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哲理小故事大全

2023/09/08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哲理小故事大全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哲理小故事大全(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感悟人生的味道

文/王善伟

人生的味道到底是什么?其实没有人能说得清道得明。或许是一个人经历了坎坷后,一点一点聚成的生活感悟,也或许是一点一点的幸福,也或许是一点一点的伤痛……但更多是苦乐相间忧喜参半的真实生活的写照。

有人说,人生犹如一次远航。从生命诞生那一刻起,我们就在不断地选择着自己的航向。最初的时候对于航向的选择,只是盲从于前人,面对茫茫人海,尽力拼搏追赶。因为,生活毕竟赋予了我们太多的人生思索,使我们懂得了人生起初只是一张空白的纸,生命就是一支不屈的画笔,赤、橙、黄、绿、青、兰、紫,任你随意涂抹描绘。这是人生的自由,更是生命的追求。直到经历了从虚幻美好的理想到沉重冰冷的现实,理想的折翼,无数次莫名的碰壁、痛苦的煎熬和无谓的挣扎。挨够了生活的巴掌,头上撞起的包叠成了茧子。才渐渐发现自己的履历很值得领略和珍记,自然也就知道脚下的路该怎么走了。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不懈地努力,珍惜、充实而有价值地度过每一天,老老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当回首来时路,留下的才是精彩的人生足迹,了无遗憾,足慰平生。

有人说,人生如一次漫长的旅行。通往目的地的路途有千万条,崎岖而漫长的人生路不断地在我们脚下延伸,只有走了好长的路,才能领略到人生的艰辛。我们虽然不是圣人,但是我们必须谨小慎微地走好每一步人生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这样的教训,枚不胜举,给自己的人生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所以,我们要在失意时不气馁,得意时不忘形,不断加强个人修为,遇事三思而行,于平凡的人生路上,写下不平凡的精彩篇章。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盘惟妙惟肖的棋局,人如棋子,对手则是我们身处的环境及人和事。一盘棋的胜败,是兵家常事。而人生这一局棋,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走的唯一一局。不容有错,你永远也无法承受走错一步满盘皆输的后果。棋局,有落子生根的规则。正因为如此,人生如棋,才显得这样惟妙惟肖。人生如棋,棋如人生,人又如棋子,举棋须谨慎,落子无悔矣!

人生能有几春秋,忽抬首才发现,知天命的时节在向我频频招手。直到这时,才慢慢品出了这点人生的味道。现在看来:其实,人生的味道,就是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的生活经历,随着岁月的沉淀,风干成的永恒记忆。

浮躁心

文/陈广胜

浮躁或许让人频繁做事,却难以真正成事。因为做事需要一个过程,做大事更是如此。远离浮躁,就要有主心骨。让自己静下来,是避免浮躁的妙门。

美国管理学者博恩·崔西说:"任何人只要专注于一个领域,5年可以成为专家,10年可以成为权威,15年就可以成为世界顶尖。"

假如作一换算,只要你在某个领域投入7300个小时,就能成为专家;投入14600个小时,就能成为权威;而投入21900个小时,甚至可以成为世界顶尖。可反过来讲,如果你只投入几分钟,那就别想成为什么。

难以断定具体数据的准确性,但我却宁肯相信结论的合理性。当今社会弥漫着浮躁,能沉下来十年磨一剑的实属难得。浮躁的人心猿意马,凡事急于求成——创作想一鸣惊人,比赛求一招制胜,经商图一本万利,当官望一步登天,以至连看书也一目十行。总之,一切快字当头,只为着立竿见影、马到成功。

为何大家普遍拥有浮躁心?这与社会转型期的特定背景相联。由于利益结构的大调整,人们仿佛面对新一轮洗牌,谁都希望抢得先机。特别是见多了走红、暴富现象,就更会滋生易动、急躁的病态心理。通常而言,浮躁者具有对成功的强烈渴望,又不愿为之作长线付出。于是,大家习惯于变幻目标,今天向东,明日往西,或者挖空心思抄近路,总想在"短、平、快"中出人头地。

然而,浮躁或许让人频繁做事,却难以真正成事。因为做事需要一个过程,做大事更是如此,假如一味地压缩过程,就等于扼杀结果。孔子说:"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急于求成的浮躁,可能在短期内生出虚假的"繁荣",但它很难持久,若有风吹雨打,顷刻便显出原形。

浮躁心堆起的脆弱,在于缺乏时间的积淀。大凡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先前都需要时间的投入,就好比一贴中药,即使各种名贵药材齐备,也省不了一个个时辰的煎熬。相比之下,浮躁只能带来低水平的重复,却无法造就真正的卓越。

既然浮躁不足以成事,为何又层出不穷?这源于人们天生的惰性,总期盼以最少的精力和代价,赢得最大的收获。因此,当听到别人的成功故事,尤其是见了诸多的投机取巧,便希望加以复制。但是,人人都有具体情况,别人的成功自有机缘,并非谁都可按图索骥,能走一条终南捷径。做事必须立足自身的条件和可能,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却不能由此乱了心神。

毫无疑问,人生不是短途冲刺,步伐快慢绝非摆在第一位,关键是坚持到底。恰如人的成就主要不靠天份,更需专心致志和能够补拙的勤奋。对走长路来说,方向对就不怕慢,只要不停走下去,肯定能到头。反之,若浮躁地乱碰乱撞,则是自我折腾,极容易将路子走偏,最后不得不回头。

远离浮躁,就要有自己的主心骨。现代人习惯于忙忙碌碌,整天跟着风潮在场面上应酬、消耗,却无暇听内心的声音。许多人浮躁,并非因浮躁带来快乐,实是为所谓的脸面有光,不得不掐着秒表追名逐利。急功近利必然急火攻心,人们在浮躁中渐渐地迷失自己,忘了原本应该替自己活,而不是为了活给别人看。

心理学有"延迟满足"的概念。一个人想实现宏大目标,就应驱除浮躁,尽可能克制眼前的欲望,甘愿作长期的付出。北宋司马光便是一个典型,从48岁开始编纂《资治通鉴》,他以圆木作枕,睡觉只要落枕醒来,立即起床修史。如此呕心沥血19载,终于在晚年完成了千秋巨着。可以说,司马光就在寻求更有价值的"延迟满足",他几乎也是同生命赛跑。未等书卷正式出版,司马光已然去世,但正因脚踏实地拒绝浮躁,才铸就了他的不朽。

事实上,成大器的人须有静气,甚至不可缺一段寂寞的时光。让自己静下来,是避免浮躁的妙门。而始终置身红红火火的热闹中,极易随波逐流,难以保持一份专心专注。忍受寂寞,一定程度上就是守候成功。只有经受了冷板凳的磨练,熬过走弯路后独自疗伤的苦痛,才能收获极宝贵的心路历程,让自己知晓真正需要什么,值得追求哪些,从而平心静气面对当下,也更有定力去拓展未来。

《无量寿经》曰:"动作瞻视,安定徐为",明示人不应浮躁,行为处事需安详、淡定,慢慢地为之。可世界瞬息万变,"徐为"又容易失去机会,经书上的话是否适用于普通人?进一步说,拒绝浮躁是否意味着拒绝功利?

毋庸回避,功利是绝大部分人都需要的,但做事就像耕耘,5年有5年的收获,10年有10年的结果,却休想靠几分钟取得回报。纵然从功利的角度,人一生能做的事其实有限,真能做好一件已是大幸。与其四处出击、浅尝辄止,不如瞄准一处,稳扎稳打地做。"安定徐为"的落脚点是"为".当克服了心浮气躁,人们的姿态将从容许多,也能丢开患得患失。若如此,"徐为"反倒让人埋头深耕,在不问收获中成就更有建树的大作为。

善意的拒绝

文/朱凌

楼下的那个女人,又上来借东西了,只是这次母亲却不像平常那样爽快地借给她,而是婉言拒绝。她下楼之后,我问母亲:"不就是几块生姜吗,为什么不借?"母亲轻声说:"不是我不想借,而是想让她知道,居家过日子不能像她这样能混则混,总有些东西,是该她自己准备的。"

印象中,这个人就是这样,今天上来借点酱油,明天再借几头蒜,后天她可以到你家借走你的拖把,甚至于就连抽纸,有时她都上来借。每当她上来的时候,母亲总是会慷慨解囊,母亲曾说过:"这楼上楼下的就像一家人一样,分那么清楚做什么。"

只是时间久了,母亲发觉,她居然是故意的,她是能混则混,她的那点心思完全不在自己的家里,而是在牌桌上。可怜她那个在外面工作的老公,晚上回到家的时候,很少能够吃得上一口热饭热菜。

自从生姜没有借到,有些天,她不再上来借东西了。母亲倒也无所谓,见面的时候,依旧会主动和她打招呼。可她似乎对母亲有了一点意见,总是冷言冷语地回答着。见到这种情形,我对母亲说:"以后啊,少理她这种人。"可母亲却说:"我不借她,不是怕她占便宜,更主要的是让她明白,我这样做是为了她好。"

或许是碍于情面,在母亲多次和她打招呼之后,她终于和母亲聊了起来。那天,母亲对她说:"一个女人,最重要的就是家庭,如果连自己的家庭都照顾不好,那么做人就太失败了。"母亲的话,对她似乎有了一些作用。在那之后,母亲总能见她去市场买些日用品,并且主动向母亲请教厨艺。

母亲对我说:"其实有时拒绝别人,也是为了对方好,如果我不拒绝她,她还像以前一样,能混则混,从不曾想着如何去打理她的那个家。你看看现在的她,完全变了一个样。"母亲的话的确有道理,拒绝的背后,其实还另有深意在其中。

再后来,偶尔她也会上来借东西,当然,都是一些应急的东西。过些天,她总是能将所缺的东西补齐。而她和母亲的关系也越来越好,她曾对我说:"如果不是***,我还不知道自己的缺点,说不定,时间久了,我的婚姻都会出现问题。"

如今的她,变得很能干,而她那个早出晚归的老公,回到家后,总是有热饭热菜等着。当然,她也会时常上来找母亲,只不过,不再是借东西,而是学厨艺。看来拒绝别人也是一门学问,也是能够起到帮助人的作用。

成功的人,也是自我教育的高人

文/朱仲南

自我教育是一门可深可浅的学问,市面上很少有这类专着出售。神奇的是,尽管没有这方面的大量专着供人们学习,但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己的教育,对自我的要求和调节。我们发现,从来不约束自己,随心所欲,根本不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的人,其实是很少的。

例如,人们都知道歌舞团里有不少姑娘很漂亮,但看演出的时候,是不会有人冲上舞台强行和演员拥抱的。在我们的肉菜市场,绝大多数老板都没有被人打劫鲜肉鲜鱼的。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这说明人是有控制力的,是取之有道的,是进行了自我教育的。

一个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水平如何,往往反映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水平。网上的有些暴力倾向的喷子、淫秽的跟帖、奸诈的表达,一看你就知道这些人接受的几种教育都是不到位的,是品德教育的严重缺失,导致了这些人没有运用好自我教育。或者说,这方面的能力十分低下。

自我教育好不好,见不见效,是体现在能否遵守规矩,守公共秩序、守乡规民约上的,是体现在你能否把握好自己,压制不正当的、不干净的念头,能做到向善、向上、向往美好。自我教育好的人,是有纠错能力的,是有正能量的,是讲规矩的。自我教育欠缺的人,往往是没有什么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有凝聚力的。

自我教育的提升需要有一种好的氛围,要有一种相互欣赏,有一种共识。不然,就会引起许多的麻烦。例如,张三很讲规矩,打球时很守规则,但李四不讲规则,他老撞人,老骂人,手脚很不干净,这些做法就会形成冲突,引起不愉快。又如下棋,其中一个人老喜欢悔棋,从不讲时间要求,半天都可以举棋不下。或者一遇到不利于他的局势,他就上厕所,半天都不回来。这样做,就变成"无赖"了。为此,自我教育的运用同样存在"时、度、效".这个"时",就是从小抓起;这个"度",就是稳中求进,不偏激;这个"效",就是要有"实效",不带虚的。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的公共教育像大的篝火,它最成功的地方是点燃了自我教育的小火把,然后交给每个人,人们就凭借这人生的火把,照亮前进的方向,看清了恶魔奸徒的狰狞面目,温暖那寒冷的躯体,寻找到我们的朋友……人们接近这火把后,就会内化外行,就会吸入正气,纳入正能量,一路前行。

时代会赋予我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公共教育不同的任务,要有精准的分工,要善于分众,不能家长变成校长、教师的角色,不能教师又变成家长的做派,形成家长作风,社会公共教育更不可板起面孔,让人感到不可亲近,不近人情。

自我教育很深的人,他会一日三省,他会见贤思齐,会有理有节有情义。自我教育功夫浅一点的人,也懂入乡随俗,也懂不可无中生有,懂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这就很够意思了。没有自我教育能力的人,往往搅是搅非,妒忌贤才,无中生有,争功推过,血口喷人,生性奸狡,落井下石,厚颜无耻。这些人,为数不少,你略看鲁迅的杂文,便可知道这些人的繁殖力很强,有的甚至还得意忘形。总之,这类人的丑恶嘴脸是一种表象,根子在这类人缺乏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他们的心思老放在教育别人、约束别人身上,走了邪门歪道,轻则误人误己,重则变成社会公害。

国人中有不少人喜欢写日记、周记,不少人喜欢看名人传记,不少人喜欢抄习名人名句,不少人喜欢在家门口贴春联,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进行一种自我反省、警醒、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学习先进,取长补短。归纳起来,这就是自我教育中的多种形式的表现。

在我们所有的教育中,我们较少提及自我教育,这实际上是一种"资源浪费".我们要把这资源用起来,对未成年人,引导他们掌握自我教育的方式方法。对成年人,要时刻让他们记住,你的自我教育模式启动了没有?怎样提高你自我教育的水平?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多元的文化,你怎样调整你的方向?等等。

这一招,十分灵验,不信您试一试。告诉您一个秘密,许多成功的人士,实际上是一个自我教育十分成功的高人,所以他成功。

有一种智慧叫舍得

文/刘国华

有一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子里,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把手收回来时,手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意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回来,急得大哭。旁边一个人劝他说:"你知足些吧,只拿一半,让拳头缩小些你的手就很容易出来了。"在生活中,有的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有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想得,不想舍,结果什么也得不到。

"舍得舍得,不舍不得"这是佛门禅语。然而,现实之中芸芸众生往往是"求得易,说舍难。"红楼的那首"好了歌"早将世事百态说的一清二白,却始终难以劝醒世间人。人们还是"功名忘不了""金银忘不了".《老子》也有云:"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意思是,想要得到,必先舍予。其实人世间的万事万事,就是一个一舍一得的过程。真正能参悟人生奥妙与玄机的人,都懂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看似浅显,实则奥妙无穷。

范蠡,被世人敬为财神鼻祖,他之所以有这样的美誉,就在于范蠡真正地参悟了"舍得"二字的大道。当年他协助越王勾践消灭了吴国,并没有贪恋权贵和功德,全身而退,保得性命,浪迹江湖做了一商人,后来富甲一方,但他没有独享其成,而是散其所有,救济天下苍生,奇怪的是,舍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最后富可敌国,他的一生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不断舍不断得,最终他更是得到了后世万代的敬仰。

有一次,我和一位从事房地产生意的同学说:"你说说财富是怎样来的?"他不假思索地说:"是修来的",我说:"你不错啊,没有说是争来的。"其实获得财富的智慧真的就是舍!而财富也不一定局限于钱财,它还可以是健康、平安,亦或是名利等。舍的微笑,得到的是友谊;舍的委屈,得到的是坚强;舍的酒色,得到的是健康;舍得虚名,得到的是美名……

舍得是选择、舍得是承担、舍得是忍耐、舍得是智慧、舍得是痛苦、舍得是喜悦。舍与得一念之间,只一味索取终将一无所有。百年的人生,也不过就是一舍一得的重复,你若真正参透了舍与得的奥妙,深刻领悟了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的真谛,便是把握了人生的钥匙和成功的机遇。

抱怨,从来就不能解决问题

文/武一行

没有谁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会碰到坎坷挫折。不同的处世态度,决定了不同的结果。总会听到一些人抱怨,但这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许多人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总是习惯抱怨,而不是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只会张张嘴巴却不会行动。他们把失败归咎在外界因素,而不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这就是向困难服输的表现。

其实少说几句"天要亡我",多想想办法,付诸行动,就不会留下什么遗憾。南宋的文天祥是我们都熟悉的人物。他的遭遇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当年他考上状元的时候,意气风发,正准备在仕途上大展宏图。但是就在这时,元军却恰好打了进来,并且迅速占领了宋朝的重大城市。文天祥没有抱怨,而是迅速做出决策,召集了一万余人的义军,与元军做进行顽强的斗争。在之后逃跑的路途中,更是凶险异常,危险重重。但是他没有抱怨过。那种命悬一线的感觉,他硬是坚强的活了下来。再是后来被困元军,他还是尽力维护自己国家的尊严,没有放弃,没有破口大骂,而是冷静地思考未来,并且用笔记录自己的感受。他的文学作品至今还被人们所保留,他那种处事不惊的态度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正确地直面困难,就算失败也不会留下遗憾。相反的是只会抱怨的那种,即使能一举战胜困难,却还是在抱怨中接受失败。向困难低头,那么你就已经输的很惨了。

有一个故事:美国的海关里,有一批没收的脚踏车,在公告后决定拍卖拍卖会中,每次叫价的时候,总有一个十岁出头的男孩喊价,他总是以「五块钱开始出价,然后眼睁睁地看着脚踏车被别人用三十、四十元买去。拍卖暂停休息时,拍卖员问那小男孩为什么不出较高的价格来买。男孩说,他只有五块钱。拍卖会又开始了,那男孩还是给每辆脚踏车相同的价钱,然后被别人用较高的价钱买去。后来聚集的观众开始注意到那个总是首先出价的男孩,他们也开始察觉到会有什么结果。直到最后一刻,拍卖会要结束了。拍卖员问:"有谁出价呢?"这时,站在最前面,而几乎已经放弃希望的那个小男孩轻声的再说一次:"五块钱。"拍卖会停止唱价,只是停下来站在那里。这时,所有在场的人全部盯住这位小男孩,没有人出声,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喊价。直到拍卖员唱价三次后,他大声说:"这辆脚踏车卖给这位穿短裤白球鞋的小伙子!"此话一出,全场鼓掌。那小男孩拿出握在手中仅有的五块钱钞票,买了那辆毫无疑问是世上最漂亮的脚踏车时,他脸上流露出从未见过的灿烂笑容。

这位小男孩没有抱怨手中的钱太少,没有抱怨拍卖员不近人情。他仍旧执着地对自己的目标不放弃。他那坚定的信念终于帮他获得了他梦寐以求的自行车。

从来没有一位成功人士是通过抱怨来走向成功的,没有一件事情是用抱怨来解决的。抱怨只会徒增烦恼,只会让人家看不起,只会让心情更加失落。

因为,抱怨从来不能解决任何问题。