或急切或悠闲中所留下,显露出的一丝丝痕迹无不都刻录着一棱棱的记忆。街道两旁的店铺在晨光的照拂下渐次开门迎客,在另一条街道的店铺门前则摆满了地摊,清一色的农产品,血红的红辣椒、粘着泥土的生姜、飘着清香的鸡蛋、碧绿鲜嫩的蔬菜等,琳琅满目。曾是商品汇集、商业繁荣的镇远,呈现过"清明上河图"般的情状。而今的镇远,客人也云集,却多是过往的游客,经营商品的也多是本地的特产。这样就好,不像丽江那般嘈杂,商业气息浓重。镇远在山的包裹里,在河的抚爱下,喧哗中不失清静,繁华中依旧回映古朴。对镇远,我们还能要求什么?商业的记忆在古城里若隐若现或者透过街道的店铺不紧不慢地飘拂,就行。

镇远的记忆已融入我心里。倘若每一位游客都有这般的记忆,镇远还会步上由盛而衰之路?

漫步天鹅山

文/袁剑霖

说起"湘南洞庭"东江湖,相信许多的人都耳熟能详,那"人间天上一湖水,万千景象在其中"的迷人风光不知让多少人陶醉;可那一湖灵秀深处,尚有一处让人"临之如梦,亲之忘俗"的神秘之地——国家森林公园天鹅山,却鲜有人知道。

千万年来,这一方默默无闻的山水,宛如垒土沉沙,天遗人忘;却不知机缘巧合天生地造一仙顶华池,竟惹来南飞大雁麇集而憩,一不留神间妙景天成!——天鹅山美名由此而传。

时值炎夏,桃肥李落,山川墨绿尽染。从兴宁古镇沿着205省道一路向往东南,约摸十公里峰回路转,但见花隐叠翠,鸟鸣深山;青山滚滚列翠屏,一线蓝天入画来。不经意间一座巍峨大桥恰似晴空悬虹,凌空飞架,尽锁平湖两岸春秋。目之所及,更觉葱茏昳丽氤氲沉凝;千壑万涧泻彩飞瀑,自然入画,一如椽笔挥就!潜身探入却见岩崖嵯峨耸峙,幽谷深深左隐右现;阵阵清风不时从林荫深处飘忽而来,仿佛顽皮的精灵,冷不丁地给你来一个从头到脚的"透身凉".其时,一个夏日里的冷颤便让你防不胜防地感受到那惬意的"时光穿越".

山是那样普普通通的山,只是重重叠叠沉雄浑厚;林是那样普普通通的林,只是密密实实,连绵葱郁;可一股强烈的别样的感觉鬼使神差地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它是如此地奇妙而又不露声色,完全是在你不知不觉间搅动着你的每一根神经!——说不上震撼,却让你分明感悟满世界里充盈着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魔力",这"魔力"随着你的身形一步步融入大山,它的控制力也愈发强劲,直至将你的整个身心悄无声息地化入那一片广袤的绿海和纯净的时空。

可山脚下那一湾缠缠绕绕的翡翠,此刻却泛起了星星点点的浮光,这耀眼的银波穿透那一片沉醉的宁静,恰如其分地撩起了一丝似有若无的弦动,让你蒙尘的心灵苏醒,让久违的超凡脱俗的景幻徐徐开启你内心晦暗的帷幕……

良久,仿佛睡梦初醒,方觉原是东江湖风起于微末,余波传漾数十里。迎着那粼粼波光,我恍惚看到了当年放排汉子粗犷矫健的身影,耳畔轻柔的风声里分明回响着当年数百森工劳作的号子……难得啊,这十万亩山林五十多年里为国家建设奉献了一百多万方优质木材,可山还是那么绿,水还是那么清——这难道不是几代森林守护人的绝大贡献!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里的森林更密,绿色更浓,空气更洁净。唯一不同的是当年的林场变成了公园,奔腾的天鹅溪水"长"成了一湾碧湖,仿佛一夜之间将过往的喧嚣一古脑儿泼向了浩淼的东江湖,却将黏稠丝滑的鲜嫩、轻盈剔透的玉滴、磅礴震撼的静谧死死地给拽住了。

"难得的遗世独立,古朴本真!"我口随心动地感叹着,一边任由"梦中脚步"信马由缰地踏向那久违的超脱:湖畔松林下,驻足朱老总放马饮江的地方,任思绪沿着那条通往光明的古道升华;留连濂溪口观景崖,迎着那一轮奔向明天的红日,尽情地拥抱东江湖,让那一派气壮山河荡涤躯壳里的每一处阴暗;在傲然耸立的天鹅山顶,肆无忌惮地与遥相呼应的八面山"神侃"……此刻的我俨然与天同气与地齐声,飘飘然竟不知何所归。

可"梦里寻他千百度"的天鹅在哪?仙池又在哪?——我伫立天鹅岭顶眺望着脚下那一片苍苍莽莽,苦苦地睃巡着、追寻着……终于,迎着那一抹红彤彤的余晖,不远处的山凹里闪现出行云流水般的亮光;这飘忽闪耀的银光,忽而星星点点,俄而集结成片,腾跃聚散,活脱脱不就是一群正在嬉水振翅的白天鹅么?

猛然间,一股喷涌的激情撞开了我的思潮之堤,一如脱缰的野马追逐着那一片光芒四射的云彩,奔向那渺渺茫茫的山川旷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